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婁底市成考專升本政治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湖南省婁底市成考專升本政治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湖南省婁底市成考專升本政治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湖南省婁底市成考專升本政治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湖南省婁底市成考專升本政治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湖南省婁底市成考專升本政治自考真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30題)1.哲學史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下列成語能體現上述“兩個對子”的是①指鹿為馬、樂極生悲②天行有常、心外無物③掩耳盜鈴、買櫝還珠④滄海桑田、刻舟求劍,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是()A.A.集體主義B.社會主義C.共產主義D.個人主義

3.

11

歷史的客體特指()

4.2007年7月6日至9日,江蘇、安徽大部普降暴雨,淮河干流普遍超過警戒水位。淮河發生了1954年以來

A.第一位流域性大洪水B.第一位全局性大洪水C.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D.第二位全局性大洪水

5.毛澤東奠定了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的唯物主義哲學基礎的著作是

A.《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B.《井岡山的斗爭》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對本本主義》

6.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是

A.使我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更加完善

B.創造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

C.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D.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7.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A.“三個有利于”標準B.發展是硬道理C.獨立自主,自力更生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8.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因為()

A.科學技術是構成生產力最重要的獨立要素

B.科學技術能把生產力諸要素組合起來構成現實生產力

C.科學技術是直接現實的生產力要素

D.科學技術滲透到生產力諸要素中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9.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根本政治條件是()

A.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B.堅持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C.堅持人民民主專政D.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0.中國近代史上真正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起點是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五四”運動

11.與理性認識相比較,感性認識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直接性,另一個是【】

A.具體性B.間接C.抽象性D.現實性

12.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目的是()

A.為了加強黨內的監督管理B.為了消除黨內的官僚主義C.為了保證黨的紀律嚴明D.為了保證黨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一致

13.速度、比例、效益的辯證關系表現為

A.速度是前提,比例是條件,效益是核心

B.效益是前提,比例是條件,速度是核心

C.比例是前提,效益是條件,速度是核心

D.速度是前提,效益是條件,比例是核心

14.2007年11月15日,發表《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的是

A.外交部新聞辦公室B.中宣部新聞辦公室C.國務院新聞辦公室D.統戰部新聞辦公室

1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

A.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B.能確保經濟總量平衡C.可實現經濟結構的平衡D.可保障社會公平

16.人的社會價值的大小主要取決于

A.個人知識水平的高低B.個人社會地位的高低C.個人所從事的職業是否重要D.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多少

17.承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又承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受既定社會條件制約,這是()

A.歷史唯物主義B.相對唯物主義C.機械唯物主義D.相對主義詭辯論

18.

37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

19.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是

A.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中心內容

B.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的根本宗旨

C.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保證

D.改革開放的基本原則

20.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是()

A.共產黨專政

B.無產階級專政

C.工農聯盟專政

D.新民主主義專政

2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A.A.古希臘羅馬哲學B.德國古典哲學C.17世紀英國哲學D.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22.1956年4月,毛澤東所作的《論十大關系》報告,在初步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從十個方面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重點把握的重大關系。“十大關系”所圍繞的基本方針是()。A.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B.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C.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D.集中力量向科學進軍

23.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

A.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C.堅持人民當家做主,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D.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24.按照三個世界的理論,中國屬于()

A.第一世界B.第二世界C.第三世界D.介于第二和第三世界之間25.四項基本原則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A.政治保證B.法律保證C.組織保證D.思想保證

26.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B.“一國兩制”方針C.高度自治方針D.“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27.首先提出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的是()A.A.劉少奇B.朱德C.王稼祥D.鄧小平

28.鄧小平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這論斷科學地說明了

A.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系B.社會主義的特殊性C.社會主義民主的性質D.社會主義民主是新型的民主29.毛澤東提出,堅持武裝斗爭必須建立一支人民的軍隊,這支軍隊的唯一宗旨是()。A.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B.執行嚴格的革命紀律C.注重思想政治教育D.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0.中共八大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黨的中心任務是()

A.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B.正確處理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

C.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強國

D.徹底消滅剝削制度,繼續肅清反革命殘余勢力

二、多選題(10題)3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A.馬克思列寧主義B.毛澤東思想C.鄧小平理論D.“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3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意義是()

A.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B.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D.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33.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一場偉大的社會變革,但是在改造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偏差,遺留了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A.所有制結構過于單一,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已居于絕對統治地位的條件下,沒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國計民生的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

B.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也隨之擴大到整個社會經濟生活

C.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D.要求過急,發展過快,工作過粗,改造形式過于簡單

34.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中國革命從此煥然一新。從此中國有了()

A.科學的指導思想B.正確的革命道路C.堅強的領導力量D.嶄新的奮斗目標

35.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依靠力量的核心()

A.工人階級B.民族資產階級C.地主資產階級D.農民階級

36.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論斷的顯著特點是()

A.在目標的層次上認識社會主義

B.在本質的層次上認識社會主義

C.在特征的層次上認識社會主義

D.在原則的層次上認識社會主義

37.1928年到1930年,毛澤東撰寫了形成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的著名文章有()

A.《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井岡山的斗爭》D.《反對本本主義》

38.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從而達到成熟的主要著作是()

A.《(共產黨人>發刊詞》B.《論十大關系》C.《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D.《新民主主義論》

39.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基本內容主要有()

A.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理論教育

B.加強以黨章為主要內容的黨的基本知識教育

C.加強黨的政治路線教育

D.加強黨的民主集中制教育

40.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斷()

A.突出了生產力的基礎性地位

B.突出了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

C.在動態中描述了社會主義本質

D.在目標層次上界定了社會主義本質

三、判斷題(5題)41.人工智能就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典型表現,可以取代人的意識。42.公有制經濟就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4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好組織形式。44.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

45.意識具有主觀特性。

四、辨析題(2題)46.是否承認社會意識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準。

47.中國民主革命的內容是武裝斗爭。五、論述題(2題)48.試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重要意義。

49.試述辯證否定觀的內容,并用以說明應怎樣正確對待我國的文化遺產和外國文化。

六、材料分析題(2題)50.

綜合材料1、2,指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以及解決辦法。

51.

中共八大的政治報告是誰作的?材料2中所規定的“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確?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C本題考查了哲學上的“兩個對子”。指鹿為馬是唯心主義;樂極生悲說明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屬于辯證法,①不符合題意。②中天行有常與心外無物體現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符合題意。掩耳盜鈴屬于唯心主義;買櫝還珠體現了辦事情不分主次,是形而上學觀點,③不符合題意。④中滄海桑田與刻舟求劍體現了發展觀點與靜止觀點的對立,體現了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符合題意。故選C。

2.A本題屬政治知識,要記住。

3.D

4.C

5.D

6.C

7.D

8.D

9.B

10.C

11.A本題考查了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的區別。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包括感覺、知覺、表象三種形式,特點是直接性和具體性;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特點是間接性和抽象性。

12.D

13.A

14.C

15.A

16.D

17.A

18.D

19.C

20.B

21.B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故選“B”。

22.B

23.C

24.C

25.A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一個重要基本點,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保證。

26.A

27.C本題屬于識記題,要準確記憶。首先提出“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的是王稼祥,故選“C”。

28.A

29.D本題考查了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的內容。毛澤東提出,要取得武裝斗爭的勝利,必須建設好人民軍隊,它的基本內容之一是: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0.A中共八大對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中國國內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作了分析,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由這一矛盾決定的中心任務就是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1.ABCD

32.ABCD

33.ACD

34.ACD

35.AD

36.AB

37.ABCD

38.ACD

39.ABC

40.ABCD

41.N(1)人工智能的本質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2)人工智能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腦的功能,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人腦,可以提高人們的意識能力和水平,但是永遠無法取代人的意識,其原因是:第一,人工智能屬于無意識的機械或物理的過程,而人的智能活動則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過程;第二,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主觀能動性,它不會主動提出新問題,更不能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第三,與人的意識從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社會性。

42.N(1)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這就突破了把公有制經濟僅僅理解為單純的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把公有制為主體理解為國有經濟為主體的誤區,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拆掉了藩籬,拓寬了道路。(2)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其資本和收益歸國家和集體所有,當然屬于公有制經濟,其中由國家和集體控股的,更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于擴大公有經濟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隨著改革的深化、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今后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公有成分在整個公有制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

43.Y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最適當的組織形式,亦即政體,是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原理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與我國人民革命斗爭和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經驗相結合的一個創造。它是人民民主專政最好的組織形式,體現在:(1)它全面、直接地反映了我國人民當家做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本質,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權組織形式,組織全體人民建設新社會,摒棄了獨裁制度和西方議會制與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體不相適應的弊病。(2)它決定了我國的其他制度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3)它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人民管理自己國家的最好的政治組織形式。

44.Y(1)歷史分析方法要求從特定的歷史背景出發,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對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進行具體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歷史事實,如實反映歷史人物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關系,如實反映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和歷史地位。無視歷史人物的歷史局限性,對其過分夸大、美化或拔高是不對的;脫離具體的歷史條件,用現代人的標準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歷史人物本身是變化發展的,應當用發展的觀點給予如實的評價。階級分析方法要求把歷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階級關系中,同他所屬的階級聯系起來加以考察和評價。在評價無產階級領袖人物時,同樣應該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們帶領人民群眾推動歷史發展的偉大功績;另一方面,又應指出他們在認識和行動上所存在的歷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們的失誤和錯誤。

45.Y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意識在形式上具有主觀特性。主要表現在:意識只是客觀事物的主觀映象,而不是客觀事物本身;意識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對主觀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每個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識、經驗、情感等主觀狀態的影響,因而對同一對象的反映具有個體意識的差異性或區別性;人的意識不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東西,而且是能創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的主觀觀念。

46.錯誤。(1)如何回答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準。認為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的,主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是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是第一性的,主張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是歷史唯心主義。(2)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都承認社會意識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只不過歷史唯心主義片面夸大了社會意識的作用,從而得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錯誤觀點。47.錯誤。顛倒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理由:(1)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這條革命道路的基本內容是“工農武裝割據”。(2)“工農武裝割據”是無產階級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農村根據地為主要戰略依托三者密切結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3)“工農武裝割據”各內容之間是緊密結合的關系: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內容它可以更好地發動工農群眾擴大武裝斗爭的力量鞏固和發展根據地;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依托可鞏固和發展土地革命的成果三者都統一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之中。

48.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主要內容:①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計劃和市場、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都是用來調節和發展經濟的手段的方法它們與社會制度的結合不會影響社會制度的本質。②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③計劃和市場都要兩者相結合能更有力地發展生產力和加速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從根本上否定了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把人們從姓“資”姓“社”的爭論中解放出來沖破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最頑固的理論堡壘最終回答了社會主義可以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歷史命題為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為我國走向市場經濟開拓了一條成功之路。根據改革開放實踐發展的需要和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目標的確立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主要內容:①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計劃和市場、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都是用來調節和發展經濟的手段的方法,它們與社會制度的結合不會影響社會制度的本質。②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③計劃和市場都要,兩者相結合能更有力地發展生產力和加速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從根本上否定了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把人們從姓“資”姓“社”的爭論中解放出來,沖破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最頑固的理論堡壘,最終回答了社會主義可以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歷史命題,為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為我國走向市場經濟開拓了一條成功之路。根據改革開放實踐發展的需要和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目標的確立,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

49.1(1)辯證的否定是這樣一種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