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核酸化學(中職生物化學)_第1頁
第二章核酸化學(中職生物化學)_第2頁
第二章核酸化學(中職生物化學)_第3頁
第二章核酸化學(中職生物化學)_第4頁
第二章核酸化學(中職生物化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

核酸化學TheChemistryofNucleicAcid衛生技工學校王巧玲核酸(nucleicacid)

是以核苷酸為基本組成單位的生物大分子,攜帶和傳遞遺傳信息。一、核酸的發現和研究工作進展1868年FridrichMiescher(弗雷德里希、米歇爾)從膿細胞中提取“核素”

1944年

Avery(埃弗里)等人證實DNA是遺傳物質1953年Watson和Crick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1968年Nirenberg發現遺傳密碼1975年Temin和Baltimore發現逆轉錄酶1981年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測序方法1985年Mullis發明PCR技術1990年美國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HGP)

1994年中國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2001年美、英等國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基本框架FriedrichMiescher(1844-1895)FriedrichMiescherworkedatthePhysiologicalLaboratoryoftheUniversityofBaselandinTübingenandismostwellknownforhisdiscoveryofthenucleicacids.(DNAPioneersandTheirLegacybyUlfLagerkvist,1998,YaleUniversityPress,ISBN0-300-07184-1).Toreadexcerptsfromthisbook,clickDNAPioneers

.米歇爾FriedrichMiescher(1844-1895)米歇爾,瑞士生物學家,生前工作于巴塞爾大學的生理學研究室。以發現核酸而聞名世界。米歇爾小時候有嚴重的聽力障礙,因此在童年時代,盡管他非常聰明,但總是害羞并很內向。他酷愛音樂,與其父親一樣是一個天才歌手,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很好。1865年米歇爾成為一名醫學生,1868年獲醫學博士學位。但聽力問題是他成為臨床醫生的障礙。1868年,米歇爾感興趣研究白細胞。為了得到足夠的白細胞,他從醫院的外科繃帶中洗脫膿液的白細胞,分離細胞核,得到一些粘稠的物質,并經實驗證明含有磷和氮,稱為核素。隨后的研究證明這一物質具有酸性,故稱為核酸。這是米歇爾首次發現了重要的生命物質之一—核酸。

1879年Kossel(科塞爾)經過10年的努力,搞清楚核素中有四種不同的組成部分:A,T,C和G。1889年Altman(阿特曼)建議將核素改名為“核酸”,并且已經認識到“核素”乃“核酸”與蛋白質的復合體。

1909年Levene(萊文)發現酵母的核酸含有核糖。

1930年Levene發現動物細胞的核酸含有一種特殊的核糖即脫氧核糖,得出了一個錯誤概念:植物核酸含核糖,動物核酸含脫氧核糖。這個錯誤概念一直延續到1938年,這時方清楚RNA和DNA的區別。Levene還提出了核酸的“磷酸-核糖(堿基)-磷酸”的骨架結構,解決了DNA分子的線性問題,還在1935年提出“四核苷酸”學說,認為這四種核苷酸的聚合體是構成核酸的基本單位。Reichard,P.J.Biol.Chem.2002;277:13355-13362OswaldT.

Avery(1877-1955).埃弗里,O.T.OswaldTheodoreAvery

(1877~1955)美國細菌學家。1877年10月21日生于加拿大新斯科舍哈利法克斯。1904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后到布魯克林的霍格蘭實驗室研究并講授細菌學和免疫學。1913年轉到紐約的洛克菲勒研究所附屬醫院工作,直到1948年退休。他和C.麥克勞德、M.麥卡錫于1944年重做1928年Griffith(格里菲斯)的細菌轉化實驗共同發現不同型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因子是DNA。這項實驗第一次證明了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雖然這一發現,曾引起爭論和懷疑,但的確推動了DNA的研究,直至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他還通過對肺炎雙球菌的免疫性研究,提出肺炎雙球菌可根據其免疫的專一性來進行分類,而這種免疫專一性是由于不同菌型的莢膜中所含的多糖引起的。由此他建立起對不同型肺炎雙球菌的靈敏檢驗法。1955年2月20日卒于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1928年Griffith的細菌轉化實驗

1944年Avery等重做1928年Griffith(格里菲斯)的細菌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但人們對此持懷疑態度,理由是:(1)因認為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大,結構復雜,二十種氨基酸的排列組合將是個天文數字,可作為一種遺傳信息。而DNA相對分子質量小,只含4種不同的堿基,人們一度認為不同種的有機體的核酸只有微小的差異。(2)認為轉化實驗中DNA并未能提得很純,還附有其它物質。(3)即使轉化因子確實是DNA,但也可能DNA只是對莢膜形成起著直接的化學效應,而不是充當遺傳信息的載體。

1952年Hershey&Chase(赫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感染實驗進一步證明DNA是遺傳物質。1952年HersheyandChase的T2噬菌體感染實驗二、核酸的分類及分布90%以上分布于細胞核,其余分布于核外如線粒體,葉綠體,質粒等。分布于細胞質中。(deoxyribonucleicacid,DNA)(ribonucleicacid,RNA)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攜帶遺傳信息,決定細胞和個體的基因型(genotype)。參與細胞內DNA遺傳信息的表達。某些病毒RNA也可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第一節核酸分子的化學組成TheChemicalComponentofNucleicAcid1.元素組成C、H、O、N、P(9~10%)2.分子組成一、核酸的化學組成戊糖(構成RNA)1′2′3′4′5′核糖(ribose)(構成DNA)脫氧核糖(deoxyribose)β-D-核糖β-D-2-脫氧核糖嘌呤(purine)腺嘌呤(adenine,A)鳥嘌呤(guanine,G)堿基嘧啶(pyrimidine)胞嘧啶(cytosine,C)尿嘧啶(uracil,U)胸腺嘧啶(thymine,T)(構成RNA)(構成DNA)核苷:AR,GR,UR,CR脫氧核苷:dAR,dGR,dTR,dCR1.核苷(ribonucleoside)的形成堿基和核糖(脫氧核糖)通過糖苷鍵連接形成核苷(脫氧核苷)。1′1二、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核苷酸:AMP,GMP,UMP,CMP脫氧核苷酸:dAMP,dGMP,dTMP,dCMP

2.核苷酸(ribonucleotide)核苷(脫氧核苷)和磷酸以磷酸酯鍵連接形成核苷酸(脫氧核苷酸)。

12345核酸戊糖堿基核苷核苷酸RNAβ-D-核糖A(腺嘌呤)G(鳥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AR(腺苷)GR(鳥苷)CR(胞苷)UR(尿苷)AMPGMPCMPUMPDNAβ-D-2-脫氧核糖A(腺嘌呤)G(鳥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dAR(脫氧腺苷)dGR(脫氧鳥苷)dCR(脫氧胞苷)dTR(脫氧胸苷)dAMPdGMPdCMPdTMPDNA 與RNA基本組成成分比較3.體內重要的游離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含核苷酸的生物活性物質:NAD+(輔酶Ⅰ)、NADP+(輔酶Ⅱ)、CoA-SH、FAD

等都含有AMP

多磷酸核苷酸:NMP,NDP,NTP環化核苷酸:cAMP,cGMPAMPADPATPcAMPNADP+NAD+第二節核酸的一級結構5′端3′端核苷酸的連接一分子的核苷酸的3’-羥基團與另一分子核苷酸的5’-磷酸基團通過脫水可形成3’,5’-磷酸二酯鍵,從而將兩分子核苷酸連接起來。

CGA定義指多核苷酸鏈中核苷酸的種類、比例和排列順序。由于核苷酸間的差異主要是堿基不同,所以也稱為堿基序列。5′端3′端CGA核酸的一級結構編寫式:DNA:5’-A-T-G-C-A-3’RNA:5’-U-G-C-C-A-3’第三節DNA的空間結構——雙螺旋結構、三級結構1.DNA雙螺旋結構的研究背景堿基組成分析Chargaff規則:[A]=

[T][G]

[C]堿基的理化數據分析(滴定)A-T、G-C以氫鍵配對較合理DNA纖維的X-線衍射圖譜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在實驗室成功搭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2、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要點(1)DNA分子由兩條脫氧多核苷酸鏈(簡稱DNA單鏈)組成,兩條鏈沿著同一根軸平行盤繞,形成右手雙螺旋結構。螺旋中的兩條鏈方向相反,即其中一條鏈的方向為5′→3′,而另一條鏈的方向為3′→5′。(2)磷酸基和脫氧核糖位于螺旋外側,彼此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形成DNA骨架。嘌呤堿和嘧啶堿基位于螺旋的內側,糖環平面與堿基環平面之間的角度近似直角。(3)雙螺旋的直徑約為2nm。每條鏈相鄰兩個堿基平面之間的距離為0.34nm,兩個核苷酸之間的夾角為36°。每10個堿基對形成一個螺旋,其螺矩(即螺旋旋轉一圈)高度為3.4nm。2.0nm小溝大溝(4)兩條鏈由堿基間氫鍵相連。堿基間形成氫鍵有一定的規律:腺嘌呤與胸腺嘧啶成對,鳥嘌呤與胞嘧啶成對。A和T間形成兩個氫鍵,G和C間形成三個氫鍵,這種堿基之間相互配對稱為堿基互補。(5)沿螺旋軸方向觀察,配對的堿基并不充滿雙螺旋的全部空間。由于堿基對的方向性,使得堿基對占據的空間不對稱,因此在雙螺旋的表面形成兩個凹下的槽,一個較大,一個較小,分別稱為大溝和小溝,又可稱為深溝和淺溝。(6)DNA雙螺旋的穩定因素DNA雙螺旋結構在生理條件下是很穩定的。雙螺旋穩定的力:氫鍵堿基堆積力(疏水相互作用及范德華力)離子鍵等則DNA變性劑(熱、pH、脲/酰胺、有機溶劑)DNA右雙螺旋結構模型要點總結(Watson,Crick,1953)1、右雙螺旋,反向平行2、堿基在內,主鏈在外3、堿基互補,A=T,G≡C4、螺旋一圈,十對堿基5、結構穩定,副鍵維系6、大溝小溝,調節關鍵3、DNA的三級結構在DNA雙螺旋二級結構的基礎上,雙螺旋扭曲或再次螺旋就構成DNA的三級結構。超螺旋是DNA三級結構的一種常見形式。超螺旋的形成與分子能量狀態有關。(1)原核生物DNA的三級結構

絕大多數原核生物的DNA都是共價封閉的環狀雙螺旋。如果再進一步盤繞則形成麻花狀的超螺旋三級結構。(2)真核生物中的核小體結構在真核生物中,雙螺旋的DNA分子圍繞一蛋白質八聚體進行盤繞,從而形成特殊的串珠狀結構,稱為核小體。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組成單位。4、DNA的功能(1)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2)基因復制和轉錄的模板基因: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遺傳信息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分類:(1)編碼蛋白質(2)沒有翻譯產物(3)不轉錄的DNA片段基因診斷: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的技術和方法,直接檢測基因結構或表達水平是否正常,從而對疾病做出診斷的方法?;蛑委煟褐笇⑷说恼;蚧蛴兄委熥饔玫幕蛲ㄟ^一定方式導入人體靶細胞以糾正基因的缺陷并發揮治療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生物醫學新技術。基因組:指一個細胞或生物體所含的全套基因?;蚪M學:就是發展和應用DNA制圖、測序新技術以及計算機程序,分析生命體全部基因結構和功能的一門學科。原核生物基因組特點:1.基因組較小,通常只有一個DNA分子2.功能相關的基因常構成一個轉錄單位——操縱子(Operon)3.無重復序列4.DNA順序所含有的結構基因是連續的,一般不含有間隔序列或很短5.有重疊基因1.基因組較大2.不存在操縱子結構3.有重復序列(1)高度重復序列(衛星DNA)(2)中度重復序列A.串聯重復序列:小衛星DNA,微衛星DNA和rDNAB.散布重復序列:短散布元件,長散布元件和轉座子(3)低度重復序列(4)單一序列4.有斷裂基因(內含子和外顯子)真核生物基因組特點:雞卵清蛋白的基因第四節RNA的空間結構(一)RNA的類型mRNAtRNArRNA少數RNA病毒(二)RNA的結構特征(1)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AMP、GMP、CMP和UMP。一般含有較多種類的稀有堿基核苷酸。(2)每分子RNA中約含有幾十個至數千個NMP,與DNA相似,彼此通過3’,5’-磷酸二酯鍵連接而成多核苷酸鏈。(3)RNA主要是單鏈結構,但局部區域也卷曲形成雙螺旋結構,或稱為發夾結構(hairpairstucture)。雙鏈部位的堿基一般彼此形成氫鍵而互相配對,即A-U及G-C,雙鏈區有些不參與配對的堿基往往被排斥在雙鏈外,形成環狀突起。(4)RNA與DNA對堿的穩定性不同,RNA易被堿水解,使5’-磷酸酯鍵斷開,形成3’-磷酸酯鍵的單核苷酸。(三)參與蛋白質生物合成的三類RNA的結構1.轉運RNA(tRNA)的結構與功能(1)一級結構tRNA分子量最小,由74-95個核苷酸組成;含有較多的稀有堿基;3’末端為-C-C-A-OH結構。(2)tRNA的二級結構tRNA的二級結構由于局部雙螺旋的形成,含有3個發夾結構、4個螺旋區、3個環和1個附加叉而呈現“三葉草”形,故稱為“三葉草”結構。

tRNA的“三葉草”形結構包括:氨基酸臂、DHU(二氫尿嘧啶)環、反密碼環、額外環和Tψ(胸苷假尿苷)環五部分。氨基酸臂TψC環反密碼環DHU環額外環(1)氨基酸接受區

包含有tRNA的3’-末端和5’-末端,3’-末端的最后3個核苷酸殘基都是CCA,A為核苷。氨基酸可與其成酯,該區在蛋白質合成中起攜帶氨基酸的作用。

(2)反密碼區

與氨基酸接受區相對的一般含有7個核苷酸殘基的區域,其中正中的3個核苷酸殘基稱為反密碼子。

(3)二氫尿嘧啶區該區含有二氫尿嘧啶。(4)TC區該區與二氫尿嘧啶區相對,假尿嘧啶核苷—胸腺嘧啶核糖核苷環(TC)由7個核苷酸組成,通過由5對堿基組成的雙螺旋區(TC臂)與tRNA的其余部分相連。除個別例外,幾乎所有tBNA在此環中都含有TC。(5)可變區位于反密碼區與TC區之間,不同的tRNA該區變化較大。*tRNA的三級結構——倒L形*tRNA的功能活化、搬運氨基酸到核糖體,參與蛋白質的翻譯。2.信使RNA的結構與功能hnRNA內含子(intron)mRNA*mRNA成熟過程

外顯子(exon)目錄*mRNA結構特點1.大多數真核mRNA的5′末端均在轉錄后加上一個7-甲基鳥嘌呤-三磷酸核苷,同時第一個核苷酸的C′2也是甲基化,形成帽子結構:m7GpppN。2.大多數真核mRNA的3′末端有一個多聚腺苷酸(polyA)結構,稱為多聚A尾。帽子結構帽子結構可保護mRNA免受核酸酶從5’端的降解作用,并在翻譯起始中具有促進核糖體與mRNA的結合、加速翻譯起始速度的作用。多聚A尾可增加mRNA的穩定性和維持其翻譯活性。帽子結構和多聚A尾的功能*mRNA的功能把DNA所攜帶的遺傳信息,按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抄錄并傳送至核糖體,用以決定其合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排列順序。DNAmRNA蛋白轉錄翻譯原核細胞細胞質細胞核DNA內含子外顯子轉錄轉錄后剪接轉運mRNAhnRNA翻譯蛋白真核細胞原核生物mRNA結構特點一般都為多順反子結構。即一個單鏈mRNA分子可作為多種多肽和蛋白肽鏈合成的模板。mRNA的轉錄和翻譯是耦合的,即mRNA分子一邊進行轉錄,同時一邊進行翻譯。mRNA分子包含有先導區、翻譯區和非翻譯區,即在兩個順反子之間有不參加翻譯的插入序列。真核生物mRNA結構特點mRNA的3’-末端有一段多聚腺苷酸(polyA),5’-末端有帽子結構。mRNA一般為單順反子,即一個mRNA分子只為一種多肽編碼。mRNA的轉錄和翻譯是分開進行的,先在核內轉錄產生hnRNA,轉運到胞質內后,再在核外加工為成熟的mRNA,然后起翻譯作用。*rRNA的結構3.核糖體RNA的結構與功能*rRNA的功能參與組成核蛋白體,作為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場所。16SrRNA*rRNA的種類(根據沉降系數S)真核生物5SrRNA28SrRNA5.8SrRNA18SrRNA原核生物5SrRNA23SrRNA16SrRNA核蛋白體的組成原核生物(以大腸桿菌為例)真核生物(以小鼠肝為例)小亞基30S40SrRNA16S1542個核苷酸18S1874個核苷酸蛋白質21種占總重量的40%33種占總重量的50%大亞基50S60SrRNA23S5S2940個核苷酸120個核苷酸28S5.85S5S4718個核苷酸160個核苷酸120個核苷酸蛋白質31種占總重量的30%49種占總重量的35%1、一般理化性質兩性物質,通常表現為酸性DNA純品為白色纖維狀固體,RNA純品為白色粉末,均微溶于水,不溶于有機溶劑DNA溶液的粘度極高,而RNA溶液要小得多溶液中的核酸分子在引力場的作用下可以沉降。第五節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質2、核酸的紫外吸收在核酸分子中,由于嘌呤堿和嘧啶堿具有共軛雙鍵體系,因而具有獨特的紫外線吸收光譜,一般在260nm左右有最大吸收峰,可以作為核酸及其組份定性和定量測定的依據。以A260/A280進行定性、定量。DNA和RNA溶液中加入溴化乙錠(EB),在紫外下發出熒光。增色效應:核酸水解為核苷酸,A260增高30%~40%的現象。3、核酸的變性(denaturation)定義:雙螺旋區氫鍵斷裂,空間結構破壞,形成單鏈無規線團狀態的過程。方法:強酸,強堿,高溫,變性試劑如尿素、酰胺以及某些有機溶劑如乙醇、丙酮等。變性后其它理化性質變化:A260增高(增色效應)粘度下降比旋度下降

浮力密度升高生物活性喪失DNA變性的本質是雙鏈間氫鍵的斷裂例:變性引起紫外吸收值的改變DNA的紫外吸收光譜增色效應:DNA變性時其溶液A260增高的現象。熱變性解鏈曲線:如果在連續加熱DNA的過程中以溫度對A260(absorbance260,A260代表溶液在260nm處的吸光率)值作圖,所得的曲線稱為解鏈曲線或熱變性曲線。Tm:變性是在一個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