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北師大版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學業分層測評_第1頁
高中歷史北師大版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學業分層測評_第2頁
高中歷史北師大版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學業分層測評_第3頁
高中歷史北師大版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學業分層測評_第4頁
高中歷史北師大版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學業分層測評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業分層測評(一)[學業達標]1.《論語》記載:“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表明孔子治理國家的理念是()A.維護周禮 B.實行仁政C.強調教化 D.為政以德【解析】根據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說明孔子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應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規范。由此可知孔子重視尊卑秩序,維護周朝禮制,故選A項。【答案】A2.有人說:沒有當時的“百家爭鳴”,中國后來的思想文化就不會五彩繽紛。這句話體現的“百家爭鳴”的意義不包括()A.促進了思想學術的活躍和繁榮B.引發了社會大變革局面的出現C.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對后來的中國政治和文化影響深遠【解析】“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社會大變革的出現,而不是“百家爭鳴”引發了社會大變革,即B項是原因而不是意義。【答案】B3.某班同學在編寫“諸子百家論治國”的歷史短劇時,為扮演孟子的同學設計臺詞。下列選項合適的是()【導學號:00910003】A.“兼愛非攻,互助互愛”B.“民貴君輕,社稷次之”C.“為政以德,愛惜民力”D.“以法治國,中央集權”【解析】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A項的“兼愛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張,排除;B項是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思想,符合題意;C項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題意;D項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權思想主張,不符合題意。【答案】B4.(2023·天津學業水平測試)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著名論斷的思想家是()【導學號:00910004】A.老子 B.孔子C.荀子 D.墨子【解析】由題干材料中“君舟民水”的思想可知該思想家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答案】C5.《春秋繁露》記載:“……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這體現了董仲舒的哪一思想()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君權神授”,強化君主專制C.“天人感應”,約束君主行為D.“春秋大一統”,加強中央集權【解析】根據材料中“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主張約束君主的行為,促使君主要施行仁政,故選C項。【答案】C6.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喚起了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諸子百家的學說后來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是()【導學號:00910005】A.法家 B.道家C.墨家 D.儒家【解析】漢武帝時,董仲舒新儒學強調“春秋大一統”、“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適應了君主專制統治的需要。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并付諸實行,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故D項正確。【答案】D[能力提升]7.有學者認為:“秦朝滅亡后,法家學說信譽掃地,而儒家學說長期被推崇為官方教義。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法家的一個勝利。”“這也是法家的一個勝利”指的是()A.“獨尊儒術”也體現了法家的思想專制原則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學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經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學說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解析】“獨尊儒術”體現了思想的大統一,與法家思想專制原則相符合,故A項正確;董仲舒新儒學的核心為大一統,故B項錯誤;董仲舒新儒學亦主張仁政,有其“民本”特色,故C項錯誤;董仲舒新儒學思想來源豐富,沒有全面吸收一種學說,故D項錯誤。【答案】A8.董仲舒說:“(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說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礎上提出了“天人感應”B.在孟子人性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君權神授”C.在荀子人性論的基礎上創立“天人合一”思想D.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解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董仲舒認為人性本善,由于“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上天就為他們創造了一個王來維持這個社會,使他們成為善良的人,即“君權神授”,故B項正確。荀子主張“人之性惡”,故C項錯誤;A、D兩項與題意不符,排除。【答案】B9.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學術思想十分活躍的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禮記》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也。……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論語》材料二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材料三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荀子》(1)材料一反映了商代到春秋時期人們對天人關系的認識有何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指出孔子關于人際關系的兩個核心概念,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3)根據材料三,指出孟子、荀子對人性的不同看法。他們的思想有何一致性?(4)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上述思想家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貢獻。【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中“尊神”、“先鬼而后禮”等信息說明商代尊崇鬼神,重鬼神而輕視禮儀;根據材料中“敬鬼神而遠之”等信息說明否定鬼神作用而專注人事;“原因”可以結合春秋時期的政治、經濟等社會背景分析。第(2)問,結合對材料的理解,主要強調“仁”和“禮”,結合兩者的內涵分析兩者的關系。第(3)問,根據對材料的理解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孟子主張“性本善”,荀子主張“人性惡”,其“一致性”體現在強調道德的重要性。第(4)問,結合所學知識從對儒家思想及中華文化的影響角度概括孔子、孟子和荀子的貢獻即可。【答案】(1)變化:由商代尊崇鬼神到春秋時期專注人事。原因:鐵器的使用和經濟的發展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壞,爭霸局面出現,人們更多關注社會現實。(2)概念:仁和禮。關系:仁是內在精神,禮是外在表現;仁是追求的目標,禮是實現目標的途徑。(3)不同看法: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說,荀子主張性惡論。一致性:強調道德倫理的重要性。(4)奠定了儒家學派的基本學說;促進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導學號:00910006】材料一《春秋》大一統,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材料二統一思想,歸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國人有一致的信仰,讓大家在相同的目標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統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們平心而論,董仲舒統一思想,尊崇儒術的呼吁,其功當多于過。——李威熊《董仲舒與西漢學術》材料三秦以后的中國文化曾遭受三次厄運:一次是秦始皇的焚書,一次是漢武帝的罷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舉制度。在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發動的這一次對封建政權的長期鞏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對文化的危害也最為長遠。——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1)根據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樣的主張?目的何在?漢武帝時期對其他各家學說就真的“皆絕其道”了嗎?試舉例加以說明。(2)根據材料二、三,兩位學者對董仲舒的評價有何不同?原因何在?(3)你認為對歷史人物活動的評價應遵循怎樣的原則?【解析】本題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及其影響。第(1)問的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信息“《春秋》大一統,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作答;第二小問考查新儒學出現的歷史背景,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第三小問考查新儒學的特點,即“外儒內法,附會陰陽,劑之以道”,聯系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2)問考查對新儒學的評價,概括材料二、三即可得出答案。第(3)問考查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方法,結合第(2)問和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答案】(1)主張: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目的:適應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通過思想上的統一來維護政治上的統一(文化的“統一”和政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