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用藥指導_第1頁
慢性乙型肝炎用藥指導_第2頁
慢性乙型肝炎用藥指導_第3頁
慢性乙型肝炎用藥指導_第4頁
慢性乙型肝炎用藥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慢性乙型肝炎用藥指導一、慢性乙型肝炎的發(fā)病原因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主要是通過機體對病毒的免疫應答而導致肝細胞的損害。

受HBV感染的肝細胞表面有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抗原,包括Ⅰ級MHC

和Ⅱ級MHC。Ⅰ級MHC具有使免疫細胞T細胞(Tc)識別非己抗原(病毒抗原)和自體正常細胞的作用,而Tc對受感染細胞及病毒的清除又需要輔助T細胞(TH)的協助,Ⅱ級MHC可激活TH細胞。這兩種類型的MHC抗原表達不足,病毒就無法徹底清除,HBV病毒再感染正常肝細胞,導致本病經久不愈。由于慢性HBV抗原持續(xù)存在,機體產生相對應的抗體,循環(huán)中免疫復合物不斷形成,沉積于器官小血管和毛細血管壁,激活補體和炎細胞趨化,引起關節(jié)炎、血管炎和腎炎等肝外表現。二、慢性乙型肝炎傳播途徑主要傳播途徑有: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性傳播,HBV不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所以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一起工作、吃飯等一般不會傳染乙型肝炎,但由于乙肝患者口腔或消化道潰瘍出血而公用餐具者可傳播。

三、慢性乙型肝炎臨床表現常見癥狀有:肝區(qū)感覺不適、有隱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厭油、腹瀉,患者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病例可能出現黃疸,少數患者會發(fā)展成為重癥肝炎,表現為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查體可見:肝臟腫大、肝臟觸壓痛及叩痛、脾臟腫大、肝掌及蜘蛛痣、面色晦暗等。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檢查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1)HBV的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2)HBV的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或HBeAb)、(3)HBV的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乙肝兩對半(乙肝五項)檢查乙肝兩對半又稱乙肝五項,其檢查意義在于:檢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體情況。乙肝兩對半正常值乙肝兩對半檢查分為定性檢查和定量檢查。(一)在乙肝兩對半定性檢查中,項目順序如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體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BcAb。“-”表示陰性,“+”表示陽性,乙肝五項檢查,正常情況1.“-----”: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2.“----+”:(1)既往感染未能測出HBsAb;(2)恢復期HBsAg已消,BsAb尚未出現;(3)無癥狀HBsAg攜帶者。3.“-+---”:(1)注射過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陽性乙肝病毒學檢查陽性的臨床意義

大三陽與小三陽“大三陽”指的是HBsAg、HBeAg、HbcAb陽性,提示:a.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b.病毒處于活動和復制期;c.傳染性強。

“小三陽”指HBsAg、HBeAb、HbcAb陽性,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體內病

毒復制,為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狀態(tài)。

乙肝的其他檢查2.肝功能

包括血清ALT,AST,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膽堿酯酶,堿性磷酸酶,轉肽酶等,了解肝臟損傷程度。

3.肝組織活檢

是評估患者肝臟損害程度的金標準,包括炎癥分級與纖維化分期兩個方面。五、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一)治療原則

慢性活動型肝炎的肝損害較重,并有可能導致肝硬化,故應盡早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復制、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纖維化、保護肝細胞及促進肝細胞再生等,其中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在治療時先進行肝穿刺肝組織活檢,依據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明確是遷延型還是活動型肝炎后再選擇治療方案和藥物。要注意早期抗纖維化治療,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HBV,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減少和防止肝臟失代償、肝硬化、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

(二)一般治療早期嚴格臥床休息最為重要,癥狀明顯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飲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宜。應含多種維生素,有足夠的熱量及適量的蛋白質,脂肪不宜限制過嚴。五、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三)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1.干擾素其作用機制為:阻斷病毒繁殖和復制;誘導受感染肝細胞膜I類MHC抗原表達。促進Tc細胞的識別和殺傷效應。

適應證:血清ALT(血清谷丙轉氨酶,ALT參考值是0~40U/L。一旦血清ALT數值升高,就可能是肝細胞大量壞死,是反應肝臟損害的指標)持續(xù)或反復增高、HBsAg、HBeAg和HBV-DNA陽性、慢性肝炎和肝功能良好的慢性乙肝患者。1.干擾素(1)劑量和療程:臨床一般用300萬~500萬單位隔日1次肌內注射或每周3次肌內注射,連續(xù)使用0.5~1年。(2)影響干擾素療效的因素:a,慢性活動性肝炎優(yōu)于慢性遷延性肝炎;b.女性較男性療效好;c,ALT增高者療效優(yōu)于AL丁正常者id,HBsAg、HBeAg、HBV-DNA效價低者療效較好;e,未用過抗病毒藥物和免疫抑制藥者療效較用過無效者好,f.大劑量與長療程者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與療程長短、劑量大小有關。目前多認為與其他抗病毒藥或免疫調節(jié)藥聯用、可能提高療效(三)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2.核苷類藥物(1)阿德福韋:為腺嘌呤核苷類似物,可與腺苷酸競爭性摻人病毒DNA鏈,作為DNA鏈的終止物抑制DNA聚合酶,終止DNA鏈的合成,使病毒的復制受到抑制。還可以誘導內生性α干擾素,增加自然殺傷細胞(NK)的活力和刺激機體的免疫反應。因此有較強的抗病毒的作用。適應證: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動復制證據并伴有ALT或AST(谷草轉氨酶)持續(xù)升高或肝組織學活動性病變的肝功能代償性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劑量和療程:推薦劑量為10mg,每日1次,治療的最佳療程尚未確定。注意事項:勿超過推薦劑量使用。至少每6個月監(jiān)測1次乙型肝炎生化指標、病毒學指標和血清標志物,嚴密監(jiān)測肝功能。(三)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2)拉米夫定(LAM):是目前臨床應用中療效最好、最具代表性的核苷類似物。適應證: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代償期和失代償期,尤其伴有ALT升高者。劑量和療程:口服,成人每次0.1g,每日1次,需長期用藥。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應對患者的臨床情況及

病毒學指標進行定期檢查。一旦出現耐藥,應及時加用或換用其他核苷類似物,如阿德福韋、

恩替卡韋等。(三)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三)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3)焦磷酸鹽類似物:磷甲酸鈉為焦磷酸鹽類似物,是HBV-DNA聚合酶抑制藥,可用于耐藥株感染的控制,有良好的抑制HBV的作用,但抑制HBV作用短暫,宜作為抗病毒序貫療法的首程用藥或聯合用藥的選擇之一。用法為靜脈滴注2.4g,一個月為1療程。(四)治療乙肝的免疫調節(jié)藥1.胸腺肽:通過影響cAMP而增強T細胞活性。用法為每日10~20mg,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療程2~3個月。2.白細胞介素2(IL-2)能刺激免疫效應細胞增殖及誘生γ-干擾素。用法用量:每日1000~2000U,肌內注射,每日1次,療程1~2個月。(四)治療乙肝的免疫調節(jié)藥3.豬苓多糖對肝炎患者有減輕肝損傷、促進肝細胞再生及促使機體提前產生抗HBs

抗體和增加效價的作用,對細胞免疫也有增強作用,豬苓多糖合并乙肝疫苗可提高其療效。適應證:慢性傳染性肝炎,尤其血清ALT升高、HBeAg和HBA-DNA陽性的乙型肝炎。劑量和療程:40mg肌內注射,每日1次,連用20天,休息10天,3個月為1個療程。配伍乙肝疫苗每次30μg皮下注射,每2周1次,共6次。4.左旋咪唑:為非特異性免疫調節(jié)藥,劑量和療程:左旋咪唑涂布劑按10mg/kg,涂藥于腿部皮膚,涂藥后局部皮膚保持24h不清洗,每3日涂1次,共用3個月。本品尤其適用于兒童患者。(五)治療乙肝中保護肝細胞的藥物1.益肝靈:由水飛薊草種子提取的黃體苷,可穩(wěn)定肝細胞膜,促進肝細胞再生。用法為每次2片,每日3次,療程3個月。2.齊墩果酸片:用法為每次80mg,每日3次口服,療程3個月。3.葡萄糖醛酸內酯:適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使用方法:口服,每次0.1~0.2g,每日3次。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每次0.1~0.2g,每日1~2次。4.甘利欣(甘草酸二銨):用以改善癥狀、降酶、退黃等,適用于伴有谷丙轉氨酶升高的慢性遷延性肝炎。用法口服,150mg,每日2次注射劑30ml(150mg),稀釋10%葡萄糖注射液350ml,后緩慢靜脈滴注,每日1次。長期大劑量使用可致水鈉潴留,出現水,腫、高血壓、低血鉀等。5.苦參堿:可緩解肝臟炎癥,降酶迅速,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和抗HBV.一般2~4周ALT可恢復正常,對AST作用不明顯。停藥后可能反跳,重復應用仍有效。(五)治療乙肝中保護肝細胞的藥物6.谷胱甘肽:用于治療伴黃疸性慢性乙肝患者,可使療程縮短,其療效顯著。用法:600~1200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使用2~4周。7.聯苯雙酯:主要降低ALT,對其他肝酶無明顯影響。具有降酶速度快、幅度大、不良反應小等特點,但停藥后約半數患者ALT反彈。8.硫普羅寧(凱西萊)能有效穩(wěn)定肝細胞膜、線粒體膜等,從而達到保肝護肝的作用,并對肝纖維化有一定抑制作用。用法:凱西萊注射液200mg,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五)治療乙肝中保護肝細胞的藥物(六)乙肝治療中的抗肝纖維化藥1.γ-干擾素(γ-IFN):用法:每日100萬~200萬單位,肌內注射或皮下注射,連續(xù)用藥5天,停藥2天,4周為1療程,每療程停用2周,一般使用4~6個療程,禁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急性進展期、膽紅素過高或ALT高、肝硬化失代償期。注意事項:部分患者使用后會一過性發(fā)熱,一般低于38,5℃。停藥后需進行長期追蹤觀察。2.促肝細胞生長素(HGF):可有效地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從而減少膠原纖維的形成。具有護肝和抗肝纖維化作用,用于亞急性重癥肝炎(肝功能衰竭早期或中期)的輔助治疔。用法靜脈滴注,每次120μg加人10%葡萄糖注射液中,療程4~8周。3.華蟾素:可抑制HBV復制,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和抗肝纖維化。用法:靜脈滴注,每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釋后緩慢滴注,每日1次。每個療程4周,用藥1周后停用1~2天。也可以肌內注射每次2~4ml,每日2次療程同靜脈滴注。(六)乙肝治療中的抗肝纖維化藥(七)治療乙肝的聯合用藥1.LAM+IFN

LAM(拉米夫定)和IFN(干擾素)聯合應用可減少HBeAg血清轉換后的復發(fā)。在LAM與IFN的聯合應用中應注意IFN和LAM序貫應用,而不是同時應用。2.α-IFN+LAM

α-IFN和LAM聯合應用治療,HBeAg的血清轉換率比單一用藥高,并能減少HBV變異。3.LAM十泛昔洛韋(FCV)

LAM和FCV聯合應用可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減少殘余病毒,減少病毒突變和耐藥性的發(fā)生,LAM和FCV聯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V-DNA的陰轉率、HBeAg/抗-HBe的血清轉換率,可維持一段時間,減少病毒變異。(七)治療乙肝的聯合用藥4.IFN十中藥中藥能顯著提高HBsAg的血清轉換率,與α-IFN治療的HBeAg血清轉換率和HBV-DNA陰轉率接近,兩者聯合應用顯著提高了HBsAg、HBeAg的血清轉換率和HBV-DNA的陰轉率。(七)治療乙肝的聯合用藥(八)無癥狀HBsAg攜帶者的治療對病毒攜帶者,如肝功能正常,肝穿刺也無病理損傷者,一般不主張藥物治療,只要定期肝檢查,遠離煙酒等對肝臟損害較大的有毒物質即可。(九)乙肝治療的選藥原則對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療是一項重要措施。目前抗病毒藥物,干擾素為首選。但應用后可暫時抑制HBV復制,停藥后使原被抑制的指標又恢復到原水平。需合用提高免疫力的藥物,故近年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傾向于中西藥物聯合用藥,以提高療效。

六、乙肝治療用藥注意事項(一)使用干擾素治療過程中應每2~4周監(jiān)測HBsAg、HBeAg、抗-HBe、HBV-DNA和肝功能,以及血液和腎臟功能,嚴密觀察不良反應。一般ALT增高不需停藥。但如出現明顯臨床癥狀和黃疸、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力降低,需及時停藥,作適當處理。(二)慢性乙型肝炎患病日久,會沿著“乙型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的方向演變,所以患病后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肝纖維化的措施,并定期復查。(三)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