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與中藥護理_第1頁
方藥與中藥護理_第2頁
方藥與中藥護理_第3頁
方藥與中藥護理_第4頁
方藥與中藥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方藥與中藥護理第1頁/共22頁方藥及用藥護理

骨二科

2018.04第2頁/共22頁

內容概要

中藥的性能方劑的組成與劑型中藥分類與常用中藥中藥的用法

用藥護理第3頁/共22頁中藥的性能四氣五味

升降沉浮:藥物對機體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內的作用趨勢。歸經:藥物作用的部位毒性四氣:指藥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五味:指藥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滋味。除四氣五味外,中藥還具有淡味和澀味。1234第4頁/共22頁概念:根據病情和藥性,有目的的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配合應用,稱為配伍,中藥稱為藥物的“七情”。中藥的用法--配伍、用藥禁忌、用藥劑量3七情:藥物配伍包括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七個方面2用藥禁忌: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妊娠禁忌:慎用藥、禁用藥

服藥禁忌:忌食、忌口1用藥劑量:與藥物性能、藥物配伍、個體情況、季節地域有關第5頁/共22頁中藥的分類根據藥物的功效和主治,一般中藥可分為:解表藥清熱藥理氣藥補益藥消食藥驅蟲藥瀉下藥

溫里藥

止血藥安神藥開竅藥

固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祛風濕藥芳香化濕藥活血化瘀藥平肝息風藥利水滲濕藥......2按藥物功能分類按藥用部分分類按有效成分分類按自然屬性和親緣關系分類1第6頁/共22頁

方劑的組成與劑型

1組方原則: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君藥是方劑中針對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是必不可少的,其藥味較少,藥量根據藥力相對較其他藥大。

臣藥是協助君藥,以增強治療作用。

佐藥是協助君藥治療兼證或次要癥狀,或抑制君、臣藥的毒性和峻烈性,或為其反佐。

使藥引方中諸藥直達病證所在,或調和方中諸藥作用。第7頁/共22頁

方劑的組成與劑型

2組成變化:藥味增減、藥量增減、劑型配制變化3劑型:傳統劑型有湯劑、散劑、丸劑(蜜丸、水丸、糊丸、蠟丸、濃縮丸)、膏劑(膏滋、軟膏、膏藥)、丹劑、膠劑、酒劑、茶劑、露劑、糖漿劑、沖劑、注射劑、口服液劑、栓劑、片劑等。第8頁/共22頁1中藥湯劑煎煮法用藥護理--中藥湯劑煎煮法、服藥方法與護理、中毒護理用水:潔凈澄清、無異味、含礦物質及雜質少,飲用水即可。

臨床多采用兩煎法加水量:第一煎加水超過藥面3-5cm為宜,加水量占總水量的70%;第二煎加水超過藥面2-3cm為宜,加水量占總水量的30%。

水溫:涼水或涼開水,忌用開水煎藥(中藥多數是植物,生物外層組織細胞驟然受熱會立即緊縮凝固,蛋白質在細胞壁上形成一層不可逆的變性層,使組織內部的藥物成分難以析出,影響藥效。)

2容器:帶蓋的陶瓷砂鍋、瓦罐為佳。此類容器不易與中藥發生化學反應。

禁用鐵、錫、銅、鋁等容器第9頁/共22頁3中藥湯劑煎煮法

用藥護理--中藥湯劑煎煮法、服藥方法與護理、中毒護理煎藥: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一般以“先武后文”為原則,即在煎藥開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狀態,既可減慢藥物的蒸發,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解表類、清熱類、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以防藥物揮發;滋補藥宜先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是有效成分充分煎出。煎藥時間從水沸后開始計算;一般藥物一煎需要20-30分鐘,二煎需要10-15分鐘。

4泡藥: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泡藥,一般浸泡0.5-1小時。第10頁/共22頁5中藥湯劑煎煮法

用藥護理--中藥湯劑煎煮法、服藥方法與護理、中毒護理特殊煎藥法: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泡服

6取藥:紗布過濾。每劑藥各煎的總取汁量為250ml左右,兒童減半。煎煮次數:一帖中藥可以煎煮兩至三次。7第11頁/共22頁服用方法

用藥護理--中藥湯劑煎煮法、服藥方法與護理、中毒護理給藥時間:一般藥宜在進食前、后2小時服,每日2-3次;服藥溫度:一般宜溫服,寒癥宜熱藥熱服(發汗解表、透疹藥),熱證宜寒藥冷服(止血、收斂、清熱、祛暑湯劑)。服藥劑量:每日一劑,視病情2-3次分服,每次200-250ml。(病情急重每4小時左右服用1次,晝夜不停;發汗藥、瀉下藥應中病即止;嘔吐患者宜小量頻服;小兒等特殊患者可濃煎頓服。)1第12頁/共22頁服藥護理

用藥護理--中藥湯劑煎煮法、服藥方法與護理、中毒護理給藥要求給藥時間與護理服藥具體要求服藥后護理第13頁/共22頁遵醫囑執行、嚴格查對制度是正確執行治療的重要保證。明確給藥方法了解過敏史,熟悉中藥的毒副反應掌握給藥時間觀察服藥后反應及治療效果

給藥要求

第14頁/共22頁常用中藥內服法與護理(一)解表類藥的服法和護理1、解表類藥應溫服,服藥后應臥床覆被并進熱飲,以達發汗驅邪的目的,發汗以微汗為宜,不可太過,以免損傷正氣,傷耗陰液。2、患者應避風寒,禁冷敷。3、應慎用解熱鎮痛類西藥,以防汗出過多。4、飲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食品。(二)清熱類藥的服法與護理1、清熱類多屬苦寒,易傷陽氣,應中病即止,以免損傷脾胃。2、清熱類藥宜飯后服用,服藥期間宜服食清涼食品,忌辛辣油膩之品。3、脾胃虛寒者及孕婦禁用或慎用。第15頁/共22頁(三)理氣活血類藥的服法與護理1、理氣活血類藥多辛香燥烈,入藥以丸散劑多見。2、理氣活血類藥性多走串通行,易于耗血、動血,虛證患者和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應慎用或禁用。3、服藥期間忌生冷寒涼,脾胃虛弱應注意飲食調護。(四)補益類藥的服法與護理1、補益類藥應于飯前空腹服用,以利藥物吸收。2、補益類藥易使胃氣雍滯,而造成消化不良,故脾胃虛弱而食滯不化者應慎用,或應同時配用消導藥。3、外感期間不宜使用補益藥。4、補益類藥需長期服方能見效,應鼓勵病人堅持服藥。5、服藥期間應忌油膩、辛辣、生冷及纖維素多而不易消化食品。常用中藥內服法與護理第16頁/共22頁(五)安神類藥的服法與護理1、安神類藥應于睡前半小時服用,患者的病室應保持安靜。2、應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作好精神護理,特別應使患者在睡前消除緊張激動情緒,保持平常心態。3、飲食以清淡、平和為宜,忌辛辣、肥甘、酒、茶等刺激性食品,晚飯不宜過量(六)溫里類藥的服法與護理1、服藥期間宜保暖,防止風寒侵襲。2、宜進溫熱飲食以加強藥效,忌食生冷寒涼之品。3、溫里類藥多辛溫香燥,易傷津液,陰虛津虧者慎用。常用中藥內服法與護理第17頁/共22頁服藥具體要求第18頁/共22頁1、服藥后應注意休息,觀察有無不良反應2、觀察藥物效果和反應3、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藥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4、注意食物對藥效的影響

服藥后護理

第19頁/共22頁(一)一般處理1、清洗2、催吐3、洗胃4、導瀉或灌腸5、服用吸附、沉淀、腸粘膜保護劑6、加速已吸收毒物排出(利尿、透析)

中藥中毒的解救和護理

(二)應用解毒藥物治療1、一般解毒劑:氧化與中和2、特效解毒劑:應用拮抗性藥物與食物,包括:(1)解毒劑與毒素結合(2)加速毒素的代謝(3)解毒劑與毒物競爭受體

第20頁/共22頁(三)支持和對癥處理呼吸困難:吸氧呼吸道痙攣而停止呼吸:作氣管切開心率緩慢或心律失常:阿托品,抗心律失常藥物血壓下降:升壓藥驚厥:鎮靜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