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獄中與諸甥侄書([南朝·宋]范曄)
【題解】這是范曄在獄中寫給甥姪約、謝緯等的一封信,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信中雖說“吾狂釁覆滅,豈復可言”,而事實上這“狂釁”正反映了他無視封建禮法的叛逆精神和雖殺身而無悔的進取態度。
范曄以《后漢書》垂名青史,然而他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貢獻也不容忽視。本文關于文學特點、宮商聲律以及文筆之分的論述,雖然比較簡略,語焉未詳,卻開了文學概念由先秦兩漢的尚實崇用轉變為六朝的緣情綺麗的先聲,在文學批評史上,無疑應占有重要地位。
因為是書信,故全文侃侃而談,平易親近,讀來真切感人。至于文中自詡《后漢書》為“天下之奇作”,“殆無一字空設”,以至“乃自不知所以稱之”,則表明他的自負之高。
【原文】覆滅[1],豈復可言,汝等皆當以罪人棄之[2]。然平生行已在懷,猶應可尋,至於能不[3],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懶學問,晚成人,年三十許政始有向耳[4]。自爾以來,轉為心化[5],推老將至者,亦當未已也。往往有微解[6],言乃不能自盡。為性不尋注書[7],心氣惡[8],小苦思便憒悶[9],口機又不調利[10],以此無談功[11]。至於所通解處,皆自得之於胸懷耳[12]。文章轉進,但才少思難,所以每於操筆,其所成篇,殆無全稱者[13]。
常恥作文士。文患其事盡于形[14],情急于藻[15],義牽其旨[16],韻移其意[17]。雖時有能者,大較多不免此累[18],政可類工巧圖繢[19],竟無得也。常謂情志所托[20],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21];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22]。然后抽其芬芳[23],振其金石耳[24]。此中情性旨趣,千條百品[25],屈曲有成理[26]。自謂頗識其數[27],嘗為人言,多不能賞,意或異故也。
性別宮商[28],識清濁[29],斯自然也。觀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處;縱有會此者,不必從根本中來。言之皆有實證,非為空談。年少中謝莊最有其分[30],手筆差易[31],文不拘韻故也[32]。吾思乃無定方,特能濟難適輕重[33],所稟之分[34],猶當未盡,但多公家之言[35],少于事外遠致[36],以此為恨[37],亦由無意于文名故也。本未關史書,政恒覺其不可解耳[38]。
既造《后漢》[39],轉得統緒[40]。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41]。班氏最有高名[42],既任情無例,不可甲乙辨[43]。后贊于理近無所得[44],唯志可推耳[45]。博贍不可及之[46],整理未必愧也[47]。吾雜傳論[48],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49],故約其詞句。至于《循史》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50]。其中合者[51],往往不減《過秦》篇[52]。嘗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諸志,《前漢》所有者悉令備[53]。雖事不必多,且使見文得盡;又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意復未果。贊自是吾文之杰思[54],殆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同含異體[55],乃自不知所以稱之。此書行,故應有賞音者。‘紀傳例’為舉其大略耳[56],諸細意甚多。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57]。
吾於音樂,聽功不及自揮[58],但所精非雅聲為可恨[59]。然至于一絕處[60],亦復何異邪[61]!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雖少許處,而旨態無極[62]。亦嘗以授人,士庶者中未有一豪似者[63]。此永不傳矣!
吾書雖小小有意,筆勢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
—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宋書》
【譯文】我因為疏狂放肆而終遭殺身之禍,這還有甚么可說的呢,你們也都將被當作罪人而被判處死刑。但我一生的行狀自己心里清楚,還是可以追憶回顧的。至于能不能這樣,尤其是頭腦中所想到的,你們或許不一定全部知曉。
我小時候學習并不怎么勤奮,成熟得亦比較晚,一直到了三十歲左右才開始樹立志向。從那以后,轉而中心感化,自己估計就是到老,也不會停止這一行動的。常常有些精微深刻的見解,難以用言語表達完整。我天性不喜歡鉆書本,腦子也不靈,稍微費些精力便頭昏腦脹,而又缺少能言善辯的口才,所以也難以因此取得功名。至于所獲得的一些見解,一般都出于內心對事物的領悟。文章寫得好些了,但缺少才氣,思維鈍澀,所以每每揮毫寫作,寫成的卻幾乎沒有一篇能完全令人滿意。
我常以作一個文士為恥。一般的文章常耽心或只求形似而缺少內涵,或急于言情而忽略文彩,或辭不達意而影響主題的表達,或過份注重音律而妨礙了文意。雖時有擅長于作文的人,但大多數都不免這些毛病,正好比技藝精妙的工匠在已有五彩花紋的圖像上再作畫,貌似好看,結果一無所得。我常以為,文章主要是用來表達情志的,因此應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若以意為主,文章的主旨必然會顯現于讀者面前;做到了以文傳意,那么,就不會出現文不達意的現象。然后才能達到內容完美,聲調鏗鏘。這當中各人的情性旨趣,雖然各種各樣,名目繁多,但在這不同中有著一定的規律法度。我自己認為很懂得其中的方法奧妙,也曾經跟人談起,但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賞識,我以為這或許是各人看法不同的緣故罷。
我能夠識辨宮商五音,也能分得清清音濁音,這都是本已存在的語音現象。可是看來自古至今許多文人,卻往往不完全明白這一點;即使懂得一些,又未必從根本上理解。我說這些話都是有事實依據的,并非空談。比如年少一輩中的謝莊算是最能辨別區分宮商清濁的了,可是寫出來的文章卻并不如此,這是因為沒有注意,文不拘韻的緣故。而我的看法是拘韻與否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只要能夠表達出難以言傳的情事,符合語音的頓挫抑揚、高低變化就可以了。但我所具有的天分,卻仍未能完全達到這一點,因為我自己寫的卻又大多是用于公事的不拘韻的實用文,很少有超出這一范圍以外的文字,常常以此為一大遺憾,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無意去追求文名。以上所說與史書并不相關,只是常常覺得這事不大可以理解罷了。
我既完成了《后漢書》的編纂,便因此而掌握了其中的端緒。我仔細通觀古往今來的有關著作及其評論文字,幾乎很少有使人贊同的。班固最負盛名,但他按自己的想法著史,不再遵守《史記》的先例,他就不可能“通古今之變”。《漢書》的贊文實際上一無足取,只有十志值得推崇贊揚。我所著的《后漢書》,內容的廣博宏富不一定比得上他;但史料的處理和編纂體例的創新,我不一定比之有愧。我所著的各種傳論,都含有精深的意蘊,因為帶有評判裁定的性質,所以就寫得簡明扼要了。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諸篇序論,更是筆勢縱橫自如,實在是天下少有的奇妙文章。其中那些切中時弊的文字,往往不遜色于賈誼的《過秦論》。所以我曾經將《后漢書》與《漢書》作過比較,結果不僅是不感到慚愧而已。我曾想把諸志全部作成,凡是《漢書》中有的都撰寫完備。雖然史實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使人看后有十分詳盡的印象;又想就某些歷史事實發些議論,以匡正一代的得失,這一設想未能成為現實。《后漢書》里的贊文,應當說特別體現了我的見解與思想,幾乎沒有一個字是多余的,文字變幻無窮,同是議論文字卻內容各不相同,以至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樣來稱許它。這書刊行以后,一定會獲得知音贊賞的。《后漢書》的序例僅僅是舉其大概,還有一些細小具體的問題,實在太多了。自古以來,規模宏大,思慮精密,沒有哪一家能做到這樣的。因為怕世人貴古賤今,不一定能了解詳細,所以就恣意狂言,自夸自吹了一通。
我對于音樂,鑒賞審別能力比不上自家彈奏的能力,而又以所精通的不是正聲為憾事。不過真正達到了音樂的最高境界,雅與不雅又有甚么區別呢!這當中的意趣,確非言語能表達完盡。那弦外之響,意外之音,真令人不知其從何而來。雖說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稱許的地方,但其中的意蘊神韻卻并無窮盡。我也曾以此授人,可惜一般從學的士子和百姓中,竟無一個酷似神肖的。這一技法恐怕將永遠失傳了!
我的信雖然稍有深意,但行文畢竟不暢快。我到底沒有成功。我常常感到痛恨羞愧。(聶世美)
縣丞一職是用以輔佐縣令的,對于一縣的政事沒有什么不應過問。其下是主薄、尉,主薄和尉才各有專職。縣丞的地位高于主薄、尉,逼近縣令,照例為了避嫌疑而對公事不加可否。在公文發出之前,吏胥懷抱已擬成的案卷,到丞那兒去,卷起前面的內容,用左手夾住,右手摘出紙尾簽名處,象鵝和鴨那樣搖搖擺擺地進來,直立斜視,對縣丞說:“您還要署一下名。”縣丞拿筆望著應由自己署名的位置,謹慎地簽上名字。抬頭望著小吏,問:“可以了嗎?”小吏說:“就這樣。”然后退下。縣丞不敢稍稍了解一下公文的內容,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官位雖較高,實權和勢力反而在主薄、尉之下。民間諺語列舉閑散多余的官職,一定說到縣丞,甚至把丞作為相互謾罵的話。設立縣丞一職。難道本意就是如此嗎?博陵人崔斯立,勤學苦練,以積累學問,他的學問包容宏深,境界廣闊,每天都有長進,并且逐步顯露出來。貞元初年,他懷藏本領,在京城與人較量文藝,兩次得中,兩次折服眾人。元和初年。他任大理評事,因為上疏論朝政得失而被貶官,經過兩次遷謫,來到這里做縣丞。剛到時,他嘆息說:“官無大小,只怕自己的能力不能稱職。”在只能閉口無言無所作為的現實面前,他又感慨地說:“丞啊,丞啊,我沒有對不起丞,丞卻對不起我!”于是完全去掉棱角,一概按照舊例,平平庸庸地去做這縣丞。縣丞的辦公處原來刻有一篇壁記,但房屋損壞漏水而遭污損,已無法閱讀。崔斯立為之換椽易瓦,粉刷墻壁,將前任縣丞的名氏全部寫上。庭院里有老槐四行,南墻有大竹千株,昂首挺立,好象互不相下,水聲汩汩繞庭階而鳴。斯立把廳屋里外打掃干凈,種上兩棵相對的松樹,每日在庭中吟詩。有人問他,他就回答說:“我正有公事,您暫請離開這里。”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記。【注釋】[1]丞:縣丞。貳:副貳、輔佐。這里作動詞用。令:縣令。唐代制度,京都旁的各縣稱為畿縣(藍田即為畿縣),置令一人,丞一人。[2]主薄、尉:均為縣令、縣丞之下的官職。縣署內設錄事、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七司,主薄領錄事司,負諸司總責。尉主地方治安。[3]分職:分理諸司,各有專職。[4]偪(bì):同“逼”,迫近,侵迫。這一句說縣丞官位高于主薄、尉,如果真的管起來,很容易侵犯縣令的權力。[5]例以嫌不可否事:按照慣例為了避嫌疑而對公事不表示意見。[6]文書行:在傳布公文的時候。行:傳布。[7]成案:已成的案卷。公文由主管各司擬稿,經縣令最后判行,成為定案。指:到。公文經縣令簽署之后,還要縣丞副署。[8]卷其前:卷起公文的前面部分。意即吏不需要丞知道公文的內容。[9]鉗以左手:用左手夾住(卷起的部分)。鉗,用手指夾住。[10]右手摘紙尾:用右手摘出紙尾。摘,揀出某一塊地位的意思。[11]鶩(wù務):鴨子。雁鶩行,斜行。[12]平立:站著。睨(nì):斜視。雁鶩行、平立、睨都是描寫吏對丞的輕蔑態度。[13]涉筆:動筆。占位:看著應當署名的地方。[14]惟謹:很謹慎。惟,發語助詞。[15]略省:稍稍了解一下。[16]漫:茫然的樣子。[17]數:數說,列舉。慢:散慢,閑散,多余的官。[18]訾謷(zǐ子aó熬):詆毀。[19]“丞之設”兩句:設立縣丞一職,難道本意就是如此嗎?端,本。[20]博陵:地名,在今河北蠡縣南。崔斯立:名立之,字斯立。[21]種學績文:以耕田織布為比喻,說崔斯立勤學苦練,學有根柢。績:緝麻。[22]以蓄其有:以積累學術修養。[23]泓涵演迤(yí移):包孕宏深,境界廣闊。[24]日大以肆:每天都有進步,并且漸漸顯露出來。[25]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26]戰藝:以文藝與人較量。指應試。[27]再進:崔斯立于貞元四年登進士第,六年中博學宏詞科。再屈千人:兩次戰勝眾人。底本原作“再屈于人”,出人頭地的意思。兩說皆通。此據他本。[28]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29]大理評事:官名,掌刑法,屬大理寺,上有卿、少卿、正、丞。言得失:上疏論朝政得失。黜官:被貶官。[30]再轉:經過兩次遷謫。丞,用作動詞。[31]官無卑:官職不論大小。[32]顧:只是。塞職:稱職。[33]噤:閉口不言。[34]<bzgwgz_012/bz>(niè聶)去牙角:去掉牙和角。<bzgwgz_012/bz>,同“蘗”,絕。[35]一躡故跡:完全按照過去的樣子。躡,踩。[36]崖岸:指人的嚴竣不易親近。牙角、崖岸均喻人正直不阿,敢說敢做。“<bzgwgz_012/bz>牙角”和“破崖岸”都是說磨掉自己的銳氣和棱角。[37]桷(jué厥):方椽。[38]墁:涂壁的工具。這里作動詞用。[39]悉書:全部寫上。[40]梃:枚,棵。底本作“挺”,此據他本。[41]儼立:昂首挺立。[42](guō鍋):水聲。除:庭階。[43]痛掃溉:徹底灑掃。[44]吟哦:底本無“吟”字,此據他本。[45]考功郎中:官名,屬吏部,掌內外文武官吏之考課。知制誥:官名,負責起草皇帝行下的詔敕策命,一般由中書省舍人擔任。韓愈是以考功郎中兼知制誥。原文是: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跖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至于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報,然后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于漢、周之際(1),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蓋嘗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2),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于身,責報于天,取必于數十年之后,如持左契(3),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馀年,位不滿其德。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棲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4),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錄之。
銘曰:“嗚呼休哉(5)!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6)?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嗚呼休哉!
對嗎?
那么譯文是:
上天一定會展現他的意愿嗎?但為什么賢德的人不一定富貴,仁愛的人不一定長壽?難道上天不一定會展現他的意愿嗎?但行善仁愛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是對的呢?我聽包申胥曾經說過:“人為的因素可以改變天命,天命勝于人為因素。”世上議論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現出來就去責求,因此認為天是茫茫無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惡的人因此而放肆。盜跖可以長壽,孔子、顏回卻遭受困厄,這都是上天還沒有表現出來他的真實意愿的緣故。松柏生長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圍困,遭牛羊踐踏,但最終還是四季長青,經千年而不凋零,這就是上天賜予它的天性。關于對人的善惡報應,有的要一直到子孫后代才能表現出來,這也是上天確定已久的。我根據所見所聞來驗證,上天的意愿一定會展現的,這是明白無疑的。
國家將要興盛時,必定有世代積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沒有得到福報,但此后他的子孫卻能夠與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會計審計面試試題及答案
- 新疆吐魯番地區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部編版綜合練習((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理解土木工程技術標準的關鍵考題及答案
- 家具市場需求變化分析考題及答案
- 注冊土木工程師學習效率提升試題及答案
- 化學反應分析與應用研究試題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師考核復習資料試題及答案
- 商務英語執行力提升試題及答案
- 大學物理考試真題模擬試題及答案
- 大學化學知識創新與應用試題及答案
- 汽車故障診斷技術第3版微課張錢斌課后參考答案
- 民兵組織整頓業務培訓
- 土地整理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 物業公共建筑設施維護保養操作指引
- 硬件研發工程師生涯人物訪談報告
- 網絡傳播法規(自考14339)復習必備題庫(含答案)
- Django 3 Web應用開發實戰(下篇)
- 學會感恩說課課件
-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考試復習題庫(筆試、面試題)
- 箱涵工程監理實施細則
- 三人合伙經營協議書 doc 三人合伙經營協議書實用版(六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