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水合物課件_第1頁
天然氣水合物課件_第2頁
天然氣水合物課件_第3頁
天然氣水合物課件_第4頁
天然氣水合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源評價室2016年1月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天然氣水合物概述及勘探開發進展二〇一六年三月1ppt課件資源評價室2016年1月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天然氣提綱一、概述二、勘探開發進展三、開采方法四、發展思路2ppt課件提綱一、概述2ppt課件定義

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GasHydrate)是由氣體分子(主要為甲烷)和水在低溫和中高壓和條件下混合時組成的固體籠形結晶化合物。因其外觀象冰,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稱為“可燃冰”。籠形結構3ppt課件定義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GasHydra賦存條件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三個條件:低溫(0-10℃)高壓(>10MPa或水深300m及更深)充足的氣源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區域:海洋:大陸架外的陸坡、深海和深湖永久冰土帶:極地冰川冰土帶和冰雪高山凍結巖4ppt課件賦存條件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三個條件:低溫(0-10℃)天然氣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分布海洋和湖泊陸地(凍土區)獲得樣品地區推測地區5ppt課件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分布海洋和湖泊陸地(凍土區)獲得樣品地區推測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分布羌塘盆地祁連山漠河盆地南海北部6ppt課件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分布羌塘盆地祁連山漠河盆地南海北部6ppt課發現及研究歷程7ppt課件發現及研究歷程7ppt課件勘探開發歷程8ppt課件勘探開發歷程8ppt課件提綱一、概述二、勘探開發進展三、開采方法四、發展思路9ppt課件提綱一、概述9ppt課件美國勘探開發現狀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墨西哥灣首次發現了似海底反射(BSR-水合物層下部游離氣引起的反射界面)。1970年,美國在布萊克海臺實施了深海鉆探(DSDP),證實BSR之上存在天然氣水合物。1979年和1981年,美國在墨西哥灣及布萊克海臺再次實施深海鉆探,并取得了水合物巖心。美國已經在其東南大陸邊緣、俄勒岡外太平洋西北邊緣、阿拉斯加北坡、墨西哥灣大陸邊緣、密西西比峽谷等海域進行了天然氣水合物調查,并繪制了全美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的礦藏分布圖,評價了各礦區的資源量和開發潛力。

美國是開展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最早的國家,在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方面處于領先地位。10ppt課件美國勘探開發現狀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墨西哥灣首次發現俄羅斯勘探開發現狀

俄羅斯除其領海(鄂霍茨克海、白令海、里海、北冰洋等)有巨大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以外,俄羅斯還擁有全球唯一正在從天然氣水合物中采掘天然氣的永久凍土帶氣田——西西伯利亞Messoyaha(麥索亞哈)氣田,已經半連續生產達18年。俄羅斯還在貝加爾湖淡水沉積物中發現天然氣水合物,在黑海1950m水深處發現冰狀天然氣水合物晶體;確定在黑海海域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礦層厚度達6m,在6-650m深處存在150多個天然氣水合物礦藏,天然氣水合物含甲烷資源量(20-25)×1013m3。俄羅斯是最早發現和全方位開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評價的國家之一。11ppt課件俄羅斯勘探開發現狀俄羅斯除其領海(鄂霍茨克海、白令海加拿大勘探開發現狀

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視對其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和北極加拿大地區的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等組織開展對西海岸胡安一德夫卡洋中脊陸坡區、麥肯齊三角洲、普拉德霍灣等地區的水合物的調查研究。加拿大西北部永久凍土帶鉆探的天然氣水合物開發井—麥肯齊河(Mackenzie)三角洲Mal-lik2L-38井世界聞名。

2001年,加拿大對其全國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了資源評價,保守估算加拿大天然氣水合物含甲烷資源(0.44-8.1)×1014m3,而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為0.27×1014m3,即天然氣水合物含甲烷資源是其常規天然氣資源的1.6-30倍。12ppt課件加拿大勘探開發現狀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視對其海洋天然氣水日本勘探開發現狀

1994年,日本成立了天然氣水合物開發促進委員會,先后啟動了“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及開發推進初步計劃”和“開發利用天然氣水合物”國家計劃。目前,以日本為主導,已經結束在加拿大西北部永久凍土帶地區麥肯齊河三角洲Mallik2L-38井—4L-38井的鉆探,進而推進了人類大規模工業性開發利用天然氣水合物甲烷的進程;也表明日本力求爭取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領域在研究與實驗方面保持領先地位的意圖。2013年3月,日本進行了第一次海洋生產先導試驗,由日本石油勘探公司在渥美半島和志摩半島海域的第二渥美海丘實施,采用減壓法,連續生產了6天,評價產量高達兩萬立方米/日,累計生產甲烷超過12萬立方米,首次取得世界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成功。13ppt課件日本勘探開發現狀1994年,日本成立了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其他國家研究現狀

德國、韓國、印度、剛果、巴基斯坦、巴西、秘魯等國家都對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了不同程度投資研究。印度對天然氣水合物的投入相當于9000萬元人民幣/年(1996-2000)。在東、西部近海的孟加拉灣與阿拉伯海開展了調查研究工作。由于領海水淺,德國沒有天然氣水合物資源。但是德國投入9000萬馬克設立了國家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專項,組織實施了德、美、加、俄4國合作項目。其中,德國“太陽號”科學調查船的活動和成果最為引人注目。韓國視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為其最為重要的研究學科之一。在非洲,剛果針對岸外地震資料進行了天然氣水合物中含甲烷資源量評估。14ppt課件其他國家研究現狀德國、韓國、印度、剛果、巴基斯坦我國勘探開發進展2007年5月,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過鉆探成功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2008年11月,在青海祁連山凍土區成功鉆獲“可燃冰”樣品,證實我國是既有海域“可燃冰”,又有陸域“可燃冰”的少數國家之一。2013年,在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鉆獲高純度“可燃冰”,其具有埋藏淺、厚度大、類型多、純度高4個特點。通過實施23口鉆探井,控制“可燃冰”分布面積55平方公里,控制儲量相當于1000億~1500億立方米天然氣。我國對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才開始天然氣水合物的系統調查研究,近年來取得較快的發展,初步總結起來,中國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研究大致可劃分為2002年以前的預研究階段,2002~2007年的探索性調查、技術準備階段和2008年以后的快速發展階段。15ppt課件我國勘探開發進展2007年5月,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過鉆南海北部勘探進展1999~200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科技人員首次在南海西沙海槽發現了顯示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地震異常信息(似海底地震發射波“BSR”)。此項重大成果引起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200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專項。從此,我國正式踏上大規模、多學科、多手段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歷程。

自2002年開始,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專家科學論證,全面部署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工作。通過積極開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與評價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引進、集成和創新,經過長期科技攻關,在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技術裝備、實驗測試裝備、模擬測試技術、找礦預測技術、成礦理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為天然氣水合物找礦突破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理論基礎。16ppt課件南海北部勘探進展1999~200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南海北部勘探進展2007年5月,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委托輝固國際集團公司Bavenit號鉆探船承擔我國首個天然氣水合物鉆探航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完成先導孔鉆探8個,取心孔鉆探5個,在其中3個鉆孔發現并獲取了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實現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的重大突破。在140平方公里的鉆探目標區內圈定出11個可燃冰礦體,含礦區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礦層平均有效厚度約20米,預測儲量約194億立方米。17ppt課件南海北部勘探進展2007年5月,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南海北部勘探進展

2009年1月,啟動“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富集規律與開采基礎研究”項目。2011年1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我國批準設立了新的“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與試采工程”,開始著手開發“可燃冰”。2013年6-9月期間,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與輝固國際集團、英國GEOTEK合作使用M/V

REMEtive鉆探船,在緊鄰珠江口盆地東部的臺西南盆地中部隆起附近地區水深664-1420m范圍內實施鉆探,首次鉆獲高純度天然氣水合物樣品,并通過鉆探獲得可觀的控制儲量。18ppt課件南海北部勘探進展2009年1月,啟動“南海天然氣水南海北部勘探進展此次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具有埋藏淺、厚度大、類型多、純度高四個主要特點。自然產狀呈層狀、塊狀、結核狀、脈狀等多種類型,肉眼可辨。巖芯中天然氣水合物含礦率平均為45-55%;其中天然氣水合物樣品中甲烷含量最高達到99%。通過實施23口鉆探井,控制天然氣水合物分布面積55平方公里,將天然氣水合物折算成天然氣,控制儲量1000-1500億立方米。2014年1月,在南海天然氣水合物鉆探工程驗收會現場,院士專家們觀看“可燃冰”樣品。19ppt課件南海北部勘探進展此次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具有埋藏淺南海北部勘探進展2016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將以獲取砂質儲層天然氣水合物為目標,精心實施南海北部陸坡瓊東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鉆探工程,實現新的重大突破。其中“海洋六號”船將于2016年7月-2017年4月間執行中國大洋執行大洋第41航次、地調局深海資源調查航次以及南極科考航次,預計出航時間將達280天。20ppt課件南海北部勘探進展2016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自2002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先后設立了多個調查研究項目,對我國凍土區特別是青藏高原凍土區開展了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調查,發現我國凍土區具備較好的天然氣水合物成礦條件和找礦前景,其中羌塘盆地為Ⅰ級遠景區,祁連山、漠河盆地和風火山—烏麗地區為Ⅱ級遠景區。2004年,青海煤炭地質105勘探隊在木里煤田聚乎更礦區一井田勘查,發現強烈涌氣現象。泥漿中涌出的大量氣體,在井口即可燃燒。指出涌出的氣體有可能是可燃冰釋放出來的,并要求項目組采集氣樣進行分析測試。2007年-2008年,青海煤炭地質105勘探隊在聚乎更礦區三露天勘探時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青海煤炭地質勘查院在聚乎更礦區四井田也見到了類似的現象,鉆井資料和測井曲線可以識別疑似天然氣水合物賦存的層位。21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自2002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先后設立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年10月18日,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中國地科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勘探技術研究所和青海煤炭地質105隊,在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區實施鉆探(祁連山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DK-1科學鉆探試驗孔)驗證。22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年10月18日,中國地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年11月5日~10日,先后在133.5米~135.5米、142.9米~147.7米、165.3米~165.5米三個巖心段分別發現厚約2米、4.8米、0.2米的可燃冰巖心段。祁連山凍土區DK-3井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23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年11月5日~10日,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201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繼續設立地質調查項目《青藏高原凍土帶天然氣水合物調查評價》,選擇祁連山凍土區開展天然氣水合物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鉆探調查工作,迄今共完成4個天然氣水合物鉆探試驗孔,總進尺2059.13m,成功地鉆獲了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取得了找礦工作的重大突破。2009年,中國科學院也在重要的方向性項目中設立了相應的項目,支持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研究。2009年9月在昆侖山埡口盆地開展了鉆探調查和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并發現了大量的氣體異常,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含量超過99%,顯示這一地區可能存在天然氣水合物。24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2010年,中國地質調查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13年8月,《祁連山及鄰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項目組再次在青海省天峻縣木里鎮DK-9科學鉆探試驗井中,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單層厚度超過20米。25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13年8月,《祁連山及鄰區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14年,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承擔的“青南藏北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項目”取得進展,通過數口鉆探試驗井巖心中的化石分析,在北羌塘半島湖地區首次發現“海螂蛤頁巖相”特有化石組合;在羌塘盆地鴨湖地區和青南開心嶺地區部署的3口天然氣水合物鉆探試驗井,均發現強烈的氣體顯示,初步證實了羌塘盆地上三疊統土門格拉組和青南上二疊統那益雄組具備較強的生排烴能力,能為天然氣水合物成礦提供良好的氣源。

在羌塘盆地初步優選出3個天然氣水合物成礦一級遠景區和3個二級有利區,在青南烏麗地區初步圈定2個天然氣水合物找礦一級異常區,為下一步的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據。26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14年,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等提綱一、概述二、勘探開發進展三、開采方法四、發展思路27ppt課件提綱一、概述27ppt課件固態開采適用于淺埋藏,高飽和度的水合物藏開采將可燃冰以固體形態輸送到海底,進行初步泥沙分離后采用固—液—氣三相輸送技術,將固態可燃冰及輸送過程中分解出的氣體輸送到海面,然后利用海面的高溫海水對可燃冰進行分解、收集并通過管道輸送,或將分解得來的氣體重新制成可燃冰固體轉入船運。海洋可燃冰的傳統開采法與固態開采法各有優缺點。從各國進行的試驗性開采來看,這些方法技術復雜、成本高昂,推廣價值不大,不適合大規模作業。

28ppt課件固態開采適用于淺埋藏,高飽和度的水合物藏開采將可燃冰地下分解開采熱激法:利用傳熱、電磁、微波等手段提高局部地層水合物溫度,使其分解,從而釋放出天然氣的方法。熱激法大致包括井下電磁加熱法、注熱開采法和微波加熱法。但目前看來,只有注熱開采法的應用前景值得探討。注熱法主要是將熱水、蒸氣、熱鹽水或其他熱的流體從地面利用高壓泵打入天然氣水合物地層,使水合物層的溫度上升,從而達到天然氣水合物分解的目的。與傳統油氣開采結合,通過降壓、注熱、注化學藥劑以及CO2的方法,將可燃冰在海底分解為氣體,然后輸導至海平面。如何布設管道并高效收集甲烷(CH4)氣體是亟需解決的問題29ppt課件地下分解開采熱激法:利用傳熱、電磁、微波等手段提高局部地層水地下分解開采減壓開采法減壓途徑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利用低密度泥漿鉆井來實現減壓的目的;第二種為在水合物層下方存在游離氣體或者其他流體的情況下,通過泵出天然氣水合物層下方的這些流體來達到降低天然氣水合物層壓力的目的。減壓開采法成本不是很高,不需要連續激發,很適用于大面積開采,主要用于在天然氣水合物之下存在下伏游離氣層的開采。相較于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的其他傳統方法,此方法比較有開采前景。通過降低水合物層壓力,促使其低于天然氣水合物在該溫度條件下的相平衡壓力,從而實現水合物分解的開采方法。30ppt課件地下分解開采減壓開采法減壓途徑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地下分解開采注入化學試劑法這種方法在雖然在開采初期可以降低能量攝入,但是缺陷卻顯而易見,開采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天然氣水合物形成抑制劑,需要巨大的經濟投入,水合物分解產生水稀釋抑制劑而降低其效果從而使其產生對天然氣水合物層的作用緩慢,同時還會伴隨一些環境方面的問題。

通過向天然氣水合物層中注入某些可以破壞天然氣水合物相平衡條件的化學試劑,如甲醇、乙醇、鹽水、丙三醇、乙二醇等,導致水合物分解。31ppt課件地下分解開采注入化學試劑法這種方法在雖然在開采初期其他方法二氧化碳置換開采研究證實,將乙烷(CO2)液化,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會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它的比重比海水大,就會沉入海底。如果將乙烷(CO2)注射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儲層,因乙烷(CO2)較之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將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擠走”,從而將其置換出來。由于甲烷水合物的吉布斯自由能大于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吉布斯自由能,因此二氧化碳置換甲烷水合物是向吉布斯自由能減小的方向進行,置換反應將自發進行。把二氧化碳氣體注入到水合物儲層,置換開采出天然氣,同時把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永久儲存在海底的技術。32ppt課件其他方法二氧化碳置換開采研究證實,將乙烷(CO2)液其他方法此外,寧伏龍等(2006)提出了地熱開采法,竇斌等(2008)提出地面分解開次法,徐海良等(2011)提出了絞吸開采法,嚴杰等(2015)提出了海水提升開采法。現有的多種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方案,如熱激法、減壓法、化學抑制劑法、置換法和混合開采法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研究需要多學科高端科學技術和巨大的資金投入作為后盾,需要多機構聯合攻關。我國在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方面起步較晚,對天然氣水合物進行試采研究更應充分考慮多機構合作,利用多渠道資金,吸收國外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的技術與經驗,進行聯合攻關。33ppt課件其他方法此外,寧伏龍等(2006)提出了地熱開采法,提綱一、概述二、勘探開發進展三、開采方法四、發展思路34ppt課件提綱一、概述34ppt課件發展思路海陸并舉,加速查明資源分布狀況和潛力統一規劃,開展能源礦產綜合評價和開發加快利用,盡早開展天然氣水合物試生產環境優先,提前開展環境效應和防治對策研究35ppt課件發展思路海陸并舉,加速查明資源分布狀況和潛力35ppt課件謝謝!36ppt課件謝謝!36ppt課件資源評價室2016年1月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天然氣水合物概述及勘探開發進展二〇一六年三月37ppt課件資源評價室2016年1月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天然氣提綱一、概述二、勘探開發進展三、開采方法四、發展思路38ppt課件提綱一、概述2ppt課件定義

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GasHydrate)是由氣體分子(主要為甲烷)和水在低溫和中高壓和條件下混合時組成的固體籠形結晶化合物。因其外觀象冰,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稱為“可燃冰”。籠形結構39ppt課件定義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GasHydra賦存條件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三個條件:低溫(0-10℃)高壓(>10MPa或水深300m及更深)充足的氣源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區域:海洋:大陸架外的陸坡、深海和深湖永久冰土帶:極地冰川冰土帶和冰雪高山凍結巖40ppt課件賦存條件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三個條件:低溫(0-10℃)天然氣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分布海洋和湖泊陸地(凍土區)獲得樣品地區推測地區41ppt課件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分布海洋和湖泊陸地(凍土區)獲得樣品地區推測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分布羌塘盆地祁連山漠河盆地南海北部42ppt課件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分布羌塘盆地祁連山漠河盆地南海北部6ppt課發現及研究歷程43ppt課件發現及研究歷程7ppt課件勘探開發歷程44ppt課件勘探開發歷程8ppt課件提綱一、概述二、勘探開發進展三、開采方法四、發展思路45ppt課件提綱一、概述9ppt課件美國勘探開發現狀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墨西哥灣首次發現了似海底反射(BSR-水合物層下部游離氣引起的反射界面)。1970年,美國在布萊克海臺實施了深海鉆探(DSDP),證實BSR之上存在天然氣水合物。1979年和1981年,美國在墨西哥灣及布萊克海臺再次實施深海鉆探,并取得了水合物巖心。美國已經在其東南大陸邊緣、俄勒岡外太平洋西北邊緣、阿拉斯加北坡、墨西哥灣大陸邊緣、密西西比峽谷等海域進行了天然氣水合物調查,并繪制了全美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的礦藏分布圖,評價了各礦區的資源量和開發潛力。

美國是開展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最早的國家,在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方面處于領先地位。46ppt課件美國勘探開發現狀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墨西哥灣首次發現俄羅斯勘探開發現狀

俄羅斯除其領海(鄂霍茨克海、白令海、里海、北冰洋等)有巨大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以外,俄羅斯還擁有全球唯一正在從天然氣水合物中采掘天然氣的永久凍土帶氣田——西西伯利亞Messoyaha(麥索亞哈)氣田,已經半連續生產達18年。俄羅斯還在貝加爾湖淡水沉積物中發現天然氣水合物,在黑海1950m水深處發現冰狀天然氣水合物晶體;確定在黑海海域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礦層厚度達6m,在6-650m深處存在150多個天然氣水合物礦藏,天然氣水合物含甲烷資源量(20-25)×1013m3。俄羅斯是最早發現和全方位開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評價的國家之一。47ppt課件俄羅斯勘探開發現狀俄羅斯除其領海(鄂霍茨克海、白令海加拿大勘探開發現狀

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視對其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和北極加拿大地區的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等組織開展對西海岸胡安一德夫卡洋中脊陸坡區、麥肯齊三角洲、普拉德霍灣等地區的水合物的調查研究。加拿大西北部永久凍土帶鉆探的天然氣水合物開發井—麥肯齊河(Mackenzie)三角洲Mal-lik2L-38井世界聞名。

2001年,加拿大對其全國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了資源評價,保守估算加拿大天然氣水合物含甲烷資源(0.44-8.1)×1014m3,而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為0.27×1014m3,即天然氣水合物含甲烷資源是其常規天然氣資源的1.6-30倍。48ppt課件加拿大勘探開發現狀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視對其海洋天然氣水日本勘探開發現狀

1994年,日本成立了天然氣水合物開發促進委員會,先后啟動了“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及開發推進初步計劃”和“開發利用天然氣水合物”國家計劃。目前,以日本為主導,已經結束在加拿大西北部永久凍土帶地區麥肯齊河三角洲Mallik2L-38井—4L-38井的鉆探,進而推進了人類大規模工業性開發利用天然氣水合物甲烷的進程;也表明日本力求爭取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領域在研究與實驗方面保持領先地位的意圖。2013年3月,日本進行了第一次海洋生產先導試驗,由日本石油勘探公司在渥美半島和志摩半島海域的第二渥美海丘實施,采用減壓法,連續生產了6天,評價產量高達兩萬立方米/日,累計生產甲烷超過12萬立方米,首次取得世界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成功。49ppt課件日本勘探開發現狀1994年,日本成立了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其他國家研究現狀

德國、韓國、印度、剛果、巴基斯坦、巴西、秘魯等國家都對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了不同程度投資研究。印度對天然氣水合物的投入相當于9000萬元人民幣/年(1996-2000)。在東、西部近海的孟加拉灣與阿拉伯海開展了調查研究工作。由于領海水淺,德國沒有天然氣水合物資源。但是德國投入9000萬馬克設立了國家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專項,組織實施了德、美、加、俄4國合作項目。其中,德國“太陽號”科學調查船的活動和成果最為引人注目。韓國視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為其最為重要的研究學科之一。在非洲,剛果針對岸外地震資料進行了天然氣水合物中含甲烷資源量評估。50ppt課件其他國家研究現狀德國、韓國、印度、剛果、巴基斯坦我國勘探開發進展2007年5月,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過鉆探成功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2008年11月,在青海祁連山凍土區成功鉆獲“可燃冰”樣品,證實我國是既有海域“可燃冰”,又有陸域“可燃冰”的少數國家之一。2013年,在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鉆獲高純度“可燃冰”,其具有埋藏淺、厚度大、類型多、純度高4個特點。通過實施23口鉆探井,控制“可燃冰”分布面積55平方公里,控制儲量相當于1000億~1500億立方米天然氣。我國對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才開始天然氣水合物的系統調查研究,近年來取得較快的發展,初步總結起來,中國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研究大致可劃分為2002年以前的預研究階段,2002~2007年的探索性調查、技術準備階段和2008年以后的快速發展階段。51ppt課件我國勘探開發進展2007年5月,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過鉆南海北部勘探進展1999~200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科技人員首次在南海西沙海槽發現了顯示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地震異常信息(似海底地震發射波“BSR”)。此項重大成果引起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200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專項。從此,我國正式踏上大規模、多學科、多手段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歷程。

自2002年開始,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專家科學論證,全面部署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工作。通過積極開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與評價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引進、集成和創新,經過長期科技攻關,在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技術裝備、實驗測試裝備、模擬測試技術、找礦預測技術、成礦理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為天然氣水合物找礦突破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理論基礎。52ppt課件南海北部勘探進展1999~200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南海北部勘探進展2007年5月,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委托輝固國際集團公司Bavenit號鉆探船承擔我國首個天然氣水合物鉆探航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完成先導孔鉆探8個,取心孔鉆探5個,在其中3個鉆孔發現并獲取了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實現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的重大突破。在140平方公里的鉆探目標區內圈定出11個可燃冰礦體,含礦區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礦層平均有效厚度約20米,預測儲量約194億立方米。53ppt課件南海北部勘探進展2007年5月,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南海北部勘探進展

2009年1月,啟動“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富集規律與開采基礎研究”項目。2011年1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我國批準設立了新的“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與試采工程”,開始著手開發“可燃冰”。2013年6-9月期間,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與輝固國際集團、英國GEOTEK合作使用M/V

REMEtive鉆探船,在緊鄰珠江口盆地東部的臺西南盆地中部隆起附近地區水深664-1420m范圍內實施鉆探,首次鉆獲高純度天然氣水合物樣品,并通過鉆探獲得可觀的控制儲量。54ppt課件南海北部勘探進展2009年1月,啟動“南海天然氣水南海北部勘探進展此次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具有埋藏淺、厚度大、類型多、純度高四個主要特點。自然產狀呈層狀、塊狀、結核狀、脈狀等多種類型,肉眼可辨。巖芯中天然氣水合物含礦率平均為45-55%;其中天然氣水合物樣品中甲烷含量最高達到99%。通過實施23口鉆探井,控制天然氣水合物分布面積55平方公里,將天然氣水合物折算成天然氣,控制儲量1000-1500億立方米。2014年1月,在南海天然氣水合物鉆探工程驗收會現場,院士專家們觀看“可燃冰”樣品。55ppt課件南海北部勘探進展此次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具有埋藏淺南海北部勘探進展2016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將以獲取砂質儲層天然氣水合物為目標,精心實施南海北部陸坡瓊東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鉆探工程,實現新的重大突破。其中“海洋六號”船將于2016年7月-2017年4月間執行中國大洋執行大洋第41航次、地調局深海資源調查航次以及南極科考航次,預計出航時間將達280天。56ppt課件南海北部勘探進展2016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自2002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先后設立了多個調查研究項目,對我國凍土區特別是青藏高原凍土區開展了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調查,發現我國凍土區具備較好的天然氣水合物成礦條件和找礦前景,其中羌塘盆地為Ⅰ級遠景區,祁連山、漠河盆地和風火山—烏麗地區為Ⅱ級遠景區。2004年,青海煤炭地質105勘探隊在木里煤田聚乎更礦區一井田勘查,發現強烈涌氣現象。泥漿中涌出的大量氣體,在井口即可燃燒。指出涌出的氣體有可能是可燃冰釋放出來的,并要求項目組采集氣樣進行分析測試。2007年-2008年,青海煤炭地質105勘探隊在聚乎更礦區三露天勘探時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青海煤炭地質勘查院在聚乎更礦區四井田也見到了類似的現象,鉆井資料和測井曲線可以識別疑似天然氣水合物賦存的層位。57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自2002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先后設立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年10月18日,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中國地科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勘探技術研究所和青海煤炭地質105隊,在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區實施鉆探(祁連山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DK-1科學鉆探試驗孔)驗證。58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年10月18日,中國地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年11月5日~10日,先后在133.5米~135.5米、142.9米~147.7米、165.3米~165.5米三個巖心段分別發現厚約2米、4.8米、0.2米的可燃冰巖心段。祁連山凍土區DK-3井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59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年11月5日~10日,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201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繼續設立地質調查項目《青藏高原凍土帶天然氣水合物調查評價》,選擇祁連山凍土區開展天然氣水合物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鉆探調查工作,迄今共完成4個天然氣水合物鉆探試驗孔,總進尺2059.13m,成功地鉆獲了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取得了找礦工作的重大突破。2009年,中國科學院也在重要的方向性項目中設立了相應的項目,支持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研究。2009年9月在昆侖山埡口盆地開展了鉆探調查和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并發現了大量的氣體異常,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含量超過99%,顯示這一地區可能存在天然氣水合物。60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08~2010年,中國地質調查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13年8月,《祁連山及鄰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項目組再次在青海省天峻縣木里鎮DK-9科學鉆探試驗井中,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單層厚度超過20米。61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13年8月,《祁連山及鄰區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14年,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承擔的“青南藏北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項目”取得進展,通過數口鉆探試驗井巖心中的化石分析,在北羌塘半島湖地區首次發現“海螂蛤頁巖相”特有化石組合;在羌塘盆地鴨湖地區和青南開心嶺地區部署的3口天然氣水合物鉆探試驗井,均發現強烈的氣體顯示,初步證實了羌塘盆地上三疊統土門格拉組和青南上二疊統那益雄組具備較強的生排烴能力,能為天然氣水合物成礦提供良好的氣源。

在羌塘盆地初步優選出3個天然氣水合物成礦一級遠景區和3個二級有利區,在青南烏麗地區初步圈定2個天然氣水合物找礦一級異常區,為下一步的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據。62ppt課件青藏高原凍土帶勘探進展2014年,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等提綱一、概述二、勘探開發進展三、開采方法四、發展思路63ppt課件提綱一、概述27ppt課件固態開采適用于淺埋藏,高飽和度的水合物藏開采將可燃冰以固體形態輸送到海底,進行初步泥沙分離后采用固—液—氣三相輸送技術,將固態可燃冰及輸送過程中分解出的氣體輸送到海面,然后利用海面的高溫海水對可燃冰進行分解、收集并通過管道輸送,或將分解得來的氣體重新制成可燃冰固體轉入船運。海洋可燃冰的傳統開采法與固態開采法各有優缺點。從各國進行的試驗性開采來看,這些方法技術復雜、成本高昂,推廣價值不大,不適合大規模作業。

64ppt課件固態開采適用于淺埋藏,高飽和度的水合物藏開采將可燃冰地下分解開采熱激法:利用傳熱、電磁、微波等手段提高局部地層水合物溫度,使其分解,從而釋放出天然氣的方法。熱激法大致包括井下電磁加熱法、注熱開采法和微波加熱法。但目前看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