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文檔 如何進行文本細讀_第1頁
研修文檔 如何進行文本細讀_第2頁
研修文檔 如何進行文本細讀_第3頁
研修文檔 如何進行文本細讀_第4頁
研修文檔 如何進行文本細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怎樣進行文本細讀(竇桂梅)細讀要通過對語言的理解走進作品的藝術世界,與作品對話,與作者對話,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教師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細節(jié)處探查入微,同時還要對文本有一個整體宏觀的把握。本學期,我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經典童話之前,進行了針對這篇文本的細讀嘗試。細讀中,我們不僅僅囿于這篇課文之中,而是把這篇經典的文章放在一個宏大的文化背景下,閱讀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如《論安徒生童話的悲劇意識》、《以樂寫哀倍增哀——賣火柴的小女孩反襯描寫賞析》、《童話教學方法談》……同時,我們還讀了《兒童文學教程》、《小說語言美學》《相信童話》等相關理論書籍。然后再對課文和葉君健原譯文進行對比,在比較中進行質疑與確認,寫下了一萬多字的解讀札記。讀中自有情和趣,讀中亦有策與略。當有了這些準備后,開始“多次重復地進行細致研讀”(萊奇),“注意力持續(xù)集中在文本上,集中在文本的語義和修辭的多層次相互關系上”,“強調文本本質上的比喻性力量,及由此而生的奇異力量”。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先后易稿14次,雖然最終上課只從其中取一瓢飲,但每次設計的角度不盡相同,為我們教學思路的形成提供了頭腦風暴,更為今后解讀同類文本拓展了視野。由此我們感到,這樣的細讀文本才是最好的備課。讀到此,也許你還會問,對于一篇文章,有必要這么“大動干戈”嗎?有。特別是對于像安徒生童話這樣經過歷史淘洗,而歷久彌新的經典作品,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樣的經典文本的原生價值和教學價值,讓學生獲得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熏陶,這將是多么求之不得的好事。當然為了使這樣的文本能夠發(fā)揮這樣的作用,前提就是我們必須對文本進行這樣的反復深入咀嚼。而且這一課,是我們“共教、共讀、共寫”校本教研方式年度研究的課例,目的是通過共同研究《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實現教師共同理解共同分享,直至共同成長。于是,對于這樣一篇雖說婦孺皆知,但大多數人未必能夠準確理解的文章,我們從語言、細節(jié)、篇章結構到文化背景都努力做出獨到的解讀。1、語言文本細讀的起點一定是文章的語言。觸摸文本,咀嚼語言,悉心體味,發(fā)掘內蘊——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有這個耐心,當然更要有這個能力,用一雙敏銳的眼睛,發(fā)現文章字詞句段、標點修辭上的亮點,并且將自己解讀到的亮點變成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著眼點。以細讀詞語為例,我們應當反復琢磨、體味隱含在詞句中的深刻的意義。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第一句“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一個冷,而且還“冷極了”,已表達出冷的程度。加上雪,更冷,還有冬天的黑夜,又是一個冷,三個冷,放在一起,層層推進。但別忘了,這是大年夜,寒冬臘月、冰天雪地——所有這些加在一起,該是個怎么樣的冷呀?細讀之后,我們仿佛看到了那雪花紛飛、寒風刺骨的場面。如果說夜幕的下垂,好比輕輕揭開了故事的序幕,那么,原來這看似簡簡單單的環(huán)境描寫,卻讓我們一下子就置身于故事的情境當中。讀出了這樣的一層意味,后文中提到的小女孩光著頭、赤著腳就更能喚起我們的同情憐憫。可見,每一個用詞后面,都有一份意味深長。再比“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這句話的本意就是,這一整天,沒有人買過她一根火柴,沒有人給過她一個錢。言外之意是——小女孩一天也沒有賣出過一根火柴,一天也沒有掙到一個錢。但課文中卻有意規(guī)避了這樣的寫法,兩個看似簡單的“誰”,剔除了泛泛而過的“大多數”——“沒有人”,表現的是所有的人無一肯施舍自己的同情;體現出不是小女孩不肯用心努力換得溫飽,而是面對如此美好可憐的生命,世人的冷漠到已經到達無以復加的程度!看似簡單的“誰”,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原來這寒冷,不僅從頭冷到腳,還是從外冷到里,從身體冷到內心。所以,細讀文本的時候,抓住重點詞語品讀,不但能讀到詞語本身的信息,引發(fā)開去,還會獲得更為深刻的感受。文學作為語言的藝術,常常并不是“直白”地將自己的意思說出來,而是要運用象征、借代、擬人、想象、夸張、隱喻等“藝術表現手法”來表達。我們在解讀文本時,自然也要注意以“藝術表現手法”為突破口,讀懂“語言藝術”的內蘊,對文本“庖丁解牛”而不是“大卸八塊”。總之,細讀語言,從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的聯系中揭示含義,把知識語言、文字語言變成心靈語言、智力語言,我們的語文教學,方能有意識、有方向的、有技巧的以“藝術訓練”來代替“重復勞作”。2、細節(jié)在對文本進行細讀時,除了對文章的語言進行玩味、推敲,文本中的某些細節(jié)也是我們值得發(fā)掘的點。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題目本身就非常值得玩味。這篇童話一個非常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地方在于,主人公“小女孩”的角色定位,她的性別一定要是女孩子,一定要是小女孩。唯有如此,才顯得楚楚可憐,令人心疼。而且,在這小小的女孩的微小的生命世界里,還對應著數不盡的大。那些不肯賣火柴的大人,那雙大鞋,那兩輛大馬車,那堵高大的墻等等——都代表著,小女孩所生活的是一個強大的世界。這個看得見的強大的世界,為這小小的女孩提供的只有——不盡的寒冷,無邊的饑餓,不盡的難過,難掩的悲傷和無限的孤獨。所以,她賣的一定要是火柴,唯有火柴,才能提供光明、提供溫暖,才能和黑暗、寒冷構成反差,形成張力。火柴也是小的,火柴散發(fā)的光也是小的,火柴本身就是一個小小的意象,與小女孩弱小的生命形成對照。但,這個小女孩,卻用小火柴,擁有了溫暖和光明。火柴能有如此的魔力嗎?究其根本,也許并不在于火柴有多么強大的力量,而是這個“小”女孩,用自己美好的內心世界,包容了那些不肯賣火柴的大人,那大馬車,那高大的墻。同樣,就是因為這“小”中孕育著“大”,女孩才能看見那大大的火爐、又大又美的圣誕樹,高大的奶奶。原來,小小的女孩用美好的心點燃了小小的火柴,而這小小的火柴又反過來點亮小女孩的整個生命,這,就是童話永恒的魅力。3、結構因文本細讀,我們就不會像以往那樣,自以為是地抓住一句話,兩個詞,片言只語,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造成對文本的曲解或誤讀。因進行有條例的文本細讀,“結構”是一個不容小覷的要點,而這恰恰是我們以前忽略的地方。在細讀文本時,把握好文章的篇章結構,就會對文本有一個宏觀上更具高度的認識。在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結構時,我們發(fā)現其結構有兩個特點。一是整篇文章的前后對比。文章以火柴的點燃為分界,前半部分我們讀出了小女孩的“不幸”,后半部分讀出了“幸福”。而這“幸福”與“不幸”之間的橋梁,表面上看來是火柴,實際上是女孩內心對苦難的承受,對幸福的渴望。于是,前半部分中女孩的寒冷、饑餓、恐懼、孤獨、悲傷這些“不幸”因火柴這個意象,更準確地說因為渴望,使她獲得了如后半部分所寫的溫暖、滿足、安寧、慈愛、快樂這些“幸福”。“不幸”與“幸福”之間有了渴望,便形成了一個拱形的結構。其次,第二部分中關于小女孩獲得“幸福”的描寫具有反復敘事的結構特征。反復敘事在我教學《三打白骨精》時提到過。反復敘事最先由法國結構主義文論家熱奈特提出,是指對同一事件的反復敘述而非重復,這種反復不是顛三倒四、羅嗦累贅,而是看似使用簡單,實際上經過認真選擇的詞語,加上不時重復強調主題的主要詞語,以期加強敘述效果。起到一波三折、引人入勝的敘事效果。文本從第五自然段開始,到十一自然段,小女孩一共劃了5次火柴,小女孩第一次看見了火爐、第二次看見了烤鵝、第三次看見了圣誕樹、第四次看見了奶奶、第五次奶奶把她抱了起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到了一個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憂愁的地方。如果將小女孩這些夢想羅列在一起,不是更一目了然嗎?可是安徒生卻是這樣,一次次地反復描寫,把這些美好的夢想放在了五次點燃火柴的過程中,不僅寫出了小女孩夢想變化的嬗遞,也用女孩的動作“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表現出女孩對于光明與溫暖渴望的執(zhí)著。細讀品味,就會發(fā)現這樣的反復敘事,不僅讀起來引人入勝,更于不經意間讓人性最美的光芒輝映于讀者的心田。4、背景要使文本細讀不致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自然需要借助語言史、思想史和文學史的知識和理論把握文本的背景,把文本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語境中進行“情境還原”。背景是語言產生意義的原因和前提。作家的寫作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進行的。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定的歷史時代、特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特定的寫作機緣、特定的心情……這一切,決定了作品的內容和主題常常是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得作者之用心”,這樣的解讀才會更為真實豐滿而深刻的。背景雖然通常并不直接顯現于文本之中,但卻決定著文章的筆力走向、意蘊主題。因此,考究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需聯系與作者相關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具體而細微的情境,解讀文本所蘊涵的深刻含義。也就是說,我們在進行“還原”分析的時候,最根本的是要“還”,要“原”,將作者寫作的意圖“復現”出來,將作者所表現的生活“復現”出來。還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作為一篇西方童話,讀者解讀的時候必然要考慮西方文化的背景。安徒生的童話之所以不朽,就是他的童話富有深刻的哲學意義。這位有著基督教信仰的作家,作品主題中總是洋溢著美好與高尚,謙卑與高貴,恬淡隱忍與夢想的追求——這人性最光輝、最偉大之處,為此作品的宗教內涵同樣值得重視。文中兩次提到上帝:“有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到上帝那里去了”;“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們和上帝在一起”。選入教材改編之后的課文呢,把后一句中的“她們和上帝在一起”刪掉了。當然,教材編寫者為避免歧義,這也是情有可原。為什么原譯文要說和“上帝”在一起?因為前文提到“上帝”,刪掉后者,沒有承接,顯得突兀。沒有了天堂光芒的燭照,那個“地方”,讓人想到的依然是死亡,帶給人的還是一種感傷。可談到“上帝”,寒冷孤獨中的人兒便有了依托,有了一個可以獲得滿足的地方,避免了生死離別的痛苦與悲傷。跟上帝在一起,就是跟美好、善良、幸福在一起!如果我們站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考量,這也許并不是迷信,而是靈魂的寄托、精神的皈依。正如安徒生說“幸福不是藝術家的名聲,王冠的光輝……幸福存在于對清貧的滿足,對苦難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許才是最幸福的。此刻,上帝與我們同在……”因為有了文化背景的支撐,在解讀這篇經典的童話時,我們就可以抖掉政治的包袱:不必過去那樣仇恨資本主義。雖然以“西方基督教”文化來闡釋這個經典童話并不一定是唯一的選擇,有關“上帝”的言說也不一定要加之于人,但如果我們通過自己的教材解讀和教學,帶給孩子的不是苦難,而是夢想;不是絕望,而是幸福,童話的積極意義方能由此顯現。而這也是符合課標“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的精神。其實,背景就是一條河流,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催生這條河流的浩蕩迤邐,雖然流淌的過程中也會接受或分化一些小的溪流,但其主流則是日益壯大的。在這漫長的流變中,一個個的作家,一篇篇的作品,自然成為這大河流中的“一滴”,有其自身的“個性”,但也自然會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出“主流”的特色。所以,把文學作品放在文學文化發(fā)展的大背景中去解讀,就可能具有歷史的眼光,可能對文本的深厚內蘊做出更為深透的闡釋,并發(fā)掘出文本中所蘊涵的獨特的價值及意義。四、文本細讀與主題生成若說文本細讀為我們提供的,是散亂的珍珠的話,我們必須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形成課堂教學清晰的脈絡和結構,整合成一幅圖景。而這樣的組構靠什么呢?主題。圍繞主題,將語言、細節(jié)、結構、背景等相關內容,有梯度、有邏輯地整合為一體,從而在實現工具性的同時達成人文性。這樣一來,教學的設計就可借助整體框架性的問題,拎起來細讀的內容。怎樣定位主題,并以此來設置整體框架性的問題呢?我想可以從三個角度入手:如果從生活現實出發(fā),《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如果從文化背景出發(fā),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最后歸結童話,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首先從生活現實的角度看,一個美麗的天使之死,其羸弱的生命定格于狂歡的大年夜,定格于絕望的祈望,定格于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寒冷、饑餓、孤獨、恐懼、痛苦如狂風暴雨般,無情地敲打著女孩無助的生命,我想,“不幸”恐怕是絕大多數人看過童話后所首先要給予小女孩的題詞。為此,教學當中,第一課時以“不幸”作為教學的線索,這是對于文本規(guī)定性的尊重。但從文化背景的角度繼續(xù)往深入思考,安徒生所賦予的小女孩形象,是文化浸潤下的自發(fā)體現者。小女孩面對那樣無情的苦難,卻能夠埋藏在心中,忍受并忍耐,接受并承受,這便是一種隱忍。這里的“隱忍”不是我們慣常理解的“臥薪嘗膽”“小不忍則亂大謀”,而是向人們暗示心中擁有上帝,樂觀地渴望、期待未來,人終將走向幸福。我們不是宣傳宗教,但要尊重多元文化,但要體會到安徒生文字里面的基督式的同情與悲憫的情懷。女孩已經不是單純指現實生活中的女孩,她的形象基于現實也超越現實,作家通過作品賦予的這個形象特殊的指寓。當我們深入細讀文本后,潛在的信息和意義復活,小女孩“幸福”的形象在表面“不幸”的曠野深處非邀不至。于是,我們在第二課時,從文化背景的角度出發(fā),將解讀到的幸福的本源——“對苦難的隱忍,對夢想的渴望”作為主線。當然,安徒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的童話世界,但世界并非童話。童話讀完了,真實感對孩子,如同保有追求幸福的虔誠一樣重要。就像催眠,催眠可以激發(fā)人的潛意識,解除人的痛苦,但是,催眠的人對被催眠者還要“喚醒”,呼喚他們回到現實世界。讀過童話,除了對于小女孩形象的理解,還應有怎樣的啟迪留于孩子的內心世界呢?我想,安徒生在用這篇童話給痛苦的人催眠,讓人從潛意識中認識死亡,認識現實的痛苦,但他同樣也像一個高明的催眠師一樣,沒有忘記去喚醒人們——安徒生用塑造美,并將之“消失”的方式來,來激起人們對生命的感激。于是,用一個問題“童話讀完了,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天使飛走了。剩下我們,該怎么辦?”使學生感悟到:幸福著幸福更好,但即便生活遇到不幸,也應當學會在寒冷中播種溫暖;在饑餓中獲得滿足,在恐懼中創(chuàng)造安寧,在孤獨中尋求慈愛,在痛苦中追求快樂。擁有一顆面對苦難的隱忍之心,并不放棄對夢想的渴望,獲得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