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山西省忻州市古城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題。文人畫的藝術境界是癡狂,這個論斷似乎不怎么新鮮,但是,中國文人藝術家的癡狂與西方藝術家的癡狂完全是兩個概念。在中國文化的早期,就將癡狂當作一種智慧的表現。從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輿。這位狂者的特點,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語發真情,三是獨往獨來,我行我素。從后人對這些典籍的注釋來看,皆認為是先賢借狂人之語來寄托自己的某種思想觀念??鬃优c莊子這兩位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將狂夫之言之行看作是超凡脫俗之舉,有發聾振聵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會力量和政治力量對“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關注的態度,造成了中國兩千年文明史對狂人狂言的一種特殊認識:太聰明會致狂,所謂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觀真理的顯現。從接輿到《紅樓夢》里的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國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藝術典型?!翱瘛钡募那檫_意功能——“狂”所具備的種種特質,與藝術創作的規律無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藝術領域。由于狂言狂行能夠得到社會的寬容與保護,所以藝術家就容易選擇“狂”的藝術語言,隱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聲,從而揭示客觀真理。中國藝術史到了魏晉時代,“狂”就成為一種風尚。嵇康與阮籍兩位狂士之別,關鍵是一個“佯”字上,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謂“瘋狂乃機變之一道”。魏晉之后,癡狂成為通達、脫俗、自由的代名詞,成為文人藝術家生活的風格?;蛘哒f,他們的狂言狂行就成為自己的一種行為藝術。我們再看,由于藝術創作主體的癡狂風格,就決定了藝術形式的癡狂性質,中國古典藝術中,書法的最高形式是草書,乃至大草、狂草。繪畫的最高形式是寫意,乃至大寫意、潑墨大寫意。達不到這個境界,那就淪為匠人、匠氣。西方文化從它的源頭就對于非理性的“癡狂”持有否定態度。米歇爾?福柯有一句話概括得很好,他說:“希臘的理性沒有反對命題?!敝惺兰o以來,“癲狂”被西方人認為是一種“罪惡”,因此對精神病采取隔離、驅逐的殘酷手段。到了l7世紀中葉,排斥的態度就更加激烈起來,笛卡爾的哲學占據主導地位,確立理性至高無上的地位,癲狂被視為非人性的東西。同普遍的藝術風尚相同,癡狂之風也是以“雅”始,以“俗”終。不狂而名之為狂的畫家,為了向社會宣稱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常常自稱為“狂”。就說“揚州八怪”吧,其實他們一點也不怪,不狂,這些文人畫家開始具備專業畫家的性質,他們還要進行書畫交易,借此為生。“癡狂”進入世俗化階段,它作為一種藝術風格穩定下來。一方面,藝術家從事藝術而不必為此而發瘋;另一方面,具有瘋狂藝術個性的作品能夠不斷地創造出來,滿足欣賞者那種歇斯底里的情緒。

15.中國古典藝術形式的癡狂性質是怎樣形成的?(6分)

16.文中說:“癡狂之風也是以‘雅’始,以‘俗’終?!闭埛謩e解釋“癡狂之雅”與“癡狂之俗”的具體內涵。(6分)

17.為什么說“中國文人藝術家的癡狂與西方藝術家的癡狂完全是兩個概念”?(6分)

參考答案:15.在中國文化的早期,癡狂就被當作一種智慧的表現,得到社會的寬容與保護。(2分)魏晉之后,癡狂成為通達、脫俗、自由的代名詞,成為文人藝術家生活的風格。(2分)藝術創作主體的癡狂風格,就決定了藝術形式的癡狂性質。(或藝術家選擇“狂”的藝術語言,隱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聲,從而揭示客觀真理。)(2分)16.癡狂之雅:藝術家常常借癡狂來隱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聲,來揭示真理。(3分)癡狂之俗:一些不狂而自命為“狂”的藝術家常常借癡狂來向社會宣稱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以獲取更多的利益。(3分)17.中國文人藝術家的癡狂被認為是一種人生的智慧、藝術的智慧、生存的智慧;(3分)西方藝術家的癡狂被認為是非理性的,非人性的,甚至被認為是一種“罪惡”。(3分)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現代文學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學科建構。中國當代文學已經走過六十多年的歷程,在時間上是現代文學的兩倍多,但卻是一個處于“未完成”狀態的年輕學科。在當前我國大力倡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國當代文學學科的問題與困惑,并尋求學科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方法,應成為當代文學研究不容回避的議題。當代文學的學科建構離不開“外源性”的理論資源,而且事實上,它在推動當代文學的學科建設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問題是,長期以來,我們熱衷于向“西方取經”,過于偏重這些“外源性”資源。上世紀80年代我們崇拜黑格爾的“歷史哲學”,90年代服膺阿爾都塞的“歷史總體性”和詹姆斯的“永遠歷史性”,新世紀迷戀??碌摹爸R考古學與譜系學”以及德里達的“解構學”。對于海外華人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同樣頂禮膜拜、趨之若鶩。舉例說,美國華裔漢學家王德威的論文《被壓抑的現代性——沒有晚清,何來“五四”?》的發表,就無異于在國內現當代學術界扔進了一顆深水炸彈。一時間,當代文學研究領域里到處都是“被壓抑的現代性”話題,甚至“沒有……,何來……”的句式也到處被模仿。當代文學學科建設不應失去自己的學術主體性。我們的當代文學史寫作要有自己的學科特色、基本范疇、主體身份和當代性品格。當代文學學科建設要將落腳點轉移到“內源性”理論資源上來,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二是中國的本土經驗,三是清代“樸學”的實證方法。比如傳統文化中的文章學傳統、《史記》對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敘事技巧,都可以成為我們撰寫當代文學史的參照,并促使當代文學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如當代文學如何回歸或復活傳統的敘事美學與詩學,等等。當代優秀作家已清醒意識到:優秀的文學作品不是西方哲學思想的演繹,也不是技術主義的炫技,而必須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過“本土經驗”的形象化和具體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懷、高貴的精神氣質,引導人類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關于清代“樸學”的方法論問題,有學者認為,“中國作為世界的文明古國,也是作為史籍最為宏富的國度,在歷史化問題上自有其廣博而又獨特的資源、思路和方法。”不過,必須看到,清代“乾嘉學派”那一套方法對當代文學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瑣雜考證和重學問而輕人文的理論對于建構當代文學史應有的廣度、厚度和深度,則是無效甚至是不利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奠基者王瑤說過,文學史學科“總要發展,要突破過去,要后來居上。每個時代都應該達到自己時代的高度”。期待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文化自信心的恢復,當代文學學科建設也將脫羽成熟。(摘編自陳劍暉《當代文學學科建構與文學史寫作》)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對待“外源性”資源與“內源性”資源的態度存在著偏差。B.西方學者的理論成果和華裔學者的學術研究都影響了中國當代文學學科建設。C.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經驗,是對學術主體性的堅持,能使作家寫出更好的作品。D.“樸學”重視對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論支撐,不利于建構當代文學史。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當代文學學科建設滯后為立論的前提,論證了重視“內源性”資源的必要性。B.文章按時間順序例舉了諸多海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論證“外源性”資源的影響之大。C.文章對“外源性”資源的作用、清代“樸學”實證方法都做出一分為二的辯證評價。D.針對當代文學學科建設,文章先交代背景,接著分析問題,最后指明發展的方向。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當代文學比現代文學歷時更長,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達到時代的高度。B.偏重于“外源性”理論資源是當代文學學科仍處于“未完成”狀態的根本原因。C.對“內源性”理論資源的三個方面,我們應該要創造性、批判性地繼承與發展。D.當我們注重對“內源性”資源的篩選和利用,當代文學學科建設就能脫羽成熟。參考答案:1.D

2.B

3.C【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注意將選項轉述內容與原文內容逐一比對,尋找細微的差別確定答案。D項,“缺乏理論支撐,不利于建構當代文學史”不正確,原文為“那一套方法對當代文學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瑣雜考證和重學問而輕人文的理論對于建構當代文學史應有的廣度、厚度和深度,則是無效甚至是不利的”。故選D項?!?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要在整體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根據文本具體內容對各選項表述進行認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確與否。B項,“文章按時間順序例舉了諸多海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不正確,從原文來看,應是分兩類進行例舉,并不是“按時間順序”列舉。故選B項?!?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概括文章要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觀點態度的能力,題目的設誤類型一般為可能說成絕對,擴大范圍或縮小范圍。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注意仔細閱讀題干要求,分析各個選項,找出答案。A項,偷換概念,由原文可知,“未能達到時代高度”的是“當代文學學科建構”,而不是“當代文學”。B項,“根本原因”推斷不當,由原文來看,“偏重于‘外源性’理論資源”是當代文學學科仍處于“未完成”狀態的一個原因,但不能說是“根本原因”。D項,“就能脫羽成熟”的推斷結果過于絕對。由原文來看,“注重對‘內源性’資源的篩選和利用”是當代文學學科建設成熟的必要條件,不是充要條件。故選C項?!军c睛】第2題解答時首要的就是整體閱讀,把握中心論點或論題,找出文中所用論據,分析論證方法,明辨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關系,不僅要明辨中心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系,更要明辨各個分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系,最后提煉整合。同時還要注意論述類試題設題常見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時態、因果混亂、主次顛倒、混淆是非、無中生有、張冠李戴,等等。對于試題選項內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對應信息區間,然后再進行判斷。3.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14—17題走近蘆葦陳所臣①清寒的早春,陽光已經有些燦爛了,風卻依然凜冽,絲絲地割人。②灘上有一大片蘆葦,大概可以稱為“蘆葦蕩”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蘆葦就被人割了去,或當柴燒,或作造紙原料。不知是因為忙碌,還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年,這片蘆葦沒有在秋天里砍去,就這樣以整體的陣勢,經歷了一整個冬天。寒冷無疑征服了它們,改變了它們。那種征服與改變是強有力的,無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聽憑它擺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數,緊緊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東西,本質的東西。③你這樣做了,所以你才能這樣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變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顏,你的服飾。而你的心已經沉入腳下的泥土,在那里頑強地過冬,如那些同樣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動物。生命的頑強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質的有效方式,這種方式它不必告訴別人,它必須守住這至關重要的秘密。④但蘆葦畢竟真的變老了,一片襤褸,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有那一聲不響的沉默還在顯示著它本性的強硬??萑~在風中嗚咽,枯干的蘆花在風中搖曳,似乎都是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這大片的無可奈何是不是讓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的無可奈何了呢?⑤人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就像那些無可奈何的蘆葦一樣。我們經歷過,也可能為此沮喪過。我們同樣在被歲月與生活征服和改變的時候,裹緊身子,守住信念與信心,擺出一副越冬的樣子。或許我們的外在形體也確實被改變了,襤褸和枯衰了,但我們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們無邊的智慧和倔強的秉性。我們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們無疑是戰勝了,保住了我們的本性與本質。我們無疑會為此慶幸,為此作為勝利者而越發目光敏銳,堅定不移,信心百倍。⑥走進蘆葦,想跟蘆葦說些什么?蘆葦無言,我亦無言,無言是否也是一種理解,一種溝通,一種心有靈犀呢?腳下泥土松軟,頭頂陽光充沛,泥土與陽光都是春天的樣子了。蘆葦和我近在咫尺,這是怎樣的一種親近?生命的親近,軀體的親近,思想和心靈的親近,或者另外一些我們尚且并不明白的思維和行為的親近。我們同樣是在越冬之后,帶著襤褸和枯衰走進早春的,在沒有榮譽的寂靜之中,在容易被遺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誤解和鄙視的目光之下,我們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縷無可奈何呢?也許不會,這時候的我們已經因經歷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寵辱不驚了。我們明白了自身的價值和崇高之處,我們還需要那些煙云一霎的掌聲和鮮花嗎?⑦腳下松軟的泥土彈跳著,暗示我行走的節奏。我便感覺到了我的輕盈和愉悅,一種解透人生、戰勝自己的輕盈與愉悅。這是一種越冬乃至更深層次的脫胎換骨的過程,涅槃的過程,也是自我解脫、自我凈化的過程。我們經歷過,戰勝過,我們就可以說我就是“我”。也只在這時候,我們才真正感覺到了理解自己,在滾滾紅塵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質,原來是最難的事情。⑧猛然地發現腳下泥上的表層有些異樣的東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錐,那是蘆葦的芽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蘆葦尖銳的宣言,那宣言同樣是強大的、無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們從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時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蒼老的蘆葦就要倒伏下來,代之而起的將是更加年輕的欣欣向榮的強大的陣勢。⑨我知道這才是必然,才是世間萬物歷盡苦難生死更替的本真。

(選自《品味書香》)14.根據文意,概括“越冬蘆葦”這一形象的特點。(4分)

15.結合文章內容,按要求回答下面兩道題(6分)(1)第⑤段中劃線句“我們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的含義是什么?請簡要回答。(3分)

(2)對下列這句話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作簡要的分析(3分)

枯葉在風中嗚咽,枯干的蘆花在風中搖曳,似乎都是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

16.文章第二段到第三段,作者對蘆葦的稱謂由第三人稱改為第二人稱,這樣寫有什么不同?(6分)

17.理清全文思路,簡要回答作者是怎樣一步步“走近”蘆葦的?(6分)

參考答案:14.蒼老、襤褸(殘破)、枯衰、強硬(頑強)一個詞語1分。15.①用無邊的智慧(1分)和倔強的秉性(1分)守住生命的本性(1分)②擬人(1分)賦予蘆葦以人性與情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蘆葦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命的無奈與摧殘(1分),更加突出了其生命力的頑強(1分)。16.第三人稱直接客觀,便于準確全面地描寫蘆葦,深入刻畫蘆葦。(2分)第二人稱增強了抒情性、親切感,(2分)拉近了作者與蘆葦的距離,表現出了作者對蘆葦的理解與親近。(2分)17.首先是感受蘆葦的外在形象,蒼老、枯衰(1分);然后是理解其生命內涵,頑強圖存(1分);最后是由物及人,體悟蘆葦的生存哲學,領悟人類得以代代相傳的真諦(2分)。作者由淺入深,由實及虛,層層深入,逐步升華主題。(2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袁樞,字機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學,嘗以《修身為弓賦》試國子監,周必大、劉珙皆期以遠器。試禮部,詞賦第一人,教授興化軍。

為禮部試官。常喜誦司馬光《資治通鑒》,苦其浩博,乃區別其事而貫通之,號《通鑒紀事本末》。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其書奏于上孝宗讀而嘉嘆以賜東宮及分賜江上諸帥且令熟讀日治道盡在是矣

他日,上問袁樞何官,茂良以實對,上日:“可與寺監簿?!庇谑且源笞谡菊俚菍?,即因史書以言日:“臣竊聞陛下嘗讀《通鑒》,屢有訓詞,見諸葛亮論兩漢所以興衰,有戒,垂法萬世?!彼鞖v陳往事,自漢武而下至唐文宗,偏聽奸佞,致于禍亂。上日:“朕不至與此曹圖事帷幄中。”樞謝日:“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國史院編修官,分修國史傳。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轉請文飾其傳,樞日:“吾為史官,書法不隱,寧負鄉人,不可負天下后世公議?!睍r相趙雄總史事,見之嘆日:“無愧古良史?!?/p>

遷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產業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納厚賂曲庇之,樞直其事以聞,人為危之。上怒,立罷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實自樞始。詔權工部侍郎。因論大理獄案請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貶兩秩,寢前旨。光宗受禪,敘復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瀕大江,歲壞為巨浸,民無所托。楚故城楚觀在焉,為室廬,徙民居之,以備不虞。種木數萬,以為捍蔽,民德之。開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創作《易傳解義》及《辯異》《童子問》等書藏于家。

(選自《宋史·袁樞傳》,有刪改)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其/書奏于上/孝宗讀而嘉嘆/以賜東宮及分賜江上諸帥/且令熟讀/日/治道盡在是矣/

B.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其書/奏于上/孝宗讀而嘉嘆/以賜東宮及分賜江上/諸帥且令熟讀/日/治道盡在是矣/

C.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其書/奏于上孝宗讀/而嘉嘆以賜東宮及分賜江上諸帥/且令熟讀/日/治道盡在是矣/

D.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其書/奏于上/孝宗讀而嘉嘆/以賜東宮及分賜江上諸帥/且令熟讀/日/治道盡在是矣/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國子監,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關,在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

B.教授,學官名。始于宋代,為講解經義、掌管課試的一種文職官員。

C.禮部,中國古代官署,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貢舉、戶籍等事項。

D.受禪,是中國古代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舊皇帝讓給的帝位。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袁樞文才突出,學識淵博。他少年時努力學習,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詞賦第一名,喜愛《資治通鑒》,并改編了這部著作,且著述豐富。

B.袁樞積極進言,敢于彈劾權貴。皇帝關心提拔袁樞,袁樞借史事勸誡皇帝。御史冷世光違法亂紀,袁樞彈劾他,認為冷是個危險人物,最終冷被罷免。

C.袁樞為人正直,修史秉筆直書。他負責修國史,章悖是他的同鄉,向他委婉請求修飾白己的傳記,被袁樞嚴詞拒絕,宰相趙雄知道后贊賞了袁樞。

D.袁樞為民辦實事,體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職,江陵靠近長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種樹木防備水災,百姓感激他。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屢有訓詞,見諸葛亮論兩漢所以興衰,有戒,垂法萬世。(5分)

譯文:

(2)因論大理獄案請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貶兩秩,寢前旨。(5分)

譯文:參考答案:4.D(原文標點: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其書,奏于上,孝宗讀而嘉嘆,以賜東宮及分賜江上諸帥,且令熟讀,日:“治道盡在是矣?!?5.C(戶籍應該是由戶部掌管)6.B(“認為冷是個危險人物”錯,原文“人為危之”的意思是大家替袁樞擔心)7.(1)多次有教導的話,看到諸葛亮談論兩漢興衰的原因,有告誡,流傳示范萬世。(得分點:屢、訓、所以、垂各1分,句意1分)(2)由于議論大理寺案件請求調外地就職,有給他郡守的任命,接著貶官兩級,停止以前的任命。(得分點:予、既而、寢、旨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袁樞,字機仲,建寧府建安縣人。少年時努力學習,曾經用《修身為弓賦》在國子監應試,周必大、劉珙都用遠大前程期許他。參加禮部考試,考詞賦第一名,擔任興化軍教授。

擔任禮部試官。喜愛誦讀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苦惱它盛大廣博,于是辨別它里面的事件而貫穿在一起,稱為《通鑒紀事本末》。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到他的書,獻給皇帝,孝宗讀了嘉獎贊嘆,拿來賜給太子以及沿江各將帥,而且命令他們熟讀,說:“治國的方法都在這里。”

后來有一天,皇帝問袁樞現任什么官,龔茂良按實回答,皇帝說:“可以任他為寺監簿?!庇谑菓{著大宗正簿的身份上朝對答皇帝的詢問,就根據史書進言說:“我私下聽說陛下曾讀《通鑒》,多次有教導的話,看到諸葛亮談論兩漢興衰的原因,有告誡,流傳示范萬世。”于是依次陳述古代的事,從漢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聽邪惡人的話,造成禍亂。皇帝說:“我不至于和這些人在朝廷策劃國事。”袁樞道歉說:“陛下的話說到這里,是天下人的福氣?!?/p>

兼任國史院編修官,分工負責國史傳記。章悖因為是袁樞的同鄉,委婉地請求袁樞用文辭修飾他的傳記,袁樞說:“我是史官,記載史事的原則是不隱瞞,寧愿對不起老鄉,不可以對不起天下后世的公正的評論?!碑敃r宰相趙雄總管修史的事,見到這事感嘆說:“不愧于古代的優秀史官?!?/p>

升任大理少卿。通州百姓高氏因為產業的事被關進大理獄,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接受巨額賄賂偏斜包庇高氏,袁樞原原本本地把事情報告皇帝,大家替袁樞擔心?;实凵鷼?,立即罷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員的身份彈劾御史,實際上是從袁樞開始的。朝廷下詔讓袁樞代理工部侍郎。由于議論大理寺案件請求調外地就職,有給他郡守的任命,接著貶官兩級,停止以前的任命。光宗繼位,恢復原來的官職。

提拔為右文殿修撰、江陵府知府。江陵靠近長江,每年被沖垮成一片汪洋,百姓無處安身。楚國的舊城楚觀還在,建草房,遷移百姓居住在那里,以防備意外之事。種樹木幾萬株,作為屏障,百姓感激他。開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歲。

創作《易傳解義》和《辯異》《童子問》等書藏在家里。

略5.

參考答案:6.B

7.D

8.C

9.B

10.D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謝曾子開書①

秦觀史院學士閣下,某不肖,竊伏下風之日久矣,顧受性鄙陋,又學習迂闊,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率不與世合。以故分甘委棄,不敢輒款于縉紳之門。比者,不意閣下于游從之間得其鄙文而數稱之。士大夫聞者莫不竊疑私怪,以為故嘗服役于左右,而某未嘗望閣下之屨舄也。竊觀今之士子,峨冠大帶求試于有司殆五六千人,學宮儒館以教育自任者無慮百數。其因緣親故以為介紹,談說道真以為贄獻,善詞令以干謁者,俯理色以叩閽人,冒污忍恥,僥幸人之知己者,跡相仍、袂相屬也。然而得善遇者十無五六,與之進而教誨者十無二三。至于許之國士之風,借之以齒牙余論者,蓋百無一二焉。其售愈急,其價愈輕,亦勢之然也。某與閣下非有父兄之契、姻黨鄉縣之舊,介紹不先,贄納不前,謁者未嘗知名,閽者莫識其面;而閣下徒見其骫骳②之文以為可教,因曲推而過與之。傳曰:“鳴聲相應,仇偶相從,人由意合,物以類同?!眴韬?,閣下之知某,某之受知于閣下,可謂無愧乎今之人矣。前日嘗一進謁于執事,屬迫東下,不獲繼見,以盡所欲言。旋觸聞罷,遂無入都之期,燕居閑處,獨念無以謝盛意之萬一。輒因西行之便,略陳固陋,并近所為詩、賦、文、記合七篇,獻諸下執事。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終,數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翳以發其光明,不間疏賤而教之以書,使晚節末路獲列于士君子之林。則某與閣下非特無愧于今之人,又將無愧于古之人矣。古語有云:“烹牛而不鹽,敗所為也?!贝搜噪m小,可以喻大。惟閣下裁之。注:①曾子開,名肇,曾鞏的弟弟,當時任國史院編修,故文中稱史院學士。②骫骳(wěibèi):風格卑下。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敢輒款于縉紳之門

款:敲打,叩B.跡相仍、袂相屬也。

屬:聚集C.介紹不先,贄納不前

贄:拜見長輩所送的禮物D.消垢翳以發其光明

翳:遮蔽物,蔽障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曾肇在交游的朋友中得到秦觀的文章,并且多次稱贊,以至于引起了士大夫的懷疑,有人誤認為秦觀曾經和曾肇之間有過交往。B.秦觀批評當時大量讀書人汲汲于富貴,千方百計以求仕進,結果適得其反的行為,意在突出自己不同流俗、自守清高。C.在寫這封信之前,秦觀曾經拜見過曾肇,但因過于倉促,未能暢所欲言,不久就離開京城,短期內沒有機會再次入京。D.“烹牛而不鹽,敗所為也”的意思是牛肉煮熟了卻不放鹽,致使事情沒辦好。這雖是個小事情,但可以比喻大道理。8.請簡要概括作者寫這封書信的用意。(2分)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不意閣下于游從之間得其鄙文而數稱之。(3分)(2)善詞令以干謁者,俯理色以叩閽人。(4分)(3)燕居閑處,獨念無以謝盛意之萬一。(3分)參考答案:6.B(“屬”,相繼,連接。)7.B(意在強調對在自己不曾登門拜訪的情況下,得到曾肇的稱贊,自己非常感激)8.(1)感謝曾子開對自己的知遇之恩(1分);(2)請求曾子開指點自己的文章,以取得進步。(1分)9.(1)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間見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稱贊它們。(3分。評分建議:“游從之間”1分,“其鄙文”1分;“數稱之”1分。)(2)用好言好語來求傳達信息使者,不顧義理和臉面來拜見守門人。(4分,評分建議:“善言語”1分,“謁者”1分,“理色”1分,“閽者”1分)(3)(我)閑居無事,獨顧念沒有東西來答謝您濃厚情誼的萬分之一。(3分,評分建議:加主語1分;“燕居閑處”1分,“萬一”1分。翻譯為:不能答謝您萬分之一的深厚情誼,亦可。)【參考譯文】史院學士,我不才,處于下位已經很長時間了,只是生性粗俗淺薄,加之學習的知識迂腐而不切實際,所有刻苦學習而僅有的一些知識,大概都不符合世事。因此,理應被當世拋棄,又不敢隨便登門拜訪達官貴人。近來,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間見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稱贊它們。聽到這件事的士大夫都私下懷疑,暗自稱怪,認為我之以前曾經在您手下做過事情,然而我卻一次也沒有見過您呀。我看當今的讀書人,穿著禮服在官員那里求被任用的大概有五六千人,把教育當成自己職責的學宮儒館大概有幾百。他們通過姻親、親朋、好友等關系來介紹,議論道德學問的真義來當作獻贈的禮物,用好言好語來求傳達信息使者,不顧義理和臉面來拜見守門人,冒著被侮辱,忍受著恥辱,企求運氣好遇到能知遇自己的人,足跡不斷,衣袖相連。然而得到善待的十個當中不及五六個,能夠被推薦進而得到耐心指導的十個當中沒有二三個。至于被稱贊為“國士之風”,得到不費力的表揚的(來訪者),大概一百個中沒有一兩個。他們兜售自己的才能越急切,身價就越低,也是形勢導致這樣的結果。我和您沒有父兄意氣相投的關系,沒有姻親同縣同鄉的舊情,沒有人提前在中間引薦,也不是進獻禮物在先,傳遞信息的人不知道我的姓名,守門的人也不認識我。而而您只是看到我的水平拙劣的文章就認為我可以值得教導,于是多方面推薦并給予過分的贊美。書傳中說:“鳴聲相互呼應,意氣相投的伙伴相互隨行,人由于精神相同而投合,物品因為屬于同一類而在一起”,嗚呼,閣下賞識我,我被您賞識,可以稱得上無愧于當今的人了。前不久拜見過您一次,緊接著緊急東下,沒有來得及再次相見,來說完我想說的話。不久,遭遇落第之事,于是沒有入都的時間,閑居無事,唯獨常常想沒有東西來答謝您濃厚情誼的萬分之一。于是,趁著(有人)西行的便利,簡略陳述淺陋的意見,并附上最近所寫的詩賦文記一共七篇,獻給您。我想,您既然在開始的時候推許引薦我,應該會自始自終成全我,不斷澆灌使我的基礎更深厚,除去我的污垢和障蔽,開啟我的光明;不覺得關系疏遠、地位低下,而用書信的形式指教我,使我在窮途末路之際可以加入到有德行有學問的人的行列。那么,我和您不僅無愧于當世之人,而且將無愧于古人了。古語說得好:“煮牛,卻不放鹽,是變味變質的原因?!边@話雖然說的是小事物,卻可以比喻大事。請您來衡量裁斷。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黃鶴樓上,李太白把酒臨風,極目遠眺;鸚鵡洲上,芳草

萋萋;漢陽城外,樹木蔥蔥。登時,太白逸興遄飛,詩興大發,叫店家拿來筆硯,緩步走到題詩壁前,舉手揮毫,陡然發現上面已有崔顥題詩,細吟后,長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擱筆飄然而去。請你為李白擱筆配一段旁白。要求:①準確地反映出李白此時的心情;

②符合人物性格;③表達生動、連貫、得體;④60字左右。(5分)參考答案:略8.下列各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