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要內容什么是NGNNGN與流媒體通信流媒體通信的標準之爭IPv6發展現狀WLan、Wimax與3GNGN發展展望第一頁,共45頁。第一頁,共45頁。一、什么是NGN第二頁,共45頁。第二頁,共45頁。NGN的定義為NGN下定義的困難IPv6與IPv4NGN與流媒體通信NGN的Qos2004年2月,ITU-TSG13會議經過激烈的辯論,給出了NGN的定義:NGN是一個分組網絡,它提供包括電信業務在內的多種業務,能夠利用多種帶寬和具有QoS能力的傳送技術,實現業務功能與底層傳送技術的分離;它允許用戶對不同業務提供商網絡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動性,實現用戶對業務使用的一致性和統一性第三頁,共45頁。第三頁,共45頁。NGN的基本特征分組傳送·控制功能從承載、呼叫/會話、應用/業務中分離;·業務提供與網絡分離,提供開放接口;·利用各基本的業務組成模塊,提供廣泛的業務和應用(包括實時、流、非實時和多媒體業務);具有端到端QoS和透明的傳輸能力;·通過開放接口與傳統網絡互通;具有通用移動性;允許用戶自由地接入不同業務提供商;支持多樣標識體系,并能將其解析為IP地址以用于IP網絡路由;同一業務具有統一的業務特性;融合固定與移動業務;業務功能獨立于底層傳送技術;適應所有管理要求,如應急通信、安全性和私密性等要求。第四頁,共45頁。第四頁,共45頁。NGN的能力·具有業務開發、部署和管理各種業務的能力;業務和網絡的分離,使得網絡和業務可以獨立發展演進;各功能實體分布在現有或新網絡之中,具有與現有網絡互通的能力;支持現有的和NGN新增的多種終端;提供對現有語音業務向NGN的過渡中關鍵技術的支持;支持通用移動性,具有用戶接入的無關性和業務使用的一致性特點第五頁,共45頁。第五頁,共45頁。NGN的目標滿足新的通信需求,以促進公平競爭、鼓勵個人投資、定義滿足各種管理要求的通信體系結構以及提供開放的網絡接入方式第六頁,共45頁。第六頁,共45頁。NGN技術研究重點NGN應急業務的要求,指基于MPLS/GMPLS技術的IP業務要求;NGN功能體系原則;NGNOAM和網絡管理;通用網絡術語;NGN環境的網絡和業務互通;NGNQoS要求和框架;NGN移動性和固定移動的融合;IPv6對NGN的影響;NGN項目協調管理;NGN業務流程和開發模型;NGN互操作;寬帶和IP資源管理;·基于IP的網絡性能;傳輸誤碼和可用性性能;·呼叫處理性能;核心網絡體系。
第七頁,共45頁。第七頁,共45頁。NGN對移動性管理的要求
獨立于接入網技術:NGN將由基于IP技術的核心網和使用不同接入技術的接入網絡構成,所以要求移動性管理與接入技術無關;基于IP技術:NGN將以IP為基礎,移動性管理也應該和IP技術銜接良好,包括IPv4和IPv6;支持網絡間的漫游而不依賴接入類型和網絡管理歸屬;支持終端、個人和服務的移動性第八頁,共45頁。第八頁,共45頁。二、NGN與流媒體通信第九頁,共45頁。第九頁,共45頁。一網多業務的市場需求
現在人們對通信的需求已不再滿足于電話業務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因特網的迅猛發展,大量的數據業務、視頻業務涌現出來了:IP電話、移動數據、短消息、會議電視、網上教育、網上醫療,網上咨詢、網上股票交易、電子商務、電子政務、互動游戲、視頻點播、遠程IP監視等等不一而足第十頁,共45頁。第十頁,共45頁。流媒體通信業務
就是利用IP網絡(Internet、Intranet、LAN等)傳送多媒體通信業務。它包括語音、數據、視頻等,既有非實時業務,也有實時業務,它們對通信網絡的要求并不相同。對于非實時的數據通信業務,要求傳輸誤碼率很低,而對端到端的網絡時延并沒有嚴格要求。對于實時的語音和視頻業務,要求網絡的實時性好,即時延和時延抖動必須限制在一定值以下,而對傳輸中的少量誤碼卻可以容忍第十一頁,共45頁。第十一頁,共45頁。流媒體通信系統結構第十二頁,共45頁。第十二頁,共45頁。三、流媒體通信標準之爭第十三頁,共45頁。第十三頁,共45頁。通信信令協議之爭H.323ITUSIPIETFMGCPIETFH.248ITUIETF注: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部(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TelecommunicationsStandardizationsection,ITU-T)、因特網工程任務組(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IETF)第十四頁,共45頁。第十四頁,共45頁。H.323協議H.323建議定義了在無質量保證的分組交換網上的多媒體通信協議,包含了支持多媒體通信操作以及與電路交換網絡互連的協議。H.323系列建議包括用于呼叫連接建立的H.225.0、用于呼叫控制的H.245、用于大型會議的H.332、用于補充業務的H.450.x、有關安全的H.235以及提供與電路交換業務互操作能力的H.246等建議。H.323定義了結構嚴密的協議棧,各協議間的功能和操作緊密相關第十五頁,共45頁。第十五頁,共45頁。H.323系統結構第十六頁,共45頁。第十六頁,共45頁。H.323終端結構第十七頁,共45頁。第十七頁,共45頁。H.323協議結構第十八頁,共45頁。第十八頁,共45頁。SIP協議SIP是由IETF提出來的一個應用控制(信令)協議。正如名字所隱含的--用于發起會話。它可用來創建、修改以及終結多個參與者參加的多媒體會話進程。參與會話的成員可以通過組播方式、單播連網或者兩者結合的形式進行通信第十九頁,共45頁。第十九頁,共45頁。SIP的組成
SIP共規定了六種信令:INVITE、ACK、CANCEL、OPTIONS、BYE、EGISTER。其中INVITE和ACK用于建立呼叫,完成三次握手,或者用于建立以后改變會話屬性;BYE用以結束會話;OPTIONS用于查詢服務器能力;CANCEL用于取消已經發出但未最終結束的請求;REGISTER用于客戶出向注冊服務器注冊用戶位置等消息
第二十頁,共45頁。第二十頁,共45頁。SIP與H.323的比較
H.323采用基于ASN.1和壓縮編碼規則的二進制方法表示其消息。而SIP的基于文本的協議,類似于HTTP?;谖谋镜木幋a意味著頭域的含義是一目了然的,如From、To、Subject等域名。SIP的消息體部份采用SDP進行描述,SDP中的每一項格式為=,也比較簡單。
在支持會議電話方面,H.323由于由多點控制單元(MCU)集中執行會議控制功能,所有參加會議終端都向MCU發送控制消息,MCU可能會成為頸,特別是對于具有附加特性的大型會議;而SIP設計上就為分布式的呼叫模型,具有分布式的組播功能,其組播功能不僅便于會議控制,而且簡化了用戶定位、群組邀請等,并且能節約寬帶。但是H.323集是中控制便于計費。
在H.323中,呼叫建立過程涉及到第三條信令:RAS信令信道、呼叫信令信道和H.245控制信道。通過這三條信道的協調才使得H.323的呼叫得以進行,呼叫建立時間很長。在SIP中,會話請求過程和媒體協商過程等一起進行,呼叫建立時間短。第二十一頁,共45頁。第二十一頁,共45頁。MGCP協議SIP是由IETF提出來的一個應用控制(信令)協議。正如名字所隱含的--用于發起會話。它可用來創建、修改以及終結多個參與者參加的多媒體會話進程。參與會話的成員可以通過組播方式、單播連網或者兩者結合的形式進行通信第二十二頁,共45頁。第二十二頁,共45頁。語音壓縮協議之爭G.711ITUG.723ITUG.728ITUG.729ITU第二十三頁,共45頁。第二十三頁,共45頁。視頻壓縮協議之爭MPEG1ISO(國際標準化組織)MPEG2ISOMPEG4ISOH.264ITUISOAVS(AudioVideocodingStandard)VC-9(WidowsMediaVideo9的別名)第二十四頁,共45頁。第二十四頁,共45頁。四、IPv6的發展現狀第二十五頁,共45頁。第二十五頁,共45頁。IPv4與IPv6之爭盡管IPv6已被認為是下一代互聯網絡協議核心標準之一。但是,新生事物從誕生到廣泛應用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對于現時IPv4仍然很好的支撐著的Internet。在IPv6的網絡流行于全球之前,總是有一些網絡首先使用IPv6協議棧并希望能夠與當前的Internet正常通信。為達到這一目的,研究者們必須開發出IPv4/IPv6互通技術以保證IPv4能夠平穩過渡到IPv6,除此之外,互通技術應該對普通用戶做到“無縫”,使用起來沒有感到不便,對信息傳遞做到高效第二十六頁,共45頁。第二十六頁,共45頁。IPv6兼容IPv4的方法第二十七頁,共45頁。第二十七頁,共45頁。IPv6替代IPv4的方法第二十八頁,共45頁。第二十八頁,共45頁。中國IPv4和IPv6的現狀與未來IPv4的局限性中國網絡現狀IPv6的中國現狀我們的未來第二十九頁,共45頁。第二十九頁,共45頁。IPv6的三大標準制定組織1.IETF
目前,IETF討論的熱門話題主要集中在流標簽,尋址,DNS,DNS發現,多連接子網,Multihoming,源地址,目的地址選擇及IPv6MIB等方面。
2.3GPP
最早提出采用IPv6的3G版本是97發布版(第1個GPRS板)。在用戶面主要采用IPv6的PDP,在傳輸面IPv6則是作為可選項。在3G99發布版中采用了終端的PPPv6支持、IPv6地址分配機制以及IPv6報頭壓縮等標準,在第四發布版中采用了新的IPv6報頭壓縮標準。最新的第五發布版規定,IU接口強制性采用IPv6,即在多媒體核心子網中采用IPv6。
3.ITU-T
ITU-T是一個政府間的國際標準組織,也是傳統的國際電信標準的歸口單位。由于近幾年IP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電信標準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目前,ITU-T與IETF已經在IP標準領域開展合作。ITU-T專門制定一個IP標準計劃,IPv6有關的標準也列在其中。
4.IETF-3GPPIPv6設計組
該小組目前的工作是評審現有3G中的IPv6標準,并為相應的標準做編號。接著在這些領域開展工作,其中包括IPv6在3G的標準執行。尋址方式,與手機相關的設備支持(路由器,代理服務器),DNS,安全性,MTU,網絡演進,遠程管理以及移動IPv6等第三十頁,共45頁。第三十頁,共45頁。五、WLAN、Wimax與3G第三十一頁,共45頁。第三十一頁,共45頁。什么是WLANWLAN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技術是802.11家族,它是IEEE在1997年發表的第一個無線局域網標準。802.11b是1999年9月被批準,它也被稱為Wi-Fi(聽起來有點像音樂發燒友說的Hi-Fi),可支持11Mbps的共享接入速率;802.11a技術,它采用了5GHz的頻段,其速率高達54Mbps,分頻采用OFDM(正交頻分復用)技術,但無障礙的接入距離降到30-50米;802.11g其實是一種混合標準,即能適應802.11b標準,又符合802.11a標準,它比802.11b速率快5倍,并和802.11b兼容。
第三十二頁,共45頁。第三十二頁,共45頁。國外WLAN的發展現狀1.全球超過450種WLAN產品擁有Wi-Fi認證2.選擇802.11b還是等待802.11a3.兼容是關鍵雙頻技術出現802.11g4.Wi-Fi產品步入低價時代5.更多攜帶型設備將內置WLAN功能
第三十三頁,共45頁。第三十三頁,共45頁。國內WLAN的發展現狀2002年是國內WLAN運營市場比較活躍的一年。中國電信的“天翼通”服務、中國網通的“無線伴旅”服務開始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2002年8月,上海電信已建成公共點30個,簽約待施工布網點14個。中國網通在2002年7月底已經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四個城市的45個商務中心地區鋪設了WLAN。中國移動則從2002年第四季度開始在國內大規模地建設WLAN。
國內WLAN業務的興起現已掀起網絡設備銷售的一個小高潮。第三十四頁,共45頁。第三十四頁,共45頁。3G的三個標準第三十五頁,共45頁。第三十五頁,共45頁。3G的三個標準第三十六頁,共45頁。第三十六頁,共45頁。3G、WLAN和Bluetooth三者之間的關系3G支持移動性,WLAN無線局域網支持便攜性。3G網絡是建立在蜂窩架構上的,最適于支持移動環境中的數據服務。WLAN無線局域網提供了大量的帶寬,但是它覆蓋區域有限(室內最多100米)。3G支持語音和數據,WLAN無線局域網主要支持數據。語音和數據信號在許多重要的方面不同:語音信號可以錯誤但不能容忍時延;數據信號能夠允許時延但不能容忍錯誤。藍牙技術是以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為固定與移動設備的通信環境內建立一個特別連接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工作在2.4GHz頻段,目前可支持1Mbps的數據速率,支持數據與語音業務,目前可實現無障礙的接入距離在10米左右(發射功率為4dBm時)。
第三十七頁,共45頁。第三十七頁,共45頁。第三十八頁,共45頁。第三十八頁,共45頁。第三十九頁,共45頁。第三十九頁,共45頁。小靈通(PHS)與3G小靈通的核心技術是采用微蜂窩和信道動態分配技術,從而大大地提高了頻率的使用率和系統的容量。小靈通小區基站與手機之間采用了時分雙工模式TDD,其無線信道基于時分多址TDMA結構,語音編碼采用32kb/sADPCM方式,無線接口采用數據V5接口技術,因而加強了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提高了話音通信質量,增強了系統的保密性。3G和PHS的確是二個不同技術層面的產品,PHS主要解決的是語音業務,而3G除了基本語音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多媒體等高速數據業務。然而,兩種技術在技術體制上存在差異,并不意味著沒有共用融合、共同發展的可能。在3G網絡覆蓋不完全的時期,一部分用戶會選擇雙模手機,3G網絡的建設需要一段時間,要完全覆蓋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段時間內,有些地方可能3G信號不是很好,而PHS信號不錯,用戶選擇使用雙模手機,在3G信號好的地方享受3G服務,在3G信號不好的地方選擇PHS服務.第四十頁,共45頁。第四十頁,共45頁。WLAN或WiMax能否取代3G?WiMax(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意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基于IEEE802.16標準的無線城域網技術。Wi-Fi是一項無線局域網接入技術,其信號傳輸半徑只有幾百米遠。而WiMax是一項無線城域網接入技術,其信號傳輸半徑達到50公里。WiMax將不僅僅是解決無線接入的技術,還能方便地實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