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電圖及誘發電位_第1頁
肌電圖及誘發電位_第2頁
肌電圖及誘發電位_第3頁
肌電圖及誘發電位_第4頁
肌電圖及誘發電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肌電圖及誘發電位肌電圖的概念紀錄神經肌肉的生物電活動,用以判定神經肌肉所處的機能狀態。運動單元組成:前角細胞、軸突及軸突支配的所有肌纖維功能:髓意肌最小的功能單位神經纖維組成:軸突、髓鞘、神經膜分類:1.有髓神經纖維興奮以跳躍方式從一個郎飛結傳至下一個郎飛結。2.無髓神經纖維興奮以局部電流方式進行,即峰電位沿整個神經纖維的傳導神經肌肉接頭組成:運動神經軸突(突出前)運動終板(突觸后)間隙(突觸間隙)功能:軸突末梢釋放遞質作用于肌膜(運動終板膜)完成信息傳遞肌纖維直徑:長度:1mm—5cm組成:肌膜、肌漿、細胞核、肌原纖維機能:1.發生興奮和傳導興奮肌膜和橫管系統完成2.收縮肌原纖維完成3.離子轉換或興奮收縮偶聯系統肌漿網及三聯管完成4.供能線粒體5.細胞控制中心細胞核肌電位發生原理1.靜息電位:正常肌纖維安靜態時膜內外電位差。因肌細胞內外離子濃度差造成。

2.動作電位:肌肉細胞興奮時產生的可傳播的電變化。刺激→細胞膜區極化鈉泵→復極化100—120mV

四.同心針EMG將針直接插入肌肉內記錄肌纖維的電活動針電極插入—插入電活動靜止(靜息)—自發電活動輕收縮—運動單位電活動不同程度用力收縮—運動單位的募集一、插入電位:是針電極插入肌肉是對肌纖維或神經末梢的機械刺激產生的成簇、伴有清脆的聲音、持續時間300ms左右的電位(<1秒),針電極一旦停止移動,插入電位即消失。靜息電位:肌肉松弛狀態下無動作電位。二、正常運動單位:正常肌肉在輕微主動收縮時出現的動作電位。1.波形:雙相或三相占80%單相占15%雙相占<4%三、輕收縮運動單位電位正常運動單位電位運動單位電位波形(單相、雙相、三相、多相)2.時程(時限):運動單位電流從離開基線的偏轉起,到返回基線所經歷的時間。一般在3-15ms范圍內。運動單位經電位時限的測量3.電壓:運動單位幅度的總和,即正相峰值加上負相峰值。一般為100~2000μV,大于3000μV即有意義,最高不超過5mV。運動單位電位電壓的測量四.募集電位(重收縮)正常的波形為干擾相波幅1800-2000uv>5000uv則為巨大電位<500uv則提示電壓偏低1.單純相:輕收縮時,只出現幾個運動單位電位相互分離的波形?;旌舷啵褐卸扔昧κ湛s時,有些區域電位密集不能分離,部分區域內可見單個運動單位。3.干擾相:肌肉作重收縮時,運動單位電位相互重疊,不能分離出單個運動單位電位。異常肌電圖一.插入電位異常1.插入電位延長:出現各種失神經支配波,正常運動單位。2.插入電位減弱或消失:見于廢用性肌萎縮。3.肌強直電位:針電極插入或波動時瞬間猝發的高頻放電。波幅和頻率先大后小,逐漸衰減。見于肌強直疾病,少數神經源性疾病。二.肌肉放松時的異常肌電圖1.纖顫電位:失神經肌纖維動作電位波形:單相或雙相電壓:25-300μV頻率:2-30Hz時限:出現時間:失神經支配后15-21天2.正相電位波形:雙相、起始部為寬大之正相電壓:50-2000μV頻率:2-100Hz(通常在4-11Hz)時限:10-20ms出現時間:失神經支配后5-10天3.束顫電位:自發的運動單位,時限寬,電壓高,變動范圍大,常為運動神經元病的重要表現。1)單純束顫電位波形:4相以下電壓:2-10mV時限:2-10ms2)復合束顫電位波形:5相以上時限:5-30ms4.群放電位:節律性,陣發性發放的自發電位,定位,定性困難,可出現不同的病理過程,如震顫、陣攣、抽搐、癲癇、舞蹈病、手足徐動癥、神經官能癥等。三.輕收縮時的異常肌點圖1.運動單位電位的時限、電壓改變電壓>5mV:巨大電位時限延長,電壓增高:脊髓前角細胞病。時限縮短,電壓降低:肌源性疾病。時限延長,電壓降低:周圍神經損傷后或脊髓前角細胞疾患后嚴重麻痹的肌肉。2.多相電位增加1)短棘波多相電位:常見肌原性疾病時限:<3ms波幅:<300-500μV位相:5-10相2)群多相電位:常見脊髓前角細胞及陳舊性神經損傷時限:>3ms位相:10相波幅:高四.重收縮時的異常肌電圖1.完全無運動單位電位:嚴重神經肌肉疾患及癔癥性癱瘓。2.運動單位電位數量減少:可呈現單純相、混合相或單純—混合相、混合干擾相。3.病理干擾相:肌源性癱瘓4.肌肉運動單位的疲勞:重癥肌無力神經傳導速度一.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刺激電極:直徑1cm,相距2-3cm的兩個銀質或不銹鋼的圓盤。紀錄電極:針電極或表面電位正常值:上肢>50m/s下肢>40m/s橈神經偏快>60m/sMCV=神經二端點間的距離(米)該段神經的傳導時間(秒)病理表現

正常軸突變性傳導阻滯嚴重脫髓鞘病變

髓鞘損傷

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刺激和紀錄的位置與MCV相反。上肢刺激點尺神經肘上尺神經肘下正中神經肘橈神經尺神經腕正中腕正中-尺掌臂叢腋窩下肢刺激點股神經腓神經腓神經坐骨神經脛神經脛后神經腓腸神經頭部和軀干刺激點ErbPointThora-codorsalisLongThoracicCruralErbPointPhrenicSpinalXIAuricularPosteriorTrunkMediumLowerHigher正中神經傳導腕肘潛伏期刺激.1刺激2記錄.記錄:表面電極刺激:刺激手柄3.5ms8.2ms距離mm:長度Diff.:4.7msC.V.:51m/s240小指無名指感覺傳導檢查距離刺激記錄潛伏期潛伏期距離mm155速度m/s60距離mm175速度m/s56AVERAGING平均神經傳導阻滯動作電位不能在神經軸突全長擴布電刺激神經病變部位近端,反應幅度下降,刺激病變部位遠端,反應幅度正常測定技術與傳導速度檢查相同,使用表面電極記錄,電流刺激強度在達到最大幅度誘發電位后,再將刺激強度增加30%刺激位置選擇同一神經干的不同端點測量波幅、面積和運動單位電位時限計算傳導阻滯率%=(患側遠端波幅-近端波幅)、/正常側遠端波幅×100%標準:幅度下降超過50%,不伴有肌肉復合電位時限增加(﹤15%)或波形改變,可考慮為傳導阻滯意義:周圍神經損害三.RNS測定1.電極的放置同MCV2.超強重復刺激周圍神經在相應的肌肉上記錄動作電位。3.常用的神經1)面神經:刺激部位—耳前,記錄部位—眼輪匝肌2)腋神經:刺激部位—Erb’點,記錄部位—三角肌3)尺神經:刺激部位—腕,記錄部位—小指展肌4)副神經:刺激部位—胸鎖乳突肌后緣,記錄—斜方肌4.刺激頻率1)低頻RNS:頻率≤5c/s,持續時間3秒。2)高頻RNS:頻率≥10c/s,持續時間:3~20秒。5.RNS正常值及異常的判斷1)低頻RNS:在記錄的穩定的動作電位序列中,計算第4、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大多數儀器可自動測算。波幅下降10%~15%以上稱為低頻RNS波幅遞減。2)高頻RNS:在記錄的穩定的動作電位序列中,計算最末和起始波波幅下降和升高的百分比,大多數儀器可自動測算。波幅下降30%以上稱為高頻RNS波幅遞減;波幅升高>100%稱為高頻RNS波幅遞增。四.F波:多突觸脊髓反射測定方式:同MCV

二.F波測定的步驟1.F波測定的步驟同MCV,不同的是刺激電極的陰極置于近端。2.觀察項目(1)最短潛伏期、最長潛伏期和平均潛伏期;(上肢30ms,下肢60ms)(2)F波出現率;(正常>80%)(3)F波與M波波幅的比值。3.F波異常的判斷:潛伏期延長和/或出現率降低均為異常。F波=刺激點至脊髓的距離(mm)×2F波潛伏期-M波潛伏期估計脊髓延遲時間)意義:反應運動根的功能三.H反射1.檢查方法紀錄電極:腓腸肌或比目魚肌刺激電極:腘窩部脛后神經2.分析指標1)H反射潛伏期脛神經2)H最大/M最大正常>13)H反射的回復曲線正常人不應期值80-100ms上運動N元病變縮短下運動N元病變延長誘發電位在脊髓或皮層記錄由身體感覺、聽覺、視刺刺激引起(誘發)的電生理信號誘發電位的種類聽誘發電位(AEP包括ABR、ECochG、等)視誘發電位(VEP、ERG等)運動誘發電位(MEP,磁刺激等)體感誘發電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等)事件相關電位(P300、CNV等)一、2適用范圍誘發電位:各種神經傳導通路功能障礙(聽神經-腦干、視神經-皮層、各個部位軀體感覺通路、各個部位運動通路等)腦干聽覺誘發電位IIIIIIIVVVIIVI刺激刺激:閾值70dBpeSPL大于120dBpeSPL最大.:132dBpeSPL記錄部位:Cz(-)!I 末梢聽神經II 近端聽神經III 耳蝸腹側內核(橋腦)IV 投射系統V 低位聽中樞(中腦)VI 高位聽中樞

VII 大腦聽覺皮層IIIIIIIVVVIVIIBAEP的臨床意義觀察Ⅷ顱神經和腦干的功能狀態注意潛伏期、峰間期、波幅、相應潛伏期之差的意義:1)峰間期正常,潛伏期延長,往往是聽神經功能障礙2)峰間期異常,在那段異常提示那段的病變部位BAEP的臨床意義3)雙側波幅差>50%有意義4)相應潛伏期之差有意義肯定異常5)Ⅰ-Ⅲ>Ⅲ-Ⅴ的關系有臨床意義,必須在Ⅰ-Ⅴ間期異常的情況下成立.6)常見的臨床疾病:聽神經病變、脫髓鞘病變、顱后窩腫瘤(干內、干外腫瘤)、癔病、幼兒聽力測試、昏迷和腦死亡的診斷等三、1誘發電位的檢查方法VEP:記錄部位:O1、Oz、O2(-),FPz(+)分別給予棋盤格翻轉、閃光刺激

O'1-CzO'z-CzO'2-CzCz-A1右眼100200ms視誘發電位N75N145P100N100OzO1O2O'zCz70cmA1刺激.:棋盤格大小:視角頻率.:最大.2Hz暗室平均:200-300波幅.:0.5to2μV/DAVERAGINGAVERAGING正常參考值全視野,屏幕大小9°,棋盤格大小26’ 平均范圍標準差P100潛期兩眼潛伏期差 P100波幅波幅差三、2誘發電位的臨床意義VEP的臨床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