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現代主義課件_第1頁
有機現代主義課件_第2頁
有機現代主義課件_第3頁
有機現代主義課件_第4頁
有機現代主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有機現代主義斯堪的納維亞風格2023/3/8斯堪的納維亞簡介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的形成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特征和影響斯堪的納維亞各國的設計風格特點及代表人物目錄PART01斯堪的納維亞簡介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位于歐洲西北角,其瀕臨波羅的海、挪威海及北歐巴倫支海,與俄羅斯和芬蘭北部接壤,北至芬蘭,意為“斯堪的納維亞人居住的之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國家

斯堪的納維亞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與政治上也包括丹麥,這些國家彼此視對方屬于斯堪的納維亞。全區森林茂密,平均覆蓋率達50%,其中云杉、松樹等針葉樹占5/6,僅南部長有白樺、櫟、山毛櫸等闊葉樹,構成混交林,森林工業在挪、瑞兩國均為重要經濟部門。

自然資源PART02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的形成什么是斯堪的納維亞風格

這種風格與藝術裝飾風格、流線型風格等追求時髦和商業價值的形式主義不同,它不是一種流行的時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為基礎的設計態度的一貫體現。起源: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地處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在設計領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影響十分廣泛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這種風格與藝術裝飾風格、流線型風格等追求時髦和商業價值的形式主義不同,它不是一種流行的時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為基礎的設計態度的一貫體現。這些國家的具體條件不盡相同,因而在設計上也有所差異,形成了“瑞典現代風格”、“丹麥現代風格”流派。但總體來說,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設計風格有著強烈的共性,它體現了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多樣化的文化、政治、語言、傳統的融合,以及對于形式和裝飾的克制,對于傳統的尊重,在形式與功能上的一致和對于自然材料的欣賞等。斯堪的納維亞風格是一種現代風格,它將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與傳統的設計文化相結合,既注意產品的實用功能,又強調設計中的人文因素,避免過于刻板和嚴酷的幾何形式,從而產生了一種富于“人情味”的現代美學,因而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形成原因1.地理因素: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包括北歐五國,即丹麥、瑞典、芬蘭、挪威和冰島它們地處“歐洲之冠”,資源貧乏,與外界相對隔絕,生活條件相當艱苦。2.社會歷史背景:英國的工業革命在一戰之前沒有出現在這些國家中,它們工業轉化的過程是相當的緩慢,因此手工藝在這些國家顯得尤為重要。3.自然資源:這里雖然樹木的種類不多,但是森林資源卻非常豐富。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戰前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戰后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的發展戰前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設計風格與手工藝傳統有著密切的關系,原因在于此時的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地區受到地理位置的制約,資源比較貧乏,與外界相對隔絕。一戰前,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正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實現著簡潔與實用的設計思想,在現代設計與傳統以手工工藝為基礎的工業結合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戰前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在20世紀20年代,處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在設計領域中崛起,此階段的設計將重點放在為大眾市場提供簡潔而富有現代感的用品上,這一階段的家具便是最直接的體現。許多這一時期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的作品超越了時尚而成了永恒的經典之作,而且繼續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設計界產生影響。對于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來說,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設計發展過程是一個探索試驗和適應的時代,這時候的設計風格與藝術裝飾風格、流線型風格等追求時髦和商業價值的風格形式不同,它不是一種時尚而是一種以特定文化背景為基礎的設計態度的體現。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戰后,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滿足現實和重建的需要。20世紀50年代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產生了一次新的飛躍,在保留其原有傳統簡約的手工工藝基礎上,樸素而有機的形態及自然的色彩和質感開始大受歡迎。這一時期斯堪的納維亞各國家具體條件不盡相同,因而在設計上也有所差異,但總體來說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設計風格有著強烈的共性,即對于傳統的尊重,在形式與功能的一致,對自然的欣賞等。戰后斯堪的納維亞設計PART03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特征和影響

現代設計思想與傳統文化理念匯合

民族特色與大眾適應性的結合

民族特色與大眾適應性的結合

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統一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典型的四種相交融合

創新,即運用已知的信息,突破常規思維,更新、創造新的東西,對內容的豐富和完善。20世紀中葉,現代主義重功能、技術,強調系統性的秩序感,摒棄傳統裝飾,從造型和功能獲得美感,適應了工業化要求下的標準化生產,而后在美國演變成“國際主義”:漠視功能需求,走向了不強調形式的形式主義道路。現代主義單調、冷漠乏味的設計引人詬病。斯堪的納維亞從20年代開始探索獨有的現代主義方式:他們既強調現代主義的功能至上的原則,同時也強調圖案的裝飾性,以及傳統與自然形態的重要性傳統與現代

純粹的功能主義以科技、機械為首要,淡薄化的人情味,工業化的冷漠感令人不安與困惑。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本的世界觀,給人以愛和關懷的奇妙感覺。功能與情感

斯堪的納維亞是社會福利制度最完善的地方之一。民主思潮充分反映在設計上。北歐的設計始于20世紀20年代,正是均富的社會改革時期,這一社會思想滲入設計,他們所信仰的路德教派,強烈濃厚的均富思想與改革不謀而合。民主設計思想的實質是功能好,價格低廉,為公眾服務,以為人人的設計為優秀設計。民族與民主斯堪的納維亞一方面受限于自然資源的、能源的匱乏,一方面受到單純、樸素的民風的雙重影響,造成了設計上的考究,對資源節約保護的特色。他們最為豐富的應屬林業資源,所以很多的設計上普遍采用木材這一再生資源。經濟與環境

現代設計中的懷舊風情現代設計中的簡約風格現代設計中的自然回歸

對現代設計的影響PART04斯堪的納維亞各國的設計風格特點及代表人物01020304

芬蘭

瑞典

挪威

丹麥

斯堪的那維亞各國的設計風格特點

01

瑞典在1900年成立了官方的設計協會,并且這個協會最終達到了提高本國工業設計水平的目的。概括來說瑞典的設計風格強調設計的工藝性與大眾化,追求產品的層疊式結構,并在40年代開始形成“瑞典現代”風格。此時的設計特點是器具造性簡樸,功能良好,具有人情味,便于批量化生產。威廉.蓋茨是這個時期產品設計的代表性人物,他在1939年設計的陶瓷餐具,灰色的波浪型裝飾紋樣搭配白底色,整體感覺簡約雅致,淋漓盡致的體現了瑞典設計的現代化風格。瑞典

02丹麥的木質家具設計享譽世界,這些家具設計充滿人情味,注重產品設計的人機關系,致力于工業設計的實用性和舒適性。通常丹麥的家具設計注重采用自然材料,例如木質堅硬木紋美觀的柚木,樺木等等,并且注重設計的自然感和傳統美,使家具設計作品不僅雅致而且極富現代感,便于批量化生產,以適應社會需求,在當時的世界家具設計領域上遙遙領先。其代表人物使漢斯.華格納,他在1944年以中國明清家具設計為靈感設計的“中國椅子”是最為出色的家具設計之一。另外丹麥的燈具制品也相當出色,例如保羅.漢寧森設計的ph燈具,照明效果柔美均勻,光線是經過一次反射后到達工作臺,光色適宜,光源隱蔽,沒有玄光刺眼,充分體現了藝術設計和科學技術的完美統一。丹麥

03芬蘭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中工業設計起步最晚的國家,基本上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后才取得真正的獨立,它的設計很少受傳統設計風格的束縛,因此設計師通常會采用豐富的設計材料和鮮明的色彩進行設計,而不拘泥于木材,金屬,玻璃等材質。著名的設計師有塔皮奧.威卡拉,提莫.薩帕涅娃等人,他們的作品涵蓋了各種日用品,集簡約,雅致,時尚,現在感為一體,受到消費者的追捧。芬蘭

04

挪威家具處處滲透出厚重與質樸,富有濃郁的北歐氣質。在挪威風格的設計中,成型合板和金屬運用幾乎達到了極致,常常給人以意想不到的獨特效果,并起到強化風格的作用。挪威漢寧森

——丹麥最杰出的設計理論家設計理念:

漢寧森是世界上第一位強調科學,人性化照明的設計師,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他就提出了要提供一種無眩光的光線,并創造出舒適的氛圍。代表性設計作品:PH系列燈具1900年巴黎國際博覽會上由漢寧森(PoulHenningsen,1894—1967)設計的照明燈具,在博覽會上獲好評,被認為是該屆博覽會上惟一堪與柯布西埃的“新精神館”相媲美的優秀作品,并獲得金牌。這種燈具后來發展成了極為成功的PH系列燈具,至今暢銷不衰這類燈具具有極高的美學質量,它是來自于照明的科學原理,而不是由于附加的裝飾,因而使用效果非常好,這正體現了斯堪的那維亞工業設計的特色。

重要特征:·所有的光線必須經過一次反射才能達到工作面,以獲得柔和、均勻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陰影;·無論從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對白熾燈光譜進行補償,以獲得適宜的光色;·減弱燈罩邊沿的亮度,并允許部分光線溢出,以防止燈具與黑暗背景形成過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適。PH燈具的優美造型正是這些特點的直接反映。

芬蘭的阿爾托(AlvarAalto)芬蘭現代建筑師,人情化建筑理論的倡導者,同時也是一位設計大師及藝術家。阿爾瓦·阿爾托是現代建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現代城市規劃、工業產品設計的代表人物。他在建筑與環境的關系、建筑形式與人的心理感受的關系這些方面都取得了其他人所沒有的突破,是現代建筑史上舉足輕重的大師。在芬蘭,阿爾托以用工業化生產方法來制造低成本但設計精良的家具而著稱。特別有創見的是他利用薄而堅硬但又能熱彎成形的膠合板來生產輕巧、舒適、緊湊的現代家具。他于1928年設計的扶手椅是采用膠合板和彎木制成的,輕巧而適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點,既優美雅致而又毫不犧牲其舒適性。阿爾托的其他家具設計也具有同樣的特征。實際上,斯堪的那維亞的功能主義可以在阿爾托的作品中看得最清楚,他所愛好的有機材料不僅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溫馨、人文的情調,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因為木材在芬蘭是取之不盡的。阿爾托也長于玻璃制品設計,他在1937年設計的花瓶采用了有機形態的造型,其創作靈感來自于他的祖國的湖泊邊界線。他的設計還在英國、美國有較大影響,這推動了國際家具設計的“軟”趨勢,并預示著20世紀50年代的“有機現代主義”的基本特征。對于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來說,20世紀30年代是一個探索試驗和適應的時代,是設計與功能成為同一概念的兩方面的時代,兩者產生了一種美妙的和諧。許多20世紀30年代的作品超越了時尚而成了永恒的經典之作,而且繼續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設計界產生影響。第一白色時期:

1923~1944年,作品外形簡潔,多呈白色,有時在陽臺欄板上涂有強烈色彩;建筑外部有時利用當地特產的木材飾面,內部采用自由形式。代表作為維堡圖書館紅色時期:1945~1953年,創作已臻于成熟。這時期他喜用自然材料與精致的人工構件相對比。建筑外部常用紅磚砌筑,造型富于變化。他還善于利用地形和原有的植物。室內設計強調光影效果,講求抽象視感。代表作為芬蘭珊納特賽羅市政中心(1950~1952)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宿舍──貝克大樓(1946~1949)。第二白色時期:1953~1976年,這時期建筑再次回到白色的純潔境界。作品空間變化豐富,發展了連續空間的概念,外形構圖重視物質功能因素,也重視藝術效果。代表作為芬蘭珊納約基市政府中心(1950~1952年建)、伊馬特拉市教堂、卡雷住宅、奧爾夫斯貝格文化中心(1958~1962年建)、歐塔尼米技術學院禮堂、赫爾辛基芬蘭地亞會議廳(1962~1975年建,A.阿爾托設計)伊馬特拉附近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1956~1958)、聯邦德國沃耳夫斯堡的沃爾斯瓦根文化中心(1958~1962)和不來梅市的高層公寓大樓(1958~1962)等。瑞典的馬特遜(BrunoMathsson)馬特遜喜歡用壓彎成型的層積木來生產曲線型的家具,這種家具輕巧而富于彈性,提高了家具的舒適性,同時又便于批量生產。雅各布森

50年代具有國際影響的家具設計師阿納·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1902-1971),是丹麥現代設計的重要代表人物。早年畢業于丹麥皇家藝術學院,50年代充分顯露出他的杰出才華。雅各布森最早的建筑采用新古典主義手法,但從1930年起,改用國際主義現代風格,成為這種風格最有才華的實踐者之一雅各布森代表作蛋椅1959年他采用玻璃纖維設計出了具有雕塑般美感的蛋形椅和天鵝椅,成為他的代表作,并且直接引發了60年代新

風格的出現。

天鵝椅他在家具設計上以人體工程學的尺度為依據,將刻板的功能主義形式轉變成優雅的形式丹麥的克蘭特(KaareKlint)

他早期對于設計的研究,關注于標準化、模數結構和實際功能要求,而不是風格上的自我表現。他十分尊重材料本身的特點和手工藝傳統,并善于吸收不同文化和不同歷史階段的精華。他設計的椅子能滿足用戶在實用上和美學上的需要。通過采用不上油漆的暖色木材,不著色的皮革和素色織物,他創造了一種接近自然的設計語匯,成了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重要特點。旅行椅螺旋凳躺椅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