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原理答案課件_第1頁
計算機組成原理答案課件_第2頁
計算機組成原理答案課件_第3頁
計算機組成原理答案課件_第4頁
計算機組成原理答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計算機系統概論第一章習題與題解

計算機系統概論第一章習題與題解

1.什么是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硬件和計算機軟件?硬件和軟件哪個更重要?

解:P3

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硬件、軟件和數據通信設備的物理或邏輯的綜合體。

計算機硬件——計算機的物理實體。

計算機軟件——計算機運行所需的程序及相關資料。

硬件和軟件在計算機系統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樣重要。1.什么是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硬件和計算機軟

5.馮·諾依曼計算機的特點是什么?

解:馮氏計算機的特點是:P9

·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五大部件組成;

·指令和數據以同一形式(二進制形式)存于存儲器中;

·指令由操作碼、地址碼兩大部分組成;

·指令在存儲器中順序存放,通常自動順序取出執行;

·以運算器為中心(原始馮氏機)。5.馮·諾依曼計算機的特點是什么?

7.解釋下列概念:

主機、CPU、主存、存儲單元、存儲元件、存儲基元、存儲元、存儲字、存儲字長、存儲容量、機器字長、指令字長。

解:P10

主機——是計算機硬件的主體部分,由CPU+MM(主存或內存)組成;

CPU——中央處理器(機),是計算機硬件的核心部件,由運算器+控制器組成;

7.解釋下列概念:

主機、CPU、主存、存

主存——計算機中存放正在運行的程序和數據的存儲器,為計算機的主要工作存儲器,可隨機存取;

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機器字并具有特定存儲地址的存儲單位;

存儲元件——存儲一位二進制信息的物理元件,是存儲器中最小的存儲單位,又叫存儲基元或存儲元,不能單獨存取;

存儲字——一個存儲單元所存二進制代碼的邏輯單位;主存——計算機中存放正在運行的程序和數據的存

存儲字長——一個存儲單元所存二進制代碼的位數;

存儲容量——存儲器中可存二進制代碼的總量;

機器字長——CPU能同時處理的數據位數;

指令字長——一條指令的二進制代碼位數;

存儲字長——一個存儲單元所存二進制代碼的位數8.解釋下列英文縮寫的中文含義:

CPU、PC、IR、CU、ALU、ACC、MQ、X、MAR、MDR、I/O、MIPS、CPI、FLOPS

解:

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機(器),見7題;

PC——ProgramCounter,程序計數器,存放當前欲執行指令的地址,并可自動計數形成下一條指令地址的計數器;

IR——InstructionRegister,

指令寄存器,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的寄存器;8.解釋下列英文縮寫的中文含義:

CPU、

CU——ControlUnit,控制單元(部件),控制器中產生微操作命令序列的部件,為控制器的核心部件;

ALU——ArithmeticLogicUnit,算術邏輯運算單元,運算器中完成算術邏輯運算的邏輯部件;

ACC——Accumulator,累加器,運算器中運算前存放操作數、運算后存放運算結果的寄存器;

MQ——Multiplier-QuotientRegister,乘商寄存器,乘法運算時存放乘數、除法時存放商的寄存器。CU——ControlUnit,控制單元

X——此字母沒有專指的縮寫含義,可以用作任一部件名,在此表示操作數寄存器,即運算器中工作寄存器之一,用來存放操作數;

MAR——MemoryAddressRegister,存儲器地址寄存器,內存中用來存放欲訪問存儲單元地址的寄存器;

MDR——MemoryDataRegister,存儲器數據緩沖寄存器,主存中用來存放從某單元讀出、或寫入某存儲單元數據的寄存器;

X——此字母沒有專指的縮寫含義,可以用作任一

I/O——Input/Outputequipment,輸入/輸出設備,為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的總稱,用于計算機內部和外界信息的轉換與傳送;

MIPS——MillionInstructionPerSecond,每秒執行百萬條指令數,為計算機運算速度指標的一種計量單位;

CPI——CyclePerInstruction,執行一條指令所需時鐘周期數,計算機運算速度指標計量單位之一;I/O——Input/Outputequ

FLOPS——FloatingPointOperationPerSecond,每秒浮點運算次數,計算機運算速度計量單位之一。

FLOPS——FloatingPoi10.指令和數據都存于存儲器中,計算機如何區分它們?

解:計算機硬件主要通過不同的時間段來區分指令和數據,即:取指周期(或取指微程序)取出的既為指令,執行周期(或相應微程序)取出的既為數據。

另外也可通過地址來源區分,從PC指出的存儲單元取出的是指令,由指令地址碼部分提供操作數地址。

返回目錄10.指令和數據都存于存儲器中,計算機如何系統總線第三章系統總線第三章1.

什么是總線?總線傳輸有何特點?為了減輕總線負載,總線上的部件應具備什么特點?

解:總線是多個部件共享的傳輸部件;

總線傳輸的特點是:某一時刻只能有一路信息在總線上傳輸,即分時使用;

為了減輕總線負載,總線上的部件應通過三態驅動緩沖電路與總線連通。1.什么是總線?總線傳輸有何特點?為了減4.為什么要設置總線判優控制?常見的集中式總線控制有幾種?各有何特點?哪種方式響應時間最快?哪種方式對電路故障最敏感?

解:總線判優控制解決多個部件同時申請總線時的使用權分配問題;

常見的集中式總線控制有三種:

鏈式查詢、計數器查詢、獨立請求;

特點:鏈式查詢方式連線簡單,易于擴充,對電路故障最敏感;計數器查詢方式優先級設置較靈活,對故障不敏感,連線及控制過程較復雜;獨立請求方式判優速度最快,但硬件器件用量大,連線多,成本較高。4.為什么要設置總線判優控制?常見的集中5.解釋下列概念:總線的主設備(或主模塊)、總線的從設備(或從模塊)、總線的傳輸周期和總線的通信控制。

解:

總線的主設備(主模塊)——指一次總線傳輸期間,擁有總線控制權的設備(模塊);

總線的從設備(從模塊)——指一次總線傳輸期間,配合主設備完成傳輸的設備(模塊),它只能被動接受主設備發來的命令;

5.解釋下列概念:總線的主設備(或主模塊

總線的傳輸周期——總線完成一次完整而可靠的傳輸所需時間;

總線的通信控制——指總線傳送過程中雙方的時間配合方式。總線的傳輸周期——總線完成一次完整而可靠的傳6.試比較同步通信和異步通信。

解:

同步通信——由統一時鐘控制的通信,控制方式簡單,靈活性差,當系統中各部件工作速度差異較大時,總線工作效率明顯下降。適合于速度差別不大的場合;

異步通信——不由統一時鐘控制的通信,部件間采用應答方式進行聯系,控制方式較同步復雜,靈活性高,當系統中各部件工作速度差異較大時,有利于提高總線工作效率。6.試比較同步通信和異步通信。

8.為什么說半同步通信同時保留了同步通信和異步通信的特點?

解:

半同步通信既能像同步通信那樣由統一時鐘控制,又能像異步通信那樣允許傳輸時間不一致,因此工作效率介于兩者之間。

8.為什么說半同步通信同時保留了同步通信10.為什么要設置總線標準?你知道目前流行的總線標準有哪些?什么叫plugandplay?哪些總線有這一特點?

解:

總線標準的設置主要解決不同廠家各類模塊化產品的兼容問題;

目前流行的總線標準有:ISA、EISA、PCI等;

plugandplay——即插即用,EISA、PCI等具有此功能。10.為什么要設置總線標準?你知道目前流11.畫一個具有雙向傳輸功能的總線邏輯圖。

解:此題實際上是要求設計一個雙向總線收發器,設計要素為三態、方向、使能等控制功能的實現,可參考74LS245等總線緩沖器芯片內部電路。邏輯圖如下:(n位)GDIRA1B1AnBn……………………11.畫一個具有雙向傳輸功能的總線邏輯圖12.設數據總線上接有A、B、C、D四個寄存器,要求選用合適的74系列芯片,完成下列邏輯設計:

(1)設計一個電路,在同一時間實現D→A、D→B和D→C寄存器間的傳送;

(2)設計一個電路,實現下列操作:

T0時刻完成D→總線;

T1時刻完成總線→A;

T2時刻完成A→總線;

T3時刻完成總線→B。12.設數據總線上接有A、B、C、D四個寄

解:

(1)采用三態輸出的D型寄存器74LS374做A、B、C、D四個寄存器,其輸出可直接掛總線。A、B、C三個寄存器的輸入采用同一脈沖打入。注意-OE為電平控制,與打入脈沖間的時間配合關系為:-OE:

令:BUSA=BUSB=BUSC=CP;

DBUS=-OE;當CP前沿到來時,將DA、B、C。解:

(1)采用三態輸出的D型寄

現以8位總線為例,設計此電路,如下圖示:數據總線D7D0BUSA1Q8QOE1D8D374

D1Q8QOE1D8D374

A1Q8QOE1D8D374

B1Q8QOE1D8D374

CBUSCBUSBBUSDDBUSCBUSBBUSABUS現以8位總線為例,設計此電路,如下圖示:數據

(2)寄存器設置同(1),由于本題中發送、接收不在同一節拍,因此總線需設鎖存器緩沖,鎖存器采用74LS373(電平使能輸入)。節拍、脈沖配合關系如下:時鐘:CLK:節拍電平:Ti:打入脈沖:Pi:

圖中,脈沖包在電平中,為了留有較多的傳送時間,脈沖設置在靠近電平后沿處。(2)寄存器設置同(1),由于本題中發送、接

節拍、脈沖分配邏輯如下:二位格雷碼同步計數器1&&&&111GY0Y11/2139Y2ABY31CLKP0P1P2P3T0T1T2T3-T0-T1-T2-T3節拍、脈沖分配邏輯如下:二位1&&&&111節拍、脈沖時序圖如下:時鐘:CLK:輸出:T0:

T1:

T2:

T3:輸入:P0:

P1:

P2:

P3:節拍、脈沖時序圖如下:時鐘:CLK:

以8位總線為例,電路設計如下:

(圖中,A、B、C、D四個寄存器與數據總線的連接方法同上。)>=11Q8QOE1D8D374

A1Q8QOE1D8D374

BBUSBDBUSCBUSBBUSABUSBUSA1Q8QOE1D8D374

DBUSD1Q8QOEG1D8D3731Q8QOE1D8DBUSC374

C>=1T1T3T0T2數據總線(D7~D0)令:ABUS=-T2DBUS=-T0BUSA=P1BUSB=P3返回目錄以8位總線為例,電路設計如下:

(圖中,A、存儲器第四章存儲器第四章4.說明存取周期和存取時間的區別。

解:存取周期和存取時間的主要區別是:存取時間僅為完成一次操作的時間,而存取周期不僅包含操作時間,還包含操作后線路的恢復時間。即:

存取周期=存取時間+恢復時間

5.什么是存儲器的帶寬?若存儲器的數據總線寬度為32位,存取周期為200ns,則存儲器的帶寬是多少?

解:存儲器的帶寬指單位時間內從存儲器進出信息的最大數量。

存儲器帶寬=1/200nsX32位

=160M位/秒=20MB/S=5M字/秒4.說明存取周期和存取時間的區別。

6.某機字長為32位,其存儲容量是64KB,按字編址它的尋址范圍是多少?若主存以字節編址,試畫出主存字地址和字節地址的分配情況。

解:存儲容量是64KB時,按字節編址的尋址范圍就是64KB,則:

按字尋址范圍=64KX8/32=16K字

按字節編址時的主存地址分配圖如下:0123…………65465534655327…………6553565533字地址

HB—————字節地址—————LB048……65528655326.某機字長為32位,其存儲容量是64K7.一個容量為16KX32位的存儲器,其地址線和數據線的總和是多少?當選用下列不同規格的存儲芯片時,各需要多少片?

1KX4位,2KX8位,4KX4位,16KX1位,4KX8位,8KX8位

解:

地址線和數據線的總和=14+32=46根;

各需要的片數為:

1KX4:16KX32/1KX4=16X8=128片

2KX8:16KX32/2KX8=8X4=32片

4KX4:16KX32/4KX4=4X8=32片

16KX1:16KX32/16KX1=32片

4KX8:16KX32/4KX8=4X4=16片

8KX8:16KX32/8KX8=2X4=8片7.一個容量為16KX32位的存儲器,其地9.什么叫刷新?為什么要刷新?說明刷新有幾種方法。

解:刷新——對DRAM定期進行的全部重寫過程;

刷新原因——因電容泄漏而引起的DRAM所存信息的衰減需要及時補充,因此安排了定期刷新操作;

常用的刷新方法有三種——集中式、分散式、異步式。

集中式:在最大刷新間隔時間內,集中安排一段時間進行刷新;

分散式:在每個讀/寫周期之后插入一個刷新周期,無CPU訪存死時間;

異步式:是集中式和分散式的折衷。9.什么叫刷新?為什么要刷新?說明刷新有幾10.半導體存儲器芯片的譯碼驅動方式有幾種?

解:半導體存儲器芯片的譯碼驅動方式有兩種:線選法和重合法。

線選法:地址譯碼信號只選中同一個字的所有位,結構簡單,費器材;

重合法:地址分行、列兩部分譯碼,行、列譯碼線的交叉點即為所選單元。這種方法通過行、列譯碼信號的重合來選址,也稱矩陣譯碼。可大大節省器材用量,是最常用的譯碼驅動方式。10.半導體存儲器芯片的譯碼驅動方式有幾種11.畫出用1024X4位的存儲芯片組成一個容量為64KX8位的存儲器邏輯框圖。要求將64K分成4個頁面,每個頁面分16組,指出共需多少片存儲芯片。

解:設采用SRAM芯片,

總片數

=64KX8位/1024X4位

=64X2=128片

題意分析:本題設計的存儲器結構上分為總體、頁面、組三級,因此畫圖時也應分三級畫。首先應確定各級的容量:

頁面容量

=總容量/頁面數

=64KX8位/4

=16KX8位;11.畫出用1024X4位的存儲芯片組成一

組容量

=頁面容量/組數

=16KX8位/16=1KX8位;

組內片數=組容量/片容量

=1KX8位/1KX4位=2片;

地址分配:1KX4SRAM1KX4SRAMA9~0-WE-CSiD7D6D5D4D3D2D1D0頁面號組號組內地址2410

組邏輯圖如下:(位擴展)1KX8組容量=頁面容量/組數

頁面邏輯框圖:(字擴展)1KX8(組0)1KX8(組1)1KX8(組2)1KX8(組15)………………組譯碼器4:16-CS0-CS1-CS2-CS15A9~0-WED7~0A10A11A12A13-CEi16KX8頁面邏輯框圖:(字擴展)1KX8(組0)1K

存儲器邏輯框圖:(字擴展)16KX8(頁面0)16KX8(頁面1)16KX8(頁面2)16KX8(頁面3)頁面譯碼器2:4A14A15-CE0-CE1-CE2-CE3A13~0-WED7~0存儲器邏輯框圖:(字擴展)16KX8(頁面012.設有一個64KX8位的RAM芯片,試問該芯片共有多少個基本單元電路(簡稱存儲基元)?欲設計一種具有上述同樣多存儲基元的芯片,要求對芯片字長的選擇應滿足地址線和數據線的總和為最小,試確定這種芯片的地址線和數據線,并說明有幾種解答。

解:

存儲基元總數

=64KX8位

=512K位=219位;

思路:如要滿足地址線和數據線總和最小,應盡量把存儲元安排在字向,因為地址位數和字數成2的冪的關系,可較好地壓縮線數。12.設有一個64KX8位的RAM芯片,試

設地址線根數為a,數據線根數為b,則片容量為:2aXb=219;b=219-a;

若a=19,b=1,總和=19+1=

20;

a=18,b=2,總和=18+2=20;

a=17,b=4,總和=17+4=21;

a=16,b=8,總和=16+8=24;

…………

由上可看出:片字數越少,片字長越長,引腳數越多。片字數、片位數均按2的冪變化。

結論:如果滿足地址線和數據線的總和為最小,這種芯片的引腳分配方案有兩種:地址線=19根,數據線=1根;或地址線=18根,數據線=2根。設地址線根數為a,數據線根數為b,則片容量為13.某8位微型機地址碼為18位,若使用4KX4位的RAM芯片組成模塊板結構的存儲器,試問:

(1)該機所允許的最大主存空間是多少?

(2)若每個模塊板為32KX8位,共需幾個模塊板?

(3)每個模塊板內共有幾片RAM芯片?

(4)共有多少片RAM?

(5)CPU如何選擇各模塊板?13.某8位微型機地址碼為18位,若使用4

解:

(1)218=256K,則該機所允許的最大主存空間是256KX8位(或256KB);

(2)模塊板總數=256KX8/32KX8

=8塊;

(3)板內片數=32KX8位/4KX4位

=8X2=16片;

(4)總片數=16片X8=128片;

(5)CPU通過最高3位地址譯碼選板,次高3位地址譯碼選片。地址格式分配如下:板地址片地址片內地址331217151412110解:

(1)218=256K,則14.設CPU共有16根地址線,8根數據線,并用-MREQ(低電平有效)作訪存控制信號,R/-W作讀寫命令信號(高電平為讀,低電評為寫)。現有下列存儲芯片:

ROM(2KX8位,4KX4位,8KX8位),RAM(1KX4位,2KX8位,4KX8位),及74138譯碼器和其他門電路(門電路自定)。試從上述規格中選用合適芯片,畫出CPU和存儲芯片的連接圖。要求:

(1)最小4K地址為系統程序區,4096~16383地址范圍為用戶程序區;

(2)指出選用的存儲芯片類型及數量;

(3)詳細畫出片選邏輯。14.設CPU共有16根地址線,8根數據線

解:

(1)地址空間分配圖:4K(ROM)4K(SRAM)4K(SRAM)4K(SRAM)……0~40954096~81918192~1228712288~16383

……65535Y0Y1Y2Y3………A15=1A15=0解:

(1)地址空間分配圖:

(2)選片:ROM:4KX4位:2片;

RAM:4KX8位:3片;

(3)CPU和存儲器連接邏輯圖及片選邏輯:4KX4ROM74138(3:8)4KX4ROM4KX8RAM4KX8RAM4KX8RAM-CS0-CS1-CS2-CS3-MREQA15A14A13A12CBA-Y0-G2A-G2BG1+5VCPUA11~0R/-WD3~0D7~4-Y1-Y2-Y3(2)選片:ROM:4KX4位:2片;

15.CPU假設同上題,現有8片8KX8位的RAM芯片與CPU相連,試回答:

(1)用74138譯碼器畫出CPU與存儲芯片的連接圖;

(2)寫出每片RAM的地址范圍;

(3)如果運行時發現不論往哪片RAM寫入數據后,以A000H為起始地址的存儲芯片都有與其相同的數據,分析故障原因。

(4)根據(1)的連接圖,若出現地址線A13與CPU斷線,并搭接到高電平上,將出現什么后果?15.CPU假設同上題,現有8片8KX8位

解:

(1)CPU與存儲器芯片連接邏輯圖:CPU8KX8SRAM74138(3:8)R/-WD7~0A12~08KX8SRAM8KX8SRAM8KX8SRAM…-G2A-G2BABC-MREQA13A14A15-CS0-CS1-CS2……-CS7+5VG1解:

(1)CPU與存儲器芯片連接邏

(2)地址空間分配圖:8KX8RAM8KX8RAM8KX8RAM8KX8RAM8KX8RAM8KX8RAM8KX8RAM8KX8RAMY0Y1Y2Y3Y4Y5Y6Y70~81918192~1638316384~2457524576~3276732768~4095940960~4915149152~5734357344~65535(2)地址空間分配圖:8KX8RAMY0

(3)如果運行時發現不論往哪片RAM寫入數據后,以A000H為起始地址的存儲芯片都有與其相同的數據,則根本的故障原因為:該存儲芯片的片選輸入端很可能總是處于低電平。可能的情況有:

1)該片的-CS端與-WE端錯連或短路;

2)該片的-CS端與CPU的-MREQ端錯連或短路;

3)該片的-CS端與地線錯連或短路;

在此,假設芯片與譯碼器本身都是好的。(3)如果運行時發現不論往哪片RAM寫入數據

(4)如果地址線A13與CPU斷線,并搭接到高電平上,將會出現A13恒為“1”的情況。此時存儲器只能尋址A13=1的地址空間,A13=0的另一半地址空間將永遠訪問不到。若對A13=0的地址空間進行訪問,只能錯誤地訪問到A13=1的對應空間中去。(4)如果地址線A13與CPU斷線,并搭接到17.某機字長16位,常規的存儲空間為64K字,若想不改用其他高速的存儲芯片,而使訪存速度提高到8倍,可采取什么措施?畫圖說明。

解:若想不改用高速存儲芯片,而使訪存速度提高到8倍,可采取多體交叉存取技術,圖示如下:08……M08K19……M18K210……M28K311……M38K412……M48K513……M58K614……M68K715……M78K存儲管理存儲總線17.某機字長16位,常規的存儲空間為648體交叉訪問時序:啟動M0:啟動M1:啟動M2:啟動M3:啟動M4:啟動M5:啟動M6:啟動M7:t單體存取周期由圖可知:每隔1/8個存取周期就可在存儲總線上獲得一個數據。返回目錄8體交叉訪問時序:啟動M0:t單體存取周期由圖可知:每隔1/23.畫出RZ、NRZ、NRZ1、PE、FM寫入數字串1011001的寫入電流波形圖。

解:RZ:NRZ:NRZ1:PE:FM:1011001ttttt23.畫出RZ、NRZ、NRZ1、PE、F24.以寫入10010110為例,比較調頻制和改進調頻制的寫電流波形圖。

解:寫電流波形圖如下:FM:MFM:MFM:10010110tt10010110頻率提高一倍后的MFM制。t24.以寫入10010110為例,比較調

比較:

1)FM和MFM寫電流在位周期中心處的變化規則相同;

2)MFM制除連續一串“0”時兩個0周期交界處電流仍變化外,基本取消了位周期起始處的電流變化;

3)FM制記錄一位二進制代碼最多兩次磁翻轉,MFM制記錄一位二進制代碼最多一次磁翻轉,因此MFM制的記錄密度可提高一倍。上圖中示出了在MFM制時位周期時間縮短一倍的情況。由圖可知,當MFM制記錄密度提高一倍時,其寫電流頻率與FM制的寫電流頻率相當;比較:

1)FM和MFM寫電4)由于MFM制并不是每個位周期都有電流變化,故自同步脈沖的分離需依據相鄰兩個位周期的讀出信息產生,自同步技術比FM制復雜得多。4)由于MFM制并不是每個位周期都有電流變25.畫出調相制記錄01100010的驅動電流、記錄磁通、感應電勢、同步脈沖及讀出代碼等幾種波形。

解:I::e:T:D:01100010ttttt25.畫出調相制記錄01100010的驅動26.磁盤組有六片磁盤,每片有兩個記錄面,存儲區域內徑22厘米,外徑33厘米,道密度為40道/厘米,內層密度為400位/厘米,轉速2400轉/分,問:

(1)共有多少存儲面可用?

(2)共有多少柱面?

(3)盤組總存儲容量是多少?

(4)數據傳輸率是多少?26.磁盤組有六片磁盤,每片有兩個記錄面,

解:

(1)若去掉兩個保護面,則共有:

6X2-2=10個存儲面可用;

(2)有效存儲區域

=(33-22)/2=5.5cm

柱面數

=40道/cmX5.5=220道

(3)內層道周長=22=69.08cm

道容量=400位/cmX69.08cm

=3454B

面容量=3454BX220道

=759,880B

盤組總容量=759,880BX10面

=7,598,800B解:

(1)若去掉兩個保護面(4)轉速

=2400轉/60秒

=40轉/秒

數據傳輸率

=3454BX40轉/秒

=138,160B/S

27.某磁盤存儲器轉速為3000轉/分,共有4個記錄盤面,每毫米5道,每道記錄信息12288字節,最小磁道直徑為230mm,共有275道,求:

(1)磁盤存儲器的存儲容量;

(2)最高位密度(最小磁道的位密度)和最低位密度;

(3)磁盤數據傳輸率;

(4)平均等待時間。(4)轉速=2400轉/60秒

解:

(1)存儲容量

=275道X12288B/道X4面=13516800B

(2)最高位密度

=12288B/230

=17B/mm=136位/mm(向下取整)

最大磁道直徑

=230mm+275道/5道X2

=230mm+110mm=340mm

最低位密度

=12288B/340

=11B/mm=92位/mm(向下取整)

(3)磁盤數據傳輸率

=12288BX3000轉/分

=12288BX50轉/秒=614400B/S

(4)平均等待時間

=1/50/2=10ms返回目錄解:

(1)存儲容量=275道X12288B輸入輸出系統第五章輸入輸出系統第五章

1.I/O有哪些編址方式?各有何特點?

解:常用的I/O編址方式有兩種:I/O與內存統一編址和I/O獨立編址;

特點:I/O與內存統一編址方式的I/O地址采用與主存單元地址完全一樣的格式,I/O設備和主存占用同一個地址空間,CPU可像訪問主存一樣訪問I/O設備,不需要安排專門的I/O指令。

I/O獨立編址方式時機器為I/O設備專門安排一套完全不同于主存地址格式的地址編碼,此時I/O地址與主存地址是兩個獨立的空間,CPU需要通過專門的I/O指令來訪問I/O地址空間。1.I/O有哪些編址方式?各有何特點?

6.字符顯示器的接口電路中配有緩沖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各有何作用?

解:顯示緩沖存儲器的作用是支持屏幕掃描時的反復刷新;只讀存儲器作為字符發生器使用,他起著將字符的ASCII碼轉換為字形點陣信息的作用。6.字符顯示器的接口電路中配有緩沖存儲器和8.某計算機的I/O設備采用異步串行傳送方式傳送字符信息。字符信息的格式為一位起始位、七位數據位、一位校驗位和一位停止位。若要求每秒鐘傳送480個字符,那么該設備的數據傳送速率為多少?

解:480×10=4800位/秒=4800波特;

波特——是數據傳送速率波特率的單位。8.某計算機的I/O設備采用異步串行傳送方10.什么是I/O接口?為什么要設置I/O接口?I/O接口如何分類?

解:I/O接口一般指CPU和I/O設備間的連接部件;I/O接口分類方法很多,主要有:

按數據傳送方式分有并行接口和

串行接口兩種;

按數據傳送的控制方式分有程序控制接口、程序中斷接口、DMA接口三種。10.什么是I/O接口?為什么要設置I/O12.結合程序查詢方式的接口電路,說明其工作過程。

解:程序查詢接口工作過程如下(以輸入為例):

1)CPU發I/O地址地址總線接口設備選擇器譯碼選中,發SEL信號開命令接收門;

2)CPU發啟動命令

D置0,B置1

接口向設備發啟動命令設備開始工作;

3)CPU等待,輸入設備讀出數據

DBR;

4)外設工作完成,完成信號接口

B置0,D置1;

5)準備就緒信號控制總線

CPU;

6)輸入:CPU通過輸入指令(IN)將DBR中的數據取走;12.結合程序查詢方式的接口電路,說明其工

若為輸出,除數據傳送方向相反以外,其他操作與輸入類似。工作過程如下:

1)CPU發I/O地址地址總線接口設備選擇器譯碼選中,發SEL信號開命令接收門;

2)輸出:CPU通過輸出指令(OUT)將數據放入接口DBR中;

3)CPU發啟動命令

D置0,B置1

接口向設備發啟動命令設備開始工作;

4)CPU等待,輸出設備將數據從

DBR取走;

5)外設工作完成,完成信號接口

B置0,D置1;

6)準備就緒信號控制總線

CPU,CPU可通過指令再次向接口DBR輸出數據,進行第二次傳送。若為輸出,除數據傳送方向相反以外,其他操作與

13.說明中斷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區別和聯系。

解:

中斷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區別:

向量地址是硬件電路(向量編碼器)產生的中斷源的內存地址編號,中斷入口地址是中斷服務程序首址。

中斷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聯系:

中斷向量地址可理解為中斷服務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入口地址的地址),通過它訪存可獲得中斷服務程序入口地址。13.說明中斷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區別和聯14.在什么條件下,I/O設備可以向CPU提出中斷請求?

解:I/O設備向CPU提出中斷請求的條件是:I/O接口中的設備工作完成狀態為1(D=1),中斷屏蔽碼為0(MASK=0),且CPU查詢中斷時,中斷請求觸發器狀態為1(INTR=1)。

15.什么是中斷允許觸發器?它有何作用?

解:中斷允許觸發器是CPU中斷系統中的一個部件,他起著開關中斷的作用(即中斷總開關,則中斷屏蔽觸發器可視為中斷的分開關)。14.在什么條件下,I/O設備可以向CPU

16.在什么條件和什么時間,CPU可以響應I/O的中斷請求?

解:CPU響應I/O中斷請求的條件和時間是:當中斷允許狀態為1(EINT=1),且至少有一個中斷請求被查到,則在一條指令執行完時,響應中斷。

17.某系統對輸入數據進行取樣處理,每抽取一個輸入數據,CPU就要中斷處理一次,將取樣的數據存至存儲器的緩沖區中,該中斷處理需P秒。此外,緩沖區內每存儲N個數據,主程序就要將其取出進行處理,這個處理需Q秒。試問該系統可以跟蹤到每秒多少次中斷請求?16.在什么條件和什么時間,CPU可以響

解:這是一道求中斷飽和度的題,要注意主程序對數據的處理不是中斷處理,因此Q秒不能算在中斷次數內。

N個數據所需的處理時間=P×N+Q秒

平均每個數據所需處理時間=(P×N+Q)/N秒;

求倒數得:

該系統跟蹤到的每秒中斷請求數=N/(P×N+Q)次。解:這是一道求中斷飽和度的題,要注意主程序對

19.在程序中斷方式中,磁盤申請中斷的優先權高于打印機。當打印機正在進行打印時,磁盤申請中斷請求。試問是否要將打印機輸出停下來,等磁盤操作結束后,打印機輸出才能繼續進行?為什么?

解:這是一道多重中斷的題,由于磁盤中斷的優先權高于打印機,因此應將打印機輸出停下來,等磁盤操作結束后,打印機輸出才能繼續進行。因為打印機的速度比磁盤輸入輸出的速度慢,并且暫停打印不會造成數據丟失。

19.在程序中斷方式中,磁盤申請中斷的優先

22.CPU對DMA請求和中斷請求的響應時間是否一樣?為什么?

解:CPU對DMA請求和中斷請求的響應時間不一樣,因為兩種方式的交換速度相差很大,因此CPU必須以更短的時間間隔查詢并響應DMA請求(一個存取周期末)。

24.DMA的工作方式中,CPU暫停方式和周期挪用方式的數據傳送流程有何不同?畫圖說明。

解:兩種DMA方式的工作流程見下頁,其主要區別在于傳送階段,現行程序是否完全停止訪存。22.CPU對DMA請求和中斷請求的響應停止CPU訪存方式的DMA工作流程如下:

現行程序CPUDMACI/ODMA預處理:

向DMAC送MM緩沖區首址;I/O設備地址;交換個數;啟動I/O現行程序開始工作啟動I/O準備就緒DMA請求I/O數據送BR或(BR)送I/O總線請求現行程序AA數據傳送:響應,停止CPU訪存準備下個數據(AR)送MM(MAR);(AR)+1;R/W(BR)送MDR;WC減1;就緒DMA請求現行程序等待BI/O數據送BR或(BR)送I/OCD讓出總線停止CPU訪存方式的DMA工作流程如下:

現行程序CPUDMACI/O

BCD準備下個數據(AR)送(MAR);(AR)+1;R/W(BR)送MDR;WC減1;中斷請求現行程序響應中斷后處理:中斷服務程序:校驗、錯誤檢測、停止外設或再啟動及初始化。現行程序I/O停止WC=0現行程序等待CPU周期竊取方式的DMA工作流程如下:

現行程序CPUDMACI/ODMA預處理:

向DMAC送MM緩沖區首址;I/O設備地址;交換個數;啟動I/O現行程序開始工作啟動I/O準備就緒DMA請求I/O數據送BR或(BR)送I/O總線請求現行程序AA數據傳送:響應,讓出一個MM周期準備下個數據(AR)送MM(MAR);(AR)+1;R/W(BR)送MDR;WC減1;就緒DMA請求現行程序總線請求BI/O數據送BR或(BR)送I/OCD周期竊取方式的DMA工作流程如下:

現行程序CPUDMACI/O

BCD數據傳送:

響應,讓出一個MM周期準備下個數據(AR)送(MAR);(AR)+1;R/W(BR)送MDR;WC減1;中斷請求現行程序響應中斷后處理:中斷服務程序:校驗、錯誤檢測、停止外設或再啟動及初始化。現行程序I/O停止WC=0CPU25.假設某設備向CPU傳送信息的最高頻率是40K次/秒,而相應的中斷處理程序其執行時間為40s,試問該外設是否可用程序中斷方式與主機交換信息,為什么?

解:該設備向CPU傳送信息的時間間隔=1/40K=0.025×103=25s<40s

則:該外設不能用程序中斷方式與主機交換信息,因為其中斷處理程序的執行速度比該外設的交換速度慢。25.假設某設備向CPU傳送信息的最高頻率

26.設磁盤存儲器轉速為3000轉/分,分8個扇區,每扇區存儲1K字節,主存與磁盤存儲器數據傳送的寬度為16位(即每次傳送16位)。假設一條指令最長執行時間是25s,是否可采用一條指令執行結束時響應DMA請求的方案,為什么?若不行,應采取什么方案?26.設磁盤存儲器轉速為3000轉/分

解:先算出磁盤傳送速度,然后和指令執行速度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道容量=1KB×816=1K×8×816

=1K×4=4K字

數傳率=4K字×3000轉/分

=4K字×50轉/秒=200K字/秒

一個字的傳送時間=1/200K字/秒=5s

5s<<25s,所以不能采用一條指令執行結束響應DMA請求的方案,應采取每個CPU機器周期末查詢及響應DMA請求的方案(通常安排CPU機器周期=MM存取周期)。解:先算出磁盤傳送速度,然后和指令執行速度進27.試從下面七個方面比較程序查詢、程序中斷和DMA三種方式的綜合性能。

(1)數據傳送依賴軟件還是硬件;

(2)傳送數據的基本單位;

(3)并行性;

(4)主動性;

(5)傳輸速度;

(6)經濟性;

(7)應用對象。

解:比較如下:

(1)程序查詢、程序中斷方式的數據傳送主要依賴軟件,DMA主要依賴硬件。27.試從下面七個方面比較程序查詢、程序中

(2)程序查詢、程序中斷傳送數據的基本單位為字或字節,DMA為數據塊。

(3)程序查詢方式傳送時,CPU與I/O設備串行工作;

程序中斷方式時,CPU與I/O設備并行工作,現行程序與I/O傳送串行進行;

DMA方式時,CPU與I/O設備并行工作,現行程序與I/O傳送并行進行。(2)程序查詢、程序中斷傳送數據的基本單位為

(4)程序查詢方式時,CPU主動查詢I/O設備狀態;

程序中斷及DMA方式時,CPU被動接受I/O中斷請求或DMA請求。

(5)程序中斷方式由于軟件額外開銷時間比較大,因此傳輸速度最慢;

程序查詢方式軟件額外開銷時間基本沒有,因此傳輸速度比中斷快;

DMA方式基本由硬件實現傳送,因此速度最快;(4)程序查詢方式時,CPU主動查詢I/O設

(6)程序查詢接口硬件結構最簡單,因此最經濟;

程序中斷接口硬件結構稍微復雜一些,因此較經濟;

DMA控制器硬件結構最復雜,因此成本最高;

(7)程序中斷方式適用于中、低速設備的I/O交換;

程序查詢方式適用于中、低速實時處理過程;

DMA方式適用于高速設備的I/O交換;(6)程序查詢接口硬件結構最簡單,因此最經30.什么是多重中斷?實現多重中斷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解:多重中斷是指:當CPU執行某個中斷服務程序的過程中,發生了更高級、更緊迫的事件,CPU暫停現行中斷服務程序的執行,轉去處理該事件的中斷,處理完返回現行中斷服務程序繼續執行的過程。

實現多重中斷的必要條件是:在現行中斷服務期間,中斷允許觸發器為1,即開中斷。返回目錄30.什么是多重中斷?實現多重中斷的必要條

補充題:

一、某CRT顯示器可顯示64種ASCII字符,每幀可顯示72字×24排;每個字符字形采用7×8點陣,即橫向7點,字間間隔1點,縱向8點,排間間隔6點;幀頻50Hz,采取逐行掃描方式。假設不考慮屏幕四邊的失真問題,且行回掃和幀回掃均占掃描時間的20%,問:

1)顯存容量至少有多大?

2)字符發生器(ROM)容量至少有多大?

3)顯存中存放的是那種信息?

4)顯存地址與屏幕顯示位置如何對應?補充題:

一、某CRT顯示器5)設置哪些計數器以控制顯存訪問與屏幕掃描之間的同步?它們的模各是多少?

6)點時鐘頻率為多少?

解:1)顯存最小容量=72×24×8=1728B

2)ROM最小容量=64×8行×8列

=512B(含字間隔1點)

3)顯存中存放的是ASCII碼信息。

4)顯存每個地址對應一個字符顯示位置,顯示位置自左至右,從上到下,分別對應緩存地址由低到高。

5)設置點計數器、字計數器、行計數器、排計數器控制顯存訪問與屏幕掃描之間的同步。5)設置哪些計數器以控制顯存訪問與屏幕掃描之

它們的模計算如下:

點計數器模=7+1=8

行計數器模=8+6=14

字、排計數器的模不僅與掃描正程時間有關,而且與掃描逆程時間有關,因此計算較為復雜。

列方程:(72+x)×0.8=72

(24+y)×0.8=24

解方程得:x=18,y=6,則:

字計數器模=72+18=90

排計數器模=24+6=30

6)點頻=50Hz×30排×14行×90字×8點=15120000Hz

=15.12MHz它們的模計算如下:

點計數器

二、有一編碼鍵盤,其鍵陣列為8行×16列,分別對應128種ASCII碼字符,采用硬件掃描方式確認按鍵信號,問:

1)掃描計數器應為多少位?

2)ROM容量為多大?

3)若行、列號均從0開始編排,則當第5行第7列的鍵表示字母“F”時,CPU從鍵盤讀入的二進制編碼應為多少(設采用奇校驗)?

4)參考教材圖5.15,畫出該鍵盤的原理性邏輯框圖;

5)如果不考慮校驗技術,此時ROM是否可省?二、有一編碼鍵盤,其鍵陣列為8行×16列,分

解:1)掃描計數器=7位

(與鍵的個數有關)

2)ROM容量=128×8=128B

(與字符集大小有關)

3)CPU從鍵盤讀入的應為字符“F”的ASCII碼=01000110,其中最高位為奇校驗位。

4)該鍵盤的原理性邏輯框圖見下頁,與教材圖5.15類似,主要需標明參數。

5)如果不考慮校驗技術,并按ASCII碼位序設計鍵陣列,則ROM編碼表可省,此時7位計數器輸出值即為ASCII碼。解:1)掃描計數器=7位

8X16鍵盤矩陣該鍵盤的原理性邏輯框圖如下:七位計數器時鐘發生器ROM128BCPU列譯碼器4:16行譯碼器3:8中斷觸發器單穩延遲-RD-CS地址譯碼輸入8X16該鍵盤的原理性邏輯框圖如下:七位時鐘ROMCPU列譯

三、一針式打印機采用7×9點陣打印字符,每行可打印132個字符,共有96種可打印字符,用帶偶校驗位的ASCII碼表示。問:

1)打印緩存容量至少有多大?

2)字符發生器容量至少有多大?

3)列計數器應有多少位?

4)緩存地址計數器應有多少位?

解:

1)打印緩存最小容量=132×8

=132B

(考慮偶校驗位)

2)ROM最小容量=96×7列×9行

=672×9位三、一針式打印機采用7×9點陣打印字符,每行3)列計數器=3位

(7列向上取2的冪)

4)緩存地址計數器=8位

(132向上取2的冪)返回目錄3)列計數器=3位

計算機的運算方法第六章計算機的運算方法第六章2.已知X=0.a1a2a3a4a5a6(ai為0或1),討論下列幾種情況時ai各取何值。

(1)X>1/2;(2)X1/8;

(3)1/4X>1/16

解:(1)若要X>1/2,只要a1=1,a2~a6不全為0即可(a2ora3ora4ora5ora6=1);

(2)若要X1/8,只要a1~a3不全為0即可(a1ora2ora3=1),a4~a6可任取0或1;2.已知X=0.a1a2a3a4a5a6((3)若要1/4X>1/16,只要a1=0,a2可任取0或1;

當a2=0時,若a3=0,則必須a4=1,且a5、a6不全為0(a5ora6=1;若a3=1,則a4~a6可任取0或1;

當a2=1時,a3~a6可任取0或1。

3.設x為整數,[x]補=1,x1x2x3x4x5,若要求x<-16,試問x1~x5應取何值?

解:若要x<-16,需x1=0,x2~x5任意。(注: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3)若要1/4X>1/16,只要a1=0,a2可4.設機器數字長為8位(含1位符號位在內),寫出對應下列各真值的原碼、補碼和反碼。

-13/64,29/128,100,-87

解:真值與不同機器碼對應關系如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