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標志物詳解演示文稿_第1頁
炎癥標志物詳解演示文稿_第2頁
炎癥標志物詳解演示文稿_第3頁
炎癥標志物詳解演示文稿_第4頁
炎癥標志物詳解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炎癥標志物詳解演示文稿目前一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優選)炎癥標志物目前二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炎癥的概述炎癥(Inflammation)指具有血管系統的活體組織對致炎因子所發生的防御為主的反應。致炎因子(Inflammatoryfactor)能夠引起炎癥的致炎因子,可以是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如各種感染性炎癥;也可以是物理或化學因素,如燒燙傷、凍傷、放射性損傷和中毒;還可以是自身的免疫機制,如各種過敏性疾病和風濕病等。炎癥,俗稱“發炎”,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癥,也可以是由非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癥。通常,炎癥是有益的,是人體的自動防御反應,但有時炎癥也是有害的,例如對人體自身組織的攻擊、發生在透明組織的炎癥等等。目前三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炎癥的局部表現紅炎癥腫熱痛障目前四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炎癥的局部表現以體表炎癥時最為顯著常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紅:炎癥初期由于動脈性充血,局部氧合血紅蛋白增多,故呈鮮紅色。隨著炎癥的發展,血流變緩、淤血和停滯,還原血紅蛋白增多,故呈暗紅色。腫:腫是由于局部充血,炎癥滲出物累積,慢性炎癥時,局部組織和細胞增生也可引起局部腫脹。熱:熱是由于局部動脈性充血,代謝增強,血流加快,產熱增多所致。痛:局部代謝增強,鉀、氫離子積累,尤其是炎癥介質諸如前列腺素、5-羥色胺、緩激肽等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炎癥滲出引起組織腫脹,張力升高,壓迫或牽拉神經末梢引起疼痛。功能障礙:細胞變性、壞死、代謝障礙、炎性滲出物的壓迫或機械性阻塞,均可引起組織器官的功能障礙,此外,疼痛也可影響肢體的正常功能。目前五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炎癥的全身反應炎癥全身因素局部因素致炎因子痊愈蔓延擴散轉為慢性發熱炎細胞變化巨噬細胞系統增生實質器官功能障礙目前六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炎癥的全身反應炎癥病變主要在局部,但局部病變與整體又互為影響。在比較嚴重的炎癥性疾病,特別是病原微生物在體內蔓延擴散時,常出現明顯的全身性反應。(一)發熱(fever)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均可做為發熱激活物,作用于產EP細胞,產生EP,后者再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使其調定點上移,從而引起發熱。如果炎癥病變十分嚴重,體溫反而不升高,說明機體反應性差,抵抗力減弱,是預后不良的征兆。(二)白細胞增多在急性炎癥,尤其是細菌感染所致急性炎癥時,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可明顯升高。在嚴重感染時,外周血液中常常出現幼稚的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的現象,即臨床上所稱的“核左移”。這反映了病人對感染的抵抗力較強和感染程度較重。在某些炎癥性疾病過程中,例如傷寒、病毒性疾病(流感、病毒性肝炎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血中白細胞往往不增加,有時反而減少。目前七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三)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細胞增生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細胞增生是機體防御反應的一種表現。在炎癥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癥過程中,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細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常表現為局部淋巴結、肝、脾腫大。骨髓、肝、脾、淋巴結中的巨噬細胞增生,吞噬消化能力增強。淋巴組織中的B、T淋巴細胞也發生增生,同時釋放淋巴因子和分泌抗體的功能增強。(四)實質器官的病變炎癥較嚴重時,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作用,以及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發熱等因素的影響,心、肝、腎等器官的實質細胞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變性、壞死和器官功能障礙。炎癥的全身反應目前八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感染感染是指由其他物種在身為宿主的個體內進行有害的復制、繁殖過程。具傳染性的生物體會尋找并且利用宿主體內資源,以利自身生存,但這個過程一旦干擾了宿主正常的生理運作,可能造成癥狀,器官及組織被吞噬、甚至死亡。這類物種又稱為病原體,通常是微生物事實上感染的定義可以更廣,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類病毒,甚或是具有致病能力、但并非生物的傳染性物質,例如白蛋白。細菌病毒目前九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抗生素及抗生素作用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抗生素以前被稱為抗菌素,它不僅能殺滅細菌,而且對霉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氏體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物質;還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講,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療各種非病毒感染的藥物。但是在臨床使用中已經顯現了許多副作用。中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也是抗生素生產大國,年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出口3萬噸,人均年消費量138克左右(美國僅13克),全國醫院抗菌藥物年使用率高達74%。而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如此大規模地使用抗生素。目前十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濫用抗生素的危害由于使用量巨大,所以抗生素也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最容易被“濫用”的藥物,實際上,凡是超時、超量、不對癥使用或未嚴格規范使用抗生素,都屬于濫用,一旦發生以上情況,就可能給患者帶來“四重危害”。第一重:毒副作用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應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切不可盼復心切,擅自加大抗生藥物的藥量,否則很可能損傷神經系統、腎臟功能和血液系統。一般來說,輕度上呼吸道感染選擇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卻選擇靜脈輸液,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出現副作用的風險。第二重:過敏反應多發生在具有特異性體質的人身上,其表現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青霉素、鏈霉素都可能引發,其中青霉素最常見也最為嚴重,過敏反應嚴重時可能致命。目前十一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第三重:二重感染當利用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死敏感細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細菌或霉菌會繼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即“二重感染”。這在長期濫用抗菌藥物的病人中很多見,因此治療困難,病死率較高。第四重:耐藥性頻繁使用抗生素無疑是對致病菌抗藥能力的“鍛煉”,在絕大多數普通病菌被滅殺的同時,原先并不占優勢的具有抗藥性的致病菌卻存留了下來,并大量繁殖。而且由于藥物長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產生變異,成為耐藥菌株。一些“超級細菌”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抗生藥物濫用催生出來的,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很可能使人類面臨感染時面臨無藥可用的局面。目前十二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醫院感染面臨的危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及醫務人員工作量;●影響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發病率和致死率提高;●容易造成醫療糾紛;●延長住院時間,影響床位周轉;●加重醫療護理工作負擔,降低醫療工作效率;●增加個人國家經濟負擔,造成衛生資源浪費;●妨礙現代先進醫療技術的應用和進一步發展。目前十三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PCT的定義PCT(Procalcitonin),即降鈣素原,是一種蛋白質,當嚴重的細菌、真菌、寄生蟲性感染以及膿毒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時,他在血漿中水平顯著升高,自身免疫、過敏和病毒感染時,PCT則不會升高,局部有限的細菌感染,輕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癥也不會導致其升高。細菌內毒素在誘導過程中擔任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降鈣素(CT,Calcitonin),是一種激素,在人體里是由甲狀腺的濾泡旁細胞制造,主要生理功能是降低血鈣、血磷的水平。降鈣素原是降鈣素的前肽,降鈣素可作為觀察甲狀腺髓樣癌患者臨床療效的標志物,而降鈣素原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目前十四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PCT的生物學特征PCT反映了全身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影響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類型、細菌的種類、炎癥的程度和免疫反應的狀況。另外,PCT作為一個急性的參數來鑒別和診斷細菌性和非細菌性感染和炎癥,評價嚴重炎癥性疾病臨床進程及預后。血清降鈣素(CT)的前肽物質分子量:14.5kDa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的糖蛋白質無激素活性人體內半衰期為20-24小時穩定性好目前十五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PCT的臨床價值PCT目前已成為臨床全身性細菌感染診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檢測項目之一。臨床上通過與傳統的指標,如WBC、ESR、CRP、細菌培養等比較,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PCT用于鑒別膿毒癥(Sepsis)和系統性炎癥反應綜合癥(SIRS)監測抗生素的治療效果,評估病人的預后,不同的PCT濃度提示感染的嚴重程度。在不明原因的炎性疾病中,PCT可表明由細菌引起的可能。在非細菌性疾病中,相對于臨床的嚴重程度,PCT濃度是低的。在疾病的進一步發展中PCT濃度的升高可能是細菌重復感染或膿毒癥。可以通過PCT監控對有感染危險的重癥患者監護。由于PCT只是在全身細菌性感染或膿毒癥時合成,而不在局部炎癥和輕微感染中合成,所以PCT在監控嚴重干擾時是比體溫、CRP、IL-6、WBC、ESR更好的工具。此外,PCT還被用于兒科急診和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診治。目前十六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PCT區分菌血癥與非菌血癥目前十七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PCT區分細菌性與病毒性感染

在病毒感染時,IFN-γ(γ-干擾素)大量產生,將會抑制PCT的激活及產生因此,病毒感染時,PCT的濃度將會保持在較低的水平BacterialInfection

(e.g.Endotoxin)LinscheidP,etal

CritCareMed04;32:1715-21

Endocrinology03;144:5578-84&05;146:2699-708目前十八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PCT與其他指標對比FromDiagnosisTheSeedsOf目前十九頁\總數二十頁\編于十三點PCT指導抗生素的使用PCT水平(ng/ml)細菌感染抗生素使用指導與建議PCT≥0.5極可能強烈建議使用應在抗感染治療開始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復測PCT:如果PCT水平低于0.25ng/ml,停止使用抗生素;如果PCT峰值水平很高,則當PCT水平下降超過峰值水平的80%-90%時停止使用抗生素;如果PCT一直維持在高水平,考慮治療失敗,應調整抗生素治療0.25≤PCT<0.5可能建議使用0.1≤PCT<0.25不太可能不鼓勵使用對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以下情況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