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4章財務控制
1內部控制2財務控制3成本控制1第4章財務控制1內部控制21內部控制1.1內部控制基本概念1.2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原則1.3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21內部控制1.1內部控制基本概念31.1內部控制基本概念1.1.1內部控制的含義及其目標
(1)含義
指由企業董事會(或企業章程規定的經理、廠長辦公會等類似的決策機構)、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實現企業基本目標的一系列控制活動。
(2)內部控制的目標
企業戰略經營的效略和效果財務會計報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財產的安全完整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監管要求31.1內部控制基本概念41.1.2內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概念內容(1)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影響、制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與執行的各種內部因素的總稱,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主要包括:治理結構;組織機構設置與權責分配;企業文化;人力資源政策;內部審計機制;反舞弊機制等內容。(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影響企業戰略和經營管理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并采取應對策略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和內容。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41.1.2內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概念內容(1)內部環5基本要素概念內容(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風險應對策略所采取的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得以實現的方法和手段,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和載體。主要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準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4)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及時、準確、完整地收集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并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有關層級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應用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機制及在企業內部和與企業外部有關方面的溝通機制等。(5)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是企業對其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形成書面報告并作出相應處理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主要包括:對建立并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整體情況進行持續性監督檢查;對內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進行專項監督檢查;以及提交相應的檢查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等。5基本要素概念內容(3)控制控制措施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61.2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2)全面性原則
(3)重要性原則
(4)有效性原則
(5)制衡性原則
(6)合理性原則
(7)適應性原則
(8)成本效益原則61.2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原則71.3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1)職責分工控制
要求根據企業目標和職能任務,按照科學、精簡、高效的原則,合理設置職能部門和工作崗位,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權限,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便于考核、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在這一過程中,應考慮互不相容職務的相互分離: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2)授權控制根據職責分工,明確各部門、各崗位辦理經紀業務的權限范圍、審批程序和相應責任。常規性授權: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按照既定的職責和程序進行的授權。臨時性授權:特殊情況、特定條件下的應急授權。71.3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8(3)審核批準控制(4)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建立預算體系;編制和審定預算;下達預算指標;授權預算執行;監督預算執行;分析預算差異、考核預算業績等。(5)財產保護控制財產保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限制接觸財產;定期盤點清查;記錄保護;財產保險;財產記錄監控。8(3)審核批準控制9(6)會計系統控制(7)內部報告控制(8)經濟活動分析控制(9)績效考評控制(10)信息技術控制等
要求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程度,建立與本企業經營管理業務相適應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9(6)會計系統控制102財務控制2.1財務控制概述
財務控制指按照一定的程序與方法,確保企業及其內部機構和人員全面落實和實現財務預算的過程。財務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部控制的核心,是內部控制在資金和價值方面的體現。2.1.1財務控制特征
(1)以價值形式為控制手段(2)以不同崗位、部門和層次的不同經濟業務為綜合控制對象(3)以控制日常現金流量為主要內容102財務控制2.1財務控制概述112.1.2財務控制的基本原則
(1)目的性原則
財務控制有明確的目的,為企業理財目標服務
(2)充分性原則
財務控制的手段對于目標而言,應當是充分的,足以保證目標的實現。
(3)及時性原則
及時發現誤差,及時采取措施糾正。
(4)認同性原則
財務控制的目標、標準和措施必須為相關人士所認同。
(5)經濟性原則
財務控制的手段應該是必要的,沒有多余的,財務控制所獲得的價值應該大于所需的費用112.1.2財務控制的基本原則12
(6)客觀性原則
管理者對績效的評價應當客觀公正,防止主觀片面。
(7)靈活性原則
控制的過程應該靈活。
(8)適應性原則
財務控制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應與組織結構中的職位相適應。
(9)協調性原則
財務控制的各種手段在功能、作用、方法和范圍方面應相互配合,產生協同效應。
(10)簡明性原則
控制目標明確,控制措施與規章制度簡明易懂、易為執行者理解和接受。12(6)客觀性原則管理者對績效的評價132.1.3財務控制的種類(1)按照財務控制的內容分類一般控制
指對企業財務活動賴以進行的內部環境所實施的總體控制。包括:組織控制、人員控制、財務預算、業績評價、財務記錄等。這類控制的特征:不直接作用于財務活動,而是通過應用控制對企業的財務活動產生影響。
應用控制
指作用于企業財務活動的具體控制。包括業務處理程序中的批準與授權、審核與復核以及為保證資產安全而采取的限制措施等項控制。這類控制的特征:控制室業務處理程序的一個組成部分,并具有防止和糾正一種或幾種錯弊的作用。132.1.3財務控制的種類14(2)按照財務控制的功能分類
預防性控制、偵查性控制、糾正性控制、指導性控制和補償性控制預防性控制
指為防范風險、錯弊和非法行為的發生,或減少其發生機會所進行的控制。如授權批準、職責分離。實際中很難做到百分之百預防,必須有偵查性控制。偵查性控制
指為了及時識別已經存在的風險、已經發生的錯弊和非法行為,或增強識別能力所進行的控制。如財產清查。糾正性控制
對那些通過偵查性控制查出來的問題所進行的調整和糾正。(不利)14(2)按照財務控制的功能分類15
指導性控制
為了實現有利結果而進行的控制。補償性控制
指針對某些環節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3)按照財務控制的時序分類事前控制
為防止財務資源在質和量上發生偏差,而在行為發生之前所實施的控制。如財務收支發生前的審批制度。
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對財務活動的結果所進行的分析、評價。15指導性控制16(4)按照財務控制的主體分類出資者財務控制
為了實現資本保全和資本增值目標對經營者的財務收支活動進行的控制。
經營者財務控制為了實現財務預算目標而對企業及各個責任中心的財務收支活動所進行的控制。這種控制是通過經營者制定財務決策目標,并促使這些目標得到貫徹執行來實現的。
財務部門的財務控制是財務部門為了有效地組織現金流動,通過編制現金預算,執行現金預算,對企業日常財務活動所進行的控制。
出資者財務控制屬于外部控制,經營者和財務部門財務控制屬于內部控制。16(4)按照財務控制的主體分類17(5)按照財務控制的依據分類預算控制
已預算為依據,對預算執行主體的財務活動進行監督、調整的一種控制形式。預算表明了其執行主體的責任和奮斗目標,規定了預算執行主體的行為。
制度控制通過制定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并以此為依據約束企業和各責任中心財務活動的一種控制形式。17(5)按照財務控制的依據分類182.2.1責任中心的含義與特征
責任中心是指承擔一定經濟責任,并享有一定權利和利益的企業內部(責任)單位。責任中心的特征包括:
(1)它是一個責權利相結合的實體;(2)具有承擔責任的條件;(3)責任和權利皆可控;(4)有一定經營業務和財務收支活動;(5)便于進行責任會計核算。責任中心可劃分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182.2.1責任中心的含義與特征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192.2.2成本中心(1)成本中心的含義
成本中心是指只對成本或費用負責的責任中心。成本中心的范圍最廣,只要有成本費用發生的地方,都可以建立成本中心,從而在企業形成逐級控制、層層負責的成本中心體系。(2)成本中心的類型成本中心包括技術性成本中心和酌量性成本中心。
技術性成本是指發生的數額通過技術分析可以相對可靠地估算出來的成本,如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間接制造費用等。技術性成本在投入量與產出量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可以通過彈性預算予以控制。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192.2.2成本中心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0
酌量性成本:是否發生以及發生數額的多少是由管理人員的決策所決定的,主要包括各種管理費用和某些間接成本項目,如研究開發費用、廣告宣傳費用、職工培訓費等。酌量性成本在投入量與產出量之間沒有直接關系,其控制應著重于預算總額的審批上。(3)成本中心的特點只考評成本費用、不考評收益只對可控成本承擔責任其中,可控成本具備四個條件,即可以預計、可以計量和可以施加影響、可以落實責任。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0酌量性成本:是否發生以及發生數額21
其中,可控成本具備四個條件:即可以預計、可以計量和可以施加影響、可以落實責任。
成本的可控與不可控與責任中心所處管理層次的高低、管理權限及控制范圍的大小和經營期間的長短有直接關系。成本不僅可按照可控性分類,也可按照其他標志分類。一般來說,成本中心的變動成本大多為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直接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間接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21其中,可控成本具備四個條件:即可22(4)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標
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標包括成本(費用)變動額和成本(費用)變動率兩項指標。
成本(費用)變動額=實際責任成本(費用)-預算責任成本(費用)
成本(費用)變動率=成本(費用)變動額/預算責任成本(費用)%
[例:]某企業內部某車間為成本中心,生產A產品,預算產量為6000件,單位成本100元,實際產量7000件,單位成本95元。計算成本變動額和變動率。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2(4)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標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3成本變動額:
7000×95-100×7000=-35000(元)變動率:
[-35000/(100×7000)]%=-5%原因分析: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3成本變動額: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42.2.3利潤中心
(1)利潤中心的含義利潤中心是指既對成本負責又對收入和利潤負責的責任中心,它有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收入和生產經營決策權。
(2)利潤中心的類型利潤中心的類型包括自然利潤中心和人為利潤中心兩種。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42.2.3利潤中心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5
自然利潤中心
指直接可以對外銷售產品并取得收入的利潤中心。具有全面的產品銷售權、價格制定權、材料采購權及生產決策權。如公司內部的事業部。
人為利潤中心
指只對內部責任單位提供產品或服務,而取得“內部銷售收入”的利潤中心。
人為利潤中心的條件:一是該中心向其他責任中心提供產品或服務;二是該中心產品或服務能夠確定合理的內部轉移價格。一般地說,只要能夠制定出合理的內部轉移價格,就可以將企業大多數生產半成品或提供勞務的成本中心改造成人為利潤中心。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5自然利潤中心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6(3)利潤中心的成本計算在共同成本難以合理分攤或無需共同分攤的情況下,人為利潤中心通常只計算可控成本,而不分擔不可控成本;在共同成本易于合理分攤或者不存在共同成本分攤的情況下,自然利潤中心不僅計算可控成本,也應計算不可控成本。(4)利潤中心的考核指標
①當利潤中心不計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時,其考核指標是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該指標等于利潤中心銷售收入總額與可控成本總額(或變動成本總額)的差額。26(3)利潤中心的成本計算27②當利潤中心計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并采取變動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其考核指標包括:
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
=該利潤中心銷售收入總額–該利潤中心變動成本總額
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
=該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該利潤內中心負責人可控固定成本
利潤中心可控利潤總額
=該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該利潤中心負責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例]某企業的甲車間是一個人為利潤中心,本期實現內部銷售收入80萬元,銷售變動成本為55萬元,該中心負責人可控固定成本為5萬元,不可控且由該中心負擔的固定成本為7萬元。則該中心實際考核指標分別為:27②當利潤中心計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并采取變動成28
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
=80–55=25(萬元)
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
=25–5=20(萬元)
利潤中心可控利潤總額
=20–7=13(萬元)
28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292.2.4投資中心(1)投資中心的含義投資中心是指既對成本、收入和利潤負責,又對投資效果負責的責任中心。投資中心是最高層次的責任中心,它擁有最大的決策權,也承擔最大的責任。投資中心必然是利潤中心,但利潤中心并不都是投資中心。利潤中心沒有投資決策權,而且在考核利潤時也不考慮所占用的資產。投資中心與利潤中心的主要區別:項目利潤中心投資中心(1)權利不同無投資決策權有投資決策權,能獨立運用資產(2)考核辦法不同不進行投入產出的比較進行投入產出比較292.2.4投資中心項目利潤中心投資中心(1)權利不同30(2)投資中心的考核指標①投資收益率
a.投資收益率計算
投資收益率又稱投資利潤率,是指投資中心所獲得的利潤與投資額之間的比率,可用于評價和考核由投資中心掌握、使用的全部凈資產的盈利能力。其計算公式為:投資收益率=利潤÷投資額×100%=資本周轉率×銷售成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若考核投資中心的總資產運用狀況,也可以計算投資中心的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息稅前利潤÷總資產×100%
【注】由于利潤或息稅前利潤屬于期間指標,所以指標中的投資額和總資產額應按平均投資額或平均資產占用額來計算。30(2)投資中心的考核指標31指標考核目的利潤投資額投資收益率用于評價和考核全部凈資產的盈利能力凈利潤凈資產(總資產-負債)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用于評價和考核全部資產的盈利能力息稅前利潤總資產b.兩種指標的比較31指標考核目的利潤投資額投資收益率用于評價和考核全部凈資產32c.投資收益率考核指標的優缺點優點局限性
(1)投資利潤率能反映投資中心的綜合獲利能力。(2)投資利潤率具有橫向可比性。(3)投資利潤率可以作為選擇投資機會的依據,有利于調整資產的存量,優化資源配置。(4)以投資利潤率作為評價投資中心經營業績的尺度,可以正確引導投資中心的經營管理行為,使其行為長期化。
(1)世界性的通貨膨脹,會使企業資產賬面價值失真、失實,導致相應的折舊少計,利潤多計,使計算的投資利潤率無法揭示投資中心的實際經營能力。(2)使用投資利潤率往往會使投資中心只顧本身利益而放棄對整個企業有利的投資機會,造成投資中心的近期目標與整個企業的長遠目標相背離。(3)投資利潤率的計算與資本支出預算所用的現金流量分析方法不一致,不便于投資項目建成投產后與原定目標的比較。(4)由于一些共同費用無法為投資中心所控制,投資利潤率的計量不全是投資中心所能控制的。32c.投資收益率考核指標的優缺點優點局限性(1)投33②剩余收益
a.剩余收益的計算剩余收益是一個絕對數指標,是指投資中心獲得的利潤扣減其最低投資收益后的余額。最低投資收益是投資中心的投資額(或資產占用額)按規定或預期的最低投資收益率計算的收益。其計算公式如下:剩余收益=利潤-投資額(或凈資產占用額)×預期的最低投資收益率或:剩余收益=息稅前利潤-總資產占用額×預期的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
【注】剩余收益指標與投資利潤率指標的關系:剩余收益=投資額×(投資利潤率-預期的最低投資收益率)33②剩余收益34b.決策原則以剩余收益作為投資中心經營業績評價指標,各投資中心只要投資利潤率>規定或預期的最低投資報酬率(或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規定或預期的最低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該項投資(或資產占用)便是可行的。c.比較
(a)體現投入產出關系由于減少投資同樣可以達到增加剩余收益的目的,因而與投資利潤率一樣,該指標也可以用于全面評價和考核投資中心的業績。
(b)避免本位主義剩余收益指標避免了投資中心狹隘的本位傾向,即單純追求投資利潤率而放棄一些對企業整體有利的投資機會。34b.決策原則35
[例]某公司下設投資中心A和投資中心B,該公司加權平均最低投資利潤率為10%,現準備追加投資。有關資料如表所示。項目投資額利潤投資利潤率剩余收益追加投資前A2015%1-20×10%=-1B304.515%4.5-30×10%=+1.5合計505.511%5.5-50×10%=+0.5向投資中心A追加投資10萬元A301.86%1.8-30×10%=-1.2B304.515%4.5-30×10%=+1.5合計605.510.5%6.3-60×10%=+0.3向投資中心B追加投資20萬元A2015%1-20×10%=-1B507.414.8%7.4-50×10%=+2.4合計708.412%8.4-70×10%=+1.4投資中心指標計算表金額單位:萬元35[例]某公司下設投資中心A和投資中心B,該公司加權平均36
分析:
從投資利潤率指標來看:追加投資后A中心的利潤率由5%提高到6%,B中心的利潤率由15%下降到14.8%,因此向A中心投資比向B中心投資好。從剩余收益指標來看,A中心剩余收益由原來的-1萬降到-1.2萬,B中心由1.5萬增加到2.4萬,因此向B中心投資好。從整個公司來看,向A中心投資,從投資收益率和剩余收益指標判斷,都是下降,向B中心投資,投資收益率和剩余收益都是上升。因此,用剩余收益作為評價指標可以保持各投資中心目標與公司總目標一致。36分析:37
作業:1假定某公司的投資利潤率如表,現甲投資中心面臨一個投資機會,其投資額為1000萬元,可獲利潤130萬元,投資利潤率為13%,假定全公司預期最低平均投資利潤率為12%。要求:評價甲投資中心的這個投資機會。投資中心利潤投資投資利潤率甲150100015%乙9010009%全公司240200012%37作業:1假定某公司的投資利潤率如表,38
解:若甲投資中心接受該投資,則甲乙投資中心的相關數據重新計算如下:投資中心利潤投資投資利潤率甲150+130=2801000+1000=200014%乙9010009%全公司370300012.3%
(1)用投資利潤率指標來衡量業績。就全公司而言,接受投資后投資利潤率增加了0.3%,應該接受該投資。但是由于甲投資中心投資利潤率下降了1%,該責任中心可能不會接受這項投資。(2)用剩余收益指標來衡量業績:甲投資中心接受投資前剩余收益:150-1000×12%=30萬
甲投資中心接受投資后剩余收益:280-2000×12%=40萬則甲投資中心會接受這項投資。38解:若甲投資中心接受該投資,則甲乙投資中心39
作業:2某公司有三個業務類似的投資中心,使用同樣的預算進行控制。本年有關數據如表:項目預算數實際數甲投資中心乙投資中心丙投資中心銷售收入2000180021002000息稅前利潤180190200180占用的總資產額100090010001000
假設公司全部資金來源中有銀行借款和普通股權益兩部分,比例為4:6。其中銀行借款有兩筆:一筆借款600萬元,期限兩年,利率5.37%;另一筆借款1000萬元,期限5年,利率6.57%。兩筆借款都是每年付息一次,到期還本。公司管理層利用歷史數據估計的凈資產的β系數為1.2。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25%,政府債券收益率為4%,股票市場平均收益率為12%。假設公司要求的最低利潤率不低于公司的綜合資金成本。
要求:評價三個投資中心的業績。39作業:2某公司有三個業務類似的投資中40
責任預算(1)責任預算的含義
責任預算,是指以責任中心為主體,以可控成本、收入、利潤和投資等為對象編制的預算。它是企業總預算的補充和具體化。
責任預算指標包括主要責任指標(即各個責任中心的考核指標)和其他責任指標(例如,勞動生產率、設備完好率、出勤率、材料消耗率、職工培訓等)。2.2.5責任預算、責任報告與業績考核40責任預算2.2.5責任預算、責任報告與業績考核41責任預算指標成本(費用)變動額成本(費用)變動率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利潤中心可控利潤總額投資收益率剩余收益
成本中心主要責任指標利潤中心投資中心
勞動生產率設備完好率其他責任指標 出勤率材料消耗率職工培訓責任預算指標41責任預算指標成本(費用)變動額42(2)責任預算的編制程序
①以責任中心為主體,自上而下地將企業總預算在各責任中心之間層層分解;(集權組織結構形式)
②各責任中心自行列示各自的預算指標,由下而上、層層匯總,最后由企業專門機構或人員進行匯總和調整。(分權組織結構形式)2.2.5責任預算、責任報告與業績考核42(2)責任預算的編制程序2.2.5責任預算、責任報告與43責任報告責任報告是指根據責任會計記錄編制的反映責任預算實際執行情況,揭示責任預算與實際執行情況差異的內部會計報告。通過編制責任報告,可完成責任中心的業績評價和考核。責任報告是自下而上逐級編報的,隨著責任中心的層次由低到高,其報告的詳略程度從詳細到總括。43責任報告44業績考核業績考核是指以責任報告為依據,分析、評價各責任中心責任預算的實際執行情況,找出差距,查明原因,借以考核各責任中心工作成果,實施獎罰,促使各責任中心積極糾正行為偏差,完成責任預算的過程。
業績考核應根據不同責任中心的特點進行。成本中心只考核其權責范圍內的責任成本(各項可控成本);利潤中心只考核其權責范圍內的收入和成本,重點在于考核銷售收入、邊際貢獻和息稅前利潤;投資中心除了要考核其權責范圍內的成本、收入和利潤外,還應重點考核投資利潤率和剩余收益。44業績考核45(1)內部轉移價格
內部轉移價格是指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之間進行內部結算和責任結轉時所采用的價格標準。制定內部轉移價格時,必須考慮全局性原則、公平性原則、自主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內部轉移價格主要包括市場價格、協商價格、雙重價格和成本價格等。
2.2.6責任結算與核算45(1)內部轉移價格2.2.6責任結算與核算46(2)內部結算
內部結算是指企業各責任中心清償因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所發生的、按內部轉移價格計算的債權、債務。按照內部結算的手段不同,可分別采取內部支票結算、轉賬通知單和內部貨幣結算等方式。2.2.6責任結算與核算46(2)內部結算2.2.6責任結算與核算47(3)責任成本的內部結轉
責任成本的內部結轉(責任轉賬)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于因不同原因造成的各種經濟損失,由承擔損失的責任中心對實際發生或發現損失的責任中心進行損失賠償的賬務處理過程。責任轉賬的目的是為了劃定各責任中心的成本責任,使不應承擔損失的責任中心在經濟上得到合理補償。責任轉賬的方式可采取內部貨幣結算方式和內部銀行轉賬方式。2.2.6責任結算與核算47(3)責任成本的內部結轉2.2.6責任結算與核算483成本控制3.1成本控制的含義
成本控制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進行控制。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成本控制就是成本經營,強調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方面進行全過程的控制。
狹義的成本控制也稱成本的日常控制,主要是指對生產階段產品成本的控制。483成本控制3.1成本控制的含義493.2成本控制的類型和內容
3.2.1成本控制按照成本形成的過程可分為
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
3.2.2成本控制按照成本費用的構成可分為
生產成本控制和非生產成本控制(期間費用控制)。493.2成本控制的類型和內容503.3.1標準成本控制的含義
標準成本:是指運用技術測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的經營條件下應該實現的成本,是根據產品的耗費標準和耗費的標準價格預先計算的產品成本。
單位產品標準成本(成本標準)一定產量的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中應用最為廣泛和有效的一種成本控制方法,也稱為標準成本制度、標準成本會計或標準成本法。它是以制定的標準成本為基礎,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對比,揭示成本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責任,采取相應措施,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3.3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標準成本控制503.3.1標準成本控制的含義3.3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513.3.2標準成本的制定理想標準成本,它是指在現有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優的成本水平;歷史平均成本,它是指過去較長時間內所達到的成本的實際水平;正常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成本標準,這一標準考慮了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故障和偏差。【注1】理想標準成本<正常標準成本<歷史平均成本【注2】正常標準成本具有客觀性、現實性、激勵性和穩定性等特點,因此被廣泛地運用于下列具體的標準成本的制定過程中。513.3.2標準成本的制定52①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的制定某單位產品耗用的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是由材料的用量標準和價格標準兩項因素決定的
②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的制定直接人工標準成本是由直接人工的價格標準和直接人工用量標準兩項因素決定的。③
制造費用標準成本的制定制造費用的標準成本是由制造費用價格標準和制造費用用量標準兩項因素決定的。④
單位產品標準成本卡52①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的制定533.3.3成本差異的含義和類型(1)成本差異的含義在標準成本制度下,成本差異,是指一定時期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實際成本與相關的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2)成本差異的類型成本差異按照不同標準可分為以下類型:
①用量差異與價格差異用量差異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制造費用等要素實際用量消耗與標準用量消耗不一致而產生的成本差異。其計算公式如下:
用量差異=標準價格×(實際用量-標準用量)
價格差異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制造費用等要素實際價格水平與標準價格水平不一致而產生的成本差異。其計算公式為: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用量533.3.3成本差異的含義和類型54
②純差異與混合差異從理論上講,任何一類差異在計算時都需要假定某個因素變動時,其他因素固定在一定基礎上不變。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標準的基礎上,計算得出的差異就是純差異。與純差異相對立的差異就是混合差異。混合差異又叫聯合差異,是指總差異扣除所有的純差異后的剩余差異。
③
有利差異與不利差異有利差異,是指因實際成本低于標準成本而形成的節約差。不利差異,則指因實際成本高于標準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但這里的有利與不利是相對的,并不是有利差異越大越好。例如,不能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異,而不惜以犧牲質量為代價。54②純差異與混合差異55④
可控差異與不可控差異可控差異,是指與主觀努力程度相聯系而形成的差異,又叫主觀差異。它是成本控制的重點所在。不可控差異,是指與主觀努力程度關系不大,主要受客觀原因影響而形成的差異,又叫客觀差異。55④可控差異與不可控差異56(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實際用量×實際價格-標準用量×標準價格=直接材料用量差異+直接材料價格差異
用量差異=(實際用量-標準用量)×標準價格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用量本月生產產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公斤,材料單價為0.55元,直接材料的單位產品標準成本為3元,即每件產品耗用6公斤直接材料,每公斤材料的標準價格為0.5元。根據上面資料進行成本差異分析。總差異:2500×0.55-400×6×0.5=175(元)價格差異:2500×(0.55-0.5)=125(元)數量差異:(2500-400×6)×0.5=50(元)原因分析:3.3.4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56(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3.3.4成本差異的計57(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工資率差異=(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實際用量本月生產產品400件,實際使用工時890小時,支付工資4539元;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10元/件,即每件標準工時2小時,標準工資率5元/小時。根據上面資料進行成本差異分析。總差異:4539-400×10=539(元)工資率差異:890×(4539/890-5)=89(元)效率差異:(890-400×2)×5=450(元)原因分析:57(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58(3)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實際產量下實際變動制造費用-實際產量下標準變動制造費用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耗費差異=(實際分配率-標準分配率)×實際工時本月生產產品400件,實際使用工時890小時,實際發生變動制造費用1958元;變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4元/件,即每件標準工時2小時,標準變動制造費用分配率2元/小時。根據上面資料進行成本差異分析。總差異:1958-400×4=358(元)耗費差異:890×(1958/890-2)=178(元)效率差異:(890-400×2)×2=180(元)原因分析:58(3)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59(4)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
(1)兩因素分析法將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分解為耗費差異和能量差異兩部分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實際固定制造費用-實際產量下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耗費差異=實際固定制造費用-預算固定制造費用=實際固定制造費用-預算產量×工時標準×標準分配率=實際固定制造費用-預算產量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能量差異=預算產量下的標準固定制造費用-實際產量下的標準固定制造費用=(預算產量下的標準工時-實際產量下的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59(4)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60
本月生產產品400件,發生固定制造費用1424元,實際使用工時890小時,企業生產能量為500件,即1000小時;每件產品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為3元,即每件產品標準工時為2小時,標準分配率為1.5元/小時。根據上面資料進行成本差異分析。解: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1424-400×2×1.5=224(元)耗費差異:1424-500×3=-76
能量差異(1000-400×2)×1.5=300(元)(閑置能量差異=(1000-890)×1.5=165(元)效率差異=(890-400×2)×1.5=135(元)60本月生產產品400件,發生固定制造費用142461(4)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
(2)三因素分析法將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分解為耗費差異和能量差異兩部分的基礎上,進一步將能量差異分解為閑置能量差異和實際工時脫離標準工時的效率差異。閑置能量差異=預算產量下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實際產量下實際工時×標準分配率效率差異=(實際產量下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采用三差異法,能夠更好地說明生產能力利用程度和生產效率高低所導致的成本差異情況,便于分清責任。61(4)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62
某企業甲產品單位工時標準為2小時/件,標準變動費用分配率為5元/小時,標準固定制造費用分配率為8元/小時。本月預算產量為10000件,實際產量為12000件,實際工時為21600元,實際變動制造費用與固定制造費用分別為110160元和250000元。要求計算下列指標:(1)單位產品的變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2)單位產品的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3)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4)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5)兩因素法下的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6)兩因素法下的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62某企業甲產品單位工時標準為2小時/件,標準變動費633.4成本控制的其他方法
3.4.1作業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控制,又稱作業成本法(簡稱ABC法),是以作業為基礎計算和控制產品成本的方法。其基本理念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生產導致作業發生,作業導致間接成本的發生。3.4.2質量成本控制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為保持或提高產品質量所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因產品質量未達到規定水平所產生的一切損失。633.4成本控制的其他方法641.質量成本的構成構成分類含義性質預防和檢驗成本預防成本預防成本是指為保證產品質量達到一定水平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屬于不可避免成本,隨著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這部分成本將會不斷增大檢驗成本是指為評估和檢查產品質量而發生的費用。損失成本內部質量損失成本是指生產過程中因質量問題而發生的損失成本,包括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缺陷所造成的損失,以及為彌補這些缺陷而發生的各類費用支出。屬于可避免成本,隨著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這部分成本將逐漸降低。外部質量損失成本是指產品銷售以后,因產品質量缺陷而引起的一切費用支出。641.質量成本的構成分類含義性質預防和檢驗成本預防成本預防65可編輯感謝下載65可編輯感謝下載66第4章財務控制
1內部控制2財務控制3成本控制1第4章財務控制1內部控制671內部控制1.1內部控制基本概念1.2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原則1.3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21內部控制1.1內部控制基本概念681.1內部控制基本概念1.1.1內部控制的含義及其目標
(1)含義
指由企業董事會(或企業章程規定的經理、廠長辦公會等類似的決策機構)、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實現企業基本目標的一系列控制活動。
(2)內部控制的目標
企業戰略經營的效略和效果財務會計報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財產的安全完整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監管要求31.1內部控制基本概念691.1.2內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概念內容(1)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影響、制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與執行的各種內部因素的總稱,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主要包括:治理結構;組織機構設置與權責分配;企業文化;人力資源政策;內部審計機制;反舞弊機制等內容。(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影響企業戰略和經營管理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并采取應對策略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和內容。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41.1.2內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概念內容(1)內部環70基本要素概念內容(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風險應對策略所采取的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得以實現的方法和手段,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和載體。主要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準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4)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及時、準確、完整地收集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并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有關層級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應用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機制及在企業內部和與企業外部有關方面的溝通機制等。(5)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是企業對其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形成書面報告并作出相應處理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主要包括:對建立并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整體情況進行持續性監督檢查;對內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進行專項監督檢查;以及提交相應的檢查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等。5基本要素概念內容(3)控制控制措施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711.2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2)全面性原則
(3)重要性原則
(4)有效性原則
(5)制衡性原則
(6)合理性原則
(7)適應性原則
(8)成本效益原則61.2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原則721.3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1)職責分工控制
要求根據企業目標和職能任務,按照科學、精簡、高效的原則,合理設置職能部門和工作崗位,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權限,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便于考核、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在這一過程中,應考慮互不相容職務的相互分離: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2)授權控制根據職責分工,明確各部門、各崗位辦理經紀業務的權限范圍、審批程序和相應責任。常規性授權: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按照既定的職責和程序進行的授權。臨時性授權:特殊情況、特定條件下的應急授權。71.3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73(3)審核批準控制(4)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建立預算體系;編制和審定預算;下達預算指標;授權預算執行;監督預算執行;分析預算差異、考核預算業績等。(5)財產保護控制財產保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限制接觸財產;定期盤點清查;記錄保護;財產保險;財產記錄監控。8(3)審核批準控制74(6)會計系統控制(7)內部報告控制(8)經濟活動分析控制(9)績效考評控制(10)信息技術控制等
要求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程度,建立與本企業經營管理業務相適應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9(6)會計系統控制752財務控制2.1財務控制概述
財務控制指按照一定的程序與方法,確保企業及其內部機構和人員全面落實和實現財務預算的過程。財務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部控制的核心,是內部控制在資金和價值方面的體現。2.1.1財務控制特征
(1)以價值形式為控制手段(2)以不同崗位、部門和層次的不同經濟業務為綜合控制對象(3)以控制日常現金流量為主要內容102財務控制2.1財務控制概述762.1.2財務控制的基本原則
(1)目的性原則
財務控制有明確的目的,為企業理財目標服務
(2)充分性原則
財務控制的手段對于目標而言,應當是充分的,足以保證目標的實現。
(3)及時性原則
及時發現誤差,及時采取措施糾正。
(4)認同性原則
財務控制的目標、標準和措施必須為相關人士所認同。
(5)經濟性原則
財務控制的手段應該是必要的,沒有多余的,財務控制所獲得的價值應該大于所需的費用112.1.2財務控制的基本原則77
(6)客觀性原則
管理者對績效的評價應當客觀公正,防止主觀片面。
(7)靈活性原則
控制的過程應該靈活。
(8)適應性原則
財務控制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應與組織結構中的職位相適應。
(9)協調性原則
財務控制的各種手段在功能、作用、方法和范圍方面應相互配合,產生協同效應。
(10)簡明性原則
控制目標明確,控制措施與規章制度簡明易懂、易為執行者理解和接受。12(6)客觀性原則管理者對績效的評價782.1.3財務控制的種類(1)按照財務控制的內容分類一般控制
指對企業財務活動賴以進行的內部環境所實施的總體控制。包括:組織控制、人員控制、財務預算、業績評價、財務記錄等。這類控制的特征:不直接作用于財務活動,而是通過應用控制對企業的財務活動產生影響。
應用控制
指作用于企業財務活動的具體控制。包括業務處理程序中的批準與授權、審核與復核以及為保證資產安全而采取的限制措施等項控制。這類控制的特征:控制室業務處理程序的一個組成部分,并具有防止和糾正一種或幾種錯弊的作用。132.1.3財務控制的種類79(2)按照財務控制的功能分類
預防性控制、偵查性控制、糾正性控制、指導性控制和補償性控制預防性控制
指為防范風險、錯弊和非法行為的發生,或減少其發生機會所進行的控制。如授權批準、職責分離。實際中很難做到百分之百預防,必須有偵查性控制。偵查性控制
指為了及時識別已經存在的風險、已經發生的錯弊和非法行為,或增強識別能力所進行的控制。如財產清查。糾正性控制
對那些通過偵查性控制查出來的問題所進行的調整和糾正。(不利)14(2)按照財務控制的功能分類80
指導性控制
為了實現有利結果而進行的控制。補償性控制
指針對某些環節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3)按照財務控制的時序分類事前控制
為防止財務資源在質和量上發生偏差,而在行為發生之前所實施的控制。如財務收支發生前的審批制度。
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對財務活動的結果所進行的分析、評價。15指導性控制81(4)按照財務控制的主體分類出資者財務控制
為了實現資本保全和資本增值目標對經營者的財務收支活動進行的控制。
經營者財務控制為了實現財務預算目標而對企業及各個責任中心的財務收支活動所進行的控制。這種控制是通過經營者制定財務決策目標,并促使這些目標得到貫徹執行來實現的。
財務部門的財務控制是財務部門為了有效地組織現金流動,通過編制現金預算,執行現金預算,對企業日常財務活動所進行的控制。
出資者財務控制屬于外部控制,經營者和財務部門財務控制屬于內部控制。16(4)按照財務控制的主體分類82(5)按照財務控制的依據分類預算控制
已預算為依據,對預算執行主體的財務活動進行監督、調整的一種控制形式。預算表明了其執行主體的責任和奮斗目標,規定了預算執行主體的行為。
制度控制通過制定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并以此為依據約束企業和各責任中心財務活動的一種控制形式。17(5)按照財務控制的依據分類832.2.1責任中心的含義與特征
責任中心是指承擔一定經濟責任,并享有一定權利和利益的企業內部(責任)單位。責任中心的特征包括:
(1)它是一個責權利相結合的實體;(2)具有承擔責任的條件;(3)責任和權利皆可控;(4)有一定經營業務和財務收支活動;(5)便于進行責任會計核算。責任中心可劃分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182.2.1責任中心的含義與特征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842.2.2成本中心(1)成本中心的含義
成本中心是指只對成本或費用負責的責任中心。成本中心的范圍最廣,只要有成本費用發生的地方,都可以建立成本中心,從而在企業形成逐級控制、層層負責的成本中心體系。(2)成本中心的類型成本中心包括技術性成本中心和酌量性成本中心。
技術性成本是指發生的數額通過技術分析可以相對可靠地估算出來的成本,如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間接制造費用等。技術性成本在投入量與產出量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可以通過彈性預算予以控制。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192.2.2成本中心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85
酌量性成本:是否發生以及發生數額的多少是由管理人員的決策所決定的,主要包括各種管理費用和某些間接成本項目,如研究開發費用、廣告宣傳費用、職工培訓費等。酌量性成本在投入量與產出量之間沒有直接關系,其控制應著重于預算總額的審批上。(3)成本中心的特點只考評成本費用、不考評收益只對可控成本承擔責任其中,可控成本具備四個條件,即可以預計、可以計量和可以施加影響、可以落實責任。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0酌量性成本:是否發生以及發生數額86
其中,可控成本具備四個條件:即可以預計、可以計量和可以施加影響、可以落實責任。
成本的可控與不可控與責任中心所處管理層次的高低、管理權限及控制范圍的大小和經營期間的長短有直接關系。成本不僅可按照可控性分類,也可按照其他標志分類。一般來說,成本中心的變動成本大多為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直接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間接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21其中,可控成本具備四個條件:即可87(4)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標
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標包括成本(費用)變動額和成本(費用)變動率兩項指標。
成本(費用)變動額=實際責任成本(費用)-預算責任成本(費用)
成本(費用)變動率=成本(費用)變動額/預算責任成本(費用)%
[例:]某企業內部某車間為成本中心,生產A產品,預算產量為6000件,單位成本100元,實際產量7000件,單位成本95元。計算成本變動額和變動率。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2(4)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標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88成本變動額:
7000×95-100×7000=-35000(元)變動率:
[-35000/(100×7000)]%=-5%原因分析: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3成本變動額: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892.2.3利潤中心
(1)利潤中心的含義利潤中心是指既對成本負責又對收入和利潤負責的責任中心,它有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收入和生產經營決策權。
(2)利潤中心的類型利潤中心的類型包括自然利潤中心和人為利潤中心兩種。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42.2.3利潤中心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90
自然利潤中心
指直接可以對外銷售產品并取得收入的利潤中心。具有全面的產品銷售權、價格制定權、材料采購權及生產決策權。如公司內部的事業部。
人為利潤中心
指只對內部責任單位提供產品或服務,而取得“內部銷售收入”的利潤中心。
人為利潤中心的條件:一是該中心向其他責任中心提供產品或服務;二是該中心產品或服務能夠確定合理的內部轉移價格。一般地說,只要能夠制定出合理的內部轉移價格,就可以將企業大多數生產半成品或提供勞務的成本中心改造成人為利潤中心。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25自然利潤中心2.2責任中心財務控制91(3)利潤中心的成本計算在共同成本難以合理分攤或無需共同分攤的情況下,人為利潤中心通常只計算可控成本,而不分擔不可控成本;在共同成本易于合理分攤或者不存在共同成本分攤的情況下,自然利潤中心不僅計算可控成本,也應計算不可控成本。(4)利潤中心的考核指標
①當利潤中心不計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時,其考核指標是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該指標等于利潤中心銷售收入總額與可控成本總額(或變動成本總額)的差額。26(3)利潤中心的成本計算92②當利潤中心計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并采取變動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其考核指標包括:
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
=該利潤中心銷售收入總額–該利潤中心變動成本總額
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
=該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該利潤內中心負責人可控固定成本
利潤中心可控利潤總額
=該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該利潤中心負責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例]某企業的甲車間是一個人為利潤中心,本期實現內部銷售收入80萬元,銷售變動成本為55萬元,該中心負責人可控固定成本為5萬元,不可控且由該中心負擔的固定成本為7萬元。則該中心實際考核指標分別為:27②當利潤中心計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并采取變動成93
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
=80–55=25(萬元)
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
=25–5=20(萬元)
利潤中心可控利潤總額
=20–7=13(萬元)
28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942.2.4投資中心(1)投資中心的含義投資中心是指既對成本、收入和利潤負責,又對投資效果負責的責任中心。投資中心是最高層次的責任中心,它擁有最大的決策權,也承擔最大的責任。投資中心必然是利潤中心,但利潤中心并不都是投資中心。利潤中心沒有投資決策權,而且在考核利潤時也不考慮所占用的資產。投資中心與利潤中心的主要區別:項目利潤中心投資中心(1)權利不同無投資決策權有投資決策權,能獨立運用資產(2)考核辦法不同不進行投入產出的比較進行投入產出比較292.2.4投資中心項目利潤中心投資中心(1)權利不同95(2)投資中心的考核指標①投資收益率
a.投資收益率計算
投資收益率又稱投資利潤率,是指投資中心所獲得的利潤與投資額之間的比率,可用于評價和考核由投資中心掌握、使用的全部凈資產的盈利能力。其計算公式為:投資收益率=利潤÷投資額×100%=資本周轉率×銷售成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若考核投資中心的總資產運用狀況,也可以計算投資中心的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息稅前利潤÷總資產×100%
【注】由于利潤或息稅前利潤屬于期間指標,所以指標中的投資額和總資產額應按平均投資額或平均資產占用額來計算。30(2)投資中心的考核指標96指標考核目的利潤投資額投資收益率用于評價和考核全部凈資產的盈利能力凈利潤凈資產(總資產-負債)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用于評價和考核全部資產的盈利能力息稅前利潤總資產b.兩種指標的比較31指標考核目的利潤投資額投資收益率用于評價和考核全部凈資產97c.投資收益率考核指標的優缺點優點局限性
(1)投資利潤率能反映投資中心的綜合獲利能力。(2)投資利潤率具有橫向可比性。(3)投資利潤率可以作為選擇投資機會的依據,有利于調整資產的存量,優化資源配置。(4)以投資利潤率作為評價投資中心經營業績的尺度,可以正確引導投資中心的經營管理行為,使其行為長期化。
(1)世界性的通貨膨脹,會使企業資產賬面價值失真、失實,導致相應的折舊少計,利潤多計,使計算的投資利潤率無法揭示投資中心的實際經營能力。(2)使用投資利潤率往往會使投資中心只顧本身利益而放棄對整個企業有利的投資機會,造成投資中心的近期目標與整個企業的長遠目標相背離。(3)投資利潤率的計算與資本支出預算所用的現金流量分析方法不一致,不便于投資項目建成投產后與原定目標的比較。(4)由于一些共同費用無法為投資中心所控制,投資利潤率的計量不全是投資中心所能控制的。32c.投資收益率考核指標的優缺點優點局限性(1)投98②剩余收益
a.剩余收益的計算剩余收益是一個絕對數指標,是指投資中心獲得的利潤扣減其最低投資收益后的余額。最低投資收益是投資中心的投資額(或資產占用額)按規定或預期的最低投資收益率計算的收益。其計算公式如下:剩余收益=利潤-投資額(或凈資產占用額)×預期的最低投資收益率或:剩余收益=息稅前利潤-總資產占用額×預期的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
【注】剩余收益指標與投資利潤率指標的關系:剩余收益=投資額×(投資利潤率-預期的最低投資收益率)33②剩余收益99b.決策原則以剩余收益作為投資中心經營業績評價指標,各投資中心只要投資利潤率>規定或預期的最低投資報酬率(或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規定或預期的最低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該項投資(或資產占用)便是可行的。c.比較
(a)體現投入產出關系由于減少投資同樣可以達到增加剩余收益的目的,因而與投資利潤率一樣,該指標也可以用于全面評價和考核投資中心的業績。
(b)避免本位主義剩余收益指標避免了投資中心狹隘的本位傾向,即單純追求投資利潤率而放棄一些對企業整體有利的投資機會。34b.決策原則100
[例]某公司下設投資中心A和投資中心B,該公司加權平均最低投資利潤率為10%,現準備追加投資。有關資料如表所示。項目投資額利潤投資利潤率剩余收益追加投資前A2015%1-20×10%=-1B304.515%4.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17201-2:2025 EN Acoustics - Noise from shooting ranges - Part 2: Calculation of muzzle blast
- 2025至2030中國男士鉆石戒指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評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國電子書閱讀器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評估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生態度假農莊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玉石行業市場占有率及投資前景評估規劃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特種紙漿行業市場占有率及投資前景評估規劃報告
- 百日培訓課件
- 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數字策略研究
- ICU護理文件書寫培訓
- 維修拆卸技能培訓課件
- 科創板開戶測試題及答案
- 內科護理學消化性潰瘍
-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
- 中小學暑期安全教育班會課件
- DB43-T 2988-2024 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規程
- 2024年荊州市荊發控股集團招聘考試真題
- 慢病智能監測-洞察及研究
- 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科目
- 2025年內蒙古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健康管理師》職業技能競賽考試題(附答案)
- 在非到發線上接發列車站內無空閑線路時的接發列車39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