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社會工作課件_第1頁
個案社會工作課件_第2頁
個案社會工作課件_第3頁
個案社會工作課件_第4頁
個案社會工作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個案社會工作個案社會工作【教學內容】個案社會工作的概念及其歷史沿革;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模式;個案社會工作實施的原則與程序;個案社會工作的技術、技巧【教學要求】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概念及其歷史沿革;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模式;掌握個案社會工作實施的原則與程序;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技術與技巧【教學內容】問題一:社會工作的三大傳統方法是什么?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問題二:這三大傳統方法那個方法出現的最早?19世紀中后期的慈善組織會社采用友好訪問員是專業社會工作的開始,因此社會個案工作是最先被提出來并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的一種專業方法問題一:社會工作的三大傳統方法是什么?第一節個案社會工作的概念及其歷史沿革一、個案社會工作的界定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界定(P186)王思斌:個案社會工作是由專業社會工作者運用有關人與社會的專業知識和技巧,為個人和家庭提供物質或情感方面的支持和服務,以幫助個人和家庭減輕壓力,解決問題,達到個人與社會的良好福利狀態。李迎生:個案社會工作是一種以個人或家庭為對象的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社會工作者通過與案主建立專業關系,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術,協調可資利用的各種社會資源,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對一的服務,以協助案主擺脫困境,解決問題,達到與社會、環境的良好適應。第一節個案社會工作的概念及其歷史沿革一、個案社會工作的界(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特點(P187)1、社會個案工作是以專業知識和技巧為基礎的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之一。2、社會個案工作的對象或案主是有問題的個人或家庭,注重個人或家庭的獨特性。3、社會個案工作注重并了解個人或家庭發生問題的內、外在原因。4、社會工作者注重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特別是社會資源,以解決個人或家庭面臨的問題。5、社會工作者注重建立專業關系以開展工作,注重取得案主的信任與配合。6、社會個案工作特別強調案主自決,社會工作者只是或只能從旁協助。7、社會個案工作的目的是幫助個人或家庭擺脫困境,以達到與社會的良好適應。(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特點(P187)1、社會個案工作是以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優勢和不足(p187)

(一)社會個案工作方法的優勢社會個案工作的優勢,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1、社會工作者與案主一對一地直接討論問題,尋求解決辦法,能夠建立起比較密切的專業關系,有利于問題的解決。2、一般而言,該方法所涉及的案主問題不很復雜,涉及面不廣,工作者了解情況比較容易,也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協調各方面的力量,以尋求問題的完滿解決。3、社會工作者易于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便于總結經驗、教訓,使工作得以不斷改進。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優勢和不足(p187)(一)社會個案工作(二)社會個案工作方法的不足1、社會個案工作只能涉及微觀層次的社會問題。2、社會個案工作只能解決簡單的社會問題,或充當解決復雜問題的輔助方法。3、運用個案方法需要較多的人力資源配置(二)社會個案工作方法的不足1、社會個案工作只能涉及微觀層三、個案社會工作的歷史沿革

(一)強調個人的道德因素的時期,社會個案工作方法開始萌芽(19世紀到20世紀初)(二)強調社會因素的影響時期,社會個案工作方法初步形成與體系化(“慈善組織會社”后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三)重視心理因素影響的時期,社會個案工作方法進一步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30年代)(四)強調綜合因素的影響的時期,社會個案工作方法趨向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至20世紀60年代)(五)社會個案工作的新發展(20世紀60年代至目前)三、個案社會工作的歷史沿革(一)強調個人的道德因素的時期,第二節個案社會工作的主要理論模式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二、行為修正模式三、任務中心模式四、結構家庭治療模式五、人本治療模式第二節個案社會工作的主要理論模式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p193)

(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由來心理社會派社會個案工作的起源可上溯至芮奇蒙德的《社會診斷》一書。一開始這一學派被稱為“診斷學派”。20世紀30年代,漢密爾頓(GordonHamilton)發表《社會個案工作的基本理念》(BasicConceptinSocialCasework)一文,對心理社會派首次做出了系統闡釋,成為該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后來,哥倫比亞大學的郝里斯(FlorenceHollis)將該派進一步發揚光大,從而使心理社會派社會個案工作成為社會個案工作的重要理論派別之一。心理與社會學派主要理論基礎是心理學理論,文化人類學理論以及系統理論。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p193)(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二)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1、對人的成長發展的假設:認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層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動個人的成長和發展。2、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服務對象的問題與服務對象感受到的過去、現在以及問題處理三個方面的壓力有關。3、對人際溝通的假設:認為人際溝通是保證人與人之間進行有效溝通交流的基礎,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條件。4、對人的價值的假設:認為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即使是暫時面臨困擾的服務對象也具有待開發的潛在能力。(二)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1、對人的成長發展的假設:(三)心理社會治療程序第一階段:研究——收集資料,了解服務對象第二階段:診斷——確定服務對象問題的原因心理動態診斷:對服務對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評估。緣由診斷:對服務對象的困擾產生、變化的過程進行分析。分類診斷:對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做出判斷。例如:一名青少年成長中很自卑,到底是什么原因,是生理、心理還是社會方面的原因導致他有自卑情節。

第三階段:治療(三)心理社會治療程序第一階段:研究——收集資料,了解服務對(四)心理社會治療技巧(四)心理社會治療技巧支持技巧是指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了解、接納和同感等方式減輕服務對象的不安,給予服務對象必要的肯定和認可;直接影響則是社會工作者通過直接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意見促使服務對象發生改變;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會工作者通過讓服務對象解釋和描述自己困擾產生的原因和發展歷程,為服務對象提供必要的情緒宣泄機會,以減輕服務對象內心的沖突,調整服務對象的不良行為。現實情況反思: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對象對自己多處的實際狀況做出正確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心理動力反思:社會工作者協助服務對象正確了解和分析自己內心的反應方式的技巧;人格發展反思: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對象重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以往經歷,調整自己人格的技巧。支持技巧是指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了解、接納和同感等方式減輕服務對直接服務技巧:直接對服務對象進行輔導、治療的具體方法。間接服務技巧:通過輔導第三者或者改善環境間接影響服務對象的技巧。非反思性技巧是指社會工作者直接向服務對象提供各種服務,而服務對象只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的服務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響和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直接治療技巧是指社會工作者通過與服務對象相互溝通交流,引導服務對象正確分析和理解自己問題的各種具體技巧。直接服務技巧:直接對服務對象進行輔導、治療的具體方法。案例:心理社會治療法個案一、基本資料葛某,女,21歲,上海市浦東新區人,職校畢業,家住本市某路某號某室。葛某由于長期找不到穩定的工作而比較悲觀,情緒低落,對居委有偏見。二、背景資料案主的父親坐牢,還有三年才出獄,母親改嫁。案主現和姑姑全家以及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姑姑以前開點心店,但現在身體不好而沒有繼續經營。姑姑夫妻倆沒有退休工資,全家靠案主奶奶的退休工資和案主的低保費生活。二室一廳的房子有六口人住,家庭經濟較拮據。案主本人享受低保,曾作過多份臨時工,但都不長久。居委會安排其面試也沒有結果,因此案主對居委會有不滿。由于家庭貧困,案主家與鄰居的關系也不好。案例:心理社會治療法個案一、基本資料三、主要問題案主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拮據,案主又一直找不到穩定工作,一直做臨時工,因此情緒低落、缺乏自信、悲觀。案主雖然有姑姑照顧,但始終沒有父母的關愛,缺乏家庭溫暖。案主對居委、對社會有片面、消極的看法。四、問題分析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案主得不到正常家庭的溫暖和關愛,因此自我評價較低、有自卑感。進入社會后一直做臨時工,找不到穩定工作;寄居的姑姑一家也是感嘆社會不公的弱勢群體,這些都加劇了她的自卑和痛苦,并由此產生了對社會和機構的偏激看法。社工可以同時促使案主個人、案主所處的環境這兩方面改變,使得案主和環境達到平衡。三、主要問題六、工作計劃目標:協助案主恢復自信,改善悲觀情緒,使其對生活充滿信心,改變其對居委、對社會的片面看法,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具體計劃:(一)與案主建立專業關系,了解案主目前狀況,舒緩可能會產生的不安與憂慮。(二)從客觀現實與案主心理這兩個方面為案主分析問題,鼓勵案主先從臨時工做起;協助案主建立自信。(三)從社會方面為案主分析問題,鼓勵案主多交朋友、變開朗一些。(四)改變案主讀書無用的錯誤認知,鼓勵案主多學習一些職業技能,并要從身邊的資源和社會網絡著手,同時還要主動改善與親戚、鄰居的關系。(五)根據案主轉變的情況,適時為案主提供職介所等機構的就業信息,鼓勵其就業。六、工作計劃目標:協助案主恢復自信,改善悲觀情緒,使其對生活三、行為修正模式(p176-p177)

(一)由來行為修正派社會個案工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受行為心理學發展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社會個案工作模式。它并不關心無意識或心理這種看不到的東西,只把行為當作治療的對象。三、行為修正模式(p176-p177)(一)由來1、經典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

1、經典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經典條件反射的內容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俄國生理學家伊凡?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經典性條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現象時,觀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對食物的一種反應特征。他的實驗方法是,把食物顯示給狗,并測量其唾液分泌。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如果隨同食物反復給一個中性刺激,即一個并不自動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鈴響,這狗就會逐漸“學會”在只有鈴響但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分泌唾液。一個原是中性的刺激與一個原來就能引起某種反應的刺激相結合,而使動物學會對那個中性刺激做出反應,這就是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內容經典條件反射的內容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俄國生理學家伊凡?巴甫洛治療技巧系統脫敏:就是要求助者在放松狀態下逐漸靠近,接觸恐懼對象,這樣就可以抑制或這消減求助者的焦慮反應,從而幫助求助者逐漸克服恐懼癥狀。厭惡療法:當出現一個不適當行為時,就會出現厭惡性刺激,使求助者的不適應行為與厭惡性刺激建立聯系,這樣求助者就會逐漸回避或放棄不適應行為。治療技巧系統脫敏:就是要求助者在放松狀態下逐漸靠近,接觸恐懼個案社會工作課件個案社會工作課件個案社會工作課件厭惡療法案例案例:對于酗酒者采用厭惡療法,當求助者飲酒后,就讓其嘔吐藥物,使求助者的飲酒行為與嘔吐、惡心等不愉快反應建立聯系,逐漸消除飲酒后的快感,最后就會回避酗酒行為。厭惡療法案例案例:對于酗酒者采用厭惡療法,當求助者飲酒后,就2、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由斯金納及其門徒發展起來的,認為行為模式能否建立,以及行為模式的方向均由行為的結果決定。有些行為結果增加行為再發生的次數;有些行為結果則削弱行為,所以只要改變行為的結果就可以改變行為。操作制約產生的行為可由個人意識控制,又稱為隨意行為。隨意行為以對行為結果的理性預測為基礎,其原則是趨利避害。2、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由斯金納及其門徒發展起來的,認為行為個案社會工作課件操作制約派關于行為改變的技巧包括一下幾種(P197)正強化:希望出現的行為反應一旦出現,立即給予獎賞,以增加行為出現的頻率。負強化:當不希望出現的行為出現時,立即給予懲罰,以消除此類行為。消除:當不希望出現的行為出現是予以忽視,不做任何反應,以減少該行為發生的頻率,乃至消除該行為。差別強化:目標行為出現時給予獎勵,希望消除的行為出現時不做反應,借以增強目標行為發生的頻率,乃至消除該行為。操作制約派關于行為改變的技巧包括一下幾種(P197)正強化:3、社會學習理論(20世紀70年代)社會學理論由班都拉(Bandura)提出。認為人的大部分行為是通過示范、觀察和模仿獲得的。治療方法:模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榜樣的示范和求助者的模仿練習3、社會學習理論(20世紀70年代)社會學理論由班都拉(Ba(二)基本假設(p196-197)1、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

2、行為可具體劃分為操作性行為與反應性行為。3、行為的持續存在有其必須具備的條件:引發行為的前因與維持行為存在的效果反應。4、重視與問題有關的當前行為特別是偏差行為。(二)基本假設(p196-197)1、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三)基本工作程序1、建立關系。2、界定問題。3、評估資源。4、確定目標。5、設計計劃。6、實施計劃。7、結果評估。8、結果維持。(三)基本工作程序1、建立關系。三、任務中心模式(p158)

任務中心模式是芝加哥大學雷德與艾普斯坦于1972年正式提出。為了回應當時個案工作開展過程中服務效率低下的實際問題,提出了以為服務對象提供簡要有效服務的任務中心模式。高效的服務介入必須滿足五個條件:一是介入時間有限;二是介入目標清晰;三是介入服務簡要;四是介入過程精密;五是服務效果明顯三、任務中心模式(p158)任務中心模式是芝加哥大學雷德與(二)理論假設1、案主問題的產生是因為能力暫時受限,而不是病理因素所導致;2、解決問題的困難在于環境或資源不足;3、當人陷入問題時會產生改變問題的動力,但也有適應問題的本能;4、人們只是想把問題減輕到可以忍受的地步,而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5、當個人了解自身有問題時,會采取行動解決;(二)理論假設1、案主問題的產生是因為能力暫時受限,而不是病四、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

結構式家庭治療法是由米紐秦于20世紀60年代初創建的。1、以家庭作為治療單位;2、相信個人的問題是家庭交往過程中的問題反映3、家庭功能發揮不良是因為家庭結構的不合理,通過改變家庭的結構與組織,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的發揮;(備注:家庭結構也就是固化的交往關系)4、不把個人行為問題作為治療的焦點,而把改變家人的交往方式作為治療的手段與中心;5、治療不用猜直接的,單對單的談話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層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員的交往過程中。6、注重此時此地的現實情況,而不是注重對家庭歷史的回顧與家庭問題成因的追述。四、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結構式家庭治療法是由米紐秦于20世紀五、人本治療模式羅杰斯提出的人本治療模式基本假設(一)對人性的看法(人本質善乎惡乎)(二)求助者的主觀經驗世界人是生活在主觀世界里,而非客觀世界里。(三)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求助者對自己的看法,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二是求助者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四)心理適應不良和心理適應失調當自我概念與經驗不一致就會出現心理適應不良和心理適應失調五、人本治療模式羅杰斯提出的人本治療模式人本治療方法和技巧人本治療模式與以往的個案理論分析模式不同,它不注重工作者的具體輔導技巧,而以創造和諧,接納和真誠的合作輔導關系為中心。人本治療方法和技巧人本治療模式與以往的個案理論分析模式不同,羅杰斯的自我概念羅杰斯的自我概念個案社會工作課件知識點回顧心理動態診斷是()A.對服務對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評估B.對服務對象困擾產生、變化的過程進行分析C.對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做出判斷D.對服務對象成長的診斷知識點回顧心理動態診斷是()分類診斷是()A.對服務對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評估B.對服務對象困擾產生、變化的過程進行分析C.對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做出判斷D.對服務對象成長的診斷分類診斷是()行為治療模式()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A.人格理論B.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C.社會學習理論D.經典條件作用理論E.認知理論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認為人的成長受到()影響A.生理B.心理C.社會D.社區E.自然環境行為治療模式()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第三節個案社會工作實施的原則與程序一、社會個案工作的實施原則(一)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系(1)它是一種滿足案主需求的關系;(2)它是一種激發案主改變的新的力量源泉的關系;(3)它是一種互動、互補的關系;(4)它是一種真誠的關系;第三節個案社會工作實施的原則與程序一、社會個案工作的實施原(二)社會個案工作的實施原則1、個別化原則2、接納的原則3、有效溝通的原則4、案主自決的原則5、社會工作者自我控制的原則(專業自我)6、保密的原則(二)社會個案工作的實施原則1、個別化原則二、社會個案工作的程序

1.接案或轉介2、預估:收集資料與診斷3、制訂服務計劃4、簽訂協議5、開展服務6、結案二、社會個案工作的程序1.接案或轉介一、接案或轉介接案過程中的工作重點:一是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愿望; 二是促使有需要的人成為服務對象;三是明確服務對象的要求; 四是初步評估服務對象的問題和需要;轉介的條件:一是服務對象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屬于本機構的服務范圍二是服務對象生活在本機構的服務區域之外;接案同意書和轉介同意書一、接案或轉介接案過程中的工作重點:二、預估:收集資料與診斷(一)資料收集資料收集的內容:個人資料: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情況環境資料:包括服務對象的家庭、朋輩、社區和工作環境的情況資料收集的方式:(1)通過與案主直接會談來搜集(2)家庭訪問(3)通過對與案主相關的人士訪問了解二、預估:收集資料與診斷(一)資料收集(二)診斷

(1)生理功能:從案主的性別、年齡、教育背景、就業狀況、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等基本資料作分析診斷。

(2)心理功能:從案主的智力狀態、人格特點、自我意識、防御機能等方面加以判斷。

(3)社會功能:從案主的人際關系狀況、社會角色與地位狀況作分析研究。

(4)社會環境:從案主生活于其中的社會文化環境如種族、語言、宗教信仰、社會階層等因素作出判斷。(二)診斷三、制訂服務計劃

服務計劃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服務對象的姓名、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和職業等情況;二是服務對象希望解決的問題,包括主要問題以及一些相關的問題。三是工作計劃的目標,包括總目標和每一階段的子目標;四是服務開展的基本階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各階段需要發掘和運用的資源;五是服務開展的期限,包括每一階段的時間安排和總的時間期限;六是聯系方式,包括直接見面和不直接見面的聯系方式;三、制訂服務計劃服務計劃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四、簽訂協議

協議一般包括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服務目標;二是服務的內容和采用的方法;三是服務雙方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四是服務的地點、時間、期限和次數;五是服務雙方簽字;四、簽訂協議協議一般包括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社會工作協議示例】張明夫婦領養福利院兒童王強的工作協議社會工作者和張明夫婦協議履行下述要求:張明夫婦:1、每周探望王強以使王強熟悉他們直到2007年6月6日2、張明妻子要參加社區每周舉辦的“如何做父母”課程直到2007年7月底社會工作者:1、2007年2月為張明妻子安排報名參加服務培訓課程2、安排張明夫婦和孩子從2007年2月20日開始到6月30日每周見一次面本協議在2007年4月16日做中期評估,討論為達目標下一步要進行的工作。社工簽名:服務對象簽名:【社會工作協議示例】張明夫婦領養福利院兒童王強的工作協議五、開展服務(治療)亦稱“介入”、“干預”,是正式將上一階段制定的計劃加以實施以協助案主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整個個案工作過程的重點。在這一階段,個案工作者的工作包括協助案主抒發積郁的情緒,澄清案主不合理的觀點或疑慮,修正偏差的行為,改善環境,肯定自我,增強信心和調整社會關系等等。五、開展服務(治療)亦稱“介入”、“干預”,是正式將上一階六、結案當工作已進行到一個階段時,由工作者和案主共同檢討過去的工作成效,評估項目包括治療的目標是否達到,工作方式是否適當,案主方面對改變的進度是否滿意等。評估的結果有助于調整服務計劃,使服務達到滿意的結果而結案。結案后,為了確保案主能夠適應良好,社會工作者通常在一定時限內還要進行追蹤服務。六、結案當工作已進行到一個階段時,由工作者和案主共同檢討過出現以下五種情況之一就可以結案:一是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都認為工作目標已經達到;二是雖然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但服務對象已經具備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的專業關系不和諧,希望結束服務;四是服務對象出現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問題,需要其他社會工作者或服務機構解決;五是因為一些不可預測的因素,需要結束服務;出現以下五種情況之一就可以結案:出現以下五種情況之一就可以結案:一是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都認為工作目標已經達到;二是雖然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但服務對象已經具備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的專業關系不和諧,希望結束服務;四是服務對象出現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問題,需要其他社會工作者或服務機構解決;五是因為一些不可預測的因素,需要結束服務;出現以下五種情況之一就可以結案:銀燕幼兒園中二班周老師這半年多來,經常發現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師在幼兒園門口還親眼看見施巧巧的母親張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師來到社區的家庭服務中心,要求社會工作者介入。如果你是一名專業社會工作者,請按照個案工作的進程設計一下社會工作者在各階段的工作要點。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兒園周老師,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親虐待的的情況。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師,而是施巧巧及其母親張女士。所以通過和周老師會談、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況后,社會工作者需要拜訪張女士,通過和她的會談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開始個案輔導。銀燕幼兒園中二班周老師這半年多來,經常發現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

⑴接案階段。社會工作者與張女士初次見面,了解此次會談目的。社會工作者要運用同理心、尊重、真誠、具體等技巧以及接納、非評判等原則和張女士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同時會談選擇一個安全、溫馨、舒適的場所,這可以幫助張女士在放松的狀態下說明事實,澄清期待。社會工作者初步了解問題的成因、程度、頻度等。

⑵預估階段。在現有資料的幫助下,進一步全面搜集資料,和張女士一起確定問題與需要。資料收集可以從問題、人、環境三個維度進行考慮,同時關注張女士的優勢與長處。根據現有的資料,可以初步判定張女士的問題屬于心理和行為兩方面。心理方面的問題需要根據實際訪談情況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張女士的生活壓力大,這既可能來自家庭事務也可能來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資料后,進行預估判斷。行為方面的問題表現為負面情緒的宣泄,不適當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兒等。此外,女兒施巧巧也可能需要進行適當的情緒輔導。

⑴接案階段。⑶計劃階段。社會工作者協助張女士一起設定個案輔導的目標和計劃。個案工作的總目標是改善張女士的心理壓力和教養方式,使其用恰當的情緒宣泄方式處理情緒,對于女兒也要采用適當的教養方式;處理施巧巧由于被打而帶來的情緒議題。為達成這個總目標,需要對張女士進行心理輔導和行為修正。其一,協助張女士宣泄積壓于心頭的負面情緒;其二,幫助張女士學習恰當的情緒宣泄方式及壓力管理技巧;其三,改變張女士不適宜的教養方式,教導其采用適合的教育方式。與此同時,對施巧巧進行必要的輔導,一則處理被打的情緒傷害,二則教導其與父母溝通的技巧。⑶計劃階段。⑷實施階段。根據計劃展開服務,并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里可以圍繞三個方面進行;其一,增強案主力量,處理張女士的負面情緒,并教導其學習積極的壓力管理技巧及教養技能;其二,處理施巧巧的情緒傷害,教導其與父母正向溝通的策略;其三,改善案主環境,強化家庭及幼兒園對于施巧巧及其母親的支持,促進其改變與成長。⑸評估階段。社會工作者對個案輔導進行成效評估、過程評估和滿意度評估。此處,社會工作者也可以約見張女士的女兒施巧巧,詢問其母親的改變狀況以此分析個案輔導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個案輔導即將結束。⑷實施階段。⑹結案階段。社會工作者要與張女士一起回顧個案輔導的整個過程,鞏固輔導效果。在張女士表現出離別依戀時,社會工作者要恰當地處理其離別情緒,鼓勵她堅持采用個案輔導中學到的方法來處理自身情緒及女兒的教養問題。

⑺跟進服務。

個案結束后,可對個案進行跟進,必要時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回訪,并請求幼兒園給予施巧巧更多的關注與關心。⑹結案階段。收集與服務對象問題所有有關的資料是()服務對象生理、心理服務對象的家庭、同輩、社區服務對象社會方面的情況服務對象工作環境等情況服務對象的語言思維能力收集與服務對象問題所有有關的資料是()在下面哪種情況下可以對服務對象實行轉介:服務對象的問題不屬于本機構服務的內容范圍服務對象不屬于該區域的人員,因此社會工作者無法進行服務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緊張社會工作者由于其他需要,調離了該機構;社會工作者的水平有限,影響了服務質量在下面哪種情況下可以對服務對象實行轉介:第四節社會個案工作的技術、技巧一、個案會談(一)個案會談與一般談話的聯系和區別1、個案會談的含義個案會談是社會工作者與案主之間的互有目的的專業談話或交談,是一種專業談話,和一般談話既有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別。2、個案會談與一般談話的聯系或相似之處是:(1)談話雙方都是用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交換意見、態度與感覺。(2)談話雙方都是面對面地相互影響。第四節社會個案工作的技術、技巧一、個案會談3、個案會談作為一種專業談話,和一般會談又有著本質的區別:(1)個案會談是一種有目的的談話,其內容、程序、時間、地點經過了周密的設計與選擇。(2)在會談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的角色不同,前者負有推動會談程序的責任。(3)社會工作者是將會談作為一種工作途徑或工具,通過會談的形式向案主提供專業服務。(4)在個案會談中,社會工作者的應對行動經過了詳細計劃。這種計劃建立在經驗的累積與對會談規律的理論認識的基礎上。(5)個案會談作為一種專業會談,不是娛樂活動。雖然為活躍會談的氣氛,有時會雜以少量幽默與詼諧的話題。3、個案會談作為一種專業談話,和一般會談又有著本質的區別:(二)個案會談的類型

1、收集資料會談:

2、分析診斷會談:

3、治療服務會談:(二)個案會談的類型1、收集資料會談:(三)個案會談主要技巧支持性技巧引領性技巧影響性技巧專注澄清提供信息傾聽對焦自我披露同理心摘要建議鼓勵忠告對質(三)個案會談主要技巧支持性技巧引領性技巧影響性技巧專注澄支持性技巧

支持性技巧是社會工作者借助口頭和身體語言,讓服務對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的一系列技術,包括專注、傾聽、同理心、鼓勵。

專注:即社工借助友好的視線接觸、開放的姿勢以及專心的態度關注服務對象的表達;

傾聽:既社工用心聆聽服務對象傳達的信息,理解服務對象的感受;

同理心:即社工設身處地地體會服務對象的內心感受;

鼓勵:即社工運用口頭語言和身體語言的方式肯定服務對象的一些積極表現支持性技巧支持性技巧是社會工作者借助口頭和身體語言,讓服務引領性的技巧

引領性技巧是社工主動引導服務對象探索自己以往經驗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澄清:即社工引導服務對象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經驗和感受;對焦:即社工將服務對象偏離的話題或者寬泛的討論收窄,集中討論某個焦點。摘要:即社工將服務對象長段談話或者不同部分的話題進行整理,概括和歸納其中的要點。引領性的技巧引領性技巧是社工主動引導服務對象探索自己以往經影響性的技巧

影響性技巧是社工為服務對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議,讓服務對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決方法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

提供信息:即社工借助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向服務對象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巧

自我披露:即社工選擇地袒露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處理事情的方法,為服務對象提供參考;

忠告:即社會工作者向服務對象指出某種行為的危害性或者必須采取的行為;

對質:即社工通過直接提問等方式讓服務對象面對自己在行為。情感和認識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影響性的技巧影響性技巧是社工為服務對象提供必要的信二、家庭訪談

家庭訪談即社會工作者在案主家庭進行的會談。家庭訪談的功能在于證實案主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并實際了解案主的家庭生活和社會關系,以便社會工作者全面掌握案主資料,從而對案主問題做出準確的分析、診斷并進而協助案主解決問題。家庭訪談還有促進案主家庭配合社會工作機構輔助案主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家庭訪談對個案工作來說是一個必要、重要的環節二、家庭訪談家庭訪談即社會工作者在案主家庭進行的會談。家庭家庭訪談一般在以下情形下發生:(1)對案主陳述的事實的可靠性發生懷疑時;(2)認為案主問題發生的原因主要來自其家庭時;(3)案主患有疾病或行動不便,來機構會談發生困難時;(4)案主與工作者久未聯系或失去聯系時;(5)為解決問題極需案主家庭配合時;(6)案主年齡尚幼,會談必須有其家長或監護人參與時;如此等等。家庭訪談一般在以下情形下發生:進行家庭訪談時,還應加以注意的事項包括:(1)訪談的目標應當明確。(2)訪談的時間應當合適。一般應放在訪談對象下班或節假日進行,且造訪前應和事主約定。(3)訪談時著裝應當得體。社會工作者的著裝要視訪談對象而定。一般應整潔、大方,且與訪談對象的生活習慣比較接近。(4)訪談的態度應當嚴謹。社會工作者是代表機構行事,其態度和言行應當嚴謹,同時要合乎當地的風俗習慣和訪談對象的社會背景。進行家庭訪談時,還應加以注意的事項包括:三、個案記錄

個案記錄是指對工作者與案主接觸、了解并診斷案主問題及協助其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的記載。記錄的內容主要包括:一般的、基本的資料,如姓名、年齡、性別;案主的心理及社會狀況;案主問題的表現及其特征;案主本人對自身問題的陳述及感受;社會工作者對案主問題的分析、診斷,以及針對案主問題的處理經過與方法等等。個案記錄的意義在于:它可以幫助工作者總結經驗與教訓,以便改進工作;當需要轉案時,記錄可以幫助新的工作者了解案主;個案記錄也為社會工作研究與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實際資料或案例。三、個案記錄個案記錄是指對工作者與案主接觸、了解并診斷案主個案記錄的方式主要有流水式、對話式及分段式等幾種:(1)流水式。將案主資料及診斷、治療經過全部記錄下來。其優點是非常詳盡、具體;但缺點是浪費時間、精力,且沒有重點。(2)對話式。即記錄工作者與案主會談發生時彼此之間的互動、溝通的內容,不僅記錄口語的,一些非言語的內容也記錄下來。這種記錄可以清楚了解案主的內在感受和問題,工作者會談的技巧,以及雙方互動的過程。(3)分段式。按事情發生的先后順序,分段記錄,且給每段加上標題,使內容清晰可見。個案記錄的方式主要有流水式、對話式及分段式等幾種:實驗課:個案工作通用實務過程實驗目的:掌握個案工作的通用實務過程;了解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和主要技巧;提高學生的實務能力實驗任務及要求:根據個案工作每個階段的任務來分析案例。實驗課:個案工作通用實務過程實驗目的:掌握個案工作的通用實務你是星星社區服務中心的社工,通過家訪你發現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家庭,這個家庭的基本情況是這樣的:小惠,12歲,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讓小惠成了一個孤兒,小惠只能跟著奶奶一起生活,但是奶奶的經濟條件也不好,再加上年紀已經很大,小惠的生活,學習都成了問題。針對小惠這個個案,你打算如何開展你的工作?(請從個案工作的基本流程角度思考)。個案社會工作課件(1)接案或者轉介:與小惠建立專業關系,進行初次面談,了解小惠的問題,需要和具體要求,同時評估小惠的問題是否符合及否服務的范圍。(2)收集資料與診斷:通過與案主小惠直接會談、家庭訪問以及對與案主小惠相關的人士訪問來收集小惠的資料,初步診斷出小惠的問題有生活問題、學業問題,教育問題。(3)制定服務計劃;通過上述的診斷,可以初步確定社工的介入策略:一是聯系社會救助機構對小惠一家實行救助,二是聯系小惠就讀的學校,幫助其減免學雜費用等;三是對小惠進行心理疏導;四是聯系小惠的老師和同學讓他們對小惠學習進行幫助。(4)治療(服務計劃的實施):將制定的服務計劃實施下去,幫助案主抒發其情緒,改善環境,確定信心。(5)結案:達到預先制定的工作目標就可以結案,結案后為了案主能夠適應良好,還應該進行追蹤服務。(1)接案或者轉介:與小惠建立專業關系,進行初次面談,了解小案例:服務對象小周隨父母到外地讀書。她在家鄉讀書時成績良好,也很活潑可愛,但到了新環境成為插班生后,她因家境貧寒而屢屢受到同學們的嘲笑,一些同學經常欺負她。小周越來越不喜歡上學,每次去學校都提心吊膽,上課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經常被老師批評。因此,她開始經常逃學。(1)結合案例分析一些小周逃學的原因。(2)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決小周面臨的問題?案例:服務對象小周隨父母到外地讀書。她在家鄉讀書時成績良好,(1)小周逃學的原因:小周自身的因素,來到一個新的環境無法適應;學校的原因,班里的同學不夠友善,給小周造成壓力,老師不了解情況,對小周關心不足;家庭的因素,家境貧寒,父母對小周關心不到位。(2)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利用個案輔導,探究其問題行為的真正原因,幫助小周澄清角色,認知問題行為的后果,給她情感支持;開展互助成長小組為小周獲得成就,感受溫暖,提高自信;通過家訪,了解小周的家庭狀況,促使家長改善家庭環境,幫助家長識別并改變孩子的問題行為。(1)小周逃學的原因:1、Geniusonlymeanshard-workingallone'slife.(Mendeleyer,RussianChemist)

天才只意味著終身不懈的努力。20.8.58.5.202011:0311:03:10Aug-2011:032、Ourdestinyoffersnotonlythecupofdespair,butthechaliceofopportunity.(RichardNixon,AmericanPresident)命運給予我們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機會之杯。二〇二〇年八月五日2020年8月5日星期三3、Patienceisbitter,butitsfruitissweet.(JeanJacquesRousseau,French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實是甜蜜的。11:038.5.202011:038.5.202011:0311:03:108.5.202011:038.5.20204、Allthatyoudo,dowithyourmight;thingsdonebyhalvesareneverdoneright.----R.H.Stoddard,Americanpoet做一切事都應盡力而為,半途而廢永遠不行8.5.20208.5.202011:0311:0311:03:1011:03:105、Youhavetobelieveinyourself.That'sthesecretofsuccess.----CharlesChaplin人必須相信自己,這是成功的秘訣。-Wednesday,August5,2020August20Wednesday,August5,20208/5/20206、Almostanysituation---goodorbad---isaffectedbytheattitudewebringto.----LuciusAnnausSeneca差不多任何一種處境---無論是好是壞---都受到我們對待處境態度的影響。11時3分11時3分5-Aug-208.5.20207、Althoughtheworldisfullofsuffering,itisfullalsooftheovercomingofit.----HellenKeller,Americanwriter雖然世界多苦難,但是苦難總是能戰勝的。20.8.520.8.520.8.5。2020年8月5日星期三二〇二〇年八月五日8、Formanismanandmasterofhisfate.----Tennyson人就是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11:0311:03:108.5.2020Wednesday,August5,20209、Whensuccesscomesinthedoor,itseems,loveoftengoesoutthewindow.-----JoyceBrothers成功來到門前時,愛情往往就走出了窗外。11:038.5.202011:038.5.202011:0311:03:108.5.202011:038.5.202010、Lifeismeasuredbythoughtandaction,notbytime.——Lubbock衡量生命的尺度是思想和行為,而不是時間。8.5.20208.5.202011:0311:0311:03:1011:03:1011、Tomakealastingmarriagewehavetoovercomeself-centeredness.要使婚姻長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識。Wednesday,August5,2020August20Wednesday,August5,20208/5/202012、Treatotherpeopleasyouhopetheywilltreatyou.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如何對待別人。11時3分11時3分5-Aug-208.5.202013、Todowhateverneedstobedoneto

preservethislastandgreatestbastionof

freedom.(RonaldReagan,AmericanPresident)為了保住這最后的、最偉大的自由堡壘,我們必須盡我們所能。20.8.520.8.5Wednesday,August5,202014、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ThomasEdison,Americaninventor)有志者,事竟成。11:01:1911:01:1911:018/5/202011:01:19AM15、

Everymanisthemasterofhisownfortune.----RichardSteele每個人都主宰自己的命運。20.8.511:01:1911:01Aug-205-Aug-2016、Asselfishnessandcomplaintcloudthemind,solovewithitsjoyclearsandsharpensthevision.----HelenKeller自私和抱怨是心靈的陰暗,愉快的愛則使視野明朗開闊。11:01:1911:01:1911:01Wednesday,August5,202017、Donot,foronerepulse,giveupthepurposethatyouresolvedtoeffect.----WillianShakespeare,Britishdramatist不要只因一次失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想達到的目的。20.8.520.8.511:01:1911:01:19August5,202018、Thereisnoabsolutesuccessintheworld,onlyconstantprogress.世界上的事沒有絕對成功,只有不斷的進步。2020年8月5日星期三上午11時1分19秒11:01:1920.8.519、Nothingismorefataltohappinessthantheremembranceofhappiness.

沒有什么比回憶幸福更令人痛苦的了。2020年8月上午11時1分20.8.511:01August5,202020、Nomanishappywhodoesnotthinkhimselfso.——PubliliusSyrus認為自己不幸福的人就不會幸福。2020年8月5日星期三11時1分19秒11:01:195August202021、Theemperortreatstalentastools,usingtheirstrongpointtohisadvantage.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上午11時1分19秒上午11時1分11:01:1920.8.5謝謝觀看THEEND1、Geniusonlymeanshard-worki80個案社會工作個案社會工作【教學內容】個案社會工作的概念及其歷史沿革;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模式;個案社會工作實施的原則與程序;個案社會工作的技術、技巧【教學要求】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概念及其歷史沿革;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模式;掌握個案社會工作實施的原則與程序;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技術與技巧【教學內容】問題一:社會工作的三大傳統方法是什么?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問題二:這三大傳統方法那個方法出現的最早?19世紀中后期的慈善組織會社采用友好訪問員是專業社會工作的開始,因此社會個案工作是最先被提出來并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的一種專業方法問題一:社會工作的三大傳統方法是什么?第一節個案社會工作的概念及其歷史沿革一、個案社會工作的界定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界定(P186)王思斌:個案社會工作是由專業社會工作者運用有關人與社會的專業知識和技巧,為個人和家庭提供物質或情感方面的支持和服務,以幫助個人和家庭減輕壓力,解決問題,達到個人與社會的良好福利狀態。李迎生:個案社會工作是一種以個人或家庭為對象的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社會工作者通過與案主建立專業關系,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術,協調可資利用的各種社會資源,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對一的服務,以協助案主擺脫困境,解決問題,達到與社會、環境的良好適應。第一節個案社會工作的概念及其歷史沿革一、個案社會工作的界(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特點(P187)1、社會個案工作是以專業知識和技巧為基礎的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之一。2、社會個案工作的對象或案主是有問題的個人或家庭,注重個人或家庭的獨特性。3、社會個案工作注重并了解個人或家庭發生問題的內、外在原因。4、社會工作者注重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特別是社會資源,以解決個人或家庭面臨的問題。5、社會工作者注重建立專業關系以開展工作,注重取得案主的信任與配合。6、社會個案工作特別強調案主自決,社會工作者只是或只能從旁協助。7、社會個案工作的目的是幫助個人或家庭擺脫困境,以達到與社會的良好適應。(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特點(P187)1、社會個案工作是以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優勢和不足(p187)

(一)社會個案工作方法的優勢社會個案工作的優勢,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1、社會工作者與案主一對一地直接討論問題,尋求解決辦法,能夠建立起比較密切的專業關系,有利于問題的解決。2、一般而言,該方法所涉及的案主問題不很復雜,涉及面不廣,工作者了解情況比較容易,也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協調各方面的力量,以尋求問題的完滿解決。3、社會工作者易于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便于總結經驗、教訓,使工作得以不斷改進。二、個案社會工作的優勢和不足(p187)(一)社會個案工作(二)社會個案工作方法的不足1、社會個案工作只能涉及微觀層次的社會問題。2、社會個案工作只能解決簡單的社會問題,或充當解決復雜問題的輔助方法。3、運用個案方法需要較多的人力資源配置(二)社會個案工作方法的不足1、社會個案工作只能涉及微觀層三、個案社會工作的歷史沿革

(一)強調個人的道德因素的時期,社會個案工作方法開始萌芽(19世紀到20世紀初)(二)強調社會因素的影響時期,社會個案工作方法初步形成與體系化(“慈善組織會社”后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三)重視心理因素影響的時期,社會個案工作方法進一步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30年代)(四)強調綜合因素的影響的時期,社會個案工作方法趨向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至20世紀60年代)(五)社會個案工作的新發展(20世紀60年代至目前)三、個案社會工作的歷史沿革(一)強調個人的道德因素的時期,第二節個案社會工作的主要理論模式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二、行為修正模式三、任務中心模式四、結構家庭治療模式五、人本治療模式第二節個案社會工作的主要理論模式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p193)

(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由來心理社會派社會個案工作的起源可上溯至芮奇蒙德的《社會診斷》一書。一開始這一學派被稱為“診斷學派”。20世紀30年代,漢密爾頓(GordonHamilton)發表《社會個案工作的基本理念》(BasicConceptinSocialCasework)一文,對心理社會派首次做出了系統闡釋,成為該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后來,哥倫比亞大學的郝里斯(FlorenceHollis)將該派進一步發揚光大,從而使心理社會派社會個案工作成為社會個案工作的重要理論派別之一。心理與社會學派主要理論基礎是心理學理論,文化人類學理論以及系統理論。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p193)(一)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二)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1、對人的成長發展的假設:認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層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動個人的成長和發展。2、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服務對象的問題與服務對象感受到的過去、現在以及問題處理三個方面的壓力有關。3、對人際溝通的假設:認為人際溝通是保證人與人之間進行有效溝通交流的基礎,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條件。4、對人的價值的假設:認為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即使是暫時面臨困擾的服務對象也具有待開發的潛在能力。(二)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1、對人的成長發展的假設:(三)心理社會治療程序第一階段:研究——收集資料,了解服務對象第二階段:診斷——確定服務對象問題的原因心理動態診斷:對服務對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評估。緣由診斷:對服務對象的困擾產生、變化的過程進行分析。分類診斷:對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做出判斷。例如:一名青少年成長中很自卑,到底是什么原因,是生理、心理還是社會方面的原因導致他有自卑情節。

第三階段:治療(三)心理社會治療程序第一階段:研究——收集資料,了解服務對(四)心理社會治療技巧(四)心理社會治療技巧支持技巧是指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了解、接納和同感等方式減輕服務對象的不安,給予服務對象必要的肯定和認可;直接影響則是社會工作者通過直接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意見促使服務對象發生改變;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會工作者通過讓服務對象解釋和描述自己困擾產生的原因和發展歷程,為服務對象提供必要的情緒宣泄機會,以減輕服務對象內心的沖突,調整服務對象的不良行為。現實情況反思: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對象對自己多處的實際狀況做出正確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心理動力反思:社會工作者協助服務對象正確了解和分析自己內心的反應方式的技巧;人格發展反思: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對象重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以往經歷,調整自己人格的技巧。支持技巧是指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了解、接納和同感等方式減輕服務對直接服務技巧:直接對服務對象進行輔導、治療的具體方法。間接服務技巧:通過輔導第三者或者改善環境間接影響服務對象的技巧。非反思性技巧是指社會工作者直接向服務對象提供各種服務,而服務對象只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的服務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響和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直接治療技巧是指社會工作者通過與服務對象相互溝通交流,引導服務對象正確分析和理解自己問題的各種具體技巧。直接服務技巧:直接對服務對象進行輔導、治療的具體方法。案例:心理社會治療法個案一、基本資料葛某,女,21歲,上海市浦東新區人,職校畢業,家住本市某路某號某室。葛某由于長期找不到穩定的工作而比較悲觀,情緒低落,對居委有偏見。二、背景資料案主的父親坐牢,還有三年才出獄,母親改嫁。案主現和姑姑全家以及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姑姑以前開點心店,但現在身體不好而沒有繼續經營。姑姑夫妻倆沒有退休工資,全家靠案主奶奶的退休工資和案主的低保費生活。二室一廳的房子有六口人住,家庭經濟較拮據。案主本人享受低保,曾作過多份臨時工,但都不長久。居委會安排其面試也沒有結果,因此案主對居委會有不滿。由于家庭貧困,案主家與鄰居的關系也不好。案例:心理社會治療法個案一、基本資料三、主要問題案主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拮據,案主又一直找不到穩定工作,一直做臨時工,因此情緒低落、缺乏自信、悲觀。案主雖然有姑姑照顧,但始終沒有父母的關愛,缺乏家庭溫暖。案主對居委、對社會有片面、消極的看法。四、問題分析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案主得不到正常家庭的溫暖和關愛,因此自我評價較低、有自卑感。進入社會后一直做臨時工,找不到穩定工作;寄居的姑姑一家也是感嘆社會不公的弱勢群體,這些都加劇了她的自卑和痛苦,并由此產生了對社會和機構的偏激看法。社工可以同時促使案主個人、案主所處的環境這兩方面改變,使得案主和環境達到平衡。三、主要問題六、工作計劃目標:協助案主恢復自信,改善悲觀情緒,使其對生活充滿信心,改變其對居委、對社會的片面看法,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具體計劃:(一)與案主建立專業關系,了解案主目前狀況,舒緩可能會產生的不安與憂慮。(二)從客觀現實與案主心理這兩個方面為案主分析問題,鼓勵案主先從臨時工做起;協助案主建立自信。(三)從社會方面為案主分析問題,鼓勵案主多交朋友、變開朗一些。(四)改變案主讀書無用的錯誤認知,鼓勵案主多學習一些職業技能,并要從身邊的資源和社會網絡著手,同時還要主動改善與親戚、鄰居的關系。(五)根據案主轉變的情況,適時為案主提供職介所等機構的就業信息,鼓勵其就業。六、工作計劃目標:協助案主恢復自信,改善悲觀情緒,使其對生活三、行為修正模式(p176-p177)

(一)由來行為修正派社會個案工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受行為心理學發展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社會個案工作模式。它并不關心無意識或心理這種看不到的東西,只把行為當作治療的對象。三、行為修正模式(p176-p177)(一)由來1、經典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

1、經典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經典條件反射的內容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俄國生理學家伊凡?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經典性條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現象時,觀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對食物的一種反應特征。他的實驗方法是,把食物顯示給狗,并測量其唾液分泌。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如果隨同食物反復給一個中性刺激,即一個并不自動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鈴響,這狗就會逐漸“學會”在只有鈴響但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分泌唾液。一個原是中性的刺激與一個原來就能引起某種反應的刺激相結合,而使動物學會對那個中性刺激做出反應,這就是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內容經典條件反射的內容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俄國生理學家伊凡?巴甫洛治療技巧系統脫敏:就是要求助者在放松狀態下逐漸靠近,接觸恐懼對象,這樣就可以抑制或這消減求助者的焦慮反應,從而幫助求助者逐漸克服恐懼癥狀。厭惡療法:當出現一個不適當行為時,就會出現厭惡性刺激,使求助者的不適應行為與厭惡性刺激建立聯系,這樣求助者就會逐漸回避或放棄不適應行為。治療技巧系統脫敏:就是要求助者在放松狀態下逐漸靠近,接觸恐懼個案社會工作課件個案社會工作課件個案社會工作課件厭惡療法案例案例:對于酗酒者采用厭惡療法,當求助者飲酒后,就讓其嘔吐藥物,使求助者的飲酒行為與嘔吐、惡心等不愉快反應建立聯系,逐漸消除飲酒后的快感,最后就會回避酗酒行為。厭惡療法案例案例:對于酗酒者采用厭惡療法,當求助者飲酒后,就2、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由斯金納及其門徒發展起來的,認為行為模式能否建立,以及行為模式的方向均由行為的結果決定。有些行為結果增加行為再發生的次數;有些行為結果則削弱行為,所以只要改變行為的結果就可以改變行為。操作制約產生的行為可由個人意識控制,又稱為隨意行為。隨意行為以對行為結果的理性預測為基礎,其原則是趨利避害。2、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由斯金納及其門徒發展起來的,認為行為個案社會工作課件操作制約派關于行為改變的技巧包括一下幾種(P197)正強化:希望出現的行為反應一旦出現,立即給予獎賞,以增加行為出現的頻率。負強化:當不希望出現的行為出現時,立即給予懲罰,以消除此類行為。消除:當不希望出現的行為出現是予以忽視,不做任何反應,以減少該行為發生的頻率,乃至消除該行為。差別強化:目標行為出現時給予獎勵,希望消除的行為出現時不做反應,借以增強目標行為發生的頻率,乃至消除該行為。操作制約派關于行為改變的技巧包括一下幾種(P197)正強化:3、社會學習理論(20世紀70年代)社會學理論由班都拉(Bandura)提出。認為人的大部分行為是通過示范、觀察和模仿獲得的。治療方法:模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榜樣的示范和求助者的模仿練習3、社會學習理論(20世紀70年代)社會學理論由班都拉(Ba(二)基本假設(p196-197)1、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

2、行為可具體劃分為操作性行為與反應性行為。3、行為的持續存在有其必須具備的條件:引發行為的前因與維持行為存在的效果反應。4、重視與問題有關的當前行為特別是偏差行為。(二)基本假設(p196-197)1、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三)基本工作程序1、建立關系。2、界定問題。3、評估資源。4、確定目標。5、設計計劃。6、實施計劃。7、結果評估。8、結果維持。(三)基本工作程序1、建立關系。三、任務中心模式(p158)

任務中心模式是芝加哥大學雷德與艾普斯坦于1972年正式提出。為了回應當時個案工作開展過程中服務效率低下的實際問題,提出了以為服務對象提供簡要有效服務的任務中心模式。高效的服務介入必須滿足五個條件:一是介入時間有限;二是介入目標清晰;三是介入服務簡要;四是介入過程精密;五是服務效果明顯三、任務中心模式(p158)任務中心模式是芝加哥大學雷德與(二)理論假設1、案主問題的產生是因為能力暫時受限,而不是病理因素所導致;2、解決問題的困難在于環境或資源不足;3、當人陷入問題時會產生改變問題的動力,但也有適應問題的本能;4、人們只是想把問題減輕到可以忍受的地步,而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5、當個人了解自身有問題時,會采取行動解決;(二)理論假設1、案主問題的產生是因為能力暫時受限,而不是病四、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

結構式家庭治療法是由米紐秦于20世紀60年代初創建的。1、以家庭作為治療單位;2、相信個人的問題是家庭交往過程中的問題反映3、家庭功能發揮不良是因為家庭結構的不合理,通過改變家庭的結構與組織,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的發揮;(備注:家庭結構也就是固化的交往關系)4、不把個人行為問題作為治療的焦點,而把改變家人的交往方式作為治療的手段與中心;5、治療不用猜直接的,單對單的談話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層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員的交往過程中。6、注重此時此地的現實情況,而不是注重對家庭歷史的回顧與家庭問題成因的追述。四、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結構式家庭治療法是由米紐秦于20世紀五、人本治療模式羅杰斯提出的人本治療模式基本假設(一)對人性的看法(人本質善乎惡乎)(二)求助者的主觀經驗世界人是生活在主觀世界里,而非客觀世界里。(三)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求助者對自己的看法,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二是求助者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四)心理適應不良和心理適應失調當自我概念與經驗不一致就會出現心理適應不良和心理適應失調五、人本治療模式羅杰斯提出的人本治療模式人本治療方法和技巧人本治療模式與以往的個案理論分析模式不同,它不注重工作者的具體輔導技巧,而以創造和諧,接納和真誠的合作輔導關系為中心。人本治療方法和技巧人本治療模式與以往的個案理論分析模式不同,羅杰斯的自我概念羅杰斯的自我概念個案社會工作課件知識點回顧心理動態診斷是()A.對服務對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評估B.對服務對象困擾產生、變化的過程進行分析C.對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做出判斷D.對服務對象成長的診斷知識點回顧心理動態診斷是()分類診斷是()A.對服務對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評估B.對服務對象困擾產生、變化的過程進行分析C.對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做出判斷D.對服務對象成長的診斷分類診斷是()行為治療模式()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A.人格理論B.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C.社會學習理論D.經典條件作用理論E.認知理論心理與社會治療模式認為人的成長受到()影響A.生理B.心理C.社會D.社區E.自然環境行為治療模式()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第三節個案社會工作實施的原則與程序一、社會個案工作的實施原則(一)社會個案工作的專業關系(1)它是一種滿足案主需求的關系;(2)它是一種激發案主改變的新的力量源泉的關系;(3)它是一種互動、互補的關系;(4)它是一種真誠的關系;第三節個案社會工作實施的原則與程序一、社會個案工作的實施原(二)社會個案工作的實施原則1、個別化原則2、接納的原則3、有效溝通的原則4、案主自決的原則5、社會工作者自我控制的原則(專業自我)6、保密的原則(二)社會個案工作的實施原則1、個別化原則二、社會個案工作的程序

1.接案或轉介2、預估:收集資料與診斷3、制訂服務計劃4、簽訂協議5、開展服務6、結案二、社會個案工作的程序1.接案或轉介一、接案或轉介接案過程中的工作重點:一是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愿望; 二是促使有需要的人成為服務對象;三是明確服務對象的要求; 四是初步評估服務對象的問題和需要;轉介的條件:一是服務對象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屬于本機構的服務范圍二是服務對象生活在本機構的服務區域之外;接案同意書和轉介同意書一、接案或轉介接案過程中的工作重點:二、預估:收集資料與診斷(一)資料收集資料收集的內容:個人資料: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情況環境資料:包括服務對象的家庭、朋輩、社區和工作環境的情況資料收集的方式:(1)通過與案主直接會談來搜集(2)家庭訪問(3)通過對與案主相關的人士訪問了解二、預估:收集資料與診斷(一)資料收集(二)診斷

(1)生理功能:從案主的性別、年齡、教育背景、就業狀況、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等基本資料作分析診斷。

(2)心理功能:從案主的智力狀態、人格特點、自我意識、防御機能等方面加以判斷。

(3)社會功能:從案主的人際關系狀況、社會角色與地位狀況作分析研究。

(4)社會環境:從案主生活于其中的社會文化環境如種族、語言、宗教信仰、社會階層等因素作出判斷。(二)診斷三、制訂服務計劃

服務計劃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服務對象的姓名、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和職業等情況;二是服務對象希望解決的問題,包括主要問題以及一些相關的問題。三是工作計劃的目標,包括總目標和每一階段的子目標;四是服務開展的基本階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各階段需要發掘和運用的資源;五是服務開展的期限,包括每一階段的時間安排和總的時間期限;六是聯系方式,包括直接見面和不直接見面的聯系方式;三、制訂服務計劃服務計劃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四、簽訂協議

協議一般包括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服務目標;二是服務的內容和采用的方法;三是服務雙方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四是服務的地點、時間、期限和次數;五是服務雙方簽字;四、簽訂協議協議一般包括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社會工作協議示例】張明夫婦領養福利院兒童王強的工作協議社會工作者和張明夫婦協議履行下述要求:張明夫婦:1、每周探望王強以使王強熟悉他們直到2007年6月6日2、張明妻子要參加社區每周舉辦的“如何做父母”課程直到2007年7月底社會工作者:1、2007年2月為張明妻子安排報名參加服務培訓課程2、安排張明夫婦和孩子從2007年2月20日開始到6月30日每周見一次面本協議在2007年4月16日做中期評估,討論為達目標下一步要進行的工作。社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