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報告摘要第一章對商業行業本季度差不多情況進行綜述,第二、三、四章分不從熱點問題、進展趨勢和投資價值等不同角度對行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闡述。2003年第四季度,第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43.1億元,同比增長10%強。消費環境接著改善,居民消費層次又有所提升,商業經濟效益總體趨好。2003年1-12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8512.1億美元,同比增長37.1%,其中:出口4383.7億美元,同比增長34.6%;進口4128.4億美元,同比增長39.9%,進出口順差255.4億美元,同比下降16.1%。本季度,商務部以及中國商業聯合會等部門都對零售業的進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商務部擬借聽證會規范零售業,并出臺了突發事件生活必需品應急治理暫行方法,同時希望能做大作強10多家大型企業。而商業聯合會也在本季度做了一些動作。以后零售業的進展面臨著來自外資的巨大壓力,零售業內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而外資企業各種違規操作以及地點政府的傾向性政策都對本土零售業造成專門大的打擊,因此以后零售業的治理將更加規范,尤其是對外資企業的治理。本季度,城鄉收入和消費需求呈現持續增長,投資機會良好。第四章從宏觀經濟形勢動身,對行業的投資策略、投資機會以及相應的幾個較大的投資事例進行了分析。
簡要目錄TOC\h\z\t"標題2,1,標題3,2,標題2-居中,1,標題3-表格用,2,標題2-表格用,1"報告摘要 1簡要目錄 3第一章行業季度綜述 5第一節經濟指標分析 5第二節行業結構分析 10第三節重點企業動態 15第四節行業國際進展情況 22第二章行業熱點、要緊問題及對策 29第一節行業政策熱點 29第二節技術動態分析 36第三節行業市場熱點 53第三章行業進展分析 58第一節整體進展分析 58第二節商業業態進展分析 62第三節價格走勢分析 72第四章投資價值 73第一節行業投資環境分析 73第二節行業投資策略 76第三節行業投資機會 82第四節重點項目分析 87內容索引 90圖索引 93表格索引 93
第一章行業季度綜述本章對零售業2003年四季度的進展進行了分析,從全年來看,國內零售業從1-12月份經歷了U字型的進展,同時對我國零售業結構進行了分析,東部沿海都市依舊較內陸地區發達,同時城鄉差不依舊明顯;同時對重點企業及國際進展進行了分析。第一節經濟指標分析2003年四季度,我國零售業進展狀況良好,接著保持增長勢頭,而同期居民收入狀況也顯示良好,進出口依舊保持增長勢態。一、行業規模分析2003年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108.6億元,同比增長9.2%,第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447.1億元,同比增長6.75%,5月份下降20.8%,6月份下降1.6%,第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143.5億元,同比增長9.7%,第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43.1億元,同比增長10%強。2003年10月份,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04.4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0.2%。從地域看,都市消費品零售額2742.6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1.6%;縣及縣以下零售額1461.8億元,增長7.7%。從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446.6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9.5%;餐飲業零售額607.1億元,增長17.6%;其他行業零售額150.7億元,下降0.5%。11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202.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月增長9.7%。而汽車類和通訊器材類增長40%左右,對消費品零售增長率的推動明顯。從地域看,都市消費品零售額2694.9億元,比去年同月增長10.9%;縣及縣以下零售額1507.8億元,增長7.6%,都市消費品零售額與縣及縣以下零售額的增長幅度差有所縮小。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至11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06.3億元,同比增長8.9%,高于去年同期增幅0.1%。12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36億元,同比增長10.9%,為當年增幅最高值。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842億元,增長9.1%。2003年12月份,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3%,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2%,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上漲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8.1%。2003年,大陸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1.2%,人民銀行提供的12月大陸企業商品價格同比指數為106.3,是2003年12個月中最高的月份,而2003年12月企業商品價格比11月環比上漲1.0%。2003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圖大陸經濟強勁增長,特不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使原材料價格上漲,自然災難則使食品價格上漲,這些因素都對物價水平上漲有所貢獻。而漲價預期及成本推進將可能導致以后物價上漲。從以上數據能夠看出,非典的出現對我國零售業的打擊較大,盡管如此零售業并沒有出現負增長,這講明一方面國家宏觀政策引導方向的正確,另一方面我國居民在對待突發事件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素養和平和的消費心理,在度過非典期,我國零售業又有了新的增長,這也有非典期間造成的基數較低有關。同時第四季度的各項數據也表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前11個月一直在偏冷的淺藍燈區,12月份是近兩年多來首次回到綠燈區。二、經濟效益分析2003年由于非典的阻礙,使得在第二季度出現了下滑趨勢,增長率甚至達到了負增長,由圖1能夠清晰地看出,在2-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率均不理想,但從6月份開始則出現了一定的回升,但并沒有出現有利的回升,有可能是居民消費信心受到打擊。但從整個2003年來看,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依舊達到了9.1%的較高水平,而從2003年四季度來看,10-12月份消費品消費總額分不是4204.4億元、4202.7億元、4736億元,同比增長分不為102.%、9.7%、10.9%。三、我國居民收支情況分析2003年,大陸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1.2%,而2003年1-11月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只上漲1%,這表明2003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還在上漲。人民銀行提供的大陸企業商品價格指數也表明物價在上漲。人民銀行提供的12月大陸企業商品價格同比指數為106.3,是2003年12個月中最高的月份,而2003年12月企業商品價格比11月環比上漲1.0%。2003年11月,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52.63元,人均消費支出為686.38元,二者之比約為0.81。2003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2.6元,在五都市中居第三位。廣州市人均收入15002.5元,居首位;上海市人均14867.5元,居第二位;天津市人均10313元,居第四位;重慶市人均收入8093.7元,排在第五位。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2.6元,比上年增長11.4%,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2%。其中:人均工薪收入增長12.8%;人均轉移性收入增長12.7%;人均財產性收入增長1.1倍。受非典因素阻礙,人均經營凈收入下降7.4%。要緊都市居民家庭收支差不多情況(2003年11月)地區平均每戶家庭人口(人)平均每戶就業人口(人)平均每一就業者負擔人數(人)平均每人實際月收入(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消費支出(元)全國合計2.971.551.92925.59852.63686.38北京2.961.651.791216.631135.101061.98天津2.981.402.131031.67972.53673.73石家莊2.941.501.96739.58686.21587.55太原2.921.611.81762.15706.44719.80呼和浩特2.711.272.13726.57688.68520.49沈陽2.951.741.70701.74640.97551.46大連3.041.671.82829.42758.80742.54長春3.051.781.71711.87666.45568.26哈爾濱2.901.511.92700.29672.69714.79上海2.991.551.931376.791244.99876.06南京2.881.382.09888.42824.83620.45杭州2.991.591.881122.531014.65767.95寧波2.871.631.761330.161188.85862.85合肥2.921.471.99692.64636.44478.45福州3.121.691.85902.87826.92595.01廈門3.141.641.911118.331018.39684.86南昌2.911.481.97661.73639.11409.49濟南2.881.731.66992.79924.10625.89青島2.791.491.87932.05839.23699.87鄭州2.891.252.31769.20726.78529.52武漢3.021.531.97687.56648.94557.53長沙3.041.621.88802.12745.28672.31廣州3.071.651.861339.821144.21853.61深圳3.191.691.891952.741783.401420.92南寧2.961.641.80764.54699.66544.42海口3.441.512.28697.16669.94493.93成都2.961.601.85694.63648.74585.24重慶2.861.332.15734.53690.65494.03貴陽3.061.462.10657.64639.83531.80昆明2.881.501.92683.30636.04507.55西安2.991.501.99661.63620.91556.16蘭州2.961.452.04641.50593.96459.45西寧2.951.162.54562.56524.83454.92銀川2.861.312.18631.95592.38486.97烏魯木齊2.911.681.73740.38679.73526.51四、進出口總量2003年1-12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8512.1億美元,同比增長37.1%,其中:出口4383.7億美元,同比增長34.6%;進口4128.4億美元,同比增長39.9%,進出口順差255.4億美元,同比下降16.1%。12月份當月出口480.7億美元,同比增長50.7%;進口423.4億美元,同比增長47.4%,進出口順差57.3億美元,同比增長81.2%。1-11個月我國出口3903.4億美元,同比增長32.9%,進口3705.9億美元,同比增長39.1%,進口增長高于出口增長6.2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97.5億美元。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786.6億美元,同比增長31.3%,實現貿易順差48.6億美元。1-10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6823.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4%。進出口規模已超過去年全年6208億美元的水平。其中出口3486億美元,同比增長32.8%;進口3337.3億美元,增長40.4%;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48.7億美元。10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仍然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當月進出口761.2億美元,同比增長38.1%。其中進口351.9億美元,增長39.7%;盡管有國慶長假的阻礙,當月出口總值仍然突破400億美元大關,達409.3億美元,增長36.7%。當月實現貿易順差57.4億美元,創單月貿易順差新高。第四季度進出口情況項目10月11月12月1—10月1—11月1-12月1-12月份同比增長進出口總值761.2786.6804.96823.37609.38512.137.1%出口總值409.3417.4480.734863903.44383.734.6%進口總值351.9369423.43337.33705.94128.439.9%進出口差額57.448.657.3148.7197.5255.416.1%
第二節行業結構分析本節對零售業行業結構進行分析,一、城鄉結構分析我國的商業布局地區差異較大,地區結構不均衡,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城鄉分布就能夠明顯的看出這一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3年11月)指標名稱本年上年比去年同期增長%1--11月11月1--11月11月1--11月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06.34202.737756.93831.18.99.7一.按銷售地區分市26767.22694.924315.42430.010.110.9縣4663.4503.14326.3460.77.89.2縣以下9675.71004.79115.2940.46.16.8二.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33818.93447.531007.33159.09.19.1餐飲業5389.8596.54856.1512.911.016.3二、行業細分結構分析90年代以來,我國零售業進入分化、整合的轉折時期,西方社會歷時130多年的5次零售業革命(即百貨商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購物中心、無店鋪銷售),在我國僅用短短的5年時刻就相繼粉墨登場,對傳統的以國有商業、百貨商場為主導的零售格局帶來巨大沖擊。分化:零售市場將進一步細分,分不為各種業態所占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從連鎖超市到24小時便利店大量出現。整合:對現有的業態進行調整改組,提高組織程度和集中程度,形成新的零售格局和秩序。目前這一分合過程只能講是剛剛開始,還遠未到完成的時候。在這一專門的歷史時期,機會與威脅并存。對各種新興業態來講,這是機會;而對傳統百貨商店而言,卻是威脅。當今零售業演化的四大趨勢。一是大型化,單店面積明顯增大,一般由二、三百平方米的單店面積擴展到二、三千平方米;二是專業化,各類業態并不是只要賺鈔票什么都賣,而是專營一類或幾類商品;三是廉價化,低成本運作,低定價取勝;四是連鎖化,建立連鎖店系統,發揮連鎖經營的優勢。價格低與服務優是企業競爭力的外在表現,其背后的支撐是企業的能力系統。有相關專家曾將零售業成功的治理三要素歸結為:供應鏈、顧客關系和信息技術。誰能比較好地解決這三個環節,誰就能獲得競爭的優勢。就我國目前的零售業而言,最薄弱的環節當是供應鏈,即如何建立一個低成本、高效率、大容量的商流和物流系統,成為商家尤其是連鎖店競爭的關鍵。三、企業結構分析(一)零售企業的狀況分析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零售業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餐飲業銷售額在200萬元以上的連鎖企業已達1232家,門店總數近3.5萬個,去年的總銷售額達到2469億元,銷售額前30強的連鎖企業增長速度達到了驚人的40%。在2001年銷售額過百億的連鎖企業只有1家,但去年已達到5家。前30強連鎖企業的銷售總額達1074億元。其中,上海連鎖企業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高達34%。但隨著全球商業巨頭搶灘中國市場,中國本土零售業備感壓力。針對日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國本土零售業集團時下正不約而同地采取聯合應對措施,以跨地區合作等方式全面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提高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整合、并購、聯合差不多成為我國零售企業的一個主流趨勢。據統計,目前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業中已有40多家在中國“搶灘登陸”,而中國本土零售業不管是在資金、服務依舊業態的配置方面都與國外企業存在著一定距離。為此,中國企業自去年起加大了整合步伐。繼2002年由北京大中、上海永樂等中國五大伙兒用電器零售巨頭組成家電業“航母”——上海中永通泰電器營銷有限公司之后,今年11月,中國首家自由連鎖采購聯盟——上海家聯采購聯盟有限公司也浮出水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愛護期的稍縱即逝,中國本土零售企業將喪失最后的領地,現在的資源整合無疑是擺脫困境的最有效途徑。僅以上海中永通泰為例,可能今年其營業額將達到300億元人民幣。資源整合的結果帶來了跨地區供應鏈的形成,同時在采購和配送方面使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商業品牌的產品面向開放的商業運行平臺。與跨國零售集團相比,我國流通企業仍然存在規模不大、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依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有關協議,2004年底我國零售行業將取消對外商投資地域和數量的限制,實現全面開放。而在國家層面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為了盡快提高本土零售業的競爭力,商務部將從國內大型流通企業中選擇10至20家作為重點培育對象,鼓舞其通過資本運營等多種方式,形成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治理規范、可持續進展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積極參與以后我國流通領域主導權的競爭。今年以來,北京、上海等地政府紛紛加快推動流通領域的企業重組,國內最大規模的商貿流通集團上海百聯集團、北京10家集團公司與上市公司出資組建的首聯集團相繼宣告成立。與此同時,流通企業自主整合也不斷提速,如華潤集團收購江蘇蘇果超市,上海聯華超市控股杭州華商集團,遼寧大商集團則先后收購了東北10余家地區性商業龍頭企業。(二)中國便利店商機前景寬敞上海的連鎖便利店目前已處于高速進展期,平均3,800人就擁有一家店,與日本及美國的平均水平相接近。但由于店址選擇密集、商品結構雷同,近一年來開出的24小時便利店大多都面臨著經營的窘境。相關于上海的熱火朝天和深圳的平穩和氣,北京便利店業態則尚處在快速進展的前期,不管便利公司自已的直營店依舊以加盟形式開店的創業者,大概都享受著陽光燦爛的生活。業內人士指出,由于中國人均收入增加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作為繼大賣場及超市之后出現的又一新興的零售業經營方式,24小時連鎖便利店前景寬敞。關于以后便利店業態的進展前景,專家和業內人士都表現出樂觀心態。按大都市3,500人一家店的國際通行做法,三大都市都還有空間。特不是北京目前的便利店僅400多家,還有2,000多家便利店的進展空間。可能2005年北京也將進入便利店的高速進展期。北京市政府將大力進展便利店寫進了第十個五年打算(2001年到2005年)的規劃內,并將其與下崗再就業工程聯系在一起。目前便利店不賺鈔票要緊是商品結構存在問題,只是簡單地把超市中的商品搬了個家而已,商品跟超市雷同,但價格卻不具備優勢,毛利率上不去自然就會虧。美國及日本便利店的毛利率高達38%以上,而國內便利店僅20%左右,前者就勝在有自己開發或主導不人開發的特色商品。(三)零售業的進展應加快流通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國加入WTO后,我國政府承諾3—5年逐步取消外商從事商品流通經營的各方面限制,其中包括對地域和數量的限制。明年年底,外資零售企業將以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進入我國零售、批發、物流等行業,這既能促進我國零售業的更快進展,同時也將加劇我國零售業市場的競爭。為了適應經濟進展及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迎接國際競爭和挑戰,我國政府確立了加快進展現代化商品流通業的戰略。“十五”期間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要保持9%左右,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年均增長10%,住宿業和餐飲業年均增長15%。因此,我國將加快流通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改善和調整商品流通業的所有制結構、業態結構、規模和組織結構、城鄉和地區分布結構,培育流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鼓舞和扶持現代流通進展,改造傳統落后的經營方式,限制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鼓舞通過兼并、聯合等方式,推動流通企業跨部門、跨區域、跨所有制進展,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將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連鎖企業信息化建設等,列入國債貼息項目給予重點支持。支持市場前景好的流通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流通企業要通過采納現代流通方式和先進服務技術,擴大規模,加快周轉,降低成本。建立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及規劃體系。通過5年的努力,初步確定連鎖經營在商業和服務業中的主體地位,使連鎖經營銷售額、連鎖企業店鋪數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百貨店、購物中心也將接著進展和快速興盛。到“十五”末期,全國連鎖企業店鋪數進展到10萬個,銷售額7000億元,年遞增約35%,占社會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0%左右。年銷售額在50億以上的連鎖企業達到20戶,銷售額在20億-50億元的連鎖企業達到40戶,培育5-10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初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連鎖企業集團。(四)中國零售業股市行情截至2003年10月29日,零售板塊55家上市公司中已公布第三季度報告的上市公司共有40家,占公司總數的72.73%。從已公布第三季度報告公司業績看,零售板塊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雖比去年同期略有小幅提升,40家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097元,凈資產收益率2.87%,分不比去年同期增長7.93%和5.78%。零售板塊整體盈利狀況仍然不佳,4家公司發生虧損,占公司總數的10%,比去年同期減少2家;同時有21家公司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下滑,部分行業龍頭股如西單商場業績也出現大幅下滑。在該板塊中,各公司業績分化明顯,其中大型綜合超市類公司(如華聯綜超、華聯超市)、連鎖百貨公司(如新華百貨、王府井、重慶百貨)、多業態經營百貨公司(如廣州友誼、友誼股份、大商股份)業績優于行業整體水平,而規模偏小、經營單一的公司(如*ST秋林)則面臨重組壓力。近年來,該行業許多公司業績下滑,對其股價走勢造成較大的負面沖擊。而近期以來,由于大盤調整和價值投資成為市場主流,該板塊中績差股和前期漲幅較大股票均大幅下跌,其它A股也均有一定跌幅,只有兩只B股漲幅較大。由此造成商業零售指數近期跌幅較大,2003年9月29日-10月29日一個月時刻里,商業零售指數下跌52.85點,跌幅為7.87%,而同期上證指數上漲6.15點,上漲0.45%。而在零售行業近期的大幅下跌后,該板塊的投資機會也逐步來臨。這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作為流通產業的零售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其所處地段一般為都市繁華地段,土地升值空間較大,且零售企業固定資產比較少,因此,固定資產折舊費用不高。這使得零售類上市公司資產質量較好,流淌性指標較高。其次,隨著季報披露結束和投資風險得到一定程度釋放,可能零售板塊下個月整體接著下跌空間差不多有限,特不是板塊內一些業績較好的公司如大商股份(600694)、新華百貨(600785)、重慶百貨(600729)、益民百貨(600824)等,盡管本月受到板塊整體下調走勢的牽連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但這也為其后市帶來一定的投資機會,因此能夠重點關注零售業內業績較好的子行業如綜超業、多業態經營類的上市公司。再次,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和業內一些公司業績不斷下滑等因素阻礙下,依托重組來改善公司業績將成為一些公司進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同時,由于零售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較為顯著,因此容易得到一些戰略投資者關注。行業內上市公司重組行為將得到持續,預示著零售板塊內重組概念股依舊值得關注,具體可留意的公司如王府井(600859)、深國商(000056)、武漢中百(000785)、華聯股份(000882)等。
第三節重點企業動態本節對國內一些重點企業動態進行了介紹。一、國美電器--激情12月天天過大節12月,國美總部在全國推出了“激情十二月天天過節”的活動,青島分部又連續以臺東商城的重裝開業和“冬季家電節”的召開,在12月打出了沖鋒冬季島城家電市場的大旗。而12月13日、14日,位于李滄商圈的國美李滄商城迎來它的兩周年慶典。青島國美各商城將以精品展銷和價格直降的方式,在島城的家電市場再次卷起一股“節日”旋風。從11月25日起,全國國美將推出“國美激情12月天天過節”大型促銷活動,以100億家電大訂單,10億元特價機,千萬元大讓利的力度,沖擊全國歲末家電市場。在青島國美推出“激情十二月天天過節”活動后,以平日“一天降半折”、“國美存折天天省鈔票”的促銷方式,贏得了消費者的好評如潮。臨近元旦、春節,國美還同各廠家簽訂了總額為100億的家電采購大訂單,采購了大批家電精品、新品,其中許多品類是廠家立即在2004年推出的新款。這些家電新品將按商品、品牌、時刻分段優惠,幅度不比過節差。位于南京路黃金地段的國美東部商城是青島國美繼李滄商城、濰坊商城之后成立的第五家連鎖分店。與其他商城不同的是,東部商城以“高精尖”商品定位,全力打造“精品店”。青島國美電器總經理宿獻華表示,“精品店”的定位不僅體現在商城所經營商品的“高、精、尖、全”等方面,更體現在賣場的布局環境、整體的服務水平以及煥然一新的經營面貌上。即賣場環境布局和舒適度一流化、服務水平一流化、經營商品齊全、精品化,全面為青島東部市民打造一個最為理想的家電購物場所。從目前的整體環境布局看,青島國美東部商城以“高雅、舒適”為基調,上下兩層營業賣場設置了10部等離子廣告屏,并在彩電展示區建成了島城最大的高端彩電等離子展示墻。在近一個月里,國美東部商城不但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其火爆狀態更贏得了眾多家電制造商的蜂擁而至,紛紛向國美表示了以專門資源支持東部商城的愿望,欲把國美東部商城作為推廣新品精品的平臺,進一步擴大本品牌商品在島城家電市場中的占比。目前,國美東部商城差不多成為青島國美擴大島城家電市場分額和商家推廣高端商品的戰略依照地。國美除了在大陸積極爭奪顧客,同時也把自己的勢力范圍延伸到了香港,今年9月份,依靠“規模擴張、低價策略”兩張王牌在內地市場出盡風頭的國美電器宣布,將于10月在中國香港開出第一家直營店。消息傳出,業內一片嘩然,爭論的焦點就在于:在香港如此一個并不熟悉且已特不穩定的市場內,國美能否接著有效運作。也確實是講,其賴以生存的低價模式及運營手段能否依舊奏效?國美選擇現在此刻大肆進軍香港市場,顯然與立即上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003年在香港上市、2004年進入國際市場、用10年左右的時刻成為全國最大伙兒電連鎖企業,是國美給自己定下的三大戰略目標。而一年多前就已鬧得沸沸揚揚的香港上市始終未能如國美所愿順利完成,眼看期限將至,利用新店開張帶來的人氣、名氣為自己赴港上市搭橋不失為一個明智的戰略決定。香港開店的戰略意義和象征意義比單純獲利更為重要。國美總部對這家尚在籌備之中的香港直營店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不但進行了總部高層人事的大變動以實現重兵布陣香港,還決定從人、財、物各方面給予香港國美大力支持,以走好其上市沖刺的最后一步。二、家樂福濟南開店外資零售業加快了搶灘濟南的步伐。繼沃爾瑪9月17日蒞臨泉城路后,家樂福濟南店又緊鑼密鼓地預備開張,家樂福要招890個職位。為了選到最合適的職員,幾天前,家樂福人力資源部的總監楊孝全就已專程來濟,對持有“生殺大權”的中層人員就面試課程進行了培訓。截至目前,家樂福已在全國20多個都市擁有了41家門店。在青島,家樂福早差不多捷足先登;而在省會濟南,家樂福的步履大概邁得極為緩慢,頗有“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受。家樂福在濟南的首家店坐落在解放橋原濟南公交公司位置,共四層,其中二、三層是大賣場,經營面積約1·3萬平米,初步定于今年年底開張。按照其目標,到2005年,家樂福將在濟再開兩家店。據稱,行將開張的家樂福歷山店仍將采取“低價”策略搶占市場,并稱不排除與濟南一些老超市合作的意向。隨著2004年12月的臨近,外資零售業不僅積極搶占國內收入較高、客源質量較好的大中型都市,而且也加緊了在其他地區的零售業爭奪,以便在我國零售業全面放開之前,建立完善的銷售網點,搶占戰略優勢,如此一來,我國零售業必將受到沉重的打擊。假如讓本土零售業迅速崛起,并不是僅僅靠打幾張牌就能解決的,還需要進一步深層次的考慮。三、普爾斯馬特、諾馬特積極擴展內地市場零售業外資巨頭不僅在不遺余力的擴展我國零售業市場,同時也在爭奪著我國零售業高級人才。9月30日美國第三大超市普爾斯馬特公司在南京招聘近400名各級人才,結果引來4000多名求職者,其中不乏目前在各大連鎖超市任職的中高層人員。這40個職位均是主管及以上級不的治理人員,如采購部經理、商品部經理、行政經理等,“諾瑪特”通過結構化面試的方式,測定求職者的能力,人才被錄用后薪酬將比南京同業態同級不職位高20%至30%,不單如此,他們還會得到充分的培訓、社保等保障,每年經業績效評估后進行升遷或調整,這對人才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盡管有南京人力資源市場有關人士表示,南京僅河西地區就有蘇果、好又多、家樂福等大型超市,各家洋超市殺入南京,使得本就儲備不足的超市經營人才爭奪更加激烈,這對進一步激活超市業、促進人才優化配置大有好處,但不知這些爭奪戰對中國本土零售業的進展是否是一個利好消息,有關專家還心存疑慮。普爾斯馬特也在積極向內地推進,9月30日上午9點,普爾中國控股公司、桐山實業開發治理有限公司、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治理委員會三方面正式簽約普爾斯馬特合肥會員店項目。全球第六大零售商、美國第三大超市公司“普爾斯馬特”落戶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該項目是普爾斯馬特在安徽省乃至華東地區第一家正式簽約的大型國際倉儲會員制商店,一期總投資達兩億元人民幣。按打算,普爾斯馬特合肥會員店及附屬商鋪將于下月開工,力爭明年3、4月正式開業。而在10月初,普爾斯馬特又入住了紹興,此處市區租賃的營業用房將是普爾斯馬特在紹開設的第二家店。9月,在貴陽大賺了一把的“洋超市”諾瑪特登陸遵義,在名城刮起了一股“諾瑪特旋風”。那些天,處于名城鬧市區、營業面積達1.4萬平方米的諾瑪特超市可謂人山人海,大有顧客擠破門的架勢。購物排隊,收銀臺排隊,凸顯這家“洋超市”咄咄逼人的氣概。市民對追求事物總抱有新奇感和對商品價格總是悉心盤算十分看重的心理,著實讓經營品種齊全和為歡慶開業讓利消費者的諾瑪特火了一把。在外資零售業紅紅火火的背后,必定是本土零售業受到了沖擊,“洋超市”諾瑪特的加盟,加劇了名城遵義商業零售業的激烈競爭,其勢猛烈,市場競爭突然升溫。同處一條街,同諾瑪特相距不到200米的佳惠超市飽受沖擊,在諾瑪特開業的前幾天,佳惠營業額突然下滑。有競爭才能提高。比如,諾瑪特在超市選址、商品布局、內部治理和促銷上都給我們以借鑒,它的經營理念也使本土超市受益匪淺。然而有一點,應該值得國內零售業的治理層深思,那確實是:什么緣故只有“狼”來了,才明白得學習,才明白得借鑒?或者講只有受到了“沖擊”國內業界才能感受到?是否是我們的觀念依舊處于一種中國式的思維?什么時候才能在沒有受到沖擊的時候,真正學會直面市場風險?為了謀求更大的進展,諾瑪特該超市于9月底脫離了原來的投資公司———普爾斯馬特投資有限公司,交由新成立的諾瑪特控股公司治理。該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步,確實是接著擴大在中國內地的勢力范圍,在重慶加大投資力度。四、廈門燦坤3C2008年底大動作廈門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以3C店模式(即Communication通訊產品、Computer電腦、Consumer消費類家電)在國內零售市場進行全面布局的外資企業。日前,燦坤在福州的兩家3C店差不多開業,燦坤董事會秘書羅青興同意本報采訪時表示,燦坤將內地劃分為華北、華東、大上海、華南、華北5個區,將以一個月一區兩家3C店的速度進行布局,今年打算開設40家3C店,明年的目標為200家,而到2008年底燦坤在內地的3C店數目將達到1000家,3C店的營業面積都在6000平方米以上。他透露,按打算,明年內地3C店的總采購量將達到82.5億元人民幣。隨著燦坤3C連鎖店在全國快速布點,意味著3C店這種零售業態加入到了國內3C產品零售市場的競爭之中,這不僅將使競爭進一步加劇,將對傳統的3C產品零售業態和原有的銷售格局產生阻礙,而燦坤的3C模式也將同樣面臨競爭考驗。五、上海聯華超市牽手洋超市進軍日本市場中國最大的連鎖超市——聯華超市最近與日本第八大零售業連鎖企業Izumiya(泉屋)株式會社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先期在商品開發領域緊密合作,進而擴展到物流配送、營運治理、信息共享、人才交流等方面。作為初始目標,到2005年聯華將向日本Izumiya株式會社輸送200余種適合日本消費需求的商品。聯華通過日本Izumiya株式會社引進的商品的銷售也將達到一定的規模。這次聯華與日本Izumiya株式會社合作與往常大不一樣。往常聯華也有出口到日本、美國的訂單,但一直差不多上打人家的牌子。此次卻是充分運用各自的品牌優勢,聯動互補,攜手進展。這對提升聯華的品牌形象及核心技術,培育國際競爭力有著積極的作用。雙方通過相互考察,感受到彼此合作的空間專門大。因此決定先期實質性啟動雙方“商品采購”及“自有品牌產品開發”的合作項目,共同在中國境內開發生產適合各自國家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這是一種“互不開店”式合作。并同意共同在中國國內查找合適的生產商,生產的產品出口到日本打Izumiya株式會社的品牌,在國內銷售則打“聯華”的品牌。聯華還將考慮把自己的優勢商品,如常溫食品、生鮮產品、部分工業品直接打“聯華”的品牌輸往日本,同時將適應國內消費需求的日本商品以“聯華”和“Izumiya”品牌形式引進國內。目前,雙方已相互提供了樣品,可能年內將能確定共同開發的產品種類和數量。這種合作的優勢要緊有:首先,這種方式的運行成本低。做連鎖超市,成本是最為敏感的指標。假如直接在日本注冊公司,人員的派駐、當地市場的適應等問題無疑會增加公司的負擔。其次是風險較小。Izumiya到中國來采購產品,要緊借助聯華差不多建立的全國商品采購網絡優勢,并結合日本的市場需求,而聯華是將對方的需求和對產品提出的改進意見反饋給供應商;聯華到日本采購,同樣能夠發揮熟悉中國國內消費市場的優勢,如此雙方能夠實現信息資源和商品資源的共享,向消費者提供適銷對路的商品。再則這種方式的自由度大。雙方只是在一個大的合作框架內達成一定意義上的契約,具體的項目還會由單項合約來實現。同時,兩個公司的聯合采購,更加有利于實現集約化,達到共同降低成本的效果。而這次與Izumiya的合作是聯華放的一個試探性氣球,假如成功的話,會考慮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推廣。然而,也不能一概而論,怎么講不同的市場會有不同的特性,聯華也希望能采取相對靈活的方式開拓海外市場。六、北京西單商場開始正式介入電子商務領域西單商場(600723):北京傳統零售業支柱之一,具有專門高的商譽和廣泛的客戶基礎,憑借歷史地位和地理位置的專門性,經營模式專門難復制。從今年10月16日開始停業,該公司斥資6000余萬元進行為期兩個多月的裝修改造,全面提升商場購物環境,增大營業面積,加大商品結構調整力度,樹立獨特的品牌形象和經營特色,再塑“西單商場”金字招牌,成為西單商圈乃至北京市商業的新亮點。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開始正式介入電子商務領域,聘請了“8848”原CEO王峻濤任總經理,成立了“i購物”(igo5.com)網站,據稱“i購物”差不多贏利。通過網絡銷售彌補了西單商場定位的不足,更使得公司產品銷售突破了地域和時空的限制。從二級市場走勢分析,該股通過下跌五浪的充分調整,不管從日線依舊周線均處于歷史的絕對底部,尤其是在大盤狂跌之際該股卻在4元一線橫向震蕩了8個交易日,近三個交易日更是三針探底,表明下跌空間差不多被完全封殺。加之其集電子商務、低價超跌、行業復蘇、外資并購眾多題材集于一身,近日差不多受到熱鈔票積極關照,探底后強勁回升,盤口大單云集,后市有望率領商業股走出報復性反轉行情。七、德國零售巨頭加快擴張步伐進入中國已達7個年頭的德國零售業巨頭麥德龍(Metro),近日明顯加快擴張步伐,決意走出華東,走向華北、西北和華南的寬敞天地。近日,麥德龍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柯博涵博士在滬向新聞媒體披露:“盡管去年麥德龍在中國的銷售額達到5.83億歐元,但僅占麥德龍全球銷售額的1.2%,這表明麥德龍在中國以后的進展前景十分寬敞。”柯博涵透露,在以后3-5年內,麥德龍打算在中國新開商場總數達到40家,平均每年的開店數要達到10家左右,使麥德龍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上升到其全球銷售額的10%。自1996年登陸中國市場以來,麥德龍7年間已在華投資了3億歐元,開設了18家店鋪,大部分集中在華東、華中地區。近日有消息稱,在華東、華中站穩腳跟后,麥德龍近來明顯加快了搶灘華北、西北、華南市場的步伐。在華北,麥德龍去年在連續落子青島、天津外,還相繼簽下了大連、西安、北京等地店鋪的租約,可能于明年在北京連開3店;在西北,麥德龍目前正在與包括西寧、蘭州、烏魯木齊、銀川等地政府頻頻接觸,希望能搶在沃爾瑪、家樂福之前完成西北市場的布局;在華南,麥德龍還打算于明年首先在廣州、深圳開店,同時在珠海、汕頭物色店址。據柯博涵介紹,與傳統批發業相比,麥德龍如此的會員制現購自運業態能為客戶提供更為專業的一站式服務。但在價格、回扣、發票開具等方面,傳統批發市場對一些客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比如麥德龍的“透明發票”制度,在推廣時就一度受到部分會員的抵觸,而實際上,“透明發票”制度不但能保證政府的稅收,也能在某種程度上遏制采購員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
第四節行業國際進展情況本節要緊對行業國際進展狀態進行了介紹,以期國內零售業能了解國際動態及借鑒相關經驗。一、發達國家零售業現狀(一)美國零售業分析10月10日電據美聯社報道,美國零售業主周四公布的報告顯示,銷售額的增長連續第三個月超過預期。這要緊是因為政府的減稅打算及氣候變冷刺激了人們的購物欲,特不是對服裝的購買。據悉,包括沃爾瑪和TargetCorp在內的零售業巨頭們,9月份的收入均強勢增長。東京三菱銀行旗下的77家店鋪在9月份的銷售額也增長5.9%來自美國零售業的信息暗示了美國經濟正在持續地恢復進展。但也有分析家擔心疲弱的就業市場人仍然是阻礙人們持續消費的最大障礙。但美國的網上零售業卻得到了較大的進展,網上購物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所青睞。依照美國商業部21日公布的報告,今年第三季度的美國網上零售額比去年同期激增近27%。40%的美國網民都表示,將在今年的圣誕節期間進行網上購物。美國商業部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的美國網上零售總額高達133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這一數字為105億美元。第三季度的美國網上零售額占總零售額的1.5%,相關于去年同期的1.3%有所上升。第三季度表現最為搶眼的是網上售票業。據名為“Ticketmaster”的美國最大的售票連鎖企業透露,在該企業11億美元的零售額中有一半是通過網上售票實現的。美國的“JupiterResearch”市場研究公司最近預測講,美國網上零售業將在今年第四季度迎來新的銷售高峰,零售總額有望突破170億美元。今年的圣誕假期,可能將有40%的網民在網上完成部分或全部購物打算。(二)俄羅斯零售業分析普賴斯·沃特豪斯·庫珀研究所認為俄羅斯零售市場還遠未飽和。這是該公司的專家們依照“零售業和日用消費品生產是俄羅斯及中歐和東歐國家最有意義戰略”的調查結果所下的論斷。在2003年3-7月,該所的專家們對俄羅斯、保加利亞、捷克、土耳其、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各國的企業進行了調查,并對投資這9個國家的零售市場提出建議。專家對俄羅斯的建議是“投資”。對捷克的建議則是“慎重行事”。關于立陶宛的建議是“對市場的空缺部門投資”。上述9國中,除俄羅斯外只對土耳其建議“投資”。調查指出,從2000年開始,俄羅斯的零售額平均每年增長9%。經濟信息公司的資料顯示,2002年俄零售額約為990億歐元。莫斯科零售市場的份額約占全俄零售市場的30%。據調查顯示,2002年莫斯科每1000人就擁有44平方米的商貿中心營業面積,這比2000年同期要高出1倍。普賴斯·沃特豪斯·庫珀研究所斷言,俄羅斯零售商業的利潤率為14%——16%,而批發商業的利潤率僅為3%——5%。在俄羅斯,低價出售商品的商店和超市是最賺鈔票的地點。(三)日本零售業分析關于人多地少、零售業極端發達的日本,零售促銷差不多進展到了極致,不同于粗放的美式零售促銷,日本零售促銷的特點要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零售促銷規模大:零售企業在促銷方面的投資驚人,在日本,僅僅零售促銷廣告單(日語稱為chirashi,模擬在街頭發放廣告單的像聲詞,以下DM、促銷宣傳單在本文中均簡稱chirashi)的設計、印刷、發放就差不多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獨立產業,全年產值在8000億日元(約合美金80億),許多規模專門大的廣告公司,僅僅為某個零售企業制作chirashi,在此情況下,甚至產生了許多專門發放chirashi的“報紙折入業者”。日本零售企業強調的是“聚客”,零售促銷是唯一的營銷手段,從國內的SOGO等日資企業的營銷方式就能夠看得出來。綜合性零售企業采納的“全面打折”、超市采納的“價格促銷”等手段,差不多上差不多的“聚客”手段。零售促銷的組織特不頻繁:據一項不完全調查顯示,平均日本零售企業每年要做74次促銷,許多企業差不多達到了104次,即每周2次,關于許多商品而言,差不多做到了“按天促銷”。促銷組織及流程特不健全:在日本的零售企業,促銷由專人負責,一個完整的促銷流程涉及到商品采購部、促銷部策劃部、銷售店鋪、供貨商、印刷廠、報紙折入者。強調不同地區店鋪要進行不同的促銷預案:與國內的促銷宣傳單不同,日本連鎖企業會設計多個不同種類的chirashi,針對不同地區的店鋪進行不同促銷預案、不同促銷價格,日本促銷有幾個專門的名詞:“日做chirashi“及“店做chirashi“,“日做chirashi“指的是整個連鎖店統一的宣傳單,而“店做chirashi“指的是不同地區的店鋪,要依照自己的地區特點及庫存情況,制定適合自己店鋪的促銷方案,比如同樣是夏天,在某地區要進行空調的促銷,而在另一個地區就只能進行電扇的促銷,在促銷價格體系上也有2個專有名詞:“統一振分“、“店不差分”,“統一振分“指的是在促銷方案確定后,向各個地區的店鋪發放一致的商品促銷價格,“店不差分”指的是關于不同地區的促銷價格進行差不操縱,實施同一商品不同的促銷價格。類似的特有名詞日本還有專門多,那個地點不一一列舉。強調商品圖片的質量:日本企業特不注重商品圖片的質量,與我們國內隨便找一些非專業人員就進行商品圖片攝影不同,在日本有專門的商品寫真社,或者在一些大的廣告公司由一些通過專門培訓的人員進行商品攝影,一個商品會分不進行不同尺寸、不同角度、不同背景的照片拍攝,表現一個商品往往能夠采納幾種方式(比如特不促銷、一般促銷、捆綁促銷就采納不同的圖片),在日本的一個零售企業,往往保存有數十萬張高質量的商品圖片,這些美侖美奐的商品圖片大大地提高了促銷chirashi的表現力,是日本設計優美的chirashi全然來源。強調chirashi版面的美觀及主題沖擊:關于一個具體的chirashi,日本企業強調要給客戶2種沖擊,即chirashi本身的視覺美術沖擊及促銷標題的沖擊,視覺美術沖擊要靠版面設計、色彩來完成,而促銷標題沖擊則取決于促銷的主題(比如店慶、節假日主題)、促銷商品及促銷價格,然而歸根結地,依舊價格為第一主題,因為價格的沖擊效果最強烈!強調chirashi與賣場POP的互動:我們在國內經常會產生這種情況,促銷宣傳品DM經常會寫上“本海報刊登的商品如若出現與店內價格不符,以店內銷售價格牌為準“,這確實是chirashi與賣場POP不一致所造成的,日本企業會采納一切手段,幸免這種苦惱!注重chirashi與POP的一致。強調chirashi的版面沿用:由于促銷次數過于頻繁,而我們前面提過,關于零售促銷,歸根結底是價格促銷,因此日本企業專門重視將上次的chirashi版面留用,每次只需變更商品及促銷價格。以上是日本零售促銷的一些差不多特點,然而由于促銷工作量巨大、促銷過于頻繁,因此也同樣存在專門大的問題,要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零售企業投入太大、促銷成本太高,盡管每個零售企業必須如此進行促銷,然而關于日本企業來講,降低促銷成本是許多企業所追求的。由于上述促銷流程全部采納手工操作,、經常會產生人為錯誤,尤其關于許多遍布全國的連鎖企業,異地促銷工作特不不方便。商品促銷的數據無法與企業內部的商品數據庫進行連接:由于促銷涉及商品多,盡管在日本,所有的零售企業均已實現POS機、商品治理計算機治理,然而促銷的商品數據庫無法與上述差不多數據庫連接,經常會導致促銷商品、促銷價格與POS、POP的數據不符,為了解決那個問題,需要進行大量的校對工作。無法及時調整chirashi版面上的促銷商品:日本企業在進行促銷時,也需要大量的與供貨商談判工作,經常會出現促銷談判剛完成,然而版面差不多難于調整等問題。商品圖片數量巨大、采納手工方式難于進行分類治理等等;以上問題的產生,促使日本零售企業必須尋求新的解決方式,降低促銷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促銷工作流程,而這一切,只能依靠信息技術手段,因此,方正國際軟件的“商品促銷治理系統”應運產生。二、歐盟零售業現狀(一)歐洲零售商的進貨方式一般來講,歐盟零售商進口產品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進口商進口,二是自己進口。原則上,幾乎所有公司關于兩種途徑都會靈活使用,但由于各公司經營策略不同,許多公司都有較特定的方式。郵購及電視購物的消費者屬少數特定客戶,這種銷售方式和渠道也比較特不,由于這種郵購及電視購物業者采購進口產品通常選擇有新意、奇特、有味或功能特不的產品,對產品的價格并不如何在意。零售商及折扣店則強調價廉物美,大多數直接購進口商品以降低進貨成本、進行低價促銷,因此價格通常是其考慮的首要因素。采購的產品樣式通常比較大眾化,功能也是比較差不多的。法國第一大經營電視采購物的業者表示,該公司自行采購進口產品。而法國第二大電視購物頻道業者TFZ則表示,該公司采購進口產品全部通過當地五家進口商,而公司內負責采購進口產品的人員,要緊通過參加世界展覽會以收集新產品資料,選擇適銷的各國產品,再協調配合進口商采購,并不直接采購。德國ALDI超市連鎖店的經營主旨是價廉物美。其采購進口商品只與進口商交易,而且對進口商要求專門多。進口商必須將進口商品運至各營業店面,所有產品的售后服務完全由進口商負責。每一件售出的產品都印有進口商服務專線,以便隨時提供服務。另外,有時還必須同意ALDI無法售出的商品退貨。因此,ALDI盡管并不直接并不直接進口,但通過進口商進口,可減少其進口商品積壓的風險,由進口商負責采購及售后服務,降低經營進貨成本。其它與ALDI類似的折扣超市如LIDL、LEDI也是只向進口商采購進口產品。LIDI在德國的店面逾3000家,盡管店面規模不大,但由于店面多,業績也十分可觀。又如TCHIBO公司專營銷售咖啡,但因擁有900余家咖啡店,僅在這些店內銷售咖啡以外的雜貨商品,營業額即可超過20億馬克。因此,歐洲連鎖店特不重視對消費者的售后服務。據歐盟許多連鎖店采購經理表示,盡管許多公司在亞洲都設有海外采購中心,或有進口商協助其產品供貨,但參觀展覽仍是目前采購新產品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想開拓歐洲零售渠道,直接進入其零售體系,除了與連鎖店在亞洲的海外采購中心接觸外,還應積極參加各類國際展覽,以把握歐盟零售渠道的變化,并提供產品進入歐盟零售渠道的機會。(二)德國形成歐盟物流中心,值得關注歐盟東擴將使德國今后幾年進展成為歐洲重要的物流中心。由于德國擁有靠近東歐客戶的地緣優勢,今后德必將對歐洲傳統的物流中心-比利時和荷蘭構成競爭。德將在全歐物流中占據專門地位,并與波蘭、匈牙利和捷克一道在東歐地區物流方面發揮領先作用。調查結果顯示,東西歐之間今后將在西歐重要的原材料集散港口形成巨大的雙向物資運輸網絡。原材料通過西歐的這些港口運往東歐低工資國家的生產基地,生產的成品再運回西歐地區。這種歐洲大陸的物資運輸將要緊通過鐵路和水路來完成。德國邊境將成為多式聯運的中心,物資將在此實現鐵路或水路與公路之間的轉載。調查結果還顯示,芬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將成為北歐最重要的區域物流中心以及向俄羅斯出口的跳板。法國將接著保持其作為南歐地區物流中心的領先地位。潛在的入盟候選國保加利亞將成為東南歐地區重要的物流中心。(三)歐盟的家具零售業市場簡調歐盟的家具零售業銷售渠道包括購買團、獨立零售商、家具連鎖店、特許經營店、直銷、郵購、自制商店和超市等。歐盟內部共有家具店約10萬個,雇員60萬人。從歐盟成員國的現有數據推測,約有一半民用家具的銷售額來自大規模零售業。市場的30%由購買團操縱,20%的零售店是購買團成員。由私營連鎖店操縱家具買賣的20%。(6%通過特許經營包括特許名稱、服務和設施等,12%由私人零售店和其分支機構經營)。德國:家具市場的零售總額為290億歐元,在生產、消費和有組織的銷售能力等方面位于歐盟各國之首。德國共有家具店15174個,雇員共110000名,平均每店8人,而其他歐盟國家平均每店3人。近年來德國家具展廳的面積擴大了20%,1997年底總商場面積達21000000平方米。德國家具店的平均面積為1383平方米,是歐洲最大的。平均每平方米年營業額約為1335歐元,每位職員的年營業額約為255000歐元。業務集中及商場面積擴大已成為一個重要趨勢。近期一項研究表明:排名前30位的大型家具店的平均商場面積已由1988年的29900平方米上升至1997年的38000平方米,增加了27%。最大伙兒具店的商場面積為70000平方米。營業額超過5000萬歐元的家具店有44家,操縱了34%的銷售額,1988年僅有19家,共占總額為20%。營業額在2500萬歐元到5000萬歐元之間的家具店有54個,占銷售額的21%,1998年僅有24個。營業額在500-2500萬歐元之間的家具店有850個,平均營業額為1000萬歐元,占總額的21%。法國:特許經營在法國十分普遍。一些集團將它們的公司形象和專門技術如培訓、治理軟件、集中支付、市場調查等賣給它們的獨立零售店成員。這些集團還常常把大型家具專賣店設在城郊。它們有信譽良好的品牌如:MobilierdeFrance,MonsieurMeubles,MobilierEuropeen-Fly,Levitan。據統計,80%的獨立零售商是特許連鎖集團和家具合作集團的成員。特許經營店也扮演購買團角色在法國和國外購買大批家具。英國:家具零售的要緊特點表現在非專賣店的重要性,他們占有35%的市場。百貨商場和自制商品店尤顯重要。占市場35%的獨立家具零售店一般為家具專賣店。排名前30位的家具店有50億歐元的家具銷售額,占家具零售總額131億歐元的38%。據統計,隨著Ikea在英國市場的擴大,在今后幾年內其銷售額將增長近一倍。五年前,Ikea只占1%的市場份額,現在已擁有4%。
第二章行業熱點、要緊問題及對策本章要緊對行業熱點、要緊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介紹,其中包括政策熱點、技術動態、市場熱點等方面的介紹和分析。本季度行業相關部門出臺較多政策以期進一步規范零售業,并對零售業技術動態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同時對本季度的幾個市場熱點也進行了介紹。第一節行業政策熱點本季度,商務部以及中國商業聯合會等部門都對零售業的進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商務部擬借聽證會規范零售業,并出臺了突發事件生活必需品應急治理暫行方法,同時希望能做大作強10多家大型企業。而商業聯合會也在本季度做了一些動作。一、商務部擬借聽證會規范零售業大賣場等大型零售店鋪一直是中外商業企業投資進展的熱點。資料顯示,2002年上半年我國新批準設立的28個外資零售企業店鋪中,有24個是營業面積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綜合或專業超市,其中最大的近2萬平方米。然而,大型零售店鋪的迅速進展也帶來一系列問題。例如大賣場布局不合理;同業競爭過度,部分領域出現無序競爭;大批中小型零售企業的經營受到嚴峻阻礙等。專家表示,商業網點布局應是都市整體規劃的重要內容,但企業往往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只要有商業機會就蜂擁而上,導致某一種業態進展過快過猛,甚至陷入惡性競爭。商務部商業改革進展司現代流通進展處處長王選慶17日在出席“2003中國商業熱點話題高層論壇”時表示,為了加強都市商業網點的規劃,促進流通領域有序競爭,商務部將借鑒國外通行做法,引入并逐步推廣“聽證會”制度,規范各種商業業態,尤其是大型零售商的進展行為。與此相應,商務部還要求全國副省級以上都市今年內完成商業網點規劃的制定工作;地市級都市則于明年年底完成商業網點規劃的制定工作。據悉,上海已領先把“聽證會”制度引入大賣場的開設。依照規定,關于上海市內外環之間、面積1萬平方米左右的大賣場的設立,必須實行“聽證會”制度,由上海市連鎖協會組織申請方、同業者、地點政府、專家和居民代表以及商業主管部門組成小組,進行評議并投票表決。二、《關于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若干意見》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取得了巨大進展,但也存在著一些進展中的問題,存在著一些制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因素:一、我國存在結構性矛盾。要緊體現在:(1)在產品結構方面,中低端產品供大于求、生產能力過剩,而高端核心電子信息產品要緊依靠進口。電子信息產業以組裝加工為主,缺乏核心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能力;(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市場集中在美日歐等發達國家;(3)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所占比重依舊較低。二、由于全球經濟的低迷導致全球新貿易愛護主義增強,對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形成了專門大障礙,提高了成本。三、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競爭方式呈多樣化趨勢,國內產品價格優勢減弱。高新技術產品國際貿易競爭的重點正從重視價格競爭轉向非價格競爭;競爭方式從單一的物品出口形式,向多元化、復合型貿易方式轉化。加入WTO后,我國大幅下調IT技術產品的進口關稅,特不是下調進口關稅后出現了整機關稅與元器件進口關稅倒掛現象,致使本地整機產品價格優勢被削弱,同時我國2004年開始的出口退稅改革將增加部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的成本,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將產生不利阻礙。四、科技興貿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要緊體現在:(1)鼓舞和支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政策不到位且缺乏可操作性;(2)缺乏對重點科技型企業的扶持政策;(3)缺少能有效推進加工貿易落地生根的機制與具體措施;(4)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需要科技興貿專項資金支持。依照這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制定《若干意見》的過程中,總結了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四年來的成功經驗,考慮了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政策需求,力求較好地解決金融、財稅、物流等方面存在的制約因素以及在知識產權愛護、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所遇到的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和政策建議。首先,科技興貿戰略面臨新的任務和要求。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處在深刻變化之中,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國內經濟蓬勃進展,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在新世紀新時期,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外貿進出口總額到2020年也要翻兩番,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必須保持更快的增長速度,這對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其次,實施科技興貿戰略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實現我國外貿出口進展第三次歷史性跨越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出口進展實現了兩次歷史性跨越。1986年,紡織服裝產品取代石油成為我國第一大出口產品,標志著我國擺脫了以資源為主的出口結構,進入到一個以勞動密集型制成品為主的時期。依靠輕紡產品,外貿出口于1989年達到525.4億美元,邁上了第一個臺階,實現了外貿出口從要緊依托資源型產品轉變為要緊依托勞動密集型制成品的第一次歷史性跨越。1995年,我國外貿出口結構又出現了一個決定性的變化,機電產品出口首次超過紡織服裝產品成為最大類出口產品。依靠機電產品,我國外貿出口由1994年的1000億美元邁上了2000億美元的臺階,實現了外貿出口從要緊依托勞動密集型制成品出口轉變為要緊依托兼具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本技術密集型雙重特性的機電產品出口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以及國際ICT產業向我國進行產業轉移進程的加速推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進入到了一個高速進展的時期。依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將推動我國外貿出口在2020年實現翻兩番的戰略目標,我國外貿出口也將從要緊依托機電產品出口轉變為要緊依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從而實現我國外貿出口的第三次歷史性跨越。第三,實施科技興貿戰略,需要各部門統一思想,加強協調,形成合力。需要明確在新世紀新時期科技興貿工作的新目標和工作原則,營造有利于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政策環境和法律環境,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促進體系。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國際高新技術產業向中國加速轉移的歷史機遇,正確處理好近期與遠期、重點與一般的關系,充分發揮重點都市和重點企業的輻射和示范作用,在做好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相關打算的銜接工作,集成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采取既符合我國國情又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有效措施,綜合運用金融、財稅、物流等手段,建立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政策促進體系。第四,《若干意見》是我國1999年實施科技興貿戰略以來公布實施的第一個科技興貿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全面系統地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科技興貿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工作原則和工作重點,將真正把科技興貿工作落到實處,把“空心湯團”變成“實心湯團”,將對今后一個時期科技興貿工作起到有益的指導作用,將有力地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實現我國外貿出口進展的第三次歷史性跨越產生積極阻礙。因此,為統一思想,加強引導,解決地點和企業在科技興貿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抓住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難得的歷史機遇,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動科技興貿戰略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商務部會同各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若干意見》。三、突發事件生活必需品應急治理暫行方法為了做好應對突發事件,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工作,商務部于11月公布了《突發事件生活必需品應急治理暫行方法》。《方法》規定了在生活必需品市場發生異常波動是應該采取的五項具體措施。《方法》中所稱生活必需品市場異常波動,是指引突然發生的嚴峻自然災難、公共衛生事件、戰爭、恐懼突擊或其它事件,造成肉類、蔬菜、蛋品、奶制品等生活必需品供求關系突變,在較大范圍內引起搶購,導致價格異常波動或商品脫銷的狀態。《方法》規定的市場異常波動的應急處理措施已是通過及時向社會公布市場供求信息引導消費;二是通過大型流通企業已建立起來的供應鏈、連鎖網絡組織應急商品投放市場;三是區域之間進行應急商品余缺調劑;四是動用國家和地點應急商品儲備;五是在國內資源不足是迅速組織進口等。《方法》對生活必需品市場異常波動的定義與分級、應急預備、監測預警、報告與信息公布、應急處理等一些系列情況都作了詳細規定。《方法》要求各地制定市場異常波動應急預案,建立和完善必要的物資儲備和投放網絡,建立生活必需品市場異常波動監測預警系統,及時、全面、準確地報告和公布市場異常波動信息。商務部將負責建立全國統一的都市生活必需品市場異常波動監測預警系統,并負責公布市場異常波動警報。《方法》規定的市場異常波動分為二級;一級是指全國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市場異常波動,公布紅色預警警報;二級是指發生在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較大范圍或一個打算單列市、省會都市的市場異常波動,公布黃色預警警報。公布黃色預警警報后,啟動發生地省會都市以上應急預案,做好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應急預案的預備;公布紅色預警警報后,啟動全國市場異常波動應急預案。四、商務部欲做大作強10多家大型企業商務部有關人士日前透露,商務部將選擇10至20家大型流通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鼓舞其通過資本運營等方式做大做強,應對2004年底我國零售業全面開放后面臨的嚴峻挑戰。鼓舞其通過資本運營等多種方式,形成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治理規范、可持續進展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積極參與以后我國流通領域主導權的競爭。今年以來,北京、上海等地政府紛紛加快推動流通領域的企業重組,國內最大規模的商貿流通集團上海百聯集團、北京10家集團公司與上市公司出資組建的首聯集團相繼宣告成立。與此同時,流通企業自主整合也不斷提速,如華潤集團收購江蘇蘇果超市,上海聯華超市控股杭州華商集團,遼寧大商集團則先后收購了東北10余家地區性商業龍頭企業。盡管目前,國家部門并沒有明確的制定相關政策意向,但隨著零售業放開期限的臨近,眾多的外資零售業企業或明或暗在不遺余力的去爭奪有利地勢,必定會使本土零售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也許相關政府部門會有一定的動作。五、中國商業聯合會關于組織2004年商業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打算的通知今年11月份,中國商業聯合會公布了2004年商業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打算的通知,依照《國家進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編制2004年行業標準項目打算的通知》(發改辦工業[2003]115號文件)精神,該會負責商業行業標準的有關工作。在這項通知里,不僅更加注重商業的產業化、高科技化、結構化等因素,同時還特不強調了向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一系列標準進行靠攏,如突出加入世貿組織后行業急需的標準項目,列入制修訂強制性行業標準項目的范圍和內容要符合WTO/TBT的相關規定、積極貫徹落實“采標”方針,對采納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項目優先列入打算,同時,還提出了立項合理,重點突出,分步實施的方針。在這項通知中強調的重點要緊有如下幾點:1.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急需的標準項目,突出與技術性貿易措施有關的標準項目。2.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建立產品安全保障體系所需的標準項目。3.涉及安全衛生、環境愛護、節約能源、愛護資源的標準項目。4.科技成果的標準轉化,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新型工業化的標準項目。5.采納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項目。這項通知,在技術、秩序經濟、環境資源、標準化上都作了相關的要求,這對我國進一步加深對商業的理解和提高本土商業競爭力有一定得指導作用。七、中國商業聯合會11月份推出了《中國商品驗貨師資格認定條件》為推動商品市場準入制度工作的開展,貫徹落實我國《產品質量法》的有關精神,中國商業聯合會日前推出了《中國商品驗貨師資格認定條件》,并在行業內試行。認定對象為各種零售業態,包括大型綜合商場、超級市場、便利店、購物中心、倉儲店等,以及生產企業負責商品驗貨、采購、質量治理的領導及部門負責人。那個資格認定的推出對我國零售業治理人員及技術人員的從業資格進行了規范化,這一舉措勢必能使我國零售業向規范化的方向前進了一步。八、商務部提早一年兌入世承諾發外商獨資租賃牌照11月美國通用電氣、思科等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計算機系統服務項目建議書
- 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服務項目合作計劃書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工程投標書(范文)
- 鄉鎮流動人口工作計劃
- 2025年碳交易市場項目建議書
-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三年高職)
- 烏蘇市文職輔警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車載空氣凈化器合作協議書
- 2021年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筆試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2-高中歷史答案解析
- 跨境電商物流服務行業物流金融創新與競爭格局研究報告
- 江蘇省南京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期末物理試卷
- 煤礦掘進試題庫及答案
- 妊娠期合并闌尾炎的護理
- 2025至2030中國焦化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前景報告
- 音樂數據分析與用戶行為研究-洞察闡釋
- 2025至2030中國電子級磷酸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市場需求與投資方向報告
- 電力維修搶險方案(3篇)
- 民警心理健康課件
- 幼小銜接漢語拼音課件(合集)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質鉆探規程(正式版)
- 巷道擴修技術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