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_第1頁
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_第2頁
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_第3頁
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_第4頁
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發病部位不同的骨腫瘤有其一定的好發部位,例如骨巨細胞瘤好發于長骨骨端,骨肉瘤好發于長骨干骺端,而骨髓瘤則好發于扁骨和異狀骨。發病部位對鑒別診斷有一定幫助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1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病變數目:原發性骨腫瘤多單發,轉移性骨腫瘤和骨髓瘤常多發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2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骨質變化:常見的變化是骨質破壞良性骨腫瘤多引起膨脹性、壓迫性骨質破壞,界限清晰、銳利,破壞鄰近的骨皮質多連續完整惡性骨腫瘤則為浸潤性骨質破壞,少見膨脹,界限不清,邊緣不整,骨皮質較早出現蟲蝕狀破壞和缺損,同時腫瘤易穿破骨皮質而進入周圍軟組織中形成腫塊影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3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骨膜增生

良性骨腫瘤常無骨膜增生,如出現,則骨膜新生骨表現均勻致密,常與骨皮質融合惡性骨腫瘤常有廣泛的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而且骨膜新生骨還可被腫瘤所破壞,以致僅于邊緣區保留三角形的骨膜增生即Codman三角,這種表現對惡性骨腫瘤有特征性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4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周圍軟組織變化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腫瘤較大,可見局部腫塊,但其邊緣與軟組織界限清楚惡性骨腫瘤常侵入軟組織,并形成腫塊影,與鄰近軟組織界限不清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5骨骼系統腫瘤病變骨軟骨瘤骨囊腫骨巨細胞瘤骨肉瘤骨髓瘤骨骼系統腫瘤病變骨軟骨瘤6骨軟骨瘤骨軟骨瘤又稱外生性骨疣,有單發和多發之分,是最常見的良性骨腫瘤。多發性具有遺傳性

臨床:

好發于7~15歲,長骨干骺端好發部位,尤以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更為多見。早期一般無癥狀,有柄腫瘤可因病理骨折而引起劇烈疼痛骨軟骨瘤骨軟骨瘤又稱外生性骨疣,有單發和多發之分,是最常見的7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兒童發育期骨肉瘤的發展,病理已證明腫瘤可破壞骺板軟骨和關節軟骨并侵入關節內。生長在長骨干骺端的骨肉瘤開始在骨髓腔內產生不同程度的骨破壞和增生。大體所見為一骨內囊腔。惡性骨腫瘤則為浸潤性骨質破壞,少見膨脹,界限不清,邊緣不整,骨皮質較早出現蟲蝕狀破壞和缺損,同時腫瘤易穿破骨皮質而進入周圍軟組織中形成腫塊影腫瘤邊緣出現篩孔狀和蟲蝕狀骨破壞,骨嵴殘缺紊亂,侵犯軟組織出現明確腫塊者,則提示為惡性骨巨細胞瘤腫瘤起始于干骺端,隨骨骼增長而向骨干移行,發生于長骨者多背離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起于短骨者多向著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骨骼系統腫瘤病變廣泛性溶骨性破壞,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腫瘤的外觀表現不一,切面上瘤組織為灰紅色,黃白色處提示為瘤骨形成,半透明區為軟骨成份,暗紅色為出血區。骨囊腫(bonecyst)為單發性骨的瘤樣病變,并非真性腫瘤,病因不明少數病例破壞區內無骨嵴,表現為單一的骨質破壞,稱為溶骨型。骨質變化:常見的變化是骨質破壞惡性骨腫瘤則為浸潤性骨質破壞,少見膨脹,界限不清,邊緣不整,骨皮質較早出現蟲蝕狀破壞和缺損,同時腫瘤易穿破骨皮質而進入周圍軟組織中形成腫塊影腫瘤骨X線所見無骨小梁結構。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腫瘤骨X線所見無骨小梁結構。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腫瘤組織可突破骨皮質形成腫塊。骨軟骨瘤病理: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骨軟骨瘤病理:8骨軟骨瘤X線表現:腫瘤起始于干骺端,隨骨骼增長而向骨干移行,發生于長骨者多背離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起于短骨者多向著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

骨軟骨瘤X線表現:9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10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11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12骨囊腫骨囊腫(bonecyst)為單發性骨的瘤樣病變,并非真性腫瘤,病因不明

臨床:

好發于青少年,多發生于長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端更為多見。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

骨囊腫骨囊腫(bonecyst)為單發性骨的瘤樣病變,并非13骨囊腫病理:

大體所見為一骨內囊腔。囊內含棕色液體,外被一層纖維包膜,在骨松質內包膜周圍為邊緣整齊的薄層骨壁囊壁包膜可見厚薄不一的纖維組織及豐富的毛細血管,還可見散在的多核巨細胞骨囊腫病理:14骨囊腫X線表現:骨囊腫的X線表現為卵圓形或圓形、邊界清楚的透明區,有時呈多囊狀,但病變內無骨隔,只有橫行的骨嵴。囊腫沿長骨縱軸發展,有時呈膨脹性破壞,骨皮質變為薄層骨殼,邊緣規則,無骨膜增生骨囊腫易發生骨折,小囊腫可因骨折后形成骨痂而自行消失,大的囊腫也可變小

骨囊腫X線表現:15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16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17骨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是起源于骨骼結締組織之間充質的腫瘤。由于腫瘤的主要組成細胞類似破骨細胞,故亦有稱之為破骨細胞瘤臨床:骨巨細胞瘤以20~40歲為常見,約為65%。好發于骨骺板已閉合的四肢長骨,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橈骨下端為常見主要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和壓痛。較大腫瘤可有局部皮膚發熱和靜脈曲張。部分腫瘤壓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樣的感覺

骨巨細胞瘤骨巨細胞瘤是起源于骨骼結締組織之間充質的腫瘤。由18骨巨細胞瘤病理:腫瘤質軟而脆,似肉芽組織,富含血管,易出血。有時有囊性變,內含粘液或血液良性者鄰近腫瘤的骨皮質變薄、膨脹,形成菲薄骨殼,生長活躍者可穿破骨殼而長入軟組織中腫瘤組織可突破骨皮質形成腫塊。一般腫瘤鄰近無骨膜增生鏡下腫瘤主要由單核基質細胞與多核巨細胞構成,根據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不同,有良性、生長活躍與惡性之分

骨巨細胞瘤19骨巨細胞瘤X線表現:長骨巨細胞瘤的X線表現多較典型,常侵犯骨端,病變直達骨性關節面下多數為偏側性破壞,邊界清楚。較多的病例破壞區內可有數量不等、比較纖細的骨嵴,X線上可見似有分隔成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稱為分房型少數病例破壞區內無骨嵴,表現為單一的骨質破壞,稱為溶骨型。病變局部骨骼常呈偏側性膨大,骨皮質變薄,腫瘤明顯膨脹時,周圍只留一薄層骨性包殼

骨巨細胞瘤20骨巨細胞瘤X線表現:腫瘤內無鈣化或骨化致密影,鄰近無反應性骨增生,邊緣亦無骨硬化帶,如不并發骨折也不出現骨膜增生破壞區骨性包殼不完全,并于周圍軟組織中出現腫塊者表示腫瘤生長活躍腫瘤邊緣出現篩孔狀和蟲蝕狀骨破壞,骨嵴殘缺紊亂,侵犯軟組織出現明確腫塊者,則提示為惡性骨巨細胞瘤腫瘤一般不穿破關節軟骨,但偶可發生,甚至越過關節侵犯鄰近骨骼

骨巨細胞瘤21好發于青少年,多發生于長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端更為多見。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廣泛性溶骨性破壞,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良性骨腫瘤常無骨膜增生,如出現,則骨膜新生骨表現均勻致密,常與骨皮質融合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兒童發育期骨肉瘤的發展,病理已證明腫瘤可破壞骺板軟骨和關節軟骨并侵入關節內。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軟組織腫塊中多有腫瘤骨生成。惡性骨腫瘤則為浸潤性骨質破壞,少見膨脹,界限不清,邊緣不整,骨皮質較早出現蟲蝕狀破壞和缺損,同時腫瘤易穿破骨皮質而進入周圍軟組織中形成腫塊影骨巨細胞瘤是起源于骨骼結締組織之間充質的腫瘤。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質破壞為主,很少或沒有骨質生成。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骨質變化:常見的變化是骨質破壞腫瘤質軟而脆,似肉芽組織,富含血管,易出血。腫瘤邊緣出現篩孔狀和蟲蝕狀骨破壞,骨嵴殘缺紊亂,侵犯軟組織出現明確腫塊者,則提示為惡性骨巨細胞瘤腫瘤起始于干骺端,隨骨骼增長而向骨干移行,發生于長骨者多背離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起于短骨者多向著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腫瘤周圍常見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腫瘤質軟而脆,似肉芽組織,富含血管,易出血。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身性骨骼疼痛,實驗室檢查對本病診斷甚為重要,若出現高血鈣癥、高蛋白血癥及本-周蛋白尿,具有重要診斷意義于溶骨性破壞區和軟組織腫塊中可見較多的腫瘤骨,密度不均勻,形態不一。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質破壞為主,很少或沒有骨質生成。好發于青少年,多發生于長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端更為多見22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23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24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25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26骨肉瘤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起源于骨間葉組織以瘤細胞能直接形成骨樣組織或骨質為特征的,最常見的惡性骨腫瘤臨床:多見于青年,11~20歲可達47.5%,好發于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骺端為好發部位主要臨床表現是局部進行性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病變進展迅速,可發生早期遠處轉移,預后較差實驗室檢查血鹼性磷酸酶常增高骨肉瘤骨肉瘤(osteosarcoma)是起源于骨間葉組織以27骨肉瘤

病理:腫瘤的外觀表現不一,切面上瘤組織為灰紅色,黃白色處提示為瘤骨形成,半透明區為軟骨成份,暗紅色為出血區。生長在長骨干骺端的骨肉瘤開始在骨髓腔內產生不同程度的骨破壞和增生。病變向骨干一側發展而侵蝕骨皮質,侵入骨膜下則出現骨膜增生鏡下腫瘤是由明顯間變的瘤細胞、腫瘤性骨樣組織及骨組織組成,有時亦可見有數量不等的瘤軟骨。骨肉瘤28早期骨皮質完整,以后也被破壞。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好發于7~15歲,長骨干骺端好發部位,尤以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更為多見。好發于骨骺板已閉合的四肢長骨,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橈骨下端為常見病變局部骨骼常呈偏側性膨大,骨皮質變薄,腫瘤明顯膨脹時,周圍只留一薄層骨性包殼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好發于7~15歲,長骨干骺端好發部位,尤以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更為多見。腫瘤邊緣出現篩孔狀和蟲蝕狀骨破壞,骨嵴殘缺紊亂,侵犯軟組織出現明確腫塊者,則提示為惡性骨巨細胞瘤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發病部位對鑒別診斷有一定幫助惡性骨腫瘤常有廣泛的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而且骨膜新生骨還可被腫瘤所破壞,以致僅于邊緣區保留三角形的骨膜增生即Codman三角,這種表現對惡性骨腫瘤有特征性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惡性骨腫瘤常侵入軟組織,并形成腫塊影,與鄰近軟組織界限不清軟組織腫塊中大多無新骨生成。病變向骨干一側發展而侵蝕骨皮質,侵入骨膜下則出現骨膜增生表現主要為骨髓腔內不規則骨破壞和骨增生,骨皮質的破壞,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及骨膜新生骨的再破壞,軟組織腫塊和其中的腫瘤骨形成等好發于青少年,多發生于長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端更為多見。生長在長骨干骺端的骨肉瘤開始在骨髓腔內產生不同程度的骨破壞和增生。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較多的病例破壞區內可有數量不等、比較纖細的骨嵴,X線上可見似有分隔成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稱為分房型骨肉瘤

X線表現:表現主要為骨髓腔內不規則骨破壞和骨增生,骨皮質的破壞,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及骨膜新生骨的再破壞,軟組織腫塊和其中的腫瘤骨形成等在眾多的征象中,確認腫瘤骨的存在,是診斷骨肉瘤的重要依據。腫瘤骨一般表現為云絮狀、針狀和斑塊狀致密影,認真觀察不難識別兒童發育期骨肉瘤的發展,病理已證明腫瘤可破壞骺板軟骨和關節軟骨并侵入關節內。成年后,腫瘤可侵及骨端早期骨皮質完整,以后也被破壞。骨肉瘤29骨肉瘤

X線表現:表現大致可分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旌闲投嘁姵晒切凸侨饬觯阂粤龉切纬蔀橹?,為均勻骨化影,呈斑片狀,范圍較廣,明顯時可呈大片象牙質變。早期骨皮質完整,以后也被破壞。骨膜增生較明顯。軟組織腫塊中多有腫瘤骨生成。腫瘤骨X線所見無骨小梁結構。肺轉移灶密度多較高骨肉瘤30骨肉瘤

X線表現: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質破壞為主,很少或沒有骨質生成。破壞多偏于一側,呈不規則斑片狀或大片溶骨性骨質破壞,邊界不清。骨膜增生易被腫瘤破壞,而于邊緣部分殘留,形成骨膜三角。軟組織腫塊中大多無新骨生成。廣泛性溶骨性破壞,易引起病理性骨折混合型骨肉瘤:成骨與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于溶骨性破壞區和軟組織腫塊中可見較多的腫瘤骨,密度不均勻,形態不一。腫瘤周圍常見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骨肉瘤31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32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33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34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腫瘤質軟而脆,似肉芽組織,富含血管,易出血。囊壁包膜可見厚薄不一的纖維組織及豐富的毛細血管,還可見散在的多核巨細胞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質破壞為主,很少或沒有骨質生成。骨巨細胞瘤以20~40歲為常見,約為65%。表現大致可分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部分腫瘤壓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樣的感覺軟組織腫塊中多有腫瘤骨生成。部分腫瘤壓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樣的感覺腫瘤起始于干骺端,隨骨骼增長而向骨干移行,發生于長骨者多背離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起于短骨者多向著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廣泛性溶骨性破壞,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腫瘤骨一般表現為云絮狀、針狀和斑塊狀致密影,認真觀察不難識別骨肉瘤(osteosarcoma)是起源于骨間葉組織以瘤細胞能直接形成骨樣組織或骨質為特征的,最常見的惡性骨腫瘤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骨巨細胞瘤以20~40歲為常見,約為65%。腫瘤組織可突破骨皮質形成腫塊。于溶骨性破壞區和軟組織腫塊中可見較多的腫瘤骨,密度不均勻,形態不一。惡性骨腫瘤常侵入軟組織,并形成腫塊影,與鄰近軟組織界限不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身性骨骼疼痛,實驗室檢查對本病診斷甚為重要,若出現高血鈣癥、高蛋白血癥及本-周蛋白尿,具有重要診斷意義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35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36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37骨髓瘤

骨髓瘤為起源于骨髓網織細胞的惡性腫瘤,多發骨髓瘤預后較差,約50%于診斷后2年內死亡臨床: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身性骨骼疼痛,實驗室檢查對本病診斷甚為重要,若出現高血鈣癥、高蛋白血癥及本-周蛋白尿,具有重要診斷意義骨髓瘤骨髓瘤為起源于骨髓網織細胞的惡性腫瘤,多發骨髓瘤預后較38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周圍軟組織變化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腫瘤較大,可見局部腫塊,但其邊緣與軟組織界限清楚惡性骨腫瘤常侵入軟組織,并形成腫塊影,與鄰近軟組織界限不清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39骨軟骨瘤病理: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骨軟骨瘤病理:40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41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42骨肉瘤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起源于骨間葉組織以瘤細胞能直接形成骨樣組織或骨質為特征的,最常見的惡性骨腫瘤臨床:多見于青年,11~20歲可達47.5%,好發于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骺端為好發部位主要臨床表現是局部進行性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病變進展迅速,可發生早期遠處轉移,預后較差實驗室檢查血鹼性磷酸酶常增高骨肉瘤骨肉瘤(osteosarcoma)是起源于骨間葉組織以43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腫瘤起始于干骺端,隨骨骼增長而向骨干移行,發生于長骨者多背離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起于短骨者多向著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骨質變化:常見的變化是骨質破壞好發于骨骺板已閉合的四肢長骨,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橈骨下端為常見病變進展迅速,可發生早期遠處轉移,預后較差骨軟骨瘤又稱外生性骨疣,有單發和多發之分,是最常見的良性骨腫瘤。病變進展迅速,可發生早期遠處轉移,預后較差病變向骨干一側發展而侵蝕骨皮質,侵入骨膜下則出現骨膜增生表現大致可分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5%,好發于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肱骨上端。主要臨床表現是局部進行性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良性骨腫瘤多引起膨脹性、壓迫性骨質破壞,界限清晰、銳利,破壞鄰近的骨皮質多連續完整骨巨細胞瘤是起源于骨骼結締組織之間充質的腫瘤。病變局部骨骼常呈偏側性膨大,骨皮質變薄,腫瘤明顯膨脹時,周圍只留一薄層骨性包殼囊壁包膜可見厚薄不一的纖維組織及豐富的毛細血管,還可見散在的多核巨細胞不同的骨腫瘤有其一定的好發部位,例如骨巨細胞瘤好發于長骨骨端,骨肉瘤好發于長骨干骺端,而骨髓瘤則好發于扁骨和異狀骨。成年后,腫瘤可侵及骨端惡性骨腫瘤常侵入軟組織,并形成腫塊影,與鄰近軟組織界限不清病變向骨干一側發展而侵蝕骨皮質,侵入骨膜下則出現骨膜增生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在眾多的征象中,確認腫瘤骨的存在,是診斷骨肉瘤的重要依據。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身性骨骼疼痛,實驗室檢查對本病診斷甚為重要,若出現高血鈣癥、高蛋白血癥及本-周蛋白尿,具有重要診斷意義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少數病例破壞區內無骨嵴,表現為單一的骨質破壞,稱為溶骨型。軟組織腫塊中大多無新骨生成。骨膜增生易被腫瘤破壞,而于邊緣部分殘留,形成骨膜三角。腫瘤的外觀表現不一,切面上瘤組織為灰紅色,黃白色處提示為瘤骨形成,半透明區為軟骨成份,暗紅色為出血區。腫瘤骨一般表現為云絮狀、針狀和斑塊狀致密影,認真觀察不難識別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身性骨骼疼痛,實驗室檢查對本病診斷甚為重要,若出現高血鈣癥、高蛋白血癥及本-周蛋白尿,具有重要診斷意義軟組織腫塊中大多無新骨生成。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主要臨床表現是局部進行性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病變進展迅速,可發生早期遠處轉移,預后較差少數病例破壞區內無骨嵴,表現為單一的骨質破壞,稱為溶骨型。長骨巨細胞瘤的X線表現多較典型,常侵犯骨端,病變直達骨性關節面下腫瘤起始于干骺端,隨骨骼增長而向骨干移行,發生于長骨者多背離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起于短骨者多向著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良性者鄰近腫瘤的骨皮質變薄、膨脹,形成菲薄骨殼,生長活躍者可穿破骨殼而長入軟組織中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骨質變化:常見的變化是骨質破壞生長在長骨干骺端的骨肉瘤開始在骨髓腔內產生不同程度的骨破壞和增生。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身性骨骼疼痛44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發病部位不同的骨腫瘤有其一定的好發部位,例如骨巨細胞瘤好發于長骨骨端,骨肉瘤好發于長骨干骺端,而骨髓瘤則好發于扁骨和異狀骨。發病部位對鑒別診斷有一定幫助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45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病變數目:原發性骨腫瘤多單發,轉移性骨腫瘤和骨髓瘤常多發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46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骨質變化:常見的變化是骨質破壞良性骨腫瘤多引起膨脹性、壓迫性骨質破壞,界限清晰、銳利,破壞鄰近的骨皮質多連續完整惡性骨腫瘤則為浸潤性骨質破壞,少見膨脹,界限不清,邊緣不整,骨皮質較早出現蟲蝕狀破壞和缺損,同時腫瘤易穿破骨皮質而進入周圍軟組織中形成腫塊影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47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骨膜增生

良性骨腫瘤常無骨膜增生,如出現,則骨膜新生骨表現均勻致密,常與骨皮質融合惡性骨腫瘤常有廣泛的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而且骨膜新生骨還可被腫瘤所破壞,以致僅于邊緣區保留三角形的骨膜增生即Codman三角,這種表現對惡性骨腫瘤有特征性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48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周圍軟組織變化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腫瘤較大,可見局部腫塊,但其邊緣與軟組織界限清楚惡性骨腫瘤常侵入軟組織,并形成腫塊影,與鄰近軟組織界限不清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49骨骼系統腫瘤病變骨軟骨瘤骨囊腫骨巨細胞瘤骨肉瘤骨髓瘤骨骼系統腫瘤病變骨軟骨瘤50骨軟骨瘤骨軟骨瘤又稱外生性骨疣,有單發和多發之分,是最常見的良性骨腫瘤。多發性具有遺傳性

臨床:

好發于7~15歲,長骨干骺端好發部位,尤以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更為多見。早期一般無癥狀,有柄腫瘤可因病理骨折而引起劇烈疼痛骨軟骨瘤骨軟骨瘤又稱外生性骨疣,有單發和多發之分,是最常見的51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兒童發育期骨肉瘤的發展,病理已證明腫瘤可破壞骺板軟骨和關節軟骨并侵入關節內。生長在長骨干骺端的骨肉瘤開始在骨髓腔內產生不同程度的骨破壞和增生。大體所見為一骨內囊腔。惡性骨腫瘤則為浸潤性骨質破壞,少見膨脹,界限不清,邊緣不整,骨皮質較早出現蟲蝕狀破壞和缺損,同時腫瘤易穿破骨皮質而進入周圍軟組織中形成腫塊影腫瘤邊緣出現篩孔狀和蟲蝕狀骨破壞,骨嵴殘缺紊亂,侵犯軟組織出現明確腫塊者,則提示為惡性骨巨細胞瘤腫瘤起始于干骺端,隨骨骼增長而向骨干移行,發生于長骨者多背離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起于短骨者多向著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骨骼系統腫瘤病變廣泛性溶骨性破壞,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腫瘤的外觀表現不一,切面上瘤組織為灰紅色,黃白色處提示為瘤骨形成,半透明區為軟骨成份,暗紅色為出血區。骨囊腫(bonecyst)為單發性骨的瘤樣病變,并非真性腫瘤,病因不明少數病例破壞區內無骨嵴,表現為單一的骨質破壞,稱為溶骨型。骨質變化:常見的變化是骨質破壞惡性骨腫瘤則為浸潤性骨質破壞,少見膨脹,界限不清,邊緣不整,骨皮質較早出現蟲蝕狀破壞和缺損,同時腫瘤易穿破骨皮質而進入周圍軟組織中形成腫塊影腫瘤骨X線所見無骨小梁結構。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腫瘤骨X線所見無骨小梁結構。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腫瘤組織可突破骨皮質形成腫塊。骨軟骨瘤病理: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骨軟骨瘤病理:52骨軟骨瘤X線表現:腫瘤起始于干骺端,隨骨骼增長而向骨干移行,發生于長骨者多背離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起于短骨者多向著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

骨軟骨瘤X線表現:53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54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55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56骨囊腫骨囊腫(bonecyst)為單發性骨的瘤樣病變,并非真性腫瘤,病因不明

臨床:

好發于青少年,多發生于長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端更為多見。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

骨囊腫骨囊腫(bonecyst)為單發性骨的瘤樣病變,并非57骨囊腫病理:

大體所見為一骨內囊腔。囊內含棕色液體,外被一層纖維包膜,在骨松質內包膜周圍為邊緣整齊的薄層骨壁囊壁包膜可見厚薄不一的纖維組織及豐富的毛細血管,還可見散在的多核巨細胞骨囊腫病理:58骨囊腫X線表現:骨囊腫的X線表現為卵圓形或圓形、邊界清楚的透明區,有時呈多囊狀,但病變內無骨隔,只有橫行的骨嵴。囊腫沿長骨縱軸發展,有時呈膨脹性破壞,骨皮質變為薄層骨殼,邊緣規則,無骨膜增生骨囊腫易發生骨折,小囊腫可因骨折后形成骨痂而自行消失,大的囊腫也可變小

骨囊腫X線表現:59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60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61骨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是起源于骨骼結締組織之間充質的腫瘤。由于腫瘤的主要組成細胞類似破骨細胞,故亦有稱之為破骨細胞瘤臨床:骨巨細胞瘤以20~40歲為常見,約為65%。好發于骨骺板已閉合的四肢長骨,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橈骨下端為常見主要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和壓痛。較大腫瘤可有局部皮膚發熱和靜脈曲張。部分腫瘤壓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樣的感覺

骨巨細胞瘤骨巨細胞瘤是起源于骨骼結締組織之間充質的腫瘤。由62骨巨細胞瘤病理:腫瘤質軟而脆,似肉芽組織,富含血管,易出血。有時有囊性變,內含粘液或血液良性者鄰近腫瘤的骨皮質變薄、膨脹,形成菲薄骨殼,生長活躍者可穿破骨殼而長入軟組織中腫瘤組織可突破骨皮質形成腫塊。一般腫瘤鄰近無骨膜增生鏡下腫瘤主要由單核基質細胞與多核巨細胞構成,根據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不同,有良性、生長活躍與惡性之分

骨巨細胞瘤63骨巨細胞瘤X線表現:長骨巨細胞瘤的X線表現多較典型,常侵犯骨端,病變直達骨性關節面下多數為偏側性破壞,邊界清楚。較多的病例破壞區內可有數量不等、比較纖細的骨嵴,X線上可見似有分隔成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稱為分房型少數病例破壞區內無骨嵴,表現為單一的骨質破壞,稱為溶骨型。病變局部骨骼常呈偏側性膨大,骨皮質變薄,腫瘤明顯膨脹時,周圍只留一薄層骨性包殼

骨巨細胞瘤64骨巨細胞瘤X線表現:腫瘤內無鈣化或骨化致密影,鄰近無反應性骨增生,邊緣亦無骨硬化帶,如不并發骨折也不出現骨膜增生破壞區骨性包殼不完全,并于周圍軟組織中出現腫塊者表示腫瘤生長活躍腫瘤邊緣出現篩孔狀和蟲蝕狀骨破壞,骨嵴殘缺紊亂,侵犯軟組織出現明確腫塊者,則提示為惡性骨巨細胞瘤腫瘤一般不穿破關節軟骨,但偶可發生,甚至越過關節侵犯鄰近骨骼

骨巨細胞瘤65好發于青少年,多發生于長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端更為多見。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廣泛性溶骨性破壞,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良性骨腫瘤常無骨膜增生,如出現,則骨膜新生骨表現均勻致密,常與骨皮質融合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兒童發育期骨肉瘤的發展,病理已證明腫瘤可破壞骺板軟骨和關節軟骨并侵入關節內。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軟組織腫塊中多有腫瘤骨生成。惡性骨腫瘤則為浸潤性骨質破壞,少見膨脹,界限不清,邊緣不整,骨皮質較早出現蟲蝕狀破壞和缺損,同時腫瘤易穿破骨皮質而進入周圍軟組織中形成腫塊影骨巨細胞瘤是起源于骨骼結締組織之間充質的腫瘤。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質破壞為主,很少或沒有骨質生成。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骨質變化:常見的變化是骨質破壞腫瘤質軟而脆,似肉芽組織,富含血管,易出血。腫瘤邊緣出現篩孔狀和蟲蝕狀骨破壞,骨嵴殘缺紊亂,侵犯軟組織出現明確腫塊者,則提示為惡性骨巨細胞瘤腫瘤起始于干骺端,隨骨骼增長而向骨干移行,發生于長骨者多背離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起于短骨者多向著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腫瘤周圍常見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腫瘤質軟而脆,似肉芽組織,富含血管,易出血。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身性骨骼疼痛,實驗室檢查對本病診斷甚為重要,若出現高血鈣癥、高蛋白血癥及本-周蛋白尿,具有重要診斷意義于溶骨性破壞區和軟組織腫塊中可見較多的腫瘤骨,密度不均勻,形態不一。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質破壞為主,很少或沒有骨質生成。好發于青少年,多發生于長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端更為多見66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67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68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69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70骨肉瘤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起源于骨間葉組織以瘤細胞能直接形成骨樣組織或骨質為特征的,最常見的惡性骨腫瘤臨床:多見于青年,11~20歲可達47.5%,好發于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骺端為好發部位主要臨床表現是局部進行性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病變進展迅速,可發生早期遠處轉移,預后較差實驗室檢查血鹼性磷酸酶常增高骨肉瘤骨肉瘤(osteosarcoma)是起源于骨間葉組織以71骨肉瘤

病理:腫瘤的外觀表現不一,切面上瘤組織為灰紅色,黃白色處提示為瘤骨形成,半透明區為軟骨成份,暗紅色為出血區。生長在長骨干骺端的骨肉瘤開始在骨髓腔內產生不同程度的骨破壞和增生。病變向骨干一側發展而侵蝕骨皮質,侵入骨膜下則出現骨膜增生鏡下腫瘤是由明顯間變的瘤細胞、腫瘤性骨樣組織及骨組織組成,有時亦可見有數量不等的瘤軟骨。骨肉瘤72早期骨皮質完整,以后也被破壞。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好發于7~15歲,長骨干骺端好發部位,尤以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更為多見。好發于骨骺板已閉合的四肢長骨,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橈骨下端為常見病變局部骨骼常呈偏側性膨大,骨皮質變薄,腫瘤明顯膨脹時,周圍只留一薄層骨性包殼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好發于7~15歲,長骨干骺端好發部位,尤以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更為多見。腫瘤邊緣出現篩孔狀和蟲蝕狀骨破壞,骨嵴殘缺紊亂,侵犯軟組織出現明確腫塊者,則提示為惡性骨巨細胞瘤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發病部位對鑒別診斷有一定幫助惡性骨腫瘤常有廣泛的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而且骨膜新生骨還可被腫瘤所破壞,以致僅于邊緣區保留三角形的骨膜增生即Codman三角,這種表現對惡性骨腫瘤有特征性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惡性骨腫瘤常侵入軟組織,并形成腫塊影,與鄰近軟組織界限不清軟組織腫塊中大多無新骨生成。病變向骨干一側發展而侵蝕骨皮質,侵入骨膜下則出現骨膜增生表現主要為骨髓腔內不規則骨破壞和骨增生,骨皮質的破壞,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及骨膜新生骨的再破壞,軟組織腫塊和其中的腫瘤骨形成等好發于青少年,多發生于長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端更為多見。生長在長骨干骺端的骨肉瘤開始在骨髓腔內產生不同程度的骨破壞和增生。局部皮膚常較熱并有淺靜脈怒張。較多的病例破壞區內可有數量不等、比較纖細的骨嵴,X線上可見似有分隔成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稱為分房型骨肉瘤

X線表現:表現主要為骨髓腔內不規則骨破壞和骨增生,骨皮質的破壞,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及骨膜新生骨的再破壞,軟組織腫塊和其中的腫瘤骨形成等在眾多的征象中,確認腫瘤骨的存在,是診斷骨肉瘤的重要依據。腫瘤骨一般表現為云絮狀、針狀和斑塊狀致密影,認真觀察不難識別兒童發育期骨肉瘤的發展,病理已證明腫瘤可破壞骺板軟骨和關節軟骨并侵入關節內。成年后,腫瘤可侵及骨端早期骨皮質完整,以后也被破壞。骨肉瘤73骨肉瘤

X線表現:表現大致可分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混合型多見成骨型骨肉瘤:以瘤骨形成為主,為均勻骨化影,呈斑片狀,范圍較廣,明顯時可呈大片象牙質變。早期骨皮質完整,以后也被破壞。骨膜增生較明顯。軟組織腫塊中多有腫瘤骨生成。腫瘤骨X線所見無骨小梁結構。肺轉移灶密度多較高骨肉瘤74骨肉瘤

X線表現: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質破壞為主,很少或沒有骨質生成。破壞多偏于一側,呈不規則斑片狀或大片溶骨性骨質破壞,邊界不清。骨膜增生易被腫瘤破壞,而于邊緣部分殘留,形成骨膜三角。軟組織腫塊中大多無新骨生成。廣泛性溶骨性破壞,易引起病理性骨折混合型骨肉瘤:成骨與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于溶骨性破壞區和軟組織腫塊中可見較多的腫瘤骨,密度不均勻,形態不一。腫瘤周圍常見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骨肉瘤75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76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77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78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腫瘤質軟而脆,似肉芽組織,富含血管,易出血。囊壁包膜可見厚薄不一的纖維組織及豐富的毛細血管,還可見散在的多核巨細胞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質破壞為主,很少或沒有骨質生成。骨巨細胞瘤以20~40歲為常見,約為65%。表現大致可分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部分腫瘤壓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樣的感覺軟組織腫塊中多有腫瘤骨生成。部分腫瘤壓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樣的感覺腫瘤起始于干骺端,隨骨骼增長而向骨干移行,發生于長骨者多背離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起于短骨者多向著關節或垂直于骨干生長廣泛性溶骨性破壞,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腫瘤骨一般表現為云絮狀、針狀和斑塊狀致密影,認真觀察不難識別骨肉瘤(osteosarcoma)是起源于骨間葉組織以瘤細胞能直接形成骨樣組織或骨質為特征的,最常見的惡性骨腫瘤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骨巨細胞瘤以20~40歲為常見,約為65%。腫瘤組織可突破骨皮質形成腫塊。于溶骨性破壞區和軟組織腫塊中可見較多的腫瘤骨,密度不均勻,形態不一。惡性骨腫瘤常侵入軟組織,并形成腫塊影,與鄰近軟組織界限不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身性骨骼疼痛,實驗室檢查對本病診斷甚為重要,若出現高血鈣癥、高蛋白血癥及本-周蛋白尿,具有重要診斷意義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79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80骨腫瘤的影像學課件81骨髓瘤

骨髓瘤為起源于骨髓網織細胞的惡性腫瘤,多發骨髓瘤預后較差,約50%于診斷后2年內死亡臨床: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全身性骨骼疼痛,實驗室檢查對本病診斷甚為重要,若出現高血鈣癥、高蛋白血癥及本-周蛋白尿,具有重要診斷意義骨髓瘤骨髓瘤為起源于骨髓網織細胞的惡性腫瘤,多發骨髓瘤預后較82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周圍軟組織變化良性骨腫瘤多無軟組織腫脹,僅見軟組織被腫瘤推移。腫瘤較大,可見局部腫塊,但其邊緣與軟組織界限清楚惡性骨腫瘤常侵入軟組織,并形成腫塊影,與鄰近軟組織界限不清

骨骼系統腫瘤病變觀察圖像的方法:83骨軟骨瘤病理:腫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和纖維包膜三部分構成,年齡愈小,軟骨層愈厚,面積亦愈大,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退化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