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_第1頁
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_第2頁
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_第3頁
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_第4頁
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傳統醫藥01歷史淵源工藝流程社會影響工藝特征傳承保護目錄03050204基本信息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華老字號“靈源萬應茶”系泉南名寺福建晉江靈源禪寺三十一世高僧沐講禪師研制,始創于明代洪武元年(1368),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沐講禪師采集山茶、鬼針、青蒿、飛揚草、爵床、野甘草、墨旱蓮等17種靈源獨特的青草藥并配以中藥精心炮制,制成“菩提丸”,濟世救民,普度眾生。該藥茶具有疏風解表、調胃健脾、祛痰利濕之功能,對傷風感冒發熱、中暑痢疾、腹痛吐瀉等疾病療效顯著,更是防暑降溫的理想藥茶。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Ⅸ-10。歷史淵源歷史淵源晉江安海靈源山周圍簇擁著24峰,峰峰相挽,層峰疊翠,藥用植被十分豐富。靈源禪寺為泉南名寺、千年古剎,是泉南禪林之一。靈源萬應茶始創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創制人是明代靈源寺三十一世祖沐講禪師,已有六百多年歷史。靈源萬應茶據《泉郡晉南地名探源·寺庵考附錄》卷十六之三靈源寺歷代僧尼名錄記載,明時三十一世祖沐講,俗姓張名定邊(1318—1417),原籍湖北沔陽,元末至正年初參加陳友諒率領的農民起義,陳友諒部將之一。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360年),友諒舉事兵敗,在與朱元璋大戰中身亡,張定邊于明洪武元年戊申(1366年)“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為避前嫌削發為僧,自號沐講禪師。入空門后,不聞塵俗事,究心佛理,率住山舊僧尼志尚、利濟取山中之百草,用姑師井之水泡制藥餅,廣施萬民,不求圖報。”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九月十九日張定邊坐化,在世春秋九十九。據民間口碑相傳,十四世紀中葉,靈源寺沐講禪師踏遍青山,采集山茶、鬼針、青蒿、飛揚草、爵床、野甘草、墨旱蓮等17種靈源獨特的青草藥,并配以中藥精心炮制“菩提丸”,濟世救民,普度眾生。1951年靈源寺僧王廣武將“菩提丸”經科學改良,合理配伍,改制成“靈源萬應茶”,并經多年的演繹、傳承、發展。六百多年來,寺中僧尼秉承先師沐講禪師“廣施萬民,不求圖報”之志,世代繼承此秘方,不使失傳。工藝特征主要特征性狀特征產品特征工藝特征主要特征靈源萬應茶靈源萬應茶系采集山茶、鬼針、青蒿、飛揚草、爵床、野甘草、墨旱蓮等17種靈源獨特的青草藥,加入上等茶葉,并配以中藥計59味中草藥秘制,傳統制作工藝獨具特色。六百多多年悠久的繼承和發展歷史,靈源萬應茶秉承著茶道文化的精髓,沿用著傳統的制作工藝,引進現代化的制藥設備、凈化車間和檢測技術,實現本真性的傳承,跨越式發展。靈源萬應茶為純中藥制劑,以袋泡茶和塊狀茶為劑型,塊狀茶為福建古老獨特的藥茶劑型,袋泡茶是現代科學發展的劑型,它以地方草藥配合中藥及茶葉經半發酵加工而成,具有藥效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征。

產品特征該藥茶具有疏風解表、調胃健睥、祛痰利濕之功能,對傷風感冒發熱、中暑痢疾、腹痛吐瀉等疾病療效顯著,更是一種防暑降溫的理想藥茶。

性狀特征該藥茶為棕褐色顆粒或方形塊,氣香,味微苦、微甘。

工藝流程制法藥物組成工藝流程藥物組成木香、廣蕾香、紫蘇、枳殼(麩制)、前胡、蒼術(棣炒)、荊芥、川木通、金銀花、赤芍、車前子、肉豆、大黃(酒制)、麥芽、茵陳、甘松、白芷、山楂、天花粉、小茴香、香蕾、檳榔、野甘草、鬼針草、白扁豆、白芍、積雪草、飛揚草、紅豆(姜制)、一點紅、積實(麩制)、荷葉、防風、稻芽、木瓜、澤瀉(鹽制)、茯苓、大腹皮、柴胡、陳皮(四制)、丁香、狗肝菜、厚樸(姜制)、酢醬草、白術(土炒)、肉桂、石薺寧、紫花地丁、爵床、葉下珠、虎咬紅、鐵莧菜、墨早蓮、桑白皮、半夏(姜制)、青蒿、滑石、甘草、紅茶葉。

制法以上五十九味,取木香、丁香、小茴香、肉桂和甘松粉碎成細粉備用;其余廣董香等五十四味粉碎成中粉,加麥粉與適量水拌勻,置熱壓滅菌0.5小時,放冷后,加入上述細粉混勻,再加適量水制成軟材,制粒,分裝成袋,或壓制成塊,低溫干燥,制成茶塊。

靈源萬應茶工藝程序:手工壓塊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傳承保護傳承價值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南方的藥茶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精髓和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在南方興盛不衰,靈源萬應茶已傳承六百多年,歷史悠久,并成為國家商務部認定的首批“中華老字號”,其深厚的歷史淵源、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獨特的工藝傳承和優越的自身品質,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科學研究價值靈源萬應茶是草本植物茶,是晉江靈源禪寺高僧祖傳秘方藥茶,制作技藝獨特,是防病祛病、居家必備良藥,對于保健藥用研究有一定的作用和深遠影響,具有獨特的科學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靈源萬應茶雖然已經規模化生產,但是受西醫西藥的沖擊,在中醫藥整體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靈源萬應茶并未擺脫瀕危的命運,亟待國家大力保護。

傳承人物靈源萬應茶省級傳承人——吳國卿吳國卿,男,漢族,1964年10月出生,泉州晉江人,福建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是泉州市靈源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自幼在靈源山下長大,1984年學習制作。2003年從其族親吳裕以、吳家茂手中接手靈源制藥廠,成立了泉州市靈源藥業有限公司。他沿用統的制作工藝,結合現代化的制藥設備、凈化車間和檢測技術,制造出具備四季清火、天然調理功能的靈源萬應茶罐裝飲料,在藥理作用及預防保障功能等方面獨具特色,成為知名品牌。同時,通過有效的資源整合,加快人才引進和培養步法,注重在傳承中創新。

保護措施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靈源藥業有限公司獲得“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社會影響榮譽表彰1994年,靈源萬應茶入編國家衛生部部頒標準。

2004年,靈源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