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為什么學古文?怎樣學好古文?(上)陳思懷念與C君并駕齊驅、快意江湖的日子,他是少數我愿意與之把酒言歡到天明的人。陳思彭敏一一他,年少成名,是無數文學少年心中的偶像。他,滿腹經綸,舌燦蓮花,口才震懾全北大。他,指點江山,霸氣側漏,自帶大哥氣場。他來了,思王要改稱思思,敏叔要改稱小敏,驢火歌王也要改稱……你猜。邵鑫一一說到我大學時代里北大中文系的風云人物,第一就要數C君,他是教授眼中的奇才,也是我輩心里的偶像。許龍一一本碩博加起來得有近千人的北大中文系學生里,他若走在最前列,你會覺得理所當然。在文人相爭的氛圍中,能做到這一點,其為人為文的本事,可見一斑。目錄語文為什么越來越難學?古文為什么尤其難學?為什么一定要把古文學好?古文到底是不是很無聊?大家晚上好,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交流。今天我們討論的題目是:為什么學古文? ?這跟我接下來可能要講的一個系列課程有關。在此之前我提供了一個提綱,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了,我就大致按照這個提綱來談。01第一個問題是:語文為什么越來越難學?所謂語文為什么越來越難學,我的意思是,在學校里隨著年級增長,大家可能會發現語文要學好,要拿到高分,變得越來越難。我們很多同學現在可能還在讀小學,部分同學可能在初中,但將來大家要進入高中,這就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分數的問題,然后大家會發現語文這門課可能最討厭,最難提高分數。盡管在語、數、英三門主課里,大家往往最不重視語文——我們可能會花費大量時間去做數學題,花費大量時間去背英語單詞,因為覺得這兩科好難,而語文不就是我們很熟悉的東西嘛一一但你會發現,最后會拉開分數距離的,是語文。很多人最后是栽在語文上面的,尤其因為,語文很難速成。譬如你的數學成績可能在剛上高三的時候是120分,你發誓要在一年時間內提高到140分以上,這是完全有可能的,甚至非常容易,因為我就這么干過。但語文就不一樣了。一個孩子在高三剛開始的時候語文如果能答120分,那么一年時間里,他/她想提高5分都會很難。甚至很有可能他/她做了很多努力,最后的結果是不升反降一一高考的時候連120分都拿不到。這實在是語文的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在大學之前,語文跟其他學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差別:其他學科學的都是知識,而語文學的可不僅僅是知識。這話怎么理解呢?在大學之前,我們從課堂上能夠學到的有關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等學科的內容,和這個學科整體的體系相比,太渺小,太有限,太可憐了,只是這個學科特別基本和初步的知識框架。這個知識框架里容納的知識很少,所以完全可以窮盡,并且只要腦袋清楚,梳理清楚邏輯,還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內的短時間內窮盡和掌握。但大學之前的語文課所教授的,可就不僅僅是這樣一個基本的、初步的有限知識框架。我們的語文學習的是漢語,是漢語所承載的文學和文化;而我們平時日常操持的語言也是漢語,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因此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我們絕不僅僅限于在課堂上學習,我們在生活中同樣也在學習,這個學習是無止境的。因此我們在語文這個科目上學習的就絕不僅僅是知識,不是一個個的字,一個個的詞,一個個的語法,一篇篇的文章,而是文化水平,是無遠弗屆的。語文因為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跟我們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精神氣質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能夠認識的幾乎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被包含在語文這個學科當中。所以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也會發現一個非常好玩也非常無奈的現象,那就是一位同學可能上課花了很大力氣學語文,下課也不去玩,坐在那里瘋狂練習,瘋狂做閱讀題,但語文成績不大好,甚至像我剛才說的,努力了半天,語文成績不升反降。但另外一位同學可能上課根本就沒聽講,甚至上著語文課他/她在做英語作業,但他/她的語文成績卻非常好。譬如,很靦腆地說,我當年就是這樣。一一過去我讀書的時候,初三之后大概就沒怎么好好上過語文課,但我的語文成績遙遙領先。為什么?因為語文這門課不是只能在課堂上學習的,如果懂得怎么學習的話,那么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可以算是在學語文: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注意別人是怎么說的,想表達什么意思,什么意思是這個人想說但是沒有說的,什么是不想說卻不小心透露的;走在路上,能看到什么,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候,能看到的事情有什么區別;等等。語文這一學科的能力,很可能需要在諸多現實生活的事情里去磨練。因此我說,語文這樣的學科,要想通過那些知識性學科的辦法在短時間內,也就是一兩年之內去提高,去彌補,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大家有必要從小學開始就重視語文的學習,只有從這么早開始,非常緩慢地醞釀、積累、閱讀、體會、感悟、訓練,才可能慢慢形成比較好的語文素質、母語素質,或者說文化素質。這樣到了高中,也許你們也可以像我一樣,不必要學語文,也可以保持這個學科的成績遙遙領先了。我剛剛大致解釋了語文為什么越來越難學,其實我講的是,語文學科到底是怎樣的學科,即,我對語文學科的認識,以及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學習它。我的意見是,必須用一種緩慢積累的方法,著急是沒有用的,因為語文是不可速成的。02第二個問題是:古文為什么尤其難學?這話從何而來呢?大概十年前吧,那時候我被請去給一群孩子講語文課,我的學生以高中生為主,也有初中生。這些孩子給我講他們在學校里上語文課的情況,令我非常驚訝。我問他們,你們語文課咋上?我是山東的考生,我們的語文學習是非常恐怖的,不但量大,而且系統,科學養豬,不過也非常有效。我們學校里的老師,會圍繞考試大綱和理解考題,將語文的字、詞、句、語法、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作文統統整理成相當系統的資料庫,一點點去教。但是北京的我這些學生跟我講說,我們老師上課只講文言文,別的都不講,現代文的課文也不講。我大跌眼鏡,不過后來想想,這也有道理。道理在哪兒呢?大家知道語文學科的知識以及對語文的考察,大致分為文言文和現代文兩個部分。現代文部分我剛才其實講過了,那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用到的一種語言。但文言文,也就是古文,在某種程度上跟我們的現代漢語是兩套語言,這是一套死語言,它其實并不是我們的母語。因此如果把它看作一個學科的話,它像數學、英語一樣,是所謂知識性的學科。它講的內容在古文這個領域也不那么深,也是相對來說可以窮盡的。但同時這部分知識在高考的考察中,所占的分數比重還蠻大。因此這些語文老師非常清楚,在高中階段剩下的三年時間里,要在現代文方面顯著地提高語文分數是不大可能的,但古文方面窮盡其知識還有可能。這當然是相當功利化的做法,能不能提高分數不知道,但至少在相當程度上和語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不過這種情況本身其實就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古文比現代文困難得多,它是一個死語言,不是我們的日常語言,看上去每個字都認識一一不過也未必一一但是拼在一塊完全糊涂。所以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里訓練自己的現代文能力,卻沒辦法訓練我們的古文能力。因為古文算不上我們的母語,我們不熟悉它,因此大量的基本要素,比如說字和詞、比如說句法,對于我們來說都是陌生的,是全新的系統,這也是我們望而卻步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考察古文的時候,通常有幾大板塊,第一就是實詞,這就涉及到古文這門陌生語言的詞匯量問題。在現代文中,我們的詞大多是組合詞,兩個字或者更多的字組成一個詞,表達一個意思;而在古文中,往往是單音節詞,也就是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表達一個或者多個意思。我們從古至今,漢字的字數增加得有限,但是因為我們現代漢語的詞匯多是兩個以上的詞構成,那么可想而知,我們今天的詞匯量比過去大得多;也可想而知,我們現在一個詞對應的意思應該相對單純,一般來說就是一個詞對應一個意思,而在古文中,一個字/詞往往要對應好幾個意思。所以這就讓我們感到非常痛苦和困難:第一,我要怎么記住這些看上去我都認識的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第二,我還得記住這個字的不止一個意思一一這就涉及到第三:既然這個字有那么多意思,我哪兒知道該選擇它的哪個意思去理解?也就是說,在具體的語境里,這個字是用第一個意思,還是第二個意思?這也很困難。古文中的第二大板塊是虛詞,就是那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往往只是起到結構句子語法作用的那些詞,之乎者也,之類。這些詞也有很大的問題:這些詞決定著它之前的句子成分,和之后的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但是往往一個虛詞能夠表達的前后句子成分關系是有很多種的,譬如同樣一個“而”字,可以表并列,可以表順承,可以表遞進,可以表轉折……幾乎你能想到的前后句子成分關系,它都能表示,那我又該如何判斷在具體句子語境中,虛詞表示什么意思?第三大板塊,當然古文還涉及語法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古文語法跟我們現在的漢語非常不一樣:定語的位置、狀語的位置、結構句子的方法、省略,這些都不同。當然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比較細微的問題,譬如古今異同的問題,和今天的詞看上去完全一樣的詞,你看了之后非常激動,心想終于有我認識的啦,但是你按今天的意思去理解,就發現不大對勁,很尷尬,這是因為這個詞在古代的意思其實完全不同。與之相關的,還有時候我們會借助今天的雙音節詞猜測古代的單音節詞是啥意思,也是很不靠譜的。比如我年輕的時候就曾經尷尬過一次,當時學課文,蒲松齡的《狼》,里面有個“股”字。其實我知道這字啥意思,但是當時在走神,老師火眼金睛發現,搞突襲,抽我起來回答問題,問我“股”作什么解,我當時腦袋很恍惚,脫口而出,說是“屁股”一一這很順暢嘛!股,屁股,補足一個詞就完整了!但是當然它不是“屁股”的意思,而是“大腿”,當然哄堂大笑,非常羞恥。這樣看來,古文又讓我們覺得很陌生,但是又很容易和我們熟悉的現代文混淆,跟我們似乎有關系又似乎沒關系,這樣的模棱兩可其實反而格外增加了我們學習它的難度。03第三個問題是:為什么一定要把古文學好?咱們干嗎非要學這種死語言?這直接涉及到,我有什么必要開這么一門課,以及大家憑什么要來聽這么一門課?咱們從幾個方面來談,先從功利的角度說吧。雖然我知道時代不一樣了,很多同學將來未必要參加高考,也可能直接出國,但高考依然是我們學習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目標一一至于出國的問題,我們等下再說一一雖然從高考的角度來談,簡直功利得有點不好意思。其實進入中學之后的歷次考試,不論高考還是平時,如剛才所說,古文所占的比重都不小,而且這么大比重的古文,在我看來是很容易得分的,應該成為我們語文分數的保障。考試里的古文考察什么呢?除了背誦以外,最常見的就是出一篇課本之外的古文段落,考察里面的實詞、虛詞和語法。當然,也有大意的理解。但古文閱讀里意義理解的題目,跟英語閱讀的難度也差不太多,甚至更簡單。這就是為什么雖然英語也是一門語言,但是我并不把它當作能和語文等量齊觀的學科的原因——因為英語和古文,在大學之前的階段我們能夠接觸的知識也是很有限的,是可以窮盡的,因此也是知識性的學科。所以考卷中的古文閱讀,難度基本就是只要你讀懂了意思,就能夠回答出題目,所以我說古文要拿到分數還是很容易的。考試這件事,說起來復雜,但是其實很簡單,就是確定能拿到分的拿到分數再說。語文這個學科,考試里有兩個危險的東西,不能確定自己能拿到多少分,一個是作文,一個是現代文閱讀的主觀答題部分。這兩個部分,你水平再高,也有可能考試的時候被豬油蒙了心,或者閱卷老師在閱卷的時候被豬油蒙了心,給你很低的分數。但是除此之外的試題,都是你一定能控制的,譬如前面的選擇題、填空題,這些都是死的知識,拿不到分數,不能怪社會。當然,也包括我剛才說的古文考察部分。我還記得我在高考結束之后,很快就準確預測出了我除作文之外的一切其它得分,因為我相當確定,現代文主觀閱讀之前的部分,我一分也沒有扣。而如果能夠達到這個水平,那么一般來說你的現代文閱讀和作文也不會至于太難看,撐死能扣30分一一這已經很過分了。所以高考的語文分數就不會低于120分,這個分數我想還算是比較過得去的了。所以從功利的角度講,古文對于提高成績這么重要,憑什么不學好呢?第二個方面的原因,好像也還是有那么一點點功利,就是學好古文,不單單是提高了這一個板塊的能力,而且對我們整個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好處的。怎么講呢?其實我們會發現,如何理解一篇文章,以及如何寫好一篇文章,這在不同語言中道理是相通的。中國古代是最重視文章的,大家知道那么多年我們選拔人才就靠寫文章,所以關于文章怎么寫,古人下了很多功夫,因此古文當中的名篇,是寫得非常精致的一一它的布局謀篇,起承轉合,非今人能比。一篇文章如何入手?怎樣開啟一個話題?怎么讓這個話題豐滿起來,讓文章跌宕起伏,讓話說得漂亮有力,能吸引人?這些方面,我們古人都琢磨過很多辦法。另外,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古文,那可是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時間傳下來的,經受住了時間的選擇和淘洗,留下來精品的概率還是很大的。相比之下,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現代文,最多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吧一一當然古代也不是沒有白話作品流傳下來,但比重小一一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其實沒有經過太多的大浪淘沙,沒有太多篩選。一百多年的選擇,和兩千多年的選擇,哪個留下精品的概率大?可想而知。能夠流傳到今天的古文,一定屬于曾經存在于世界上的文章里最好的那一批一一也許有好東西丟掉了,但是留下來的不會太壞。所以如果我們要了解文章之道,要體會文章之美,我相信古文更有說服力一些。所以我們學好古文,就不僅僅是在學實詞、虛詞、語法一一這些是基本知識,我們當然會講到這些,但這可不是一堂關于古文的課程的全部,而只是入門磚罷了。我們得把古文當做“文”來讀,去體會它更深層次的美妙。那么我們學習古文,就同時也是在學習閱讀、學習作文,也學習了古文所記錄、承載的相關文化知識一一古文本身記錄了大量的故事,寫下了大量的名言,這些東西熟悉了,我們的作文也就不愁沒有供填充的材料了。所以那位只講古文的北京高中語文老師,做法也不是完全沒道理:真把古文講透了,就等于把語文這個大學科都學到了。我只是懷疑他/她是否真有這樣先進的理念,還是只不過偷懶而已。【講座】為什么學古文?怎樣學好古文?(下)2017-11-07|閱:轉:|分享第三個方面的原因相比之下就比較虛一點,不那么功利,但我覺得其實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古文是我們的文化之根,是我們的血中血,肉中肉。我們剛才說,古文記錄了大量的故事,寫下了大量的名言,其實簡單講,就是古文是我們這個民族,我們所有人記憶的承載,也就是整個華夏文化的承載,是中華傳統的承載。這些承載的東西,其實一直在我們的血脈里涌動,我們有需要去喚醒它。不熟悉它,我們就不熟悉我們自己,就不熟悉我們自己的根,自己的來路,我們就變得很淺薄,很輕。無論今天我們看過了怎樣現代的、多元的、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都還是要知道自己從哪里來,才更確定自己往哪里去。我聽說現在的孩子都幸福得很,小小年紀就跑到國外去過暑假、旅游,可是沒有立場的觀看真的有意義嗎?沒有出發點,看過了世界,也只是目迷五色。我們說可能很多同學將來是要到國外讀書的,等你到了國外,發現自己對祖國反而是最不了解的,那才可悲呢。一個在文化上沒有祖國的人,也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會看得起你,因為你沒有重量。所以各位同學,不論走到哪里,最重要的可能還是你出發的這個中國。中國是什么意思?中國不僅僅是指今天我們所熟悉的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還是從兩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時間,我們的祖先將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思考,他們的言說,都通過我們今天所說的古文記錄下來。正是這些記錄,讓我們和日本人、和韓國人、和馬來西亞人、和塞俄比亞人,當然也和美國人、英國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族群。時隔兩千年,為什么我們還有必要回頭去看《詩經》,去看《論語》,去看《史記》?因為我們的情感密碼在那里,我們行為的準則和邏輯也在那里。北大中文系有兩位畢業生,如今都是赫赫高官,但同時他們也都是非常厲害的學者,和文章家。這兩位北大中文系的大師兄,其中一個在很早之前寫過一本書,是談《詩經》和唐詩宋詞的。他其實本身是研究現當代文學的,古代文學不是他的領域,但是他說,要重讀經典。為什么?他在書里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在他看來,今天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從《詩經》來的。也就是說,今天我們為什么而喜,為什么而怒,為什么而哀,為什么而樂,這個從《詩經》就決定了。我們看到春天芳草萋萋,會有一種遙遠的惆悵;我們看到冬天雨雪霏霏,會有一種深沉的憂傷。我們看到流水,看到飛鳥,感受可能和一個英國人,和一個印度人,都不一樣。為什么?秘密可能就埋在《詩經》里,他說我們要上溯到這里去尋找。而另外那位令我相當敬仰的才華絕倫的大師兄,據說最近正在寫一系列文章,要闡釋《左傳》。《左傳》是對我們上古的史書《春秋》做的一個傳,《春秋》言簡意賅,不好看,很多事沒說清楚,讓人看了糊涂;《左傳》就把據說是孔子沒說清楚,或者有意不說清楚的事,說得明白點,所以比《春秋》好看,有很多好文章,好故事。《古文觀止》里就有大量從《左傳》里選的篇目,所以我的課很快就會談到《左傳》,我的第一講就是《左傳》里的一篇。有次我請教這位前輩,說為什么要寫《左傳》?一一這也不是他的工作和專業啊?他說,他要回過頭去研究一下中國人的行為模式是從哪里來的,要看看在最初的文化繁榮時代,也是一個戰爭頻發的亂世,最初期的中國人在面對諸多災變、事故、意外以及選擇的時候,是如何反應的,做出了什么樣的選擇,為什么這樣選擇。他說,從這本書里面,能夠看到我們中國人最初是如何去面對這個世界的。將這兩位重量級前輩的書放到一起,我們會發現,他們共同解決了一個我們中國人從內到外的問題,從精神生活到行為方式的問題。而他們都覺得,中國人的秘密不在今天中國人的行為、言說甚至書寫中,而在更久遠時代的書寫中,更久遠時代的記憶中。他們用文學的方式,而不是社會學的方式,去探索這個秘密,我覺得這非常有趣。所以今天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古文?其實不是為了什么考試,那是太外在的理由。我們學習古文有特別內在的需求,那就是為了搞清楚我們自己是怎么回事。如果說這里面有什么功利的因素的話,我要說,當我們搞清楚了自己是怎么回事,我們就獲得了智慧,我們將無往而不利。那些古人所講述的經驗與教訓,將成為我們應對這個世界最好的武器。最后,我不妨再補充一個功利點的原因一一為什么我們有必要學好古文?因為古文能夠讓一個顯得高檔一些,上流一些,文明一些。用句大概涉嫌粗野的流行詞,叫做,能夠讓一個人逼格高一些。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近年來我們國家領導人的講話,里面都會大量引用古典詩詞一一而且引用的課不是“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種檔次的,而都是一些相對不那么朗朗上口的,但是又非常雅致的詩詞。這會讓講話稿顯得有文化得多。當然這樣的傳統不是從現在開始的,從毛主席的時代,我們的領導人講話里就很喜歡引用古文,或者古典詩詞。為什么?因為那么一兩句點綴在那兒,確實不一樣,讓人一看就覺得厲害,覺得這是個相當有文化的人,能夠讓人心向往之。我們日常交往也是一樣,一個人跟你說著說著話,突然冒出一句古文來幫助他說明問題,引用得不矯情,不刻意,特別貼切,還不是那種人人都會背的常見古文,這就會讓人覺得很佩服,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覺得這個人厲害得要命。我的朋友彭敏同學,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亞軍和成語大會的冠軍,沒錯,就是那個紅人,據說現在也在咱們諸葛學堂,經常也會跟大家一些交流探討問題。那是個了不起的人,為什么了不起?人家是能把《成語詞典》背得滾瓜爛熟的人!這受得了嗎?無人能及!我反正從來沒有毅力去背一本詞典,因為詞典它很難看的呀!它不是用來背的,是用來查的嘛!但是彭敏背下來了,背下來的效果就是人家很有文化一一付出是有回報的。經常和彭敏聊著聊著天,他就蹦出來一個成語,我聽都沒聽過,一琢磨,還真跟聊天的內容很貼切!這就讓人佩服得不得了,這太厲害了。你想想,你學好了古文,跟人聊著聊著天,突然眼睛一瞇,一句古文扔出來,說這誰誰誰在哪篇文章里說的,大家聽了,肅然起敬,都用一種崇拜的眼神看著你一一感覺多好,是吧?我記得很多年之前,我還在北大讀書的時候,曾經邀請一位知名作家來學校給學生做個演講。那時候我們學生窮啊,也出不起錢請人家住酒店,正好我宿舍兩個人住,同屋的那位同學回家去了,不在,我就邀請知名作家住到我宿舍來,住我室友的床上。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我看到知名作家坐在我室友床上,眼睛直視前方,在發呆。我很納悶,這發什么呆呢?再一看,他在盯著我室友的書架看。一一我和我室友都是愛書如命的人,那時候我們宿舍的書,估計在全校也能排得上名次。但是我們的書不大一樣,我的書比較雜,他的書比較整齊,比較統一,因為他是學古典文獻專業的。古典文獻專業是干嘛的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其實是個相當厲害的專業,這個專業的工作,就是專門讀古典文獻,也就是說,專門讀古文。專門讀古文也算是學問嗎?當然不是讀完就算了。這個專業的人,讀古文的水平最高,讀了之后,他們可以研究文學,可以研究歷史,可以研究思想,無往而不利。為什么?因為人家讀的東西你沒讀過,你在人家面前就沒有發言權。這個專門的人總是開玩笑說,他們的工作就是幫別人讀書。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中國古代的書是沒有現代標點的。拿本古代的書給現在人看,大部分人覺得如讀天書,因為就是一堆字排列在那兒,沒有標點,也不知道怎么斷句,不知道前面那個字和后面那個字是不是連在一塊的,還是兩個不相干的句子。一堆字印在一頁紙上,還是豎排繁體,從右往左讀,這么個東西仍在大家面前,估計大家都得暈菜一一別說各位同學,連我都懶得看。于是我們就得有專業的人士幫我們做點工作,至少得用現代標點點開吧?最好再做點注釋吧一一有文化的人也不一定知道所有詞的意思啊!如果有不同版本,最好再校對一下,看看哪個版本比較好一一古人也會寫錯別字啊,也會出質量比較差的書啊。這個活兒干起來不容易,我室友就是專門干這個的。干這行當的人,古書讀得比正常人多,好多他讀的書,你聽都沒聽說過一一連我都沒聽說過。所以那天早上,知名作家盯著他的書架,感到非常沮喪。我說你發什么呆呢?他說哎呀,你看人家真有學問。我說你咋看出人家有學問的。他說你看人家這些書,都讀過,我別說讀了,這些人是誰都不知道。一一所以我想說的是什么呢?你怎么讓一個知識分子,甚至一個知名的高級知識分子,對你感到五體投地,肅然起敬?那就多讀讀古文吧。這聽起來像是開玩笑,其實不是的:一個人要顯得自己很厲害,要別人都尊敬自己,這沒什么錯,而且這也很重要。但是怎么來贏得別人的尊敬呢?我們今天很多人是靠金錢,是靠權力,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很短暫的。你今天很有錢,明天可能就沒了;今天可能是一位手握大權的人,明天可能就退休了,甚至就進去了——大家可能也聽說了,現在有權力的人,處境不算太好,對吧?所以一個人最穩妥的贏得別人尊敬的方式,是依靠自己的才華、氣質和學識一學好古文,絕對有助于涵泳我們的才華,提升我們的氣質,增進我們的學識。04最后一個問題是:古文到底是不是很無聊?我們剛才說了,古文有這么多好處,可為什么還有不少人提起來就頭大,覺得很無聊呢?我覺得這其實很正常,很好理解一一因為他們不會嘛!就像你如果英語說得特別好,你肯定覺得英語這種語言挺美的。但是如果你英語特別爛,一張嘴別人就笑話你有口音,以看英語文章就覺得是滿天小星星,那你肯定不會覺得英語都好玩一一對于后面這種情況,我是很有發言權的。人很容易對不了解的事情感到痛苦,感到無聊和厭倦,但如果我們找到了進入的方法,那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可能非常有意思。那么到底古文無聊不呢?我覺得肯定不可能無聊。剛才我說過了,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古文,是經過了兩千多年歷史的篩選和淘洗留存下來的,這些東西一定是精彩的,是有趣的一一我們的祖先如果經過了兩千多年,留下來一堆無聊的討厭的沒有價值的東西,你是不是也會覺得自己的民族感情受到了傷害?這完全不合理嘛!譬如我馬上可能要講的《古文觀止》,那是從歷朝歷代浩如煙海的文章里,選出了那么幾百篇,也許有遺珠之憾一一就是好的文章漏選了一—但是選上的,我想還是經得起考驗的。說哪篇文章選錯了,實際上不好,這個可能性小一一從概率上看,再差它也不會差到哪里去。不過我也不把話說那么滿,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喜好,古文里又寫了那么多的內容,有寫宏大的戰爭,有寫瑣碎的家長里短,有寫生老病死,有寫悲歡離合,有講道理的,有講故事的,有抒發自己小情緒的,各有各的有趣,但是不同人看來也可能就沒趣一一我們不能逼著一個討厭別人講大道理的人,非要喜歡那些“文以載道”的文章,但是他可以去讀讀故事嘛!一一我想說的其實是,要在古文里找到有意思的東西,按道理來說,比在白話文里找到有意思的東西要容易得多才對。我經常讀古文的時候,覺得古人的智慧、古人的幽默和古人想象力,是現代人理所不能及的。其實現代人是很無聊的。我們今天都覺得比古人知道得多,我們懂得科學,我們非常理性,但是有時候想象力、幽默感這種東西,和理性是死敵。人太理性了,太功利了,會比較不那么容易快樂。你想啊,一個天天算計,天天數錢的人,會快樂嗎?會發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想一些我們日常生活沒有的東西嗎?即便不談誰好誰壞,至少,古人的思維方式是跟我們很不一樣的,因為他所認識的世界,他的認識模式跟我們不一樣一一去了解這同一個世界,和我們想法不一樣的人怎么想的,這本身不就很有趣嗎?盡管我們的血脈、基因從古人那里來,但是古人還是能夠經常給我們新鮮感,很多意外的驚喜。比如我小時候讀過一本書,至今愛不釋手,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看,非常好玩。這本書是《搜神記》。《搜神記》講什么呢?它大概是現在流傳下來的,古代第一本鬼故事集,里面講了很多神神鬼鬼的事情。神鬼的事,我們現在覺得是迷信,古人可不這么看。這本書的作者叫干寶,這個干寶可不是蒲松齡,不是專門寫鬼故事的。他是個歷史學家,也就是說,他的主要工作是寫那些真實的事。但是他寫了這么一本《搜神記》,里面的東西我們今天看,顯然不真實。可是干寶在這本書的序里說: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為了證明這世界上真的有鬼哦!這個邏輯也蠻奇特的,他的意思是,你看,我搜集了這么多關于鬼怪的傳說,所以鬼神肯定存在嘛。這有點不講道理,但是他確實是以一種歷史學家的嚴謹態度去寫的,也是這么相信的,相信這些都是真事。所以我說,古人的思維方式,他們認識世界的態度,和我們非常不一樣。大概不大科學吧,但是很好玩,很有趣。譬如那里面有一篇,我們今天的現代人給這篇加了個題目,叫“天外來客”,講什么呢?講三國時候的吳國,有個軍隊家屬區一一三國的時候天天打仗,將士們在前線打仗,家屬們就被圈起來住在一塊,這也是人質。老婆孩子都在后面被君主看著呢,這些將士投降叛敵的時候就得想想后果。一一在這個家屬區里,有一天突然冒出來一個小孩,誰都不認識,這在這種相對封閉的家屬區里,當然很顯眼。說是一個小孩,但是到底多大歲數,其實沒人知道。這小孩長什么樣呢?我大概記得是,個子很矮,全身是綠色的,眼睛特別大,大得和臉不成比例,耳朵長長,頭上還有天線一樣的東西。我當時看的時候嚇了一跳,那時候我才五年級嘛,立刻就想起前兩天看的美國電影,那里面的火星人不就長這樣嗎?大家就跟這孩子聊天,還問他,說你從哪兒來啊?這孩子說,我呀,是從太白金星來的一一原來不是火星人,是金星人。這孩子來的時候誰也沒看見,但走的時候,刷的一道白光就不見了,往天上飛去了一一這不就是回他的飛碟上去了嘛!反正我當時就這么想。干寶覺得這是個鬼故事,但是我們今天的人看來,大概更像是科幻小說,像一個外星人造訪地球的故事。我到現在還在想,沒準這就是人類最早對外星人的記載呢!這其實在古文里,不算最有意思的,以后有機會,我再給大家講點更有意思的。大家還可以想象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多么美!想想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安賽格商戶管理辦法
- 吊車基地運營管理辦法
- 租賃合同動態管理辦法
- 自建項目成本管理辦法
- 經營住所登記管理辦法
- 學校私營食堂管理辦法
- 小學教師暑假心理調適心得體會
- 以生態主義重塑中學課程:理念實踐與展望
- 以生為本:高校學生管理的創新與實踐
- 2025年電子商務師(高級)電子商務營銷策劃與執行技能鑒定試卷
- 兒童服務培訓課件模板
- 上海市楊浦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
- 創業設計裝修公司路演提案
- 食堂人員替補方案(3篇)
- 2025年云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試卷(含答案)
- 原材料驗收及驗收標準
- 數字化經濟本地化路徑-洞察及研究
- 預防機械傷害事故培訓
- 2025至2030中國海洋功能性食品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2025年高考全國二卷英語高考真題
- 中國高純度氧化鎂項目創業計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