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2種群特征和種群數量的變化
第4章種群和群落
1、種群的特征Ⅰ2、種群的數量變化Ⅱ3、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考點一種群的特征【基礎回顧】1、什么是種群,種群有哪些特征?其數量特征又包括哪些方面?2、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3、調查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哪些?(1)樣方法:植物以及活動能力較弱的小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調查時要注意做到隨機取樣。(2)標志重捕法:活動能力較強的動物種群密度調查方法。種群密度(含義)【深化探究】1、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2、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具有重要意義的種群特征是______________,3、種群的性別比例與種群密度有什么關系?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影響種群密度的大小【深化探究】1、種群“J”增長的條件是什么?寫出其增長的關系式,畫出曲線圖。2、自然條件下,種群為什么呈“S”增長?請以種群增長率為縱軸繪制曲線。3、種群數量變化規律在生產中的應用P171表考點二種群的數量變化—構建數學模型P171典例透析【變式1】(2011·無錫期末)右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在t1時經調查該種群數量為N,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t2時種群個體的數量與在t0時種群個體的數量相等B.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C.該種群在此環境中的環境負荷量約為2ND.在t1~t2時,該物種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C(2011·唐山高三摸底)右圖表示某種野兔進入某草原后的種群增長情況,對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AB段兔群數量較少的原因是性別比例失調B.BC段兔群的年齡組成為穩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爭D.DE段兔群的增長率幾乎為0D實驗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深化探究】1、實驗原理2、計算酵母菌數量的方法3、嘗試繪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2012課標)某草原上生活著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無角,通常情況下這種鹿的雌雄個體分群活動(生殖季節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應”假說解釋這種同性聚群現象,即一群形態相同的食草動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風險,回答下列問題:(1)該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屬于
(填“不同”或“同一”)種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個___
(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3)為探究“鹿角效應”假說是否成立,某同學用狗(能將拋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來)、項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組實驗,甲組同時向流水池中拋出2個相同項圈,乙組同時拋出兩個相同棍棒,丙組則同時拋出一個項圈和一個棍棒,記錄每次拋出后夠叼回第一個漂浮物的時間。若丙組平均時間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兩組,則實驗結果直接該假說。測試時要求甲、乙、丙3組拋出項圈和棍棒的距離
(填“相同”或“不同”),本實驗中項圈或棍棒相當于該草原上的__________同一群落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2012重慶)4.圖為某地東亞飛蝗種群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為有效防止蝗災,應在a點之前及時控制種群密度B.a~b段,該種群的增長率與種群密度之間呈正相關C.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改變性別比例可防止c點出現D.控制種群數量在d~e水平,有利于維持該地區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B考點三群落的結構和演替【基礎回顧】1、什么是生物群落?2、群落的研究水平一般包括哪些方面?3、什么是演替,演替的種類有哪些?【拓展】1、森林的生物群落的垂直結構與哪種生態因素密切相關?2、森林的生物群落的水平結構與哪種生態因素密切相關?1.對于瀕危動植物而言,由于環境污染、人類破壞等,這些生物種群的K值變小,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措施提高環境容納量,是保護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2.在野生生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方面,由于種群數量為K/2時種群的增長率最大,資源再生能力最強,因此要保證捕撈或利用后生物種群數量不低于K/2,這樣既可獲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種群的高速增長。二、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注:圖①表示互利共生關系,數量上兩種生物同時增加,同時減少,呈現出“同生同死”的同步性變化。圖②表示競爭關系,數量上呈現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變化。圖③表示捕食關系,數量上呈現出“先增加者先減少(圖中的A,為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減少(圖中的B,為捕食者)”的不同步性變化。圖④可表示寄生關系,假設A為寄生者蚜蟲,B為宿主綠色植物,則在a點之前,寄生在B種群上的A種群,隨B種群個體數量增多而迅速增長;a~b表示寄生者A種群個體數增多,導致B種群個體數急劇下降;b之后示B種群數量降至一定程度而限制了A種群的繼續增長,從而使A、B兩種群間以寄生關系維持著有限的平衡。【熱點考向1】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
【例1】(2011·江蘇卷)在野外試驗站,研究棉蚜發生期開放和封閉條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頭/葉)的棉蚜種群密度變化,各實驗組均放置規格、數量相同的棉葉,結果如下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初始密度相同的種群開放條件下先于封閉條件下衰退,可能與遷出有關B.初始密度相同的種群開放條件下先于封閉條件下達到密度峰值,可能與遷入有關C.開放和封閉條件下種群數量均在達到K值時開始衰退D.開放和封閉條件下種內斗爭均在種群衰退時開始減弱【答案】AB【解析】AB段兔群數量較少的原因是種群基數較小等原因,若是性別比例失調,則不可能出現BC段增長曲線;BC段的年齡組成應為增長型;CD段兔群數量較大,種群生存斗爭較為劇烈;而DE段種群數量達到K值,增長率幾乎為0。
【答案】D【變式2】(2011·三明聯考)魚鱗藻、脆桿藻是魚類的餌料,微囊藻會產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某研究小組調查了當地部分湖泊營養化程度對藻類種群數量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可以用取樣調查的方法測定藻類的種群密度B.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魚鱗藻的適應性最弱C.中營養化水體最有利于能量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D.用脆桿藻能夠控制富營養化水體中微囊藻的數量,凈化水體【解析】根據圖中曲線可知,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魚鱗藻的適應性最弱,脆桿藻的適應性也較弱,而微囊藻的適應性很強,故用脆桿藻不能控制富營養化水體中微囊藻的數量。中營養化水體中脆桿藻與魚鱗藻總量最多,最有利于能量通過魚類流向人類。【答案】D【例3】(2011·安徽卷)某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現已成為旅游勝地,島上植被茂盛,風景優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島嶼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B.該島嶼形成后最初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島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進行D.該島嶼一定發生過漫長的群落演替過程【熱點考向3】群落的結構及演替
【解析】由題意,該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所以后來出現的植被應該是初生演替的結果;同一地點垂直方向上的分層分布體現的是群落的垂直結構,不同地點生物分布上的差異為水平結構。【答案】B【變式3】(2011·三明聯考)下列關于熱帶雨林和西伯利亞泰梅爾半島冰原的比較中,敘述不正確的是()A.熱帶雨林與泰梅爾半島冰原的群落物種組成明顯不同B.泰梅爾半島冰原冰土中的小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山東省招遠市第一中學化學高二下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職業生涯規劃中學課件
- 職業生涯的課件教案
- 2025年中國無塵潔凈室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規劃建議報告
- 2025年中國水產養殖設備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職業生涯主題班會課件
- 2022-2027年中國高分子建筑模板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職業環境分析課件
- 硬質酸鋅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2024-2030版)
- 中國食品加工助劑行業市場調查報告
- 瓦檢員必知必會
- 船舶柴油機綜合題庫
- 房屋抵押合同范本模板
- 近期金融行業風險案例匯編
- 棉印染清潔生產審核報告
- 板鞋競速競賽規則
- 滅火器維修與報廢規程
- JJF 1183-2007溫度變送器校準規范
- GB/T 41051-2021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巖石隧道掘進機安全要求
- GB/T 37787-2019金屬材料顯微疏松的測定熒光法
- Unit2 Section B(1a-1e)作業設計教案 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