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資源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的運用_第1頁
竹資源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的運用_第2頁
竹資源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的運用_第3頁
竹資源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的運用_第4頁
竹資源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的運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竹資源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的運用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北峰實驗幼兒園黃巧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注重幼兒興趣和內心需求,確保幼兒自主活動選擇和自主活動空間。”將本土資源與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融合在一起,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別出心裁的課程體驗。翻閱史料,閩南文化源遠流長,具有開放性、包容性等特點,其中竹文化滋養著一代又一代閩南人,被稱之為“筍竹之鄉”。得天獨厚的地域加上竹資源,為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提供了有利條件,充分挖掘竹文化的教育價值,以本土竹資源為背景,帶領幼兒在游戲中認識竹文化,開啟閩南竹文化的探索之路。

一、竹資源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教育價值

(一)調動幼兒積極性和興趣感

竹資源的使用,使戶外自主游戲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沒有以往單一、死板的方式,增添其趣味性和靈活性,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全新的活動體驗,注入新鮮的活力。竹資源作為一種獨特的材料,具有可搭建、可創造、可發聲、可變化等特點,可以為幼兒創設善于運動、愿意挑戰、利于合作的戶外環境,充分調動幼兒與竹材料的互動,吸引幼兒自主探索,拓寬幼兒對游戲的新思路。

(二)助推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將竹資源與戶外自主游戲有機融合,通過選取不同類型的竹子,設計各種截然不同的游戲活動,滿足幼兒在戶外游戲中自主選擇、自由組合的需要,不斷挑戰新玩法,使幼兒在探索竹材料中鍛煉、交往、合作,豐富幼兒在游戲中的運動體驗,提高幼兒動作、肢體協調等體能發展,有效推動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二、閩南竹資源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開發

(一)成立研發小組,精心選擇竹資源

將竹文化引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需要前期的研發,廣泛搜集相關資料,成立竹文化的研發小組,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并開展相應培訓活動,為開展戶外自主游戲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教師通過明確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目標,加強竹文化宣傳力度,讓更多幼兒和家長正確認識、了解竹文化,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搜集各種各樣的竹制品,并鼓勵家長抽空帶領孩子走進竹林深處,了解閩南竹文化。與此同時,教師將借助照片、繪畫、問卷表等形式及時記錄,進一步整理和歸納,開展多元竹文化教育活動,讓幼兒獲取更多知識,擴展幼兒對竹文化的認知。

為了安全有序地開展戶外自主游戲,幼兒園研發小組對竹資源進行初步的篩選,選取符合幼兒心理認知的竹玩,適合幼兒參與戶外游戲活動的竹資源,如竹竿、竹筒、竹籃、竹梯、竹擔、竹圈、竹簍等,能夠讓幼兒對各種竹資源進行自主探索、深度了解,從多維度感知竹子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作用,創設出豐富多彩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形成幼兒園具有特色的戶外課程。

(二)追隨幼兒需求,創新竹資源玩法

在戶外材料游戲區,教師專門設置一個竹類材料區,在此區域中有各式各樣的竹類材料,和幼兒自主搜集的竹制品等。在這里幼兒根據自己的喜愛和需求,自主選擇、設計、自制,充分發揮想象力,選擇相應的材料動手制作,充分利用竹類材料進行二次創意,將材料變成工藝品、戶外竹玩具作品。幼兒搜集的竹資源種類繁多,如斗笠、竹球、竹片、竹筐、竹筷、竹碗等,在戶外娃娃家角色游戲中進行“竹編曬魚、竹筐拾葉、竹板過橋、竹碗竹筷餐飲”等玩法。

同時,借助適宜戶外游戲的竹資源,如竹筒、竹籃、竹梯、竹擔等,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以“一竹多玩”為目標,不斷設計出全新的玩法。以竹擔為例,將竹擔連成一條直線,引導幼兒如何不同的方式過竹擔。有的幼兒用雙腿并攏交叉跳過長長的竹擔,有的幼兒單腳交叉跳過竹擔,有的幼兒趴著過竹擔,這都鼓勵著不同水平的幼兒自主探索,并鍛煉幼兒的下肢力量和四肢協調性;竹擔還可以放在肩膀上運糧,并進行竹擔運糧接力游戲;或將竹擔立起來當作障礙,激發幼兒思考如何創設竹擔迷宮障礙游戲。再者像竹筒,可以玩“獨木橋”“跨欄”“踩高蹺”“套圈”“投壺”“踩梅花樁”“滾竹筒”等游戲,這樣扁擔、竹筒的“一竹多玩”,不僅打開了幼兒對竹材料的新思路,同時增加了戶外自主游戲內容的趣味性,給幼兒帶來新鮮感和挑戰感。

(三)科學投放竹材料,巧妙設計內容

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是幼兒學習的適宜方式,而材料是幼兒自主探究是否成功的關鍵,竹材料作為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材料,更激發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興趣,拓展幼兒園戶外游戲的內容。融合適宜的竹材料,教師以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發展需求及興趣點為主,創設豐富的戶外自主游戲內容。例如在戶外體能區,小班的竹梯爬爬樂、中班的扁擔運糧、大班的跳竹竿等;在騎行區,提供竹推車、斗笠、蓑衣、竹球、竹筐等,創設不同騎行情境,增加趣味性;在投擲區,投放竹圈、竹片、沙包、竹簍,調整不同的投擲高度,開展竹圈投球、竹簍運包等游戲內容。

科學投放竹材料,選擇符合幼兒特點、認知及心理需求的竹材料,設計豐富的游戲活動內容,為幼兒營造寬松、愉快的氛圍,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效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與健康發展。

三、幼兒園開展閩南竹資源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研究

(一)竹資源與戶外體能游戲的結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及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與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本園以挖掘閩南本土竹資源為媒介,創設探究環境,注重幼兒自主游戲,啟發幼兒思考、集體探究的形式,有效發展幼兒的體能、交往、語言、品質、創造力等多方面能力。

例如,在戶外體能區開展“竹擔運糧”游戲。教師先與幼兒商討設計運糧路線圖、障礙設計圖、材料運用、游戲規則、竹擔運糧記錄表等,讓幼兒分組討論設計運糧路線、分工合作運糧計劃圖、如何快速取勝的嘗試方法、結束后的經驗分享,鼓勵幼兒互相評價一系列的組織過程。在幼兒討論后,開始戶外游戲時,幼兒能夠自發分為多個小組進行比賽,每組發放一個竹擔,創設運糧的障礙環境,自主探索用竹擔運糧,哪一組速度最快、運糧最多為獲勝,并及時地記錄其成績。幼兒開啟智慧之門,探究如何用竹擔挑起更多的糧,嘗試各種新奇方法,有的幼兒在一根竹擔上挑多袋糧,有的幼兒用手拎,有的幼兒用肩扛,一邊進行游戲活動,一邊探討運糧的方式,幼兒在探討交流中不亦樂乎。

每個年齡段的體能區游戲各不相同,提供適宜的竹竿、竹簍、竹編、扁擔、簸箕等竹材料,激發幼兒對竹材料的興趣,讓幼兒針對竹材料發散不同玩法的思維,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空間,提升幼兒對竹材料的認知,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增加幼兒的體能鍛煉,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竹資源與戶外角色游戲的結合

跳竹竿是傳統體育活動之一,也是一項令人陶醉的文藝體育運動,將竹竿舞融入戶外角色扮演游戲,成為幼兒園一項獨特的民間游戲,不僅可以弘揚傳統文化,豐富戶外自主游戲的內容,還可以鍛煉幼兒肢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提高幼兒的團隊合作能力。

在戶外自主游戲前,教師引用多媒體設備,帶領幼兒共同觀看不同形式、不同群體的竹竿舞視頻,利用長長的竹竿,擺放在地面上,整齊的動作和音樂節奏,使幼兒感到興奮和趣味。在音樂節奏的伴隨下,營造濃郁的氛圍,掌握節奏感,培養幼兒靈活性、應變性。在學習跳竹竿時,教師對幼兒進一步示范、引導,學會把握節奏、節拍以及動作的連貫性,鼓勵幼兒對竹子的擺放進一步創新,嘗試用竹筒進行打擊,發出清脆的聲音,增加跳竹竿時的韻律,共同探究小竹子、大作用,讓幼兒充分體驗民間竹竿舞的趣味性,在合作活動中提升幼兒的彈跳力。與幼兒創編通俗易通的兒歌、口號,鼓勵幼兒大膽創編竹竿的跳法,如單人跳、雙人跳、花樣跳等,配上獨特的服飾,這不僅能夠充分運用竹資源,還能通過不同方式的擺放,引導幼兒共同創編動作和竹竿節奏,提升幼兒的創新思維。

在戶外農家樂游戲中,還隱藏著很多有趣的竹資源,孩子利用竹梯、竹編、竹碗、竹筒、竹簍、簸箕、扁擔、竹椅等材料,自主共同搭建灶臺、燒烤架,創設溫馨的農家樂環境,讓農家樂中充滿生活化、趣味化、游戲化。幼兒在農家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獲得不同的活動體驗。豐富的戶外自主游戲,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幼兒四肢協調能力、身體素質,還能夠拓展幼兒思維,自主探索竹子的用法和功能,并全身心投入在游戲活動中,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

(三)竹資源與戶外建構游戲的結合

戶外建構游戲是通過不同主題活動,讓幼兒體驗各個方面的活動。在建構游戲中,幼兒通過使用各種建構材料,從中得到體驗感、愉悅感,寓教于樂,在玩中獲得知識技能。在竹資源中,有很多材料適宜搭建,如竹筒搭房、竹板搭橋、積竹架路,同時還有竹梯登高、竹推車運輸工具等,不僅豐富建構材料,還能促進幼兒敢于挑戰不同高度、力量的能力,激發幼兒搭建以“竹”為主題的建筑物的興趣欲和挑戰欲。

在戶外建構游戲中,開展“搭竹橋”活動。這是幼兒未曾嘗試的搭建,是一種較大的挑戰,在搭建之前,先通過視頻介紹橋的結構、竹橋的搭建等,使幼兒對橋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通過觀察不同位置的橋,鼓勵幼兒將心目中的竹橋繪畫出來,成為一名“小小工程師”,大膽嘗試使用竹竿、竹板、竹筒、竹梯等材料搭建,分組分工合作,搭建自己心中的竹橋,從“認識—設計—創新—動手搭建—驗證”等一系列研究,自主探索搭建大橋思路,發現問題再解決困難,師幼共同討論、交流,使得竹橋一步步地完成。當幼兒園附近的立交橋——黃龍大橋,以竹橋為參照物,進行二次創作時,幼兒能較快完成橋的基本結構,對立交橋的交錯,讓幼兒再次感受搭建的難度,但一次次地思考、一次次地嘗試,最后黃龍大橋在幼兒手中慢慢地搭建成功展現。這一次搭建游戲中,幼兒感受到與同伴搭建竹橋的快樂,發展了動手能力和建構技能,特別是壘高、架空、平鋪、組合、排列等,同時增強了協商、交流、討論等交往能力,學會分享,體驗成功。

當然,在沙上建構上,有著大量的竹資源,如竹渠、竹筒、扁擔、竹桶、竹籃、竹塊、竹靶等材料,與沙水產生互動,開展“南水北調”“載沙運水”“注水灌溉”等內容,通過肢體參與對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