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的基本問題2023/2/21第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學習的意義與特點第二節學習的分類第三節學習的理論2023/2/22第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學習的意義與特點2023/2/23第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一、廣義的學習概念是指由人與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獲得個體行為經驗,并由經驗所引起的
①
行為或思維的較持久變化的過程。②③
2023/2/24第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老虎爬樹(持久性)2023/2/25第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二、人類學習的特點1、以間接經驗為主2、以語言為中介3、有目的、積極主動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以語言學習為中介,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和個體經驗的過程。2023/2/26第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人的學習與動物學習的區別(1)學習內容不同:間接經驗/直接經驗(2)學習性質不同:積極主動、有目的/
消極被動(3)學習方式不同:自覺、語言為中介、他人的指導/不自覺的(4)學習作用不同:后天成分/先天成分改變人性,實現自我,推動社會/適應環境2023/2/27第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三、學生的學習學生在教育情境中,按教育目標要求獲得經驗的過程。1、掌握社會經驗為主;2、以間接經驗為主;3、按教育目標進行。2023/2/28第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下列哪些行為是學習?①小孩喊“媽媽”;②知道了數學中的平方和公式;③騎自行車④打字⑤懂得了怎樣做衣服⑥改變了懶惰的習慣⑦樹立了為集體利益服務的價值觀?2023/2/29第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學習的分類2023/2/210第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一、我國傳統的學習分類法——從學習內容上的分類(1)技能學習(2)記憶學習(3)思維學習(4)態度與行為規范的學習2023/2/211第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二、西方的學習分類法1、加涅的分類法
——從學習水平與結果上分類(1)從學習的水平(復雜程度)分:①信號學習⑤辨別學習
②刺激-反應學習⑥概念學習③動作-連鎖學習⑦規則學習④言語聯結學習⑧問題解決學習
2023/2/212第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從學習結果來分:言語信息的學習:“是什么”理智技能的學習:“為什么”認知策略的學習:管理或操作自己學習過程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態度的學習:通過學習獲得的內部狀態動作技能的學習:身體活動的速度、精確、力量或連貫等方面
2023/2/213第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2、奧蘇伯爾的分類法(P62)
按學習進行的方式分:接受學習、發現學習
按學習中新舊知識的關系分:機械學習、意義學習2023/2/214第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接受學習=機械學習發現學習=意義學習奧蘇貝爾認為:學校里的課堂學習,應主要采用意義接受學習。2023/2/215第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教師與學生:學生自主教師指導學生與學生:合作學習獨立學習發現與接受:發現學習接受學習學生學習方式的幾個維度:2023/2/216第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發現學習與接受學習的比較發現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中都有接受和探究成分的相互滲透,但兩種學習方式有不同的優勢:在過程感受和體驗方面,發現式學習優于接受式學習;在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上,發現式學習優于接受式學習;在對探究能力的培養上,發現式學習優于接受式學習;在對知識結構的理解上,接受式學習優于發現式學習;在課堂獲得知識的效率上,接受式學習優于發現式學習2023/2/217第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有意義明確概念聆聽教師精心科學研究學習之間的關系設計的教學
聽講演或學校實驗室工作例行的研究看課本或智慧工作機械學習背乘法表應用公式解題嘗試與錯誤
接受學習有指導的自主的發現學習發現學習
奧蘇伯爾的學習分類2023/2/218第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3、布盧姆的分類——從教學目標上的分類
大類說明知識指對知識的簡單回憶(記憶),認識事實、法則或概念。領會能解釋所學的知識,理解事實和概念。應用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概念和規則解決新問題分析區別和了解事物的內部聯系,認識各個局部綜合把思想重新綜合為一種新的完整的思想,產生新的結構評價根據內部的證據或外部的標準作出判斷。2023/2/219第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布盧姆的分類:六類,17小類B.S.布盧姆學習(目標)分類表2023/2/220第二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補充內容——學習的相關概念終身學習遠程學習機器學習學習科學2023/2/221第二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023/2/222第二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學習的理論
2023/2/223第二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學習理論主要解答的問題
a.學習的結果:學習要使有機體形成什么
b.學習的過程:為了實現學習的結果,有機體進行什么樣的加工活動
c.學習的規律與條件:為了順利進行學習的加工活動形成特定的結果所需要的條件2、學習理論基本派別a.行為主義學習理論b.認知學習理論c.信息加工學習理論d.建構主義學習理論e.人本主義學習理論2023/2/224第二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與學說:(一)巴甫洛夫、華生的替代-聯結說(二)桑代克的聯結論(三)斯金納的操作學習理論(四)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
2023/2/225第二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一)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學說和華生的行為主義2023/2/226第二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巴甫洛夫(IvanPavlov,1870~1932),俄國著名的生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2023/2/227第二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反射是神經系統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有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的規律性反應
反射弧實現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稱為反射弧,它是執行反射活動的生理基礎2023/2/228第二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無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是有機體在種系發展過程中形成而遺傳下來的反射最基本的無條件反射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和防御反射等引起無條件反射的刺激物叫無條件刺激物
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反射條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個體生活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變化而建立起來的反射神經聯系是暫時的
2023/2/229第二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經典實驗:a.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實驗2023/2/230第三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023/2/231第三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023/2/232第三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經典性條件反射
一個原來不能引起某種無條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總是伴隨某個能引起該無條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現,重復多次后,該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無條件反射,這種反射稱為經典性條件反射2023/2/233第三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暫時神經聯系食物唾液鈴聲大腦皮層2023/2/234第三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基本觀點:
1、關于學習結果:使有機體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2、關于學習過程:通過新刺激與無條件刺激的結合產生替代作用,使前者可以引起原先由后者引發的反應,建立起新的刺激與反應的聯系
主要問題:
人和動物的學習有本質區別,因此有機體許多行為無法用某種無條件刺激引發出來,該理論無法解釋這些行為的形成。
2023/2/235第三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分析性思考:如果鈴聲響了,學生就會沖出教室。即鈴聲預示著學生的“沖出去”行為。那么,你們的課堂上還有沒有其他相似的例子?2023/2/236第三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對教學的啟示※避免消極情緒的經典條件作用形成※將學習與積極的情緒建立聯系※教會學生恰當地使用泛化和分化※幫助學生克服經典條件作用的焦慮例:翻譯句子——不愉快經驗——不喜歡外語2023/2/237第三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約翰·布魯德斯·華生(Watson,johnBroadus1878—1958),是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的創始人。主要著作有《行為:比較心理學導論》、《行為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嬰幼兒心理教養》。b.華生——(LittleAlbert)2023/2/238第三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恐懼形成的實驗圖:恐懼形成的實驗2023/2/239第三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結論:有機體的學習實質上就是通過建立條件作用,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的過程,從而形成習慣。習慣的形成遵循:頻因律:在其它條件相等的情況下,某種行為練習得越多,習慣形成得就越迅速。近因律:當反應頻繁發生時,最新近的反應比較早的反應更容易得到強化。2023/2/240第四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二)桑代克:試誤-聯結學習理論1874-1949,美國教育心理學家1891-1895,WesleyanUniversity學習英美文學1895-1897,HarvardUniversity學習心理學(W.James)1897-1898,ColumbiaUniversity獲博士學位1912,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動物心理實驗的首創者,教育心理學體系和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主要著作:《動物智慧》1911、《教育心理學》1913-1914、《人類學習》1931等2023/2/241第四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經典實驗:桑代克迷箱(PuzzleBox)(試誤)2023/2/242第四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023/2/243第四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基本觀點:
1、關于學習實質:使有機體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2、關于學習過程:通過試誤建立刺激與反應的聯系3、學習規律與條件: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64)
主要問題:
1、把復雜的學習簡單化2、無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干預以形成有機體的行為,抹殺了人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023/2/244第四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a.準備律;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學習者有準備而又給以活動就感到滿意,有準備而不活動則感到煩惱,學習者無準備而強制以活動也感到煩惱。
b.練習律(Lawofexercise):指一個學會了的反應的重復將增加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結,也就是S-R聯結受到練習和使用的越多,就變得越來越強,反之,變得越弱。在他后來的著作中,他修改了這一規律,因為,他發現沒有獎勵的練習是無效的,聯結只有通過有獎勵的練習才能增強。
c.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個動作跟隨著情境中一個滿意的變化,在類似的情境中這個動作重復的可能性將增加,但是,如果跟隨的是一個不滿意的變化,這個行為重復的可能性將減少。可見一個人當前行為的后果對決定他未來的行為起著關鍵的作用。2023/2/245第四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B.F.skinner,1904-1990,美國心理學家,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的創立人,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
HamiltonUniversity獲文學學士
HarvardUniversity獲碩士、博士學位(1930,1931)(三)斯金納強化-聯結學習理論2023/2/246第四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經典實驗:斯金納箱(強化)2023/2/247第四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023/2/248第四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基本觀點:1、關于學習結果:使有機體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2、關于學習過程:對有機體在某種刺激情境中的出現的期待行為進行強化,從而增加在該情境中期待行為發生的概率,最終建立起情境與反應的聯系
2023/2/249第四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斯金納的強化原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強化物:凡是能增強反應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強化物。強化物的分類:a.積極強化物消極強化物b.一級強化二級強化2023/2/250第五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負強化舉例1----鬧鐘的作用】如果你早上醒來時發現比鬧鐘設定的時間早幾秒鐘,你往往會先去關閉鬧鐘,以防止它鬧起來。在鬧鐘響起來之前就醒來實際上就是負強化作用的影響。在這個例子中,[鬧鐘]是負強化物,[醒來]是正性行為。你是在以前的經驗中學會了在鬧鐘響起來之前就醒來,因為你不喜歡鬧鈴聲,[醒來]是為了避免聽到鬧鈴聲。2023/2/251第五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負強化舉例2----買糖果與發脾氣】食品店里的收銀員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媽媽帶著她的小寶貝在購物,小家伙一直都挺乖,可是當他看到一種糖果時,他要媽媽給他買,但媽媽沒有答應。這時,小家伙開始哭鬧,甚至是大發脾氣。無奈之下,媽媽只好給他買了。在以后的幾周里,你都會看到,這位媽媽只要一走進食品店,就先給孩子買糖果。在這個例子中,小家伙“運用”負強化的手段成功地“塑造”了媽媽[買糖果]的行為:媽媽學會了及時地給他買一塊糖,因為她想避免孩子發脾氣(負強化物)。2023/2/252第五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強化的程式
強化的程式是指反應在什么時候或多頻繁地受到強化。強化的程式分類連續式(即時強化)間隔式(延緩強化)時間式定時距式變時距式比率式定比率式變比率式2023/2/253第五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祖母原則(普雷馬克原理):用高頻的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有效強化物。即用那些更偏愛的活動獎勵那些不太喜歡的活動,順序不可顛倒。例如:
首先完成
然后可以1.數學作業1.看電視
2.洗碗
2.出去玩球
3.整理房間
3.玩游戲機
4.睡午覺4.去游泳
5.吃蔬菜
5.吃冰淇淋6.彈30分鐘的鋼琴
6.找朋友玩
7.早睡早起
7.周末可以去游樂場
2023/2/254第五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思考:比較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比較范疇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條件反射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納行為無意的(人不能控制行為)情緒的生理的有意的(人能控制行為)順序行為發生在刺激之后行為發生在刺激(后果)之前學習的發生中性刺激與無條件刺激的匹配行為后果影響隨后的行為例子學生將課堂(開始是中性的)與教師的熱情聯結在一起,于是課堂能引發出積極的情緒學生回答后,受到表揚,于是回答問題的次數增加2023/2/255第五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四)班杜拉觀察-聯結學習理論班杜拉(A.Bandura,1925-)1925年生于加拿大1952年在美國依阿華大學獲心理學博士學位1953年受聘于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至今1974年當選美國心理學會主席主要興趣在于把學習理論運用于社會行為的研究2023/2/256第五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觀察學習實驗1968年,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形成2023/2/257第五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經典實驗:攻擊行為的研究
(觀察)實驗者給兒童看一部5分鐘的電視片,片中主人公(榜樣)對一個塑料假人表現多種攻擊行為。隨后把兒童分三組,一組兒童所看到的結尾是榜樣因攻擊假人而受到獎賞;二組兒童看的結局是榜樣因攻擊行為而受到懲罰;三組兒童為控制組,他們沒有看榜樣因自己暴露行為得到任何結果。看完后,所有兒童都單獨帶進實驗室,室內布置的玩具和電視片中情況類同。每個兒童在實驗室中玩10分鐘,由單向玻璃觀察其行為。實驗發現,看了榜樣因自己行為受到懲罰的第二組兒童,模仿攻擊反應明顯比其他兩組兒童少。2023/2/258第五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但是否就能由此得出結論,這組兒童沒有自發模仿,就認為他們什么東西也沒有學到。為此,班杜拉等人又設計了一個實驗,在一間有各種獎品的房間里,告知兒童,誰能模仿出電視片中的攻擊行為,就可得到食品和動畫片獎勵。結果為實驗者所料,當得知可獲獎時,懲罰的效果即刻全無,所有三組兒童都顯示出相當高的學習水平。這一實驗及以后的重復實驗表明,無論某一行為可導致什么結果,兒童都可通過觀察習得這一行為。然而懲罰的結果可影響兒童習得行為的自發出現。2023/2/259第五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主要觀點:
1.學習結果:使有機體形成“刺激-反應”聯結學習實質:學習是指個體通過對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從而獲得某些新的行為反應,或已有的行為反應得到修正的過程。行為習得的途徑:一是個體的直接實踐活動,是直接經驗的學習;二是間接經驗的學習,即通過觀察他人行為而學習,這是人類學習的主要形式2023/2/260第六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關于學習過程:有機體對某種刺激情境中的行為及其結果進行觀察,產生替代性強化,從而建立起情境與行為的聯系(亦被稱為觀察學習理論)2023/2/261第六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注意過程:注意和感知榜樣情景的各個方面。保持過程:記住這些從榜樣情景了解到的行為,并在記憶中形成形式表征。復制過程:復制自己從榜樣情景中所觀察到的行為。動機過程:因表現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到刺激。2023/2/262第六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教師的行為有可能被學生模仿。例如,在小學低年級,教師有時難以維持課堂秩序,于是就對學生發出尖叫聲。那么,教師也許想不到的事,兒童放學回家后,就可能會對著他的玩具或其他小朋友發出尖叫聲,甚至叫喊的語調和用詞都與他的教師一模一樣。態度是可以模仿的,教師對學習有困難,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的態度,會對這些學生如何看待自己和班上同學如何對待他們都有很大的影響。2023/2/263第六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二、認知學習理論
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與學說1、格式塔的頓悟論2、托爾曼的認知-符號說3、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4、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論
2023/2/264第六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格式塔的頓悟論馬克斯·韋特海默(1912)德國沃爾夫岡·柯勒庫特·考夫卡2023/2/265第六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經典實驗:黑猩猩實驗2023/2/266第六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關于學習的基本觀點:-學習的結果:學習就是頓悟,知覺的重新組織。(苛勒)-學習的過程:有機體內部進行復雜的認知活動而實現的頓悟的過程。-如何促進學習:主張從問題情境的整體出發去知覺、學習、記憶。2023/2/267第六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托爾曼的認知-符號說托爾曼(EdwardChaseTolman,1886~1959),新行為主義的代表,目的行為主義的創始人,力圖客觀了解行為的目的性。對學習心理學有較大的貢獻,提出整體行為模式和中介變量的概念,彌補華生古典行為主義的缺陷。2023/2/268第六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經典實驗:a.老鼠學習方位迷宮圖a.老鼠學習方位迷宮圖2023/2/269第六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目的:研究白鼠學習迷津過程中,食物(強化物)對學習的作用。實驗過程:將白鼠分成三組,甲組不給食物(無食物獎勵組)乙組每天給食物(食物獎勵組)丙組前10天不給食物,第11天才開始給食物(實驗組)實驗結果潛伏學習實驗2023/2/270第七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潛伏學習:一種學習現象,有機體在學習過程中,每一步都在學習,只是在某一階段其學習效果并未明確顯示出來,其學習活動處于潛伏狀態。2023/2/271第七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基本觀點:學習實質:形成認知地圖(預期、假設)外在的強化并不是學習產生學習的必要條件,不強化也會出現學習。2023/2/272第七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布魯納(1915-),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布魯納在眾多領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心理學界和教育界都享有聲譽的學者,他在1959年任美國科學院科學教育委員會主席,主持了著名的伍茲霍爾中小學課程改革會議;1960年任總統教育顧問;1952年當選為社會心理學研究會理事長;196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62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杰出科學貢獻獎。3、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2023/2/273第七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關于學習的基本觀點:-學習的結果:形成學科知識的類目編碼系統。-學習的過程:積極主動進行類目化信息加工活動的過程。-如何促進學習:類目化過程應該是自下而上,從具體到一般,應該向學生提供較低層次的類目或事物,讓他們去“發現”新的類目或類目關系。
2023/2/274第七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關于教學的基本觀點:-強調以學科的基本結構作為教材。-強調發現學習,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2023/2/275第七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023/2/276第七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發現法的優點:<1>發現法能提高學生的智慧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2>發現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3>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的技巧。<4>有利于知識的記憶保持和提取。思考:發現法的局限性?2023/2/277第七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奧蘇貝爾(1918—),美國當代著名的認知派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的一個貢獻,是他對有意義學習的描述。在他看來,學生的學習如果有價值的話,應該盡可能地有意義。4、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說2023/2/278第七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關于學習的基本觀點:學習的結果:形成學科的認知結構。學習的過程:有意義學習和接受學習如何促進學習:提供同化過程使新舊知識的意義相互作用,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清晰性對新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2023/2/279第七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有意義學習的過程與機制:同化奧蘇伯爾強調學習過程是自上而下的同化過程。
同化的實質是新知識通過與已有認知結構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識或觀念建立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進而被同化到已有認知結構中來,即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過程。2023/2/280第八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關于教學的基本觀點:——強調教材要從一般到具體。——強調先行組織者的教學模式。
先行組織者: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學習任務本身有較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2023/2/281第八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奧蘇伯爾“先行組織者”接受法教學課例
教學內容:平行四邊形概念程序:1.提出先行組織者(教師:今天我們學習“平行四邊形”概念。我們已經學過“多邊形”概念,當多邊形的邊數是四的時候,則是四邊形。“平行四邊形”與四邊形什么關系?)2.呈現新知識結論(板書平行四邊形定義“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并作圖)3.找出同化新知識的原有觀念(教師請一位學生作出一個一般的四邊形)4.分析新知識與起固定作用的原有觀念的聯系與區別(精確分化,融會貫通)2023/2/282第八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具體相關理論:—學習分類的思想學習方式:接受學習、發現學習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意義學習、機械學習
有意義學習,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a.有意義學習的標準:①實質性的聯系②非人為的聯系2023/2/283第八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三、信息加工的學習理論代表人物:加涅基本觀點:學習是學習者神經系統中發生的各種過程的復合。學習過程基本模式:學習過程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學習者將來自環境的信息進行內在的認知加工的過程。學習過程八個階段:動機——了解——獲得——保持——回憶——概括——操作——反饋2023/2/284第八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加涅信息加工學習論對教育實踐啟示:1、重視個人知識過程,偏重信息選擇2、主張指導學習,給學生充分指導3、教師注意激發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2023/2/285第八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理論要點:知識和意義不是獨立于我們而存在的,而是由人建構起來的,對事物的理解不是簡單由事物本身決定的,而是人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所建構的自己對現實世界的解釋和理解。2023/2/286第八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世界是客觀的存在的,但人們是以自己的經驗來解釋現實,建構現實青蛙說:“這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它的身體很大,頭上長著兩個犄角,吃青草為生,身上有著黑白相間的斑點,長著四只粗壯的腿,還有…..”。魚頭腦中構建的“牛”的形象:一個大大的魚身子,頭上長著兩個犄角,嘴里吃著青草,……2023/2/287第八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一般人情人姑娘朋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決定的2023/2/288第八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哲學根源康德的觀點:認為主體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過利用內部構建的基本認知原則去組織經驗,從而發展知識。他相信世界的本來面目是人們無法知道的,而且也沒有必要去推測它,人們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經驗世界。2023/2/289第八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關注學習者個體是如何建構某種認知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特征的,主要以皮亞杰的思想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與原來的認知理論(布魯納、奧蘇伯爾)有更大的連續性。個體建構主義(1)社會建構主義(2)
強調學習是個社會參與過程。知識不僅是在個體與物理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的,社會文化互動更重要。該取向主要是在維果茨基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心理學根源2023/2/290第九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學習的主動性、情境性、社會性建構主義的知識觀(1)知識的動態性建構主義學生觀(2)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建構主義的學習觀(3)3、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2023/2/291第九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建構主義關于學習的基本觀點學習的含義: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1.學習的結果:意義建構,即建構圍繞關鍵概念組織起來的網絡結構的知識。意義建構: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在大腦中的長期存儲形式就是關于當前所學內容的認知結構(網絡結構)。
2023/2/292第九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學習的過程:獨特的、非一致的信息加工活動,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學生從不同背景、角度出發,在教師和他人的協助下,通過獨特的信息加工活動,建構自己關于知識的意義。2023/2/293第九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知識觀①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不是最終答案。②知識并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需要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造。③知識的外在形式與學生的理解和表征可能有差異2023/2/294第九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學生觀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學生經驗世界的差異本身便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2023/2/295第九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3)學習觀(a)學習的主動建構性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從外界吸收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過程中的核心認知活動是高水平思維。2023/2/296第九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高水平思維是需要學習者付出較高認知努力的思維活動,它需要學習者對知識進行分析、綜合、評價和靈活應用,解決具有一定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問題。2023/2/297第九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b)學習的社會互動性學習是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的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需要通過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2023/2/298第九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學習共同體由學習者及助學者(教師、專家、輔導者共同構成,成員在學習過程中溝通交流,分享學習資源,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團體。2023/2/299第九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學習共同體的特征:尊重每個成員:尊重成員的個體差異,尊重每個人有助于團體的任何貢獻目標共享:團體目標知識構建共享共同體來管理學習過程,非外力(如教師)控制2023/2/2100第一百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智慧分布與共享認知整合與思想改進思維外顯與精致化2023/2/2101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c)學習的情境性知識是不可能脫離活動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是生存在具體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之中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2023/2/2102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兩節英語課兩位教師上同樣的課文。課文大意是:在美國南方住著農戶舒特一家。舒特夫婦有一女一子,但兒子小時做一切事情都很慢。父母想弄清楚兒子究竟有什么毛病,便帶他去看醫生。醫生檢查發現小孩的眼睛看不見東西,并表示無法醫治。兒子一天天長大,但他不會照料自己……兩位教師都根據新大綱交際原則,運用五步教學法進行教學,但在鞏固討論中提問不同:2023/2/2103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教師A問:“Ifyouareblind,whatcan’tyoudo?”學生的回答有:Ican’tseemyfatherandmother.Ican’tgotoschool.Ican’treadorwrite.Ican’twatchTV.……2023/2/2104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教師B的提問:“Ifyouareblind,whatcanyoudo?學生的回答有:Icanhearwithmyears.Icanalsoworkwithmyhands.IcanlistentotheradioandlearnEnglish.Icandosomeworkformymother.……2023/2/2105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兩位教師的不同提問(實際上是不同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教師B還有一問:“Ifwemeetwithdifficulty,whatshouldwedo?2023/2/2106第一百零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學習的結果:傳統認知派學習理論認為,認知結構是按概括水平高低層次排列的高度結構化的知識。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結構不是層次結構,而是圍繞關鍵概念而建構起來的網絡結構的知識,既包括結構性知識,也包括非結構性知識。學習的過程:信息加工活動過程。傳統的認知主義理論強調在學習相同知識的過程中,學習者所進行的信息加工活動應該是相同的。而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所進行的信息加工活動是獨特的、非一致的。學生從不同背景、角度出發,在教師和他人的協助下,通過獨特的信息加工活動,建構自己關于知識的意義。如何促進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的自我探索,強調同學間協作學習,主張教學要以師徒傳授的方式進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與認知主義的分歧2023/2/2107第一百零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基本思路:<1>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2>注重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教學。<3>注重協作學習,提倡師徒式傳授。<4>注重提供充分的資源,讓學生自我探索。2023/2/2108第一百零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主要模式:<1>隨機通達教學設計(為理解而教)<2>支架式教學設計<3>拋錨式教學設計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2023/2/2109第一百零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支架式教學設計支架式教學思想來源于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維果斯基認為,在兒童智力活動中,對于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有能力之間可能存在差異,通過教學,兒童在教師幫助下可以消除這種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最鄰近發展區”。
強調通過教師的幫助(支架)將學習的任務逐漸由教師轉移給學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使學生達到獨立學習。2023/2/2110第一百一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支架式教學設計課例:認識兩棲動物步驟:1、搭腳手架:建立概念框架-什么是兩棲動物?2、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我們見過的兩棲動物有哪些?它們與其他動物有什么不同?3、獨立探索:對兩棲動物的體溫、皮膚、毛發;生殖;幼體的生活、成體的生活等進行探索。4、協作學習:除了青蛙和蟾蜍,還有拿山椒魚、大鯢(也就是娃娃魚)、虎螈、蠑螈、鰻螈等,但烏龜、鱷魚不是,它們屬于爬行類。5、效果評價:2023/2/2111第一百一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拋錨式教學設計也稱情境性教學設計,“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設計等。建構主義認為,教學應使學習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教學過程與現實的問題解決過程相類似。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要選擇真實性的任務,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教學應創設與真實任務類似的問題情境,呈現真實性任務、案例或問題給學生(即“拋錨”),盡可能讓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的需要和興趣,并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主動識別、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2023/2/2112第一百一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拋錨式教學設計課例(一)《讓文件更安全》(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順德教研室編寫的實驗教材(七年級《信息技術》)第二單元第八課。教學目的:既要求學生掌握保護電子文件的方法,更要求學生了解電子文件安全的重要性。樹立自覺遵守合理使用網絡信息的情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分析: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操作和文字錄入能力已有一定功底,每個學生都掌握了網絡交流的方法和技巧,為開展網絡教學提供了可能性。2023/2/2113第一百一十三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在課上,我們首先向學生播放情景動畫:【播放動畫情景一】:我們的女主人公小紅同學今天不開心!到底發生什么事了呢?(學生猜疑)【播放動畫情景二】:原來小紅的日記被同班的小東同學偷看,小紅對日記被偷看一事感到很煩惱,她想啊想……如何是好呢?正在沉思時,突然電腦傳來的QQ聲激起了小紅的靈感……辦法有了!我懂得了電腦知識,不如以后我把日記寫在電腦中,不是更好嗎?于是小紅便試著用Word寫日記。(學生進入角色)2023/2/2114第一百一十四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播放動畫情景三】:小紅又想,如果別人打開我的電腦,不也是可以偷看我的日記?我應該想個辦法如何保護我的電子日記才行,但是如何保護我的文件呀?(設下疑問)(2)確定問題:我們一起來幫小紅保護電子文件,看誰的方法多(“錨”)。(3)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展開學習:①登錄天空教室的相關專題網站,進行自主探究學習;②上網搜索或查閱教材等;③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共享;④可以向老師、同學求助,也可利用MSN通訊交流。2023/2/2115第一百一十五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4)協作學習:【小組內交流】:小組內通過小組長組織,每位組員向其他3位同學交流、共享自己的方法,大家提出補充信息。在這個環節里面,小組長還要擔任小老師的角色,負責檢查本組成員的學習情況,對未能及時完成任務的組員進行輔導。【討論密碼技巧】:部分保護文檔的方法是加密碼,但是密碼設置需注意一些細節問題,教師引導各小組閱讀密碼設置的兩個案例,討論密碼設置注意的問題,如不過于簡單等。并讓學生重新校對自己設置的密碼。【學生共享演示】:讓部分學生代表上臺共享演示一種保護文檔的方法。(5)效果評價這是主動學習的延伸性環節。包括學生個體的自我評價(上機部分、基礎知識部分)和學習小組對每個成員的評價。學生輸入學號,登錄評價系統。2023/2/2116第一百一十六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6)德育滲透教師引導同學們看兩個情景故事(一篇關于小東故意刪除小紅作業,一篇關于小東盜用小紅的密碼),并結合上課前的情景故事,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就小東的行為進行評價或就小紅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
通過發言,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學生的情感教育也在這一個環節得到升華。(7)課外擴展教師演示黑客非法入侵他人電腦的動畫情景,為課外探究任務再拋一個“錨”:①什么是黑客和黑客工具?②請就如何防止黑客,談談你的看法?探究報告用WORD電子文檔、PowerPoint幻燈片或者網頁等形式提交。參考資源網址列表(略)。知識遷移和課外延伸是網絡課的一個特點。教師引導學生課后擴展探究,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點,構建知識鏈。2023/2/2117第一百一十七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4、建構主義理論對教學的啟示(1)教學過程:學生的核心活動是高水平的思維,而不只是強化記憶和操練。教師教學中提出一些激發學生思考的核心問題教師給學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時間和機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啟發,但不過早地做評判、給定論。學生進行了高水平思維活動,形成了自己的見解,還需要進行持續改進。教師鼓勵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計劃、自我監察、自我反思和自我調節,并在學習策略上做有意義的指導。
2023/2/2118第一百一十八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組織方式:在學習共同體之中進行多向、充分的溝通和協作。具體來說:要創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師生之間進行雙向的溝通,教師不只是“講”,而是能先“保留”自己的說法,激發、聆聽和洞察學生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和學生之間展開了充分的交流,討論、爭辯、合作和分享活動,建構共享性的知識。在適當情況下,師生與課堂以外的社區進行有意義的互動,如咨詢參觀和合作等。2023/2/2119第一百一十九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3)資源環境: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類似真實的學習情境以及能夠促進知識建構的認知工具。教學信息的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信息資源更為開放提供包含更多情境信息的原始數據資料,讓學生進行分析思考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進行有效的知識建構活動。2023/2/2120第一百二十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4)教學目的與結果:能使學生建構豐富的“活知識”,培養具有真知灼見、問題解決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的人。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解釋、表述所學的知識,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做出推論和預測,解釋有關的現象。把所學的知識與自己先前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2023/2/2121第一百二十一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圍繞著核心概念和原理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形成自己的見解和判斷解決與例題有所變化的變通性問題解決涉及多個知識點的綜合性問題。綜合自己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023/2/2122第一百二十二頁,共一百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五、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物:馬斯洛、羅杰斯基本觀點:(教材P69)
學習實質:是一個有意義的心理過程,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