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資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修改_第1頁
基于人力資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修改_第2頁
基于人力資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修改_第3頁
基于人力資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修改_第4頁
基于人力資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修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人力資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修改第1頁/共41頁01人力資本法案例及評價02人力資本法的案例03同時使用兩種方法的案例及方法評價Contents目錄疾病成本法案例及評價第2頁/共41頁人力資本法(簡介、具體案例及評價)01第3頁/共41頁什么是人力資本法?人力資本法亦稱工資損失法是指用收入的損失去估價由于污染引起的過早死亡的成本。根據邊際勞動生產力理論,人失去壽命或工作時間的價值等于這段時間中個人勞動的價值。一個人的勞動價值是考慮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因素情況下,每個人的未來收入津貼現折算成的現值。1.1定義第4頁/共41頁

本文將采用改進的人力資本法,即使用流行病學關于疾病負擔的計量方法——YPLL潛在壽命損失年法來評價PM10對北京市居民健康造成的經濟損失。YPLL是流行病學中用來衡量疾病負擔的一個指標,即潛在壽命損失年(YearsofPotentialLifeLost)。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在1982年首次用它來衡量人群疾病負擔和分病因疾病負擔。YPLL是指死亡的實際年齡與期望壽命之差:YPLL=EY-DY(1)式中:EY為期望壽命;DY為死亡的實際年齡。某人群的YPLL是每例死亡的YPLL之和,某死因在某人群的YPLL總和除以該死因的死亡數,得該死因平均每例死亡的YPLL。YPLL單位為人年,是指把某人群不同年齡的死亡人數轉變為統一的損失人年。用一個人一年的工資來表示一個人年的價值,這樣就可以避免計算死亡人的價值,而只計算每個人年的價值。改進的人力資本法1.2案例第5頁/共41頁

使用北京市2000—2008年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濃度變化數據描述北京市大氣污染程度的變化趨勢,并應用改進的人力資本法,即使用流行病學關于疾病負擔的計量方法——YPLL潛在壽命損失年法來評價(PM10)對北京市居民健康造成的經濟損失。案例簡介1.2案例第6頁/共41頁可吸入顆粒物是空氣質量監測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把大氣中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飄塵。它能附著在人的呼吸道內壁上,刺激局部組織發生炎癥,出現咽喉刺激、咳嗽、胸悶等癥狀。情況嚴重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OPD)由表2可以看到,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值2000-2002年超標率分別8.0%,10.0%,10.7%,2003-2005年及2007-2008年可吸入顆粒物的年日均值均未超過國家標準中規定的日平均最高容許濃度,但是2006年的超標率為7.3%。1.2案例第7頁/共41頁step1step2step32008年北京市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對北京市居民健康造成經濟損失的具體計算需要以下3個步驟:建立污染計量—健康反應之間的關系:H=f1(D)建立健康反應—經濟價值之間的關系:V=f2(H)得出污染控制的經濟價值:V=f3(D)1.2案例第8頁/共41頁北京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污染的量—反應關系

由于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之間關系的極端復雜性,大氣PM10污染的劑量—反應關系研究很少深入到定量階段。PM10的劑量—反應關系如下表3所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大氣質量推薦值,對健康不致產生不良影響的濃度為TSP120ug/m3,SO250ug/m3。依我國現有環境流行病學研究結果,大氣污染物每增高100ug/m3各種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數如下表4所示。其中PM10通過轉換系數計算而得。1.2案例第9頁/共41頁健康損失的價值評估——減少過早死亡的健康效益(V1)(1)可減少的分病因的死亡人數(M)的計算M(分病因)=總死亡率*人口*死因構成比*歸因系數其中,總死亡率為200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死亡率4.75‰,人口為200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1695.0萬人,死因構成比參照2007年相關統計數據腦血管疾病為23.73%,呼吸系統疾病為0.67%。2008年的PM10的值為0.122mg/m3與容許濃度0.15mg/m3相比并未超標,而是減少了0.028mg/m3,因此,歸因系數應該是取0.028mg/m3與沒增加100ug/m3時的彈性的乘積的絕對值,帶入相關數據可得:M(腦血管疾病)=0.00475*16950000*0.2373*0.044*0.28=235M(呼吸系統疾?。?0.00475*16950000*0.1067*(0.0605~0.088)*0.28=146~2121.2案例第10頁/共41頁健康損失的價值評估——減少過早死亡的健康效益(V1)(2)分病因生命年挽救的YPLL的計算:挽救的YPLL(分病因)=M(分病因)*每例死亡平均YPLL(分病因)1.2案例其中,每例死亡平均YPLL值可根據下表5得到,該值是我國流行病學者利用1990-1994年全國疾病監測系統5年的監測資料,計算出的幾種主要疾病死因的YPLL值,并跟據該值計算出了分死因每例死亡平均YPLL值。帶入相關數據可得:YPLL(腦血管疾病)=235*4.93=1158.6YPLL(呼吸系統疾?。?(146~212)*2.75=401.5~583.0第11頁/共41頁健康損失的價值評估——減少過早死亡的健康效益(V1)(3)可避免因早逝造成的經濟損失(V1)的計算:

V1=挽救的YPLL*年工資

其中,年工資的為2008年北京市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6328元,帶入計算得:V1=8787.7~9810.1萬元。1.2案例第12頁/共41頁健康損失的價值評估——減少誤工和醫藥費的健康效益(V2)(4)減少誤工和醫藥費的健康效益V2的計算公式為:V2(分病因)=減少的發病人數*每病人誤工天數*(日均工資+日均醫藥費)根據《2008年國家衛生部統計年鑒統計資料》中分疾病患)率統計可知2008年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為9.7‰,呼吸系統疾病的患病率為14.7‰。由死因構成比和總死亡率的乘積可得出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為1.1‰,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為0.5‰。因此,腦血管疾病減少的發病人數約是死亡人數(M)的8.8倍,即2068人;呼吸系統疾病減少的發病人數約是死亡人數(M)的29.4倍,即人。查《2008年30種疾病平均住院醫藥費用》表可知腦出血及腦梗塞疾病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13.9天和12.6天,因此我們用13天作為腦血管疾病平均住院日的估算來估計每病人誤工天數,呼吸系統疾病以12天來估計,顯然是為保守估計。日均醫藥費用北京2008年北京地區出院病人人均醫藥費用13730.4元來估計,具體計算如下:V2(腦血管)=2068*13*(56328/365+13760.4/13)=28871.5萬元V2(呼吸系統)=(4292~6232)*12*(56328/356+13760.4/12)=6700.7~9729.4萬V2=35572.2~38600.9萬元(3.6~3.9億元)1.2案例第13頁/共41頁結論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可避免因早逝造成的經濟損失V1與減少誤工和醫藥費的健康效益V2相加得到2008年由于可吸入顆粒物(PM10)減少所減少的經濟損失。即:V=V1+V2=(8787.7~9810.1)+(35572.2~38600.9)=44359.9~48411.0萬元約合4.4~4.8億元。1.2案例第14頁/共41頁評價

當使用YPLL方法時,人力資本法在我國有很大的適用性。①人力資本法適用工資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度量,反映了社會的支付意愿,原理簡單、操作容易,評估結果變化幅度不大。②YPLL法相對于人力資本法的傳統應用途徑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它把某人群不同年齡的死亡人數轉變為統一的死亡人年,不需要計算一個人的價值,而用人年作為價值計算單位。③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人力資本法在倫理道德面的缺陷,它還計入了未成年人(時期)、退休人員等沒有工資收入者的價值,并令其價值等于相應工資收入者的價值。④YPLL的數據可通過中國衛生部防疫司建立的全國疾病監測網發布的《中國疾病監測報告》的數據計算而得,為使用這種途徑評估健康效益提供了可能性。1.2案例第15頁/共41頁疾病成本法(簡介、案例及評價)02第16頁/共41頁疾病成本法是一種評價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和勞動能力損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用于計算所有由疾病引起的成本,例如生病缺勤造成的收入損失和醫療費用(包括門診費、住院費和藥費等)。計算的基礎是損害函數,該函數把人們接觸到的污染水平和污染對健康的影響聯系起來,體現它們之間的技術關系。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確定污染物的量;(2)確定污染下發病的增加量;(3)使用治療成本、工資損失和生命損失去估計患病和提早死亡的成本。疾病成本法2.1定義第17頁/共41頁計算公式:2.2案例運用疾病成本法評價環境影響導致疾病損失,包括疾病所消耗的時間與資源,可采用的計算公式為:I=Σ(Li+Mi)其中:I——由于環境質量變化所導致的疾病損失成本;Li——第i類人由于生病不能工作所帶來的平均工資損失;Mi——第i類人的醫療費用(包括門診費、醫藥費、治療費、檢查費等)。如果實際的醫療費用(比如藥品和醫生的工資)存在嚴重的價格扭曲現象,則需要通過影子價格等方法進行調整。第18頁/共41頁使用條件:2.2案例使用疾病成本法的項目,應滿足以下條件:(1)可以確定疾病的發生與項目實施導致的環境質量變化之間具有明確而直接的因果關系;(2)疾病是非致命性的,不屬于慢性??;(3)收人和醫療費用可以進行準確估算。例如,對于失業人或貧苦農民等,由于其收入很低,如果單純計算生病導致的收入損失,計算結果就會很低(即其機會成本很低甚至為零),顯然不很合適這就要為他們的收入確定“影子價格”,比如可按照同年齡相同學歷水平的就業人口的年平均收入來計算。對于失業人員,可以用與之條件類似的再就業人口的年平均收入水平作為其影子價格;貧苦農民的影子收入可以使用年齡相近的農村就業人口或進城農民工的收入水平作為其影子價格。第19頁/共41頁局限性:2.2案例使用疾病成本法具有其局限性。首先,對環境質量下降而導致發病率上升造成的損失的計算應該是對稱的,也就是說任何可以降低污染程度并能夠降低發病率的行動,它的效益都可以依照同樣的方式來估算。這種分析往往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通過疾病成本法得到的估算結果,只能看做是引起發病率變化的項目環境影響的預期成本,或者說是產生的預期效益的下限值,因為疾病成本法并沒有考慮到受影響的個體對于健康或疾病的偏好。一般說來,人們更喜歡健康而不是生病,他們愿意為避免生病而支付更多的治療或預防費用。第20頁/共41頁局限性:2.2案例其次,疾病成本法假設人們認為疾病是外生的,并沒有意識到他們可以采取預防性措施,雖然這相應的會產生為減少健康風險而付出的成本。比如,為避免流行性感冒而提前采取打預防鐘或其他免疫措施,或者可以使用特殊的空氣或水過濾系統等來減少污染對居民的影響。再次,疾病成本法排除了同疾病相關的損失,例如個人所經受的痛苦以及工作之外的活動受到的限制。因為生病而使身體上遭受痛苦以及生活活動受到重大影響,這對受影響的個體來說,是一種很大的不適,也是一種效益上的損失。但在采用疾病成本法評價環境質量變動使人患病造成的損失時,并沒有把這些損失包括進來。第21頁/共41頁注意的問題:2.2案例(1)醫學上的限制。一些致病動因難以識別,反應關系更難于建立;致病動因在環境中的作用強度的分布與人口分布及敏感人群分布的關系十分復雜;發病率結果由多種因素導致,難以準確區分;(2)對處于風險中的人群的評價受到個體差異的干擾,容易造成評價結果偏離主要趨勢水平;(3)價格扭曲和失真現象可能普遍存在,特別是勞動力的價格、醫生工資、藥品的價格等。第22頁/共41頁基于人力資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分析03第23頁/共41頁采用修正人力資本法及疾病成本法,選取與大氣污染密切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作為估算對象,估算了能源改造前后(分別以2003和2008年為基準年)空氣污染造成的人體健康經濟損失。蘭州市實施清潔能源改造后空氣污染造成的人體健康經濟損失占GDP比例有所減少,可為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及疾病預防提供科學依據。

3.1案例簡介第24頁/共41頁大氣污染造成的全死因過早死亡的人數和死亡經濟損失(ECa1)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經濟損失由3部分組成:

ECa=ECa1+ECa2+ECa33.2具體案例大氣污染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失能損失(ECa2)大氣污染造成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疾病患者的門診、住院、誤工天數及其經濟損失(ECa3)修正人力資本法傷殘調整壽命年(DAILY)結合修正人力資本法疾病成本法第25頁/共41頁Ped——現狀大氣污染水平下造成的全死因過早死亡人數(萬人);fp——現狀大氣污染水平下全死因死亡率(1/10萬);

Ft——清潔濃度水平下全死因的死亡率(1/10萬);Pe——城市暴露人口(萬人);RR——大氣污染引起的全死因相對危險歸因比Β——暴露反應關系系數

C、C0分別為研究地區大氣污染物濃度和背景濃度,本文C0選取我國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大氣污染造成的全死因過早死亡人數估算公式為:3.2具體案例第26頁/共41頁式中:Ped為現狀大氣污染水平下造成的全死因過早死亡人數,萬人;γ為社會貼現率,本文采用8%;GDPdvpci為第i年的人均GDP的貼現值,萬元/人;GDPpc0為基準年的人均GDP;α為人均GDP增長率,本文采用6%[13];t為大氣污染引起的全死因過早死亡的平均損失壽命年,根據分年齡組與大氣污染相關疾病的死亡率,得t約為19年。大氣污染造成的全死因過早死亡經濟損失(ECa1)公式為:3.2具體案例第27頁/共41頁Peh——現狀大氣污染水平下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超額患病人數(萬人);fc——現狀大氣污染水平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人數(萬人);△c——試劑污染物濃度與健康危害污染物濃度閾值(采用由WHO推薦的污染物濃度,15μg/m3)之差,μg/m3;β——回歸系數(即單位污染物濃度變化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變化的百分數,%)。大氣污染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失能損失(ECa2)3.2具體案例第28頁/共41頁

Peh為大氣污染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超額患病人數,萬人;t為由大氣污染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死的平均損失壽命年數,經估算t=23a;γ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失能損失系數,取值40%。大氣污染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經濟損失估算方法3.2具體案例第29頁/共41頁3.2具體案例ECa31=門診人次×(人均就診直接費用+人均就診間接費用);ECa32=住院人次×(人均住院直接費用+人均住院間接費用)ECa33=(住院人次×平均住院時間+門診人次×平均門診時間)×日均GDP;

大氣污染引起的患病費用損失:

ECa3=ECa31+ECa32+ECa33。大氣污染造成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疾病的患病費用損失ECa3由3部分組成:門診費用損失(ECa31)+住院費用損失(ECa32)+誤工損失(ECa33)。大氣污染造成的相關疾病的門診人數(Peo)及住院人數(Peh)計算方法:

fs為患病率;fo為就診率;fr為住院率。第30頁/共41頁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結論)提早死亡經濟損失大氣污染造成的患病經濟損失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經濟損失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失能損失3.3案例小結第31頁/共41頁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提早死亡經濟損失

經估算,蘭州市實施清潔能源改造前后大氣污染造成的過早死亡總經濟損失分別為88381萬元和99871萬元,具體見表3。其中PM10造成的經濟損失遠遠高于SO2和NO2,占大氣污染造成的過早死亡總經濟損失的67%~74%,這與PM10作為蘭州市的首要污染物相符。考慮到污染物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其健康效應會存在一定的協同性,因此在計算過早死亡經濟損失時,選取PM10作為最終的過早死亡經濟損失,能源改造前后分別為65597萬元和67019萬元。3.3案例小結第32頁/共41頁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3.3案例小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失能損失第33頁/共41頁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大氣污染造成的患病經濟損失3.3案例小結第34頁/共41頁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經濟損失3.3案例小結第35頁/共41頁案例評價該案例所估算的蘭州市清潔能源改造前后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經濟損失結果略高于國內文獻結果。有兩方面原因:①文中估算的大氣污染所造成的健康經濟損失由提早死亡損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失能損失以及空氣污染相關疾病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疾病的門診、住院及誤工導致的經濟損失三部分組成,而文獻對空氣污染造成的健康損失評估,僅僅是估算其中一項經濟損失或兩項。②蘭州市地處西北,經濟較東南沿海城市落后,城市GDP不高,而空氣污染則是全國乃至世界污染較嚴重的城市之一,因此空氣污染造成的健康經濟損失占當年GDP的比例略較高于其他城市。所以案例中所估算結果雖然有差距,但對于蘭州市空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具有實際的參考意義。

3.5評價第36頁/共41頁方法評價在評估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經濟損失時,研究方法通常采用疾病成本法或人力資本法。但兩種方法在評價過程中都有一定的不足,該案例將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失分為三個部分,根據每個部分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評估,一定程度上避開了每種方法的缺陷,估算結果更靠近實際經濟損失,在評估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經濟損失時值得借鑒。

3.5評價第37頁/共41頁[1]《2008年北京市環境質量公報》.[2]《2009年北京市統計年鑒》.[3]胥衛平、魏寧波,《西安市大氣和水污染對人群健康損害的經濟價值損失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