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離體培養育種課件_第1頁
植物離體培養育種課件_第2頁
植物離體培養育種課件_第3頁
植物離體培養育種課件_第4頁
植物離體培養育種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植物離體培養育種§1植物離體培養發展簡史、意義和生物學原理組織培養的概念組織培養(Tissueculture)是指用無菌方法使植物體的離體器官、組織和細胞在人為提供的條件下生長和發育的所有培養技術的總稱,也稱之為離體培養(Invitroculture)。利用植物體的器官、組織或細胞,通過無菌操作接種于人工配制的培養基上,在一定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進行培養,使之生長發育的技術稱為組織培養類別-依外植體的不同劃分

胚胎培養

(embryoculture)未成熟或成熟了的胚器官培養(organculture)根尖、莖尖、子葉、葉片、葉原基、花原基、或花果的未熟部分組織培養或愈傷組織培養(狹義,tissueculture)維管束形成層、貯藏薄壁組織及愈傷組織等細胞培養

單個游離細胞(分離出的體細胞/花粉細胞/卵細胞)原生質體培養

除去細胞壁的原生質體植物組織培養是二十世紀發展起來的新技術,近三十年來由于組織培養基礎理論研究的深入,發展極為迅速,發表的文獻浩如煙海,幾乎以植物為研究對象的各個分支學科都在廣泛進行組織培養。發展簡史1838-1839年,德國科學家Schleide

和Schwann發表了細胞學說,奠定了組織培養的理論基礎。1902年,德國植物學家Haberlandt

根據細胞學說,提出單個細胞的植物細胞全能性(totipotency)理論。1904年,Hanning

最先成功地培養了蘿卜和辣根菜的胚。1922年,Knudson采用胚培養法獲得大量蘭花幼苗。1934年,White用番茄根尖建立起第一個活躍生長的無性繁殖系,從而使非胚器官的培養首先獲得成功。植物組織培養在技術上的發展研究材料范圍逐步擴大培養方法逐步完善培養基不斷改進實驗手段逐步完備胚、胚軸、子葉、幼苗、莖尖、根、葉等;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微生物原生質體固體培養發展到液體振蕩或旋轉培養懸浮培養、液滴培養、雙層培養、包埋培養White培養基、MS培養基、MT培養基等植物組織培養在農業上的應用倍性育種:花藥培養、胚乳培養突變體篩選:愈傷組織培養創造新種質:細胞融合克服胚敗育:胚培養植物性藥物和生物制品的生產組織培養的意義

胚胎培養主要克服遠緣雜交中胚不能在種子中正常發育而早期敗育的問題。胚珠和子房培養進行試管內受精和雜種胚的分化成長,以克服不育性和不親和性等障礙。細胞及組織培養進行優良單系的快速繁殖,自交不親和系、雄性不育系的無性繁殖,突變體的誘導與分離及種質的保存和運輸等方面。花藥及花粉培養單倍體育種,加速獲得純二倍體。原生質體培養進行體細胞雜交、核移植和核置換等工作。按培養方法:固體培養、液體培養、看護培養、微室培養、包埋培養等按培養過程:初代培養、繼代培養組織培養的類型生物學原理

植物的再生作用: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組織和細胞都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其是無性繁殖的基礎,它是受內源激素調控的。人工控制和調整培養基成分,可使其發育成完整的植株。細胞的分化和形態發生:指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生結構和功能方面的改變,從而在植物個體發育過程中形成各類組織和器官,完成整個生活周期。植物細胞的全能性(totipotent):是指植物每個細胞都具有該植物體的全部遺傳信息和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原理: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包含有該物種所特有的全套遺傳物質,都有發育成為完整個體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差異:(1)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2)受精卵分化后的細胞中,體細胞的全能性比生殖細胞的低。潛在全能性的原因:基因表達的選擇性科學研究表明,處于離體狀態的植物活細胞,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外界條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現出全能性,發育成完整的植株。人工條件下實現的這一過程,就是植物組織培養。生物學原理

植物細胞全能性的表達

脫分化(dedifferentiation):將來自已分化組織的已停止分裂的細胞從植物體部分的抑制性影響下解脫出來,恢復細胞的分裂活性。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經脫分化的組織或細胞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可有轉變為各種不同細胞類型的能力。植物組織培養特點培養條件可以人為控制組織培養擺脫了大自然中四季、晝夜的變化以及災害性氣候的不利影響,且條件均一,對植物生長極為有利,便于穩定地進行周年培養生產。生長周期短,繁殖率高植物組織培養是由于人為控制培養條件,根據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的培養條件,因此生長較快。總體來說成本低廉,且能及時提供規格一致的優質種苗或脫病毒種苗。管理方便,利于工廠化生產和自動化控制植物組織培養是在一定的場所和環境下,人為提供一定的溫度、光照、濕度、營養、激素等條件,既利于高度集約化和高密度工廠化生產,也利于自動化控制生產。技術用途快繁:人工種子、莖尖培養脫毒:微芽嫁接、莖尖培養克服雜交不親和:花藥培養、細胞融合種質資源保存和交換:愈傷組織培養、莖尖培養MS培養基它是1962年由Murashige和Skoog為培養煙草細胞而設計的。特點是無機鹽和離子濃度較高,為較穩定的平衡溶液。其養分的數量和比例較合適,可滿足植物的營養和生理需要。它的硝酸鹽含量較其他培養基為高,廣泛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藥、細胞和原生質體培養,效果良好。有些培養基是由它演變而來的。B5培養基是1968年由Galmborg等為培養大豆根細胞而設計的。其主要特點是含有較低的銨,這可能對不少培養物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從實踐得知有些植物在B5培養基上生長更適宜,如雙子葉植物特別是木本植物。一、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培養基及特點§2植物離體培養需要的基本條件

包括無機成分和有機成分。無機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機成分主要包括糖類、維生素、氨基酸和酰胺類、含氮堿基、生長調節劑、自然復合物(如水解蛋白、酵母提取物、果肉和果汁等)以及其他成分如瓊脂等。培養基的基本成分

植物對無機鹽類的需求具有廣泛的一致性,偶然加以變動。一般多采用蔗糖。維生素中最關鍵的是B1,一般用量為0.1-0.4毫克/升。氨基酸和酰胺只用于某些組織培養,而在器官增殖階段加入腺嘌呤也可能是需要的。關鍵的有機成分主要是激素和細胞分裂素。培養基成分的性質激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長素促進細胞分裂和分化不定芽6-BA、KT、ZA、2iP誘導細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IBA、IAA、NAA、2,4-DIBA、IAA和IAA誘導生根,2,4-D誘導愈傷組織抑制愈傷組織形成,促進芽的形成GA3

幾種激素的配制方法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95%的酒精或0.1mol/L的NaOH或KOH0.5或1mol/L的HCl+微熱溶于水,pH5.7但不穩定,用95%的酒精IAA母液(stocksolution)每周制備新鮮備用,容易見光分解(幾天內),也容易被植株組織在幾小時到幾天內分解。生長素110-120C穩定保存1小時,但IAA可以被低pH、光、氧和過氧化物破壞。NAA和2,4-D比IAA穩定。CTK母液可以在冰箱中保存幾個月,在長時間的實驗中,也可能被分解。KT和ZT在120C處理1小時仍能穩定存在,BA100C時20分鐘。在堿性條件下,GA變成無活性的異構體,在強酸性環境和高溫下,GA也變成無活性的形式。GA熱不穩定,114C處理20分鐘降低其活性達90%,母液需制備新鮮的,并且采用過濾滅菌。激素配比模式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比例決定著發育的方向,是愈傷組織、長根還是長芽。如為了促進芽器官的分化,應除去或降低生長素的濃度,或者調整培養基中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比例。高有利于根的形成和愈傷組織的形成;適中有利于根芽的分化;低有利于芽的形成;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生長調節物質的使用甚微,一般用mg/L表示濃度。在組織培養中生長調節物質的使用濃度,因植物的種類、部位、時期、內源激素等的不同而異,一般生長素濃度的使用為0.05-5mg/L,細胞分裂素0.05—10mg/L。

GrowthmediumisoptimisedforregenerationofplantletsNosucrose(0%)Sucrosereducedto1%Sucroseincreasedto5%Theexplantiscompletelycoveredwithgreenshoots,androotsaredevelopingonthelowersurface

Veryfewshootshavedevelopedontheexplant.Norootsandnocallus.Shootsdevelopedonedgesofuppersurface,andsomerootdevelopmenthasoccuredShootshavedevelopedoverthesurfaceoftheexplant,alongwithrootsfromthelowersurface.TheresultiscomparablewiththecontrolmediumtissuecultureintheAfricanVioletNoBAP

BAPreducedto0.1mg.l-1

NoNAAPoorshootdevelopmentandnoroots.ExtensivecallusgenerationPoorshootdevelopmentandnorootsNAAreducedto0.1mg.l-1

Morebalanceddevelopmentofrootsandshoots.However,undifferentiatedcallusisdevelopingattheedgesoftheexplantProfusedevelopmentofrootsandareducednumberofshoots.UndifferentiatedcallusisdevelopingattheedgesoftheexplantNoBAP

BAPreducedto0.1mg.l-1

NoNAAPoorshootdevelopmentandnoroots.ExtensivecallusgenerationPoorshootdevelopmentandnorootsNAAreducedto0.1mg.l-1

Morebalanceddevelopmentofrootsandshoots.However,undifferentiatedcallusisdevelopingattheedgesoftheexplantProfusedevelopmentofrootsandareducednumberofshoots.Undifferentiatedcallusisdevelopingattheedgesoftheexplant有機物質(Vitaminsandaminoacids)VitB1VitB6VitB3VitB5肌醇CHLHMEYE硫胺素鹽酸吡哆醇煙酸泛酸鈣水解酪蛋白(caseinhydrolysate)水解乳蛋白(lactoalbuminhydrolysate)麥芽提取物(maltextract)酵母浸出物(yeastextract)促進細胞對培養基的反應固化劑(gellingagent)瓊脂來于seaweed對植物組織有一定的生理作用用量一般為7-10g/L,即0.7-1%(W/V)太大,培養基過硬;太小,培養基不易凝固不同品牌的瓊脂對外植體的反應也不一樣。其它gellingagent:Gelrite(脫乙酰吉蘭糖膠):透明,Pseudomanas種發酵產物(多糖)成分穩定。碳源營養物質滲透壓穩定劑類型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麥芽糖、淀粉等濃度2-5%(W/V)低濃度適合于原生質體培養高濃度適合于胚和花藥培養作用蔗糖長時間高溫處理會發生焦糖化,形成蛋白黑素,抑制細胞生長pH計培養基的pHpH值:5.5~6<5.5:theagarwillnotgelproperly>6:thegelmaybetoofirm滅菌后pH會降低0.6-1.3培養材料降低pH:產生有機酸,N利用測定方法pH試紙pH計pH調整方法1N的HCl和NaOH在加入agar前調pH培養基的選擇和配制選擇擇材料和種類而異參考前人的研究MS培養基最為基本:高濃度的N、K和NH4+自己試驗配制配母液(Stocksolution)取樣加成分測pHok母液的配制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濃縮10倍(量加大10倍)在配制1L培養培養基時,只取100ml濃縮100倍(量加大100倍)在配制1L培養培養基時,只取10ml以KNO3為例1L培養基需要量為19g。在配制母液時,增加10倍量,為190g。在母液中的濃度為190g/L,即0.19g/ml在配制培養基時,取10ml,10ml×0.19g/ml=19g無菌室培養室和接種室室內滅菌可用2%新潔爾敏擦洗75%乙醇噴霧UV照射20分鐘培養基滅菌方法高溫高壓蒸氣滅菌過濾滅菌121°C,1.1kg/cm2,15-20分鐘,時間過長,培養基成分易變性失效在高溫高壓下易分解的培養基和激素類器皿和接種工具的滅菌解剖刀、鑷子、剪刀等工具采用干熱滅菌法,用烘箱滅菌,120°C時1小時外植體的滅菌原則充分滅菌,但不能損傷外植體不同外植體,滅菌要求不一樣常用方法75%乙醇氯化汞(升汞)次氯酸鈉表面殺菌,具濕潤和殺菌作用,浸30秒常用濃度0.1%處理5-10分鐘,有殘毒濃度2-10%,時間15-30分鐘,對植物無害

培養所需環境條件

光照強度:一般而言,愈傷組織的形成并不需要光照;培養前期1000-4000lx,后期10000lx。光照時數:不同培養的組織其光照時間不同,如煙 草愈傷組織采用1000lx16小時/日培養;而花椰菜組織培養則以4000lx9小時/日光照為宜。

光質:一般采用日光燈作為光源。組織培養中關鍵的器官形成作用,是種光形態發生現象,是受光敏色素控制的。

溫度:一般習慣將培養物置于恒溫下,通常應用的溫度為25OC左右。光§3

通過花藥及花粉培養的單倍體育種單倍體植物在育種上的意義概念:凡是具有配子體的染色體數的植物稱為單倍體植物。單倍體≠一倍體,是一個“半倍體”。單倍體在自然界普遍存在,1922年發現了曼陀羅的單倍體植株,但自然發生率很低(0.002~0.02%)。人工誘導單倍體在育種上的用途從單倍體的染色體加倍即可獲得純合的二倍體,也可獲得純合的多倍體,育種途徑快速。有利于遠緣雜種新類型的培育和穩定。單倍體植物與誘變育種相結合,可以加速誘變育種的進程。花藥及花粉培養工作的進展起始于20世紀40年代,最初研究目的是調節和控制從花粉母細胞到成熟花粉的生長發育。大約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通過花藥和花粉培養誘導形成單倍體植物,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已得到普及,已從170多種植物成功地誘導形成花粉起源植株或愈傷組織,以茄科、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研究居多。在曼陀羅、番茄、麝香百合、銀杏、煙草、矮牽牛等植物上都較早誘導成功單倍體植物。花藥和花粉培養技術1. 花藥培養技術流程圖切下花蕾消毒10分鐘沖洗兩次花藥接種培養愈傷組織或胚狀體再生培養完整植株

花藥和花粉培養技術花粉培養的花粉分離和培養方法機械分離培養法(包括液體培養基培養法和固體培養基培養法);散落花粉(shedpollen)培養法。花藥培養和花粉培養之比較統計表明,通過花藥培養獲得單倍體的植物種類或品種較多;設備上要求簡單。花粉培養有花藥培養不能比擬的優點——完全排除了花藥組織的干擾,避免花粉與花藥組織的體細胞形成分裂和增殖的競爭,更有利于花粉植株的形成,所誘導形成的胚狀體、愈傷組織及植株均來自花粉,可省略對其鑒定的程序;在誘導形成單倍體的同時,若結合突變體篩選和進行基因操作研究時,花粉培養更具優勢。花藥培養技術1964年Guha&Maheshwari南洋金花花藥培養發育成胚;1967年Bourgin&Nitsch花藥培養獲得煙草植株;花藥培養方法:

接種了花藥的培養基一般在24-27OC,光照為2000lx,每天14小時培養。大約經過20-30天,即可發現花藥開裂,長出愈傷組織或釋放出胚狀體。將愈傷組織轉移至分化培養基上培養,便可以進一步分化再生出完整植株來。花藥材料的選取

選材關鍵在于選取花粉處于合適發育期的花藥,離體培養后才能啟動花粉發育。實踐表明,從減數分裂期至雙核期的花藥,均有可能誘導離體孤雌發育。大多數園藝植物的花藥培養,成功率最高的時期為單核期,或單核中晚期。花藥培養技術步驟選幼年樹花蕾取下花蕾3-5度低溫冷處理3-10天取花藥鏡檢消毒接種培養再生花粉培養

50年代開始裸子植物花粉培養,獲得愈傷組織;

50、60年代被子植物花粉培養失敗;

1974年Nitsch等次曼陀羅和煙草花粉獲得植株花粉培養的優點從少量花粉獲得大量花粉植株;避免花藥壁產生的體細胞愈傷組織干擾,直接觀察小孢子發育過程;花粉培養技術步驟藥壁向花粉提供營養物質;通過藥壁吸收、貯存和轉化培養基中的外源物質選幼年樹花蕾取下花蕾(鏡檢)預培養數天取花藥接種分離花粉低溫預處理消毒過濾離心再生影響花藥(粉)培養的因素供體基因型差異和發育差異

甜椒、天竺葵旺盛植株,早期花蕾花藥(花粉)的生理狀態花粉發育期四分體期、小孢子早期、中期和晚期(單核靠邊期)、有絲分裂期和雙核花粉期利用花粉和花藥培養于育種時,需足量供選擇單倍體植株。故如何提高誘導形成率十分重要。培養條件很關鍵。培養前低溫預處理培養基與培養方式的影響花藥、花粉培養前和培養初期的短期高溫、低溫、離心、減壓等。3-5C3-10天,提高小孢子反應能力:曼陀羅、天仙子、柑桔花藥培養采用最多的培養基為MS。我國科學工作者研制的N6和馬鈴薯培養基;液體懸浮培養比固體培養基好;細胞分裂素有利于花粉胚形成;早期要求高蔗糖濃度:5-10%再生植株倍性和單倍體植株的保存及其加倍

在通過花藥培養獲得的再生植株中,除單倍體植株外,非單倍體出現的頻率與植物種類、再生途徑以及培養基的成分有關。一般來說,在通過胚狀體途徑獲得的再生植株中,其單倍體植株占有率較高。但種類不同也存在差異。例如從煙草花藥再生植株幾乎全部是單倍體植株,而在大白菜和油菜上,單倍體植株則分別占74%和22%。在經過愈傷組織、器官分化途徑所獲得的再生植株中,倍性變化更為常見。如在水稻的花藥培養中,再生植株的倍性變化為x~5x。1.再生植株的倍性隨著培養基中植物激素濃度的增加也會降低從中再生植株的單倍體占有率。為什么有此倍性變化?單倍體植株當然來自花粉。二倍體或多倍體植株則較復雜,可能是花粉的自然加倍,可能來自花藥組織的體細胞及其變異。鑒定方法:觀察后代遺傳性狀是否分離;同工酶分析;分子標記技術等。花粉培養再生的植株倍性也有變化,但由于操作上完全排除了體細胞的干擾,形成二倍體或多倍體均來自花粉的自然加倍。所以,可直接用于育種實際。2.單倍體植株的保存和加倍單倍體植株不能正常結實,為了保持所獲得的單倍體材料,常用的方法是將無菌苗的莖尖培養在無激素或低濃度激素的培養基上并定期轉移。然而,單倍體非最終育種目標,需要染色體加倍。方法有:A.單倍體植株組織培養再生切取單倍體植株的莖、葉等組織進行培養,可獲加倍植株。B.人工處理誘導加倍常用秋水仙素處理,洗靜后轉移到新培養基中誘導植株再生。具體方法有——培養細胞的處理;試管小苗的處理;頂芽、腋芽處理;花軸處理等。§4組織和器官培養組織和器官培養是植物離體培養中研究最早和比較廣泛的。1904年就有十字花科的蘿卜、辣根的胚培養苗問世。莖尖培養近年發展快,觀賞植物如蘭花、非洲菊和經濟作物如甘蔗采用組織培養進行生產性的大量繁殖。果樹上利用莖尖和腋芽培養進行砧木的快速繁殖,如蘋果矮化砧的1莖尖,8月可繁殖60000株。石刁柏、花椰菜、木立花椰菜等快繁,比傳統方法大大提高繁殖系數。自交不親和系也可通過組織培養方式大量繁殖,可免蕾期授粉之人工和防止自交衰退。無性繁殖作物的“無病苗”生產,據此取得重大進展。馬鈴薯、芋、大蒜、姜、柑橘等莖尖脫毒。組織培養技術進行種質資源的保存可節省空間,方法簡便,繁殖潛力大,避免田間種植的天然雜交,結合低溫和超低溫的冷凍貯藏,對于保存遺傳資源和運輸、交換都很方便。組織培養技術的主要階段組織和器官培養技術包括實驗室設計、建造和設備;培養基的配制;表面滅菌和接種;試管苗出瓶移栽及后期管理。整個過程分三個階段:1.無菌培養的建立主要考慮選擇外植體、培養基和環境條件的性質。2.培養再生植株利用誘導產生愈傷組織和利用莖尖培養誘生不定新梢等途徑。3.準備將再生植株移栽入土包括新梢插條的生根、植株的鍛煉和使植株由異樣狀態變為自養狀態。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的培養,包括莖段、莖尖、球莖、葉片、子葉、花序、花瓣、子房、花藥、花托、果實、種子等。此處指形成層組織、分生組織、表皮組織、薄壁組織和各種器官組織以及愈傷組織的培養。器官培養(Organculture)組織培養(Tissueculture)莖尖培養1、類型小莖尖:大莖尖:材料體積小,不帶葉原基的培養難,成苗所需時間長,體積大的則易于成功。2、作用無性系快速繁殖;培養無病毒苗,品種改良;理論基礎研究10-100m的莖尖分生組織(脫毒)幾十mm莖尖或更大的芽(快繁)3、建立無菌材料及培養健康植株上選健壯的枝梢去葉片用自來水沖洗

再生培養MS培養基75%酒精1分鐘次氯酸鈉5-10分鐘0.1%升汞4、莖尖培養的發育方向腋芽萌發脫分化后產生胚狀體脫分化后直接產生不定器官脫分化后形成愈傷組織離體繁殖建立懸浮系或分化胚狀體及不定芽影響發育方向的因素外植體大小培養條件培養基生長調節劑種類和濃度微形外植體或分生組織易產生愈傷組織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的配比是關鍵技術上的問題愈傷組織往往經過多次繼代以后,其分化器官的能力日衰,甚至喪失;如何使愈傷組織分化的植株保持遺傳性的穩定性。污染、褐變與玻璃化真菌污染長孢子真菌污染長孢子污染的情況細菌污染長菌落細菌污染長菌落初代培養外植體的褐變

外植體褐變是指在接種后,其表面開始褐變,有時甚至會使整個培養基褐變的現象。它的出現是由于植物組織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而使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所致。在褐變過程中,會產生醌類物質,它們多呈棕褐色,當擴散到培養基后,就會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所接種外植體的培養。褐化褐變的主要原因①植物品種在不同品種間的褐變現象不同。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異。因此,在培養過程中應該有所選擇,對不同的品種分別進行處理。②生理狀態由于外植體的生理狀態不同,所以在接種后褐變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幼齡期的植物材料褐變程度較淺,成年的植株采收的外植體,由于含醌類物質較多,因此褐變較為嚴重。幼嫩的組織在接種后褐變程度并不明顯,老熟的組織較為嚴重。③培養基成分濃度過高的無機鹽會使某些觀賞植物的褐變程度增加,此外,細胞分裂素的水平過高也會刺激某些外植體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從而使褐變現象加深。④培養條件不當如果光照過強、溫度過高、培養時間過長等,均可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從而加速被培養的外植體的褐變程度。減輕褐變現象發生的方法①選擇合適的外植體一般來說,最好選擇生長處于旺盛的外植體,這樣可以使褐變現象明顯減輕。②合適的培養條件無機鹽成分、植物生長物質水平、適宜溫度、及時繼代培養均可以減輕材料的褐變現象。③使用抗氧化劑在培養基中,使用半胱氨酸、抗壞血酸、PVP等抗氧化劑能夠較為有效地避免或減輕很多外植體的褐變現象。另外,使用0.1%-0.5%的活性炭對防止褐變也有較為明顯的效果。④連續轉移對容易褐變的材料可間隔12~24h的培養后,再轉移到新的培養基上,這樣經過連續處理7-l0d后,褐變現象便會得到控制或大為減輕。繼代培養時材料的玻璃化實踐表明,當植物材料不斷地進行離體繁殖時,有些培養物的嫩莖、葉片往往會呈半透明水漬狀,這種現象通常稱為玻璃化。它的出現會使試管苗生長緩慢、繁殖系數有所下降。玻璃化為試管苗的生理失調癥。因為出現玻璃化的嫩莖不宜誘導生根,因此,使繁殖系數大為降低。在不同的種類、品種間,試管苗的玻璃化程度也有所差異。當培養基上細胞分裂素水平較高時,也容易出現玻璃化現象。在培養基中添加少量聚乙烯醇、脫落酸等物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玻璃化的現象發生.

呈現玻璃化的試管苗,其莖、葉表面無蠟質,體內的極性化合物水平較高,細胞持水力差,植株蒸騰作用強,無法進行正常移栽。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培養容器中空氣濕度過高,透氣性較差造成的,其具體解決的方法為:增加培養基中的溶質水平,以降低培養基的水勢;減少培養基中含氮化合物的用量;增加光照;增加容器通風,最好進行CO2施肥,這對減輕試管苗玻璃化的現象有明顯的作用;降低培養溫度,進行變溫培養,有助于減輕試管苗玻璃化的現象發生;降低培養基中細胞分裂素含量,可以考慮加入適量脫落酸。§5體細胞雜交概念

體細胞雜交是通過化學和物理方法使不同植物的原生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