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
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
1物質形態的相互轉化,牽動人們主要圍繞有關物質構成兩個基本問題進行思考:第一、物質間能發生相互轉化,說明不同物質有著共同的本源。那么,這種共同的本源又是什么?二、這些物質的本源是以怎樣的方式構成萬物?提出了一些樸素唯物主義的猜測,形成了早期樸素的化學物質觀,是古代自然這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早期的樸素化學元素和樸素化學物質結構論構成,實質上也是原始的化學理論的萌芽。主要是建立在單憑直覺觀察和推理基礎上。物質形態的相互轉化,牽動人們主要圍繞有關物質構成兩個基本問題22.1中國原始化學物質觀一、一元元素論用一種具體的事物來說明世界的本源。認為水是組成萬物的本源?!豆茏?水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也(戰國)2.精氣說:認為萬物本源由一種物質性的精氣所構成。
“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
甚至認為一切精神世界也是由精氣所生。
2.1中國原始化學物質觀一、一元元素論3戰國末期,荀子繼承改造了“精氣”學說。把“氣”看成是構成萬物的物質因素,并認為精神是在有了形體之后才產生,即“形具而神生”。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氣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王制》一、中國古代的物質觀—一元元素論戰國末期,荀子繼承改造了“精氣”學說。把“氣”看成是構成萬物43.漢代王充提出了完整、系統的“元氣自然論”
“天地,含氣之自然也”,萬物和人皆“因氣而生,相類相產”。4.太虛即氣(宋.張載):宇宙萬物最原始的實體-氣
“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氣之聚形于太虛,猶冰凝釋于水;知太虛即氣,則無無”。3.漢代王充提出了完整、系統的“元氣自然論”5點評
元氣說是中國古人在探索世界物質本原的過程中,發展的一門相對比較完整的學說。認為:宇宙天地和世界萬物都是由“氣”構成,“氣”稀微無形,人眼察覺不到,但又充滿宇宙太空;元氣還處在不停的運動狀態之中,它聚集生成萬物,而萬物又離散成為元氣。由于元氣的運動,由于元氣中陰陽兩種屬性的矛盾沖突,從而構成了宇宙萬物及其運動的多樣性。
點評6元氣論將物質的連續形態與不連續形態辯證統一起來。氣可聚可散,可有形,可無形。
“一物二體,氣也”;“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當氣凝聚而構成有形的萬物時,物質以間斷的形式存在,當氣分散而成無形的太虛時,物質以連續的形式存在。
“天地間非形即氣,非氣即形……由氣而化形,形復返于氣”;(明.宋應星)認為無知存在的連續形式或間斷形式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二者間不存在截然分割的鴻溝元氣論將物質的連續形態與不連續形態辯證統一起來。氣可聚可散,7多元元素論和五行學說大約形成于商周之際,到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具備比較完整的形態。“萬物負陰而抱陽”(老子.道德經):說明萬物中既有陰又有陽。漢朝奠定基礎。世間萬物既對立又統一,陰陽對立的相互作用和不斷運動就是萬物以及它們變化的根源。
陰陽兩個概念是人們在生產生活和生活實踐中面對大量既相互對立又相互關聯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而抽取出陰和陽兩個基本概念,認為宇宙萬物皆具有陰陽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而陰陽對立的相互作用和不斷運動就是萬物以及其變化依據,支配千變萬化的物質世界。二、中國古代的物質觀—陰陽學說多元元素論和五行學說大約形成于商周之際,到春秋戰國時8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學說以陰陽兩種相對之氣是天地萬物之源。陰陽相合,萬物生長,在天形成風、云、雷、雨各種自然氣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體,在方位則是東、西、南、北四方,在氣候則為春、夏、秋、冬四季。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為之對應;地之四象,人有氣、血、骨、肉為之對應;人又有三百六十骨節以應周天之數;所以天有四時,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節可以觀天、掌紋可以察天、地、人合一。發展到后來,甚至某命理師屈指一自,一看掌紋,能斷出兇吉,從而走向神秘化。商代時期八卦學說即源于陰陽。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學說9“一陰一陽謂之道”(易傳.系辭上傳)陰:消極、柔弱、退守、安靜等性質和具有這些性質的事物;陽:積極、剛強、進取、活潑等性質和具有這些性質的事物;天為陽,地為陰,天地交感,產生了雷、火、風、澤、水、山,這幾種自然物既是自然界一切總的根源,他們相互交感又產生了其他事物。
陰陽成了天地間根本法則,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內在原因,天地間奧秘所在。從正反兩個方面的矛盾來說明自然界的變化發展,包含原始、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耙魂幰魂栔^之道”(易傳.系辭10以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五行說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質分別納入這五大類的范疇。五種元素在天上形成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在人就是仁義禮智信五種德性。古人認為這五類物質在天地之間形成串聯,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變化、地上的木類和人的仁心都隨之產生變異,占星術就是以這種天、地、人三界相互影響為理論基礎衍生而來的。三、中國古代的物質觀—五行說以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111.源于長期生活、勞動中的認知
“孜孜無怠,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水火金木是百姓賴以生存勞作的基礎,土為萬物所借以生長的,供老百姓使用?!疤焐宀模癫⒂弥?,廢一不可”。夏代產生雛形,首見于《尚書·大傳》,戰國末年《尚書·洪范》予以發展,載曰:“…五行,一曰火,二曰水,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1.源于長期生活、勞動中的認知12早期五行思想,具有極其直觀的形象和具體性質:水具有濕潤性,向下流動滲透;火有炎熱性,向上冒竄;木具有彎曲伸直性;金有順從性可鑄造加工;土可借以播種耕作,并由此帶來收獲。
《國語》中明確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萬物的基本物質元素,“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土雜,以成萬物”。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原始的五行說,實際上就是元素論的萌芽,且是一種多元論的元素觀。早期五行思想,具有極其直觀的形象和具體性質:水具有濕潤性132.陰陽五行說五行說和陰陽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自然界的面貌,結合而成陰陽五行說,不僅鞏固了人們對世界物質性的認識,還進一步觸及物質變化的規律。陰陽五行學說在化學史上成了后來興起的煉金術的指導思想,在祖國的醫學中,成為傳統中醫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典型的為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
2.陰陽五行說14(1)五行相克說,見于《墨經》(2)五行相生說,見于西漢董仲書《春秋蘩露》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水能滅火,故水勝火;火能熔金,故火勝金。金可伐木,金勝木;木可耕地,木勝土,土可擋水,土勝水。”(墨經)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1)五行相克說,見于《墨經》15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課件16點評:樸素唯物論思想和自發辯證自然觀認為世界是物質的;陰陽說認為陰陽二氣乃天地萬物之源;五行說則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陰陽的對立和交感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五種物質相互滋生、相互制約,即相生相克,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點評:樸素唯物論思想和自發辯證自然觀17洞喻《理想國》中柏拉圖講到一個寓言:一個犯人被鎖在洞中,在洞口上面有類似木偶戲的表演,借洞口火光,其陰影投到洞壁上,這個犯人看到的只是這些陰影,等到犯人被釋放,他才看到木偶,看到火光,才明白以前看到的只不過是這些東西的陰影,等爬出洞來,看到真正的事物,看到太陽,才知道以前所看到的木偶火光之類,只不過是對真正事物和太陽的摹仿。柏拉圖在寓言中所說的真實事物和太陽,是對他的理念世界的比喻,木偶火光之類,是對現實世界的比喻,他認為理念世界比現實世界更真實更完美洞喻18到漢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賦予道德含義,認為木為仁,火為智,土為信,金為義,水為禮。把學說引向神秘化歧路。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到漢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賦予道德含義,認為木為仁,火為智,土為19五行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與方位、天干、顏色、神獸等都有密切關系。
東方:甲、乙:木:綠色:青龍
南方:丙、?。夯穑杭t色:朱雀
西方:庚、辛:金:白色:白虎
北方:壬、癸:水:黑色:玄武
中央:戊、己:土:黃色:黃麟五行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與20五行在中醫里五行有著特殊的含義
“木曰曲直”,在人體為肝。“金曰從革”,在人體為肺?!八粷櫹隆?,在人體為腎?!巴岭技跈{”,在人體為脾。“火曰炎上”,在人體為心。五行在中醫里五行有著特殊的含義
21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課件22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課件23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課件243.古代物質觀中的物質結構問題
物質是無限可分還是分割到一定限度就不能分了?物質有沒有最小單位?韓非最早提出物質可以分割的原因,認為:“凡物之有形也,易裁也,易割也。何以論之?有形則有短長,有短長則有大小”戰國惠施提出了“小一”概念,認為:
“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當把物質分割下去,直至到“小一”,“小一”已沒有內部可言了,物質不是無限可分的,而“小一”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3.古代物質觀中的物質結構問題25公孫龍“一日之錘,日取其半,萬事不竭”,說明物質的分割是沒有止境的,意味著物質結構具有連續性。戰國時期墨家“端”的概念提出。認為“端”是無法再分割的構成物體的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認為物質的分割是由止境的。公孫龍“一日之錘,日取其半,萬事不竭”,說明物質的分割是沒有262.2古希臘的物質觀“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下,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種觀點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論自然科學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發生和發展的歷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臘人那里去”。——恩格斯產生于巴爾干半島,地中海沿岸,一般不去精密探討自然界的某個細小部分和具體事物,而是將各種具體現象和事物都置于宏大的宇宙予以籠統解釋。2.2古希臘的物質觀“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下,差不多271.愛奧尼亞時期泰勒斯——水阿那克西曼德——無限定阿那克西米尼——氣畢達哥拉斯——數赫拉克利特——火恩培多克勒——四根說(火、氣、水、土)德謨克利特——原子+虛空(原子論)米利都學派:最早提出世界本源問題1.愛奧尼亞時期米利都學派:最早提出世界本源問題28米利都學派泰勒斯(Thales,B.C.624-B.C.547)古希臘米利都學派哲學家,生于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城的一個奴隸主貴族家庭,家庭政治顯貴、經濟富足,泰勒斯均不屑一顧,而是傾注全部精力從事哲學與科學的鉆研。泰勒斯素有“科學之父”的美稱。哲學思想:“水是萬物之本源,萬物終歸于水”
從而,他否定了神創造一切的觀點,開創了從世界本身來認識世界的正確道路。米利都學派29米利都學派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B.C.610-B.C.546)古希臘米利都學派哲學家,泰勒斯的學生。他對天文、地理和生物等方面進行過許多研究,據說,他是西方第一個使用日晷和繪制第一張全球地圖的人。
哲學思想:他傾向于抽象的思維形式。世界本原是“無限定”,世界從它產生,又復歸于它。另有“宇宙論”和“進化論”思想。米利都學派30米利都學派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B.C.587-B.C.526)古希臘米利都學派哲學家。米利都人。據說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學生。哲學思想:他認為“氣”是萬物的本原,氣是無限的、永恒的、運動變化的。其運動形式有稀散和凝聚兩種。由于氣的稀散化和凝聚化產生了世界萬物,萬物也可轉化為氣。據記載,他把靈魂也看成是氣,這反映了他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米利都學派31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B.C.580-B.C.500)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音樂理論家。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創始人。哲學思想: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世界是一個由數和數的關系構成的和諧系統,每一種事物都是一種數的和諧,數是千差萬別的根本原因。他提出的宇宙結構論是天才的構想。畢達哥拉斯的哲學思想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的開始,直接影響了以后的哲學家,特別是柏拉圖。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課件32畢達哥拉斯
“萬物的始基是‘一元’。從‘一元’中產生出‘二元’,‘二元’是從屬于‘一元’的不定的質料,‘一元’則是原因。從完滿的‘一元’與不定的‘二元’中產生出各種數目;從數目產生出點;從點產生線;從線產生出平面;從平面產生出立體:從立體產生出感覺所及的一切物體,產生出四種元素:水、火、土、空氣。這四種元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轉化,于是創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把“數”作為萬物始基,以一種較抽象、較一般東西“數”來說明,反映了人類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與進步。畢達哥拉斯33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B.C.540-B.C.470)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生于小亞細亞西部愛非斯,是該城王室的后裔,愛非斯學派的創始人,他放棄了貴族特權,專心研讀哲學。哲學思想:世界本原:“火”是萬物的本原,世界不是神創造的,它是由火的變化生成的?;鹪诎匆幝扇紵缰?。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所謂“一切皆流,一切皆變”。他比喻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對立理論:世間的事物都是相對的,在沒有理解惡的時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34他說:“這個世界對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又說:“火產生一切,一切都復歸于火”?!耙磺惺挛锒紦Q成火,火也換成一切事物”。意義:否定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神,而以自然界本身的物質去尋求世界萬物的本原,用一種形態的物質來說明千變萬化、五彩繽紛的世界。他試圖從多樣性中尋求統一性的思想,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大飛躍,以樸素的方式道出了“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其物質性”這一深刻的哲學道理。他說:“這個世界對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35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B.C.490-B.C.430)西西里南岸的阿克拉加斯的公民,是一個民主派的政治家,同時他又自命為神。
哲學思想:宇宙萬物是由“火、氣、水、土”四種物質元素按不同比例混合,從而形成各種不同性質的東西;萬物分解后又重新回到火、氣、土、水。恩培多克勒認為是兩種外在的力量,即“愛”和“恨(斗爭)”的力量造成四種元素的結合和分離。恩培多克勒36古希臘唯物主義自然哲學最高成就是原子論的提出。它是由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共同創立的。留基伯(Leucippus)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認為萬物由原子組成,不可分,形狀大小不同,但原質一樣。德謨克利特繼承并進一步發展了他的老師留基伯的原子學說,因而他的影響也最大。但由于反對旅的仇視,他的大部分著作被燒毀,現能幸存保留下來的只是一些零星片斷。原子論是占希臘自然哲學中最重要、最高的成果之一。古代原子論成了十九世紀初建立在可靠實驗基礎上、由著名化學家道爾頓提出的科學的原子論的胚胎和淵源。因此,古代原子論與科學原子論密切相連,放射著光輝。古希臘唯物主義自然哲學最高成就是原子論的提出。它是由留基伯和37德謨克利特德謨克利特(Demokritos,
B.C.460-B.C.370)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整個希臘文化史上,其博學多才的程度除了亞里士多德,無人能及其項背,是古希臘樸素唯物主義之集大成者。哲學思想:他提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與虛空。原子在虛空中急劇而凌亂地作直線運動,互相碰撞形成一個漩渦運動,結合成世界萬物。他還提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觀規律性的制約?!霸诱摗睂ξ鞣胶笫喇a生了深遠的影響。德謨克利特38德謨克利特原子論其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在希臘文中是“不可分割”之意。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其根本屬性就是絕對充實,沒有空隙。原子在質上只有形狀,大小,位置,排列次序的不同?!疤摽铡?,是空洞的無限空間,其特點是松散,但虛空和原子同樣實在。虛空是原子的運動場所,原子由于內部沒有空隙而沒有內部運動,但可以在外部的虛空中運動。原子在虛空中的運動必然產生碰撞,導致原子之間的結合和分離。
德謨克利特原子論39形狀各異的原子按照不同的位置和排列次序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千差萬別的各種事物和整個宇宙。他認為無數的原子永遠在無限的虛空中的各個方向運動著,相互沖擊,形成旋渦。并用旋渦理論解釋天體演化及世界的產生。他認為旋渦是形成一切事物的原因。他把這種渦漩運動稱之為必然性,認為“沒有什么東西是偶然生成的,萬物都出于理由按必然生成”。形狀各異的原子按照不同的位置和排列次序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千差40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質由原子構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質的特性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質由原子構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質的特性412.亞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說,見右圖。
亞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說,占統治地位2000余年,之后除了帕拉塞斯的煉金三元素說(硫、貢、鹽)外,再無更多的學說出現亞里土多德是古希臘自然哲學的集大成者;他不象柏拉圖那樣只是崇尚思辨,而是重視觀察和分析,以及實驗活動。2.亞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說,見右圖。
亞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說,42亞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B.C.322)世界古代史上最博學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出生于馬其頓的斯塔基拉。他常和學生一起在林蔭道上邊散步邊講學,史稱“逍遙學派”。主要思想:在哲學、歷史、政治、美學、動植物學及其他自然科學方面造詣深厚?;趯糯軐W和科學的總結,詳細闡述了自然觀、認識論、方法論和邏輯學。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亞里士多德(Aristotle,43火干土熱冷氣濕水亞里斯多德一方面認為萬物由土水氣火所組成,這四種元素是永恒存在的,既不能產生,又不能消滅。另一方面又認為,這四種元素都具有可被人感覺的兩兩對立的性質,如土包括冷和干的性質;火包括熱和干的性質;氣包括熱和濕的性質,進而推論萬物本源是四種原始性質:冷、熱、干、濕。亞里斯多德一方面認為萬物由土水氣火所組成,這四種元素是永恒存44亞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型
月上區恒星
以太圓周運動土星木星火星太陽金星水星月亮月下區地球土(冷干)、水(冷濕)、氣(熱濕)、火(熱干)直線運動亞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型
恒星以太圓周運動土星木星45錯誤的原性說:化學誤入歧途由于時代的局限性,他常動搖于唯物論與唯心論之間,他錯誤的原性說,對化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成了后來神秘煉金術的主要指導思想,以為只要改變物質中達四種原性的比例,就能使普通金屬變成黃金,由此使化學誤入了歧途?;瘜W要發展,就必須打破原性說的桎梏。批判原性說,為科學的化學的誕生指出方向。這一歷史任務后來由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完成了。
錯誤的原性說:化學誤入歧途由于時代的局限性,他常動搖于唯物論46吠陀時代后期,印度數論哲學派提出與中國五行相似的元素論。認為世界的一切都是從統一的原始物質發展而來,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五大,即地、水、火、風和空五種物質元素,這五種五種元素構成世界萬物。勝論派在此基礎上,認為構成這五種元素的單體,是由極其微小,大小相等,永恒存在的“原子”所組成。這些原子是不滅的,呈球形,比日光中最小的塵埃小6倍。原子有顏色、味道和氣味,可以結合成單體,也可以結合成復體,還可以形成更大的原子對的集合體,以致構成萬物。2.3印度古代物質觀吠陀時代后期,印度數論哲學派提出與中國五行相似的元素論。認為47古印度最典型的唯物主義物質觀是以遮附伽派的學說為代表。這一學派從世界的物質性出發,認為世界上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地水風火四大元素構成,而所謂的“空”因為人的感官無法感覺,所以并不存在。而這四種元素都是由“原子”所組成,格言“生命產生于物”。古印度最典型的唯物主義物質觀是以遮附伽派的學說為代表。這一學48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特點:古代哲學家們從世界的“本原”、“始基”、“統一性”問題引出物質概念,在具體的物質形態中尋求世界的共同本質。②古代哲學家們的物質觀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在當時沒有也不可能被科學所證實。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特點:494.化學名詞的起源4.化學名詞的起源50“化學”一詞最早見于公元296年古羅馬皇帝戴克里先關于嚴禁制造假金銀的告示之中,他把制造假金銀的技術,稱為“化學”(Chemeia)。又據考證,英語中的Chemistry,法語中的Chimie,德語中的Chemie(以上均為“化學”),源于歐洲語詞Alchemy。而Alchemy則來自阿拉伯語中的“煉金術”一詞——al-k↑m↑ya。“化學”一詞最早見于公元296年古羅馬皇帝戴克里先關于嚴禁制51我國的近代化學知識是從西方傳來的。我國最早介紹西方化學的書是英國傳教士所寫的《博物新編》,但并沒有化學這兩個字。1865年出版的《格物探原》中,用到了“化學”這兩個字。其文曰:“讀化學一書,可悉其事。”我國的近代化學知識是從西方傳來的。我國最早介紹西方化學的書是52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
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
53物質形態的相互轉化,牽動人們主要圍繞有關物質構成兩個基本問題進行思考:第一、物質間能發生相互轉化,說明不同物質有著共同的本源。那么,這種共同的本源又是什么?二、這些物質的本源是以怎樣的方式構成萬物?提出了一些樸素唯物主義的猜測,形成了早期樸素的化學物質觀,是古代自然這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早期的樸素化學元素和樸素化學物質結構論構成,實質上也是原始的化學理論的萌芽。主要是建立在單憑直覺觀察和推理基礎上。物質形態的相互轉化,牽動人們主要圍繞有關物質構成兩個基本問題542.1中國原始化學物質觀一、一元元素論用一種具體的事物來說明世界的本源。認為水是組成萬物的本源。《管子.水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也(戰國)2.精氣說:認為萬物本源由一種物質性的精氣所構成。
“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
甚至認為一切精神世界也是由精氣所生。
2.1中國原始化學物質觀一、一元元素論55戰國末期,荀子繼承改造了“精氣”學說。把“氣”看成是構成萬物的物質因素,并認為精神是在有了形體之后才產生,即“形具而神生”。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氣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王制》一、中國古代的物質觀—一元元素論戰國末期,荀子繼承改造了“精氣”學說。把“氣”看成是構成萬物563.漢代王充提出了完整、系統的“元氣自然論”
“天地,含氣之自然也”,萬物和人皆“因氣而生,相類相產”。4.太虛即氣(宋.張載):宇宙萬物最原始的實體-氣
“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氣之聚形于太虛,猶冰凝釋于水;知太虛即氣,則無無”。3.漢代王充提出了完整、系統的“元氣自然論”57點評
元氣說是中國古人在探索世界物質本原的過程中,發展的一門相對比較完整的學說。認為:宇宙天地和世界萬物都是由“氣”構成,“氣”稀微無形,人眼察覺不到,但又充滿宇宙太空;元氣還處在不停的運動狀態之中,它聚集生成萬物,而萬物又離散成為元氣。由于元氣的運動,由于元氣中陰陽兩種屬性的矛盾沖突,從而構成了宇宙萬物及其運動的多樣性。
點評58元氣論將物質的連續形態與不連續形態辯證統一起來。氣可聚可散,可有形,可無形。
“一物二體,氣也”;“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當氣凝聚而構成有形的萬物時,物質以間斷的形式存在,當氣分散而成無形的太虛時,物質以連續的形式存在。
“天地間非形即氣,非氣即形……由氣而化形,形復返于氣”;(明.宋應星)認為無知存在的連續形式或間斷形式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二者間不存在截然分割的鴻溝元氣論將物質的連續形態與不連續形態辯證統一起來。氣可聚可散,59多元元素論和五行學說大約形成于商周之際,到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具備比較完整的形態?!叭f物負陰而抱陽”(老子.道德經):說明萬物中既有陰又有陽。漢朝奠定基礎。世間萬物既對立又統一,陰陽對立的相互作用和不斷運動就是萬物以及它們變化的根源。
陰陽兩個概念是人們在生產生活和生活實踐中面對大量既相互對立又相互關聯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而抽取出陰和陽兩個基本概念,認為宇宙萬物皆具有陰陽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而陰陽對立的相互作用和不斷運動就是萬物以及其變化依據,支配千變萬化的物質世界。二、中國古代的物質觀—陰陽學說多元元素論和五行學說大約形成于商周之際,到春秋戰國時60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學說以陰陽兩種相對之氣是天地萬物之源。陰陽相合,萬物生長,在天形成風、云、雷、雨各種自然氣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體,在方位則是東、西、南、北四方,在氣候則為春、夏、秋、冬四季。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為之對應;地之四象,人有氣、血、骨、肉為之對應;人又有三百六十骨節以應周天之數;所以天有四時,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節可以觀天、掌紋可以察天、地、人合一。發展到后來,甚至某命理師屈指一自,一看掌紋,能斷出兇吉,從而走向神秘化。商代時期八卦學說即源于陰陽。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學說61“一陰一陽謂之道”(易傳.系辭上傳)陰:消極、柔弱、退守、安靜等性質和具有這些性質的事物;陽:積極、剛強、進取、活潑等性質和具有這些性質的事物;天為陽,地為陰,天地交感,產生了雷、火、風、澤、水、山,這幾種自然物既是自然界一切總的根源,他們相互交感又產生了其他事物。
陰陽成了天地間根本法則,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內在原因,天地間奧秘所在。從正反兩個方面的矛盾來說明自然界的變化發展,包含原始、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一陰一陽謂之道”(易傳.系辭62以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五行說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質分別納入這五大類的范疇。五種元素在天上形成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在人就是仁義禮智信五種德性。古人認為這五類物質在天地之間形成串聯,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變化、地上的木類和人的仁心都隨之產生變異,占星術就是以這種天、地、人三界相互影響為理論基礎衍生而來的。三、中國古代的物質觀—五行說以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631.源于長期生活、勞動中的認知
“孜孜無怠,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水火金木是百姓賴以生存勞作的基礎,土為萬物所借以生長的,供老百姓使用。“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夏代產生雛形,首見于《尚書·大傳》,戰國末年《尚書·洪范》予以發展,載曰:“…五行,一曰火,二曰水,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1.源于長期生活、勞動中的認知64早期五行思想,具有極其直觀的形象和具體性質:水具有濕潤性,向下流動滲透;火有炎熱性,向上冒竄;木具有彎曲伸直性;金有順從性可鑄造加工;土可借以播種耕作,并由此帶來收獲。
《國語》中明確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萬物的基本物質元素,“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土雜,以成萬物”。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原始的五行說,實際上就是元素論的萌芽,且是一種多元論的元素觀。早期五行思想,具有極其直觀的形象和具體性質:水具有濕潤性652.陰陽五行說五行說和陰陽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自然界的面貌,結合而成陰陽五行說,不僅鞏固了人們對世界物質性的認識,還進一步觸及物質變化的規律。陰陽五行學說在化學史上成了后來興起的煉金術的指導思想,在祖國的醫學中,成為傳統中醫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典型的為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
2.陰陽五行說66(1)五行相克說,見于《墨經》(2)五行相生說,見于西漢董仲書《春秋蘩露》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水能滅火,故水勝火;火能熔金,故火勝金。金可伐木,金勝木;木可耕地,木勝土,土可擋水,土勝水?!保洠┪逍邢嗌航鹕?,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1)五行相克說,見于《墨經》67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課件68點評:樸素唯物論思想和自發辯證自然觀認為世界是物質的;陰陽說認為陰陽二氣乃天地萬物之源;五行說則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陰陽的對立和交感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五種物質相互滋生、相互制約,即相生相克,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點評:樸素唯物論思想和自發辯證自然觀69洞喻《理想國》中柏拉圖講到一個寓言:一個犯人被鎖在洞中,在洞口上面有類似木偶戲的表演,借洞口火光,其陰影投到洞壁上,這個犯人看到的只是這些陰影,等到犯人被釋放,他才看到木偶,看到火光,才明白以前看到的只不過是這些東西的陰影,等爬出洞來,看到真正的事物,看到太陽,才知道以前所看到的木偶火光之類,只不過是對真正事物和太陽的摹仿。柏拉圖在寓言中所說的真實事物和太陽,是對他的理念世界的比喻,木偶火光之類,是對現實世界的比喻,他認為理念世界比現實世界更真實更完美洞喻70到漢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賦予道德含義,認為木為仁,火為智,土為信,金為義,水為禮。把學說引向神秘化歧路。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到漢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賦予道德含義,認為木為仁,火為智,土為71五行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與方位、天干、顏色、神獸等都有密切關系。
東方:甲、乙:木:綠色:青龍
南方:丙、丁:火:紅色:朱雀
西方:庚、辛:金:白色:白虎
北方:壬、癸:水:黑色:玄武
中央:戊、己:土:黃色:黃麟五行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與72五行在中醫里五行有著特殊的含義
“木曰曲直”,在人體為肝?!敖鹪粡母铩保谌梭w為肺?!八粷櫹隆?,在人體為腎?!巴岭技跈{”,在人體為脾?!盎鹪谎咨稀保谌梭w為心。五行在中醫里五行有著特殊的含義
73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課件74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課件75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課件763.古代物質觀中的物質結構問題
物質是無限可分還是分割到一定限度就不能分了?物質有沒有最小單位?韓非最早提出物質可以分割的原因,認為:“凡物之有形也,易裁也,易割也。何以論之?有形則有短長,有短長則有大小”戰國惠施提出了“小一”概念,認為:
“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當把物質分割下去,直至到“小一”,“小一”已沒有內部可言了,物質不是無限可分的,而“小一”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3.古代物質觀中的物質結構問題77公孫龍“一日之錘,日取其半,萬事不竭”,說明物質的分割是沒有止境的,意味著物質結構具有連續性。戰國時期墨家“端”的概念提出。認為“端”是無法再分割的構成物體的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認為物質的分割是由止境的。公孫龍“一日之錘,日取其半,萬事不竭”,說明物質的分割是沒有782.2古希臘的物質觀“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下,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種觀點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論自然科學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發生和發展的歷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臘人那里去”?!鞲袼巩a生于巴爾干半島,地中海沿岸,一般不去精密探討自然界的某個細小部分和具體事物,而是將各種具體現象和事物都置于宏大的宇宙予以籠統解釋。2.2古希臘的物質觀“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下,差不多791.愛奧尼亞時期泰勒斯——水阿那克西曼德——無限定阿那克西米尼——氣畢達哥拉斯——數赫拉克利特——火恩培多克勒——四根說(火、氣、水、土)德謨克利特——原子+虛空(原子論)米利都學派:最早提出世界本源問題1.愛奧尼亞時期米利都學派:最早提出世界本源問題80米利都學派泰勒斯(Thales,B.C.624-B.C.547)古希臘米利都學派哲學家,生于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城的一個奴隸主貴族家庭,家庭政治顯貴、經濟富足,泰勒斯均不屑一顧,而是傾注全部精力從事哲學與科學的鉆研。泰勒斯素有“科學之父”的美稱。哲學思想:“水是萬物之本源,萬物終歸于水”
從而,他否定了神創造一切的觀點,開創了從世界本身來認識世界的正確道路。米利都學派81米利都學派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B.C.610-B.C.546)古希臘米利都學派哲學家,泰勒斯的學生。他對天文、地理和生物等方面進行過許多研究,據說,他是西方第一個使用日晷和繪制第一張全球地圖的人。
哲學思想:他傾向于抽象的思維形式。世界本原是“無限定”,世界從它產生,又復歸于它。另有“宇宙論”和“進化論”思想。米利都學派82米利都學派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B.C.587-B.C.526)古希臘米利都學派哲學家。米利都人。據說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學生。哲學思想:他認為“氣”是萬物的本原,氣是無限的、永恒的、運動變化的。其運動形式有稀散和凝聚兩種。由于氣的稀散化和凝聚化產生了世界萬物,萬物也可轉化為氣。據記載,他把靈魂也看成是氣,這反映了他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米利都學派83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B.C.580-B.C.500)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音樂理論家。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創始人。哲學思想: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世界是一個由數和數的關系構成的和諧系統,每一種事物都是一種數的和諧,數是千差萬別的根本原因。他提出的宇宙結構論是天才的構想。畢達哥拉斯的哲學思想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的開始,直接影響了以后的哲學家,特別是柏拉圖。第二章原始化學物質觀課件84畢達哥拉斯
“萬物的始基是‘一元’。從‘一元’中產生出‘二元’,‘二元’是從屬于‘一元’的不定的質料,‘一元’則是原因。從完滿的‘一元’與不定的‘二元’中產生出各種數目;從數目產生出點;從點產生線;從線產生出平面;從平面產生出立體:從立體產生出感覺所及的一切物體,產生出四種元素:水、火、土、空氣。這四種元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轉化,于是創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把“數”作為萬物始基,以一種較抽象、較一般東西“數”來說明,反映了人類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與進步。畢達哥拉斯85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B.C.540-B.C.470)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生于小亞細亞西部愛非斯,是該城王室的后裔,愛非斯學派的創始人,他放棄了貴族特權,專心研讀哲學。哲學思想:世界本原:“火”是萬物的本原,世界不是神創造的,它是由火的變化生成的?;鹪诎匆幝扇紵缰?。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所謂“一切皆流,一切皆變”。他比喻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對立理論:世間的事物都是相對的,在沒有理解惡的時候也就不可能理解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86他說:“這個世界對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又說:“火產生一切,一切都復歸于火”?!耙磺惺挛锒紦Q成火,火也換成一切事物”。意義:否定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神,而以自然界本身的物質去尋求世界萬物的本原,用一種形態的物質來說明千變萬化、五彩繽紛的世界。他試圖從多樣性中尋求統一性的思想,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大飛躍,以樸素的方式道出了“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其物質性”這一深刻的哲學道理。他說:“這個世界對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87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B.C.490-B.C.430)西西里南岸的阿克拉加斯的公民,是一個民主派的政治家,同時他又自命為神。
哲學思想:宇宙萬物是由“火、氣、水、土”四種物質元素按不同比例混合,從而形成各種不同性質的東西;萬物分解后又重新回到火、氣、土、水。恩培多克勒認為是兩種外在的力量,即“愛”和“恨(斗爭)”的力量造成四種元素的結合和分離。恩培多克勒88古希臘唯物主義自然哲學最高成就是原子論的提出。它是由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共同創立的。留基伯(Leucippus)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認為萬物由原子組成,不可分,形狀大小不同,但原質一樣。德謨克利特繼承并進一步發展了他的老師留基伯的原子學說,因而他的影響也最大。但由于反對旅的仇視,他的大部分著作被燒毀,現能幸存保留下來的只是一些零星片斷。原子論是占希臘自然哲學中最重要、最高的成果之一。古代原子論成了十九世紀初建立在可靠實驗基礎上、由著名化學家道爾頓提出的科學的原子論的胚胎和淵源。因此,古代原子論與科學原子論密切相連,放射著光輝。古希臘唯物主義自然哲學最高成就是原子論的提出。它是由留基伯和89德謨克利特德謨克利特(Demokritos,
B.C.460-B.C.370)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整個希臘文化史上,其博學多才的程度除了亞里士多德,無人能及其項背,是古希臘樸素唯物主義之集大成者。哲學思想:他提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與虛空。原子在虛空中急劇而凌亂地作直線運動,互相碰撞形成一個漩渦運動,結合成世界萬物。他還提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觀規律性的制約?!霸诱摗睂ξ鞣胶笫喇a生了深遠的影響。德謨克利特90德謨克利特原子論其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霸印?,在希臘文中是“不可分割”之意。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其根本屬性就是絕對充實,沒有空隙。原子在質上只有形狀,大小,位置,排列次序的不同。“虛空”,是空洞的無限空間,其特點是松散,但虛空和原子同樣實在。虛空是原子的運動場所,原子由于內部沒有空隙而沒有內部運動,但可以在外部的虛空中運動。原子在虛空中的運動必然產生碰撞,導致原子之間的結合和分離。
德謨克利特原子論91形狀各異的原子按照不同的位置和排列次序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千差萬別的各種事物和整個宇宙。他認為無數的原子永遠在無限的虛空中的各個方向運動著,相互沖擊,形成旋渦。并用旋渦理論解釋天體演化及世界的產生。他認為旋渦是形成一切事物的原因。他把這種渦漩運動稱之為必然性,認為“沒有什么東西是偶然生成的,萬物都出于理由按必然生成”。形狀各異的原子按照不同的位置和排列次序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千差92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質由原子構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質的特性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質由原子構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愛心家教活動方案
- 珠寶日常維護活動方案
- 環保公司展覽會策劃方案
- 甘南電信活動方案
- 煙草公司趣味運動會活動方案
- 生命健康活動方案
- 物業公司集體掃雪活動方案
- 煙花吉利活動方案
- 瓷磚推廣活動方案
- 物業年度活動策劃方案
- 基于深度學習的光學圖像海面艦船目標智能檢測與識別技術探究
- 一年級家長心理輔導課件
- DB50-T 1808-2025“一表通”智能報表市級業務數據規范
- 《太陽能電池片制造培訓》課件
- 特殊飲食情況的案例討論試題及答案
- 深圳輔警考試試卷真題及答案
- 收樓驗房知識培訓課件
- 林草行業安全生產
- 防中暑課件部隊
- 《洗紅領巾》(教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勞動蘇科版
- 《從偶然到必然:華為研發投資與管理實踐》第1,2章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