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古文名校精品課件-醫案六則_第1頁
醫古文名校精品課件-醫案六則_第2頁
醫古文名校精品課件-醫案六則_第3頁
醫古文名校精品課件-醫案六則_第4頁
醫古文名校精品課件-醫案六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古文名校精品課件——醫案六則第一頁,共61頁。題解與說明醫案是醫生診治疾病的書面記錄。中醫醫案始見于《史記》中西漢名醫淳于意傳,時稱“診籍”。

現代病歷診治全過程的客觀記錄。簡明扼要地記述癥狀、診斷、治療過程、治療結果,疑難病例附有病例討論、會診記錄、尸檢報告、最終診斷等。——注重記錄的完整性科學性

第二頁,共61頁。亦叫“脈案”。旨在介紹臨床經驗、心得和教訓,以此啟發、指導或告戒讀者。大都以敘事為主,兼夾議論。詳于理法方藥的分析,關鍵細節的描述,診治過程中醫者、病家、旁人的思考過程和矛盾沖突等,較生動。

——注重介紹臨證心得經驗

徐大椿:“凡述醫案,必擇大癥及疑癥、人所不得者數則,以立法度,以應心思。”(《臨癥指南醫·咳嗽門》評注)古代醫案第三頁,共61頁。章太炎:“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

秦伯未:“合醫理治療于一而融會貫通,卓然成一家言、為后世法者,厥惟醫案!”第四頁,共61頁。

知常達變辯證施治

研讀醫案是學習中醫臨床的重要途徑:

加深對所學理法方藥的理解

揣摩中醫的臨床思維模式第五頁,共61頁。

醫家傳記醫家論著

醫話

方書本草其他文史著作

宋·許叔微《傷寒九十論》

現存最早的醫案專集:

歷代醫案一案一論第六頁,共61頁。

明清輯錄醫案之風大盛醫案大全搜羅精選歷代名醫驗案,分類匯編,或加點評。明·江瓘父子《名醫類案》——明以前醫案清·魏之琇《續名醫類案》——明以后為主,多溫病醫案清·俞震《古今醫案按》——倉公至葉天士共六十余家,1600多案便于系統查閱和研究某病某家的治法經驗第七頁,共61頁。

個人醫案集

明·薛己《薛氏醫案》清·葉桂門人編集的《臨證指南醫案》清·吳瑭《吳鞠通醫案》清·徐大椿《洄溪醫案》清·喻昌《寓意草》清·周榮《王氏醫案》

第八頁,共61頁。

數家醫案集

清·柳寶詒《柳選四家醫案》收:

尤在涇《靜香樓醫案》2卷曹仁伯《繼志堂醫卷》2卷 王旭高《環溪堂醫案》3卷張仲華《愛廬醫案》24條——可供研究某一醫家/學派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第九頁,共61頁。第一則

選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練:動/把生絲煮熟使之柔軟→名/白色的

熟絲→形/熟練。此通“煉”第十頁,共61頁。過:拜訪。不肖:不類似(其父)→才德不及先人→不才(自謙之詞)。《說文》:“肖,骨肉相似也。從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溲sōu:小便/二便“前后溲”“溲不利”不溲:小便短少/小便短少兼大便秘結第十一頁,共61頁。……之為……:……作為……精:專/純 悍:兇猛五石1、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2、礜石、鐘乳石、紫石英、云母石、寒水石3、丹砂、雄黃、白礬、曾青、磁石第十二頁,共61頁。數:1、shuò多次;2、shù幾次亟:1、jí趕快2、qì頻繁第十三頁,共61頁。陰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

陰病:陰虛內熱之證,即下文“中熱”

陽病:陽虛形寒之證,即下文“中寒”

齊:“劑”的古字。柔劑:寒劑。 剛劑:熱劑。遠:背離→差錯。 近:切合→正確。介賓前置第十四頁,共61頁。審:周密/詳細然必審診

唯當審諦覃思譯:以陰陽為準則,綜合運用色脈、表里、虛實、順逆等的診斷方法,參考病人行動與脈息相應的情況。乃可以論:才可以據(此)而論論什么?(病)第十五頁,共61頁。辟:“襞”bì的古字。衣服縐折→縐卷折疊:→閉合:

→壅積/閉阻:《靈樞·腸胃》:廣腸傅脊,以受回腸,左環葉積上下辟。《莊子·田子方》: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于夏,使人煎厥。第十六頁,共61頁。宛:通“郁”宛氣:指郁結之熱氣二陰:少陰,主寒水,指陰寒癥。 一陽:少陽,主相火,指虛熱癥。人體:三陽二陽

一陽一陰二陰

三陰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

表里———里表

多熱多寒“二陰應外,一陽接內”——表寒里熱第十七頁,共61頁。“里熱表寒”≠“真熱假寒”

里熱表寒——防風通圣散證由清里藥和解表藥組成真熱假寒——只能用清熱藥和苦寒通下藥第十八頁,共61頁。陰病:指陰虛之病。 衰:虛

陽病:指陽亢之病。 著:亢流行:播散蔓延 俞:“腧”的古字

按:(對內熱外寒的病證)用辛燥之剛藥,則更攪動陽氣,表寒雖退,但內熱加重,邪氣蔓延。為重困于俞:在腧穴造成嚴重困阻(阻滯經氣)第十九頁,共61頁。為疽發乳:形成疽,發(于)乳部。

——化膿性疾患?

上入缺盆:

——類似乳腺癌,癌細胞轉移至缺盆的淋巴結。 第二十頁,共61頁。

“此”指?

“論”指?

“必審診……乃可以論”

論病(討論病情)經紀:綱紀/法度習:熟悉 文理:醫理 文理陰陽失矣:——對醫理的理解和病證的陰陽診斷都錯了第二十一頁,共61頁。第二則

選自《普濟本事方·傷寒時疫上》

《類證普濟本事方》,簡稱《普濟本事方》或《本事方》,10卷。宋許叔微撰。書中按病類分為23類。收載證治方劑及針灸法,選方約300余首,方末附作者的驗案及論述。第二十二頁,共61頁。煩:《說文》“煩,熱頭痛也,從頁,

從火。”引伸為煩躁/煩悶《傷寒論》第35條:“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證第二十三頁,共61頁。遲:本指遲脈,脈跳一息不足四至。

與上文“浮數”有無矛盾?——此指尺脈因應指不明顯,有時摸不到,故感覺似乎不足四至。遲弱:遲而無力,表明營血不足,雖有表證,禁用汗法。《傷寒論》第50條:“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第二十四頁,共61頁。建中湯:即小建中湯(桂枝湯倍用芍藥加飴

糖),有建中補脾,調和氣血之功。加當歸、黃芪成“當歸補血湯”,有補氣生血之功效。

尚爾:還是如此。

幾:接近于不遜:不禮貌

調榮:調和榮血。

尺部方應:尺部脈才應手→氣血已旺,榮血調和——可證上文“遲”指尺脈應指不明顯第二十五頁,共61頁。是:實在(寔/實)元·王好古編集其師李東垣的醫學論述為《此事難知》。含經絡、臟腑、病理、病源及臨床辨證、治法等內容,其中對傷寒六經證治敘述尤為詳細。后世醫家便以“此事難知”

謂醫理之難明,醫事之復雜第二十六頁,共61頁。便:立即即宜便治可便得愈乎?便差甚易《傷寒論·傷寒例》: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矣。如或差遲,病即傳變,雖欲除治,必難為力。第二十七頁,共61頁。次第:先后次序

促:縮短貴:器重/重視

錫:通“賜”

九錫之命:古代帝王賜給有特殊功勛的諸侯大臣的九種器物,是最高的禮遇。《公羊傳·莊元年》何休注:車馬,衣服,樂則,朱戶,納陛,虎賁,弓矢,鈇鉞,秬鬯。第二十八頁,共61頁。梁武帝蕭衍(464-549年):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549年在位。曾任齊雍州刺史,鎮守襄陽。乘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重用士族,大建佛寺,并三次舍身同泰寺。公元547年接受東魏大將侯景的歸降。后二年景引兵渡江,攻破都城,他饑餓而死。長于文學,精樂律,曾創制準音器四具,名“通”;又制長短不同的笛十二支以應十二律,并善書法。第二十九頁,共61頁。有旦夕矣:指事情即將發生

——賞賜大典政:通“正”溫粉:炒溫之米粉。撲在皮膚上,用以止汗。見《傷寒論》38條。取:治理→治療《老子》:“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河上公注:“取,治也。”第三十頁,共61頁。先期:過早促尚促壽限。(縮短)晝夜促汗。(催促)

表里:此為偏義,“里”指表雖感寒邪,但榮血不足。第三十一頁,共61頁。第三則選自《古今醫案按·痢》

俞震《古今醫案按》成書于公元1778年,選案謹嚴有當,按語注重論析。本文是患者葉儀自述,記述朱丹溪針對其病由,一反常規,“先補完胃氣之傷,而后去其積”,治愈其痢疾之事。第三十二頁,共61頁。滯下:痢疾古名《內經》——“腸澼”《傷寒論》《金匱要略》——“赤白痢”“休息痢”等《備急千金要方》——“滯下”

宋代《嚴氏濟生方》正式啟用“痢疾”之名:

“今之所謂痢疾者,古所謂滯下是也。”

第三十三頁,共61頁。闕:通“缺”,動→使動,使……缺聽:任下:名→動,瀉下客:名→動,客居友生:生,助詞,無義。《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詩經·小雅·棠棣》:“雖有兄弟,不如友生。”日:名→狀語飲:動→使動譁—嘩第三十四頁,共61頁。浹:1、通/透“汗流浹背”

2、周匝(一循環)亙:橫貫貫通始終流:向下、向壞處發展

去其舊而新是圖:去舊而圖新一旦:即時。《戰國策·燕策一》:“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霍然:雨中群鳥飛聲迅速消散貌

——喻病愈之速第三十五頁,共61頁。本案有何啟示?斂衽:下跪前的整衣動作,為男子之禮。元以后才專指婦女之禮。表敬之詞

袵—衽第三十六頁,共61頁。第四則

選自趙獻可

《醫貫·痢疾論》

本案作者:徐陽泰豐:肥胖 [辨]豐:托盤。豐:草木茂盛。

豐滿豐盛豐收豐姿豐采豐神為(之)言:對(我)說豆是一種盛食器第三十七頁,共61頁。

下以大黃——清瀉熱邪

參、術zhú、姜、桂溫中健脾補氣通陽向:如果當初

表假設時常與否定詞連用[辨]咸知向方向來道邊有賣餅家向非先生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新撰者向數千百卷第三十八頁,共61頁。竟:竟然?終究?感應丸:百草霜、杏仁、木香、丁香、干姜、肉豆蔻、巴豆組成。功效:溫補脾胃,消積導滯。炮炙、組方復雜,詳見《局方》。八味湯:吳茱萸、炮姜、木香、橘紅、肉桂、丁香、人參、當歸組成。功效:溫補脾胃,順氣固澀。主治:脾胃虛寒,氣不升降,心腹刺痛,臟腑滑瀉。《楊氏家藏方》第三十九頁,共61頁。室:《禮記·曲禮上》:“三十曰壯,有室。”

東漢鄭玄注:“有室,有妻也。妻稱室。”

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炙甘草(《局方》)。功效:疏肝解郁,健脾養血之。加丹皮、梔子,稱丹梔逍遙散(《內科摘要》方),加地黃,稱黑逍遙散(徐靈胎《醫略六書·女科指要》方)

補中益氣湯:黨參、黃芪、白術、炙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黑薑:將干姜燒存性——血證常用的炮炙法此例便血之病機:中氣下陷,氣不攝血第四十頁,共61頁。再劑:第二劑?兩劑?

隔垣見人飲上池水此句言下之意?《荀子·非相》:“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諼xuān:忘記諼草(萱草)——忘憂草書:寫狀:描述/敘述——晚輩對上輩的用語第四十一頁,共61頁。趙獻可高明醫術表現在哪里?喘證徐喘急郁火——茱連丸瀉火降逆徐妻喘逆肝郁——逍遙散疏肝理氣便血

徐赤白痢虛寒夾濕——參術姜桂/感應丸/八味湯健脾通陽,導滯固澀徐妻便血氣虛不攝血——補中益氣湯加黑薑溫補脾陽,升陽益氣同病異治第四十二頁,共61頁。第五則選自《續名醫類案·吐血》賦質瘦薄:稟賦薄弱,體質單薄。脈息遲微:1、脈遲息微(脈搏遲緩,呼吸微弱)2、脈象遲且微歸脾湯:白術、茯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甘草、當歸、遠志。——健脾益氣,補血養心。(《濟生方》)第四十三頁,共61頁。大造丸:紫河車、熟地、杜仲、天冬、麥冬、龜板、黃柏、牛膝。——滋陰養血,補益肺腎(《景岳全書·卷七十五·古方八陣》)值:遇花粉、知母:清熱養陰藥

噬臍無及:自咬腹臍→來不及/夠不著料:制作丸劑長期服時,配制一次所用的各種藥物稱作一料。

做不到無能為力后悔莫及第四十四頁,共61頁。形:名→動/表現

輕:輕率?分量輕?初不、初無:全然不/完全沒有纔

cái:才/僅僅shān:淺青/微黑轉:變得?更加?反而?速:招請,招致。“不速之客”血脫:出血證,陽氣隨之外泄。益氣:補氣——“氣為血帥,血為氣母”——益氣以生血第四十五頁,共61頁。臆見:胸中之見→一己之見→主觀見解輒:總是/就效:名→動/見效定見:主見簧鼓:因振動而發聲→煽動/鼓動《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也。”所由:……的原因

本案提供的經驗教訓?

第四十六頁,共61頁。第六則選自《薛生白醫案·遺精》擾虧:損傷。擾:侵掠,侵害。根本:腎為先天之本嫌:疑惑。跋前躓后前則跋其胡后則躓其尾比喻:進退兩難第四十七頁,共61頁。風木適旺之候——肝氣條達之時(正常)病目且黃:患眼疾——肝主目且目黃——肝膽濕熱已而:過后不久遺精:多因腎虛精關不固,或相火妄動,或濕熱下注等,擾動精室所致。淋濁:主癥為小便淋瀝不盡,尿色混濁,白如泔漿,排尿時并無疼痛。本病初起以濕熱為多,屬實;病久則脾腎虛虧。第四十八頁,共61頁。

少間:不久

膝脛腫痛:濕熱下注左手:寸——心;關——肝;尺——腎。弦數肝郁化火/肝膽濕熱/肝陽上亢右手:寸——肺;關——脾;尺——命門。搏:搏動的強度大長:搏動的幅度長(超過本位,有盈余之感)長而和緩——健康長而弦硬,有條索感——實熱內結/熱勝動風時時作嘔/面沉紫

肝氣上逆犯胃,氣逆則面沉紫第四十九頁,共61頁。同一邪:?均:分“均田制”次第:依次

纏綿:糾纏因:順著根本久撥:——素來腎氣虛肝膽濕熱撥:根除雜草治理一撥見病之應撥亂反正斷絕《詩·大雅·蕩》:“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第五十頁,共61頁。病目且黃遺精淋濁膝脛腫痛時時作嘔腎主納氣腎為胃關素體腎虛肝氣上逆戢:制止戢除什么?第五十一頁,共61頁。回陽返本:指補腎。劍關苦拒而陰平非復漢有——姜維苦守劍閣主道,卻被鄧艾抄陰平小路直取成都滅蜀。喻:一味治本而忽略其他癥狀的危害第五十二頁,共61頁。言下之意:急則治其標第五十三頁,共61頁。略:大致/大體上效丹溪?《丹溪心法·夢遺》:“專主乎熱,帶下與脫精同治法,青黛、海石、黃柏。內傷氣血,虛不能固守,常服八物湯加減,吞樗chū樹根丸。思想成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