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發現細胞》公開課教學課件【北師大高中生物必修1】_第1頁
《第一節 發現細胞》公開課教學課件【北師大高中生物必修1】_第2頁
《第一節 發現細胞》公開課教學課件【北師大高中生物必修1】_第3頁
《第一節 發現細胞》公開課教學課件【北師大高中生物必修1】_第4頁
《第一節 發現細胞》公開課教學課件【北師大高中生物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發現細胞第1章認識細胞魚的紅細胞人口腔上皮細胞洋蔥根尖有絲分裂細胞洋蔥表皮細胞葉的保衛細胞神經細胞一、導入新課二、講授新課(一)顯微鏡的發明支持細胞學說建立顯微鏡是我們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但是300多年前,正是因為顯微鏡的發明和使用,使人們看到了平時肉眼看不到的奇妙世界,并且發現了細胞。二、講授新課(一)顯微鏡的發明支持細胞學說建立1665年,胡克首次描述并命名細胞。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發明了電子顯微鏡,隨即觀察到了細胞的亞顯微結構。1831年,細胞核被發現并命名。1972年,科學家提出細胞膜的結構模型。1981年,用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可以將標本放大100萬倍,為進一步研究細胞內部結構提供可能。1838年,施萊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觀點。1674年,列文虎克首次觀察到活細胞。1839年,施旺提出“所有的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觀點。19001700160018002000年份胡克(1635—1703)

顯微鏡二、講授新課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1)顯微鏡下的重大發現①1665年,英國博物學家胡克首次描述并命名細胞。②1674年,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首次觀察到活細胞。(一)顯微鏡的發明支持細胞學說建立二、講授新課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①1838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發表了《植物發生論》,指出細胞是構成植物的基本單位。②1839年,德國動物學家施旺發表了《關于動植物的結構和生長的一致性的顯微研究》,指出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施萊登施旺(2)理論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一)顯微鏡的發明支持細胞學說建立二、講授新課(3)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1858年,德國醫生魏爾肖指出“細胞只能來自細胞”。魏爾肖認為“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魏爾肖在演講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一)顯微鏡的發明支持細胞學說建立二、講授新課科學發現的特點(1)科學發現是很多科學家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2)科學發現的過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3)科學發現需要理性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4)科學學說的建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一)顯微鏡的發明支持細胞學說建立二、講授新課2.

細胞學說的內容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

胞和細胞產物構成。(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起作用。(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一)顯微鏡的發明支持細胞學說建立二、講授新課3.細胞學說的意義

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對當時生物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和指導作用。(一)顯微鏡的發明支持細胞學說建立二、講授新課(二)技術的進步推動細胞生物學發展1.

顯微鏡技術的重大進步(2)掃描電子顯微鏡可以獲得鮮明的三維圖像,有助于我們理解許多生物學現象。(1)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是光學顯微鏡的數千倍,能夠清楚地觀察細胞的亞顯微結構。二、講授新課(二)技術的進步推動細胞生物學發展肉眼、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用不同的顯微鏡及染色方法觀察到的釀酒酵母細胞a.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釀酒酵母細胞(100×)b.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經革蘭氏染色的釀酒酵母細胞(100×)用不同的顯微鏡及染色方法觀察到的釀酒酵母細胞c.用熒光顯微鏡觀察到的釀酒酵母細胞(100×),,紅色熒光示液泡,綠色熒光示細胞內某蛋白d.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釀酒酵母細胞;e.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釀酒酵母細胞二、講授新課2.

DNA分子結構的發現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揭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隨后又提出了遺傳中心法則。(二)技術的進步推動細胞生物學發展二、講授新課(二)技術的進步推動細胞生物學發展階段時間成就細胞學的經典時期(細胞學顯微水平時期)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主要是在顯微鏡下對細胞形態的觀察和描述細胞學的亞顯微水平時期20世紀40年代開始利用新的工具如電子顯微鏡和新的技術對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分子細胞生物學水平時期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從分子水平研究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在細胞代謝、遺傳、免疫及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的分子結構等方面都有重大發現三、課堂反饋1.科學家對細胞結構的認識隨著顯微鏡的發明和改進而不斷深入。1665年,胡克觀察到木栓細胞輪廓(圖①);1925年,威爾遜繪制出光學顯微鏡下的細胞(圖②);1961年,布拉舍繪制了電子顯微鏡下的細胞模式圖(圖③)。三、課堂反饋請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圖片中的細胞,放大倍數由小到大依次是

。①②③三、課堂反饋

(2)實際上,圖①中的細胞不是完整的細胞結構,只剩下“輪廓”,這是細胞的哪個結構?具有什么功能?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具有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三、課堂反饋

(3)圖②、圖③所示的細胞中能夠清楚看到的結構有哪些?根據你學過的生物學知識,能否判斷出這兩種細胞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說明判斷的依據。

圖②細胞中能夠看到細胞核和一些具膜小泡狀結構,圖③細胞中能夠看到細胞核、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具膜小泡。這兩種細胞都是動物細胞,因為它們不具有細胞壁、大液泡和葉綠體等植物細胞應具有的細胞結構。三、課堂反饋2.下列有關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不正確的是(

)A.1665年,英國科學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