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傷后應激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分類創傷后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反應性依戀障礙脫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其他特定的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未特定的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2創傷后應激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分類創傷后應激障礙1分類創傷后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反應性依戀障礙脫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其他特定的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未特定的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2分類創傷后應激障礙2心理創傷的定義常指日常生活中的與精神狀態相關的負性影響,常由于軀體傷害或精神事件所導致,它可以以事件的當事人為載體,也可能因目睹事件而誘發。突如其來超乎尋常無法預料無力應對3心理創傷的定義常指日常生活中的與精神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定義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經歷異乎尋常的威脅性或災難性應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礙的延遲出現或長期持續存在。潛伏期從幾日、幾周或數月不等,大多數在6個月之內。4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定義posttraumaticstrePTSD的應激源:危及生命的“天災”與“人禍”造成的軀體傷害、精神傷害當事人因目睹事件而誘發的后果經歷了長時間的慢性精神痛苦看似微小、卻長期持續的來自家庭內部不良事件和關系所帶來的創傷等
5PTSD的應激源:危及生命的“天災”與“人禍”造成的軀體傷害患病率:美國終生患病率8.7%(到75歲)成年人中,12個月的患病率約為3.5%歐洲和大部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12個月的患病率為0.5%-1.0%受文化的影響受職業的影響(軍人、警察、消防員、急救醫務人員)最高的患病率(1/3-1/2以上):被強奸、參戰人員、被拘禁者、以種族或政治為動機的拘禁或種族滅絕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患病率較低(與診斷標準有關?)6患病率:美國6患病率:普通人群中50%以上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創傷事件中,而最容易導致PTSD的創傷性事件是強奸和身體攻擊遇到創傷后發生PTSD的比率為10%-20%,PTSD終生患病率為7-12%女性患病率為10.4%,男性為5.0%某些創傷更高,如強奸后為50%平均癥狀持續時間女性為48個月,男性為12個月7患病率:普通人群中50%以上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創傷事PTSD流行病學:暴露群體退伍軍人:6.3~30.9%受災群體:4~59%交通事故:29~100%難民: 21.5~31.3%PTSD流行病學:國際數據8PTSD流行病學:暴露群體PTSD流行病學:國際數據8PTSD流行病學:中國數據車禍:41%(3個月)36%(4年)滑坡:43%地震:24.2%(9個月內)洪水:3.7%(3個月)9PTSD流行病學:中國數據車禍:41%(3個月)36%(4根據對國際國內52項相關研究的總結,普通人群經歷災害后各種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平均增加17%中國災后PTSD發病率與持續時間與在其他地區研究的結果一致,如汶川地震受災群體3個月和9個月內PTSD的發生率分別為19.8%和25.2%除PTSD外,最常發生的還有心境障礙和其他焦慮障礙,災難性事件后報道的患病率在20%左右的居多據估計,受災人群中,發生酒精依賴的占35.5%(3%-55%),發生藥物依賴的占22.9%災害還使受災地區的自殺率明顯上升我國各類災害10根據對國際國內52項相關研究的總結,普通人群經歷災害后各共病:有80%的可能性存在至少一種精神障礙,如:抑郁、雙相、焦慮、物質使用障礙大多數的幼童至少有一種其他診斷,但共病模式與成年人不同:對立違抗障礙、分離焦慮障礙為主男性比女性更常見的共病:物質使用障礙品行障礙輕度創傷性腦損傷共存率為48%重度神經認知障礙11共病:有80%的可能性存在至少一種精神障礙,如:11PTSD的三大癥狀:第一類:重新經歷第二類:回避與麻木第三類:過度喚醒,警覺性增高12PTSD的三大癥狀:第一類:重新經歷12第一類:重新經歷闖入性的痛苦回憶閃回:潛移夢境中噩夢內疚與自責:把可怕的結果歸結為自己的責任片斷的圖片/聲音/氣味插入13第一類:重新經歷闖入性的痛苦回憶13共情與洞察力:負罪感多種形式的負罪感?加重了悲傷與痛苦不利于情緒表達不利于生活狀態調整妨礙建立新的建設性的社會關系14共情與洞察力:負罪感多種形式的負罪感?14第二類:回避與麻木回避:避免與創傷經歷相關事物接觸-泛化話多頭痛乏力感覺疏離感覺分離抑郁遺忘(一種保護機制)15第二類:回避與麻木回避:避免與創傷經歷相關事物接觸-泛化15第三類:過度喚醒、警戒性增高害怕憤怒緊張焦慮沖動失眠不信任易激惹注意力集中困難16第三類:過度喚醒、警戒性增高害怕16兒童的PTSD身體不適與噩夢行為變化闖入性思維失去已經習得的技能….影響成年期性格問題、焦慮、精神病態思維、分離癥狀、暴力傾向、自殺意念和行為、酗酒、不良的人際關系等。17兒童的PTSD身體不適與噩夢17診斷時的詢問線索有睡眠障礙的可疑病人關注夢,噩夢的細節有社會性退縮的可疑病人對周圍人的態度(關注變化)有行為問題的可疑病人行為模式有無變化酗酒與藥物服用情況主訴是模糊的軀體不適的病人對病史和精神現狀進行全面評定18診斷時的詢問線索有睡眠障礙的可疑病人18案例2013年10月6日塞班島飛機失事IP:妻子、女兒(3歲半)、妻子的母親不同程度的創傷對策19案例2013年10月6日塞班島飛機失事19案例2014年12月31日晚23時35分許,上海外灘陳毅廣場發生群眾擁擠踩踏事故,導致36人死亡,49人受傷,傷者多數是學生。復旦大學社政學院2013級云南籍本科生杜宜駿在事故中重傷,被救護車送黃浦區中心醫院后死亡。20案例2014年12月31日晚23時35分許,上海外灘陳毅廣場案例美國越戰老兵的PTSD21案例美國越戰老兵的PTSD21Symptom:4Fflashback,
flight-freeze,
fight22Symptom:4Fflashback,
flightFlashback(閃回/闖入性癥狀
)是PTSD的最顯明特征。那些與創傷有關的記憶,會頻繁地、迅速地、不由自主地閃現在患者的腦海,而且景象極為鮮明,使患者如同再歷當初的災難情境,心理處于高度的喚起狀態。有些久遠的創傷經歷,雖然變得支離破碎,也會使人再次感受當時的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即使人們淡忘了創傷事件本身,這些感覺也會突然閃現。23Flashback(閃回/闖入性癥狀)是PTSD的最顯明特Flight(回避癥狀)保護性反應努力避免會促使回憶起創傷的活動、地點、人物對一般事物的反應顯得很麻木沒有興趣參加有意義的活動有脫離他人或覺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Freeze(情感麻木)24Flight(回避癥狀)保護性反應對一般事物的反應顯得很麻木難以入睡或睡得不深激惹或易怒難以集中注意Fight(警覺性增高癥狀)25難以入睡或睡得不深Fight(警覺性增高癥狀)25塞里的壓力試驗(1956)漢斯?塞里(Selye,Hans1907~1982)
被試:白鼠條件:威脅性刺激—冷氣,熱氣,有毒食物等結果:白鼠的適應能力與壓力持續的時間有密切關系三階段論:警覺反應階段(alarmreaction)(震撼期,反擊期)抗拒階段(resistance)衰竭階段(exhaustion)26塞里的壓力試驗(1956)漢斯?塞里(Selye,HansPTSD可以共病焦慮、抑郁、物質濫用等多種精神疾患,也可以共病高血壓、支氣管哮喘等軀體疾病。與重性抑郁患病率為25-50%,并且共病抑郁的患者自殺危險性增加與睡眠障礙共病:失眠、早醒、做與創傷有關的噩夢與癌癥共病PTSD的共病情況PTSD癌癥細胞免疫障礙、內分泌紊亂強烈反應、支持缺乏27PTSD可以共病焦慮、抑郁、物質濫用等多種精神疾患,也可(1)種族:對創傷性事件的易感性黑人男性最高。(2)性別:盡管男性暴露于創傷性事件的機會大于女性,但是女性的PTSD患病率為男性的兩倍
PTSD的易感因素28(1)種族:對創傷性事件的易感性黑人男性最高。PTSD的易感消極情感或神經質人格(Bennettetal.,2001)容易對事物作出負面或危險解釋容易使個體全力關注負面事件缺乏情感體驗和敏感性人格(述情障礙alexithymia)(Fukunishietal.,1996)可能會阻礙將情緒體驗融入認知圖式的加工過程,并使個體可能重現對恐懼事件的回憶(3)人格29消極情感或神經質人格(Bennettetal.,200受教育程度低兒童時期有行為問題有精神障礙或物質濫用的家族史既往有創傷暴露史創傷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負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身體健康狀態欠佳羞愧和內疚的情緒可預測PTSD的存在(Josephetal.,1995)(4)其他危險因素30受教育程度低(4)其他危險因素30PTSD的病因學遺傳學有焦慮障礙家族史的人患PTSD的可能性明顯增加同卵雙胞胎患病率明顯高于異卵雙胞胎(Trueetal.,1993)生物因素PTSD與處理情緒和記憶的腦系統有關,特別是杏仁核與海馬31PTSD的病因學遺傳學31PTSD的病因學行為主義模型以莫勒的雙因素理論(Mowrer,1947)為基礎局限:不能解釋為什么很多人在缺乏線索的條件下仍然會出現閃回或回憶現象認知模型社會認知模型(Horowitz,1986):強調個體將創傷經歷融入個人世界觀的認知重組過程;信息加工理論(Brewin,2001):關注創傷事件的相關信息在人腦記憶系統中的表征過程言語獲取記憶(verballyaccessiblememories,VAMs)情境獲取記憶(situationallyaccessiblememories,SAMs)32PTSD的病因學行為主義模型323333思考:有統計數字顯示,地震前有明確的宗教信仰的人,震后更多地表現出了PTSD的癥狀,且恢復緩慢,預后不良。試分析其原因。34思考:有統計數字顯示,地震前有明確的宗教信仰的人,震后更多地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神經生化基礎及藥物治療35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神經生化基礎及藥物治療35(1)γ-氨基丁酸系統對災難性事件記憶的建立與γ-氨基丁酸系統的下調有關。PTSD患者有時濫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和乙醇,可能與他們能增強γ-氨基丁酸能,導致遺忘發生。36(1)γ-氨基丁酸系統對災難性事件記憶的建立與γ-氨基丁酸系但前瞻性的研究表明,災難后極早期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不僅沒有降低PTSD的發病率,而且對癥狀有惡化作用,因此,苯二氮類藥物或乙醇對PTSD患者的作用仍存在爭議。37但前瞻性的研究表明,災難后極早期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不僅沒有降(2)阿片系統研究表明,長期應激能激活腦內的阿片受體,而外源性應激的中止可產生戒斷癥狀。因此,PTSD患者群存在災難追求行為,為了避免內源性戒斷,重新暴露于災難刺激,可使內源性阿片釋放。38(2)阿片系統研究表明,長期應激能激活腦內的阿片受體,而外源阿片戒斷癥狀是由于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反應性增高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樂定通過降低去甲腎上腺素能而改善警覺性增高癥狀群,如:易激惹、驚跳、睡眠障礙阿片拮抗劑納絡酮對PTSD患者的回避、麻木和悲觀有效創傷后,外源性應激中止戒斷癥狀去甲腎上腺素能反應性增高警覺性增高39阿片戒斷癥狀是由于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反應性增高創傷后,外源性(3)去甲腎上腺素
PTSD的警覺性增高、焦慮、驚跳反應可能與去甲腎上腺素活性增高有關。PTSD患者服用α2-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育亨賓(yohimbine)后通過增加去甲腎上腺素釋放而激發PTSD患者的閃回和驚恐發作。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樂定通過減少去甲腎上腺素釋放,而減輕患者的激惹性和警覺性。40(3)去甲腎上腺素PTSD的警覺性增高、焦慮、驚跳反應可能(4)5-羥色胺(5-HT)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警覺性與攻擊性5-HT抑制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PTSD患者5-HT功能低下→對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抑制減弱→人類的警覺性與攻擊性增高,41(4)5-羥色胺(5-HT)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警覺性(5)腦損傷東京大學加藤進昌教授等人征得1995年地鐵沙林事件25名受害者同意,對其大腦進行研究,其中有9人被診斷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16人正常。經比較發現,患者大腦“前部帶狀皮質”有萎縮現象,而且病情嚴重者萎縮癥狀更加明顯。“前部帶狀皮質”位于大腦中心部位附近,與控制恐怖、不快等情緒相關。提示嚴重腦損傷可能是PTSD的相關因素42(5)腦損傷東京大學加藤進昌教授等人征得1995年地鐵沙林心理治療心理事后解說認知行為治療暴露療法延長暴露療法(PE)眼動脫敏與再加工43心理治療心理事后解說43心理事后解說PsychologicalDebriefing創傷事件發生后立即實施“一次性訪談”,幫助當事人應對創傷情緒反應,防止PTSD對其有效性的質疑?不僅不能有效地預防PTSD,甚至有可能增加患病幾率訪談似乎阻礙了個體心理創傷的長期恢復過程?二次創傷;?對心理癥狀的期望;?抑制了防御反應44心理事后解說PsychologicalDebriefing行為治療+認知治療暴露法(首選系統脫敏法)原理:再次暴露于創傷事件的記憶以及相關情緒中,最終對患病個體是有益的認知重構幫助個體表述對于事件的扭曲的認知,并降低其威脅性以暴露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優于其他療法(Keaneetal.,1989)強奸受害女性多種療法效果研究(Foaetal.,1991)單一放松法、暴露法、認知重構效果比較研究(Marks.,1996)45行為治療+認知治療暴露法(首選系統脫敏法)45創傷后產生癥狀的原因生活是可以控制的錯覺被打破生活是公平、公正的錯覺被打破生活是可以預期的錯覺被打破我不是脆弱的錯覺被打破面對新的問題,大腦處于高度警覺狀態大腦試圖自我修復原有生活錯覺的外殼被打破是產生癥狀的主要原因46創傷后產生癥狀的原因生活是可以控制的錯覺被打破原有生活錯覺的延長暴露療法(ProlongedExposure)PE是基于情緒處理理論,由傳統暴露療法發展而來,通過修改恐懼結構中的病理性元素改變障礙癥狀的方法結構和步驟清晰、具體,同時,PE的治療周期短,見效快(EdnaB.Foa,ElizabethA.Hembree,BarbaraOlasovRothbaum:(2007)ProlongedExposureTherapyforPTSD,EmotionalProcessingofTraumaticExperiencestherapistGuide(pp6),OxfordUniversityPress)47延長暴露療法(ProlongedExposure)PE是基PE的咨詢結構階段構成咨詢次數第一階段:咨詢前的準備第一部分:提高動機第二部分:個案管理1-3次第二階段:心理教育和咨詢計劃第三部分:治療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收集信息第五部分:創傷的常見反應3-4次第三階段:暴露第六部分:真實生活體驗第七部分:復述記憶第八部分:最害怕時刻5-8次第四階段:復發預防和咨詢結束第九部分:預防復發第十部分:結束咨詢2-3次48PE的咨詢結構階段構成咨詢次數第一階段:第一部分:提高動EMDR(眼動脫敏和再加工)EyeMovementDesensitizationandReprocessing夏皮羅(Shapiro,1995)靈感來源于叢林散步時對搖擺的樹葉的觀察大腦處理理性和情感的部位不同,有規律的眼球晃動將大腦中處理理性和情感的部位連結起來原本用來解決戰爭創傷回憶并表述消極認知——評定情感強度——眼動干預——反復24次后要求“忘記它”,并再次評定情感強度若無效果可改變眼球運動方向效果不優于暴露法(Davidson&Parker,2001)49EMDR(眼動脫敏和再加工)EyeMovementDes心理創傷為何需要干預面對巨大災難,總會有6%到8%遭到心理創傷的幸存者最終選擇了自殺臨床上許多難治愈的抑郁癥、強迫癥、人格障礙均與過去創傷未解決有很大的關系心理創傷常常會引起兒童的個性缺陷,如:性格孤僻、人際關系緊張等等因此危機干預和創傷后的干預尤為重要50心理創傷為何需要干預面對巨大災難,總會有6%到8%遭到心理創心理創傷按時間分為四個階段在創傷的當時1~2天后1~2周后1~3個月后51心理創傷按時間分為四個階段在創傷的當時51不同階段治療師角色第一階段:像父母親第二階段:像教師第三階段:像治療師第四階段:像哲學家52不同階段治療師角色第一階段:像父母親52思考:某地發生強烈地震,作為心理志愿者團隊的一員,你應該如何在當地開展援助工作?53思考:53第一階段:創傷的當時(像父母親)大腦反應處于原始水平,此時的干預措施也應該是原始的,像父母親:給受害者吃的或喝的給受害者裹上毛毯等使他們感到溫暖(提供住處等)送受害者回家給受害者電話讓受害者打電話給家人或親屬幫助受害者找到遺失的財物要點:此時做比說更原始,做更重要54第一階段:創傷的當時(像父母親)大腦反應處于原始水平,此時的第一階段:創傷的當時此時他們很難作出理智的決定,因此你應該幫助他們……應付救災人員、警察、記者、保險等給受害者機會談自己的經歷(稍后),但不要催促幫助受害者熟悉周圍環境應對失眠和闖入性回憶計劃下次治療55第一階段:創傷的當時此時他們很難作出理智的決定,因此你應該幫干預原則心和心的接觸(共情與同理心)如果可以,以肢體接觸受害者(需要觀察受害者反應少說多做簡單的語言安慰,如:“我在這里可以幫你”56干預原則心和心的接觸(共情與同理心)56不要做縮小事件的影響責備受到創傷的人幽默與玩笑尋找刺激,不公正的猜疑忘記發生的事件57不要做縮小事件的影響57應該做的保護受害者,給受害者安全承認事件的影響激活支持系統心理教育(在第二階段開始)58應該做的保護受害者,給受害者安全58第二階段:1~2天后(像一個教師)組織一個團體(8~10個受害者)安靜的環境、充足的時間(談出故事)建立一個共同的敘事環境幫助受害者從異常的記憶(破碎、混亂、無序、片斷記憶)轉化為正常記憶(編碼記憶)促進小組的凝聚和支持幫助受害者解決內疚和懷疑每個受害者所描述的內容是整個事件的一部分,鼓勵受害者相互幫助,把整個事件整合起來59第二階段:1~2天后(像一個教師)組織一個團體(8~10個受第二階段:1~2天后在每個受害者講完故事后,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可以,應盡可能的具體應對周圍環境:朋友、親屬、陌生人幫助受害者解釋自責和內疚解釋在創傷當時出現的行為(逃跑、發抖等)60第二階段:1~2天后在每個受害者講完故事后,給予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的錯覺或期望:生活是…生活是可以預期的生活是可以控制的生活是公平、公正的生活是有意義的我是強大的這些對生活的錯覺是創傷時保護的外殼61生活的錯覺或期望:生活是…生活是可以預期的這些對生活創傷事件的特點不可預期的威脅到生命的壓倒一切的無助的不公平的(不是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62創傷事件的特點不可預期的62生存反應(原始的)當人受到威脅或處于危險當時的行為反應搏斗逃跑僵住(使感覺敏銳、肌肉緊張)完全順從(使兇手松懈)所有的這些行為大腦都已經預先設定好了你的選擇63生存反應(原始的)當人受到威脅或處于危險當時的行為反應所有的生存反應意識不到痛苦沒有情緒反應非常多的行為64生存反應意識不到痛苦64創傷后的應對原則對于否認的受害者應該激活他去討論這個問題任何有助于恢復生活安全感錯覺的方法都是有效的盡量回到舊的熟悉的環境中使受害者找到公平感是很重要的幫助受害者找到安全65創傷后的應對原則對于否認的受害者應該激活他去討論這個問題65出現下列癥狀提示可能發展為PTSD反復發生闖入性的創傷性體驗重現
(不由自主地反復回想
)連續高度喚起(24小時持續緊張不安)過分警覺(植物神經過度興奮狀態)嚴重的情緒癥狀(焦慮、抑郁、強迫等)
持續的回避(對創傷性經歷的選擇性遺忘)對未來失去信心(不期望正常生活享受)66出現下列癥狀提示可能發展為PTSD反復發生闖入性的創傷性體驗第三階段:1~2周后(像個治療師)傾聽受害者自發講述發生事件的故事檢查創傷癥狀具體疼痛的位置和受害者討論如何恢復正常的生活對周圍環境的反應67第三階段:1~2周后(像個治療師)傾聽受害者自發講述發生事件出現下列癥狀提示PTSD4~6周下列癥狀沒有改善強烈的情緒反應,行為沖突不能集中注意力,心不在焉的狀態冷漠喪失與他人有關的情感高度喚起濫用酒精持續回避68出現下列癥狀提示PTSD4~6周下列癥狀沒有改善68第四階段:1~2個月后(像個哲學家)讓受害者敘事,注意是否還有很多的細節以及描述過程中的情感反應賦予意義,把經歷整合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檢查受害者創傷后的癥狀恢復正常的生活對周圍環境的反應對周年紀念日的反應69第四階段:1~2個月后(像個哲學家)讓受害者敘事,注意是否還下列癥狀提示PTSD不能發揮正常的生活功能退縮、社交問題人格改變嚴重的抑郁70下列癥狀提示PTSD不能發揮正常的生活功能70如何判斷創傷是否解決了對身體的反應有所控制(情感控制、自我存在)心跳減緩(恢復正常)對相關事件情感已經可以控制相關事件的想法不會經常閃回或闖入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思維在敘事過程中帶有情感自信恢復人際關系重建賦予事件的意義71如何判斷創傷是否解決了對身體的反應有所控制(情感控制、自我存本章小結PTSD有三種主要的癥狀:闖入性記憶,回避相關情境,高水平的生理喚醒PTSD的神經基礎是杏仁核與海馬,它們共同調節恐懼與記憶,并把二者聯結在一起。高度喚醒由交感神經系統調節在創傷性事件后經常會進行臨床事件事后解說,已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這種方法實際上反而會抑制心理創傷的長期恢復暴露法可能是PTSD最好的治療方法,尤其是輔以用來幫助患者應對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情緒緊張時效果更佳EMDR似乎并不比暴露法效果更好72本章小結PTSD有三種主要的癥狀:闖入性記憶,回避相關情境,創傷后應對方法一幕一幕的敘事(如:滿滿的一杯水,是加不進東西的,只有把它倒出來,才能加入新的東西)尋找真實的信息尋找社會支持尋找意義(生命的意義、愛的意義)尋找平衡,接觸創傷和不接觸創傷(大腦有自我修復的功能,就像皮膚受損一樣,經常去弄它或不去管它都不利于恢復)圍繞恐懼建立界限(具體場合)積極運動,分散注意力放松訓練行為策略(預防事情的發生)與他人進行比較73創傷后應對方法一幕一幕的敘事(如:滿滿的一杯水,是加不進東西案例:IP:8歲男孩主訴:日本大地震時,下午媽媽去保育員接妹妹回家,IP獨自在家,在玩具房堆積木。地震時玩具散落一地,廚房中盤碗被摔出,碎了一地。房間里桌子椅子四處亂撞,玻璃窗破碎。IP在房間里滾來滾去無法站立。鄰居阿姨高聲叫喊“快出來!”IP受到極度驚嚇,母親歸來時早已泣不成聲。自那天起便不能獨自睡覺,不愿獨處,噩夢不斷。
74案例:IP:8歲男孩74ThankYou世界觸手可及攜手共進,齊創精品工程ThankYou世界觸手可及攜手共進,齊創精品工程75創傷后應激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分類創傷后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反應性依戀障礙脫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其他特定的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未特定的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2創傷后應激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分類創傷后應激障礙76分類創傷后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反應性依戀障礙脫抑制性社會參與障礙其他特定的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未特定的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77分類創傷后應激障礙2心理創傷的定義常指日常生活中的與精神狀態相關的負性影響,常由于軀體傷害或精神事件所導致,它可以以事件的當事人為載體,也可能因目睹事件而誘發。突如其來超乎尋常無法預料無力應對78心理創傷的定義常指日常生活中的與精神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定義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經歷異乎尋常的威脅性或災難性應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礙的延遲出現或長期持續存在。潛伏期從幾日、幾周或數月不等,大多數在6個月之內。79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定義posttraumaticstrePTSD的應激源:危及生命的“天災”與“人禍”造成的軀體傷害、精神傷害當事人因目睹事件而誘發的后果經歷了長時間的慢性精神痛苦看似微小、卻長期持續的來自家庭內部不良事件和關系所帶來的創傷等
80PTSD的應激源:危及生命的“天災”與“人禍”造成的軀體傷害患病率:美國終生患病率8.7%(到75歲)成年人中,12個月的患病率約為3.5%歐洲和大部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12個月的患病率為0.5%-1.0%受文化的影響受職業的影響(軍人、警察、消防員、急救醫務人員)最高的患病率(1/3-1/2以上):被強奸、參戰人員、被拘禁者、以種族或政治為動機的拘禁或種族滅絕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患病率較低(與診斷標準有關?)81患病率:美國6患病率:普通人群中50%以上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創傷事件中,而最容易導致PTSD的創傷性事件是強奸和身體攻擊遇到創傷后發生PTSD的比率為10%-20%,PTSD終生患病率為7-12%女性患病率為10.4%,男性為5.0%某些創傷更高,如強奸后為50%平均癥狀持續時間女性為48個月,男性為12個月82患病率:普通人群中50%以上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創傷事PTSD流行病學:暴露群體退伍軍人:6.3~30.9%受災群體:4~59%交通事故:29~100%難民: 21.5~31.3%PTSD流行病學:國際數據83PTSD流行病學:暴露群體PTSD流行病學:國際數據8PTSD流行病學:中國數據車禍:41%(3個月)36%(4年)滑坡:43%地震:24.2%(9個月內)洪水:3.7%(3個月)84PTSD流行病學:中國數據車禍:41%(3個月)36%(4根據對國際國內52項相關研究的總結,普通人群經歷災害后各種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平均增加17%中國災后PTSD發病率與持續時間與在其他地區研究的結果一致,如汶川地震受災群體3個月和9個月內PTSD的發生率分別為19.8%和25.2%除PTSD外,最常發生的還有心境障礙和其他焦慮障礙,災難性事件后報道的患病率在20%左右的居多據估計,受災人群中,發生酒精依賴的占35.5%(3%-55%),發生藥物依賴的占22.9%災害還使受災地區的自殺率明顯上升我國各類災害85根據對國際國內52項相關研究的總結,普通人群經歷災害后各共病:有80%的可能性存在至少一種精神障礙,如:抑郁、雙相、焦慮、物質使用障礙大多數的幼童至少有一種其他診斷,但共病模式與成年人不同:對立違抗障礙、分離焦慮障礙為主男性比女性更常見的共病:物質使用障礙品行障礙輕度創傷性腦損傷共存率為48%重度神經認知障礙86共病:有80%的可能性存在至少一種精神障礙,如:11PTSD的三大癥狀:第一類:重新經歷第二類:回避與麻木第三類:過度喚醒,警覺性增高87PTSD的三大癥狀:第一類:重新經歷12第一類:重新經歷闖入性的痛苦回憶閃回:潛移夢境中噩夢內疚與自責:把可怕的結果歸結為自己的責任片斷的圖片/聲音/氣味插入88第一類:重新經歷闖入性的痛苦回憶13共情與洞察力:負罪感多種形式的負罪感?加重了悲傷與痛苦不利于情緒表達不利于生活狀態調整妨礙建立新的建設性的社會關系89共情與洞察力:負罪感多種形式的負罪感?14第二類:回避與麻木回避:避免與創傷經歷相關事物接觸-泛化話多頭痛乏力感覺疏離感覺分離抑郁遺忘(一種保護機制)90第二類:回避與麻木回避:避免與創傷經歷相關事物接觸-泛化15第三類:過度喚醒、警戒性增高害怕憤怒緊張焦慮沖動失眠不信任易激惹注意力集中困難91第三類:過度喚醒、警戒性增高害怕16兒童的PTSD身體不適與噩夢行為變化闖入性思維失去已經習得的技能….影響成年期性格問題、焦慮、精神病態思維、分離癥狀、暴力傾向、自殺意念和行為、酗酒、不良的人際關系等。92兒童的PTSD身體不適與噩夢17診斷時的詢問線索有睡眠障礙的可疑病人關注夢,噩夢的細節有社會性退縮的可疑病人對周圍人的態度(關注變化)有行為問題的可疑病人行為模式有無變化酗酒與藥物服用情況主訴是模糊的軀體不適的病人對病史和精神現狀進行全面評定93診斷時的詢問線索有睡眠障礙的可疑病人18案例2013年10月6日塞班島飛機失事IP:妻子、女兒(3歲半)、妻子的母親不同程度的創傷對策94案例2013年10月6日塞班島飛機失事19案例2014年12月31日晚23時35分許,上海外灘陳毅廣場發生群眾擁擠踩踏事故,導致36人死亡,49人受傷,傷者多數是學生。復旦大學社政學院2013級云南籍本科生杜宜駿在事故中重傷,被救護車送黃浦區中心醫院后死亡。95案例2014年12月31日晚23時35分許,上海外灘陳毅廣場案例美國越戰老兵的PTSD96案例美國越戰老兵的PTSD21Symptom:4Fflashback,
flight-freeze,
fight97Symptom:4Fflashback,
flightFlashback(閃回/闖入性癥狀
)是PTSD的最顯明特征。那些與創傷有關的記憶,會頻繁地、迅速地、不由自主地閃現在患者的腦海,而且景象極為鮮明,使患者如同再歷當初的災難情境,心理處于高度的喚起狀態。有些久遠的創傷經歷,雖然變得支離破碎,也會使人再次感受當時的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即使人們淡忘了創傷事件本身,這些感覺也會突然閃現。98Flashback(閃回/闖入性癥狀)是PTSD的最顯明特Flight(回避癥狀)保護性反應努力避免會促使回憶起創傷的活動、地點、人物對一般事物的反應顯得很麻木沒有興趣參加有意義的活動有脫離他人或覺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Freeze(情感麻木)99Flight(回避癥狀)保護性反應對一般事物的反應顯得很麻木難以入睡或睡得不深激惹或易怒難以集中注意Fight(警覺性增高癥狀)100難以入睡或睡得不深Fight(警覺性增高癥狀)25塞里的壓力試驗(1956)漢斯?塞里(Selye,Hans1907~1982)
被試:白鼠條件:威脅性刺激—冷氣,熱氣,有毒食物等結果:白鼠的適應能力與壓力持續的時間有密切關系三階段論:警覺反應階段(alarmreaction)(震撼期,反擊期)抗拒階段(resistance)衰竭階段(exhaustion)101塞里的壓力試驗(1956)漢斯?塞里(Selye,HansPTSD可以共病焦慮、抑郁、物質濫用等多種精神疾患,也可以共病高血壓、支氣管哮喘等軀體疾病。與重性抑郁患病率為25-50%,并且共病抑郁的患者自殺危險性增加與睡眠障礙共病:失眠、早醒、做與創傷有關的噩夢與癌癥共病PTSD的共病情況PTSD癌癥細胞免疫障礙、內分泌紊亂強烈反應、支持缺乏102PTSD可以共病焦慮、抑郁、物質濫用等多種精神疾患,也可(1)種族:對創傷性事件的易感性黑人男性最高。(2)性別:盡管男性暴露于創傷性事件的機會大于女性,但是女性的PTSD患病率為男性的兩倍
PTSD的易感因素103(1)種族:對創傷性事件的易感性黑人男性最高。PTSD的易感消極情感或神經質人格(Bennettetal.,2001)容易對事物作出負面或危險解釋容易使個體全力關注負面事件缺乏情感體驗和敏感性人格(述情障礙alexithymia)(Fukunishietal.,1996)可能會阻礙將情緒體驗融入認知圖式的加工過程,并使個體可能重現對恐懼事件的回憶(3)人格104消極情感或神經質人格(Bennettetal.,200受教育程度低兒童時期有行為問題有精神障礙或物質濫用的家族史既往有創傷暴露史創傷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負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身體健康狀態欠佳羞愧和內疚的情緒可預測PTSD的存在(Josephetal.,1995)(4)其他危險因素105受教育程度低(4)其他危險因素30PTSD的病因學遺傳學有焦慮障礙家族史的人患PTSD的可能性明顯增加同卵雙胞胎患病率明顯高于異卵雙胞胎(Trueetal.,1993)生物因素PTSD與處理情緒和記憶的腦系統有關,特別是杏仁核與海馬106PTSD的病因學遺傳學31PTSD的病因學行為主義模型以莫勒的雙因素理論(Mowrer,1947)為基礎局限:不能解釋為什么很多人在缺乏線索的條件下仍然會出現閃回或回憶現象認知模型社會認知模型(Horowitz,1986):強調個體將創傷經歷融入個人世界觀的認知重組過程;信息加工理論(Brewin,2001):關注創傷事件的相關信息在人腦記憶系統中的表征過程言語獲取記憶(verballyaccessiblememories,VAMs)情境獲取記憶(situationallyaccessiblememories,SAMs)107PTSD的病因學行為主義模型3210833思考:有統計數字顯示,地震前有明確的宗教信仰的人,震后更多地表現出了PTSD的癥狀,且恢復緩慢,預后不良。試分析其原因。109思考:有統計數字顯示,地震前有明確的宗教信仰的人,震后更多地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神經生化基礎及藥物治療110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神經生化基礎及藥物治療35(1)γ-氨基丁酸系統對災難性事件記憶的建立與γ-氨基丁酸系統的下調有關。PTSD患者有時濫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和乙醇,可能與他們能增強γ-氨基丁酸能,導致遺忘發生。111(1)γ-氨基丁酸系統對災難性事件記憶的建立與γ-氨基丁酸系但前瞻性的研究表明,災難后極早期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不僅沒有降低PTSD的發病率,而且對癥狀有惡化作用,因此,苯二氮類藥物或乙醇對PTSD患者的作用仍存在爭議。112但前瞻性的研究表明,災難后極早期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不僅沒有降(2)阿片系統研究表明,長期應激能激活腦內的阿片受體,而外源性應激的中止可產生戒斷癥狀。因此,PTSD患者群存在災難追求行為,為了避免內源性戒斷,重新暴露于災難刺激,可使內源性阿片釋放。113(2)阿片系統研究表明,長期應激能激活腦內的阿片受體,而外源阿片戒斷癥狀是由于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反應性增高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樂定通過降低去甲腎上腺素能而改善警覺性增高癥狀群,如:易激惹、驚跳、睡眠障礙阿片拮抗劑納絡酮對PTSD患者的回避、麻木和悲觀有效創傷后,外源性應激中止戒斷癥狀去甲腎上腺素能反應性增高警覺性增高114阿片戒斷癥狀是由于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反應性增高創傷后,外源性(3)去甲腎上腺素
PTSD的警覺性增高、焦慮、驚跳反應可能與去甲腎上腺素活性增高有關。PTSD患者服用α2-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育亨賓(yohimbine)后通過增加去甲腎上腺素釋放而激發PTSD患者的閃回和驚恐發作。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樂定通過減少去甲腎上腺素釋放,而減輕患者的激惹性和警覺性。115(3)去甲腎上腺素PTSD的警覺性增高、焦慮、驚跳反應可能(4)5-羥色胺(5-HT)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警覺性與攻擊性5-HT抑制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PTSD患者5-HT功能低下→對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抑制減弱→人類的警覺性與攻擊性增高,116(4)5-羥色胺(5-HT)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警覺性(5)腦損傷東京大學加藤進昌教授等人征得1995年地鐵沙林事件25名受害者同意,對其大腦進行研究,其中有9人被診斷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16人正常。經比較發現,患者大腦“前部帶狀皮質”有萎縮現象,而且病情嚴重者萎縮癥狀更加明顯。“前部帶狀皮質”位于大腦中心部位附近,與控制恐怖、不快等情緒相關。提示嚴重腦損傷可能是PTSD的相關因素117(5)腦損傷東京大學加藤進昌教授等人征得1995年地鐵沙林心理治療心理事后解說認知行為治療暴露療法延長暴露療法(PE)眼動脫敏與再加工118心理治療心理事后解說43心理事后解說PsychologicalDebriefing創傷事件發生后立即實施“一次性訪談”,幫助當事人應對創傷情緒反應,防止PTSD對其有效性的質疑?不僅不能有效地預防PTSD,甚至有可能增加患病幾率訪談似乎阻礙了個體心理創傷的長期恢復過程?二次創傷;?對心理癥狀的期望;?抑制了防御反應119心理事后解說PsychologicalDebriefing行為治療+認知治療暴露法(首選系統脫敏法)原理:再次暴露于創傷事件的記憶以及相關情緒中,最終對患病個體是有益的認知重構幫助個體表述對于事件的扭曲的認知,并降低其威脅性以暴露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優于其他療法(Keaneetal.,1989)強奸受害女性多種療法效果研究(Foaetal.,1991)單一放松法、暴露法、認知重構效果比較研究(Marks.,1996)120行為治療+認知治療暴露法(首選系統脫敏法)45創傷后產生癥狀的原因生活是可以控制的錯覺被打破生活是公平、公正的錯覺被打破生活是可以預期的錯覺被打破我不是脆弱的錯覺被打破面對新的問題,大腦處于高度警覺狀態大腦試圖自我修復原有生活錯覺的外殼被打破是產生癥狀的主要原因121創傷后產生癥狀的原因生活是可以控制的錯覺被打破原有生活錯覺的延長暴露療法(ProlongedExposure)PE是基于情緒處理理論,由傳統暴露療法發展而來,通過修改恐懼結構中的病理性元素改變障礙癥狀的方法結構和步驟清晰、具體,同時,PE的治療周期短,見效快(EdnaB.Foa,ElizabethA.Hembree,BarbaraOlasovRothbaum:(2007)ProlongedExposureTherapyforPTSD,EmotionalProcessingofTraumaticExperiencestherapistGuide(pp6),OxfordUniversityPress)122延長暴露療法(ProlongedExposure)PE是基PE的咨詢結構階段構成咨詢次數第一階段:咨詢前的準備第一部分:提高動機第二部分:個案管理1-3次第二階段:心理教育和咨詢計劃第三部分:治療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收集信息第五部分:創傷的常見反應3-4次第三階段:暴露第六部分:真實生活體驗第七部分:復述記憶第八部分:最害怕時刻5-8次第四階段:復發預防和咨詢結束第九部分:預防復發第十部分:結束咨詢2-3次123PE的咨詢結構階段構成咨詢次數第一階段:第一部分:提高動EMDR(眼動脫敏和再加工)EyeMovementDesensitizationandReprocessing夏皮羅(Shapiro,1995)靈感來源于叢林散步時對搖擺的樹葉的觀察大腦處理理性和情感的部位不同,有規律的眼球晃動將大腦中處理理性和情感的部位連結起來原本用來解決戰爭創傷回憶并表述消極認知——評定情感強度——眼動干預——反復24次后要求“忘記它”,并再次評定情感強度若無效果可改變眼球運動方向效果不優于暴露法(Davidson&Parker,2001)124EMDR(眼動脫敏和再加工)EyeMovementDes心理創傷為何需要干預面對巨大災難,總會有6%到8%遭到心理創傷的幸存者最終選擇了自殺臨床上許多難治愈的抑郁癥、強迫癥、人格障礙均與過去創傷未解決有很大的關系心理創傷常常會引起兒童的個性缺陷,如:性格孤僻、人際關系緊張等等因此危機干預和創傷后的干預尤為重要125心理創傷為何需要干預面對巨大災難,總會有6%到8%遭到心理創心理創傷按時間分為四個階段在創傷的當時1~2天后1~2周后1~3個月后126心理創傷按時間分為四個階段在創傷的當時51不同階段治療師角色第一階段:像父母親第二階段:像教師第三階段:像治療師第四階段:像哲學家127不同階段治療師角色第一階段:像父母親52思考:某地發生強烈地震,作為心理志愿者團隊的一員,你應該如何在當地開展援助工作?128思考:53第一階段:創傷的當時(像父母親)大腦反應處于原始水平,此時的干預措施也應該是原始的,像父母親:給受害者吃的或喝的給受害者裹上毛毯等使他們感到溫暖(提供住處等)送受害者回家給受害者電話讓受害者打電話給家人或親屬幫助受害者找到遺失的財物要點:此時做比說更原始,做更重要129第一階段:創傷的當時(像父母親)大腦反應處于原始水平,此時的第一階段:創傷的當時此時他們很難作出理智的決定,因此你應該幫助他們……應付救災人員、警察、記者、保險等給受害者機會談自己的經歷(稍后),但不要催促幫助受害者熟悉周圍環境應對失眠和闖入性回憶計劃下次治療130第一階段:創傷的當時此時他們很難作出理智的決定,因此你應該幫干預原則心和心的接觸(共情與同理心)如果可以,以肢體接觸受害者(需要觀察受害者反應少說多做簡單的語言安慰,如:“我在這里可以幫你”131干預原則心和心的接觸(共情與同理心)56不要做縮小事件的影響責備受到創傷的人幽默與玩笑尋找刺激,不公正的猜疑忘記發生的事件132不要做縮小事件的影響57應該做的保護受害者,給受害者安全承認事件的影響激活支持系統心理教育(在第二階段開始)133應該做的保護受害者,給受害者安全58第二階段:1~2天后(像一個教師)組織一個團體(8~10個受害者)安靜的環境、充足的時間(談出故事)建立一個共同的敘事環境幫助受害者從異常的記憶(破碎、混亂、無序、片斷記憶)轉化為正常記憶(編碼記憶)促進小組的凝聚和支持幫助受害者解決內疚和懷疑每個受害者所描述的內容是整個事件的一部分,鼓勵受害者相互幫助,把整個事件整合起來134第二階段:1~2天后(像一個教師)組織一個團體(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非遺背景下河南通許女紅類方言詞匯調查研究
- 宮頸癌的主要護理診斷
- S71200通信與故障診斷
- 小班心理健康:高興的時候
- 露營設計方案規劃與實施
- 幼兒園生活常規教育課件
- 農村健康科普超聲
- 頸椎肩周中醫課件
- 頸椎與腦部健康課件圖片
- 物業安保消防培訓
- 廣州市藝術中學招聘教師考試真題2024
- 工業自動化設備保修及維修管理措施
- 期末作文預測外研版七年級英語下冊
- 2025-2030中國兒童魚油行業銷售動態及競爭策略分析報告
- 統編版五年級升六年級語文暑期銜接《課外閱讀》專項測試卷及答案
- 小小理財家課件
- DB43-T 2622-2023 醫療導管標識管理規范
- 譯林版一年級下冊全冊英語知識點梳理
- 案場物業制度管理制度
- CJ/T 316-2009城鎮供水服務
- 2025年無人機駕駛員職業技能考核試卷:無人機飛行操作與維護培訓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