認識世界和定馬克思原理_第1頁
認識世界和定馬克思原理_第2頁
認識世界和定馬克思原理_第3頁
認識世界和定馬克思原理_第4頁
認識世界和定馬克思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認識世界和定馬克思原理第一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正是因為世界是物質的、有規律的,所以人才能、才有必要認識和改造世界。這樣說對嗎?

認識和改造世界是人生活的基本內容。

請思考人怎樣才能認識和改造世界???

靠感覺器官和本能?或者靠思想觀念?或者靠神、上帝的恩賜?或者勞動?

生產勞動=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認識、改造世界,才能創造價值。第二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一認識的本質及規律(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不是世界的基礎)1、作為認識基礎的實踐是什么實踐活動是以改造客觀世界為目的、主體與客體之間通過一定的中介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理解定義的角度:旨在回答了實踐為什么可以充當認識的基礎問題。與第二講中的實踐比較一下,有助于理解。馬克思強調實踐是現存感性世界的基礎時,它指的正是實踐的中介作用,即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作用,不是本體作用。離開實踐就不可能正確地理解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但是實踐不是主體,而是主體作用于客體的中介。當馬克思把實踐作為主客體之間、認識與認識對象之間辯證統一的基礎時,才能更好地理解實踐的作用。正是人類自身的實踐每時每刻在證明著有一個主體之外的客觀世界。人的實踐的成功和失敗,表明人不可能心隨人愿,而取決于主體在何種程度上形成有關客體的正確認識。第三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主體和客體的相互關系主體、客體的含義P56主客體關系是對立統一的。對立:認識改造、被認識被改造;能動、受動;目的性、客觀制約性;超越、限制。統一:人的生存發展。想一想:科學發展觀倡導什么樣的主體與客體關系?相互作用:主體客體化、客體主體化。生產消費主體得到提高的條件是善于總結。主體和客體之間最根本的關系是改造被改造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產生認識關系、價值關系、審美關系第四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主要環節①確立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②主體按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實際地作用于客體③通過反饋和調節,使實踐目的、手段和結果按一定方向運行.第五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4、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1)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2)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手段)3)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暴露、豐富、書本知識)4)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記?。簩嵺`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是實踐的產物。(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第六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阿基米德的故事

敘古拉國王艾希羅交給金匠一塊黃金,讓他做一頂王冠。王冠做成后,國王拿在手里覺得有點輕。他懷疑金匠摻了假,可是金匠以腦袋擔保說沒有,并當面拿秤來稱,結果與原來的金塊一樣重。國王還是有些懷疑,可他又拿不出證據,于是把阿基米德叫來,要他來解決這個難題。回家后,阿基米德閉門謝客,冥思苦想,但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的夫人逼他洗澡。當他跳入池中時,水從池中溢了出來。阿基米德聽到那嘩嘩嘩的流水聲,靈感一下子冒了出來。他從池中跳出來,連衣服都沒穿,就沖到街上,高喊著:"優勒加!優勒加?。ㄒ鉃榘l現了)"。第七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原來,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找到了解決王冠問題的辦法:相同質量的相同物質泡在水里,溢出的水的體積應該相同。如果把王冠放到水了,溢出的水的體積應該與相同質量的金塊的體積相同,否則王冠里肯定摻有假。

阿基為德跑到王宮后立即找來一盆水,又找來同樣重量的一塊黃金,一塊白銀,分兩次泡進盆里,白銀溢出的水比黃金溢出的幾乎要多一倍,然后他又把王冠和金塊分別泡進水盆里,王冠溢出的水比金塊多,顯然王冠的質量不等于金塊的質量,王冠里肯定摻了假。在鐵的事實面前,金匠不得不低頭承認,王冠里確實摻了白銀。煩人的王冠之謎終于解開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第八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二)人類認識的實質1、關于“認識”的認識可知論唯心主義先驗論唯物主義反映論認識消極被動的反映論積極能動的反映論主要概念:不可知論唯心主義先驗論舊唯物主義消極直觀反映論不可知論第九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理解認識本質的三個角度:一是承認認識對象是客觀存在的。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前提,否定了這個前提,反映論就沒有依據。二是認識是實踐的產物,是人類實踐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實踐的作用,才使得認識主體和客體的能動反映成為可能。三是認識是主觀對客觀的符合、一致,即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橫向上講能動反映具有兩個方面的特點:1)這種反映具有摹寫性。(原型客觀性)2)這種反映具有創造性,反映不是對對象的直觀描摹或原物映現,而是包括對客體信息的選擇、分析、整合、重組、建構和虛擬。(主體能動性)縱向上講這種反映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記住:能動反映是摹寫與創造的統一。第十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正確認識反映與創造的關系一些人把反映與選擇對立起來。認為反映只能是機械的,而選擇是能動的。實際上,反映也是選擇,是有選擇的反映;同時反映是有選擇的,但不管怎樣選擇都是反映。一些人把反映與創造對立起來。認為認識是建構,是創造。能動反映論并沒有要以反映代替建構和創造,而是持有建構和創造論者要以其否定反映。反映中有選擇,有建構,有創造,有主體的作用,也只有這樣才是能動的而不是機械的反映,但這些作用歸根到底是為了更深更廣地反映客觀世界。如果離開反映去選擇,去建構,去創造,那就談不上認識了。第十一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認識活動是一個摹寫、選擇、建構和虛擬(創造)的過程。

認識活動主體客體信息

摹寫信息

選擇

建構

虛擬創造認識(理想客體)第十二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人的意識不僅能夠反映世界,而且能夠創造世界。想一想:這樣說對嗎?

意識創造性的表現:反映現象、揭示本質;反映現在、揭示未來;反映現有事物、塑造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

這種創造性從根本上把人的認識同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區別開來。第十三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科學的認識論能動反映論科學的原因:(1)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把實踐的觀點引入了認識論,認為主體與客體的關系首先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才產生了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2)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揭示了認識過程中的辯證關系和矛盾運動。第十四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回憶:否定之否定規律自己回答如下問題:1、認識過程有幾次飛躍?它們分別是什么?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含義、特點和形式是什么?兩者關系如何?3、認識運動過程中那次飛躍更重要?為什么?4、唯理論與經驗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5、調查研究與哪次飛躍有直接聯系?非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指認識主體的情感、意志、欲望、動機、信念、習慣、本能等意識形式。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對人的認識活動和認識能力的發揮有激活、驅動和控制作用。注意:第十五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理性思維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理性思維=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感覺推理判斷概念知覺表象實踐認識實踐認識的第二次飛躍認識的第一次飛躍認識的兩次飛躍及理性思維的六環節第十六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想一想:怎樣才算得上認識了某一事物?你在處理重大問題時,就只想一個方案嗎?從人們具體的認識過程看,當某一思想、理論、計劃、方案等,經過多次反復,在實踐中達到了預想的結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對于認識過程的推移而言,人們的認識運動還沒有完成,并且也永遠不會完成。沒有永恒真理,真理性認識是與時俱進的?!皩嵺`、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是認識的總過程,不只是實踐到認識和認識到實踐多次飛躍的綜合,而且表現了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記?。赫J識運動中實踐和認識的這種循環往復和無限發展,體現了認識的本質和規律。第十七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4、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認識追求的是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一。由于認識過程反復性和無限性必然形成這種統一只能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1)所謂具體的,即主觀認識要同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客觀實踐相符合。(2)所謂歷史的,即主觀認識要同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客觀實踐相適應。(3)反對保守和冒進第十八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二、真理以及屬性聯系:認識的任務是獲得真理,認識的目的是指導實踐改造世界創造價值。想一想:改造世界又是為了什么?(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什么叫成功?獲得成功的基本條件是什么?在實踐中達到了預想的結果,夢想成真。真理+實干=成功???第十九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及關系真理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1、真理的客觀性(唯物論)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對象是客觀的;其次,真理的思想內容是客觀的;最后,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想一想:真理與規律、真理與謬誤的區別和聯系真理的客觀性告訴我們真理是一元的還是多元的?第二十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請比較下列觀點那一個是真理性認識?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是宇宙的普遍規律;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是規律;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想一想三個判斷有什么區別和聯系。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狀況是人類社會基本規律,有無回答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有沒有揭示世界的規律?真理需不需要發展?怎樣發展?第二十一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辯證法)真理的絕對性即具有絕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1)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著同客觀對象相符合的客觀內容,這一點是絕對的、無條件的。(2)人類認識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這一點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真理的絕對性告訴我們:堅持真理是必須的、必要的、值得的。第二十二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真理的相對性即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1)真理所反映的對象是有條件的、有限的。(2)真理反映客觀對象的正確程度也是有條件的、有限的、近似的。真理的相對性告訴我們:發展真理同樣是必須的、必要的。原子分子原子旋渦星系原子分子地球物體太陽系宇宙漩渦星系第二十三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辨證關系

(1)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相互滲透和相互包含的。(靜態)(2)具有相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又是辨證轉化的。(動態)長河與水滴絕對性真理和相對性真理的辨證統一,是同人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證統一的。想一想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為什么是既要堅持又要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第二十四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二)真理和謬誤1、謬誤謬誤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錯誤反映。2、真理與謬誤的關系:①真理與謬誤是對立的;②真理與謬誤又是相互聯系的;(比較)③真理的發展也是通過與謬誤的斗爭來實現的;④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真理是全面的、具體的,是一個過程??茖W需要寬容。第二十五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三)真理的檢驗標準標準是被人用以衡量他物的東西。長度的標準是尺,重量的標準是秤。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而不是真理的標準。想一想:根據對真理的理解,真理的標準是什么?為什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第二十六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主觀認識客觀效果實踐真理謬誤相符不符主觀認識本身不能解決客觀事物本身不能回答實踐的特點:主觀和客觀聯系的橋梁。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真理的特性第二十七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馬寅初的故事:1957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全國最高國務會議上把人口問題提了出來。引起了馬寅初先生極大的關注,他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發表了《新人口論》長篇書面發言,7月5日,人民日報全文刊載了《新人口論》。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論》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起來后,主要矛盾是要迅速改變我國落后的生產力。而要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從人口問題和科學研究兩個方面做起。他以充分的根據證明解放后我國人口增殖太快,并提出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帶來的,但與我國多子多孫,宗嗣繼承的傳統觀念有關。社會主義建設要依靠人力資源,但人口增長過快,會帶來嚴重后果。他提出解決這一矛盾唯一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人口,實行計劃生育。他主張晚婚,“希望青年們不要視結婚為完全私人的事?!敝鲝堊优皟蓚€有獎,三個有稅”。他還指出,人口不僅要有數量,還有一個質量問題,“要優質優生”。第二十八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1957年我國政治生活中掀起了反右派高潮。說什么資產階級右派利用人口問題向黨發起了進攻,不久,就批判到了他的頭上?!缎氯丝谡摗繁灰暈榉袋h、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被壓制下去了,但是20多年來,中國的人口完全像馬寅初先生所預測的那樣,高速增長。實踐清楚地向世人昭示:“錯批一個人,誤增幾億人”。1979年7月22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李貴同志受黨中央的委派,到年屆97歲高齡的馬老家中,鄭重地宣告:中央決定為他徹底平反,恢復名譽。1979年8月5日,《光明日報》在原來的版面位置,重新發表了20多年前的一篇著名文章—《新人口論》實踐檢驗與歷史檢驗的關系,社會領域應經得起歷史檢驗。歷史歸根結底是人類實踐的過程,不過是一個實踐的周期。自然科學由試驗檢驗。(討論)第二十九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UFO外星人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只有實踐能夠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此外再無別的標準。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實踐是歷史的、具體的,實踐都受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證實或駁倒當時的一切認識,檢驗是一個過程,不能一次定論。茫茫宇宙第三十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三、價值以及與真理的辯證統一(一)價值及其特性

1、哲學上“價值”的內涵

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于滿足人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價值的表現形式:經濟領域某種經濟活動是否有效;政治生活中政策是否體現人民群眾的愿望人們是否滿意;精神生活中某種信仰、信念、理想能否給人以支撐并引導人走向自由;藝術領域某件作品能否給人以美感等。滿足人需要的量越大、層次越高,客體的價值就越大。需要的層次體現著人的境界。第三十一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價值的特性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性:A、客觀性:是從構成價值的因素說的。首先,人的需要是客觀的,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需要都是由人的生存狀態決定的。其次,滿足人需要的對象是客觀的,不是由人的主觀愿望決定的。最后,滿足人的需要的過程和結果是客觀的。第三十二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主體性:是指價值本身的具體主體性。價值關系的形成以主體的需要為主導因素,主體需要不同,客體對于主體的意義就不同。價值的主體性還通過價值關系中主體的創造性得到鮮明的體現。(發現、通過手段控制客體的屬性,才能實現客體的價值)注意:價值的主體性不等于主觀性。某一客體對于主體的價值不因人的主觀好惡而轉移,而是因人的主體的需要為轉移。人們的好惡只是價值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而反映又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價值規律)第三十三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社會歷史性:是指價值的內容的變化。人具有社會歷史性,實踐和滿足需要的形式都有社會歷史性。多維性:是指主體的需要的復雜多樣的。主體的結構和規定性的全方位決定了價值的多維性。(如:鉆石的價值:審美、地位、財富的象征、經濟、工具等立體網絡式。商品舍得之間)第三十四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二)價值評價及其特點1、什么是價值評價?價值評價是關于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的反映。對某種特定關系的認識。是回答關于好不好體需要的滿足為目的。、要不要、該不該、值不值、有用否、意義何在等問題的。事實評價是對客體本身的性質、狀況、結構、規律等的反映。以求真為目的是回答關系是什么、怎么樣等問題的。第三十五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價值評價的特點第一,評價是以主客體的價值關系為認識對象的。獲得善的認識為目的。(利益的背后是需要,滿足人的需要,促進人的完善與發展就是善)與事實評價比較第二,一般說來,評價結果與評價主體有直接聯系,是以主體的特點(素質)為轉移的。主體的需要等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第三,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依賴于相關的知識性認識。依賴于對客體屬性和主體需要、規定性等認識的程度。對主體、客體及關系有正確的認識,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價。第三十六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注意: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價值評價的主體是具體的,可以是個人、群體或人類,而這些不同的主體在需要或要求方面往往存在著差異或矛盾,這就決定了不同主體對同一個事物的價值評價也常常會產生差異或矛盾。第三十七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價值評價的功能價值評價的功能:價值評價在實踐中起著:激勵、制約和導向的作用。(1)價值評價是推動著實踐不斷實現價值的精神驅動力量。(意義越大干勁越大)(2)價值評價要求實踐活動必須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隨意性,必須服從于實踐目標的實現,即服從于實踐滿足人們客觀需要這一根本目的。(明確為了什么而干)(3)價值評價制約著、規范著實踐活動的發展朝著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續性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著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向發展。(科技是工具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第三十八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三)價值和真理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在實踐中,真理既是制約實踐的客觀尺度,又是實踐追求的價值目標之一。價值是實踐追求的根本目標,同時又是制約實踐的主體尺度。真理和價值兩個尺度,實際上也就是怎么使主觀和客觀符合一致的問題。一個是怎么按照客觀規律符合客觀,一個是怎么滿足人的需要,這是人們實踐活動的規律和基本原則。

第三十九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1、含義:(1)真理原則:是人類必須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從真理。(2)價值原則:就是人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認識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適合人的生存和發展。2、價值和真理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關系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為前提的;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互為前提、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堅持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辯證統一,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以人為本,尊重規律,重情尚理(目的、手段、方法)第四十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形成于實踐活動都是實踐活動的目標統一表現

相互貫通相互引導實踐標準真理和價值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具體的歷史的一定實踐條件下的相對統一實踐基礎上不斷發展的統一第四十一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真理原則價值原則客體性條件性統一性主體性目的性多樣性人的實踐活動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是辯證的統一,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區別的表現:第四十二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價值觀:是人們對人和事的評價標準、評價原則和評價方法的觀點的體系。社會主義價值觀: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的社會政治理想、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社會主義的榮辱觀、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觀、集體主義的道德觀、真善美相統一的積極健康的審美觀等。樹立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不僅對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而且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國社會主義的現實實踐中,堅持真理與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是統一的。真理只有一個,堅持真理也就是要堅持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人,也是我們堅持真理的具體體現。對大學生來說,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社會、看待問題,是學習目的,也是學習的基本要求。第四十三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價值不能引導只能尊重嗎?中性=公正嗎?西方道德價值澄清學派認為價值觀是不可教的,只能尊重。在我國,以公共知識分子自稱的學者,也以價值中立的“中性”思想相標榜。認為“中性”才是公正的、客觀的。“中性”成了一種標準,成為一種時尚。有的把革命經典故事的紅色涂為粉色,把黑色染成了灰色。連某些人的表情都是中性的——冷漠。冷漠和無情聯系在一起。波蘭作家雅辛集說過,不要害怕敵人,他頂多把你殺死;不要害怕朋友,他頂多把你出賣。最可怕的是冷漠的人,他既不殺死你也不出賣你,但世界上之所以有叛賣和謀殺都是由于它的默許。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這是價值原則,也是立場和方法。第四十四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四、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想一想:以上關于認識的本質和規律等觀點可能轉化為那些思想方法?記?。赫J識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規定和基本觀點。真理是主觀同客觀相一致。價值是人創造的。通過實踐追求真,在實踐中創造善,真與善的統一就是美。第四十五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一)一切從實際出發1、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從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出發,在實踐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第四十六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從實際出發的關鍵是要注重事實,從事實出發。一切從實際出發,說到底,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3、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一切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在當代中國,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只有符合這個實際,才能不斷地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社會存在。實踐的水平、過程和結果=事實第四十七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二)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1、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人,是堅持真理的具體體現。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統一,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在我國社會主義的現實實踐中,堅持真理與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是統一的。真理只有一個,堅持真理也就是要堅持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理解一元價值導向與多元價值取向的關系,批判自然主義“文化多元論”第四十八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社會的一元價值導向與多元價值取向并存—社會的普遍現象應該看到,不同觀點的切磋、社會思想的碰撞,有利于激發人們的創造活力。而任何國家,不管其經濟結構和社會思想多么復雜多樣,都要有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導向。現在我們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是這樣。需要社會價值的引導社會現實價值取向的多樣性,恰恰更需要社會價值的引導。這是思想文化發展的規律。越是在呈現多樣化文化發展的社會,越需要優良的道德價值原則來澄清觀念,凈化人們的精神世界。第四十九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多中求一還是人的需要當你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冷漠,恰是涌動在你心中需要人與人間相互慰籍的渴望。人們只相信自己的價值觀,而不考慮別人的價值觀和內心感受;人們各行其是,沒有可以遵循的、被社會所普遍認可的價值導向,社會就失去了賴以維持公正和諧的道德和精神支柱。從“多”中求“一”,不僅是古今中外志士仁人的方法,也是他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境界。這也成為人類的文化、文明發展的積極動因。所以,從歷史的發展看,聽任無批評的自然主義的文化多元論,只可能使文化發展出現無政府主義狀態,最后,因為失去了文化的價值意味而使文化發展的生命力趨于衰竭。第五十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自然主義“文化多元論”所持守的價值觀“什么都行”的觀點對嗎?表面上似乎是公正的。實際上,毫無原則、不分良莠地對待一切文化現象和觀念,是對平庸、媚俗甚至惡俗的、有害文化現象和觀念的放縱,對富有創新意識、高雅的、健康文化現象和觀念的侵害;把美好的與丑陋的,正義的與邪惡的,圣潔的與污濁的同視,就失去了精神上的感召。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懶惰,但他不能把這些陋習偽裝成高風亮節,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詆毀所有做到了這些的人是偽善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個世界的胸膛有敬畏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是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它表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界上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知道世界上有陽光,陽光下有罪惡也有正義的懲罰。由于害怕正義的懲罰,因而約束自我,是意志力堅強的一種體現。社會需要價值導向,人也要有精神追求。第五十一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劃清的幾種思想界限:一是主導性和非主導性價值的關系與“價值多元”的界限。目前,“價值是多元的”的說法頗為盛行。在存在著利益分化的社會里,每一種價值標準不可能都具有根本的“元”意義。多元實際上就等于取消了“元”。只有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代表了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價值,才是根本性的、具有主導地位的價值。此外,還存在這的多樣的價值觀,只能處于從屬的地位。任何社會都存在著主導性和非主導性、正和負價值。但不能把處于不同地位和層次的主導性價值和非主導性價值的關系等同視為元與元的關系。當然,主導性價值存在并不能代替(否定)其他非主導性價值存在的客觀性甚或是歷史的合理性。但如若把主導性與非主導性價值的關系等于“多元”關系,就會抹殺先進與落后、優與劣、正當與不正當乃至善惡、美丑的區別和界限。第五十二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二是歷史反思與歷史虛無主義的界限。反思是一種世界性的思潮。在對現代化的反思中,對于科技理性局限性以及科技理性與人文理性矛盾的深刻認識,都是這一歷史反思的結果?!昂蟋F代主義”的出現亦是對現代化反思的一種結果。人類在走過20世紀的歷程邁入21世紀的時候,總結性的反思是必要的。我國學者在總結20世紀、尤其是現代歷史時,對于各方面的總結性反思、再認識是非常必要的。反思是建立在對歷史的客觀認識的基礎上,但若變成否定歷史的虛無主義,這種反思是非常有害的。在這種“反思熱”中出現的否定中國歷史、尤其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思潮是應當引起我們重視和研究的。90年代出現的“告別革命”論是典型一例。它從反思和批判激進主義出發,反思中國近現代史,否定中國革命。有人把《白毛女》中楊白勞與黃世仁的關系演繹成債務人與債權人的關系,從而得出這樣的結論:債權人以適當的方式向債務人索取債務應受法律保護,用革命方法剝奪黃世仁們的財產并不解決中國問題??梢?,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的背后則另有企圖。第五十三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三是向西方學習與“殖民文化”策略的界限。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建設面臨著雙重的歷史任務,一方面向西方學習,以西方式的現代化為參照系,實現現代轉換;另一方面又必須在反帝反封建的時代坐標下,走出自己的道路。在“告別革命”論的思想鼓召下,一些學者認為中國革命延誤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有人提出迎接殖民文化的“孫子策略”;有人認為“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文明”,“中國要現代化先得被殖民三百年”。“殖民文化”根本不可能解決不同文化如何共存的問題。我們要從中國現代社會實際出發,認識用“殖民文化”策略求取現代化的錯誤。沒有民族獨立,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現代化。第五十四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四是唯物史觀與文化史觀的界限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文化熱”興起中,以文化史觀為基礎的“儒學復興論等觀點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它以尋求儒學“道統”為旨歸,宣揚“原道”意識。在這樣思想的影響下,影視文化界以皇帝史觀演繹出的戲說封建皇帝的故事,把他們頌揚成十分圣明的君主,其帝王情結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文化史觀說到底是文化決定論的唯心史觀。實際上,文化發揮作用的原因應從社會的政治、經濟中才能找到答案。今天世界上對中國文化的重視,是源于我國政治、經濟的日益強盛,文化不過是其反映。對此,我們必須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認識。第五十五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只有創新才能發展真理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統一,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敢于堅持真理,善于發展真理。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還是實現戰略目標的保障。理論創新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吸取新的實踐經驗、新的思想形成新認識的過程。重視理論創新,是我們黨的一個根本特點,也是我們黨的一條重要政治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第五十六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堅決反對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態度。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統一,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重視理論創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對待馬克思主義,我們必須做到堅持與創新的統一。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第五十七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創造歷史的兩種基本活動。1、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含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既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也是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內容)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矛盾的表現主觀與客觀的矛盾是人類實踐活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矛盾。它具體化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實質)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也就是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過程。(目標)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認識必然、爭取自由,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標。第五十八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關系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是辨證統一的。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改造世界,又必須正確認識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決定了理論與實踐必須相結合。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是求真和求善,真善統一才美。第五十九頁,共六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從楊院士的要求說起:楊叔子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機械工程專家。他要求考到我門下學機械工程的博士生,從89年起,做博士生就要學《老子》。如果你不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