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作物1土壤耕作技術_第1頁
第六章作物1土壤耕作技術_第2頁
第六章作物1土壤耕作技術_第3頁
第六章作物1土壤耕作技術_第4頁
第六章作物1土壤耕作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作物生產技術

2023/2/41基本要求:了解土壤耕作、播種、施肥、水分管理、病蟲草害防治、化學調控、地膜覆蓋、智能管理等作物生產的技術原理和措施重點:了解土壤耕作的作用和意義、地膜覆蓋的效應與增產原理、養分作用規則、植物激素與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與作用難點:綜合運用本章所講的技術原理和措施改善和協調作物與環境的關系,達到作物生產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2023/2/42第一節土壤耕作技術

第二節播種技術

第三節育苗移栽技術(略)第四節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第五節施肥技術

第六節水分管理技術(簡)第七節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第八節化學調控技術

第九節收獲與貯藏(略)第十節作物智能栽培技術(略)

2023/2/43土壤耕作的概念和作用

土壤耕作類型第一節土壤耕作技術

2023/2/44一、土壤耕作的概念和作用(一)

概念(soiltillage):

通過農機具的機械力量作用于土壤,以調節土壤水分、空氣、溫度和養分狀況的農業技術措施。2023/2/45(二)作用:調整耕層三相比調節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翻埋植物殘茬、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創造深厚的耕層,有利于蓄水保墑,防止土壤侵蝕、沖刷(兩重性)控制和減輕作物病蟲草害2023/2/46二、土壤耕作類型:基本耕作、表土耕作

(一)基本耕作(basictillage):

1.

翻耕(plowing):最普遍,帶壁的犁。具有翻土、切土碎土、翻埋肥料與殘茬、疏松土壤的作用。后效長。

技術要點:墑情(60%-80%田間持水量)、時期(以早為佳)、深度(旱田不超過25cm,水田16-23cm)

2023/2/47(一)基本耕作(basictillage)2.

深松耕(subsoiling):無壁犁、深松鏟。25-30cm,甚至深達50cm。特點:可間隔松耕、節省動力、打破犁地層、保持地面殘渣覆蓋、防止風蝕、減輕土壤水分蒸發。不足:不能翻埋,地面粗糙。適合于干旱、半干旱和易風蝕地區2023/2/483.旋耕(rotarytillage):最深16-18cm,一般10-12cm。特點:既能松土,又能碎土,水田、旱田均適用,省時、省工、成本低。不足:連續運用易導致耕層變淺。土壤理化性狀變劣。易與翻耕輪換應用,或在少耕法中應用。(一)基本耕作(basictillage)2023/2/49(二)表土耕作(surfacetillage)

一般為基本耕作后的輔助作業,深度不超過10cm。1.耙地(harrowing):用釘齒耙或圓盤耙,5cm左右。作用:碎土、平整地表、破除板結層、滅茬、滅草,切碎毛細管保墑。耕地后必須進行耙地,以碎土和平整土表。2023/2/4102.耱地(dragging):又稱蓋地、擦地、耢地。作用:平土、碎土。(二)表土耕作

2023/2/4113.

鎮壓(packing):作用:壓緊耕層、壓碎土塊、平整地面、促進種子與土壤密接、提墑保墑。過干、過濕和鹽堿地不宜壓。(二)表土耕作

2023/2/4124.

作畦(bedding):播種前。便于灌、排和田間管理。5.

起壟(ridging):作用:防風、排水、提高地溫、保持水土、防止表土板結、改善土壤透氣性、壓埋雜草。(二)表土耕作

2023/2/4136.

中耕、培土:為在作物生育期間進行的表土耕作措施。中耕:是在行間用鋤或中耕器鋤松或耙松表土層的耕作措施。(二)表土耕作

作用:(1)破除表土板結、增加土壤通氣性、促使土壤養分有效化;(2)調節土壤水分和溫度;(3)鏟除雜草(4)預防苗期病害、促進根系發育。2023/2/414培土:是把作物行間的土壤培壅到作物根部的措施。作用:(1)促進上層根系的生長,防止倒伏;(2)利于提高地溫;(3)便于灌溉和排水。宜于封行前結合中耕分次進行(二)表土耕作

2023/2/415(三)

少耕和免耕

1.

少耕法(minimumtillage):是介于常規耕作和免耕之間的耕作類型。耕翻播種法:只耕翻,不進行表土作業。輪跡播種法:前耙地、后邊即刻播種鎮壓,減少風蝕。松土播種法:平切松土,播種。帶狀耕種法:耕作局限在播種行內。特點:省工、減少水分損失、減輕風蝕。2023/2/4162.

免耕法(no-tillage):又稱零式耕作法。

國外三個環節:利用前作殘茬或播種牧草作為覆蓋物;采用聯合作業的免耕播種機;采用廣譜性除草劑。(三)

少耕和免耕

2023/2/417少、免耕的優點:(1)水蝕、風蝕減輕,水分蒸發少;(2)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繁殖;(3)利于表土層有機質增加。(4)節約投資,減少農耗時間,提高復種指數。缺點:(1)覆蓋導致地溫低;(2)雜草、蟲害增多;(3)影響底肥、化肥、殘茬的翻埋,土肥難融合,氮肥損失加重,肥料利用率低;(4)土壤變緊,土壤表層養分富化,下層貧化,導致作物早發早衰。(三)

少耕和免耕

2023/2/418播前技術

播種技術播后技術第2節

播種技術2023/2/419一、播前技術(一)品種選擇

(二)種子清選(三)種子處理

2023/2/420品種是在一定生態條件下形成的,對生態條件和栽培條件有一定的要求。根據土地自然條件,因地因時制宜選用良種必須根據當地栽培制度、氣候、生產力水平,選擇能抗御當地主要自然災害和與生產水平相適應的品種,在作物和品種間注意茬口和季節的銜接。并且品種要不斷更新。

(一)品種選擇:熟性、抗逆性、豐產性、品質2023/2/421(二)

種子清選:純度(98%)、凈度(96%)、

發芽率(95%)、飽滿度高

1.篩選:根據種子形狀、大小、長短及厚度,選擇適當的篩孔的篩子,用人工或機械過篩分級。2.風選:以天然或人工風力吹去混雜于種子中的空癟粒和夾雜物。工具:風揚車、簸箕等。2023/2/4223.液體比重選:利用一定比重的液體,將輕重不一的種子分開。

水稻要求比重為1.08-1.13,油菜1.06-1.08,大麥1.12-1.22。水稻泥水比為40:100,鹽水比25:100,硫酸銨水比29:100,油菜鹽水比8:100-10:100。

注意:溶液選種時,從種子浸入到撈出的時間要短,防止種子吸水下沉,造成選種質量降低。溶液選種后,需用清水洗凈,曬干待用或進入下一不浸種過程。2023/2/423(三)種子處理

為使種子播種后發芽迅速、整齊、出

苗率高,在選種的基礎上進行預處理。

1.

曬種:種子在貯藏期間生理代謝活動微弱,處于休眠狀態。播種前翻曬1-2天,增強種子的透性,使種子干燥一致,浸種吸水均勻,便于打破休眠,提高發芽率(5%)和發芽勢(10-20%)。太陽光譜中的短波光和紫外線具有殺菌能力,因此也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水泥地要防止種子谷殼破裂,或使種子灼傷,影響發芽率。

2023/2/424(三)種子處理2.

消毒:有些作物病蟲害(水稻的稻瘟病、干尖線蟲病、白葉枯病、稻粒黑粉病;棉花炭疽病、枯、黃萎病)是由種子傳播的,消毒是預防作物病蟲害的重要環節之一。常見的消毒方式有以下幾種:2023/2/425(1)石灰水浸種:1%石灰水浸種,利用石灰水膜將空氣和水中的種子隔絕,使附著在種子上的細菌窒息死亡。

防止種子吸水膨脹,頂破石灰水膜。水面應高于種子10-15cm。浸種時間根據氣溫而定。35℃,1天。20℃,3天。浸種后,必須用清水洗凈。

(三)種子處理(消毒)2023/2/426(2)藥劑浸種:不同作物、不同的病蟲害選用不同藥劑浸種。0.5%多菌靈浸泡棉花毛籽24h--黃、萎病;用100-200mg/L濃度的矮狀素、浸種18-20h---棉花高腳苗,使棉苗健壯早發。0.01%的402藥液浸種48h--稻稻瘟病、惡苗病、棉花炭疽病、立枯病。注意:隨即播種;藥劑濃度和處理時間。(三)種子處理(消毒)2023/2/427(3)藥劑拌種:使種子表面附著一層藥劑,不僅殺死種子內外的病原物,播種后還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種子周圍土壤中病原物對幼苗的侵染。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花生種子重量的0.2%-0.5%拌種,可防治花生莖腐病;按棉籽重量的0.2%拌種,可防治棉花立枯病、炭疽病;按小麥種子重量的0.5%拌種,可防止小麥黑腥穗病。為防止地下害蟲,用殺蟲劑,如氧化樂果、辛硫磷乳油等拌種,可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三)種子處理(消毒)2023/2/428(4)硫酸脫絨:脫絨后的棉籽光滑,種子直接接觸土壤,能加快吸水速度,提早發芽出苗,提高出苗率,也有利于機械播種。

每10kg棉籽加入比重為1.8g/cm3左右的粗硫酸1000ml(如防治枯、黃萎病),邊倒邊攪拌,10min左右,短絨全部溶解,種殼變黑發亮時,隨即用清水反復沖洗,直至水變為中性(用PH試紙測定)。然后將棉籽攤開晾干。

(三)種子處理(消毒)2023/2/4293.種子包衣及種子生物處理:用長效、內吸殺蟲劑與生理活性強的的殺菌劑以及微肥、有益微生物、植物生長調節劑、抗旱劑等,加入適當助劑復配成種衣劑。(三)種子處理藥劑和微肥等成分是逐步釋放且隱蔽施藥、延長了藥效期,節約藥肥;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和對天敵的殺傷。2023/2/4304.浸種催芽:種子發芽除本身具有發芽能力以外,還需要有一定的溫度、水分、氧氣。浸種催芽可達到種子發芽整齊一致、健壯,播種后迅速扎根出芽,可以防止爛種、爛苗,提高成苗率,可以提早安全播種期,爭得農時季節。(三)種子處理2023/2/431

早稻在10℃時浸種,需3-4天,晚稻1-2天。注意勤換水,防止缺氧。催芽的適宜溫度在25-35℃范圍內。水稻破胸露白前應保持在35-38℃,高溫使破胸整齊一致。露白后呼吸作用加強,種堆升溫,防止高溫燒芽,降低到25-30℃左右。達催芽標準后,低溫攤晾煉苗。(三)種子處理(浸種催芽)2023/2/432棉花等作物常采用溫湯浸種,55-60℃(三開兌一涼)的熱水5-15min進行種子消毒,水溫下降后進行浸種6-8h,再撈起催芽。

(三)種子處理(浸種催芽)2023/2/433二、

播種技術

(一)播種期(二)播種量(三)播種深度(四)播種方式2023/2/434

(一)播種期(seedingtime)

適期播種:利于全、齊、壯苗;利于使作物各生育時期處于最佳的生育環境;利于減少逆境影響。提倡適期早播可延長生育期,增加光合產物,有利高產,提早成熟為后作適時播種創造有利條件,達到季季高產,全年增產2023/2/435

影響播期的因素如下:1品種特性:水稻早、中、晚稻對溫度高低、光照長短反映不一樣,播期適應范圍也不一樣發。早稻要適期早播,中稻適期播種范圍較大,晚稻適宜的播期范圍最小。2種植制度(croppingsystem):

種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2023/2/436

春季作物早播易受低溫和晚霜危害,不易全苗;過遲則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不協調,不易獲得高產。通常以當地氣溫或土溫能滿足作物發芽要求時,作為最早播種期。

水稻:氣溫穩定通過10℃(粳稻),12℃(秈稻)玉米10cm地溫穩定通過10-12℃為適宜播種期;棉花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4℃即可播種。3.氣候條件:氣溫和土溫是影響播種期的主要因素2023/2/437(二)播種量(seedingrate)

單位土地面積上播種種子的數量。直接決定了單位面積基本苗(basicseedling)的多少,關系到田間群個體的關系。

2023/2/438作物類型、品種類型、環境條件、生產條件、栽培技術水平、目標產量、經濟效益等綜合考慮(1)植株高大、分枝性強、生育期長的作物和品種播種量小;反之則大。(2)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好,播量小。(3)種子質量好、播種技術高,播量小。(4)以采收種子為目的,播量小;以采收莖葉為目的播種量宜多。(5)播種方式1.

確定播種量的一般原則:2023/2/439播種量=基本苗*千粒重/(發芽率*種子凈度*出苗率*1000*1000)

出苗率可根據常年經驗數字確定,基本苗可根據田間試驗或經驗確定,其余通過播種前種子檢驗求得。2.確定播種量的方法:2023/2/440作用:溫度、濕度、根系、風吹、雨蝕、鳥害等。影響因素:種子大小、出苗習性、土質、土壤有效水分。一般大粒種子、子葉留土、土壤質地較輕、含水量少、土溫高,宜播深些;反之,應適當淺播。水稻播種,一般只蓋一層草木灰或使種子半陷土中即可。麥類、玉米等播種深度3-4cm為宜。(三)播種深度2023/2/441指作物種子和幼苗在田間的分布狀況,即株行配置。1.撒播(broadcastsowi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