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流行與防治_第1頁
診斷、流行與防治_第2頁
診斷、流行與防治_第3頁
診斷、流行與防治_第4頁
診斷、流行與防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寄生蟲學

(HumanParasitology)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寄生蟲學教研室第一頁,共五十一頁。寄生蟲病診斷、流行與防治Diagnosis,Epidemic&ControlofParasitosis第二頁,共五十一頁。一、寄生蟲病診斷(1)詢問病史:感染史、排蟲史及臨床癥狀(2)體格檢查:皮下包塊、皮疹第三頁,共五十一頁。第四頁,共五十一頁。一、寄生蟲病診斷(1)詢問病史:感染史、排蟲史及臨床癥狀(2)體格檢查:皮下包塊、皮疹(3)實驗室檢查:病原學檢查免疫學檢查第五頁,共五十一頁。

寄生蟲病的實驗室檢查

1、實驗室檢查的基本原則

2、實驗室檢查的注意事項3、病原學檢查方法

第六頁,共五十一頁。(1)寄生蟲通過宿主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離開人體,繁殖力強,感染較重直接到宿主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中查找離體階段。1、實驗室檢查的基本原則第七頁,共五十一頁。(2)寄生蟲通過宿主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離開人體。對感染較輕、數量較

少或離體階段個體太小者,可采取濃集法查找離體階段。1、實驗室檢查的基本原則第八頁,共五十一頁。(3)寄生于體內卻在肛周產卵或蟲卵在經過肛門時粘附在肛門周圍——采用肛門拭子法查蟲卵。1、實驗室檢查的基本原則第九頁,共五十一頁。(4)有離體階段的寄生蟲在查不到離體階段時,又高度懷疑為感染者或進行大面積人群調查——可采用免疫學檢查。

1、實驗室檢查的基本原則第十頁,共五十一頁。(5)寄生于體內卻無離體階段或呈隱性感染——可采用組織活檢法查寄生階段和血清學檢查。1、實驗室檢查的基本原則第十一頁,共五十一頁。(1)注意蠕蟲卵之間和原蟲包囊之間的鑒別,以及蠕蟲卵與各種相似物之間的鑒別;

2、實驗室檢查的注意事項(2)注意各種檢查方法的適應對象。(3)有些寄生蟲要注意采集標本的時間及送檢的時間。第十二頁,共五十一頁。(4)有些寄生蟲的離體階段有間隙性排放的特點,應反復多次檢查。(5)有些寄生蟲的離體階段具有感染性,實驗室檢查時應防止實驗室感染。(6)血清學檢查應考慮交叉反應、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存在,僅有輔助診斷意義。2、實驗室檢查的注意事項第十三頁,共五十一頁。3、病原學檢查方法(1)糞便檢查a.直接涂片法:查蠕蟲卵、原蟲包囊和滋養體b.改良加藤法:蠕蟲卵的定量檢查c.濃集法:沉淀法——查蠕蟲卵浮聚法——查鉤蟲卵、原蟲包囊尼龍絹篩集卵法——查血吸蟲卵d.培養、孵化法:毛蚴孵化法——查血吸蟲卵鉤蚴培養法——查鉤蟲卵第十四頁,共五十一頁。3、病原學檢查方法e.肛門拭子法:查蟯蟲卵、帶絳蟲卵f.孕節檢查法:查帶絳蟲孕節g.淘蟲法:腸道蠕蟲的療效考核(2)血液檢查a.瘧原蟲的厚薄血片檢查b.絲蟲微絲蚴的厚血膜檢查第十五頁,共五十一頁。3、病原學檢查方法(3)排泄分泌物檢查a.痰液檢查:查肺吸蟲卵、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蛔蚴、鉤蚴、塵螨等b.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查肝吸蟲卵、賈第蟲c.尿液檢查:查陰道毛滴蟲、絲蟲微絲蚴d.鞘膜積液檢查:查絲蟲微絲蚴e.陰道分泌物檢查:查陰道毛滴蟲第十六頁,共五十一頁。3、病原學檢查方法(4)組織活檢a.骨髓穿刺:查利什曼原蟲b.淋巴結活檢:查利什曼原蟲、弓形蟲、絲蟲c.肌肉活檢:查旋毛蟲d.皮膚活檢:查囊尾蚴、裂頭蚴、肺吸蟲、疥螨e.直腸粘膜活檢:查血吸蟲卵、溶組織內阿米巴f.肺組織活檢:查卡氏肺孢子蟲第十七頁,共五十一頁。

二.

寄生蟲病流行(一)我國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分類蟲種數全國調查病例報告合計原蟲202141線蟲132235吸蟲173047絳蟲9716棘頭蟲123節肢動物6666自由生活動物2121

合計60169229我國已報道的人體寄生蟲蟲種數第十八頁,共五十一頁。

省(區、市)檢查人數感染率(%)推算感染人數(萬)北京4163334.778376.3天津2214238.574338.3黑龍江5213117.521617.0上海6213445.704609.8江蘇6369963.5324260.2

湖南6379476.7054652.9廣東6151772.1264531.6廣西5188386.1653640.1海南795894.735621.2西藏1030352.033114.3新疆2630142.976651.3總計147774259.690湖南6379476.7054652.9湖南6379476.7054652.9我國各省、區、市的人體寄生蟲總感染率(1992)第十九頁,共五十一頁。感染蟲種數感染人數平均感染率(%)構成比(%)

149987133.826756.6709225668417.370029.10053962257.300910.90914241091.63152.7332543720.29590.495766860.04640.07787950.00640.01088160.00110.0018920.00010.0002單一與多蟲感染的感染率及構成比第二十頁,共五十一頁。(二)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1、地方性:a.中間宿主與媒介昆蟲的分布第二十一頁,共五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五十一頁。第二十三頁,共五十一頁。(二)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1、地方性:a.中間宿主與媒介昆蟲的分布b.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血吸蟲的感染方式)第二十四頁,共五十一頁。血吸蟲的感染方式第二十五頁,共五十一頁。(二)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1、地方性:a.中間宿主與媒介昆蟲的分布b.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血吸蟲的感染方式)c.氣候

第二十六頁,共五十一頁。2、季節性:

a.媒介昆蟲的季節性所致

b.人類生產、生活活動形成感染季節性

c.寄生蟲在外界發育及活動的季節性(二)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第二十七頁,共五十一頁。3、自然疫源性

a.基本概念:有些人體寄生蟲無明顯宿主特異性,可寄生于多種動物,這些寄生蟲可在無人參與的情況下在動物之間相互傳播。這種性狀稱自然疫源性。

b.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在脊椎動物與人之間自然傳播的寄生蟲病。如日本血吸蟲病。

c.意義:(a)反映寄生蟲在自然界的演化過程;(b)反映寄生蟲病在流行病學和防治中的復雜性;(二)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第二十八頁,共五十一頁。(三)流行三環節

1、傳染源

體內有寄生蟲生存、繁殖,并能將寄生蟲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

2、傳播途徑

寄生蟲由傳染源排出以后,經過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經過的途徑。

第二十九頁,共五十一頁。

經口感染蛔蟲、蟯蟲、溶組織內阿米巴、肺吸蟲、肝吸蟲、帶絳蟲等感染方式小結第三十頁,共五十一頁。第三十一頁,共五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五十一頁。第三十三頁,共五十一頁。第三十四頁,共五十一頁。第三十五頁,共五十一頁。第三十六頁,共五十一頁。第三十七頁,共五十一頁。

經口感染自體外感染自體內感染輸血感染經胎盤感染直接接觸傳播由節肢動物傳播經皮膚、粘膜感染蛔蟲、蟯蟲、溶組織內阿米巴、肺吸蟲、肝吸蟲、帶絳蟲等鉤蟲、血吸蟲、絲蟲等絲蟲、瘧原蟲、利氏曼原蟲陰道毛滴蟲、疥螨弓形蟲瘧原蟲豬帶絳蟲蟯蟲感染方式小結第三十八頁,共五十一頁。(三)流行三環節

1、傳染源

體內有寄生蟲生存、繁殖,并能將寄生蟲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

2、傳播途徑

寄生蟲由傳染源排出以后,經過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經過的途徑。

3、易感人群

對寄生蟲有較高感受性的人群。

第三十九頁,共五十一頁。(四)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溫度、濕度、雨量、植被、地理環境等。第四十頁,共五十一頁。

各省(區、市)總感染率分級標化感染率(%)省(區、市)17.0~29.9黑龍江、內蒙古北30.0~39.9吉林、寧夏、北京、天津、山西40.0~49.9河北、新疆、甘肅、青海、陜西、上海50.0~59.9湖北、西藏、山東、遼寧60.0~69.9江蘇、河南、安徽70.0~79.9廣東、云南、湖南、江西80.0~89.9浙江、貴州、四川、福建、廣西90.0~海南南第四十一頁,共五十一頁。第四十二頁,共五十一頁。(四)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溫度、濕度、雨量、植被、地理環境等。3、社會因素

國家政策、經濟狀況、科學水平、

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防疫保健、生產方式。2、生物因素

中間宿主、媒介昆蟲。第四十三頁,共五十一頁。三、寄生蟲病防治原則:切斷寄生蟲病流行的三環節(一)消滅傳染源

普查、普治病人、帶蟲者以及保蟲宿主第四十四頁,共五十一頁。寄生蟲病的化學治療1、抗原蟲藥氯喹、奎寧、青蒿素——殺瘧原蟲紅內期原蟲伯氨喹啉、乙胺嘧啶——殺瘧原蟲紅外期原蟲伯氨喹啉——殺瘧原蟲配子體氯喹——治療阿米巴肝膿腫滅滴靈——用于阿米巴、陰道滴蟲、賈第蟲、

結腸小袋纖毛蟲及隱孢子蟲的感染磺胺、乙胺嘧啶、螺旋霉素——殺滅弓形蟲速殖子第四十五頁,共五十一頁。2、抗線蟲藥甲苯達唑、阿苯噠唑、海群生——抗絲蟲藥3、抗吸蟲、絳蟲藥吡喹酮、硫雙二氯酚——廣譜抗吸蟲、絳蟲藥左旋咪唑、噻嘧啶廣譜驅線蟲藥第四十六頁,共五十一頁。三、寄生蟲病防治原則:切斷寄生蟲病流行的三環節(一)消滅傳染源

普查、普治病人、帶蟲者以及保蟲宿主(二)切斷傳播途徑

加強糞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控制和消滅傳播媒介及中間宿主第四十七頁,共五十一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