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高三語文主題讀寫素材+嫦娥奔月中國驕傲_第1頁
【高中語文】高三語文主題讀寫素材+嫦娥奔月中國驕傲_第2頁
【高中語文】高三語文主題讀寫素材+嫦娥奔月中國驕傲_第3頁
【高中語文】高三語文主題讀寫素材+嫦娥奔月中國驕傲_第4頁
【高中語文】高三語文主題讀寫素材+嫦娥奔月中國驕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語文主題讀寫素材主題:嫦娥奔月,中國驕傲【作文指導】【文題在線】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總有一些時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會讓我們由衷自豪地說一句:“這很中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飛檐翼角,雕梁畫棟,這樣的建筑很中國;兵馬俑惟妙惟肖,“銅奔馬”飄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偉,這樣的藝術很中國;一道白色閃電穿山而過,向晨光問好,與晚霞擁抱,這樣的速度很中國;小巧玲瓏的小籠湯包,皮白肉嫩的鹽水鴨,鮮香麻辣的辣子雞,這樣的美食很中國;若有戰,召必回,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樣的守護很中國……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國?什么樣的人物或場景,會讓你覺得“這很中國”?國慶期間,恰逢你所在的學校迎來一批前來游學的外國學生,請以中學生李明的身份,寫篇發言稿,和他們談談你所理解的“這很中國”。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佳作賞析】嫦娥奔月,中國驕傲親愛的外國青年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你們到中國游學!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后,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將完成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回”的任務,是我國探月計劃的收官之戰,其探測器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進入下一個里程碑。千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歇,“嫦娥五號”承載著一個古老民族對于太空的渴望,在漫漫銀河中與輝煌成就“邂逅”,與偉大精神“相遇”,每一步,都標志著中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精神邁得更穩更遠,不斷譜寫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新篇章。回眸中國航天事業奮斗歷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始終貫穿其中,從零“起飛”,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登月、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等一系列的航天名詞出現在人們眼前,標志著我國在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創新成果,這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接續奮斗,充分彰顯著中國責任、中國速度、中國智慧。航天事業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最直接的向往。航天事業是人民的事業,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高中語文資料整理編輯)中國共產黨把航天事業作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重要舉措,始終堅持以國為重、以民為重的發展取向,用系統科學的發展思維,有序推動行業事業高質量發展。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意義不僅僅體現在政治上,其已經深入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管是經濟社會的發展,還是民生領域的保障與改善,都離不開航天技術,航天事業不僅能滿足人們對于浩瀚宇宙的向往,更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可以說,沒有哪個行業能夠比航天事業更能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如此緊密地融為一體,“嫦娥五號”帶著人民群眾的夢想破浪前行有多遠,就與人民群眾的尋常生活貼得有多近。航天事業推動我國科學技術再攀高峰。放眼當今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展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在發展戰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一。(高中語文資料整理編輯)航天技術作為科學領域的最新成就,是各國必須優先搶占的最重要戰略高地。航天技術是科技創新能力的標志,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展,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抓航天技術主動權,主動融入科技發展前沿,通過幾十年的航天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航天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科技發展浪潮激蕩前行,毋庸置疑,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是我國科技再一次進步自主創新能力再一次提升的重要標志,在這種背景下,堅定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目標不變,以航天事業發展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成為必然。飛天攬月看今朝,航天為民看中國。“嫦娥五號”飛天,航天強國稱號實至名歸,我們要做真正的引領者,瞄準航天事業高質量建設目標,積極主動融入全球航天事業發展網絡,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航天技術創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書寫精彩天空篇章。【閱讀拓展】(一)“虛擬現實”其實可以很務實未來,會不會出現沉溺在虛擬現實中,完全脫離現實社會的一代?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宣布將虛擬現實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紛紛投入巨資研發虛擬現實技術,整個科技行業對虛擬現實的熱情像火焰般蔓延開來。在2016年4月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奧巴馬和默克爾也對虛擬現實技術贊不絕口。然而,一些社會學家擔憂: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的普及,人類將越來越逃避現實,活在由虛擬世界構筑的“殼”里。這種擔憂十分現實。現在,由虛擬現實技術搭建的世界將比互聯網世界更加精彩、逼真,“殼”自然也更厚。在美國,隨著“游戲一代”進入大學,許多問題已經浮現。21世紀之初,我的同事Bahill教授調查發現,大學里多數學生不愿甚至害怕與老師面對面談話,有問題多以電子郵件或用在論壇里提問的方式解決,令他十分擔憂。這種擔憂或許是沒有必要的,老一代與從小玩手機、平板電腦長大的新一代“數字原住民”之間的技術代溝與行為差別是現實但自然的。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不是新一代適應老一代,必須是老一代適應新一代。虛擬現實技術還處在相當初級的階段,距離成熟并廣泛應用,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實際上,虛擬現實是催生互聯網最直接的動因之一,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是互聯網,特別是物聯網和云計算的必然結果。過去的幾千年,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來,面對面交流這種形式仍會存在,但它的比重、角色將發生變化。虛擬現實和物理現實的交匯,將極大地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讓交流更簡單,有限時間內可交流的人與事更多。通過平行控制、平行管理、平行計算,通過知識自動化、智能軟件與物理機器人,各個領域被打通了,網絡世界將被充分利用起來,人不可能觸及的網絡世界的各個角落,可以通過各種虛擬機器人到達。虛擬世界將不再是“殼”,而是信息和知識的機場、車站和港口,從一個點迅速而方便地到達其他地方。就像蒸汽機的發明改變了農民的生活,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也將極大地改變人的生活,把社會效率帶上一個新的臺階,這種變化甚至比工業社會代替農業社會還要大。具體來說,虛擬現實將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三大變化:一、描述性和可視化。過去我們要理解一種理論,需要閱讀眾多專著,查閱大量資料。而且,由于語言文字的特性,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理解很難達成一致。再加上,當某個專家看到某個現象并寫進書里,由現實到文字這段時間,現實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依靠虛擬現實技術,如果要描述一個故事,就把人放到故事的虛擬場景中去,臨場感覺將不通過語言直接進入腦海,省卻很多通過語言轉述、理解所消耗的時間,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二、人工智能技術與虛擬現實的結合。由人工智能幫人選擇,讓人聚焦,使人能夠預測性、實驗性地進入不同的場景,這是虛擬現實未來要努力實現的。三、引導性,由牛頓時代向默頓時代升華,這一步目前還處于研究階段。牛頓時代,人類需要遵循物理學定律;默頓時代,通過虛擬現實、云計算、大數據,人有能力自我實現想象中的一種目標或者場景。引導的過程是交互的,可以把巨大的目標分成若干微小易實現的目標,并且將其封裝化、組合化、可視化,讓每一步做起來更加簡單,不斷給人選擇,這就是波普爾所稱的“零星社會工程”。現在制定和實施一項社會政策,往往需要多年才能檢驗到實際效果。如果有虛擬現實構造的人工社會模型,政策制定后,拿虛擬人做試驗,在“計算”試驗中發現政策中可能出現的漏洞,推理中可能出現的局限甚至偏見,再通過虛擬現實,把邏輯上的錯誤和個人的私利盡可能剔除出來,加以修正。通過智能系統選擇最優化的方案,而不是拿實際的人力、資源、財政來試錯。此外,還可以在虛擬和物理社會中同時實施政策,比較兩者的結果,如果兩者不一樣,之間的差別就成為修正政策的反饋信號。未來不單是社會政策,甚至每個人每做一件事之前都應該先虛擬化,模擬每一步有什么目標,怎樣實現,這就是知識自動化的第一步。由于效率提高,節省出來的時間將被用到事前虛擬中去,不難設想,事前虛擬將減少許多社會矛盾和資源浪費。(二)桌與案一般來講,腿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名稱,而與高矮、大小、功能都無關。腿的位置縮進來一塊的為案,腿的位置頂住四角的為桌。桌與案更重要的區別,是精神層面的區別。這個區別在哪兒呢?在于案的等級比桌高。比如我們常說拍案驚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絕,都是比較高等級的情緒;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級的情緒。拍案驚奇是驚訝,拍桌子瞪眼是憤怒,二者表達的情緒不一樣,這是它們的精神層面。再比如,我過去當編輯的時候,經常挑燈夜戰、“伏案疾書”,是吧?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著了,就是在寫檢查。感覺到了嗎?凡是跟桌子相關的事都偏低,跟案子相關的事都偏高。中國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這是我們的文化高于別人的精髓之處。我們平時不注意,跟“案”相關衍生出來的詞語非常豐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議案。因為我們過去辦公,都使用案,相對來說與桌無關。只有中國有這樣的家具,形制上不一樣。那么西方呢,沒有這個概念,英文中就是一個“table”,沒有桌與案的區別。同樣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種叫作翹頭案,它屬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張,過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對神靈、對祖宗的一種敬畏。衙門里也用供案,這里的供案翹頭非常高,非常夸張。它具有威嚴感,從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審理刑事案件時,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種威懾作用。如果法官搬一個小板凳坐那兒,估計犯人心里就該想怎么逃脫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為文化符號傳遞給你,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來的詞語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有“審案子”,原指在案子面前審理事情,最后簡稱為審案子。沒有人說“審桌子”。文人設計出一種適合自己用的書案,它非常溫和,也有翹頭,但把夸張的感覺去掉了,翹頭很小。這個小翹頭干嗎用呢?我們知道,中國有一種特殊的書畫形式叫手卷,卷起來是一個軸,比如《江山萬里圖》《清明上河圖》,看的時候要橫向打開。過去看手卷有講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擱在方桌上看,就得在這種翹頭案上看。為什么呢?如果在桌子上看,手卷打開時,它的軸很容易滾到桌邊,你一把沒抓住,它咣當就掉下去了,很可能就被撕破了。但你在翹頭案上看,軸滾到案子兩頭,就停住了,不會掉下去。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古人的生活非常講究,連看畫都要設計一個小小的機關。翹頭的部分既可以產生視覺上的變化,又有實際的功能。由于案子的陳設功能越來越大,它的實用功能就相對降低;相反,桌子的實用功能越來越大,陳設功能越來越低。所以,桌與案從功能上有了區分,這是在使用中發生的區分,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設計的。比如過去的人家,一進屋就放著一張大條案,靠著主墻,上面擺兩只撣瓶。我小時候,去我的外曾祖母家,她在北京有一個大院。我那時候很小,覺得這張案子非常高,根本看不見案子上面的大撣瓶。這就是我對案子的第一印象,那時是20世紀60年代。桌子在越來越突出實用功能的時候,就跟案發生了分野。桌,最早寫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來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爾不群,就是超出別人,高高地立在那兒。后來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變成了“木”字,寫成現在的“桌”字。桌與案從功能上講,差距不是很大。比如我們有條桌就有條案,有畫桌就有畫案,有書桌就有書案,有炕桌就有炕案。但有飯桌,卻沒有飯案。因為吃飯這件事雖然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但從精神層面上講并不重要。過去古人從文化上還比較鄙視吃,覺得天天去談吃,層次太低了,得談點兒文化,談點兒梅花、竹子,才比較雅。所以,吃飯我們就在桌子上完成。【閱讀訓練】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3題。燕園石尋宗璞從燕園離去的人,可記得那些石頭?初看燕園景色,只見湖光塔影,秀樹繁花,不會注意到石頭。回想燕園風光,就會發現,無論水面山基,或是橋邊草中,到處離不開石頭。燕園多水,堤岸都用大塊石頭順其自然形態堆砌而成。走進有點古跡意味的西校門,往右一轉,可見一片荷田。夏日花大如巨碗。荷田周圍,都是石頭。有的橫躺,有的斜倚,有的豎立如小山峰,有的平坦可以休憩。岸邊垂柳,水面風荷,連成層疊的綠,涂抹在石的堤岸上。最大的水面是未名湖,也用石做堤岸。比起原來雜草叢生的土岸,初覺太人工化。但仔細看,便可把石的姿態融進水的邊緣,水也增加了意味。西端湖水中有一小塊不足以成為島的土地,用大石與岸相連,連續的石塊,像是逗號下的小尾巴。"島"靠湖面一側,有一條石雕的魚,曾見它無數次地沉浮。它半張著嘴,有時似在依著水面吐泡兒,有時則高高地昂著頭。不知從何時起,它的頭不見了,只有向上翹著的尾巴,在測量湖面高低。每一個燕園長大的孩子,都在那石魚背上坐過,把腳伸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幻想未來。等他們長大離開,這小小的漁島便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逗號。不只水邊有石,山下也有石。從漁島往西,在綠蔭中可見隆起的小山,上下都是大石。十幾株大樹的底座,也用大石圍起。路邊隨時可見氣象不一、成為景致的石頭,幾塊石矗立橋邊,便成了具有天然意趣的短欄。雜綴著野花的披拂的草中,隨意躺臥著大石,那愜意樣兒,似乎"嵇康晏眠"也不及它。這些石塊數以千萬計,它們和山、水、路、橋一起,組成整體的美。燕園中還有些自成一家的石頭可以一提。現在看到的七八塊都是太湖石,不知入不入得石譜。辦公樓南兩條路匯合處有一角草地,中間擺著一尊太湖石,不及一人高,寬寬的,是個矮胖子。石上許多紋路孔竅,讓人聯想到老人多皺紋和黑斑的臉,這似乎很丑。但也奇怪,看著看著,竟在丑中看出美來,那皺紋和黑斑都有一種自然的韻致,可以細細觀玩。北面有小路,達鏡春園。兩邊樹木郁郁蔥蔥,繞過樓房,隨著曲徑,尋石的人會忽然停住腳步。因為濃綠中站著兩塊大石,都帶著湖水激蕩的痕跡。兩石相挨,似乎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路的另一邊草叢中站著一塊稍矮的石,斜身側望,似在看著兩個伴侶。再往里走,荷池在望。隔著卷舒開合任天真的碧葉紅菡苔,赫然有一尊巨石,頂端有洞。轉過池面通路,便見大石全貌。石下連著各種形狀的較小的石塊,顯得格外高大。線條挺秀,洞孔詭秘;層巒疊嶂,都聚在石上。還有爬上來的藤蔓,爬上來又靜靜地垂下。那鮮嫩的綠便滴在池水里、荷葉上。這是諸石中最輝煌的一尊。不知不覺出鏡春園,到了朗潤園。說實話,我從來沒有弄清兩園交界究竟在何處。經過一條小村鎮般的街道,到得一座橋邊,正對橋身立著一尊石。這石不似一般太湖石玲瓏多孔,卻是大起大落,上下突出,中間凹進,可容童子蹲臥,如同虎口大張,在等待什么。放在橋頭,似有守衛之意。再往北走,便是燕園北墻了。又是一塊草地上,有假山和太湖石。這尊石有一人多高,從北面看,宛如一只狼犬舉著前腿站立,仰首向天,在大聲吼叫。若要牽強附會說它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未嘗不可。原以為燕園太湖石盡于此了,晨間散步,又發現兩塊。一塊在數學系辦公室外草坪上。這是常看見的,卻幾乎忽略了。它中等個兒,下面似有底座,仔細看,才知還是它自己。石旁一株棠棣,多年與石為伴,以前依偎著石,現在已遮蔽著石了。還有一塊在體育館西,幾條道路交叉處的綠地上,三面有較小的石烘托。回想起來,這石似少特色。但既是太湖石,便有太湖石的品質。孔竅中似乎隨時會有云霧涌出,給這錯綜復雜的世界更添幾分迷幻。燕園若是沒有這些石頭,很難想象會是什么模樣。石頭在中國藝術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無論園林、繪畫還是文學。有人畫石入迷,有人愛石成癖,而紅樓夢中那位至情公子,也原不過是一塊石頭。很想在我的"風廬"庭院中,擺出一尊出色的石頭。可能因為我寫過《三生石》這小說,來訪的友人也總在尋找那塊石頭。還有人說確實見到了。其實有的只是野草叢中的石塊。這庭院屢遭破壞,又屢屢經營,現在多的是野草。野草叢中散有石塊,是院墻拆了又修,修了又拆,然后又修時剩下的,在綠草中顯出石的紋路,看著也很可愛。(選自宗璞“燕園”系列散文)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寫荷花用了“巨碗”這一形象貼切的明喻,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多角度描摹月下荷花的優美時則用了博喻。B.第四段中“等他們長大離開,這小小的漁島便成為他們生命中的逗號”很自然地與文章開頭呼應,飽含著對生命中曾經美好事物的深情眷戀。C.文章開篇從回憶的角度拉開來描述燕園的石頭,結尾處收攏寫庭院中的小景,野草叢中的石塊與太湖石形成對比呈現出另一種美的景觀。D.全文寫景狀物抒懷,一個“尋”字開啟了作者燕園尋石之旅,尋的不僅是石,更是對燕園的一往情深,是生命中的詩意。2.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概括出文中燕園石頭呈現的三種美。(6分)3.有人評價說宗璞能將異常熟識的景物寫得極具陌生化的效果,請結合文本分析這種陌生化效果產生的原因。(6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