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抽搐治療對認知功能的影響_第1頁
電抽搐治療對認知功能的影響_第2頁
電抽搐治療對認知功能的影響_第3頁
電抽搐治療對認知功能的影響_第4頁
電抽搐治療對認知功能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電抽搐治療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第一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的療效電抽搐治療(ECT)歷史悠久,療效肯定,在國內外開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電抽搐治療是對重性抑郁障礙最為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不僅如此,電抽搐治療對躁狂癥、混合狀態、精神分裂癥(緊張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和一些帕金森氏病的特殊類型亦有明顯效果。無抽搐電治療作為一種改良的電治療技術在精神科的臨床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其適應癥廣,安全性高,并發癥少,療效好,更為廣大精神病患者及家屬所接受。第二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的療效個案報道:女性72歲40年難治性抑郁癥及癲癇病史,伴輕度頭部影像學改變及軀體不適。經一療程ECT治療后,抑郁癥狀明顯改善。持續2年以電療維持治療,期間除病情穩定外,未見癲癇發作、認知損害及出現神經系統疾病。意義:為伴有癲癇發作的抑郁癥患者提供以安全有效的治療思路。增加了一些文獻資料,治療依據。第三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認知功能所謂認知功能是指個體在認識事物和現象方面的能力。認知活動由感覺、知覺、思維、注意、記憶等組成。從信息加工的角度看就是信息為人接受后歷經的轉換、簡約、合成、儲存、重建、再現和使用等加工過程。主要涉及注意、記憶(包括工作記憶、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抽象思維(主要表現在執行功能)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是影響患者社會功能康復和疾病預后的重要因素。第四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認知功能評定認知功能的方法很多,常見的如:各種神經心理學測驗量表、結構及功能影像學、神經遞質的研究和神經電生理(P300)等。第五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腦結構的影響認知功能主要反映大腦額葉和顳葉功能,認知障礙的病理學基礎是前額葉-紋狀體-丘腦-顳葉相互之間的連接功能紊亂,其中海馬功能障礙起著重要作用,兩側海馬或鄰近顳葉結構損害的病人,記憶障礙是其顯著的癥狀,尤其是近事記憶。第六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腦結構的影響LekwauwaRE等通過對15例老年抑郁癥患者在ECT一療程前后進行了頭顱磁共振的掃描及記憶量表的測定,結果發現海馬體積的變小和ECT后急性記憶差呈正相關,同時指出可以用海馬體積來作為預測短期ECT后療效的可能性。EndeG等通過核磁共振技術,利用N-乙酰天冬氨酸為標志物,在ECT治療前后檢查患者腦結構,結果未發現海馬區有明顯差異,從另一方面說明ECT并不導致神經元的流失。第七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腦結構的影響近年來多模態磁共振影像學技術迅速發展,可以對中樞神經系統進行形態與功能相結合的顯像研究,不僅為精神疾病的病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功能影像學在認知功能損害研究中的運用在國外越來越廣泛,通過對腦結構改變的研究進一步探索認知功能損害的神經病理學基礎也越來越多。第八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腦結構的影響FrodlT等研究發現ECT治療前后不會導致肉眼可見的腦結構改變,但患者在ECT治療前存在細微的腦結構改變,如皮層損傷等,會增加治療效果較差的可能性及譫妄的發病率。功能影像學研究提示在ECT治療后幾天內有腦血流量和糖代謝的變慢,而在隨訪過程中觀察到腦血流量和糖代謝恢復正常水平,研究指出這種被抑制的原因須進一步通過受體機制及縱向觀察來闡明。第九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腦結構的影響很多研究發現,通過MRI觀察ECT治療前后患者腦結構的改變,常無陽性結果,而DWI對大腦組織改變及新陳代謝比較敏感。SzaboK通過MRI及DWI對10例患者在ECT治療后進行檢查,發現8例有短期記憶障礙,但在相關定量和定性數據分析中無顯著差異。DWI(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是目前唯一能夠檢測活體組織內水分子擴散運動的無創方法。間接反映腦組織微觀結構特點及其變化。第十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腦結構的影響CoffeyCE通過對35例抑郁癥患者在ECT前、ECT結束后2-3天和結束后6月分別進行了頭顱MRI的掃描,結果顯示部分患者在治療前存在腦結構的異常,而治療后較治療前未發現腦室或其它任何區域有顯著性差異。第十一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腦結構的影響單光子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測量被檢查者在不同狀態時的局部腦血流量(CRF),也是反映局部腦功能的間接指標。ChemerinskiE等運用PET研究發現,分裂癥患者在執行語言流利度測試時大腦皮層(尤其是左額葉語言區)、小腦、丘腦腦血流量下降。注PET: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第十二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生化的影響電抽搐治療的療效雖已得到肯定,但部分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后出現定向或意識障礙,對于認知損害的原因、嚴重度以及如何預防,國內外亦有報導。對神經遞質如何影響認知功能的研究目前較多。第十三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生化的影響乙酰膽堿相關研究表明,那些與毒蕈堿能受體有拮抗作用的藥物對學習及記憶有損害作用。Levin等發現煙堿樣乙酰膽堿受體涉及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學習能力和記憶功能等方面,且多分布于對認知功能有重要影響的區域,如海馬和額葉皮層。第十四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生化的影響TremontG等認為ECT治療后的記憶障礙與乙酰膽堿活性下降有關,同時提出在ECT前予以促甲狀腺釋放激素,能夠提高膽堿能的作用,從而預防認知功能障礙。膽堿酯酶抑制劑如石杉堿甲可以提高中樞乙酰膽堿濃度,改善神經元的興奮性,從而提高大腦的學習、記憶功能。第十五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生化的影響同樣研究認為多巴胺(DA)受體和5-羥色胺(5-HT)受體與認知功能亦存在密切聯系。DA功能低下或服用DA受體拮抗劑會影響運動和記憶功能;5-HT受體各亞型的功能不同,對認知功能的作用也不相同,5-HT1a及5-HT2a/2c激動劑可加強學習功能,5-HT1b激動劑可損害學習及記憶功能。第十六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生化的影響神經遞質方面除了DA、5-羥色胺外,還有去甲腎上腺能、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等,這些也是記憶障礙的生物學基礎。影響這些神經遞質的藥物是治療認知功能障礙的神經生物學基礎。第十七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生化的影響ObergriesserT通過對患者在ECT治療前后腦脊液中神經生化的長期(1年)隨訪研究發現,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磷酸肌酸治療前后無顯著差異,而膽堿復合物療前較療后有所增加,這與TremontG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可以解釋有部分患者會出現記憶障礙的原因。第十八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生化的影響還有報道認為ECT能夠影響腦內的許多神經遞質,如增強NE、5-HT、r-GABA和DA系統的神經遞質傳導,這從一方面揭示了ECT對抑郁癥療效好的機理,另一方面也提示了神經遞質和認知功能的密切聯系。第十九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生化的影響ZachrissonOC等對9例重性抑郁癥患者在ECT治療前后腦脊液中不同生化指標的測定來評估大腦可能的損害及對認知缺失的影響及嚴重度。三種生化指標:tau蛋白、NFL和s-100-β蛋白均由神經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產生,同時對CSF和血漿中的白蛋白比率進行分析,病情的好轉通過MARS來反映。第二十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生化的影響 其結果表明血腦屏障障礙或神經元損害在ECT治療前即存在,而ECT治療前后CSF-tau、CSF-NFL和CSF-s-100-β蛋白的水平均無顯著性改變,CSF和血漿中白蛋白的比率在治療后亦無任何變化。ArtsB等也曾對s-100-β蛋白、抑郁癥狀、ECT及認知功能做過相關分析,結果表明s-100-β蛋白基線和較差的記憶障礙相關,提出s-100-β蛋白可以作為預測認知功能的標記,在ECT對認知功能和抑郁癥狀的影響上產生不同的間接作用。第二十一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心理學的影響神經心理學測驗是神經心理學中一種有效的認知功能檢查方法,可對認知過程進行功能定位。第二十二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心理學的影響目前國內外許多學者正致力于探索既有較高精度又簡便易行的評測方法,現舉例簡要說明。1、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試(WCST):用于測試患者的工作記憶、靈活性及執行功能。反映前額葉功能。2、持續操作功能測試(CPT):主要用于評測患者的視覺警覺性及持續注意能力。3、連線實驗A和B:主要用于評測患者精神運動速度和轉換能力。第二十三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心理學的影響4、加利福尼亞語言學習測試(CVLT):主要用于評測語言學習能力及延遲記憶。

5、韋氏記憶測試:用于評測患者的長時記憶、短時記憶和瞬時記憶。6、言語流利度:主要用于評測患者的流利度。

還有很多如MMSE、SSMQ

等第二十四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心理學的影響Rami-GonzalezL等人將22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ECT治療組和藥物治療組,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期上均無明顯差異,通過心理學量表包括記憶、注意、執行功能方面的測試,結果未發現兩組在長時記憶和注意力方面有任何形式障礙,但ECT組顯示在言語流暢性、工作記憶、視覺運動速度方面有改變。第二十五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心理學的影響同時Rami-GonzalezL認為長期縱向研究對認識ECT對非記憶功能尤其是執行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是必須的。第二十六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心理學的影響CohenD等按是否行ECT將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通過近3∽4年的長期隨訪,以CVLT(CaliforniaVerbalLearningTest)和SSMQ(Squire'sSubjectiveMemoryQuestionnaire)來評估認知功能,結果表明ECT組有6人在ECT治療后訴有記憶缺失,但只有1人在長期隨訪中抱怨有記憶損害,兩組長期隨訪未發現認知功能有明顯差異。第二十七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心理學的影響BosboomPR通過對45例抑郁癥患者進行了ECT治療前和治療后3次跟蹤的神經心理學測驗表明,ECT不僅可以改善抑郁癥狀,而且可以提高記憶、信息處理過程和執行功能。第二十八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心理學的影響電抽搐治療的適應癥非常廣,在老年患者中亦有廣泛的應用。個案報道:一老年女性,診斷抑郁癥,療前MMSE及DRS-2(癡呆評定量表)評分提示患者存在全面的大腦認知功能損傷,經4-6次ECT治療后不僅抑郁癥狀好轉,認知功能改善明顯。第二十九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心理學的影響HausuerL研究報道如下:44例老年抑郁癥患者,住院患者,采用ICD-10診斷標準。根據MMSE將患者分為3組,NCI組,MCI組,癡呆組。在ECT前、6次ECT后、ECT后6周、ECT后6月分別進行MMSE及HDRS-21的評定。結果如下:NCI組在ECT后6周、ECT后6月認知功能進一步改善;MCI組在ECT后6周有68.8%患者出現認知下降,但ECT后6月患者認知有所改善;癡呆組在6次ECT后70%患者認知下降,在ECT后6月仍有1/3的患者認知下降。結論:ECT對老年抑郁癥患者是有效和能夠耐受的治療方法,認知損害是暫時的。第三十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電抽搐治療對神經電生理的影響P300電位屬于內源性腦電活動,與心理測驗相比,受被試者的注意、記憶、反應速度等影響較小。作為判斷認知功能的指標,具有一定的的穩定性、客觀性和靈敏性,其中N1和P2為外源性成分,是評價受試者合作程度的可靠指標;N2和P3為內源性成分,與個體的記憶、注意等認知過程有關,其潛伏期表示大腦在識別刺激中對事件進行編碼、分類和識別的速度,客觀地反映大腦認知功能和判斷功能等高級思維活動;波幅反映的是大腦信息加工有效資源的動員程度。第三十一頁,共三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電抽搐治療對神經電生理的影響認知過程主要是信息加工過程,即信息的接收、編碼、貯存、提取和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