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外門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演示文稿當前第1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
前言本標準代替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和GB/T16279-1997《建筑外門保溫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主要變化如下:——增加了影響建筑物室內環境質量的建筑外門窗抗結露因子檢測內容;——明確了對于有保溫要求的其他類型門、窗和玻璃可參照執行;——刪除了熱阻的定義;——增加了抗結露因子的定義;——增加了熱流系數的定義;——增加了玻璃門的定義;——對外門、窗保溫性能分級指標值進行調整、合并;當前第2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增加了玻璃門、外窗抗結露因子的分級規定;——增加了抗結露因子檢測原理、檢測裝置與試件安裝、檢測程序的規定,以及抗結露因子CRF值的計算方法;——根據與建筑門窗能效標識相協調的原則,對檢測裝置的冷、熱箱空氣溫度設定范圍進行了修改;——增加了規范性附錄“熱流系數標定”(見附錄A);——增加了規范性附錄“抗結露因子試驗測點布置”(見附錄C);——增加了資料性附錄“玻璃傳熱系數檢測方法”(見附錄E);——增加了資料性附錄“窗框傳熱系數檢測方法”(見附錄F)。當前第3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建筑外門、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建筑外門、外窗(包括天窗)傳熱系數和抗結露因子的分級及檢測。有保溫要求的其他類型的建筑門、窗和玻璃可參照執行。當前第4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4132-1996絕熱材料與相關術語GB/T13475建筑構件穩態熱傳遞性質的測定標定和防護熱箱法
當前第5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3.術語和定義
3.1門窗傳熱系數(K)doorandwindowthermaltransmittance·表征門窗保溫性能的指標。表示在穩定傳熱條件下,外門窗兩側空氣溫差為1K,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傳熱量。3.2熱導率(Λ)thermalconductance在穩定傳熱狀態下,通過一定厚度標準板的熱流密度除以標準板兩表面的溫度差。3.3抗結露因子()condensationresistancefactor預測門、窗阻抗表面結露能力的指標。是在穩定傳熱狀態下,門、窗熱側表面與室外空氣溫度差和室內、外空氣溫度差的比值。當前第6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
3.4總的半球發射率()totalhemisphericalemissivity表面的總的半球發射密度與相同溫度黑體的總的半球發射密度之比。同義詞:輻射率、黑度。3.5熱流系數(M)thermalcurrentcoefficient在穩定傳熱狀態下,標定熱箱中箱體或試件框兩表面溫差為1K時的傳熱量。3.6玻璃門glassdoor玻璃為主要構成材料的外門。
當前第7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4.分級
4.1外門、外窗傳熱系數分級外門、外窗傳熱系數K值分為10級,見表1。
當前第8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4.2玻璃門、外窗抗結露因子分級玻璃門、外窗抗結露因子CRF值分為10級,見表2
當前第9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檢測方法
5.1原理5.1.1傳熱系數檢測原理本標準基于穩定傳熱原理,采用標定熱箱法檢測建筑門、窗傳熱系數。試件一側為熱箱,模擬采暖建筑冬季室內氣候條件,另一側為冷箱,模擬冬季室外氣溫和氣流速度。在對試件縫隙進行密封處理,試件兩側各自保持穩定的空氣溫度、氣流速度和熱輻射條件下,測量熱箱中加熱器的發熱量,減去通過熱箱外壁和試件框的熱損失(兩者均由標定試驗確定,標定試驗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除以試件面積與兩側空氣溫差的乘積,即可計算出試件的傳熱系數K值。
當前第10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1.2抗結露因子檢測原理基于穩定傳熱傳質原理,采用標定熱箱法檢測建筑門、窗抗結露因子。試件一側為熱箱,模擬采暖建筑冬季室內氣候條件,同時控制相對濕度不大于20%;另一側為冷箱,模擬冬季室外氣候條件。在穩定傳熱狀態下,測量冷熱箱空氣平均溫度和試件熱側表面溫度,計算試件的抗結露因子。抗結露因子是由試件框表面溫度的加權值或玻璃的平均溫度與冷箱空氣溫度(tc)的差值除以熱箱空氣溫度(th)與冷箱空氣溫度(tc)的差值計算得到,再乘以100后,取所得的兩個數值中較低的一個值。當前第11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
5.2檢測裝置5.2.1檢測裝置主要由熱箱、冷箱、試件框、控濕系統和環境空間五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1-熱箱;2-冷箱;3-試件框;4-電加熱器;5-試件;6-隔風板;7-風機;8-蒸發器;9-加熱器;10-環境空間;11-空調器;12-控濕裝置;13-冷凍機;14-溫度控制與數據采集系統。當前第12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2.2熱箱5.2.2.1熱箱內凈尺寸不宜小于2100mm×2400mm(寬×高),進深不宜小于2000mm。5.2.2.2熱箱外壁結構應由均質材料組成,其熱阻值不得小于3.5㎡·K/W。5.2.2.3熱箱內表面的總的半球發射率值應大于0.85。
當前第13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冷箱冷箱內凈尺寸應與試件框外邊緣尺寸相同,進深以能容納制冷、加熱及氣流組織設備為宜。冷箱外壁應采用不吸濕的保溫材料,其熱阻值不得小于3.5㎡·K/W,內表面應采用不吸水、耐腐蝕的材料。冷箱通過安裝在冷箱內的蒸發器或引入冷空氣進行降溫。5.2.3.4利用隔風板和風機進行強迫對流,形成沿試件表面自上而下的均勻氣流,隔風板與試件框冷側表面距離宜能調節。隔風板應采用熱阻值不小于1.0㎡·K/W的擠塑聚苯板,隔風板面向試件的表面,其總的半球發射率ε值應大于0.85。隔風板的寬度與冷箱內凈寬度相同。蒸發器下部應設置排水孔或盛水盤。
當前第14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2.4試件框試件框外緣尺寸應不小于熱箱開口部處的內緣尺寸。試件框應采用不吸濕、均質的保溫材料,熱阻值不小于7.0㎡·K/W,其密度應為20~40kg/m3。安裝試件的洞口:a)安裝外窗試件的洞口不應小于1500mm×1500mm。洞口下部應留有高度不小于600mm、寬度不小于300mm的平臺。平臺及洞口周邊的面板應采用不吸水、導熱系數不大于0.25W/(m·K)的材料。b)安裝外門試件的洞口不宜小于1800mm×2100mm。洞口周邊的面板應采用不吸水、導熱系數小于0.25W/(m·K)的材料。
當前第15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2.5環境空間檢測裝置應放在裝有空調設備的試驗室內,保證熱箱外壁內、外表面面積加權平均溫差小于1.0K。試驗室空氣溫度波動不應大于0.5K。試驗室圍護結構應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和熱穩定性,應避免太陽光透過窗戶進入室內。試驗室墻體及頂棚內表面應進行絕熱處理。5.2.5.3熱箱外壁與周邊壁面之間至少應留有500mm的空間。當前第16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3感溫元件的布置5.3.1感溫元件感溫元件采用銅—康銅熱電偶,測量不確定度應不大于0.25K。感溫元件為銅—康銅熱電偶,銅—康銅熱電偶必須使用同批生產、絲徑為0.2~0.4mm的銅絲和康銅絲制作。銅絲和康銅絲應有絕緣包皮。銅—康銅熱電偶感應頭應作絕緣處理。銅—康銅熱電偶應定期進行校驗。校驗方法應符合附錄B的規定。當前第17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3.2銅—康銅熱電偶的布置5.3.2.1空氣溫度測點a)應在熱箱空間內設置兩層熱電偶作為空氣溫度測點,每層均勻布4個測點。b)冷箱空氣溫度測點應布置在符合GB/T13475規定的平面內,與試件安裝洞口對應的面積上均勻布9點。c)測量空氣溫度的熱電偶感應頭,均應進行熱輻射屏蔽。d)測量熱、冷箱空氣溫度的熱電偶可分別并聯。5.3.2.2表面溫度測點a)熱箱每個外壁的內、外表面分別對應布6個溫度測點。b)試件框熱側表面溫度測點不宜少于20個。試件框冷側表面溫度測點不宜少于14個點。c)熱箱外壁及試件框每個表面溫度測點的熱電偶可分別并聯。d)測量表面溫度的熱電偶感應頭應連同至少100mm長的銅、康銅引線一起,緊貼在被測表面上。粘貼材料的總的半球發射率ε值應與被測表面的ε值相近。5.3.2.3凡是并聯的熱電偶,各熱電偶引線電阻必須相等。各點所代表被測面積應相同。當前第18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4熱箱加熱裝置5.4.1熱箱采用交流穩壓電源供加熱器加熱。檢測外窗時,窗洞口平臺板至少應高于加熱器頂部50mm。5.4.2計量加熱功率Q的功率表的準確度等級不得低于0.5級,且應根據被測值大小轉換量程,使儀表示值處于滿量程的70%以上。5.5控濕裝置5.5.1采用除濕系統控制熱箱空氣濕度。保證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熱箱內相對濕度小于20%。5.5.2設置一個濕度計測量熱箱內空氣相對濕度,濕度計的測量精度應為3%。5.6風速5.6.1冷箱風速應使用熱球風速儀進行測量,測點位置與冷箱空氣溫度測點位置相同。5.6.2不必每次試驗都測定冷箱風速。當風機型號、安裝位置、數量及隔風板位置發生變化時,應重新進行測量。
當前第19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7試件安裝5.7.1被檢試件為一件。試件的尺寸及構造應符合產品設計和組裝要求,不得附加任何多余配件或特殊組裝工藝。5.7.2試件安裝位置:·表面應位于距試件框冷側表面50mm處。5.7.3試件與試件洞口周邊之間的縫隙宜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條填塞,并密封。5.7.4試件開啟縫應采用透明塑料膠帶雙面密封。5.7.5當試件面積小于試件洞口面積時,應用與試件厚度相近,已知熱導率Λ值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堵。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兩側表面粘貼適量的銅—康銅熱電偶,測量兩表面的平均溫差,計算通過該板的熱損失。5.7.6當進行傳熱系數檢測時,宜在試件熱側表面適當部位布置熱電偶,作為參考溫度點。5.7.7當進行抗結露因子檢測時,應在試件窗框和玻璃熱側表面共布置20個熱電偶供計算使用。熱電偶的設置應符合附錄C的規定。
當前第20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當前第21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當前第22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8檢測條件5.8.1傳熱系數檢測5.8.1.1熱箱空氣平均溫度設定范圍為19℃~21℃,溫度波動幅度不應大于0.2K。熱箱內空氣為自然對流。冷箱空氣平均溫度設定范圍為-19℃~-21℃,溫度波動幅度不應大于0.3K。5.8.1.4與試件冷側表面距離符合GB/T13475規定平面內的平均風速為3.0±0.2m/s。注:氣流速度系指在設定值附近的某一穩定值。
當前第23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8.2抗結露因子檢測熱箱空氣平均溫度設定為20±0.5℃,溫度波動幅度不應大于±0.3K;5.8.2.2熱箱空氣為自然對流,其相對濕度不大于20%。冷箱空氣平均溫度設定范圍為-20±0.5℃,溫度波動幅度不應大于±0.3K。與試件冷側表面距離符合GB/T13475規定平面內的平均風速為3.0±0.2m/s。試件冷側總壓力與熱側靜壓力之差在0±10Pa范圍內。當前第24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9檢測程序傳熱系數檢測檢查熱電偶是否完好。5.9.1.2啟動檢測裝置,設定冷、熱箱和環境空氣溫度。當冷、熱箱和環境空氣溫度達到設定值后,監控各控溫點溫度,使冷、熱箱和環境空氣溫度維持穩定。達到穩定狀態后,如果逐時測量得到熱箱和冷箱的空氣平均溫度th和tc每小時變化的絕對值分別不大于0.1℃和0.3℃;溫差△θ1和△θ2每小時變化的絕對值分別不大于0.1K和0.3K,且上述溫度和溫差的變化不是單向變化,則表示傳熱過程已達到穩定過程。傳熱過程穩定之后,每隔30min測量一次參數th、tc、△θ1、△θ2、△θ3、Q,共測六次。5.9.1.5測量結束之后,記錄熱箱內空氣相對濕度φ,試件熱側表面及玻璃夾層結露或結霜狀況。
當前第25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9.2抗結露因子檢測檢查熱電偶是否完好。啟動檢測設備和冷、熱箱的溫度自控系統,設定冷、熱箱和環境空氣溫度。調節壓力控制裝置,使熱箱靜壓力和冷箱總壓力之間的凈壓差在0±10Pa范圍內。當冷、熱箱空氣溫度達到設定值后,每隔30min測量各控溫點溫度,檢查是否穩定。如果逐時測量得到熱箱和冷箱的空氣平均溫度th和tc每小時變化的絕對值與標準條件相比不超過±0.3℃,總熱量輸入變化不超過±2%,則表示抗結露因子檢測已經處于穩定狀態。當冷、熱箱空氣溫度達到穩定后,啟動熱箱控濕裝置,保證熱箱內的空氣相對濕度不大于20%。熱箱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滿足要求后,每隔5min測量一次參數th、tc、t1、t2、…、t20、φ共測六次。測量結束之后,記錄試件熱側表面結露或結霜狀況。當前第26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10數據處理傳熱系數各參數取六次測量的平均值。5.10.1.2試件傳熱系數K值〔W(mK)〕按下式計算:
當前第27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5.10.2抗結露因子各參數取六次測量的平均值。試件抗結露因子值按下列公式計算:
當前第28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
其中,tc為冷箱的空氣平均溫度,10為溫度的修正系數,0.4為溫度修正系數取10時的加權因子。
試件的框熱側表面平均溫度的加權值試件的框熱側表面平均溫度的加權值tf由14個規定位置的內表面溫度平均值(tfp)和4個位置非確定的、相對較低的框溫度平均值(tfr)計算得到。
當前第29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6.檢測報告檢測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a)委托和生產單位。b)試件名稱、編號、規格、玻璃品種、玻璃及兩層玻璃間空氣層厚度、窗框面積與窗面積之比。c)檢測依據、檢測設備、檢測項目、檢測類別和檢測時間,以及報告日期。d)檢測條件:熱箱空氣平均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冷箱空氣平均溫度和氣流速度。e)檢測結果:①傳熱系數:試件傳熱系數K值和保溫性能等級;試件熱側表面溫度、結露和結霜情況;②抗結露因子:(試件的值CFRg與CFRf中較低值)和等級;試件玻璃表面(或框表面)的抗結露因子值(CFRg與CFRf中的另外一個數值),以及tf、tfp、W、tg的值;試件熱側玻璃表面和框表面的溫度、結露情況。f)測試人、審核人及負責人簽名。g)檢測單位。當前第30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附錄A
(規范性附錄)熱流系數標定
A1標定內容熱箱外壁熱流系數M1和試件框熱流系數M2。
A2標準試件
A2.1標準試件應使用材質均勻、不透氣、內部無空氣層、熱性能穩定的材料制作。宜采用經過長期存放、厚度為50mm±2mm左右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密度為20kg/m3~22kg/m3。A2.2標準試件熱導率Λ[W(mK)]值,應在與標定試驗溫度相近的溫差條件下,采用單向防護熱板儀進行測定。
當前第31頁\共有37頁\編于星期二\23點A3標定方法A3.1單層窗(包括單框單層玻璃窗、單框中空玻璃窗和單框多層玻璃窗)及外門A3.1.1標準試件安裝用與試件洞口面積相同的標準試件安裝在洞口上,位置與單層窗(及外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計算機二級MySQL查詢語句解析試題及答案
- 【《武漢市體育旅游發展:現狀剖析與未來走向研究》15000字論文】
- 惡性肺部腫瘤診療與研究進展
- 2025年紅十字會急救員資格認證模擬試卷(心肺復蘇與創傷處理)-心肺復蘇與創傷處理急救技能考核標準解析
- 2025年教師資格證(高中)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試卷(教案設計專項訓練)
- 康復治療體位管理要點
- 企業轉型中的財務成本管理試題及答案
- 高中一年級語文統編版《致云雀》
- 逐步解析的計算機二級Python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女子數學奧林匹克(CGMO)模擬試卷:組合數學與數論競賽熱點分析
- 委托書萬能模板快來保存2024年
- 光伏電站物料清單模板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4 Things we enjoy Unit 12 The ugly duckling第2課時教案 牛津滬教版(三起)
- 中職教育二年級上學期《三工位隔離開關》教學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母乳低聚糖(HMO)行業發展形勢與未來前景展望報告
- 江蘇省江陰市江陰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中考三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4電化學儲能電站巡視檢查項目表
- 河南中考記敘文真題閱讀專項訓練10篇
-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汽車構造》-課程標準
-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 2024年山東棗莊初中生物會考模擬試卷(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