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貨幣制度第一節
貨幣制度的形成和構成要素第二節
貨幣制度的演變第三節
我國的貨幣制度第四節
國際貨幣制度回本篇
至下章
第一節貨幣制度的形成和
構成要素一、貨幣制度的形成二、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回本章
至下節
——一國以法律形式確定的該國貨幣流通的結構、體系與組織形式,主要包括貨幣金屬、貨幣鑄造、發行流通、準備制度等。一、貨幣制度的形成1.貨幣制度的概念
各個國家在貨幣問題方面都制定了種種法令和條例。這些法令和條例反映了國家在不同程度、從不同的角度對貨幣所進行的控制,其意圖總是在于建立能夠符合自己的政策目標,并能由自己操縱的貨幣制度。
民間鑄幣流通幣材價值低廉鑄造分散流通具地方性鑄幣不斷貶值國家鑄造金屬條塊流通2.前資本主義社會的鑄幣流通及其特點
貨幣流通的有關法規:建立以中央銀行為唯一發行機構的統一集中的發行體系;對貨幣單位作出統一規定以保證貨幣制度的穩定;對貴金屬充當幣材并能自發調節貨幣流通量作出規定;對貨幣發行的準備金制度作出統一規定。
3.資本主義貨幣制度的形成
——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為克服貨幣流通的混亂狀況,以法令或條例形式對貨幣流通作出種種規定并使之制度化的過程。貨幣制度的作用
目標:建立穩定的貨幣流通秩序,從而為發展商品經濟提供有利的貨幣環境的客觀條件。沒落的王朝在非常時期操縱貨幣制度,往往是為了搜刮國民財富,為了彌補財政虧空?,F代社會中政府對貨幣制度的操控日益成為建立宏觀經濟調控系統,以便有效地利用貨幣來實現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
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二、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
1.貨幣材料的確定即規定哪一種或哪幾種商品(可能是金屬,也可能是非金屬)為幣材。
幣材是整個貨幣制度的基礎,幣材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的貨幣本位。金本位制信用貨幣本位制
2.貨幣單位的確定
即規定貨幣單位的名稱及其所含的貨幣金屬的重量。
英國的貨幣單位定名為“鎊”,1816年5月的金幣本位法案規定,1英鎊含成色11/12的黃金123.27447格令(合7.97克)。美國的貨幣單位定名為“元”,根據1934年1月的法令規定,其含金量為0.888671克。中國1914年的“國幣條例”中規定,貨幣單位名稱為“圓”,每圓含純銀6錢4分8厘(合23.977克)。
3.貨幣的鑄造、發行和流通程序
即規定貨幣的本位幣、輔幣及其鑄造、發行和流通的程序。
本位幣:本位幣是一國的基本通貨。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條件下,本位幣是指用貨幣金屬按照國家規定的貨幣單位所鑄成的足值的鑄幣。早期的貨幣制度允許本位幣自由鑄造。本位幣的自由鑄造可以使貨幣的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保持一致,并可自發地調節貨幣流通量,使流通中的貨幣與貨幣需求量保持一致。
輔幣:輔幣是本位幣以下的小額貨幣,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輔幣用較賤的金屬鑄造。輔幣的面額較小,因此使用賤金屬鑄造輔幣,可以節省流通費用。輔幣是不足值的鑄幣,其實際價值雖低于名目價值,但可按固定比例與本位幣自由兌換,這樣,就保證了輔幣可以按名目價值流通。輔幣只能由國家來鑄造。由于輔幣的實際價值低于其名目價值,鑄造輔幣會得到一部分鑄造收入,所以鑄造權由國家壟斷,其收入歸國家所有。同時,因為輔幣是不足值的,限制鑄造也可以防止輔幣排擠本位幣。
銀行券和紙幣:
銀行券和紙幣都是沒有內在價值的信用貨幣和貨幣符號。1929—1933年西方國家經濟危機后,各國的銀行券都不再兌現,從而演變為不兌現的紙幣。紙幣是本身沒有價值、又不能兌現的貨幣符號。政府根據流通手段的特性,有意識鑄造和發行不足值的鑄幣,直至發行本身幾乎沒有價值的紙幣,并通過國家法律強制其流通。
金本位制下的準備制度主要是建立國家的黃金儲備,其作用主要是:(1)作為國際支付的準備金;(2)作為擴大和收縮國內貨幣流通的準備金;(3)作為支付存款和兌換銀行券的準備金。至下節回本章
4.準備制度即規定如何建立貨幣發行的準備金以維持貨幣價值的穩定。第二節貨幣制度的演變一、銀本位制二、金銀復本位制三、金本位制四、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回本章
至下節一、銀本位制1.概念
——以白銀作為本位貨幣的一種金屬貨幣制度。2.類型銀兩本位制(中國)與銀幣本位制(歐洲)。3.崩潰原因
(1)世界白銀價格劇烈波動,幣值不穩定。
(2)
銀幣體重價低不適合用于巨額支付。
(3)
白銀質地易于磨損。
二、金銀復本位制
1.概念
——國家法律規定的以金幣和銀幣同時作為本位幣,均可自由鑄造,自由輸出、輸入的貨幣制度。2.類型
平行本位制與雙本位制。金幣和銀幣按其實際價值流通,其兌換比率完全由市場比價決定,國家不規定金幣和銀幣之間的法定比價。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金銀的比價。但這與價值規律的自發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劣幣驅逐良幣所謂“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就是在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面額價值相同的通貨同時流通的情況下,實際價值較高的通貨(所謂良幣)必然會被人們熔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較低的通貨(所謂劣幣)反而會充斥市場。在金銀復本位下,雖然法律上規定金銀兩種金屬的鑄幣可以同時流通,但實際上,在某一時期內的市場上主要只有一種金屬的鑄幣流通。銀賤則銀幣充斥市場,金賤則金幣充斥市場,很難保持兩種鑄幣同時并行流通。
三、金本位制
1.概念——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2.形式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國家規定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鑄幣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其主要特點是:(1)金幣可以自由鑄造和自由熔化,從而保證黃金在貨幣制度中處于主導地位。(2)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為金幣,代表一定數量的黃金進行流通,以避免出現通貨膨脹現象。(3)黃金可以自由地輸出入,從而保證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匯率的相對穩定。
金塊本位制:金塊本位制,亦稱“生金本位制”,是國內不準鑄造、不準流通金幣,只發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銀行券(或紙幣)來流通的制度。金塊本位制雖然沒有金幣流通,但在名義上仍然為金本位制,并對貨幣規定有含金量。在金塊本位制的條件下,銀行券是流通界的主要通貨,但不能直接兌換金幣,只能有限度地兌換金塊,如規定黃金每次兌換的起點額度,從而限制了黃金的兌換范圍。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金本位制”。在這種制度下,國家并不鑄造金鑄幣,也不允許公民自由鑄造金鑄幣。流通界沒有金幣流通,只有銀行券在流通,銀行券可以兌換外匯,外匯可以兌換黃金。金匯兌本位制:四、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
1.概念
——以紙幣為本位幣,且不能兌換黃金的貨幣制度。2.特點信用貨幣由中央銀行發行,并由法律賦予無限法償的能力。貨幣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價關系,也不能兌換黃金,貨幣發行一般不以金銀為保證,也不受金銀數量的限制。
貨幣通過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領域,貨幣流通量通過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調節。貨幣流通由政府調節,并構成對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若國家投放的貨幣超過貨幣需要量,就會引起通貨膨脹。流通中的貨幣不僅指現鈔,銀行存款也是通貨。隨著銀行轉賬結算制度的發展,存款通貨的量越來越大,現鈔流通量越來越小。3.貨幣信用領域出現的新現象貨幣的實際流通量對商品平均價格的決定作用;銀行放款的投放量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國家對銀行信用的調節成為控制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
當代金融可以發揮宏觀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平衡、穩定物價、提高效益的功能,其前提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的建立,而如何實現上述功能,則是金融研究的中心課題。金屬貨幣制度貨幣制度的類型金本位制復本位制銀兩本位銀幣本位銀本位制金幣本位金塊本位金匯兌本位平行本位雙本位跛行本位不兌現的紙幣制度至下節回本章
第三節
我國的貨幣制度回本章
至下節一、人民幣是信用貨幣二、我國貨幣制度的內容三、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貨幣制度一、人民幣是信用貨幣
1.人民幣產生的經濟基礎和信用關系擔保向銀行貸款進貨零售商以商品為供給者的存款或現金貸款形成貨幣投放和商品銀行通過貸款間接地掌握商品并償還銀行貸款零售商銷售商品收回貨款商品進入消費,貨幣流回銀行完成一次商品流通和貨幣資金循環
提供基礎貨幣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基礎貨幣向客戶提供貸款商業銀行憑借中央銀行提供貸款形成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人民幣以基礎貨幣的形式存在構成持有者的資產、中央銀行的負債人民幣以派生存款形式存在構成持有者的資產、商業銀行的負債2.人民幣產生的程序和信用關系
人民幣的運動過程,無論是存款變現金,還是現金變存款,對銀行來說都是債務形式的轉變,對持有者來說都是債權形式的轉變。信用貨幣的流通只是債權債務關系在地區之間、單位和個人之間的轉移,這種轉移反映了銀行與顧客之間信用關系的變化和消長。
3.人民幣的運動過程和信用關系二、我國貨幣制度的內容1.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信用貨幣,沒有法定含金量,也不能自由兌換黃金。人民幣的單位為“元”,元是本位幣即主幣。輔幣的名稱為“角”和“分”。人民幣的票券、鑄幣種類由國務院決定。
2.人民幣是我國唯一的合法通貨國家規定了人民幣限額出入國境的制度,金銀和外匯不得在國內商品市場計價結算和流通。人民幣的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外匯,在國家統一規定下的國內外匯市場可買賣外匯。
3.人民幣的發行權力集中于中央人民幣發行權掌握在國家手里,國家授權中國人民銀行具體掌管貨幣發行工作。中國人民銀行是貨幣發行的唯一機關,并集中管理貨幣發行基金。中國人民銀行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由國務院批準的額度內,組織年度的貨幣發行和貨幣回籠。
4.人民幣的發行保證人民幣的發行是根據商品生產的發展和流通的擴大對貨幣的需要而發行的,這種發行有商品物資作基礎;人民幣的發行還有大量的信用保證,包括政府債券、商業票據等;國家的黃金、外匯儲備也是人民幣發行的一種保證。
5.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貨幣制度
有管理的貨幣制度形式是在總結歷史經驗和逐步認識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和計劃這只有形的手來靈活有效地引導、組織貨幣運行。對內是國家宏觀調節和管理下的體制,包括貨幣發行、貨幣流通、外匯價格等都不是自發的而是有管理的;對外則采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6.人民幣是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貨幣貨幣按能否兌換的不同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不可兌換貨幣:指在實行嚴格的匯兌限制下,不允許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對外支付和轉移。經常項目可兌換:指對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不實行匯兌限制。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換,即可稱該國貨幣實現了可兌換。資本項目可兌換:即對資本的流入、流出取消匯兌限制。完全自由兌換貨幣是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均可兌換。
人民幣可兌換的歷史進程我國于1980年4月17日恢復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席位,依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14條款的過渡性安排,保留了一些匯兌限制。1994年起實行匯率并軌、銀行結售匯,取消了外匯計劃審批等限制,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下有條件的可兌換。1996年7月1日起,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銀行結匯和售匯,取消對經常項目用匯的限制,同時提高居民個人用匯供匯標準,擴大供匯范圍,于當年年底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今后幾年將逐步放松對資本項目的外匯限制,從而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達到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的要求。
三、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貨幣制度1.香港貨幣制度的不同性質香港回歸后,我國實行一個主權國家兩種社會制度下兩種不同的貨幣制度。在香港實行獨立的港幣制度,在貨幣發行、流通與管理等方面自成體系,人民幣和港幣分別作為內地和香港的法定貨幣在兩地流通。由于香港仍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因此,按照我國目前的外匯管理規定,港幣仍然屬于外匯,港幣在內地以外幣對待,人民幣在香港也以外幣對待。
2.香港貨幣制度的基本內容(1)港幣的發行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港元為香港的法定貨幣。港幣的發行權屬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國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為港幣發行的指定銀行,港幣的發行須有百分之百的準備金。發鈔銀行只有在交存足夠美元并獲取負債證明書以后,才能發行等值的港幣。
香港貨幣單位為“元”,簡稱港元,用符號“HK$”表示。其紙幣有:1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等面額;硬幣有:5分、10分、20分、50分及1元、2元和5元等面額。1元為100分。
(2)港幣的貨幣單位:港元實行聯系匯率制度。這一制度要求發鈔銀行按1:7.8的固定匯率,向外匯基金提交百分之百的美元作為發鈔準備。其他商業銀行也須以同樣方式向發鈔銀行換取港幣鈔票。而超出這個范圍以外的港元匯率則由市場供求決定。所以,1:7.8的匯率水平一方面規定了發鈔準備的水平,同時,也為市場匯率的變動提供了坐標。而保證市場匯率不會過多地偏離這個水平,就成為香港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通過掌握的外匯基金維持港元匯率的穩定。
(3)港幣的匯率制度:
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外匯管制,港幣可以自由兌換,外匯、黃金、證券、期貨市場完全放開。至下節回本章
(4)港幣的可兌換性:第四節
國際貨幣制度一、國際貨幣制度的概念二、國際貨幣制度的類型三、國際貨幣制度的改革四、區域性貨幣一體化回本章
至下章一、國際貨幣制度的概念
1.定義
——各國政府對貨幣在國際范圍內發揮世界貨幣職能所確定的規則、措施和組織形式。
2.內容國際儲備資產的確定。匯率制度的確定。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機制。
3.國際貨幣制度的作用國際貨幣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國際貿易和國際支付手段的發展。理想的國際貨幣制度應能促成世界各國勞動力的有效分工和充分運用,以達到世界生產總值的極大化,并使全部生產在世界各國之間的分配處于最能被接受的狀態。具體體現在這一制度要提供足夠的國際清償力并保持對國際儲備資產的信心,以及保證國際收支的失衡能夠得到有效而穩定的調節。
二、國際貨幣制度的類型1.國際金幣本位制
——歷史上第一個國際貨幣制度(1880—1914年),建立在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實行金鑄幣本位制的基礎之上。其主要特點是:黃金充當國際貨幣,并作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各國貨幣都規定含金量,其匯率由鑄幣平價決定。國際收支差額可通過“物價—鑄幣流動機制”而得到自動調節。國際金幣本位制的崩潰國際金幣本位制具有穩定物價、穩定匯率和自動調節的作用,因而為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所體現的貨幣黃金分配的不平衡,世界黃金供應不穩定,不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金幣本位制的自動調節存在嚴重缺陷等原因,這種缺乏彈性的金幣本位制終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崩潰并再也無法恢復起來。
2.金匯兌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各國無力恢復典型的金幣本位制,只好以金匯兌本位制取而代之。實行金匯兌本位制國家的貨幣與某一實行金幣本位制或金塊本位制國家(主要是美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貨幣保持一定的固定比價,并將本國的黃金外匯儲備移存掛鉤國家的中央銀行,通過市場買賣維持固定比價。國內流通的貨幣是銀行券,銀行券不能直接兌換金幣或金塊,只能兌換成能換成黃金的外國貨幣。
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的崩潰
金匯兌本位制由于沒有金幣流通,銀行券兌換受到限制,以及本幣對英鎊、美元、法國法郎、意大利里拉的高度依賴性,因此是不穩定的國際貨幣制度,它只是為適應世界對黃金需求增加所導致黃金供應不足的狀況而暫時存在的,當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時,其崩潰也就不可避免了。
3.布雷頓森林體系
1944年7月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召開的有44個國家參加的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了以美國懷特方案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建立了一個永久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旨在促進國際貨幣合作。建立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為最主要儲備貨幣的國際儲備體系。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各國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波幅限制在±1%,各國政府有義務通過外匯干預保持匯率的穩定。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國際收支赤字國提供短期資金融通,以協助其解決國際收支困難。取消外匯管制,會員國在增強貨幣兌換性的基礎上實行多邊支付。對國際收支持續盈余的國家,國際貨幣基金可宣布該國貨幣為稀缺貨幣,其他國家有權對“稀缺貨幣”采取臨時性限制兌換措施,或限制進口該國的商品和勞務。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消除了國際金融秩序的混亂狀況。在一定時期內穩定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匯率,營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國際金融環境,促進了世界貿易和世界經濟的增長??朔藝H金本位制下儲備資產不足的弊端。國際儲備可隨著國際貿易的增長而不斷增加,滿足了國際結算對支付手段的需要和各國政府對外匯儲備的需求。鞏固了美國的國際金融霸主地位。美元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大大增強了美國的國際金融實力,使美國獲得了美元“鑄幣稅”的巨大利益。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在缺陷布雷頓森林體系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具體表現為美元的信用保證與國際儲備資產不斷增長的矛盾,即“特里芬難題”。匯率制度過于剛性,國際收支調節機制不健全。布雷頓森林體系名義上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但對國際收支“根本不平衡”缺乏定量的標準,因而在執行中難以操作。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在缺陷國際收支調節的責任不對稱。具體表現為儲備貨幣的發行國美國與其他國家在調整國際收支赤字時的責任不對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十分有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能夠提供的融通資金數額很小,貸款的條件很嚴,而且受到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控制,很少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1960年美國對外短期債務已超過其黃金儲備額,美元信用基礎發生動搖,國際金融市場爆發第一次美元危機。
1971年美國首次出現了經常賬戶與商品貿易的巨額赤字,從而使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黃金儲備繼續下降。
1971年8月15日美國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終止每盎司黃金35美元的官方兌換關系,宣告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解體。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1971年12月美元對黃金貶值7.89%,黃金官價由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動搖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根基。
1973年2月12日,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美元再次對黃金貶值10%,即每盎司黃金由38美元提高到42.22美元,美元對其他國家貨幣也貶值。
1973年3月,維持固定匯率的其他國家也放棄了努力,令其貨幣自由浮動。至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
4.牙買加體系(管理浮動匯率體系)
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召開會議,并達成了《牙買加協議》。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理事會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第二次修正案,從而形成了國際貨幣關系的新格局。
牙買加體系實際上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多元化國際儲備和浮動匯率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歐元、日元、特別提款權等與美元共同發揮儲備貨幣的作用。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調節。除了匯率機制以外,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機構也發揮著重大作用。牙買加協議的主要內容浮動匯率合法化。會員國可以自由選擇任何匯率制度。但其匯率政策應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并與之協商。黃金非貨幣化。廢除黃金條款,取消黃金官價,取消會員國之間以及會員國與國際貨幣基金之間須用黃金清算債權債務的義務。國際貨幣基金所持有的黃金應逐步加以處理。提高特別提款權的國際儲備地位,修改基金組織有關條款,以使特別提款權逐步取代黃金和美元而成為主要儲備資產。
牙買加協議的主要內容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融通?;鸾M織以出售黃金所得收益設立“信托基金”,以優惠條件向最貧窮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或援助,以解決它們國際收支的困難。增加會員國的基金份額。由原來的292億特別提款權增加到390億特別提款權。
牙買加體系的評價積極作用:多元化的儲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特里芬難題”,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以主要貨幣匯率浮動為主的多種匯率制度安排能夠比較靈活地適應世界經濟形勢多變的狀況。多種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并行,各種調節機制相互補充,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失靈的困難。
存在的問題:“特里芬難題”依然存在,國際儲備增長具有盲目性,容易形成全球國際儲備泡沫化,加劇通貨膨脹。浮動匯率制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蕩,匯率風險加大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并引發投機資本大規模地盲目流動,破壞了世界經濟的穩定。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缺乏效率和對稱性,調節責任實際上落在逆差國和非儲備貨幣發行國頭上。IMF受美國等少數國家的操縱,不能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貸款資金不足且不合理,作用十分有限。
牙買加體系的評價三、國際貨幣制度改革1.國際貨幣本位的改革恢復國際金本位制。認為黃金是最理想的國際貨幣,能夠提供一個穩定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謴兔涝疚恢啤UJ為美元在國際支付和國際儲備中依然占有絕對優勢,推行美元本位的基礎仍然存在。多種貨幣本位制。認為目前多元化的貨幣本位是世界趨于多中心、多極化形勢的必然產物,不必進行改革。世界統一貨幣本位制。即建立世界性中央銀行,發行世界統一的貨幣。
2.國際匯率制度的改革匯率制度改革必須在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之間進行選擇。而目前實行完全的固定匯率制和完全的浮動匯率制都是不可能的。匯率目標區體制包含了浮動匯率制的靈活性和固定匯率制的穩定性兩大優點,迎合了國際社會對于穩定匯率、縮小匯率波動幅度的普遍愿望,因而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國際匯率制度改革的最終目標還是在條件成熟時恢復某種形式的固定匯率制。
四、區域性貨幣一體化1.區域性貨幣一體化的發展概念:一定地區內的有關國家和地區在貨幣金融領域實行協調與結合,形成一個統一體,最終實現統一的貨幣體系。發展階段:
萌芽階段(1960—1968年):英鎊區、法郎區和黃金集團。
啟動階段(1969—1998年):聯合浮動→歐洲貨幣體系。高級階段(1999年—):單一貨幣、歐洲中央銀行。
2.歐洲貨幣一體化
(1)歐共體早期的貨幣一體化(1958—1979年):1958年1月1日《羅馬條約》生效,歐共體成立。1969年12月《維爾納報告》通過,提出了建設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的目標和分三階段實現貨幣統一的計劃。1973年創立歐洲貨幣機制,6國實現聯合浮動匯率。
(2)歐洲貨幣體系的建立與運作(1979—1989年):
●1979年3月歐洲貨幣體系成立,先后有12個歐洲國家加入該體系。
●該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實行一種可調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療器械標準制定與不良事件報告要求考核試卷
- 刨花板企業成本控制與市場競爭力關系考核試卷
- 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考核試卷
- 企業文化塑造與人才留住關系考核試卷
- 癌癥試題及答案
- 人際關系試題及答案
- linux操作面試題及答案
- 家禽產業融合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研究考核試卷
- 地理水文試題及答案
- 實踐教學考試題及答案
- GB/T 23821-2022機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觸及危險區的安全距離
- WB/T 1087-2018煤炭倉儲設施設備配置及管理要求
- GB/T 24218.1-2009紡織品非織造布試驗方法第1部分:單位面積質量的測定
- 第十七章其他熔化焊接與熱切割作業課件
- 2022年混凝土攪拌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覺醒年代》朗誦稿
- 2022年社會學概論考試重點廣東海洋
- 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職務考評登記表
- 北京市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申報表
- 工廠供電課程設計1
- 鼠害蟲害防治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