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8篇_第1頁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8篇_第2頁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8篇_第3頁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8篇_第4頁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8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8篇教學設計方案篇1

一、學習目標:

1、學習11個生字,認識蟲、目兩個偏旁,通過朗讀理解生字、詞。

2、知道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習重點:

知道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三、學習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習準備:

1、課件。

2、引導學生課前了解關于動物腳印的形狀以及愛冬眠的動物。

五、學習過程:

1、揭示課題

(1)看雪后景色(錄像),配上雪后景色描寫的短文朗讀,給學生語言材料予以積累。(2)今天,我們就到課文中去看看,下雪后,小動物們都在干什么?

2、學生自學

(1)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

A.放聲朗讀、運用拼音、詢求幫助、猜等方式克服生字的困難,讀通課文。

B.圈出你不了解的地方。

(2)匯報自學情況自學檢查:

A.指名朗讀,請其他同學點出他沒讀準的音。

B.請另一學生幫助糾正讀音。

C.怎么的么讀輕聲,怎是平舌音。

(3)糾音后再次朗讀,準備提問。

2、提出問題

1、學生提問,教師板問題,隨后進行梳理。

2、師生討論選一個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為什么說小畫家們畫畫不用顏料不用筆。反復朗讀。

3、探究問題

1、理解課文部分,根據課堂實際,分板塊靈活處理,隨機解決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不用顏料和筆呢?什么是冬眠?哪些動物也會冬眠?

2、根據學生的提問,先請學生小組內討論。

3、第一個問題通過反復讀,引導學生得出哪些畫其實指的就是腳印。第2、3個問題,有條件的可以通過看錄像來補充學生的知識。

四、解決問題感情朗讀。

(采用誦讀、領讀、輪讀、邊讀邊欣賞、邊讀邊表演、小組讀等多種方式進行讀的訓練,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1、除了課文中的四種小動物,還會有誰也會來雪地里畫畫呢?

2、你能學學課文,也來編一首兒歌嗎?提示:-----畫----------畫----------畫-----

3、作品展示。

六、總結

在神奇的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神奇的東西等著我們去發現,只要我們認真觀察,思考,一定會有許多的收獲。

教學設計方案篇2

〖教學角度〗

說讀──以多角度的“說”促進對課文的理解。

〖主要教學步驟〗

1、播放配樂朗讀,凝神、靜聽、感受。用概括性語言說感受。

2、自由誦讀:

教師導引:本文是一首抒情散文詩,也是一幅富有流動感的畫。用描述性語言說畫面。要求展開聯想和想像,具體描繪暴風雨孕育圖、暴風雨迫近圖、暴風雨來臨圖。

3、教師提出“我為課文配插圖”的創意。學生分組給三幅圖配畫。

4、展示優秀插圖:

用解說性語言說“圖”。解說中,教師設疑探討,如不畫海鷗、海鴨、企鵝怎樣?畫面色彩、比例調配有何特點?三幅圖主體與背景有何變化等,以領悟畫意,探討手法,挖掘海燕形象的典型意義。

5、在理解內容、把握形象、明確手法基礎上誦讀回味。用抒情性語言表達對海燕的贊頌之情。

〖教學角度〗

寫讀──獨立感知課文材料,將個性化閱讀體驗用“寫”進行表達。

〖主要教學步驟〗

1、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激發朗讀興趣。

2、自由朗讀。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和詩味。

3、組織“寫”的層進訓練。分塊操作:

⑴引導對朗讀技巧、語言妙要、手法運用作“賞析式”評寫:

①讀評重點字詞句段,就重音、語速、停頓、層次、情感作標注,寫朗讀要領提示。

②選讀喜愛的語句,揣摩品味,寫“一句話的品評”。

③研討對比、烘托、象征手法的妙用。寫“一段話的手法評析”。

⑵就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的“寫”:

①給本文擬寫副標題;

②寫一句話的海燕素描;

③發表一則“海燕的宣言”;

④抒寫海燕(或其他海鳥)啟示錄。

4、寫作,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篇3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自學“自讀提示”。二人小組,彼此談談對本文作者還有哪些了解。

二、閱讀課文,邊讀邊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注在課文中字的上面。

奇跡()濟()南倫敦()

暖和()著()落慈()善

髻兒()看()護鑲()上

肌膚()露()出狹()窄

寬敞()水藻()貯()蓄

澄()清地毯()

三、根據下面的結構的示意表,劃分文章結構,并把每部分的要點,概括地寫在文旁的空白處。

3.小雪點染后的山色

①山松上的雪——樹尖上的白雪——像日本看護婦

②山尖上的雪——給藍天鑲上銀邊

③山坡上的雪——穿上帶水紋的花衣

山腰上的雪被陽光斜射——好像害了羞

④小村莊房頂上的雪——小水墨畫

4.貯滿水藻的水

①冒著點熱氣

②水藻更綠

③與晴空輝映像塊藍水晶

五、二人小組討論文后練習·

六、二人小組朗讀全文。

七、背誦第3段。

教學設計方案篇4

教學目標:

閱讀這篇抒情散文,認識竹的情操和美德,體會作者對于竹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竹的情操和美德,體會作者對于竹的贊美之情

教學方法:研體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貴有志,竹貴有節。挺拔的翠竹,有著寬容大度的胸懷,有著令人臣服的謙遜氣度,它立身千巖萬壑,笑對風雨雷電,為人間輸爽送綠,這是多么無私的品質!今天我們學習《竹頌》,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內涵。

二、自主學習:

1.讀標注音:勁(jìng)竹僵(jiāng)石堅貞(zhēn)攀附(pān)不朽(xiǔ)搖曳(yè)

吞沒(mò)郁郁(yù)蔥蔥(cōng)塵埃(āi

)潛藏(qián)千仞(rèn)

2.解詞:

a)

凌云:在空中,升高,登上。

b)

攀附:跟地位高的人拉關系。

c)

積習:經過長時間積累而形成的。

d)

郁郁蔥蔥:(草木)繁盛。

三、合作學習: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2段,寫作者對勁竹的熱愛。

第3

段,寫勁竹的奉獻精神。

第4

段,寫勁竹給人帶來的精神慰藉。

2、感知文章主題:本文描繪竹子外形、生長、氣節等方面,突出他的堅毅頑強、純潔樸素、虛心有節、無私奉獻的精神。

3、重點分析竹的精神:如板書

教學設計方案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地認讀十二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一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了解,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1、視頻:壯觀的賽特凱達斯瀑布奄奄一息的賽特凱達斯瀑布。

2、巴西總統菲格雷主持葬禮的圖片。

課時建議: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視頻:壯觀的賽特凱達斯瀑布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太壯觀了!太漂亮了!)

視頻:奄奄一息的賽特凱達斯瀑布看了短片你又有什么感想?

(這個瀑布沒有剛才的瀑布雄偉壯觀)

師:“其實這兩個短片播放的是同一條瀑布——賽特凱達斯瀑布”

出示:巴西總統菲格雷主持葬禮的圖片

你知道這些人在做什么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特殊的葬禮》這一課

板書課題

看到課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誰的葬禮?為什么特殊?等等)

通過視頻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賽特凱達斯瀑布的今昔對比,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感情

二、激發興趣,自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采用、拼拼音、查字典、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決。

(2)小組內讀課文。

(3)指名分節讀課文,糾正不正確的讀音,讀得不流利的語句反復練習。

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可以提高識字的效率,培養自主識字能力。

三、自然感悟、交流

(1)學生再次自由讀文,在文中勾畫出最能震撼心靈的詞、句或段落?然后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感悟

(一)賽特凱達斯瀑布的今昔對比中感受大瀑布消亡的迅速、環境破壞的嚴重。

結合重點次與理解

昔日:洶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雄偉壯觀;(板書:雄偉壯觀)

今日:逐漸枯竭、無奈的低下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板書:逐漸枯竭)

(二)賽特凱達斯瀑布逐漸枯竭的原因

人類毫無節制的用水

亂砍濫伐

(三)從參加葬禮的人的特殊性及廣泛性中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從受祭者的特殊性體會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從而感受“特殊葬禮”的真正含義

提出中心問題讓學生思考、感悟,既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于學生自己在讀中品味和體驗,留給了學生讀書、感悟的余地。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加深學生對文章語言的理解、感悟,提升情感。

四、擴展:

師:假如你是菲格雷總統,在這個葬禮上,將對著巴西人民演講,你會怎么說?

五、自學生字

調動學生動腦識字,逐步掌握識字方法。

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并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9.16”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臭氧層破壞是當前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之一。自70年代以來就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

臭氧是一種天藍色、有臭味的氣體。在大氣圈的平流層中,有一個臭氧含量較高的臭氧層,它好像一個巨大的過濾網,可以吸收和濾掉太陽光中有害的紫外線,有效地保護地球生物的生存。

1985年,英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上空在9月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減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現。北極臭氧層耗損也很明顯。

臭氧層耗損對人類健康及其生存環境的主要危害是:大量的紫外線直接輻射到地面,導致人類皮膚癌、白內障發病率增高,并抑制人體免疫系統功能;農作物受害減產,影響糧食生產和食品供應;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導致生態平衡破壞。

因此,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49/114號決議,確定從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這一日子的確定,進一步表明了國際社會對臭氧層耗損問題的關注和保護臭氧層的共識。

臭氧層對人類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是什么呢?科學家認為,臭氧減少是由于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入氯氟烴(氟里昂)和含溴鹵化烷烴(哈龍)等氣體引起的。

氟里昂在自然界不會自己產生,而是人類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制造、擴散出來的。它用于制冷裝置的冷凍劑、氣溶膠、有機溶劑和泡沫發泡。哈龍用于作滅火劑。目前,我國及世界各國正采取措施,逐步淘汰氟里昂和哈龍等對臭氧層有害的物質。

一位美國環境科學家曾預測:人類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某某年,全世界將有1.5億人患皮膚癌,其中有300多萬人死亡;將有1800多萬人患白內障;農作物將減產7.5%;水產品將減產25%;材料損失將達47億美元光化學煙霧的發生率將增加30%。

由此而知,保護臭氧層的工作迫在眉睫。在認識到高空中的臭氧層是地球的.“保護傘”的同時,還應了解近地低空氣中的臭氧卻是一種污染物。低層臭氧含量的增加可以引起光化學煙霧,危害森林、作物、建筑物等,臭氧還會直接引起人的機體失調和中毒。某些電器例如復印機,在使用過程中也會產生臭氧。因此,在使用這些電器時,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流暢。

教學設計方案篇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習性,知道松鼠是一種很討人喜歡的小動物。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培養學生學會鑒賞和寫作說明文的能力。

3.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仔細觀察生物的興趣。

課前準備

①教師準備關于松鼠形態及生活習性的課件。

②學生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③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字典幫助掃清生字障礙。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①出示松鼠的圖片:同學們,你了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說一說。

②今天,我們學習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①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組自學生字、鞏固記憶生字。自己讀書,畫出不懂的詞語,利用查字

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問題。

②自由朗讀課文,做到通順、流利。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么?

默讀思考,合作交流

①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②在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學結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學生圍繞提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后,在全班進行發言

①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學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領全文的作用。

②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多人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漂亮: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尾巴,形體等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馴良:從在高處活動、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動、常吃的食物,是從活動的范圍、時間、吃食物方面表

現它的特點。

乖巧:從過水、警覺、跑跳、叫聲以及搭窩、窩口設計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最后寫繁殖、換毛等方面是補充說明其習性。

閱讀感悟,體會寫法

①松鼠為什么討人喜歡?你喜歡它哪些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段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

②把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進行摘抄、積累。

思維拓展,練習表達

①作者向我們準確、生動地介紹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知道松鼠還具有哪些特點嗎?請學生補充課外資料

②假如你是一只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

教學設計方案篇7

活動準備:

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哈達獻給解放軍》、《織布》;

2、練聲:《精彩夏天》、《山谷回音真好聽》。

二、基本部分。

1、熟悉樂曲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教師:小朋友相處在一起已經三年了,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小朋友就要畢業,老師和小朋友就要分開了,以后我們還是好朋友嗎?

(2)教師:你還記得好朋友是怎么和你一起玩的,怎樣幫助過你嗎?

教師:有一首歌曲唱的是朋友之間的友誼,分別的時候,好朋友總是唱起這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教師范唱,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1)教師范唱。

(2)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教師:你聽到歌詞里說了些什么呢?說的最多的是一句什么話?“舊日朋友”、“懷念”是什么意思。

教師結合和孩子回答小結:說的最多的一句是“友誼萬歲”,“舊日朋友”就是“老朋友“的意思;“懷念”是“想念”的意思。

(3)引導幼兒第二次傾聽范唱。教師自然帶動幼兒與領座同伴目光對視,隨著節拍輕搖身體。

教師:和好朋友一起面對面再來聽一聽這首歌吧!

3、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有感情地邊彈唱邊唱,引導幼兒用輕聲哼唱的方法完整感受旋律。

教師:這首歌曲聽起來有什么感覺?我們應該怎樣唱?

教師小結:這首歌曲是抒情曲調,歌詞所表達了離別情緒,十分感人。

(2)教師范唱第一、二樂句,注意提醒幼兒弱拍起唱的強弱處理及延長音的情感處理。

教師彈琴,幼兒反復跟唱歌曲。

(3)教師演唱兩段歌詞,幼兒完整唱出歌曲。

(4)提醒幼兒唱準弱起小節。

三、告別時刻。

1、復習《小牧民》,結束本活動。

2、教師:我們馬上就要告別了,你想和朋友怎樣告別呢?下課后和好朋友可以握手、擁抱、拉鉤、擊拳等。

教學設計方案篇8

教材分析

《世紀寶鼎》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說明文。課文通過對“世紀寶鼎”藝術造型和文化內涵的介紹,表現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愿。本課時的教學以第二、三自然段為重點。課文第二自然段具體細致地描述寶鼎是什么樣的,寫得極有層次。先寫鼎的藝術造型及它的藝術特點。第三自然段介紹寶鼎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說明了世紀寶鼎的深刻寓意。本課教學要求教師能通過品讀、賞讀引導學生領悟文中表達方法,并讓學生熟練掌握課文內容和語言,使學生從具體語境出發,把書面語變成口頭解說語展現表演,從而讓學生感受語文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進而將這種快樂內化為樂學語文的動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既改變了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又根據新課程所倡導的“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性發展”的核心理念,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展示潛能的機會,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統一起來,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課教學設計的整體思路是:熟讀——領悟——表演。即在多讀中領悟寶鼎的樣子、藝術價值及文化的內涵,通過表演把對世紀寶鼎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

學校與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屬于市級學校,多媒體設備齊全。本課介紹的“世紀寶鼎”,創意基于中國傳統鼎文化,而現今學生對此接觸很少。文中一些專業性詞語,如“浮雕、銘文、紋飾配制等”對于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鼎的樣子”及專業性詞語都可通過多媒體展示的“世紀寶鼎”加以理解。學生們都有表現欲,課內設計的“贈鼎表演”環節能充分調動學生學文的積極性,激發積累詞語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正確理解“浮雕、銘文、一言九鼎、鼎志昌盛、龍兆吉祥”等詞語。

能力目標: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2、領悟課文中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世紀寶鼎”的精湛藝術和深刻的寓意,體會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愿。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情感

1、在聯合國成立五十周年前夕,我國人民贈予聯合國一件珍貴的禮物,同學們想知道是什么嗎?(板:世紀寶鼎)

2、讀課題。質疑: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學生質疑的問題一般可歸納為:世紀寶鼎是什么樣的,我國人民為什么要在聯合國成立五十周年前夕贈予世紀寶鼎等。

[用問句來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樂于探究的愿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想一想作者從幾方面向我們介紹了世紀寶鼎。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初步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獲得了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同時,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與交流,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

三、精讀第二、三自然段,自主探究。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對照插圖,了解世紀寶鼎的樣子。

2、出示“世紀寶鼎”圖片,引導看圖,理解“紋飾”“浮雕獸面”、“云紋填底”等詞語。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圖文對照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對于文中的專業術語的理解由感性認識走向理性認識。學生以讀為主學習課文,同時有目標地思考相關的問題,在讀中感受到世紀寶鼎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促進了知識的內化。]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三自然段。

①在自己感受較深的語句旁寫自己的體會,把不懂的詞句畫下來,與大交流討論。

[學生運用批注的方法獨立學習,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②討論交流贈送寶鼎的意義。

重點弄懂“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中國贈送寶鼎表達的美好祝愿。相機引導理解“鐘鳴鼎食”、“一言九鼎”等詞語。

③說說帶“鼎”字的詞語。

如:三足鼎立、鼎立相助、鼎鼎大名、人聲鼎沸等。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圍繞研究的主題,在讀文中、在討論中攝取相關的語言信息,起到了信息共享,擴大學習面的作用。]

④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

四、品讀課文,領悟表達方法。

1、品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品味這兩段在說明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如:介紹鼎的樣子,用了數字寫了鼎高、象征意義;詞句準確、簡明、語言精練等。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從感悟表達的角度再讀文章,學習一些說明文的寫作方法,為學生了去“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