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耕作制度的發展與區劃主要內容耕作制度的歷史演進與現狀我國各地區的耕作制度耕作制度改革展望一、耕作制度的歷史演進
(一)撂荒耕作制(二)休閑耕作制(三)草田耕作制(四)常年耕作制(五)集約耕作制二、耕作制度發展的規律(一)自然條件是耕作制度發展的基礎;(二)社會需要是推動耕作制度發展的動力;(三)用地程度與養地程度的提高是耕作制度發展的主要內涵;(四)繼承與發展相結合是耕作制度演進的重要原則。
三、我國耕作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一)調整作物布局,擴大了高產作物、經濟作物面積
主要擴大了稻谷、小麥、玉米、薯類的面積,擴大了油料、糖料、烤煙的面積,壓縮了高梁和谷子的面積,對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細糧比重起了積極作用。(二)提高復種指數,發展多熟制;
復種指數從解放初期的128%提高到現在的155%左右,以南方地區和黃淮海地區增加較顯著(三)發展了多形式規范化的間套作制度;
主要發展了以分帶形式為基礎的間作與套作形式,黃淮海地區、關中平原、西南地區的小麥玉米套作,西南煙區的麥煙套作,南方發展的旱地分帶套作三熟等。(四)發展多形式的短期換茬輪作與連作
如南方稻區冬作物、綠肥輪換,東北、華北、西北地區的禾豆輪作,新疆、甘肅牧區的草田輪作。隨著高產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耐連作作物的連作與自由作發展較快。(五)發展了多種形式的旱農耕作制度在半干旱區,推行了三深耕法(陜北)、水平溝壟作法、保土少耕法、糧草輪作、糧豆輪作以及砂田耕作制度。(六)發展了適于機械化的耕作制度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發展一部分機械化的耕作制度,如黑龍江墾區適于小麥、大豆、玉米的機械化耕作制度,南方適于稻麥兩熟的機械化耕作制度。(七)進一步強化了養地制度
加強農業基本建設,擴大灌溉面積4.36億畝,治理澇洼鹽堿地4億畝,改良各種土壤2.5億畝。通過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農田保護林的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擴大了綠肥種植面積。畜牧業發展增加了有機肥量,化學肥料工業的發展,使我國化肥用量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土壤耕作的精耕細作,各種少耕法的推廣,保墑、保土,防止風蝕水蝕等耕作方法的推廣,使養地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四、中國耕作制度區劃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一)指導思想
1、從我國人多耕地少的國情出發,耕作制度著眼于農業集約發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農林牧結合,用地養地相結合;
2、既從現實出發,又從長遠考慮,兼顧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條件;
3、強調區劃實用性,力求簡單明確。
4、區域范圍是農區與農田,不包括純林區與純牧區,作物范圍以大田作物為主,也涉及飼料、蔬菜、果樹等。
(二)分區原則
1、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條件的相對統一性;
2、作物種類、作物結構、熟制的相對統一性;
3、基本上保持縣行政區劃的完整性,力求分區連片,個別地方采用類型分區辦法表示。
(三)分區指標根據熱量條件、水分、地貌及社會經濟條件、耕作制與熟制特點、作物類型,共分3個帶,12個一級區,38個二級區。
3個帶分別為:一熟帶,>0℃積溫4000-4200℃以下;二熟帶,>0℃4000-4200-5900-6100℃;三熟帶,>0℃積溫5900-6100℃。
(一)青藏高原喜涼作物一熟輪歇區(二)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喜涼作物一熟區(三)東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溫涼作物一熟區
(四)東北平原丘陵半濕潤喜溫作物一熟區(五)西北干旱灌溉溫涼作物一熟兼二熟區(六)黃淮海平原丘陵水澆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區(七)西南中高原山地旱地二熟一熟水田二熟區(十)長江中下游平原丘陵水田三熟二熟區(十一)東南丘陵山地水田旱地二熟三熟區(十二)華南丘陵沿海平原晚三熟熱三熟區(八)江淮平原丘陵稻麥兩熟兼早三熟區(九)四川盆地水旱兩熟兼早三熟區五、耕作制度改革戰略與方向
(一)耕作制度改革的目標根據耕作制度是研究全面、持續、高產的理論與技術體系的特點,我國耕作制度改革要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服務,又要實現全面、持續、高產、穩產的精久農業。耕作制度改革的戰略目標應是建立全面、持續、高產、優質、高效的耕作制度。與過去相比,耕作制度研究應特別重視質量與效益的研究。(二)耕作制度改革的原則
::適應原則
耕作制度改革要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條件、科學技術水平相適應,按自然和經濟規律辦事,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包括相對優勢),量力而行,不要超越客觀條件,才能做到用力少而成功多。
::協調原則
耕作制度是種植制度的骨干制度體系,它要協調作物與土地、氣候和農業生產力的關系,協調農產品的數量、質量與人類需求、市場變化的關系,協調作物與作物間的關系,包括上年與下年、上季與下季、同季間作物的關系,種植業與養殖業、林業、加工業的關系,投入與產出的關系,農業技術措施之間的關系。協調好各種關系,使組合效益增加,耕作制度的總體效益將更大。
::經濟原則
包括產品、產量對社會和市場滿足程度,降低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
::持久原則把農業活動限制在資源承受力的范圍之內,使用地與養地相結合,能持續穩產高產,提高農業環境的質量,提高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三)耕作制度發展方向
1.多熟
多熟制是我國主要農區耕作制度的主體,而且今后很少時間內,它仍然是主體。這是我國人多耕地少和光熱水資源特點所決定的。走美國式一年一作路子,或者返回到解放前都是不現實的。從戰略上認清這一點是必要的。
2.多樣
指的是耕作制度的多樣性,作物與種植方式的多樣性。糧食作物是我國種植制度中的主體,今后在積極增產糧食的同時,要安排好經濟作物、蔬菜、果樹、特用作物、豆類作物的生產。要將飼料作物納入到種植制度中去,發展多種多樣的種植方式,如糧飼間套復種,飼料輪作、水旱輪作、糧草輪作、果糧間作、林草間作、麥/玉米/甘薯套作、麥棉套作、綠肥間套作等。在發展灌溉地間套復種的同時,要重視旱地耕作制度。
3.多利
耕作制度必須要講求經濟效益,降低成本、省工提高勞動就業率與生產效率,提高產投比,能使農產品適應市場與流通的需要,有利于發展多種經營與養殖業、加工業、林業等,以增進農民的收入與滿足國家社會的需要。
4.多養
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運用多種途徑提高土地生產力,這是持久實行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保證。當前需要強調的是:①農田基本建設從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配送安裝協議書
- 租憑產車協議書
- 用工賠償協議書
- 終止供暖協議書
- 小飯桌用品轉讓協議書
- 現任查前任離婚協議書
- 酒店賣卡協議書
- 曹妃甸綜合保稅協議書
- 船舶買賣協議書
- 戀愛一年期合同協議書
- 2025屆安徽高考數學四模試卷含解析
- 飛行任務委托書
- 統計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河南大學
- 《談判技巧》課件
- VDA 6.3:2023 過程審核檢查表
- 保研經驗分享會課件
- 2024年中國航空部附件維修行業發展現狀、運行格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智研咨詢)
- 2024年重慶市高考物理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軍用個人防護裝備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分析報告
- 數字化賦能下的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
- 延期租地期限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