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022-2023學年高一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單選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有多選、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1.(2022·江西·高一階段練習)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匯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勝的力量。這說明(
)①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是團結中國人民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主心骨③中國共產黨具有凝聚革命力量的顯著優勢④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壯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2·云南·彌勒四中高一階段練習)以下不屬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四個階段的是(
)A.土地革命戰爭 B.辛亥革命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3.(2022·云南·彌勒四中高一階段練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是(
)A.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B.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人民民主革命C.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人階級為基礎的社會主義革命D.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以廣大農民為基礎的民主革命4.(2022·云南·彌勒四中高一階段練習)以下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B.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C.社會主義革命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后才能進行D.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和社會主義革命同時進行5.(2022·江西·高一階段練習)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但是,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各類政治派別的主張和努力無不以失敗告終,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這說明(
)①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②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③實現民族獨立必須另辟新路
④實現國家富強是當時的首要任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0·湖南郴州·高一期末)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問題上,中共黨內存在“右”的和“左”的兩種錯誤傾向,即陳獨秀的“兩次革命論”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論”,他們不是割裂兩者的聯系,就是混淆兩者的區別。毛澤東就是在批判這兩種錯誤傾向的過程中正確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辯證統一關系。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的正確表述是(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相同②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③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④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可以“畢其功于一役”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2022·天津·高一期末)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社會有多重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
)①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②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③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④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2·江西九江·高一期末)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人民書寫最恢宏的史詩,原因是中國共產黨(
)A.認清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代表所有社會階層的利益B.堅持槍桿子里出政權,建立當時中國最強大的武裝力量C.發動了五四運動,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廣泛專播D.認清革命目的和對象,團結真正的朋友,廣泛發動群眾9.(2022·廣西·河池市第二高級中學高一期末)中國近代史基本上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和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是封建統治者勾結帝國主義鎮壓人民起義和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的歷史,是中國要求追上世界資本主義的步伐、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而封建統治者和帝國主義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這表明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是()①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②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③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國④徹底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1·安徽·定遠縣育才學校高一期末)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下列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認識正確的是(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②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政治目標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缺陷是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④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2·黑龍江·大慶市東風中學高一期中)1953年是我國經濟史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時起,中國人熟悉了一個經濟術語“五年計劃”,關于這一時期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當時社會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社會②我國仍處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③“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進行④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2.(2022·云南·彌勒四中高一階段練習)1954年,毛澤東在一次講話中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主席的講話內容主要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
)A.生產能力極其低下 B.工業體系很不完整C.農業生產能力偏低 D.第三產業亟待發展13.(2022·黑龍江·雙鴨山一中高一階段練習)下列不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意義的是(
)A.標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的結束B.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為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創造了必要的前提C.極大的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D.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4.(2022·吉林·長春吉大附中實驗學校高一階段練習)下列詞語能夠記錄“三大改造”時期特征的是(
)①“社會主義”“合作化”②“公私合營”“過渡時期”③“開國大典”“站起來”④“一化三改”“共產國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2·江蘇·泗陽縣實驗高級中學高一階段練習)1949-1952年,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鎮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段歷史認識正確的有(
)①完成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②鞏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③是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④基本完成了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6.(2020·全國·高一期末)下表是社會主義改造前后我國所有制結構對比表。據表中信息可知()年份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公私合營經濟私營經濟個體經濟195219.1%1.5%0.7%21.3%71.8%195632.2%53.4%7.3%0.1%7.0%A.私有經濟已不存在B.工業化目標已基本實現C.社會經濟不斷發展D.生產關系發生根本變化17.(2022·貴州·黔西南州金成實驗學校高一期末)到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這一偉大變革的完成(
)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②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的重要標志③表明生產資料公有制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④實現了中國從資產階級專政向人民民主專政的偉大飛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⑧④18.(2022·重慶·高一期末)新中國的誕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對“新篇章”理解正確的是(
)A.完成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使命B.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的變革C.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D.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19.(2022·湖北·沙市中學高一期末)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通過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短暫過渡,跨越了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當時完成這一轉變的歷史必然性是(
)①個體農業適應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②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③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已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體性因素④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開始了對它們的社會主義改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22·安徽池州·高一期末)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英勇就義,時年38歲。他號召青年“沖決歷史之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如今,他的家鄉河北樂亭有條大釗路,途經青春廣場,一直通向富強街。從大釗路通向富強街,這一設計的寓意是(
)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為我國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奠定了制度基礎②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③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題(本題共4小題,40分)21.(2022·江蘇·沛縣樹恩中學高一期中)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重要意義。(10分)22.(2022·河北石家莊·高一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楓林如火,盡染山河;九州同慶,四海歡歌。在天安門廣場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見證著神州大地的國富兵強、民安業旺,記錄著偉大祖國的劈波斬浪、揚帆遠航,承載著億萬人民的斗志昂揚、豪情萬丈。從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堅定而自信地升起那刻起,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中華兒女任人欺凌的屈辱一去不復返了,中華大地滿目瘡痍的悲涼一去不復返了。今日之世界,再無力量可以擾亂中華民族復興的節奏,再無力量可以阻擋中華兒女奮進的步伐,再無力量可以妨礙中華大地崛起的進程。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相關知識,談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重要意義。(8分)23.(2022·甘肅·玉門市教育局教育研究室高一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1歲生日。某校高三同學以“牢記建國史,堅決跟黨走”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以下信息。【抉擇與奮斗】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改造與崛起】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全面確立,標志著中國進入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完成下列任務:(1)結合材料,探究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8分)(2)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結合材料并運用所學知識對此予以說明。(6分)24.(2022·江西撫州·高一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鞏固新政權之后,我們國家的工作重點就轉移到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上來。但是我們手中資金有限,而各個經濟部門都需要發展,工業基礎建設需要資金,農業的發展要求我們要重點投入……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暖氣分期還款協議書
- 智能產品合伙協議書
- 樓頂雨棚搭建協議書
- 景區招商招商協議書
- 2025帶條件終止贈與合同協議書
- 《PLL課程考點解析》課件
- 頭頸部腫瘤靶向治療
- 開學前心理健康教育
- 施工安全文化建設試題及答案
- 建筑工程驗收標準試題及答案
- 污泥運輸合同范本協議書
- 初中數學90學時培訓總結三篇
- 視頻剪輯制作合同
- 求職OMG-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技能開發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中國海洋大學
- 【年加工500噸鮑魚的綜合加工生產工藝設計10000字(論文)】
- 2022年新高考全國I卷數學真題(解析版)
- 2018年年歷表(農歷節日A4打印版)
- (四下)語文教學課件-第五單元-單元解讀-部編版
- MOOC 認識中國-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阿托品知識課件
- 衛星通信與移動通信技術融合與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