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習高考生物復習內部資料_第1頁
快樂學習高考生物復習內部資料_第2頁
快樂學習高考生物復習內部資料_第3頁
快樂學習高考生物復習內部資料_第4頁
快樂學習高考生物復習內部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金物除含布考和鈉支速捷

緒論

一、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共同的物質組成:蛋白質和核酸

結構基礎:細胞結構(除病毒外)

(-)都有新陳代謝。_____

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要發生物質和能量交換。

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物區別于非生物最本質的特征。

(三)都有應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植物的莖:向光性、背地性

動物:躲避有害刺激、趨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

生長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

生長的表現:細胞數目的增多和細胞體積的長大

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

生殖的目的:延續種族

(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遺傳:“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維持種族的穩定

變異:“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一一有利于生物的進化

(六)都能適應和影響一定的環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學的發展

(-)描述性生物學階段:

1.19世紀3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動物學家施旺提出細胞學說。

2.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

(二)實驗生物學階段:

1900年,孟德爾遺傳規律重新提出標志著實驗生物學階段的開始

(三)分子生物學階段:

1.1944年,美國生物學家艾弗里首次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1953年,美國沃森,英國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標志著分子生物學階段的開始)

四、當代生物的發展方向

微觀方向:從細胞學水平發展到分子水平

宏觀方向:生態學的發展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和資源問題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構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

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黑

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

具有差異性。

3.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H、0、N,最基本元素是C

4.大量元素:C、H、0、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為半微量元素。

6.構成生物體(家兔)的主要元素:C、H、0、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0

7.植物“花而不實”是由于缺少硼元素。

8.各種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結合水。

9.人缺鈣會出現抽搐,這說明無機鹽離子能夠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10.糖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生命活動的重要能源物質。

11.植物細胞內儲存能量的物質是淀粉,動物細胞內的儲存能量物質是糖元,生物體的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是脂

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磷脂構成細胞膜)和固醇(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13.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體現者,其結構單位是氨基酸結構通式為o

氨基酸經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鍵,通過肽鍵連接成多肽。

14.蛋白質的多樣性取決于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生命活動的決定者,其結構單位是核甘酸。核酸具有兩類:DNA和RNA,

DNA存在于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內。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細胞膜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骨架,其結構特點是?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的功能是物質交換和保護,功能特

性是選擇透過性。主動運輸的進行需要載體和ATP。

17.細胞壁的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植物細胞起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酶、ATP等)和一

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0.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

21.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_

22.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

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3.中心體是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細胞器。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能,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三磷酸腺甘)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結構簡式:A-P-P-P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

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當成熟

的植物細胞處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細胞會發生滲透失水,表現出質壁分離的現象。吸收水分和運輸

水分的動力是蒸騰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騰作用散失,少量用于生命活動。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主的過程。吸收礦質元素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呼吸作用為礦質元素吸收提供動力,運輸礦質元素的動力是蒸騰作用。

38

食物中的第類國化分解COi+H;O?俺身

血幡

肝簫元分肝精元.機糖元一|

(8O-l2Omg/dL)

SSS化--瓶肪,某些氨基酸等

尿情

39.

合成

各種組織蛋白質,以及酶和激素等

氨基轉換

談成新的氨基酸

氨基隈

轉變

含氮部分:氨基尿素

脫氨基

氧化分解

COz+HzO+能量

不含氨部分

合成

糖類、脂肪

40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

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

41.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I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釋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貯存在

ATP中。

COz+也0+能量(大量)

葡萄糖丙酮酸

C2H5OH(酒精)+COz+能量(少量)

無氧

-CslfcOs(乳酸)+能量(少量)

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

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

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5.生長素能夠促進果實的發育,乙烯能夠促進果實的成熟。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幼年時缺少生長激素,將表現為侏儒癥;幼年時缺少甲狀腺激素,將

表現為呆小癥。成年人甲狀腺激素過多,將表現為甲亢。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例如:區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和拮抗作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4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五部分構成:感受器、傳

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49.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

間是通過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后膜和突觸間隙構成)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軀體運動中樞在中央前回。S區損

傷,則會出現運動性失語癥(不會講話),H區損傷,則會出現聽覺性失語癥(聽不懂別人講話)。

51.垂體分泌的催乳素不僅能調控動物對幼子的照顧行為,而且能促進某些合成食物器官的發育和生理功能的完

成,如促進哺乳動物乳腺的發育和泌乳,促進鴿的嗦囊分泌鴿乳。

52.在動物的后天性行為中,生活體驗和學習對行為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動物建立后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

條件反射。動物的印隨學習只出現在剛孵化時。

53.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級形式。動物行為中,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

神經調節仍處于主導的地位。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4.無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變形蟲、草履蟲和細菌)、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蛇)、抱子生殖(青霉、鐵

線蕨)、營養生殖(馬鈴薯塊莖、草莓的匍匐莖)、組織培養、克隆。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

義.

56.無性生殖能使后代保持親本的一切性狀。

57.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精子和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而有絲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的染色體和

體細胞相等。

58.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開,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5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

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63.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二終虛是性成熟的個體。被子植物在種子形成過

程中: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

64.很多雙子葉植物(大豆、花生、養菜)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

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供以后種子萌發時所需。大多數的單子葉植物(玉米)成熟種子中有胚乳。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66.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以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后發育兩個階段。胚胎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后發

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后,發育成為性成熟的個體(青蛙的胚后發育是變態發育)。被

子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種子的形成和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

67.原腸胚有3個胚層:外胚層、中胚層、內胚層。羊膜動物(爬行綱、鳥綱、哺乳動物)的羊膜和羊水不僅

保證了胚胎發育的水環境,還具有防震和保護作用。

第六章遺傳和變異

68.S型細菌的DNA能使R型細菌產生S型細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后代的,這兩個實

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69.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煙草花葉病毒、SARS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70.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

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71.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DNA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

72.DNA分了?規則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DNA的復制方式叫做半保留復制。

73.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于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

74.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套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75.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基因控制蛋

白質合成的過程包括兩個階段:轉錄(細胞核內進行)和翻譯(細胞質中進行)。

76.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甘酸的排列順序(堿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

基因的脫氧核甘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O

77.DNA分子的脫氧核甘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昔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昔酸的

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

體表現出各種遺傳特性。

78.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

離現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

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80.基因型是表現型的內在決定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現形式。表現型=基因型+環境。

8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

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2.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紅綠色目和血友病是伴X隱性遺傳病。

83.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細菌的可遺傳變異的來源只有基因突變。

84.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突

變的有害或有利,取決于其所生存的環境。

85.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

一,對于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86.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紡錘體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花藥離體培養獲得的植株均為單倍體植株。秋水仙

素處理單倍體植株,得到的一定是純合子。單倍體育種的優點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87.開展優生的措施有:禁止近親結婚(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進行遺傳咨詢、提倡“適齡生育”(女子24~29歲)、

產前診斷。

第七章生物的進化

88.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

的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物種形成。(若AA=30個、

卻=60個、aa=10個,則a的基因頻率為(60+10*2)/LOO^D%)

89.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

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

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第八章生物與環境

90.在一定地區,一年中的降水總量和雨季的分布,是決定陸生生物分布中的重要因素。冬季的食物供給是影響

鹿群存活的關鍵因素。

91.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種內關系包括種內斗爭和種內互助;種間關

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競爭和捕食。

92.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同一地區的所有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特征有四種:種群密

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密度和種群大小)、年齡組成(增長型、穩定性、衰退型,可以用來預測種群的

變化趨勢)、性別比例(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密度)。

93.種群的增長曲線:S型增長曲線和J型增長曲線。在食物充足、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天地的理想條件

下,種群增長呈J型增長;在自然條件下,環境條件是有限的,隨著種群數量的增長,種內斗爭加劇、種間競爭

增強、捕食者增多,使種群數量的增長率下降,當種群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值(K值)時,種群數量

停止增長。在這個過程中,增長率先增大后減少,故增長曲線呈S型。

94.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種類繁多、群落結構復雜、種群的密度和群落的

結構長期處于穩定狀態。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動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點。農田生態系統的主要特點是人

的作用關鍵,人們種植的農作物是農田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員。影響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陽光、溫度和海

水的鹽度。

95.生態系統的成分結構: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主要成分)、消費者、分解者。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

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在食物鏈中處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一定是次級消費者。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

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96.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物質循環的特點:可以反復利用。

97.生態系統中的各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穩定就越大。對

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98.生物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國生物多樣性

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對于珍稀瀕危物種,要嚴格保護,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和買賣。

99.大氣中S02過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大氣中SO2的來源:化石燃料的燃燒、火山爆發和微生物的分解

作用。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稱。

100.生物圈的穩態是人類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當建立無廢料的生產體系,也

就是將傳統的“原料一一產品一一廢料”的生產模式改變為“原料一一產品一一原料一一產品”的生產模式。

專題1:細胞的分類、組成、結構

1.1、細胞的分類:

科學家根據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真核細胞

細胞壁較小(1-10微米)較大(10-100微米)

核結構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

質集中在擬核,無核膜、核仁中在擬核,有核膜、核仁

細胞器核糖體多種細胞器

染色體無染色體有

種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植物、動物、真菌)

(桿菌:大腸桿菌、乳酸桿菌記住: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藍藻等)

1.2、細胞的組成:

1.2.1、細胞的元素組成: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雖然大體相同,但是含量不同。根據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的不同,

可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大量元

素中,CHON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雖然極少,卻是維

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其中Ca是組成人體的骨骼和牙齒的主要元素;Mg是葉綠素的中心元素;Fe是血紅

蛋白的中心元素等。

1.2.2、細胞的化合物組成:

/r自由水:以游離態存在于細胞中,主要為細胞的生化反應提供基質。

[水(H20)<

[結合水:以結合態存在于細胞,主要和蛋白等結合,是細胞的組成。

無機物V

無機鹽:Na\K'——主要作用是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平衡;

ICa'一—主要維持肌肉的正常收縮,缺乏時會發生抽搐和骨質疏松等。

糖類(葡萄糖是主要能源物質):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脂類(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

有機物

蛋白質類(生命的支持物質)

核算(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

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

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糖,淀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糖原

和淀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CH0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如磷脂)。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

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沖、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

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于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

重要的調節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甘酸,這

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

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必需的氨基酸有8種(分別

是:賴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綴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氨基酸分子間以肽鍵的方式互

相結合。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多肽,其通

常呈鏈狀結構,稱為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可能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通過盤曲、折疊形成復雜(特定)的空

間結構。蛋白質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

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的方式不同、多肽鏈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由于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

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功能主要如下:(1)結構蛋白,如肌肉、載體蛋白、血紅蛋白;(2)信息傳

遞,如胰島素(3)免疫功能,如抗體;(4)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如胃蛋白酶(5)細胞識別,如細胞膜上的糖蛋

白。總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公式:1、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一肽鏈數。2、基因(或DNA)的堿基:信使RNA的堿基:

氨基酸個數=6:3: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

要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甘酸,由一分子含氮

堿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組成核酸的堿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甘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對于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

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煙草花葉病毒等

附加點:生物種主要的化學鍵:

(1)氫鍵:連接喋吟和喀咤中的鍵,在溫度升高時會自動解開。只要存在于DNA中,A=T、C三G。

(2)高能磷酸鍵:存在于人體直接功能物質ATP中的化學鍵,其特點是在斷裂時可以放出大量的能量。ATP的

結構是:A-T?T?T。

(3)磷酸二酯鍵:連接兩個核甘酸的化學鍵,可以被限制性內切酶切斷,也可以被DNA連接醐連接。

(4)肽鍵:兩個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而成的化學鍵,可以被肽酶切斷。結構是:-C0-NH-

(5)二硫鍵:又稱S—S鍵。是2個SH基被氧化而形成的一S—S—形式的硫原子間的鍵。在生物化學的領域中,

通常系指在肽和蛋白質分子中的半胱氨酸殘基中的鍵。

1.3、細胞的結構:

除了病毒等少數生物之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病毒的化學成分為:DNA和蛋白質或RNA和蛋白質

一、真核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一)細胞壁植物細胞在細胞膜的外面有一層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可用纖維素酶和果膠

酶來除去。細胞壁作用為支持和保護。

(-)細胞膜

對細胞膜進行化學分析得知,細胞膜主要由脂質(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其中脂質最多,約占50%;

此外,還有少量的糖類。在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中,磷脂最豐富。細胞膜的功能是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

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細胞膜在結構上的特點是:流動鑲嵌;在功能上的特點是:選擇透過。

(三)細胞質

在細胞膜以內,核膜以外的部分叫細胞質。活細胞的細胞質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

基質和細胞器。

1、細胞質基質

細胞質基質含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甘酸、多種酶,在細胞質中進行著多種化學反應。

2、細胞器

(1)線粒體

線粒體廣泛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被喻為“動力車間”。

光鏡下線粒體為橢球形,電鏡下觀察,它是由雙層膜構成的。外膜使它與周圍的細胞質基質分開,內膜的

某些部位向內折疊形成崎,這種結構使線粒體內的膜面積增加。在線粒體內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還

含有少量的DNA。

(2)葉綠體

葉綠體是植物、葉肉、細胞特有的細胞器。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細胞中,進行的細胞器,被稱為“養

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在電鏡下可以看到葉綠體外面有雙層膜,內部含有幾個到幾十個由囊狀

的結構堆疊成的基粒,其間充滿了基質。這些囊狀結構被稱為類囊體,其上含有葉綠素。

(3)內質網

內質網是由單層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大大增加了細胞內的膜面積,內質網與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

有關,也是脂質合成的“車間”。

(4)核糖體

細胞中的核糖體是顆粒狀小體,它除了一部分附著在內質網上之外,還有一部分游離在細胞質中。核糖體

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被稱為“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5)高爾基體

高爾基體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質,但可以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高爾基體與

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6)液泡

成熟的植物細胞都有液泡。液泡內有細胞液,其中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蛋白質等物質,它對細胞內的環境

起著調節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形狀,保持膨脹狀態。

(7)中心體

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有中心體,每個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物質組成。動物細胞

的中心體與有絲分裂有關。

(8)溶酶體

溶酶體是細胞內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它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多種

物質。

(四)細胞核

每個真核細胞通常只有一個細胞核,而有的細胞有兩個以上的細胞核,如人的肌

肉細胞,有的細胞卻沒有細胞核,如哺乳動物的紅細胞細胞。

1、結構

在電鏡下觀察經過固定、染色的有絲分裂間期的真核細胞可知其細胞核主要結構有。

核膜、核仁、染色質

核膜由雙層膜構成,膜上有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

孔道。

核仁在不同種類的生物中,形態和數量不同,它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現。核仁與某種4NA的

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呈絲狀,并交織

成網;在分裂期染色質螺旋化化,縮短變粗,變成一條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因此,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

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功能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主要場所,是細胞遺傳和細胞代謝的控制中心,因此,細胞核是細胞中最重

要的部分。儲存、復制、代謝、遺傳

(五)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在上述細胞結構和細胞器中,具有雙層膜有線粒體、葉綠體,具有單層膜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

液泡。它們都由生物膜構成,這些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細胞膜不僅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環境,同時在細胞與環境之間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

傳遞的過程中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細胞的許多重要的化學反應都在生物膜上進行。細胞內的廣闊的膜面積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為各

種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三,細胞內的生物膜把細胞分隔成一個個小的區室,這樣就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相

互干擾,保證了細胞的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

附:細胞的結構圖(這個圖一定要掌握):

①、葉綠體

②、線粒體

③、液泡

④、核糖體

⑤、中心體

⑥、細胞壁

⑦、高爾基體

⑧、細胞核

專題2、細胞的代謝

2.1、生物的代謝類型:

’「光能自養型生物:通過光合作用來提供自身生長的生物,如:綠色植物。

自養型生物J

化能自養型生物:通過化學能合成作用來攻擊自身生長的生物,如硫細菌等。

生物的代謝類型<I

“吞噬異養型生物:通過自己的消化作用來提供自己的營養。

異養型生物V

腐生異養型生物:通過體表吸收來獲取自己的營養,一般沒有消化系統。

X.<

2.2、細胞對物質的運輸:

((

自由擴散:一種不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如:水、。2、C02、以及乙醇、

甘油等物質以該種運輸方式運輸入細胞。

被動運輸

(需要能量,從高濃4

物質的運輸《向低濃度的運輸)協助擴散:一種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如葡萄糖運輸進入血紅細胞(因

為血紅細胞沒有線粒體,所以不能產生能量)

主動運輸:一種需要能量、需要載體、使物質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運輸的運輸方式,一般來講,

葡萄糖和一些無機鹽離子都是以這種運輸方式進入細胞的。

、胞吞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一一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

2.3、ATP和酶:

2.3.1、ATP:

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甘,結構式簡寫A-p?p?p,幾乎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直接來自ATP的水解,由ADP

合成ATP所需能量,動物來自呼吸作用,植物來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細胞器線粒體或葉綠體中和在

細胞質基質中合成。在細胞內ATP含量很少,轉化很快。它是一種活躍的化學能,是人體內的直接供能物質。

附:體內各種能源物質的關系

ATP:直接供能物質,

糖類(葡萄糖):供能物質,在需要能量時通過呼吸作用將能量轉化到ATP。

脂肪:體內的儲能物質。

232、酶一一生物催化劑

I、酶和無機催化劑的比較:

相同點:1)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本身幾乎不被消耗;2)只催化已存在的化學反應;3)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縮

短達到平衡時間,但不改變平衡點;4)降低活化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加快。

不同點(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更高,使得反應速率更快;

2、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質水解成多肽;

3、多樣性:酶的種類很多,大約有4000多種;

4、溫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

5、活性可調節性:包括抑制劑和激活劑調節、反饋抑制調節、共價修飾調節和變構調節等。

6、有些酶的催化性與輔因子有關。

7、易變性,由于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因而會被高溫、強酸、強堿等破壞。

2、酶活性的影響因素:

(1)pH(2)溫度

酶的pH曲線酶的溫度曲線

備注:人體內的酶最適的pH值一般在7.00?7.50左右、最適的溫度在37度左右,但是胃蛋白前的最適pH值在

pHL5?2之間,要記住這個特例。

2.4、呼吸作用:

2.4.1、呼吸作用的分類:

’有氧呼吸:有機物在氧氣的與參與下,通過酶的作用徹底分解成無機物。

C6H12O6+6O2+6H2O一跑76co2+12瑪0+能量

呼吸作用J無氧呼吸: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有機物被不徹底的分解的呼吸作用。

C6H1206-M^C2H50H(酒精)+20)2+能量

、QH1206鳥2c3H3O3+能量

由此可以將生物分為三類:好氧生物、厭氧生物、兼性厭氧生物。

2.4.2、有氧呼吸的過程:

細胞質基質

C6Hl--------------------------?丙酮酸+少量的[H]+少量ATP(2mol)

I

|+H2O

I線粒體內膜

|線粒體[H]+O2---------------------------------*1120+大量的ATP(34mol)

I基質

CO2+少量[印+少量ATP(2mol)

備注:上面過程中的[H]也可以寫成NADPH

有氧呼吸的總方程式:

C6Hl2。6++6H2。>6CO2+12比。+能量

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進行,原料是糖類等,產物是丙酮酸、氫、ATP,第二階段在線粒體進行,

原料是丙酮酸和水,產物是CO?、ATP、氫,第三階段在線粒體進行,原料是氫和氧,產物是水、

ATP,第一、二階段的共同產物是氫、ATP,三個階段的共同產物是ATP?Imol葡萄糖有氧呼吸產生能量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動的有1161KJ(38moiATP),以熱能散失1709KJ,無氧呼吸產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

(2molATP),ImolATP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KJ.

2.5、光合作用:

251、光合作用的發現:

創新發

年代創新實驗設計思路及現象實驗結論

現人

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放在密閉玻璃罩內,現象是

1771普里斯

年特利小鼠與綠色植物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現象是

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64

薩克斯然后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

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綿黑暗、沒有空氣

1880恩吉極細光束照射葉綠體~現象________________

年爾曼好氧細菌顯微鏡觀察完全曝光f現象

20世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紀魯賓rHJO,co?一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向植物提供Y18

30年和卡門LH2O,C,0L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光合作用的色素:

葉綠素a

葉綠素(占總色素的3/4)<

一吸收紅光和藍紫光葉綠素b

色素彳I「

胡蘿卜素

類胡蘿卜素(占總色素的1/4)<

——吸收藍紫光葉黃素

253、光合作用的過程:

①水的光解①CO2的固定

②ATP的形成②CO2的還原

專題3、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癌變

3.1、細胞的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生命特征。細胞以分裂方式增殖,通過它,單細胞生物能產生后代,

多細胞生物則可以由一個受精卵經過分裂和分化,最終發育為一個多細胞個體。在增殖過程中可以

將復制的遺傳物質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可見,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一、有絲分裂

體細胞的有絲分裂具有細胞周期,它是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開始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

為此,包括分裂間期期和分裂期。◎

1、分裂間期

分裂間期最大特征是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

時細胞有適度的增長,對于細胞分裂來說,它是整個周期中為分裂

期作準備的階段。

2、分裂期

(1)前期(膜仁消失,現兩體)

最明顯的變化是染色質絲螺旋纏繞,縮短變粗,成為染色體,

r

此時每條染色體都含有兩條染色單體,由一個著絲點相連,稱為姐

妹染色單體。同時,核仁解體,核摸消失,紡錘絲形成紡錘體。

(2)中期(排——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

染色體清晰可見,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細胞中央的二±平面上,染色體的形態比較穩定,

數H比較清晰,便于觀察。

(3)后期(拉——將染色體拉向細胞的兩級)

每個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隨之分離,形成兩條子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向

細胞兩極運動。

(4)末期(分)

染色體到達兩極后,逐漸變成絲狀的染色質,同時紡錘體消失,核仁、核模重新出現,將染色質包圍

起來,形成兩個新的子細胞,然后細胞一分為二。

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比較

植物動物

紡錘體形成方式由紡錘體形成由中心體形成

細胞一分為二方由細胞兩極的高爾基體形成初在赤道板中形成縊裂環,將母細胞分裂成兩個

式生的細胞壁子細胞

4JHM

植物細胞的而it分裂

二、無絲分裂

無絲分裂比較簡單,一般是細胞核延長,從核的中部向內凹進,分裂為兩個細胞核,

接著整個細胞從中間分裂為兩個細胞。此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故名無絲分裂,如蛙的紅細胞

的分裂。

三、減數分裂:

減數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個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過程中發生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屬于一種過程較特殊

的有絲分裂。不同于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減數分裂最終生成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減數分裂是

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

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

減少一半。減數分裂(Meiosis)范圍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時期是從原始生殖細胞發展到成熟生殖細

胞;特點是DNA復制一次,而細胞連續分裂兩次,形成單倍體的精子和卵子,通過受精作用又恢復二倍體,

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間發生交換,使配子的遺傳多樣化,增加了后代的適應性,因此減數分裂不僅

是保證生物種染色體數目穩定的機制,同且也是物種適應環境變化不斷進化的機制。

★減數分裂的過程:

減數分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簡稱減一,第二階段簡稱減二。在高中知識范圍內,減一

的末期和減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個時期,我們一般將其稱為減一的末期。

1.細胞間期,進行和DNA的復制,數目分別變為一般細胞的兩倍。

2.減一前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

3.減一中期.同源染色體著絲點對稱排列在赤道板上。

4.減一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移向細胞兩極。

5.減一末期細胞一分為二,形成次級精母細胞或形成極體和次級卵母細胞。

6.減二前期次級精母細胞中原來分散的染色體進行著兩兩配對。

7.減二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在赤道板上。

8.減二后期染色體著絲點分離,染色體移向兩極。

9.減二末期,細胞一分為二,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卵原細胞形成卵細胞和極體。

如下左圖:

、四分體

)(同源染色體交換片段.

,'等位基因互換)

第一次分襄

/3,\第二次分裝

I二次分X

立敷分修中,同值柒色怵上

非姐株雜色單體之間的交換而冰效分亞中.韭卻也第■非同

龍生互換雷?自由0合而圖改

★減數分

裂和有絲分裂的判別:

表3“三看”圖形程序

看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結論

若為奇數,則是減數分裂,

染色體數為染色體數為

一看數目且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否

偶數奇數或偶數

則,不能定論,要繼續看

染色體大小若不兩兩相同,則是減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