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三節大氣環境氣壓帶_第1頁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三節大氣環境氣壓帶_第2頁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三節大氣環境氣壓帶_第3頁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三節大氣環境氣壓帶_第4頁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三節大氣環境氣壓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氣壓帶、風帶的散布與挪動一、考點打破認識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掌握全世界氣壓帶微風帶的散布、成因及特色;理解全世界氣壓帶、風帶季節挪動的原由及挪動規律。二、重難點提示要點:1)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2)全世界氣壓帶微風帶的散布、成因及特色;3)全世界氣壓帶、風帶的挪動規律;難點: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全世界氣壓帶微風帶的成因及特色。一、全世界氣壓帶微風帶的形成與散布單圈環流在地表性質均一,地球不自轉的狀況下,極地與赤道間形成單圈閉合環流,以以下圖所示。三圈環流及其形成在地表性質均一,地球自轉的狀況下,形成三圈環流,以以下圖所示:全世界氣壓帶微風帶的散布、成因及特色①全世界氣壓帶氣壓帶散布成因氣流影響天氣赤道低氣壓帶0°鄰近終年受熱多,空氣受熱膨高溫多雨(多(1個)上漲對流雨)脹上漲(熱力要素)副熱帶高氣壓南北緯30°鄰近高空齊集的空氣在重力酷熱干燥帶(2個)下沉作用下下沉(動力要素)副極地低氣壓南北緯60°鄰近近地面冷暖氣流交匯上平和多雨帶(2個)上漲升(動力要素)極地高氣壓帶南北緯90°鄰近終年嚴寒,氣流冷卻縮短嚴寒干燥(2個)下沉下沉(熱力要素)【誤區點撥】地球上的七個氣壓帶的形成原由不同樣。地球上共有七個氣壓帶,按其形成原由能夠分為兩種:一是熱力原由形成的,包含赤道低氣壓帶和南北兩極的極地高氣壓帶;二是動力原由形成的,包含南北半球的兩個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兩個副極地低氣壓帶。②全世界風帶風帶散布成因氣流影響天氣南北緯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北半球東寒風,信風帶(2個)道低氣壓帶的氣流向右酷熱干燥0°-30°南半球東南風(向左)偏轉流行西風帶南北緯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副北半球西南風,極地低氣壓帶的氣流向暖和潤濕(2個)30°-60°南半球西寒風右(向左)偏轉極地東風帶南北緯極地高氣壓帶流向副極北半球東寒風,地低氣壓帶的氣流向右嚴寒干燥(2個)60°-90°南半球東南風(向左)偏轉二、全世界氣壓帶微風帶的挪動原由:因為太陽直射點的季節挪動,惹起氣壓帶、風帶地點的季節挪動。節氣太陽直射點氣壓帶風帶地點夏至日(圖A)北回歸線向北挪動5-10個緯度春秋分(圖B)赤道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散布冬至日(圖C)南回歸線向南挪動5—10個緯度挪動規律:北半球夏天北移,冬天南移;南半球與之相反。即氣壓帶微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挪動而挪動?!倦S堂練習】因為受熱不均而形成的氣壓帶有()①赤道低氣壓帶②副熱帶高氣壓帶③副極地低氣壓帶④極地高氣壓帶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答案:C思路剖析:赤道低氣壓帶緯度最低,受熱最多,空氣受熱膨脹上漲,近地面形成低壓;極地高氣壓帶因為緯度高,空氣冷卻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即都是在熱力作用下形成的,故①④正確。副熱帶高氣壓帶是空氣受重力作用聚積下沉形成的,副極地低氣壓帶是暖輕空氣爬升到冷重空氣之上形成的,即都是在動力作用下形成的。例題1(武漢質檢)以下圖為“三圈環流局部表示圖”,甲、乙表示風帶,丙表示氣壓帶。讀圖達成下題。以下判斷正確的選項是()甲、乙風帶的風向必定不一樣甲、乙中有一支為中緯西風帶甲、乙可能同屬一個風帶丙氣壓帶夏天向低緯度挪動思路剖析:丙處為下沉氣流,則丙處可能為副熱帶高氣壓帶或極地高氣壓帶。若為極地高氣壓帶,則甲、乙均為極地東風帶,風向同樣,C正確,A錯誤;因為不可以確立丙是副熱帶高壓,因此也不可以確立甲、乙中有一支為中緯西風帶,故B錯;夏天氣壓帶向高緯挪動,D錯誤。答案:C例題2(茂名二模)以下圖為“不一樣季節部分緯度范圍內氣壓帶、風帶散布表示圖”。讀圖達成下題。(1)甲圖到乙圖的變化過程,時間跨度約為()A.三個月B.六個月C.九個月D.一年(2)甲、乙、丙、丁四圖所反應的全世界氣壓帶、風帶散布狀況中,與我國臺風多發季節相對應的是()A.甲圖與丙圖B.乙圖和丙圖C.丙圖與丁圖D.甲圖與丁圖思路剖析:(1)甲位于北半球,氣壓帶位于30°N以北,即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北挪動,可知此時為北半球的夏天;乙位于南半球,氣壓帶位于30°S以南,即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南挪動,可知,此時為南半球的夏天;丙圖中,赤道低氣壓帶挪動到赤道以南,應為南半球的夏天;丁圖中,赤道穿過赤道低氣壓帶,故為春秋天節。甲圖到乙圖的變化為北半球夏天到冬天的變化,故時間跨度為六個月。(2)我國臺風多發季節為夏秋天節,故與甲圖和丁圖相對應。答案:(1)B(2)D【綜合拓展】影響降水的各樣要素1)空氣的上漲與降落:上漲氣流多雨、降落氣流少雨。2)風向:從海上吹來,多雨;從陸地上吹來,少雨。3)地形:暖濕氣流的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4)地表狀況:水庫、湖泊和叢林有增濕作用。5)人類活動:興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添降水。【技巧打破】巧記各氣壓帶微風帶的主要特色從降水形成的原由剖析,總結出一般規律,再去記憶各氣壓帶、風帶的特色,既簡單理解又簡單記憶。降水形成的兩個前提條件是:①氣溫降落,使水汽達到飽和凝固;②有充分的水汽。依照這兩個條件,能夠總結出以下規律:降水許多:氣流上漲(氣溫降低,水汽簡單凝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