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山峰工貿有限公司長陽巴山下灣重晶石礦項目報告書_第1頁
長陽山峰工貿有限公司長陽巴山下灣重晶石礦項目報告書_第2頁
長陽山峰工貿有限公司長陽巴山下灣重晶石礦項目報告書_第3頁
長陽山峰工貿有限公司長陽巴山下灣重晶石礦項目報告書_第4頁
長陽山峰工貿有限公司長陽巴山下灣重晶石礦項目報告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陽巴山下灣重晶石礦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長陽巴山下灣重晶石礦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890圖4.3-1項目水平衡圖(單位:m3/d)(2)廢水污染物源強①礦井涌水類比同類項目,礦井涌水中主要污染物為SS、Ba,產生濃度分別為200~300mg/L、0.2~0.3mg/L,礦井涌水沉淀池處理效率按70%計算,經沉淀處理后SS濃度為90mg/L,Ba濃度為0.09mg/L。②車輛沖洗廢水車輛沖洗廢水主要污染物為SS,產生濃度約為400mg/L,經配套沉淀池處理后SS濃度為120mg/L。③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COD、BOD5、SS、氨氮、總磷產生濃度按中常值考慮,濃度分別為350mg/L、180mg/L、220mg/L、15mg/L、2mg/L。化糞池處理效率按COD30%、BOD530%、SS60%計算,則COD、BOD5、SS、氨氮、總磷濃度為245mg/L、126mg/L、88mg/L、15mg/L、2mg/L。以上廢水均不外排,廢水污染物產生及去向情況見下表。表4.3-4項目廢水污染物產生及去向情況一覽表廢水種類污染物污染物產生治理措施去向廢水產生量/(m3/d)產生濃度/(mg/L)日產生量/(kg/d)年產生量/(t/a)工藝效率/%礦井涌水SS4830014.45.256沉淀70回用于井下開采及地面降塵Ba0.30.01440.005車輛沖洗廢水SS1.094000.4360.144沉淀70循環回用于洗車生活污水COD2.83500.980.323化糞池30用于周邊茶園或農田施肥BOD51800.5040.16630SS2200.6160.20360氨氮150.0420.014/總磷20.0060.002/噪聲由于項目為地下開采,井下設備噪聲及爆破噪聲對地面環境無影響,地面噪聲源主要為風機、空壓機、運輸車輛等,噪聲源情況詳見表4.3-5。表4.3-5主要噪聲來源及聲級值一覽表聲源名稱聲源特性數量(臺)聲級范圍dB(A)所在位置風機連續190風井場地風機房空壓機連續295主井口空壓機房運輸車輛間斷-70-85工業廣場固體廢物項目運營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有采礦廢石、廢礦物油、職工生活垃圾。(1)采礦廢石根據礦山開發利用方案可知,項目運營期廢石的產生量為900m3/a(1620t/a),通過礦車從主斜井運送至工業廣場廢石場暫存,之后外售給建材企業,全部綜合利用。(2)廢礦物油項目需要對機械和車輛進行維護和簡單檢修,大檢修送至外部維修站進行。對機械和車輛的維護和檢修過程中會產生廢機油、廢潤滑油等廢礦物油,產生量約0.39t/a,屬于危險廢物(HW08),需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957-2001)中的相關標準及要求,設置專門的危廢儲存場所,定期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3)生活垃圾礦區定員人數為50人,生活垃圾按0.5kg/人?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為8.25t/a。設置移動式垃圾箱收集生活垃圾,委托當地環衛部門定期清運處置。4.4污染物排放情況匯總項目運營期(采礦期)污染物產生及排放情況見表4.4-1。表4.4-1項目“三廢”排放匯總表類型序號污染源名稱治理措施排放方式污染物排放速率(kg/h)排放量(t/a)排放標準達標情況備注廢氣1風井廢氣鑿巖采用濕式作業,爆破后噴霧、灑水降塵等無組織體源顆粒物0.00250.013周界外濃度最高點1.0mg/m3達標《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標準氮氧化物(NOx)0.0050.028周界外濃度最高點0.12mg/m3達標2礦石裝卸揚塵堆礦場設置三面圍擋,頂上設擋雨棚,在礦石裝卸點、堆場等適當位置設置噴淋降塵設施無組織面源顆粒物0.1140.0207無組織監控點最高濃度1.0mg/m3達標3礦石堆場風蝕揚塵無組織面源顆粒物0.000160.00144達標4廢石堆場風蝕揚塵廢石堆場設置三面圍擋,頂上設擋雨棚,定期灑水降塵無組織面源源顆粒物0.000140.00119達標5車輛運輸礦山道路兩側設固定灑水噴頭無組織面源顆粒物/0.082達標廢水6礦井涌水沉淀處理/SS/5.256*//回用于井下開采及地面降塵/Ba/0.005*//7車輛沖洗廢水沉淀處理/SS/0.144*//循環回用于洗車8生活污水化糞池預處理/COD/0.323*//用于周邊茶園或農田施肥/BOD5/0.166*///SS/0.203*///氨氮/0.014*///總磷/0.002*//固廢9廢石廢石場暫存/廢石--1620*--綜合利用10生活垃圾交環衛部門/生活垃圾--8.25*--合理處置11廢礦物油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廢礦物油--0.39*--合理處置*為產生量4.5閉礦期主要影響因素4.5.1有利影響因素礦區在衰竭后期至閉礦期的時段內,與初采期和生產期相比對自然環境諸要素的影響將趨于減緩,主要體現在:隨著資源的枯竭,與礦區等有關礦石開采設備也將完成其服務功能,因此這些產污環節也將減弱或消失,如設備噪聲、環境空氣污染物等,區域環境質量有所好轉。廢石場可得以全部復墾或綠化,所貯存的固體廢物的性質趨于穩定,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將逐步消失,填溝造地、復墾綠化的完成,形成區域新氣象。4.5.2不利影響因素閉礦期還將會面臨新的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廢棄礦區嚴重影響臨近礦區的生產安全等。同時,廢石場等得不到及時全部復墾或綠化,由于長期裸露,其產生的二次污染將對區域環境造成直接的影響。閉礦期的另一類環境問題集中在社會環境方面,由于受資源條件及行業特點的限制,本區仍存在著產業結構單一、資源依賴程度高的劣勢,因此,閉礦期將會出現職工收入減少,部分人員失業等一系列社會環境問題。5自然環境概況5.1地理位置鴨子口鄉隸屬于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地處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中部,東與龍舟坪鎮相連,南與都鎮灣鎮隔江相望,西與資丘鎮、火燒坪鄉接壤,北與賀家坪鎮相鄰,行政區域面積232.51平方千米。項目礦區行政區劃隸屬鴨子口鄉巴山村。5.2地形地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地處云貴高原東延的尾部,系江漢平原向西南山區的過渡地帶。境內山脈主要由武陵山脈和巫山山脈向東延伸的余脈構成,兩大山脈以清江為界,南為武陵山余脈,北為巫山余脈??偟貏菸鞲邧|低,西部多為高山峻嶺、東部多為低山河谷;地勢高低懸殊,山高坡陡,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地形條件十分復雜。境內地貌以石灰巖高原型山體為主,山嶺山脊及側坡陡削,頂部較渾圓,并有山間盆地或坪壩錯落其間;另境內還兼有石灰巖構成。全縣共有大小山峰835座,其中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7座;境內海拔最高點2259.1m(崩尖子),最低點48m(向家溪),相對高差一般大于500m,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70%以上。礦區位于鴨子口鄉巴山村,總體地勢南高北低,是受巖性及構造控制的低山侵蝕剝蝕區,地勢較簡單。礦區內最低位置位于礦區東北部,海拔+235m,礦區內最高位置位于礦區南部,海拔+365m,相對高差130m。礦區地形坡度較平緩,為15°-28°,一般22°左右。礦區屬低山地形。5.3氣候氣象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地處中緯度,屬亞熱帶大陸性夏熱潮濕氣候區,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且雨熱同季。由于全境內地形起伏大,海拔高差懸殊,地貌復雜,故立體氣候顯著。其特點:春季陰雨較多,氣溫多變,初夏雨量集中,濕度較大,秋季陰雨連綿,冬季寒冷少雨。境內地形復雜,地面風向風速主要受局地地形影響,季風風向以東、西為主,近地面風主要為地形風。根據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氣象臺1999-2018年的氣象資料統計,主要氣象特征為:(1)氣溫年平均氣溫16.9℃;極端最高氣溫41.1℃;極端最低氣溫-4.6℃。(2)風向風速年平均風速1.2m/s;年主要風向E風,頻率12%;年靜風頻率19%,年主導風向不明顯。(3)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313.8mm;年最大降水量:1956.2mm(2008年);日最大降水量:211.2mm(2008年8月15日);小時最大降水量83.7mm(2010年7月15日18時10分-19時10分)。年平均相對濕度:79%;年平均降雨日135天,雨季為5-8月份,占全年總降水的75%;年無霜期27-290天。礦區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具有空氣濕潤,雨量充沛,少冰雪炎熱的特點。根據當地氣象觀測資料,年平均氣溫16.39℃,月平均最高氣溫30.8℃(1959年8月),月平均最低氣溫1.3℃(1997年1月),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44.8毫米(1980年8月1日),月最大降雨量429.1毫米(1983年7月),多集中于5-8月份,常有暴雨發生,全年無霜期270天。5.4水文水系礦區內無常流地表水系,溝谷、小溪雨季易積水形成逕流。礦區外北側有一小溪溝,無地表水環境功能,流量一般為1.0m3/h。礦區附近主要地表水體為清江,距礦區最近距離約260m。清江在礦區外南側和東側流過,總體流向為自西向東,再折向北。清江從漁峽口鎮趙家灣村進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于磨市鎮出境進入宜都市。清江流域總面積16714km2,河長428km,其中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河長148km。該河段內現有大型水庫2座,即隔河巖水庫和高壩洲水庫。隔河巖水庫位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清江干流上,下距清江河口62km,距長陽縣城9km。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4430km2,占全流域面積的85%,多年平均流量427m3/s,年徑流量126億m3,水庫總庫容31.2億m3,為大(一)型水庫。當正常蓄水位200m時,水庫面積72平方公里,干流回水長度95km。水庫河床深度:最深160多米,最淺40多米,一般深度在70-90米之間,平均寬度約400米,大中庫叉共10個,其中4個大庫叉,總面積約10.8萬多畝。大壩至漁峽口為靜水,漁峽口以上為流水,如遇洪水或水布埡多機組發電資丘以上為流水,水質透明度在4-5米。5.5礦區地質環境5.5.1礦區地質特征礦區地層、巖石、構造特征(1)礦區地層地層由志留系下統(S)、奧陶系上統五峰組(O3w),奧陶系上統臨湘組(O3l),奧陶系中統寶塔組(O2b),奧陶系中統廟坡組(O2m),奧陶系中統牯牛潭組(O1g),奧陶系下統大灣組(O1d),奧陶系下統紅花園組(O1h),奧陶系下統分鄉組(O1f),奧陶系下統南津關組(O1n)及第四系(Q4)組成,現由新至老依次分述如下:1)志留系下統(S)下統(S1)龍馬溪群:以藍灰、黃綠色砂質泥巖為主,夾薄~中厚層狀石英砂巖。厚度小于400m。2)奧陶系上統五峰組(O3w)黑色粉砂質頁巖、黑色炭質頁巖及黃綠色頁巖,性較硬,厚約7-15m。3)奧陶系上統臨湘組(O3l)淺灰、綠及深灰色薄至中層細晶質石灰巖,含三葉蟲,厚約17-20m。4)奧陶系中統寶塔組(O2b)深灰色及中到厚層狀石灰巖,含筆石,厚約11-30m。5)奧陶系中統廟坡組(O2m)灰綠、黑色頁巖與綠灰、黑色中厚層狀石灰巖互層,或夾石灰巖互層。含筆石,厚約0-6m。6)奧陶系中統牯牛潭組(O1g)紅、紫紅色厚層瘤狀石灰巖,含頭足類,厚約11-34m。7)奧陶系下統大灣組(O1d)上部黑綠色頁巖夾瘤狀石灰巖。中部灰綠色及紅色中到厚層瘤狀石灰巖,下部黃綠色頁巖夾瘤狀石灰巖,厚約50-60m。8)奧陶系下統紅花園組(O1h)為灰色、深灰色厚層至塊狀石灰巖,夾生物碎屑石灰巖及頁巖,厚約20-30m。9)奧陶系下統分鄉組(O1f)為灰色、灰黑色中厚層狀石灰巖,夾黑綠色頁巖數層。含三葉蟲及筆石,厚約45-55m。10)奧陶系下統南津關組(O1n)下部為灰色、淺灰色灰巖,生物灰巖,底部夾灰綠色頁巖。中上部為灰色厚層狀~塊狀灰巖,白云質灰巖、白云巖,偶夾生物碎屑灰巖,灰巖中含燧石結核及泥質條帶。含三葉蟲及筆石,厚約100-130m。11)第四系(Q4)零星分布于溝谷及緩坡地帶,主要為坡、殘積物,為黃褐色、土黃色粘性土、碎石塊等組成,厚度一般0.5~4m。(2)礦區構造礦區位于長陽復式向斜南翼。地層傾向320-350°,傾角44-55°。區內見一條斷層F1,呈315°方向延伸,長度大于1km,為本礦的賦礦構造,斷層面傾向227°,傾角75°-80°,為一張性正斷層,斷層帶寬5-15m,斷裂帶中角礫巖充填,并伴有溶洞、裂隙及重晶石化現象,形成較純重晶石礦脈,構成工業礦體。礦體特征重晶石礦賦存于奧陶系下統大灣組地層斷裂帶中,屬熱液充填型礦床。礦體充填于斷裂帶中,通過沿脈走向追索及剝土工程揭露,礦體呈中厚層狀,產狀與斷層面產狀一致,礦脈傾向227°,平均傾角78°,礦脈出露總長約354m,由于橫斷層切割,破壞了礦脈走向連續性,形成工業礦體,礦體長354m,礦脈厚度2.0-3.5m,平均厚度2.7m,礦脈出露標高+360-+280m,礦脈向深部延伸。5.5.2礦山開采技術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經野外調查,礦區內未見泉出露,也沒有大的地表水系分布,區內地表溝谷平時無水,雨后地表水匯集后很快由中部向南北排出礦區。大氣降水主要以地表逕流由斜坡往下匯入溝槽,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滲入補給,沿礦脈有小型溶洞,但未發現涌水現象。(1)礦井充水因素及生產礦井涌水情況礦脈頂底板為奧陶系灰巖,為含水層,溶洞裂隙較發育,可接受大氣降水的直接補給或間接補給,含有溶洞承壓水或潛水。其水量受降雨量影響較大,大氣降水通過溶洞裂隙、落水洞補給直接充水含水層,進而通過裂隙滲透進入礦井。(2)礦坑涌水量估算礦山巷道充水主要因素為:一是大氣降雨后,沿含水層地表露頭呈面狀滲入補給,二是巖溶洼地注入。根據相鄰的礦山水文資料,本區巷道正常涌水量2m3/h,在雨季會增大到5m3/h。(3)水文地質類型評價礦區主要礦體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200)以上,地形為向北傾斜的單面坡,有利于自然排水,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工程地質條件(1)埋藏深度重晶石一般充填在奧陶系下統大灣組地層斷層之間,深度從地表出露向地下延伸10米至幾十米不等。(2)礦巖力學性質其頂底板圍巖巖性均為奧陶系石灰巖,巖石結構致密,完整性好,屬穩定類型。按普氏巖石硬度系數分類,本礦區圍巖含較薄淺黃色頁巖,厚約0.1-0.2m,硬度較小,硬度系數不到3,力學強度較低,其它礦巖均屬堅固巖類,硬度系數為5,礦體圍巖穩定性較好。(3)工程地質類型劃分礦層頂底板穩定性較好,但局部地段有可能發生冒頂、片幫、塌陷等礦山工程地質問題,礦區工程地質條件尚屬簡單類型。環境地質條件礦區地質環境條件相對較好,暫無突出的環境地質問題,礦區環境地質屬簡單類型。長陽巴山下灣重晶石礦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6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6.1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6.1.1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區判定HJ2.2-2018中規定:“根據國家或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公開發布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情況,判斷項目所在區域是否屬于達標區”。《2021年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環境質量公報》(/show.html?aid=13&id=60661)中:“按生態環境部近年來發布的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對環境空氣質量的評價要求為:PM2.5、PM10、SO2和NO2按照年均濃度進行達標評價,O3和CO按照百分位數濃度進行達標評價……按上述評價要求,我縣參與評價的六項污染物濃度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根據導則達標區判定方法,項目所在區域為達標區。6.1.2項目特征污染物環境質量調查與評價本次評價委托武漢珺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項目區域特征污染物進行現狀監測,監測點位信息、監測數據及評價結果見表6.1-1和表6.1-2表6.1-1其他污染物補充監測點位基本信息監測點名稱監測點坐標/°監測因子監測時段相對廠址方位相對廠界距離/m經度緯度1#工業廣場內110.80982330.407645TSP、NOx2021年2月17~23日工業廣場內/表6.1-2其他污染物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表點位名稱監測點坐標/°污染物平均時間評價標準/(mg/m3)監測濃度范圍(mg/Nm3)最大濃度占標率/%超標率/%達標情況經度緯度最小值最大值1#廠址110.80982330.407645TSP1小時平均90031535.90達標NOx1小時平均25018249.60達標由上表可知,監測期間TSP、NOx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其修改單二級標準要求。6.2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6.2.1監測斷面本次評價委托武漢珺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于2021年2月17~19日對礦區周邊清江水體開展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共布設2個監測斷面,斷面分布見附圖10,分別對礦區上游500m和下游1500m兩個斷面進行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監測斷面位置詳見表6.2-1。表6.2-1水質監測斷面布置斷面編號斷面位置斷面類型W1礦區上游500m對照斷面W2礦區下游1500m控制斷面6.2.2監測因子pH、水溫、SS、DO、COD、BOD5、氨氮、糞大腸菌群、總磷、高錳酸鹽指數、六價鉻、鐵、錳、鉛、鎘、鋇、硫化物、氟化物、石油類共19項。6.2.3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1)評價標準項目附近清江(隔河巖壩上)水體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Ⅱ類標準。(2)評價方法采用標準指數法對水環境質量現狀進行單因子評價。單項水質參數的標準指數按下式計算:式中:Si,j—參數i在第j點標準指數;Ci,j—單項水質參數i在第j點監測值,mg/L;CSi—單項水質參數i在第j點標準值,mg/L。DO的指標指數為:式中:DOf—飽和溶解氧濃度,mg/L;DOj—j點測點的溶解氧濃度,mg/L;DOs—溶解氧的評價標準值,mg/L;T—監測時地面水溫度,℃。pH值的評價公式:式中:pHj—j點的pH值現狀監測結果;pHsd—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pH值的下限;pHsu—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pH值的上限。(3)評價結果與統計按照單因子評價法,水質現狀評價結果見表6.2-2~6.2-3。表6.2-2地表水水質監測結果統計分析(1)監測項目評價項目pHDO氨氮COD總磷石油類SSBOD5糞大腸菌群(MPN/L)高錳酸鹽指數評價標準值(mg/L,pH值)6~9≥6≤0.5≤15≤0.025≤0.05/≤32000≤4W1最大監測值(mg/L,pH值除外)8.47.420.192120.0210.0292.47901.8標準指數(Pi)0.700.720.380.800.840.40/0.800.400.45最大超標倍數0000000000W2最大監測值(mg/L,pH值除外)8.48.550.182110.020.0282.57901.7標準指數(Pi)0.700.500.360.730.800.40/0.830.400.43最大超標倍數0000000000表6.2-3地表水水質監測結果統計分析(2)監測項目評價項目氟化物硫化物六價鉻鐵錳鉛鎘鋇評價標準值(mg/L,pH值)≤1.0≤0.1≤0.05≤0.3≤0.1≤0.01≤0.005≤0.7W1最大監測值(mg/L,pH值除外)ND0.006NDNDNDNDNDND標準指數(Pi)00.06000000最大超標倍數00000000W2最大監測值(mg/L,pH值除外)0.050.012NDNDNDNDNDND標準指數(Pi)0.050.12000000最大超標倍數00000000由上表結果可知:補充監測的清江監測斷面各水質監測因子均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Ⅱ類標準要求。6.3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6.3.1監測點位在礦區附近共設置5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位,具體位置:礦區上游地下水水質監測點1個,礦區兩側地下水水質監測點各1個,礦區工業廣場地下水水質監測點1個,礦區下游地下水水質監測點1個。監測點位詳見表6.3-1。表6.3-1地下水水質監測點布置監測點編號監測點位置與礦區相對位置關系D1工業廣場礦區內D2礦區北側居民點兩側D3礦區南側居民點兩側D4礦區上游上游D5礦區下游下游6.3.2監測因子檢測分析因子:K+、Na+、Ca2+、Mg2+、CO32-、HCO3-、pH、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揮發性酚類、氰化物、砷、汞、鉻(六價)、總硬度、鉛、氟、鎘、鐵、錳、溶解性總固體、高錳酸鉀指數、硫酸鹽、氯化物、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鋇共28項。6.3.3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項目所在區域地下水水質監測結果見表6.3-2。表6.3-2地下水監測結果和評價一覽表(mg/L,pH除外)序號監測因子標準限值監測結果(2022.2.17)最大監測值標準指數地下水D1地下水D2地下水D3地下水D4地下水D51pH6.5~8.58.2(7.9℃)8.1(8.3℃)8.1(7.8℃)8.0(8.3℃)8.0(8.2℃)8.20.802氨氮≤0.50.1840.1570.1380.1480.1450.1840.373氟化物≤10.06NDNDNDND0.060.064硫酸鹽≤25015.813.7171717.717.70.075氯化物≤2502.626.392.682.653.136.390.036硝酸鹽≤0.387亞硝酸鹽≤1NDNDNDNDNDND08揮發性酚類≤0.002NDNDNDNDNDND09氰化物≤0.05NDNDNDNDNDND010六價鉻≤0.05NDNDNDNDNDND011溶解性總固體≤10001711791871611571870.1912耗氧量≤3.01.30.4313總硬度≤4506355727176760.1714碳酸根/NDNDNDNDNDND015碳酸氫根/54.127.963.453.859.663.4/16總大腸菌群(MPN/L)≤3NDNDNDNDNDND017細菌總數(CFU/mL)≤1006791578849910.9118鉛≤0.01NDNDNDNDNDND019鎘≤0.005NDNDNDNDNDND020汞≤0.001NDNDNDNDNDND021砷≤0.01NDNDNDNDNDND022鐵≤0.3NDNDNDNDNDND023錳≤0.1NDNDNDNDNDND024鉀/0.690.930.660.690.790.93/25鈉/2.43.452.031.991.993.45/26鈣/15.89.915.215.516.916.9/27鎂/3.061.150.790.830.913.06/28鋇≤0.7NDNDNDNDNDND0由上表結果可知:項目區域各監測點位地下水水質監測因子均能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的Ⅲ類標準要求。6.4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土壤污染影響型環境評價范圍為工業場地占地范圍外0.05km范圍內,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為耕地,區域內土壤類型為黃棕壤土。土壤生態影響型環境評價范圍為礦區外1km范圍內,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為耕地,地表為裸土,植被十分稀少,區域內土壤類型為黃棕壤土。6.4.1監測點位為了解項目區域土壤背景情況,本次評價委托武漢珺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項目礦區和工業場地內及周邊土壤進行了取樣監測,監測點位布置詳見表6.4-1。表6.4-1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監測點位一覽表范圍監測點位置點位數(個)功能工業廣場占地范圍內S1工業廣場內北部1污染型表層樣S2工業廣場內中部1污染型表層樣S3工業廣場內南部1污染型表層樣開采區占地范圍內S4礦區內1生態型表層樣開采區占地范圍外S5礦區外東北側1生態型表層樣S6礦區外西北側1生態型表層樣總計66.4.2監測因子工業廣場內監測點S1、S2、S3測pH、含鹽量,GB36600中規定的基本項目和特征污染物,即:砷、鎘、鉻(六價)、銅、鉛、汞、鎳、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順-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熒蒽、苯并[k]熒蒽、?、二苯并[a,b]蒽、茚并[1,2,3-cd]芘、萘、氟化物、鋇,總計49項。礦區內監測點S4,礦區外監測點S5和S6均測pH、含鹽量,GB15168中規定的基本項目和特征污染物,即:鎘、汞、砷、鉛、鉻、銅、鎳、鋅、氟化物、鋇,總計12項。6.4.3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項目所在區域土壤質量監測結果見表6.4-2。表6.4-2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表(污染型)(單位:mg/kg)序號監測項目GB36600第二類用地篩選值S1S2S3最大監測值標準指數1pH/8.027.527.698.02/2含鹽量/0.3300.3840.3260.384/3砷602.453.054鎘620.210.0035鉻(六價)5.7NDNDNDND06銅18000282523280.0027鉛80022.922.418.722.90.038汞381.880.2250.1291.880.059鎳900283544440.0510四氯化碳2.8NDNDNDND011氯仿0.9NDNDNDND012氯甲烷37NDNDNDND0131,1-二氯乙烷9NDNDNDND0141,2-二氯乙烷5NDNDNDND0151,1-二氯乙烯66NDNDNDND016順式-1,2-二氯乙烯596NDNDNDND017反式-1,2-二氯乙烯54NDNDNDND018二氯甲烷616NDNDNDND0191,2-二氯丙烷5NDNDNDND0201,1,1,2-四氯乙烷10NDNDNDND0211,1,2,2-四氯乙烷6.8NDNDNDND022四氯乙烯53NDNDNDND0231,1,1-三氯乙烷840NDNDNDND0241,1,2-三氯乙烷2.8NDNDNDND025三氯乙烯2.8NDNDNDND0261,2,3-三氯丙烷0.5NDNDNDND027氯乙烯0.43NDNDNDND028苯4NDNDNDND029氯苯270NDNDNDND0301,2-二氯苯560NDNDNDND0311,4-二氯苯20NDNDNDND032乙苯28NDNDNDND033苯乙烯1290NDNDNDND034甲苯1200NDNDNDND035間二甲苯+對二甲苯570NDNDNDND036鄰二甲苯640NDNDNDND037硝基苯76NDNDNDND038苯胺260NDNDNDND0392-氯酚2256NDNDNDND040苯并[a]蒽15NDNDNDND041苯并[a]芘1.5NDNDNDND042苯并[b]熒蒽15NDNDNDND043苯并[k]熒蒽151NDNDNDND044?1293NDNDNDND045二苯并[a,h]蒽1.5NDNDNDND046茚并[1,2,3-cd]芘15NDNDNDND047萘70NDNDNDND048氟化物/75108118118/49鋇/1.351.671.971.97/表6.4-3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表(生態型)(單位:mg/kg)序號監測項目GB15618中其他6.5<pH≤7.5篩選值S4S5S6最大監測值標準指數1pH/6.497.737.147.73/2含鹽量/0.3140.2680.3100.314/3鎘0.30.0290.0290.0280.0290.0964汞2.40.0870.0780.1130.1130.0475砷301.582.932.102.930.0986鉛12015.716.36.7016.30.1367鉻200466512650.3258銅10016254250.259鎳100293911390.3910鋅25019219210.08411氟化物/101114105114/12鋇/1.000.990.491.00/由以上結果可知:項目工業廣場內土壤監測點中各項指標均能滿足《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3660-2018)中建設用地污染風險篩選值要求;礦區內外土壤監測點中各項指標均能滿足《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5618-2018)中篩選值要求。6.5聲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6.5.1監測點位在礦山工業廣場邊界設置4個噪聲監測點、風井場地邊界設置1個噪聲監測點,周邊農戶設置8個噪聲監測點,共計12個監測點。監測點位詳見6.5-1。表6.5-1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點位一覽表監測區域監測點位置編號工業廣場廠界西廠界(2類)N1北廠界(2類)N2東廠界(2類)N3南廠界(2類)N4風井場地廠界廠界(2類)N5敏感點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西距風井場地170m,西距工業廣場270m,4a類)N6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東北距風井場地80m,緊鄰工業廣場西側邊界,2類)N7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東距風井場地340m,東距工業廣場180m,2類)N8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東距風井場地270m,東距工業廣場160m,2類)N9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東南距風井場地210m,南距工業廣場130m,2類)N10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南距風井場地80m,西南距工業廣場135m,2類)N11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位于風井場地內,西距工業廣場95m,2類)N126.5.2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監測結果見表6.5-2。表6.5-2廠界及周圍環境保護目標噪聲監測及評價結果[LeqdB(A)]測點編號監測點位置監測結果晝間監測值標準值達標情況夜間監測值標準值達標情況2022.02.192022.02.19N1工業廣場西廠界5060達標4050達標N2工業廣場北廠界51達標40達標N3工業廣場東廠界49達標41達標N4工業廣場南廠界47達標40達標N5風井場地廠界48達標40達標N6農戶(西距風井場地170m,西距工業廣場270m)5270達標4255達標N7農戶(東北距風井場地80m,緊鄰工業廣場西側邊界)4960達標4350達標N8農戶(東距風井場地340m,東距工業廣場180m)52達標41達標N9農戶(東距風井場地270m,東距工業廣場160m)50達標41達標N10農戶(東南距風井場地210m,南距工業廣場130m)48達標42達標N11農戶(南距風井場地80m,西南距工業廣場135m)48達標43達標N12農戶(位于風井場地內,西距工業廣場95m)19達標40達標現狀監測結果表明,項目工業場地廠界噪聲監測點晝、夜間噪聲監測結果均能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限值要求;評價范圍內聲環境敏感點晝、夜間噪聲監測結果能達到2類和4a類標準限值要求。6.6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6.6.1生態現狀調查方法(1)調查范圍本次生態現狀調查的范圍為:工業廣場、風井場地占地范圍內及周邊500m以內的區域,礦山公路占地范圍內及兩側各200m以內的區域。(2)調查方法及內容①收集當地陸生動植物和土地利用現狀的相關調查資料;②走訪調查,即通過當地群眾走訪調查所得資料。6.6.2土地利用現狀根據區域土地利用現狀圖,調查范圍內土地利用現狀類型主要為林地、園地、耕地、水域、建筑用地等。6.6.3生態系統現狀調查范圍內主要為陸生生態環境,根據土地利用現狀的分析,結合動植物分布情況,可分為農田生態系統和林地生態系統。其中農田生態系統主要分布于礦區內及礦區外東側和南側;林地生態系統主要分布于礦區內西北部及礦區外西側和北側。(1)農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在調查范圍內居民點附近分布較廣泛。主要有旱地和茶園,種植玉米、蔬菜等農作物以及茶樹等經濟作物。與人類伴居的動物多活動于此,如喜鵲和各種鼠類等。(2)林地生態系統區域內林地生態系統主要植被類型以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低矮灌木叢為主,主要樹種為松樹、柏樹、刺槐等。林地生態系統是區內野生動物的主要活動場所,如林禽、陸禽等鳥類及食蟲目、食肉目的獸類等。6.6.4植物資源(1)植被類型調查評價范圍內植被主要為灌木林,地帶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混交林,具有暖溫帶向亞熱帶之間過渡的特點,植被覆蓋面較大,植物生長良好。混交林由較耐寒的常綠闊葉樹混合組成,樹種組成復雜,群落類型多樣,且經常無明顯的優勢樹種,主要樹種有:馬尾松、烏桕、柏木、刺槐等;經濟林種主要有茶、板栗、竹等。此外還遍地生長著多種草本植物,以狗牙根、紅三葉、野葛等為主。旱地農作物主要是玉米、紅薯、土豆等。(2)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和古樹名木狀況經調查,調查評價范圍內未發現國家級、省級保護珍稀植物及古樹名木。6.6.5動物資源通過走訪調查可知,野生動物主要以鼠型嚙齒類和食谷、食蟲的鳥類為主,林棲獸類分布相對較少,主要野生動物有野兔、田鼠、青蛙、蟾蜍、蝙蝠、麻雀、烏鴉、喜鵲、燕子、斑鳩等,還有種類和數量眾多的昆蟲,它們的活動場所以灌叢、草叢、農田為主,活動范圍大,動物與植物構成復雜的食物網關系。人工飼養的動物主要為常見的家畜家禽,如豬、牛、雞、鴨、狗等。由于人類活動頻繁,在這一地區沒有發現大型哺乳動物和國家重點保護動物。6.6.6生態現狀評價(1)評價內容本次評價主要對項目區域擴展距離200~500m范圍內的物種和該生態系統質量進行現狀評價。(2)評價方法①危險序數評價法根據危險序數評價方法確定物種的保護價值,其計算步驟如下:對物種的特征進行價值確定,評價項目及標準見表3.6-2。b.按下式計算“危險序數TN”:所得“危險序數”的最大值為15,根據該方法的分類結果:TN>12屬于瀕危類,TN=7~11屬于脆弱類,TN<7屬于一般類。②生態系統質量分析評價法根據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技術,所謂生態系統質量分析評價法是指考慮植被覆蓋率、群落退化程度、自我恢復能力、土地適宜性等特征,按100分制給各特征賦值,按以下公式計算:i——第i個生態特征的賦值;——參與評價的特征數。按Q值將生態系統分為5級:I級100-7,Ⅱ級6950,Ⅲ級49-30,Ⅳ級29-10V級9-0。(3)評價結論評價結果見表6.6-1和表6.6-2。表6.6-1生態環境物種評價表序號評價項目評價標準標準得分項目評價得分a物種在十年期間的退化速率退化率<33%00退化率在33%~66%1退化率>66%2b生物記錄中心已知的該物種存在地方數(可能生境數)>16個地方0010-15個地方16-9個地方23-5個地方31-2個地方4c對物種誘惑力的主觀估計沒有誘惑力01具有中等程度誘惑力1具有高度誘惑力2d物種保護指數占自然區面積的66%以上01占自然區面積的33%-66%1占自然區面積的33%以下2占自然區面積的33%以下,而且屬于非常危險的地區3e遙遠性不易抵達02中等程度容易抵達1容易抵達2f易接近性不易接近02中等程度容易接近1容易接近2危險序數TN——Max=156表6.6-2態系統質量評價表序號評價指標評價指標滿分評價得分1植被覆蓋率100802群落退化程度100303自我恢復能力100554土地適宜性10020評價結果10046.25由表6.6-1~2可知:①物種評價得分為6,屬于一般類物種,其保護價值相對較小,礦山建設及運行期間對物種的破壞不構成嚴重影響。②生態系統質量評價得分為46.25,屬于Ⅲ級生態系統,其植被覆蓋率相對較高,自我恢復能力較強,群落退化程度較慢,但土地適宜性較差。礦山應積極有效地在服務期滿后進行復墾和修復,最大限度減緩對生態系統影響。綜上所述,評價區內生態環境較好。7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7.1運營期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本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為二級,不進行進一步預測和評價。評價主要內容為污染物排放達標分析和排放量核算。7.1.1污染物排放達標分析根據估算模式AERSCREEN預測,工業廣場無組織排放TSP最大落地濃度為71.4g/m3,出現在下風向49m;風井無組織排放TSP最大落地濃度為4.59g/m3,出現在下風向10m。顆粒物總貢獻值為0.076mg/m3,可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相應無組織排放限值要求(1.0mg/m3)。風井無組織排放NOx最大落地濃度為0.009mg/m3,出現在下風向10m,可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相應無組織排放限值要求(0.12mg/m3)。按照最不利原則,疊加背景濃度后TSP最大值為129g/m3,NOx最大值為33g/m3,可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其修改單二級標準要求。7.1.2污染物排放量核算項目廢氣無組織排放量核算見表7.1-1,年排放量核算見表7.1-2。表7.1-1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量核算表序號產污環節污染物年排放量/(t/a)1鑿巖爆破顆粒物0.013NOx0.0282礦石裝卸顆粒物0.02073堆場風蝕顆粒物0.00263無組織排放總計無組織排放總計顆粒物0.03633NOx0.028表7.1-2大氣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表序號污染物年排放量/(t/a)1顆粒物0.036332NOx0.0287.1.3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項目廢氣可達標排放;通過估算模式計算的最大落地濃度疊加背景濃度后,TSP和NOx最大占標率為14.3%和13.2%,對區域大氣環境影響可接受。建設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自查表見表7.1-3。表7.1-3建設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自查表工作內容自查項目評價等級與范圍評價等級一級£二級R三級£評價范圍邊長=50km£邊長5~50km£邊長=5kmR評價因子SO2+NOx排放量≥2000t/a£500~2000t/a£<500t/aR評價因子基本污染物(PM10、SO2、NO2、PM2.5、CO、O3)其他污染物(TSP、NOx)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R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附錄D£其他標準£現狀評價環境功能區一類區£二類區R一類區和二類區£評價基準年(2021)年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調查數據來源長期例行監測數據£主管部門發布的數據R現狀補充監測R現狀評價達標區R不達標區£污染源調查調查內容本項目正常排放源R本項目非正常排放源£現有污染源£擬替代的污染源£其他在建、擬建項目污染源£區域污染源£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預測模型AERMOD£ADMS£AUSTAL2000£EDMS/AEDT£CALPUFF£網格模型£其他£預測范圍邊長≥50km£邊長5~50km£邊長=5km£預測因子預測因子(TSP、PM10、NOx)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正常排放短期濃度貢獻值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100%£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100%£正常排放年均濃度貢獻值一類區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10%£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10%£二類區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30%£C本項目最大占標率>30%£非正常排放1h濃度貢獻值非正常持續時長()hc非正常占標率≤100%£c非正常占標率>100%£保證率日平均濃度和年平均濃度疊加值C疊加達標£C疊加不達標£R區域環境質量的整體變化情況k≤-20%£k>-20%£環境監測計劃污染源監測監測因子:(TSP、NOx)有組織廢氣監測£無組織廢氣監測R無監測£環境質量監測監測因子:()監測點位數()無監測R評價結論環境影響可以接受R不可以接受£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距()廠界最遠()m污染源年排放量SO2:()t/aNOx:(0.028)t/a顆粒物:(0.0475)t/aVOCs:()t/a注:“□”為勾選項,填“√”;“()”為內容填寫項7.2運營期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項目運營期間礦井涌水、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后回用礦區降塵;車輛沖洗廢水處理后循環回用于洗車;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收集處理后作為周邊茶園或農田施肥,廢水均不外排。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HJ2.3-2018),項目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為三級B。根據導則要求,三級B主要評價內容為:a)水污染控制和水環境影響減緩措施有效性評價;b)依托污水處理設施的環境可行性評價。對于本項目而言,各類廢水處理及回用措施即為水污染控制和水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因此,項目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內容為各類廢水回用可行性。7.2.1廢水處理及回用可行性分析礦井涌水礦井涌水中主要污染物為SS、Ba,產生濃度分別為200~300mg/L、0.2~0.3mg/L。沉淀池水力停留時間取4h,礦井涌水最大日產生量為120m3/d,擬建礦井涌水沉淀池容積約為50m3,滿足廢水日處理量。礦井涌水沉淀池處理效率按70%計算,經沉淀處理后SS濃度為90mg/L,Ba濃度為0.09mg/L。由于除塵用水對水質要求不高,處理后的礦井涌水可作為礦區除塵用水使用。根據水平衡可知,井下開采降塵用水45m3/d,地面堆場和運輸道路降塵用水9.9m3/d,降塵總需水量54.9m3/d。經處理后的礦井涌水量為48m3/d,小于降塵需水量,可全部回用于礦區降塵,無多余廢水外排。綜上所述,結合礦區降塵用水水質要求、需水量,以及礦井涌水產生量、處理設施處理效率和能力,礦井涌水經處理后回用于降塵可行。車輛沖洗廢水車輛沖洗廢水主要污染物為SS,產生濃度約為400mg/L,經配套沉淀池處理后SS濃度為120mg/L,水質可滿足洗車需要。由于沖洗作業過程中的蒸發損耗,車輛沖洗廢水量小于用水量,可全部回用于車輛沖洗。生活污水項目生活污水產生量2.8m3/d,擬建化糞池收集預處理。根據現場調查,礦區內和周邊農田和茶園分布廣泛,生活污水可作為農肥進行消納。7.2.2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根據以上分析,項目運營期產生的廢水回用和綜合利用均可行,不會外排廢水,對周圍地表水環境無直接影響。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自查表見表7.2-1。長陽巴山下灣重晶石礦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7.2-1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自查表工作內容自查項目影響識別影響類型水污染影響型R;水文要素影響型£水環境保護目標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飲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水的風景名勝區□;其他£影響途徑水污染影響型水文要素影響型直接排放□;間接排放£;其他R水溫□;徑流□;水域面積£影響因子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R;pH值□;熱污染□;富營養化□;其他□水溫□;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評價等級水污染影響型水文要素影響型一級□;二級□;三級A□;三級BR一級□;二級£;三級£現狀調查區域污染源調查項目數據來源已建□;在建□;擬建□;其他□擬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許可證□;環評□;環保驗收□;既有實測□;現場監測□;入河排放口數據□;其他□受影響水體水環境質量調查時期數據來源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R;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R生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補充監測R;其他□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未開發□;開發量40%以下□;開發量40%以上□水文情勢調查調查時期數據來源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行政主管部門□;補充監測□;其他£補充監測監測時期監測因子監測斷面或點位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R;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R(pH、水溫、SS、DO、COD、BOD5、氨氮、糞大腸菌群、總磷、高錳酸鹽指數、六價鉻、鐵、錳、鉛、鎘、鋇、硫化物、氟化物、石油類)監測斷面或點位個數(2)個現狀評價評價范圍河流:長度()km;湖庫、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積()km2評價因子(pH、水溫、SS、DO、COD、BOD5、氨氮、糞大腸菌群、總磷、高錳酸鹽指數、六價鉻、鐵、錳、鉛、鎘、鋇、硫化物、氟化物、石油類)評價標準河流、湖庫、河口:Ⅰ類□;Ⅱ類R;Ⅲ類£;Ⅳ類□;Ⅴ類□近岸海域: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第四類□規劃年評價標準(Ⅱ類)評價時期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R;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R評價結論水環境功能區或水功能區、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狀況□:達標R;不達標□水環境控制單元或斷面水質達標狀況□:達標R;不達標□水環境保護目標質量狀況£:達標□;不達標□對照斷面、控制斷面等代表性斷面的水質狀況□:達標R;不達標□底泥污染評價□水資源與開發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勢評價£水環境質量回顧評價□流域(區域)水資源(包括水能資源)與開發利用總體狀況、生態流量管理要求與現狀滿足程度、建設項目占用水域空間的水流狀況與河湖演變狀況□達標區R不達標區□影響預測預測范圍河流:長度()km;湖庫、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積()km2預測因子()預測時期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設計水文條件□預測情景建設期□;生產運行期£;服務期滿后□正常工況£;非正常工況□污染控制和減緩措施方案□區(流)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要求情景□預測方法數值解£:解析解□;其他□導則推薦模式□:其他□影響評價水污染控制和水環境影響減緩措施有效性評價區(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替代削減源□水環境影響評價排放口混合區外滿足水環境管理要求□水環境功能區或水功能區、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滿足水環境保護目標水域水環境質量要求□水環境控制單元或斷面水質達標□滿足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要求,重點行業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滿足等量或減量替代要求□滿足區(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要求£水文要素影響型建設項目同時應包括水文情勢變化評價、主要水文特征值影響評價、生態流量符合性評價£對于新設或調整入河(湖庫、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設項目,應包括排放口設置的環境合理性評價□滿足生態保護紅線、水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清單管理要求£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污染物名稱排放量/(t/a)排放濃度/(mg/L)()()()()()()()()()替代源排放情況污染源名稱排污許可證編號污染物名稱排放量/(t/a)排放濃度/(mg/L)( )( )( )( )( )生態流量確定生態流量:一般水期()m3/s;魚類繁殖期( )m3/s;其他( )m3/s生態水位:一般水期( )m;魚類繁殖期( )m;其他( )m防治措施環保措施污水處理設施R;水文減緩設施□;生態流量保障設施□;區域削減□;依托其他工程措施□;其他□監測計劃環境質量污染源監測方式手動□;自動□;無監測□手動□;自動□;無監測□監測點位( )()監測因子( )()污染物排放清單□評價結論可以接受R;不可以接受□注:“□”為勾選項,可√;“( )”為內容填寫項;“備注”為其他補充內容。7.3運營期噪聲及爆破振動影響評價項目運營期間礦井涌水、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后回用礦區降塵;車輛沖洗廢水處理后循環回用于洗7.3.1噪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固定聲源噪聲影響預測與分析(1)噪聲源由于項目為地下開采,井下設備噪聲及爆破噪聲對地面環境無影響,地面固定噪聲源主要為風機、空壓機等,噪聲源情況詳見表7.3-1。表7.3-1主要噪聲來源及聲級值一覽表聲源名稱聲源特性數量(臺)聲級范圍dB(A)所在位置風機連續190風井場地風機房空壓機連續295主井口空壓機房(2)預測模型項目風機和空壓機均布置于室內,各設備聲源為室內聲源,傳播至室外后的等效聲源為風機房和空壓機房透聲墻壁,可視為面聲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預測模式采用室內聲源等效室外聲源計算模式、面聲源的幾何發散模式計算。①室內聲源等效室外聲源計算模式?計算某一室內聲源靠近圍護結構處產生的倍頻帶聲壓級?所有室內聲源在圍護結構處產生的i倍頻帶疊加聲壓級?室外倍頻帶聲壓級近似計算②面聲源的幾何發散計算當預測點和面聲源中心距離r處于以下條件時,可按下述方法近似計算:r<a/p時,幾乎不衰減(Adiv≈0);當a/π<r<b/π,距離加倍衰減3dB左右,類似線聲源衰減特性[Adiv≈101g(r/r0)];當r>b/π時,距離加倍衰減趨近于6dB,類似點聲源衰減特性[Adiv≈201g(r/r0)]。其中面聲源的b>a。③預測點A聲級式中各參數意義參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3)預測結果聲波在傳遞過程中,除隨距離增加而衰減外,同時受大氣吸收、屏障阻擋等因素衰減,本次預測計算中,只考慮消聲、隔聲以及距離衰減效應,空氣吸收和其余附加衰減忽略不計。設備消聲、墻壁隔聲措施一般衰減25dB,各點聲源與設定的噪聲預測點距離(r)見表7.3-2,項目噪聲預測結果見表7.3-3。表7.3-2各噪聲源中心與預測點位距離(r)表(單位m)預測點聲源風機房空壓機房相對距離相對距離1#風井場地西側廠界101402#風井場地北側廠界121453#風井場地東側廠界01274#風井場地南側廠界01275#工業廣場西側廠界100206#工業廣場北側廠界120707#工業廣場東側廠界160378#工業廣場南側廠界12709#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西距風井場地170m,西距工業廣場270m)17529010#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東北距風井場地80m,緊鄰工業廣場西側邊界)805011#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東距風井場地340m,東距工業廣場180m)34518012#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東距風井場地270m,東距工業廣場160m)27016013#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東南距風井場地210m,南距工業廣場130m)21013014#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南距風井場地80m,西南距工業廣場135m)8515515#巴山村五組農戶居民(位于風井場地內,西距工業廣場95m)2130表7.3-3項目廠界和環境保護目標噪聲預測結果一覽表預測點晝間dB(A)背景值貢獻值預測值標準限值達標情況1#2246.8/60達標2#2245.2/60達標3#2265/60超標4#2265/60超標5#45.6/60達標6#34.7/60達標7#40.3/60達標8#70/60超標9#(4a類)21.87010#37.66011#26.56012#27.56013#29.36014#28.06015#62.860超標項目夜間不生產,由上表可知,項目工業廣場南側廠界晝間噪聲貢獻值超過《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晝間限值要求,超標10dB(A);項目風井場地東側和南側廠界晝間噪聲貢獻值超過《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晝間限值要求,超標5dB(A)。超標原因主要是工業場地場區范圍較小,高噪聲設備布局難以遠離廠界,導致噪聲衰減距離不足。風井場地農戶居民處晝間噪聲預測值超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晝夜間限值要求,超標2.8dB(A);其余聲環境敏感點處預測值均達標。建設單位擬租賃風井場地農戶民房作為礦山職工宿舍,在簽訂租賃協議完成租賃、落實本評價提出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情況下,雖然部分廠界噪聲超標,但不會對廠界外居民生活造成影響,項目固定聲源帶來的噪聲環境影響可接受。運輸道路聲環境影響分析預測模式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中推薦的公路交通噪聲預測模式,預測模式具體如下:(1)第i類車等效聲級的預測模式:式中:Leq(h)i——第i類車的小時等效聲級,dB(A);——第i類車速度為Vi,km/h;水平距離為7.5米處的能量平均A聲級,dB(A);Ni——晝間,夜間通過某個預測點的第i類車平均小時車流量,輛/h;r——從車道中心線到預測點的距離,m;適用于r>7.5m預測點的噪聲預測;Vi——第i類車的平均車速,km/h;T——計算等效聲級的時間,1h;Ψ1、Ψ2——預測點到有限長路段兩端的張角,弧度,見圖7.3-1所示;圖7.3-1有限路段的修正函數,A—B為路段,P為預測點△L——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可按下式計算:式中:ΔL1——線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ΔL坡度——公路縱坡修正量,dB(A);ΔL路面——公路路面材料引起的修正量,dB(A);ΔL2——聲波傳播途徑中引起的衰減量,dB(A);ΔL3——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dB(A)。(2)總車流等效聲級為:式中:—總車流小時等效聲級,dB(A);—大、中、小型車的小時等效聲級,dB(A);根據預測,項目運輸車輛噪聲聲級值及其衰減情況見表7.3-4。表7.3-4礦外運輸道路車輛噪聲預測結果噪聲源平均聲級dB(A)聲源距衰減距離(m)101520304050607080100150200自卸汽車8363.250.248.646.545.043.943.242.641.8由上表可知,晝間道路中心線外15m,夜間道路中心線外40m的區域方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晝夜間標準要求。根據現場踏勘,礦區與縣道連接道路中心線兩側30m的范圍內聲環境保護目標為緊鄰工業廣場西側邊界的1戶居民,故項目礦石運輸噪聲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建設單位擬租賃該處民房作為礦山職工宿舍,同時對運輸車輛采取限速、禁鳴、夜間禁止運輸等措施減輕礦石運輸噪聲對外環境的影響。采取這些措施后,運礦車輛噪聲對外環境影響較小。7.3.2爆破振動影響評價(1)爆破振動安全標準衡量爆破地震強度的參數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井下爆破對地面建筑物的破壞程度主要取決于質點峰值震動速度?!侗瓢踩幊獭罚℅B6722-2003)規定,一般建筑物和構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應滿足安全震動速度的要求,主要類型的建(構)筑物地面質點的安全震動速度規定如下:a.土窯洞、土坯房、毛石房屋1.0cm/sb.一般磚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塊建筑物2-3cm/s;c.鋼筋混凝土框架房屋5cm/s;d.水工隧洞10cm/s;e.交通隧洞15cm/s;f.礦山巷道:圍巖不穩定有良好支護10cm/s;圍巖中等穩定有良好支護20cm/s;圍巖穩定無支護30cm/s;(2)爆破安全距離與爆破振動速度預測根據《爆破安全規程》,爆破地震安全距離可按下式計算:式中:R——爆破地震安全距離,m;Q——炸藥量,kg;齊發爆破取總炸藥量;微差爆破或秒差爆破取最大一段藥量;工程采礦一次使用炸藥量為6kg,Q取6;V——地震安全速度,本工程地表構筑物主要為居民的房屋,為一般磚房,V取2.5cm/s;m——藥包形狀系數,歐美等國家的值通常取0.5,我國和前蘇聯一般1/3;K、α——與爆破點地形、地質等條件有關的系數和衰減指數,見表7.5-3。表7.3-5爆區不同巖性的K、α值巖性Kα堅硬巖石50-1501.3-1.5中硬巖石150-2501.5-1.8軟巖石250-3501.8-2.0礦山屬中硬巖石地質條件,取K=250、α=1.8;對于中硬巖石地質條件,在一次炸藥使用量為6Kg時,計算得爆破地震安全距離R為24m。即距離爆點24m范圍內的建筑物將不同程度地受到爆破振動影響,其振動水平將高于標準限額2.5cm/s。(3)爆破振動影響評價由上表預測結果可知,只有當建筑物距離爆破點24m外,其建筑結構才可免于爆破振動的影響。根據礦體賦存標高以及地表屋場標高,礦界內屋場距爆源中心均大于24m,因此生產期的爆破振動不會對地表屋場產生破壞性影響。7.4運營期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7.4.1礦區地層與構造(1)礦區地層地層由志留系下統(S)、奧陶系上統五峰組(O3w),奧陶系上統臨湘組(O3l),奧陶系中統寶塔組(O2b),奧陶系中統廟坡組(O2m),奧陶系中統牯牛潭組(O1g),奧陶系下統大灣組(O1d),奧陶系下統紅花園組(O1h),奧陶系下統分鄉組(O1f),奧陶系下統南津關組(O1n)及第四系(Q4)組成。具體組成情況見。(2)礦區構造礦區位于長陽復式向斜南翼。地層傾向320-350°,傾角44-55°。區內見一條斷層F1,呈315°方向延伸,長度大于1km,為本礦的賦礦構造,斷層面傾向227°,傾角75°-80°,為一張性正斷層,斷層帶寬5-15m,斷裂帶中角礫巖充填,并伴有溶洞、裂隙及重晶石化現象,形成較純重晶石礦脈,構成工業礦體。7.4.2礦區水文地質條件(1)地形地貌與水文、氣象特征礦區內最低位置位于礦區東北部,海拔+235m,礦區內最高位置位于礦區南部,海拔+365m,相對高差130m。礦區地形坡度較平緩,為15°-28°,一般22°左右。礦區屬低山地形。地表無常流水系,地表形態為一南部高向北傾斜的斜坡。區內水系較發育,溝谷、小溪雨季易積水形成逕流,但工業礦體均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200m)以上,水文地質條件較為簡單。大氣降水主要以地表逕流由匯于溝谷中,大氣降水少量的滲入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沿礦脈有小型溶洞,但未發現涌水現象。(2)含水層與隔水層區內奧陶系下統大灣組灰巖地層裂隙較發育,為透水含水層,弱富水性。(3)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本區地下水主要為裂隙水及巖溶水為主,第四系松散堆積物中有少量孔隙水。區內大氣降水主要以地表逕流由匯于溝谷中,大氣降水少量的滲入到地下,是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區內地下水流向大致由南向北沿地層傾向向北側溪溝排泄。(4)地下水與地表水的水力聯系本區地表水體主要為北部小溪,其水量受大氣降水制約,并由大氣降水補給。河床為頁巖,導水性較差,河水大部分直接流出區外,僅少量順層補給地下。綜上所述,本區大氣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無區外地下水補給。地表坡度較陡,地表逕流條件極佳;開采礦層全部位于侵蝕基準面(+200)之上。該礦的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根據井下巷道涌水量調查統計數據,一般最小涌水量2m3/h,最大涌水量5m3/h。其涌水量與大氣降雨量有較明顯的關系。7.4.3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對地下水水質影響(1)地下水水質的污染源及污染途徑礦區范圍內可能對地下水水質產生影響的污染源主要為工業廣場礦井涌水沉淀池、化糞池,其對地下水污染的途徑主要是各類廢水通過下滲作用進入地下水。(2)正常情況下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分析正常情況下,礦井涌水沉淀池、化糞池按相應的防滲要求做了防滲處理,故能有效阻止污廢水等的下滲。正常情況下,地下水水質不會受到影響。(3)非正常情況下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分析1)礦井涌水沉淀池對地下水水質影響分析①預測情景若出現沉淀池發生開裂、滲漏等現象,池中礦井涌水持續泄漏,污染物可能下滲至潛水層,在潛水層中進行運移從而污染地下水。②預測因子礦井涌水未處理前主要污染物為SS、Ba,其中懸浮物經自然沉淀、土壤的攔截之后,不易進入地下水中,不會影響地下水的渾濁度,故選擇Ba作預測因子。③預測方法根據區內水文地質條件和掌握數據,采用解析法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連續性滲/泄漏工況預測采用一維穩定流動一維水動力彌散方程進行解析求解,一維半無限長多孔介質柱體,一端為定濃度邊界。解析方程如下式所示:式中:x——距注入點的距離;t——時間,d;C(x,t)——t時刻點x處的示蹤劑濃度,g/L;C0——注入示蹤劑濃度,g/L;u——水流速度,m/d;DL——縱向彌散系數,m2/d;ertc()——余誤差函數。④參數確定·注入示蹤劑濃度礦井涌水中Ba產生濃度為0.2~0.3mg/L,本次預測取0.3mg/L。·水流速度根據達西定律,地下水流速u等于滲透系數K與水力梯度I的乘積,因此通過滲透系數和水力梯度可以計算得出地下水流速。式中:K—滲透系數,參考區域水文地質資料及經驗值,潛水含水層滲透系數取1.2m/d;I—水力坡度,取0.04;ne—有效孔隙度,參考經驗值0.2;經計算,地下水流速為0.24m/d。·縱向彌散系數式中:a—彌散度,m。參考李國敏、陳崇希的研究成果《空隙介質水動力彌散尺度效應的分形特征及彌散度初步估計》,本次模擬取彌散度值取10m;u—地下水流速,m/d;經計算,縱向彌散系數為2.4m2/d。⑤預測結果100d、1000d污染物運移范圍計算結果見圖。圖7.4-1礦井涌水沉淀池連續性泄漏100d鋇運移情況圖7.4-2礦井涌水沉淀池連續性泄漏1000d鋇運移情況根據預測結果,非正常狀況下,礦井涌水沉淀池泄漏發生100d和1000d時,疊加背景濃度后下游地下水中Ba均不會超標,主要是因為礦井涌水中Ba濃度較低。2)化糞池對地下水水質影響分析正常工況下,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采用混凝土澆注防滲,防滲措施到位,應對地下水無滲漏,基本無污染影響。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貯水池體量小,難于發生防滲層破損事故。對地下水資源影響礦區地下水主要以裂隙水及巖溶水為主,礦山開采過程中,由于頂板的貫通,開采區上部地層含水層中地下水將以礦井涌水形式流入坑道。隨著地下水沿坑道的不斷排出,采區地下水水位逐漸下移,將導致上部地層含水層中地下水被疏干。但由于礦區面積較小,開采地層以上地下水賦存量整體不大,且無區外地下水補給,因此礦區范圍內地下水量的減少不會對區域地下水資源量產生較大影響。對地表植被生長用水的影響礦區內地表植被主要為以灌木林為主的林地、茶樹等旱地農業植被、草叢等。根據現場調查,項目所在區域降水量充足,植被在依靠自然降雨的條件下長勢良好,大氣降水基本能夠滿足植物生長所需的用水,因此項目地下水抽排不會對地表植被生長造成影響。對區域飲用水源的影響礦區周邊無飲用水水源,目前村民生活用水取自火燒坪鎮山泉水,由供水管道接入本區域。開采區上部地層中地下水以礦井涌水形式抽至地面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也不外排。因此項目抽排水不會對區域飲用水源造成影響7.5運營期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本項目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為三級評價。因此,可采用定性描述或類比分析法進行分析。本評價類比《貴州省沿河縣客田鎮隘頭重晶石礦(改擴建)5萬t/a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2018年9月)以及《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趕場壩重晶石礦環境影響報告書》(2019年6月)中針對項目所在區域內土壤環境的質量現狀及影響分析,以反映本項目實際運行后對項目區域土壤環境的影響。同類型已建成項目基本情況如下表7.4-1.表7.4-1同類型已建成項目基本情況表項目名稱建成時間項目規模土壤監測因子土壤監測結果貴州省沿河縣客田鎮隘頭重晶石礦(改擴建)5萬t/a項目2018.10年采礦5萬t/apH、砷、鎘、鉻、銅、鉛、汞、鋅、鎳滿足《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15618-2018)中表1標準要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趕場壩重晶石礦2019.7年采礦5萬t/apH、砷、鎘、鉻、銅、鉛、汞、鋅、鎳由上表可知,危廢暫存間、堆場、沉淀池等區域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要求做好防滲措施;兩個項目監測因子的監測結果均達標,表明區域土壤環境質量基本未受項目運行的影響,本項目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基本農田、耕地、園地、牧草地、飲用水源保護區或居民區、學校、醫院、療養院、養老院等土壤環境敏感目標。故擬建項目建成投運后,加強環境管理,保證各項污染防治措施(設施)正常運行,預計對區域土壤環境的影響較小,基本不會引起區域土壤環境污染。根據上述與已建成同類型類比分析,結合本項目具體情況,本項目運營期識別土壤環境影響主要為入滲途徑影響。項目危險廢物存儲區域均進行防滲處理達到相應的防滲要求,回收的危險廢物均通過專用密封容器進行儲存,因此項目對項目區域內土壤環境影響較小。項目運行期對土壤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1)項目建設期破壞原有地貌和植被;(2)運行期生產廢水滲漏至土壤環境,從而污染土壤環境;(3)項目運行期廢氣中污染物通過排氣筒或無組織進入環境空氣中,污染物在空氣中由于降雨的作用會隨著雨水進入到土壤環境,導致土壤自然正常功能失調,土壤質量下降;(4)工業固體廢棄物在堆放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進入土壤,使土壤土質、結構產生變化,影響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危害土壤環境。首先,本項目位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鴨子口鄉巴山村五組,現狀用地范圍內主要植被為灌木林,另外項目建設期不存在大量挖填棄方,因此項目的建設對周邊地貌的破壞較小;第二,項目沉淀池及化糞池均設有防滲襯層且項目產生的廢水水質簡單無污染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因子等,即使廢水發生意外泄漏事故,污染物經防滲襯層的阻隔,極少能滲入土壤,因此這類事故對土壤環境的影響極為有限;第三,項目運行期廢氣經處理后均達標排放,因此經降水、擴散和重力作用滲入地面的污染物對土壤環境的影響在環境可接受范圍之內;最后,本項目工業固體廢棄物進行及時清運,且不在廠區進行長期儲存,因此項目工業固廢對周邊土壤環境的影響較小。綜上所述,項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