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資料腫瘤專科_第1頁
培訓資料腫瘤專科_第2頁
培訓資料腫瘤專科_第3頁
培訓資料腫瘤專科_第4頁
培訓資料腫瘤專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培訓資料腫瘤專科第1頁/共137頁第一節腫瘤的概念

腫瘤是常見病、多發病。可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種類,惡性腫瘤俗稱癌癥,對人類危害最大。肺癌、鼻咽癌、胃癌、食管癌、大腸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是我國危害嚴重的惡性腫瘤,是防治的重點。第2頁/共137頁

概念

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在基因水平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單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通常表現為腫塊。屬基因病。第3頁/共137頁與非腫瘤性增生有本質的區別第4頁/共137頁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不同程度的喪失分化成熟的能力相對無限制的生長,與機體不協調第5頁/共137頁第二節腫瘤的特性腫瘤的一般形態與結構腫瘤的異型性腫瘤細胞的代謝特點腫瘤的生長與擴散、復發腫瘤的分期、分級第6頁/共137頁一、腫瘤的一般形態1.形狀:可多種多樣。2.體積:體積微小到幾十斤。3.數目:單發性,多發性。4.顏色:近似于起源組織的顏色。5、質地:與腫瘤所起源的組織,與實質和間質的比例有關。第7頁/共137頁二、腫瘤的組織結構實質:腫瘤細胞的總稱,是腫瘤的主要成分,一種腫瘤通常只含一種實質成分。決定著腫瘤的良惡性、組織起源、分化程度及對機體的影響;第8頁/共137頁間質脈管和結締組織構成的網架,對實質起著重要的支持和營養作用,是腫瘤的非特異性成分,間質中還可見淋巴細胞,腫瘤抗腫瘤免疫反應的表現。一般生長速度快的腫瘤間質血管多,纖維少。反之側反。膠原纖維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遏腫瘤細胞的生長,而腫瘤血管生成因子又刺激血管的增生。說明兩者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第9頁/共137頁三、腫瘤的異型性

腫瘤組織無論在細胞形態上,還是在組織結構上,都與其起源的正常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叫做異型性。第10頁/共137頁間變

指惡性腫瘤細胞缺乏分化,異型性顯著。間變性腫瘤由未分化細胞構成,屬高度惡性腫瘤。第11頁/共137頁1.良性腫瘤:異型性不明顯。在細胞形態上與起源組織很接近,異型性小。在組織結構上有一定的異型性,表現為排列紊亂第12頁/共137頁2.惡性腫瘤:具有高度的異型性。細胞多形性:一般比起源的正常細胞大,且大小不一致,形態各異,出現瘤巨細胞。少數腫瘤細胞分化很差,細胞體積小如淋巴細胞,大小都比較一致。第13頁/共137頁第14頁/共137頁核的多形性:表現為大多怪粗深

腫瘤細胞核增大,核漿比例增加,可出現多核、巨核、奇異核細胞。核形態不規則,核染色質粗大、核膜增厚,染色加深。病理性核分裂像。第15頁/共137頁核分裂像:腫瘤核分裂像增多,并出現病理核分裂,即不對稱核分裂、多極核分裂、頓挫性核分裂。第16頁/共137頁第17頁/共137頁胞漿多呈嗜堿性:是胞漿內核蛋白體增多的緣故。不同類型的瘤細胞分泌物、代謝產物具有不同的特點。第18頁/共137頁組織結構的異型性:細胞排列紊亂,失去正常的層次和結構。第19頁/共137頁第20頁/共137頁第21頁/共137頁四、腫瘤的生長與擴散(一)生長(二)擴散第22頁/共137頁1、腫瘤的生長速度

良性腫瘤生長速度慢,惡性腫瘤生長速度快腫瘤的生長速度主要取決于:(1)、腫瘤生長的動力學:A、腫瘤的生長分數(GF)越大腫瘤生長越快。B、腫瘤細胞的生成與丟失:腫瘤組織的增減取決于瘤細胞生成大于丟失的程度。第23頁/共137頁(2)、腫瘤細胞的凋亡受阻: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是腫瘤研究的重要課題。第24頁/共137頁(3)、腫瘤的演進與異質化惡性腫瘤在生長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富有侵襲性的現象稱腫瘤的演進。一個克隆來源的腫瘤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形成侵襲性強,對生長因子需求少,抗原性弱更能適應微環境的瘤細胞亞克隆被留下,其侵襲、破壞、轉移能力更強,稱腫瘤的異質化。第25頁/共137頁(4)血管生成

是腫瘤生長的關鍵因素。腫瘤細胞產生腫瘤血管生成因子,刺激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分裂增生,形成血管,為腫瘤生長提供營養。第26頁/共137頁2.腫瘤的生長方式膨脹性生長浸潤性生長外生性生長第27頁/共137頁膨脹性生長

大多數良性腫瘤呈膨脹性生長。常有纖維性包膜,容易手術切除,切除后不復發。但血管瘤是一個例外,不呈膨脹性生長,而呈浸潤性生長。第28頁/共137頁Lipoma第29頁/共137頁Leomyoma第30頁/共137頁浸潤性生長惡性腫瘤常呈浸潤性生長。腫瘤無包膜形成,境界不清。局部切除后,常有腫瘤殘留,容易復發。

浸潤是惡性腫瘤的標志之一。第31頁/共137頁第32頁/共137頁外生性生長良性腫瘤、惡性腫瘤都可以有這種生長方式。良性腫瘤基底部無浸潤,而惡性腫瘤則伴有基底浸潤。第33頁/共137頁第34頁/共137頁第35頁/共137頁(二)腫瘤的擴散具有浸潤性生長的惡性腫瘤,不僅可以在原發部位繼續生長、蔓延(直接蔓延),而且還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轉移)。第36頁/共137頁1.直接蔓延腫瘤沿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神經束向鄰近組織和器官侵襲蔓延。第37頁/共137頁第38頁/共137頁2.轉移惡性腫瘤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體腔,被帶到他處繼續生長,形成與原發瘤同樣類型的腫瘤,這個過程稱為轉移。所形成的腫瘤稱為轉移瘤或繼發瘤。第39頁/共137頁(1)淋巴道轉移淋巴道轉移是癌轉移的重要途徑,少數肉瘤如滑膜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也可發生淋巴道轉移。淋巴道轉移與淋巴引流的方向相同,引起淋巴結無痛性腫大,質硬,切面灰白色.第40頁/共137頁第41頁/共137頁(2)血道轉移血道轉移是肉瘤轉移的重要途徑,少數癌如腎細胞癌、肝細胞癌、肺癌以及其它癌的晚期也發生血道轉移。肝、肺是兩個血道轉移的靶器官。第42頁/共137頁第43頁/共137頁第44頁/共137頁第45頁/共137頁(3)種植性轉移

體腔內器官的腫瘤累及到器官的表面時,瘤細胞可脫落并種植到體腔各器官的表面,形成種植性轉移瘤。腹腔、胸腔最常受累,并常伴血性積液,積液內可查到腫瘤細胞。胃癌突破漿膜種植到大網膜、腹膜、腸.卵巢(Krukenberg瘤)第46頁/共137頁第47頁/共137頁五、復發大多惡性腫瘤治療會復發,少數人良性腫瘤治療后也會復發。第48頁/共137頁六、腫瘤的分級、分期

1.腫瘤的分級惡性腫瘤的分級是根據其分化程度的高低來確定惡性程度的級別。比較廣泛使用的是三級分法,即將惡性腫瘤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級。這種分級對于決定治療方案和判定預后有一定意義。第49頁/共137頁第50頁/共137頁2.腫瘤的分期較為常用的是TNM分期。T:Tumor,表示腫瘤,根據原發瘤的大小,分為四級,分別用T1、T2、T3、T4表示,腫瘤越大,級別越高。第51頁/共137頁N:表示淋巴結轉移的情況。No:沒有淋巴結轉移。N1:只有少數淋巴結轉移。N2:很多淋巴結轉移。M:表示有無遠隔轉移。

Mo、M1、M2第52頁/共137頁第三節腫瘤對機體的影響第53頁/共137頁一、良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1.局部壓迫和阻塞作用。2.某些內分泌腺發生的良性腫瘤,由于分泌相應的激素而產生全身影響。3.良性腫瘤可發生出血和感染。第54頁/共137頁二、惡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1.引起壓迫阻塞,常進行性加重。2.引起潰瘍形成、穿孔、瘺、大出血,繼發感染。3、發熱4.晚期,腫瘤侵犯神經,或轉移到骨或其他器官引起頑固性疼痛。第55頁/共137頁5.惡病質:惡性腫瘤生長速度快,代謝旺盛。特別是消化道惡性腫瘤影響消化吸收,到晚期出現進行性消瘦、無力、貧血、全身衰竭,叫惡病質。第56頁/共137頁第57頁/共137頁5.異位性激素的產生,一些非內分泌性腫瘤產生激素或激素類物質,引起內分泌紊亂等一系副腫瘤綜合征。6.惡性腫瘤晚期局部直接蔓延和遠隔轉移,破壞機體的重要器官如腦、肺、肝等,導致死亡。第58頁/共137頁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別癌與肉瘤的區別第59頁/共137頁第60頁/共137頁第四節腫瘤的命名和分類腫瘤的名稱可以反映出腫瘤的組織起源和生物學行為,即良性或惡性第61頁/共137頁一、良性腫瘤的命名1.一般原則腫瘤的組織起源加“瘤”,即為腫瘤的名稱。如纖維瘤、脂肪瘤等。2.有時根據腫瘤的形態特點命名。如乳頭狀瘤、乳頭狀囊腺瘤等。第62頁/共137頁二、惡性腫瘤的命名1.間葉組織來源的腫瘤叫“肉瘤”。如纖維肉瘤、脂肪肉瘤等。2.上皮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叫“癌”。如鱗狀細胞癌、移行細胞癌等。第63頁/共137頁3.一些來自幼稚組織及神經組織的惡性腫瘤被稱為“母細胞瘤”。如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4.有些腫瘤由于成分復雜或組織來源有爭論,則在前面冠以“惡性”。如惡性畸胎瘤、惡性黑色素瘤等。第64頁/共137頁5.有些腫瘤以人名命名。如何杰金病、尤文瘤等。6.有些腫瘤被稱為“病”。如白血病、鮑文病等。7.有些腫瘤,既不叫做“癌”,又不叫做“肉瘤”,而被稱為“瘤”。如精原細胞瘤、骨髓瘤等。8.癌肉瘤:指一個惡性腫瘤內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第65頁/共137頁注意叫瘤而不是腫瘤者動脈瘤、室壁瘤、炎性假瘤、錯構瘤:是局部存在的組織結構紊亂而形成的瘤樣包塊,并不是真性腫瘤。迷離瘤:是組織誤位到其他部位而形成的包塊。第66頁/共137頁第67頁/共137頁第68頁/共137頁四、腫瘤的分類根據組織來源將腫瘤分為五類,每類又根據性質分兩類。第69頁/共137頁第五節原位癌、癌前病變、非典型性增生第70頁/共137頁癌前病變指一類具有癌變潛能的良性病變,長期治療不愈,可能癌變。常見的癌前病變有家族性大腸腺瘤病、(特別是絨毛狀腺瘤)、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胃潰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口腔及外陰的粘膜白斑、宮頸糜爛、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纖維囊性乳腺病、皮膚慢性潰瘍、外陰、胃、膀胱.喉的乳頭狀瘤等。第71頁/共137頁原位癌指癌細胞累及上皮全層,尚未突破基底膜的非侵襲性癌,這是最早期的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常見的有乳腺小葉原位癌、乳腺導管內癌、子宮頸、皮膚的鱗狀細胞、食管原位癌。第72頁/共137頁第73頁/共137頁非典型增生指上皮的異常增生,但不足以診斷為惡性的狀態。表現為:增生的細胞大小不一,形態不一,核深染,核分裂像增多,排列紊亂,具有異型性。異型增生又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重度異型增生接近原位癌。目前常用上皮內瘤變(CIN)描述上皮從非典型型增生到原位癌這一過程,分為上皮瘤變I、II、III級(CINI、CINII、CINIII)。第74頁/共137頁第75頁/共137頁第六節常見腫瘤第76頁/共137頁良性上皮性腫瘤乳頭狀瘤:起源于被覆上皮,呈外生性生長,并向表面呈乳頭狀或指狀突起的良性腫瘤。好發部位皮膚及粘膜表面。鏡下特點乳頭中央為纖維血管,表面被覆分化好的瘤細胞,切除后一般不復發,但外耳道、陰莖、膀胱者易復發或惡變。第77頁/共137頁第78頁/共137頁第79頁/共137頁腺瘤:由腺上皮發生的良性腫瘤好發部位體內任何腺體均可發生腺瘤,多見于甲狀腺、乳腺、卵巢、涎腺、胃腸道粘膜、腎上腺皮質等處。發生于腺器官的腺瘤多呈結節狀,有包膜,界清;發生于黏膜的腺瘤多呈息肉狀。瘤細胞有分泌功能。第80頁/共137頁常見亞型:A、息肉狀腺瘤,多見于胃腸黏膜可單發也可多發,其中大腸絨毛狀腺瘤、家簇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易癌變;B、纖維腺瘤:常見于乳腺,單發、結節狀、分葉狀,切面灰白色、半透明。C、多形性腺瘤:由腺體、粘液樣或軟骨樣組織混合構成,常見于涎腺,手術不易切干凈易復發,多次復發可癌變。D、囊腺瘤常發生于卵巢、胰腺及甲狀腺。腺體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腔狀。第81頁/共137頁第82頁/共137頁第83頁/共137頁第84頁/共137頁惡性上皮性腫瘤

鱗狀細胞癌:又稱鱗癌,是鱗狀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鱗癌可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級。高分化鱗癌大量角化珠,中分化鱗癌少量角化珠,低分化鱗癌無角化珠。第85頁/共137頁好發部位:皮膚、鼻咽、食管、陰道、陰莖、宮頸鱗狀上皮被覆的部位均可發生鱗癌,支氣管、膽囊、腎盂等非鱗狀上皮被覆的部位可通過鱗上皮化生發鱗癌。腫瘤可呈菜花狀、潰瘍狀或浸潤型。腫瘤切面灰白、質硬、邊界不清。第86頁/共137頁第87頁/共137頁第88頁/共137頁第89頁/共137頁基底細胞癌由基底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好發部位老年人面,腫瘤常形成潰瘍,浸潤破周圍組織,但很少發生轉移。對放療敏感,惡性度低。第90頁/共137頁腺癌

由腺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腺癌可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實性癌、硬癌、髓樣癌、粘液癌、印戒細胞癌等亞型。第91頁/共137頁好發部位有腺體的部位均可發生腺癌。多見于胃腸道、子宮內膜、乳腺、甲狀腺和胰腺等處。腫瘤可呈息肉狀、菜花狀、潰瘍狀、結節狀。第92頁/共137頁第93頁/共137頁第94頁/共137頁第95頁/共137頁移行細胞癌由移行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

好發部位膀胱、輸尿管、腎盂.肉眼特點:腫瘤呈乳頭狀,乳頭纖細質脆.根據癌細胞的分化,將移行細胞癌分為Ⅰ、Ⅱ、Ⅲ級。第96頁/共137頁間葉組織腫瘤纖維瘤

:由纖維組織發生的良性腫瘤。好發于皮下、筋膜、肌間。肉眼特點:呈結節狀,灰白色可見編織狀條紋。第97頁/共137頁第98頁/共137頁脂肪瘤:

由脂肪組織發生的良性腫瘤軀干、四肢皮下。肉眼特點分葉狀、包膜完整、質軟淺黃色、油膩呈脂肪樣。第99頁/共137頁第100頁/共137頁平滑肌瘤由平滑肌發生的良性腫瘤子宮和胃腸道。可單發,亦可多發。結節狀,邊界清楚,灰紅色,可見編織狀條紋。第101頁/共137頁血管瘤由血管發生的良性腫瘤.任何部位,以皮膚多見。鮮紅色或暗紅色斑塊,邊界不清,呈浸潤性生長。第102頁/共137頁第103頁/共137頁惡性間葉組織腫瘤纖維肉瘤:由纖維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四肢皮下及深部組織。結節狀,粉紅色、質軟、魚肉狀,可有假包膜。第104頁/共137頁第105頁/共137頁脂肪肉瘤較常見的由原始間葉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而不是由脂肪惡變而來。發生于大腿、腹膜后的深部組織。呈分葉狀、膠凍狀或魚肉狀,可有假包膜第106頁/共137頁第107頁/共137頁平滑肌肉瘤由平滑肌發生的惡性腫瘤。多見于子宮及胃腸道、也見腹膜后、腸系膜、大網膜。多發生中、老年人。結節狀,灰紅色,魚肉狀,界限尚清楚。第108頁/共137頁骨肉瘤是最常見的骨原發性,由骨母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青少年多見,好發四肢長骨的干骺端。第109頁/共137頁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由原始間葉組織發生的向纖維組織細胞分化的惡性腫瘤。四肢深部軟組織、腹膜后多見,常見于中老年人。出血、壞死、粘液變性.此瘤惡性度較高,切除易復發和轉移。第110頁/共137頁第111頁/共137頁橫紋肌肉瘤

由原始間葉組織發生的向橫紋肌分化的惡性腫瘤。以青少年患者多見。頭(眼眶、鼻腔、鼻咽部、中耳等處)、頸、泌尿生殖道、后腹膜及四肢等處病理學將橫紋肌肉瘤分為胚胎性、腺泡狀、多形性三大類。早期經血道轉移,預后差。第112頁/共137頁其他腫瘤畸胎瘤是由多潛能的生殖細胞發生的腫瘤,由兩個或三個胚層的組織構成。好發部位:卵巢、睪丸。分為良性(成熟型)、惡性(未成熟型,常有未成熟的神經組織)。第113頁/共137頁第114頁/共137頁黑痣和黑色素瘤黑痣是皮膚黑色素細胞的良性增生性病變。根據痣細胞的所在部位,分為皮內痣(痣細胞團位于真皮內)、交界痣(痣細胞團位于真皮和表皮交界處)、和混合痣(即有皮內痣;又有交界痣病變)、后兩者較易惡變為黑色素瘤。第115頁/共137頁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好發部位多發生于足底部、外陰及肛門周圍皮膚。肉眼特點可以開始即為惡性,也可以由黑痣惡變而來。黑痣色素加深、體積增大、生長加快、潰瘍、出血等常是惡變的征象。第116頁/共137頁第117頁/共137頁第七節腫瘤標志腫瘤組織產生的可以反應腫瘤自身存在的化學物質,包括肽類、激素、酶等,通過血清學動態測定,有助腫瘤的正確診斷、監視。第118頁/共137頁常見的腫瘤標志甲胎蛋白(AFP):肝細胞癌癌胚抗原(CEA):大腸、肺、胃、胰腺癌。CA19-9:胰腺癌酸性磷酸酶(ACP):前列腺癌堿性磷酸酶(ALP):骨肉瘤第119頁/共137頁第八節腫瘤的病因和機制第120頁/共137頁外因第121頁/共137頁物理致癌因素1.電離輻射,包括x線、γ射線和亞原子微粒(α粒子、β粒子、質子和中子)等均能誘發染色體斷裂、移位、基因突變而增加腫瘤發病率。2.紫外線,長期過度照射與皮膚鱗癌、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瘤有關。3.熱輻射:北方人的炕癌。4.慢性刺激、創傷。第122頁/共137頁化學致癌因素已知的致癌性化學物質1000多種。可分為兩類:直接致癌物和間接致癌物。間接致癌物經代謝產生最終致癌物,引起基因突變。間接致癌物多見。第123頁/共137頁重要的化學致癌物1.多環芳烴:這類物質中以3,4-苯丙芘為代表,具有致癌性強、存在廣泛等特點,與肺癌及胃癌關系密切。2、亞硝胺類:這類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