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課件 11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書憤》《臨安春雨初霽》《蜀相》_第1頁
教學課件 11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書憤》《臨安春雨初霽》《蜀相》_第2頁
教學課件 11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書憤》《臨安春雨初霽》《蜀相》_第3頁
教學課件 11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書憤》《臨安春雨初霽》《蜀相》_第4頁
教學課件 11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書憤》《臨安春雨初霽》《蜀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1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整理以前學過的詩歌,總結并掌握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指導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的內容和主旨。教學目標:2“黃河之水天上來”,是李白在說夢話嗎?由于詩人向黃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氣勢,寫出他真實的內心感受和體驗。杜甫詩中的“朱門酒肉臭”一句,有人則發出“肉可以臭,酒怎么會臭”的疑問。你認為他的錯誤出在哪里?“酒肉”借代朱門富戶的奢華生活,不可硬拆來理解;杜牧《泊秦淮》詩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有人認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認為呢?作品批評的決不是商女,而是譴責詩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買笑、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想在課前

“黃河之水天上來”,是李白在說夢話嗎?想在課前3用自己的切身體會推測作者寫作詩歌的本意

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以意逆志①什么是“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推測作者寫作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4②如何把這種鑒賞方法運用到具體的詩歌鑒賞中呢?解讀文辭,揣摩情意;融入體驗,體會情趣。超越原意,推陳出新②如何把這種鑒賞方法運用到具體的詩歌鑒賞中呢?解讀文辭,揣摩5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陸游1解讀文辭(詩面+意象、事件),揣摩情意;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6解題書:憤:寫憤懣,悲憤書憤:書寫心中的憤懣、不滿。解題書:寫憤懣,悲憤書憤:書寫心中的憤懣、不滿。71、請寫出詩的各聯的內容,再用用自己的話來解說《書憤》詩句,并補出詩句間的空白,使之連貫流暢。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早年不懂世事的艱難,那時,我遙望著被金人占領的北方,滿腔憤恨,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有如山岳,(真渴望一舉收復淪陷的故土。)1、請寫出詩的各聯的內容,再用用自己的話來解說《書憤》詩句,8“樓船”“鐵馬”形象地概括了水陸兩路大軍進攻敵人的壯麗場面。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衛自己的國土。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還記得二十多年前,朝廷軍隊一起在雪夜里駕駛著高大的戰船(在)瓜洲(大敗敵軍),第二年朝廷軍隊騎著勇猛的快馬在秋風中(奔馳到)西北大散關,(趕走了敵人,收復了大散關)。“樓船”“鐵馬”形象地概括了水陸兩路大軍進攻敵人的壯麗場面。9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塞上長城”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時,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

(我曾經)徒勞地自比為塞上長城,(現在)已是鬢發斑白、年老體衰、功業未建、壯志未酬,空留下許多感嘆。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10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真羨慕諸葛亮的《出師表》能真正名傳后世。他在《出師表》里表達了“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他還確實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千年以來,有誰能和他相比呢?(他的決心、他的行動)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真羨慕諸葛亮的《出師表》能112.詩人“書”了哪些事?

首聯“書”頷聯“書”頸聯“書”尾聯“書”早年恢復中原之志兩次抗金勝利之役年事已高、壯志未酬之情敬仰諸葛、渴望建功立業之愿2.詩人“書”了哪些事?

首聯“書”早年恢復中原之志兩12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陸游2融入體驗(生活+常識),體會情趣。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13文學鑒賞關鍵在于體驗。所謂體驗,是指個體在閱讀文本時,在感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全身心投入文本當中,試圖通過作品喚起個體相應的情感體驗,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與情感交流的心理感受過程。這一過程是感性的、直覺的。它與個體經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同一文本因欣賞個體不同,情感體驗也有深淺高低等不同。共性個性文學鑒賞關鍵在于體驗。所謂體驗,是指個體在閱讀文本時,在14

①什么是“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就是為理解某個人的作品,而了解這人并研究他所處的時代,即結合作家思想和時代背景理解作品。它為文學閱讀和欣賞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材料,對理解原文無疑有很大的幫助。知人論世①什么是“知人論世”?知人論世15知人論世

【知人】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詩今存9300首,我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之一。詞作《釵頭鳳》和詩作《示兒》最能反映陸游一生的際遇。

兩個未解情結:1、《釵頭鳳》中他與表妹唐婉的愛情悲劇——陸游一生刻骨銘心揮之不去的痛楚。七十五歲高齡重游沈園,依然寫下“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深情詩句。

2、《示兒》所書寫的“北定中原”,是其終生魂牽夢繞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少時“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向;堅持抗金主張,懷著

“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平定)國難”;政治斗爭中,屢遭排擠、打擊,“報國欲死無戰場”。但他始終堅持理想。嘉定二年(1210),85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臨終作詩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復失地。

陸詩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知人論世

16【論世】

(結合注釋1)了解本詩是詩人在何時、何地、何種境遇下所作。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一,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閑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于是,詩人悲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論世】

(結合注釋1)了解本詩是詩人在何時、何地、何種境遇17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1、首聯詩人回憶起了什么事?“世事艱”具體指的是什么?回憶早年血氣方剛,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世事艱”:奸臣當道,仕途多阻,屢遭罷黜。2、對“氣如山”的理解:有資料注釋認為“中原北望氣如山”的“氣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領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憤堆積如山”之意。你同意“氣憤堆積如山”這一說法嗎?明確:應聯系上下句來理解詩句,不應斷章取義。應該理解為“青壯年時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復中原這件事竟是這樣艱難,所以詩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宏圖大志,豪氣如山。”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1、首聯詩人回憶起了什么事?“18解題書:憤:寫憤懣,悲憤書憤:書寫心中的憤懣、不滿。?解題書:寫憤懣,悲憤書憤:書寫心中的憤懣、不滿。?19所憤之一乃“世事艱”。奸臣當道,仕途多阻,屢遭罷黜,抗金救國、收復失地的事業艱難。所憤之二乃“塞上長城空自許”之“空自許”。早年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罷官,可謂壯志難酬、請纓無路,報國無門。著一“空”字,沉痛之極。

所憤之三乃“鏡中衰鬢已先斑”。早年豪氣如山,如今卻兩鬢斑白,祖國山河依然破碎,歲月蹉跎,年華空老,壯志難伸。著一“已”字,悲涼之至。所憤之四乃“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這話正說出了陸游的心事。有誰比得上寫作《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敵如虎、茍且偷安,沒有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來“獎帥三軍,北定中原”,收復大業,朝廷無心、領軍無人,而自己有心有力卻報國無門。

所憤之一乃“世事艱”。奸臣當道,仕途多阻,屢遭罷黜,抗金救國20這四憤——憤報國有“罪”、憤壯志難酬、憤年華空老、憤無人領軍,四“憤”的根源,其實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為他們是阻撓抗金救國的絆腳石,是絞殺愛國力量的劊子手。作者的“憤”中含“恨”,“憤”中含“悲”,“憤”而生“涼”,“憤”而生“嘆”,從而形成了本詩沉郁豪雄的風格。這四憤——憤報國有“罪”、憤壯志難酬、憤年華空老、憤無人領軍21A憂憤:金人入侵、國土淪陷、被迫遷都。B憂憤:求和偏安、打擊主戰派、政治黑暗。C憂憤:年老體衰、功業無成、壯志未酬。3、作者憂憤什么?國家朝政自己A憂憤:金人入侵、國土淪陷、被迫遷都。3、22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

它借北望中原,回顧了青年時的凌云壯志和火熱的戰斗生活。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虛度年華的抑郁悲涼之情和對朝廷茍且偷安的憤怒怨恨之情。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它借北望中原,回顧了青23

塑造了一個主張抗戰、渴望報國、憂國憂民卻壯志難酬仍忠心不已的詩人形象。

5、本詩塑造了怎樣的詩人形象?5、本詩塑造了怎樣的詩人形象?24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當你無路可走的時候,眼前會突然出現成功的道路。寓意不要害怕失敗,在困境中也應該保持信心3、超越原意,推陳出新游山西村當你無路25探究:知人論世思考:陶淵明生平為人及作品特點?杜甫的生平為人及作品特點?李白的生平為人及作品特點?李商隱?李清照?

……詩人不同,詩風各異探究:知人論世思考:詩人不同,詩風各異26探究:知人論世

——體會李清照詞作中的情感和風格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風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給人以美的享受。《一剪梅》是李清照寫與她的丈夫趙明誠分別后的思念心情。文詞清麗,意象蘊藉,抒發了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體現了哀婉悱惻的風格。境遇不同,詩情有別探究:知人論世

——體會李清照詞作中的情感和風格紅藕香殘玉簟27還有其它影響詩歌情感和風格的因素嗎?欣賞邊塞詩:

盛唐: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王昌齡)

中晚唐: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

宋代: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

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范仲淹)

讀這些詩,你會發現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還有其它影響詩歌情感和風格的因素嗎?欣賞邊塞詩:28

盛唐:

豪邁,勇敢,一往無前!即使是艱苦戰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中晚唐:

雖然詩人們也仍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但不免夾雜了多少悲壯,多少惋傷。宋代:

盡管仍然洋溢著一股愛國熱情,但更多的是報國無門的憤懣,歸家無望的哀痛。與盛唐時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厲,更多一些惆悵。盛唐:29原因?

盛唐強盛的國勢,開放的思想文化,與中晚唐的頹勢,宋長期的積貧積弱的國勢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時代的風氣和時代精神。時代不同,精神迥異原因?盛唐強盛的國勢,開放的思想文化,301.詩人不同,詩風各異;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2.境遇不同,詩情有別;3.時代不同,精神迥異。1.詩人不同,詩風各異;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231②怎樣運用“知人論事”的鑒賞方法來鑒賞詩歌呢?課文中為我們歸納了幾點?P3a.盡量利用現存的各種史傳材料和后人的評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謂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際、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質等)b.弄清作品創作的具體時間背景十分重要。

(可結合題目和注釋)

c.還要全面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宗教、風俗等背景知識。②怎樣運用“知人論事”的鑒賞方法來鑒a.盡量利用現存的各種史32

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他們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這就是“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總結歸納: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總結歸納:33【延伸拓展】1《臨安春雨初霽》與此詩作于同一年,詩中也有對“世事”的感慨,請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談談這兩首詩的表現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

拓展思考2: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學習《蜀相》,并進一步比較《書憤》和《蜀相》這兩首作品,找出兩首詩的異同。

【延伸拓展】1拓展思考2:34教學課件11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書憤》《臨安春雨初霽》《蜀相》35本詩通過聽雨喝茶等生活細節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報國無門后,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無可奈何的歸隱之情。?本詩通過聽雨喝茶等生活細節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報國無門后,對閑36

陸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罷官閑居山陰到寫這首詩時,已有六年多了。這次奉召到臨安,宋孝宗任命他權(代理)知嚴州(現在浙江建德)軍州事,并對他說:“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顯然不想重用他,也無北伐之意。他對這個職位不感興趣,但迫于“圣命”,又為了維持生計,也只好接受下來。這首詩就是在這種心情支配下寫的。陸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罷官閑居37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近來世態人情淡薄如紗,誰讓我又騎馬客居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昨夜在小樓里聽到春雨聲,深巷中明早定會有人叫賣杏花。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38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閑來無事,在短紙上歪歪斜斜地練習草書,晴天在窗下坐著品味那名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莫感嘆潔白的衣服會被風塵染,來得及清明時節回到家。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39詩人以輕松的形式寫自己百無聊賴

的生活,從側面揭露當時政治的黑暗以及自己對官場生活的失望厭倦心情。詩人以輕松的形式寫自己百無聊賴的生活,從側面揭露當時政治的40風格不同:《書憤》嚴肅而激憤,《臨》則不乏詼諧意味。這種詼諧其實是以輕松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憂憤。詩的主旨是寫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心情,這是現實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內容不同:《書憤》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渴望報國的雙重感情。《臨》表達的是不被重用的悲憤,卻用明媚的春光和閑適的生活來反襯。風格不同:《書憤》嚴肅而激憤,《臨》則不乏詼諧意味。這種詼諧41

拓展思考2: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學習《蜀相》,并進一步比較《書憤》和《蜀相》這兩首作品,找出兩首詩的異同。

拓展思考2: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學習《蜀相》,42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主欣賞①朗誦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如何?②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怎樣來表現呢?是讀得快還是讀得慢,是讀得激昂還是讀得低沉?③詩歌的意象有什么?④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點?⑤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⑥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首聯詩中有沒有表現出來?如果有,從哪里可以看出來?蜀相自主欣賞①朗誦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如何?43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主欣賞⑦詩歌中最能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是哪兩句詩句?⑧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昭著,但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嘆惋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的寫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⑨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⑩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蜀相自主欣賞⑦詩歌中最能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是哪兩句詩句?44③詩歌的意象有什么?

有景和人兩類。人又有二:諸葛亮的形象和“英雄”的形象。蜀相③詩歌的意象有什么?有景和人兩類。蜀相45④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點?

“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亮的宏偉功業,“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蜀相④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點?“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46⑤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崇敬,仰慕,稱頌的思想感情。(珠聯璧合的君臣:禮賢下士-不負重望)⑤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崇敬,仰慕,稱頌47⑥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首聯有沒有表現出來?如果有,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丞相”:丞相更能體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尋”:特意去找,“尋訪”武侯祠,也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蜀相⑥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首聯有沒有表現出來?如果有,從哪里可以48⑩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前兩句詩中有沒有表現出來?如果有,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柏森森”:營造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另解:松柏在古代詩歌意象中常常作為某些堅貞品質的象征及生命長青的象征)以“柏”襯托蜀相諸葛亮的形象,表達出詩人對蜀相的崇敬之情。蜀相⑩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前兩句詩中有沒有表現出來?如果有,從哪49⑦詩歌中最能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是哪兩句詩句?

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⑦詩歌中最能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是哪兩句詩句?是“出師未50⑧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昭著,但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嘆惋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的寫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蜀相⑧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昭著,但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51⑨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

是指失敗的英雄,所以說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蜀相⑨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52⑩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有,這英雄也包括著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同樣也沒有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蜀相⑩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有,這英雄也包括53蜀相①朗誦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如何?

感傷嘆惋

蜀相①朗誦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如何?感傷54②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怎樣來表現呢?是讀得快還是讀得慢,是讀得激昂還是讀得低沉?

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蜀相②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怎樣來表現55

拓展思考2:請用比較的方法進一步理解《書憤》和《蜀相》這兩首作品,并找出兩首詩的異同。

相同點:

1.背景:《書憤》和《蜀相》都作于動亂年代。2.都借用諸葛亮事跡表達情感。

拓展思考2:請用比較的方法進一步理解《書憤》和《蜀相》這兩56不同點:

1.情感: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發了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

陸游的《書憤》則表達了收復失地的壯志,抒發了壯志未酬、功業難成的憤懣。2.寫作手法:

《蜀相》借樂景寫哀情:“映階碧草……”;

《書憤》以典明志、借古諷今+對比手法(兩個對比)不同點:1.情感:573.作品風格:杜甫沉郁頓挫(一三兩聯景仰、二四兩聯嘆惋)

陸游沉郁豪雄(以憤為意脈,句句是憤,字字是憤。感情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氣磅礴,筆力雄渾。)3.作品風格:58總結:

一心報國卻壯志難酬,這樣的遭遇不只是一個人的,詩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運的縮影。愛國的主題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有句話說“國家不幸詩家幸”,愛國主題不但貫穿在他的詩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個生命,成為陸游詩歌的靈魂。總結:

一心報國卻壯志難酬,這樣的遭遇59作業1、背誦及相應練習2、預習P19《越中覽古》《蘇臺覽古》3、結合“賞析示例”,自學《長恨歌》作業1、背誦及相應練習60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61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整理以前學過的詩歌,總結并掌握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指導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的內容和主旨。教學目標:62“黃河之水天上來”,是李白在說夢話嗎?由于詩人向黃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氣勢,寫出他真實的內心感受和體驗。杜甫詩中的“朱門酒肉臭”一句,有人則發出“肉可以臭,酒怎么會臭”的疑問。你認為他的錯誤出在哪里?“酒肉”借代朱門富戶的奢華生活,不可硬拆來理解;杜牧《泊秦淮》詩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有人認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認為呢?作品批評的決不是商女,而是譴責詩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買笑、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想在課前

“黃河之水天上來”,是李白在說夢話嗎?想在課前63用自己的切身體會推測作者寫作詩歌的本意

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以意逆志①什么是“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推測作者寫作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64②如何把這種鑒賞方法運用到具體的詩歌鑒賞中呢?解讀文辭,揣摩情意;融入體驗,體會情趣。超越原意,推陳出新②如何把這種鑒賞方法運用到具體的詩歌鑒賞中呢?解讀文辭,揣摩65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陸游1解讀文辭(詩面+意象、事件),揣摩情意;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66解題書:憤:寫憤懣,悲憤書憤:書寫心中的憤懣、不滿。解題書:寫憤懣,悲憤書憤:書寫心中的憤懣、不滿。671、請寫出詩的各聯的內容,再用用自己的話來解說《書憤》詩句,并補出詩句間的空白,使之連貫流暢。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早年不懂世事的艱難,那時,我遙望著被金人占領的北方,滿腔憤恨,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有如山岳,(真渴望一舉收復淪陷的故土。)1、請寫出詩的各聯的內容,再用用自己的話來解說《書憤》詩句,68“樓船”“鐵馬”形象地概括了水陸兩路大軍進攻敵人的壯麗場面。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衛自己的國土。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還記得二十多年前,朝廷軍隊一起在雪夜里駕駛著高大的戰船(在)瓜洲(大敗敵軍),第二年朝廷軍隊騎著勇猛的快馬在秋風中(奔馳到)西北大散關,(趕走了敵人,收復了大散關)。“樓船”“鐵馬”形象地概括了水陸兩路大軍進攻敵人的壯麗場面。69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塞上長城”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時,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

(我曾經)徒勞地自比為塞上長城,(現在)已是鬢發斑白、年老體衰、功業未建、壯志未酬,空留下許多感嘆。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70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真羨慕諸葛亮的《出師表》能真正名傳后世。他在《出師表》里表達了“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他還確實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千年以來,有誰能和他相比呢?(他的決心、他的行動)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真羨慕諸葛亮的《出師表》能712.詩人“書”了哪些事?

首聯“書”頷聯“書”頸聯“書”尾聯“書”早年恢復中原之志兩次抗金勝利之役年事已高、壯志未酬之情敬仰諸葛、渴望建功立業之愿2.詩人“書”了哪些事?

首聯“書”早年恢復中原之志兩72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陸游2融入體驗(生活+常識),體會情趣。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73文學鑒賞關鍵在于體驗。所謂體驗,是指個體在閱讀文本時,在感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全身心投入文本當中,試圖通過作品喚起個體相應的情感體驗,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與情感交流的心理感受過程。這一過程是感性的、直覺的。它與個體經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同一文本因欣賞個體不同,情感體驗也有深淺高低等不同。共性個性文學鑒賞關鍵在于體驗。所謂體驗,是指個體在閱讀文本時,在74

①什么是“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就是為理解某個人的作品,而了解這人并研究他所處的時代,即結合作家思想和時代背景理解作品。它為文學閱讀和欣賞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材料,對理解原文無疑有很大的幫助。知人論世①什么是“知人論世”?知人論世75知人論世

【知人】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詩今存9300首,我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之一。詞作《釵頭鳳》和詩作《示兒》最能反映陸游一生的際遇。

兩個未解情結:1、《釵頭鳳》中他與表妹唐婉的愛情悲劇——陸游一生刻骨銘心揮之不去的痛楚。七十五歲高齡重游沈園,依然寫下“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深情詩句。

2、《示兒》所書寫的“北定中原”,是其終生魂牽夢繞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少時“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向;堅持抗金主張,懷著

“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平定)國難”;政治斗爭中,屢遭排擠、打擊,“報國欲死無戰場”。但他始終堅持理想。嘉定二年(1210),85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臨終作詩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復失地。

陸詩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知人論世

76【論世】

(結合注釋1)了解本詩是詩人在何時、何地、何種境遇下所作。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一,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閑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于是,詩人悲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論世】

(結合注釋1)了解本詩是詩人在何時、何地、何種境遇77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1、首聯詩人回憶起了什么事?“世事艱”具體指的是什么?回憶早年血氣方剛,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世事艱”:奸臣當道,仕途多阻,屢遭罷黜。2、對“氣如山”的理解:有資料注釋認為“中原北望氣如山”的“氣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領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憤堆積如山”之意。你同意“氣憤堆積如山”這一說法嗎?明確:應聯系上下句來理解詩句,不應斷章取義。應該理解為“青壯年時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復中原這件事竟是這樣艱難,所以詩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宏圖大志,豪氣如山。”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1、首聯詩人回憶起了什么事?“78解題書:憤:寫憤懣,悲憤書憤:書寫心中的憤懣、不滿。?解題書:寫憤懣,悲憤書憤:書寫心中的憤懣、不滿。?79所憤之一乃“世事艱”。奸臣當道,仕途多阻,屢遭罷黜,抗金救國、收復失地的事業艱難。所憤之二乃“塞上長城空自許”之“空自許”。早年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罷官,可謂壯志難酬、請纓無路,報國無門。著一“空”字,沉痛之極。

所憤之三乃“鏡中衰鬢已先斑”。早年豪氣如山,如今卻兩鬢斑白,祖國山河依然破碎,歲月蹉跎,年華空老,壯志難伸。著一“已”字,悲涼之至。所憤之四乃“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這話正說出了陸游的心事。有誰比得上寫作《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敵如虎、茍且偷安,沒有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來“獎帥三軍,北定中原”,收復大業,朝廷無心、領軍無人,而自己有心有力卻報國無門。

所憤之一乃“世事艱”。奸臣當道,仕途多阻,屢遭罷黜,抗金救國80這四憤——憤報國有“罪”、憤壯志難酬、憤年華空老、憤無人領軍,四“憤”的根源,其實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為他們是阻撓抗金救國的絆腳石,是絞殺愛國力量的劊子手。作者的“憤”中含“恨”,“憤”中含“悲”,“憤”而生“涼”,“憤”而生“嘆”,從而形成了本詩沉郁豪雄的風格。這四憤——憤報國有“罪”、憤壯志難酬、憤年華空老、憤無人領軍81A憂憤:金人入侵、國土淪陷、被迫遷都。B憂憤:求和偏安、打擊主戰派、政治黑暗。C憂憤:年老體衰、功業無成、壯志未酬。3、作者憂憤什么?國家朝政自己A憂憤:金人入侵、國土淪陷、被迫遷都。3、82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

它借北望中原,回顧了青年時的凌云壯志和火熱的戰斗生活。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虛度年華的抑郁悲涼之情和對朝廷茍且偷安的憤怒怨恨之情。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它借北望中原,回顧了青83

塑造了一個主張抗戰、渴望報國、憂國憂民卻壯志難酬仍忠心不已的詩人形象。

5、本詩塑造了怎樣的詩人形象?5、本詩塑造了怎樣的詩人形象?84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當你無路可走的時候,眼前會突然出現成功的道路。寓意不要害怕失敗,在困境中也應該保持信心3、超越原意,推陳出新游山西村當你無路85探究:知人論世思考:陶淵明生平為人及作品特點?杜甫的生平為人及作品特點?李白的生平為人及作品特點?李商隱?李清照?

……詩人不同,詩風各異探究:知人論世思考:詩人不同,詩風各異86探究:知人論世

——體會李清照詞作中的情感和風格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風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給人以美的享受。《一剪梅》是李清照寫與她的丈夫趙明誠分別后的思念心情。文詞清麗,意象蘊藉,抒發了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體現了哀婉悱惻的風格。境遇不同,詩情有別探究:知人論世

——體會李清照詞作中的情感和風格紅藕香殘玉簟87還有其它影響詩歌情感和風格的因素嗎?欣賞邊塞詩:

盛唐: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王昌齡)

中晚唐: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

宋代: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

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范仲淹)

讀這些詩,你會發現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還有其它影響詩歌情感和風格的因素嗎?欣賞邊塞詩:88

盛唐:

豪邁,勇敢,一往無前!即使是艱苦戰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中晚唐:

雖然詩人們也仍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但不免夾雜了多少悲壯,多少惋傷。宋代:

盡管仍然洋溢著一股愛國熱情,但更多的是報國無門的憤懣,歸家無望的哀痛。與盛唐時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厲,更多一些惆悵。盛唐:89原因?

盛唐強盛的國勢,開放的思想文化,與中晚唐的頹勢,宋長期的積貧積弱的國勢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時代的風氣和時代精神。時代不同,精神迥異原因?盛唐強盛的國勢,開放的思想文化,901.詩人不同,詩風各異;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2.境遇不同,詩情有別;3.時代不同,精神迥異。1.詩人不同,詩風各異;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291②怎樣運用“知人論事”的鑒賞方法來鑒賞詩歌呢?課文中為我們歸納了幾點?P3a.盡量利用現存的各種史傳材料和后人的評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謂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際、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質等)b.弄清作品創作的具體時間背景十分重要。

(可結合題目和注釋)

c.還要全面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宗教、風俗等背景知識。②怎樣運用“知人論事”的鑒賞方法來鑒a.盡量利用現存的各種史92

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他們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這就是“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總結歸納: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總結歸納:93【延伸拓展】1《臨安春雨初霽》與此詩作于同一年,詩中也有對“世事”的感慨,請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談談這兩首詩的表現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

拓展思考2: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學習《蜀相》,并進一步比較《書憤》和《蜀相》這兩首作品,找出兩首詩的異同。

【延伸拓展】1拓展思考2:94教學課件11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書憤》《臨安春雨初霽》《蜀相》95本詩通過聽雨喝茶等生活細節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報國無門后,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無可奈何的歸隱之情。?本詩通過聽雨喝茶等生活細節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報國無門后,對閑96

陸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罷官閑居山陰到寫這首詩時,已有六年多了。這次奉召到臨安,宋孝宗任命他權(代理)知嚴州(現在浙江建德)軍州事,并對他說:“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顯然不想重用他,也無北伐之意。他對這個職位不感興趣,但迫于“圣命”,又為了維持生計,也只好接受下來。這首詩就是在這種心情支配下寫的。陸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罷官閑居97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近來世態人情淡薄如紗,誰讓我又騎馬客居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昨夜在小樓里聽到春雨聲,深巷中明早定會有人叫賣杏花。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98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閑來無事,在短紙上歪歪斜斜地練習草書,晴天在窗下坐著品味那名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莫感嘆潔白的衣服會被風塵染,來得及清明時節回到家。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99詩人以輕松的形式寫自己百無聊賴

的生活,從側面揭露當時政治的黑暗以及自己對官場生活的失望厭倦心情。詩人以輕松的形式寫自己百無聊賴的生活,從側面揭露當時政治的100風格不同:《書憤》嚴肅而激憤,《臨》則不乏詼諧意味。這種詼諧其實是以輕松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憂憤。詩的主旨是寫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心情,這是現實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內容不同:《書憤》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渴望報國的雙重感情。《臨》表達的是不被重用的悲憤,卻用明媚的春光和閑適的生活來反襯。風格不同:《書憤》嚴肅而激憤,《臨》則不乏詼諧意味。這種詼諧101

拓展思考2: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學習《蜀相》,并進一步比較《書憤》和《蜀相》這兩首作品,找出兩首詩的異同。

拓展思考2: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學習《蜀相》,102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主欣賞①朗誦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如何?②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怎樣來表現呢?是讀得快還是讀得慢,是讀得激昂還是讀得低沉?③詩歌的意象有什么?④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點?⑤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⑥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首聯詩中有沒有表現出來?如果有,從哪里可以看出來?蜀相自主欣賞①朗誦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如何?103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主欣賞⑦詩歌中最能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是哪兩句詩句?⑧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昭著,但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嘆惋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的寫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⑨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⑩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蜀相自主欣賞⑦詩歌中最能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是哪兩句詩句?104③詩歌的意象有什么?

有景和人兩類。人又有二:諸葛亮的形象和“英雄”的形象。蜀相③詩歌的意象有什么?有景和人兩類。蜀相105④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點?

“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