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2》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宏觀經濟學2》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宏觀經濟學2》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宏觀經濟學2》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宏觀經濟學2》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宏觀經濟學2》教學大綱一、課程基本信息課程名稱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課程編碼SEM510211025開課院部經濟管理學院課程團隊宏觀經濟學教學團隊學分2.5課內學時40講授40實驗0上機0實踐0課外學時40適用專業會計學授課語言中文先修課程高等數學(2-1)、高等數學(2-2)、微觀經濟學課程簡介(必修)《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類和管理類兩個學科的專業基礎課。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的總體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經濟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宏觀經濟學通過對國民經濟總量相互關系的研究,揭示宏觀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宏觀經濟變化規律,從宏觀層面研究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為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宏觀經濟學由宏觀宏觀經濟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兩部分組成,宏觀經濟理論主要研究國民收入決定問題,宏觀經濟政策研究是研究理論分析成果的具體應用。主要內容包括:國民收入核算基本原理、國民收入的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等。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宏觀經濟的分析方法,提高運用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宏觀經濟問題與經濟政策、指導社會實踐的能力,為后續開設的專業課程打基礎。MacroeconomicsisaprofessionalbasiccourseforEconomicsandManagement.Macroeconomicsisadisciplinethattakestheoverallnationaleconomyastheresearchobjectandstudiesthedecisionofthetotaleconomicvolumeanditschanginglaws.Macroeconomicsrevealsthecontradictionsinmacroeconomicoperationandthelawofmacroeconomicchangesthroughthe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otalnationaleconomy,andstudiestheimpactofgovernmenteconomicpoliciesonthenationaleconomyfromamacrolevel,to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thegovernmenttoformulatemacroeconomicpolicies.Macroeconomicsconsistsoftwoparts:macroeconomictheoryandmacroeconomicpolicy.Macroeconomictheorymainlystudiesthedeterminationofnationalincome.Macroeconomicpolicyresearchisthespecificapplicationoftheoreticalanalysisresults.Themaincontentsinclude:basicprinciplesofnationalincomeaccounting,determinationtheoryofnationalincome,employmenttheory,inflationtheory,macroeconomicpolicies,etc.Throughthestudyofthiscourse,studentscanmasterthebasicprinciplesofmacroeconomicsandmacroeconomicanalysismethods,improvetheuseofmacroeconomictheorytoanalyzemacroeconomicissuesandeconomicpolicies,theabilitytoguidesocialpracticeandlaythefoundationforthesubsequentprofessionalcourses.負責人大綱執筆人審核人二、課程目標序號代號課程目標OBE畢業要求指標點任務自選1M1目標1:掌握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和特點是1.1,1.21.1,1.22M2目標2:掌握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是1.1,1.21.1,1.23M3目標3:掌握宏觀經濟政策是1.2,2.1,2.21.2,2.1,2.24M4目標4:通過宏觀經濟學的學習,培育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1.2,8.11.2,8.1三、課程內容序號章節號標題課程內容/重難點支撐課程目標課內學時教學方式課外學時課外環節1第1章第1章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本章重點難點:國民收入的一些重要核算指標、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圍繞GDP討論習近平在不同階段對我國GDP的論述,如“要看GDP,但不能唯GDP”、“既要GDP,又要綠色GDP”等觀點的闡述,讓學生了解我黨對GDP觀點的認知變化。/////21.11.1宏觀經濟學的特點研究對象、基本理論框架、宏微觀的異同、宏觀經濟學的加總發法、章節安排M11講授1視頻、自學材料31.21.2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核算方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總產出、總收入與總支出的關系。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收入法核算GDP。M1,M22講授、討論2視頻、自學材料41.31.3國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標國內生產凈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M1,M20.5講授0.5在線測試、自學材料51.41.4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M1,M20.5講授和線上課堂10.5課后作業61.51.5名義GDP和實際GDP名義GDP與實際GDP、GDP折算指數M1,M20.5線上課堂0.5課后作業71.61.6失業和物價水平的衡量失業和物價水平的衡量、CPI指數、PPI指數M1,M20.5線上課堂05課后作業8第2章第2章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本章重點難點:均衡產出的概念;消費理論;乘數理論////92.12.1均衡產出最簡單的經濟關系、均衡產出的概念、投資等于儲蓄M21講授1線上自學材料102.22.2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消費函數、儲蓄函數、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家戶消費函數和社會消費函數。M22講授2在線測試、自學材料112.32.3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及乘數兩部門經濟中收入的決定—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使用儲蓄函數決定收入、乘數論M21講授1在線測試、自學材料122.42.4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及乘數三部門國民收入的決定、政府購買乘數、稅收乘數、政府轉移支付乘數、平衡預算乘數M21講授1在線測試、自學材料132.52.5潛在國民收入與缺口潛在國民收入、GDP缺口、通縮、通脹缺口M2,M40.5線上課堂、討論0.5自學材料142.62.6四部門經濟中的國民收入的決定及乘數對外貿易乘數M2,M40.5線上課堂、討論0.5自學材料15第3章第3章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本章的重點難點:IS曲線;LM曲線;IS-LM曲線分析////163.13.1投資的決定實際利率與投資、資本邊際效率的含義、資本邊際效率曲線、投資邊際效率曲線。M22講授2自學材料173.23.2IS曲線IS曲線及其推導、IS曲線的斜率、IS曲線的移動M22講授2自學材料183.33.3利率的決定貨幣需求動機、流動偏好陷阱、貨幣需求函數、貨幣供求均衡和利率的決定M22講授2自學材料193.43.4LM曲線LM曲線及其推導、LM曲線的斜率、LM曲線的移動M22講授2自學材料203.53.5IS-LM分析兩個市場同時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M21講授1自學材料213.63.6凱恩斯的基本理論框架總結凱恩斯基本理論M21講授1自學材料22第4章第四章國民收入的決定:AD-AS模型本章的重點難點:需求曲線的推導;短期總供給曲線的不同形狀及原因;用AD—AS模型分析一些簡單的宏觀經濟問題////234.14.1總需求曲線總需求曲線的推導、總需求曲線的移動M21線上課堂1自學材料244.24.2總供給的一般說明宏觀生產函數與潛在產量、勞動市場M21講授1自學材料254.34.3總供給曲線古典總供給曲線、肯恩斯總供給曲線、常規總供給曲線M21講授1自學材料264.44.4模型的結構和應用宏觀經濟的短期目標、總需求曲線移動的后果、總供給曲線移動的后果M20.5線上課堂0.5自學材料274.54.5考慮時間因素的AD-AS模型/M20.5線上課堂0.5自學材料28第5章第5章失業與通貨膨脹本章的重點難點:通貨膨脹的原因;菲利浦斯曲線。把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德育元素的一些視頻、圖片、網頁等融入到線上和線下課堂中。/////295.15.1失業的描述/M20.25線上課堂0.25自學材料305.25.2失業的原因/M20.25線上課堂0.25自學材料315.35.3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失業的社會影響和經濟影響;奧肯定律M20.25線上課堂0.25自學材料325.45.4通貨膨脹的描述通貨膨脹的數據、衡量和分類M20.25線上課堂0.25自學材料335.55.5通貨膨脹的原因作為貨幣現象的通貨膨脹、需求拉動通貨膨脹、成本推動通貨膨脹、結構性通貨膨脹。M21講授1自學材料345.65.6通貨膨脹的成本/M21線上課堂1自學材料355.75.7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的政策含義、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長期菲利普斯曲線M22講授2自學材料36第6章第6章宏觀經濟政策本章的重點難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效果分析,如何正確使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隨時加入黨的最新宏觀經濟政策;在講授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中的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等內容時,向學生展示國家主流媒體對這些相關問題報道的圖像及視頻,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化了學生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概念的理解與認同。/////376.16.1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以及經濟政策的影響目標;影響M31線上課堂1自學材料386.26.2財政政策及其效果財政政策效果的IS—LM圖形分析、凱恩斯主義的極端情況、擠出效應M32講授2自學材料396.36.3貨幣政策及其的效果貨幣政策效果的IS—LM圖形分析、古典主義的極端情況、古典主義的極端情況。M32講授2自學材料406.46.4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M3,M41線上課堂1自學材料41(Err)分組專題討論/M42專題討論2自學材料42(Err)分組專題討論/M42專題討論2自學材料四、考核方式序號考核環節操作細節總評占比1考勤隨機點名、刷卡點名等5%2課堂表現隨機檢查學生上課精神狀態、回答問題情況5%3平時作業1.每章完成后布置課堂作業。2.成績采用百分制,根據作業完成準確性、是否按時上交、是否獨立完成評分。15%4課堂專題討論1、利用宏觀經濟學知識分析現實宏觀經濟問題,預先布置專題,進行討論2、采用百分制3、主要考核學生綜合利用宏觀經濟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5%5期末考試1.閉卷考試,成績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績總分100分。2.主要考核學生對宏觀經濟學基本知識的掌握能力,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型主要有名次解釋、簡答題、計算題、論述題、材料題等。50%五、評分細則序號課程目標考核環節大致占比評分等級1M1平時作業30%A-按時完成,答題正確,解題思路清晰、步驟完整、格式合理。B-按時完成,答題正確,解題思路比較清晰、步驟比較完整、格式合理。C-按時完成,答題基本正確,分析思路比較清晰、步驟比較完整、格式比較合理。D-未能按時完成,答題錯誤,分析思路混亂。2M1課堂專題討論30%A-思路清晰,論述充分,切中問題要害,有自己的見解。B-思路清晰,論述充分,切中問題要害。C-思路基本清晰,論述基本合理,基本切中問題。D-表達混亂。3M1期末考試40%見試卷評分標準4M2平時作業30%A-按時完成,答題正確,解題思路清晰、步驟完整、格式合理。B-按時完成,答題正確,解題思路比較清晰、步驟比較完整、格式合理。C-按時完成,答題基本正確,分析思路比較清晰、步驟比較完整、格式比較合理。D-未能按時完成,答題錯誤,分析思路混亂。5M2課堂專題討論30%A-思路清晰,論述充分,切中問題要害,有自己的見解。B-思路清晰,論述充分,切中問題要害。C-思路基本清晰,論述基本合理,基本切中問題。D-表達混亂。6M2期末考試40%見試卷評分標準7M3平時作業30%A-按時完成,答題正確,解題思路清晰、步驟完整、格式合理。B-按時完成,答題正確,解題思路比較清晰、步驟比較完整、格式合理。C-按時完成,答題基本正確,分析思路比較清晰、步驟比較完整、格式比較合理。D-未能按時完成,答題錯誤,分析思路混亂。8M3課堂專題討論30%A-思路清晰,論述充分,切中問題要害,有自己的見解。B-思路清晰,論述充分,切中問題要害。C-思路基本清晰,論述基本合理,基本切中問題。D-表達混亂。9M3期末考試40%見試卷評分標準10M4平時作業20%A-按時完成,答題正確,解題思路清晰、步驟完整、格式合理。B-按時完成,答題正確,解題思路比較清晰、步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