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梭倫改革[經典例析](2011·山東濟寧市統考)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梭倫所進行的革命中,應當是損害債權人的財產以保護債務人的財產。債務簡單地被宣布無效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材料二
……規定全體雅典自由民,不問他們屬于貴族還是平民,一律按財產多寡分為四個等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達500麥斗者為第一等級,稱為“五百麥斗級”,可擔任高級官職……——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三
“我所給予人民的適可而止,他們的榮譽不減損,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勢有財之人,也一樣,我不使他們遭受不當的損失;我拿著一只大盾,保護兩方,不讓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據優勢。”——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倫詩句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梭倫改革的具體內容有哪些?這對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積極影響?(2)依據材料三,可以看出梭倫的改革政策體現了一種怎樣的原則?答案:(1)內容:頒布“解負令”,廢除債務奴隸制;確立財產等級制度。影響:動搖了貴族專制統治,擴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礎;打破了貴族政治專權的局面,擴大了各階層的政治權利,將雅典引入民主軌道。(2)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原則。第二單元商鞅變法材料一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謬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官奴。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斗桶權衡丈尺。——《史記·商君列傳》(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規定?試加以概括提煉,逐條列出。答案:(1)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獎勵軍功;重農抑商品糧,獎勵耕織;廢除“世卿世祿制”,鼓勵貴族建立軍功;推行郡縣制;廢除井田制;統一度量衡。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史記·李斯列傳》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漢書·食貨志》請回答:(2)材料二、三對商鞅變法的評價有何共識?(3)材料三中“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歷史事實?作者對此態度如何?你如何評價?答案:(2)都認為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起來。(3)“王制遂滅”指奴隸制度被廢除;作者持否定態度;作者的觀點是錯誤的,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制度,發展了生產力,是歷史的進步第三單元北魏孝文帝改革[高考例析](2010·高考浙江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北魏孝文帝說:)自上古以來及諸經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禮乎?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若仍舊俗,恐數世之后,伊洛之下復成披發之人。——《魏書·咸陽王禧傳》問題: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孝文帝如何從兩個方面闡述“一從正音”的必要性。答案:
答案:孝文帝認為作為中原(正統)王朝,必須說漢話;如果不說漢話,又將回到改革前的狀態。[預測命題]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史記·商君列傳》(1)材料一中的社會景象是當時實施哪些變法措施的結果?材料二(秦)用商鞅之法……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漢書·食貨志》(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項變法措施帶來的弊端?后來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怎樣解決這一弊端的?答案:(1)推行嚴刑峻法;獎勵耕織;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2)廢井田開阡陌,承認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許自由買賣土地。推行均田制,使無地和少地的農民獲得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或限制土地買賣)。第四單元王安石變法材料1:王安石對宋神宗說:“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故臣以理財為方今先急。未暇理財而先舉事,則事難濟。臣固嘗論天下事如棄棋,以下子先后當否為勝。又論理對以農事為急,農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農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投之法也。”材料2:(宋神宗)與王安石論助投事,安石辯數甚力。上曰:“無輕民事,惟艱。”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說,然又須審民事不可緩。”上曰:“修水土誠不可緩。”安石曰:“去徭役害農,亦民事也。豈特修水土乃民事?……”閱讀以上材料,結合你所知道的歷史知識,請回答:王安石認為,在有關理財的各項措施中,哪一項重要?為什么?答案:王安石認為免役法最重要。他認為,北宋國家貧困的癥結,在于生產過少,也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農民身上,徭役害農。而實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種差役,民戶不再自己服役,改為由官府雇人服役。交納免役錢,原來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錢。這樣既增加了官府收入,(2分)也減輕了農民的勞役負擔,利于發展生產材料一:顧內則不能無以在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而風俗日以衰壞,四方有志之士,愢愢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何故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摘自《臨川先生文集》材料二:(王安石說)“人之困乏,常在新陳不接之際,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貸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貧民舉息于豪民,今之貧民舉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則青苗之行矣。”材料三:(蘇轍說)“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貧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材料四:(王安石說)“臣以為,苛能摧制兼并、理財……不患無財。”根據材料一至材料四,結合北宋中期的背景,概括說明王安石采取以上措施的目的及與蘇轍意見相左的原因答案:北宋中期,政府面臨著財政、政治、邊患危機。為了富國強兵,穩定統治,王安石進行了變法。他試圖用青苗法限制高利貸商人的盤剝和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以法令形式處理國家與地主利益的再分配問題。而蘇轍卻站在大地主立場上,反對國家向農民借貸,二人必然對立。(王)安石曰:“……且國用不足,非當世急務,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財故也。”光曰:“善理財者,不過頭會箕斂爾。”安石曰:“不然,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則在官,彼設法奪民,其害乃甚于加賦!”——《宋史·司馬光傳》請回答:根據材料回答:王安石與司馬光的論戰各自闡述了什么主要觀點?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財措施?
第五單元歐洲的宗教改革[經典例析](2011·連云港市統考)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另一個重要法案是1534年通過的“至尊法案”。它把宗教改革5年來國王取得的權力綜合起來,宣布國王是英國教會唯一和至高無上的首腦,擁有決定一切宗教事務的權力,包括推薦神職人員、規定教義……至此羅馬教皇在英國的權威被徹底摧毀。——程漢大《英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如果教皇命令作惡,或禁止修德,教會就必須堅信作惡是好事,修德是壞事……必然堅信,凡教皇指示的便是善,凡教皇禁止的便是惡。——耶穌會一位理論家請回答:(1)分別概括上述材料的基本主張。(2)材料一體現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這一矛盾在17世紀的英國又有何變化?試分析其原因。答案:(1)材料一:加強王權,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材料二:加強和承認羅馬教皇的權威地位。(2)主要矛盾:王權與教權的矛盾。變化:資產階級和王權的矛盾。原因:①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②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不滿國教成為專制王權的忠順工具,要求改革。③加爾文教的傳播及影響。第六單元阿里改革史學家對阿里紛紛各抒己見,有人認為他是“現代埃及的奠基者”,“當之無愧的現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認為是“一個十足的暴君”。對阿里的評說紛紛各抒己見,你是怎樣看待的?請說明理由答案:如果持肯定態度,理由如下:結束了埃及的長期混亂局面,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國家的基礎;促進了農業商業的發展,建立了近代工業,提高了生產力;也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增強了經濟軍事實力,推遲了被列強侵略的進程等。如果持否定態度,理由如下:對外擴張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對其他國家是一場奴役和掠奪;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壟斷國家政權等第七單元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農民革命的威脅迫使政府開始準備農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賴以存在的支柱農奴地主也意識到必須破除農奴制。……中等地產的貴族希望農業沿著資本主義方向發展,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數,占有大部分農奴。……農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們所關心的都是防止農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讓步和妥協為代價使俄國的農村轉人資產階級的逐漸改革,從而把權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材料中俄國社會各階層(或階級)對農奴制的基本態度如何?他們持這一態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張廢除。
農民起義威脅沙皇的統治;農奴主貴族希望雙業沿著資本主義的方向發展;農奴主和資產階級自由派想通過改革保存自己的權利和土地。答案:
1861《解放農奴宣言》載:“農民這樣地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為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材料表明農奴解放后獲得了哪些權益?答案:農民成為擁有私產和完全自由的人;農民還可以贖買一份土地。
1863年沙皇政府報告書:“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特別是在原來利用的附屬地面積超過了現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們不肯繳代役金;他們拒絕服役或希望保留原來三天的勞役的辦法。”材料中“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農民所付的贖金比當時的地價還高;農民并沒有完全擺脫封建義務獲得完全自由。
第八單元日本明治維新[高考例析](2009·高考山東文綜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維新派的目標正是我們的目標,他們的計劃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實際和操之過急。然而,距今大約三十年前,絕大多數局外人不也是這樣評論日本的明治維新,而明治維新不是掃除了日本的舊秩序嗎?不打破雞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雞蛋卷。——《泰晤士報》(1)材料中“不打破雞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雞蛋卷”的含義是什么?戊戌變法未能“打破雞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為了“打破雞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答案:(1)含義:必須改變舊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須除舊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封建頑固勢力強大。(2)改革措施:廢藩置縣、建立中央集權;廢除等級制度,取消武士特權,實現四民平等。“大凡國家之強弱,系于人民之貧富,人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翻譯理論入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無機材料科學與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特殊人群產品設計核心框架
-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科技學院《經濟法(I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數據新聞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教育活動
-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材料與器件測試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電路分析基礎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邯鄲科技職業學院《建筑制圖與識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思源學院《兒童游戲創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山東開放大學招聘考試真題
- PSP問題解決流程分析
- 語文-華大新高考聯盟2025屆高三3月教學質量測評試題+答案
- (T8聯考)2025屆高三部分重點中學3月聯合測評地理試卷(含答案詳解)河南版
- 勞務合同完整版(2025年版)
- 低空經濟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霍山石斛市場調查報告
- 2025年安徽省C20教育聯盟中考三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藥品注冊與生產作業指導書
-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課內文言文主題閱讀訓練主題二:治國勸諫篇(解析版)
- 計算機畢設管理系統答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