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 《第7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測試卷_第1頁
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 《第7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測試卷_第2頁
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 《第7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測試卷_第3頁
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 《第7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測試卷_第4頁
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 《第7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7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測試卷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0分)1.(2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什么實現(xiàn)的()A.生殖B.生殖和發(fā)育C.發(fā)育D.生殖或發(fā)育2.(2分)決定有耳垂的基因(B)對決定無耳垂的基因(b)為顯性,李紅有耳垂,她的體細胞內的基因組可能是()A.BBB.BbC.bbD.BB或Bb3.(2分)為遺傳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遺傳學奠基人的是()A.施萊登B.孟德爾C.弗萊明D.麥克郎4.(2分)豌豆高莖(D)對矮莖(d)是顯性,若子代豌豆植株50%矮莖,則其親本基因組成是()A.Dd和ddB.Dd和DdC.DD和ddD.dd和dd5.(2分)下列幾種變異,能夠遺傳的是()A.肉質佳的母牛產下一頭產奶多的牛B.長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膚變黑C.長在蔭蔽處的小麥比陽光下的麥桿細D.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6.(2分)男、女體細胞中染色體有23對,性染色體是第幾對()A.第1對B.第12對C.第20對D.第23對7.(2分)從含有的性染色體來說,男性和女性產生的生殖細胞分別有()A.1種2種B.2種1種C.3種2種D.2種3種8.(2分)當一條染色體總是由父親傳給兒子,由兒子傳給孫子時,這條染色體是()A.X染色體B.Y染色體C.X和Y染色體都有可能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9.(2分)人的性別決定發(fā)生于()A.受精卵形成時B.受精卵發(fā)育時C.胎兒形成時D.胎兒出生時10.(2分)為了滿足家庭有男孩或女孩的愿望,有些人請求醫(yī)生為孕婦作胚胎性別,以決定取舍,這樣做的結果不可能的是()A.打破生育的自然規(guī)律B.導致人類社會性別比例失調C.促進性別比例更加平衡D.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11.(2分)在一個國家或地區(qū)中男女比例大致是1:1,其根本原因是()A.女性的性染色體的組成XXB.男性的性染色體的組成是XYC.女性只產生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D.含X和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12.(2分)下列屬于遺傳病的是()A.白喉B.色盲C.出血熱D.沙眼13.(2分)產奶量不同的奶牛,經過選擇繁育,培育出高產奶牛,這是因為生物具有()A.生殖發(fā)育的特點B.代謝作用C.遺傳和變異特征D.適應環(huán)境14.(2分)遺傳變異對生物本身的意義是()A.能培育出新的品種B.能夠使后代發(fā)生變異C.能夠把性狀傳給后代D.既保持種族的延續(xù),又使后代適應環(huán)境15.(2分)(2012?日照)同卵雙胞胎胖瘦相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A.顯性基因發(fā)生了作用B.隱性基因發(fā)生了作用C.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了改變D.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不同16.(2分)原始大氣中不可能存在的氣體是()A.氧氣B.氮氣C.氫氣D.二氧化碳17.(2分)(2011?保定)如圖為美國學者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的實驗裝置.此實驗說明()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氣D.紫外線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18.(2分)原始生命形成于()A.原始陸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氣D.實驗室19.(2分)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證明生物的進化,根本原因在于()A.它是生物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復雜變化形成的B.它是生物的祖先C.它在地層中的出現(xiàn)有一定的順序D.地層的形成有一定的順序20.(2分)能遺傳的變異是由什么引起的()A.個體發(fā)育好B.營養(yǎng)豐富C.遺傳物質發(fā)生了變化D.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21.(2分)根據生物進化的歷程,下列植物中最高等的是()A.向日葵B.葫蘆蘚C.滿江紅D.海帶22.(2分)現(xiàn)在長頸鹿的頸部都很長,這是由于()的結果.A.常用頸部B.人工選擇C.不斷變異D.自然選擇23.(2分)(2008?汕頭)達爾文認為實現(xiàn)自然選擇主要是通過()A.過渡繁殖B.生存斗爭C.遺傳和變異D.適者生存24.(2分)1950年,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的淺色樺尺蛾重新成為常見類型,正確的做法是()A.對淺色樺尺蛾進行人工繁殖B.捕殺掉深色的樺尺蛾C.捕殺掉喜食樺尺蛾的鳥兒D.減少煤煙的排放,治理環(huán)境25.(2分)家養(yǎng)動物與同種野生動物相比,往往會發(fā)生較大差異,其原因是()A.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導致生物的繁衍速度不同B.人工選擇加快了生物演變的歷程,縮短了生物演變的時間C.自然選擇使生物的生存顯得更加殘酷D.人工選擇使不利變異的生物個體有了生存的機會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26.(2分)豌豆的高莖基因(D)對矮莖基因(d)是顯性.基因組成為Dd的高莖豌豆,它產生的生殖細胞有_________種,生殖細胞的基因是_________.27.(6分)遺傳病是指由于_________發(fā)生變化而引起的疾病.血緣關系_________的人,遺傳基因越_________,婚后所生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就_________.因此,我國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禁止_________.根據我國的《婚姻法》,你認為林黛玉和賈寶玉能結婚嗎?_________.28.(2分)利用多個品種的水稻和一種野生稻雜交,并最終培育出高產優(yōu)質的雜交稻新品種的科學家是_________,他被尊稱為_________.29.(7分)由_________決定的,_________遺傳給后代的變異叫可遺傳變異;由_________引起的,_________沒有發(fā)生變化,因而_________遺傳給后代的變異叫不遺傳變異.家兔的毛有白色的、黑色的、灰色的,這種變異屬于_________.兄弟倆人膚色有黑有白,這種變異屬于_________.30.(3分)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_________,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_________提出的_________學說.三、識圖填圖(每空1分共20分)31.(14分)人類皮膚正常由顯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由隱性基因(a)控制,根據如圖回答問題:(1)由A控制的性狀叫_________,由a控制的性狀叫_________,他們是一對_________,是通過_________產生的.(2)父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母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孩子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3)父親能產生_________種精子,其基因型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母親能產生_________種卵細胞,其基因型是_________.(4)受精卵可能具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種.(5)這對夫婦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為_________%.如果再生一個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為_________%.32.(6分)如圖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的一個模擬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這一實驗裝置是美國青年學者_________設計的.(2)A裝置里的氣體相當于_________,與現(xiàn)在的大氣成分相比,其主要區(qū)別是不含_________.(3)正負電極接通進行火花放電是模擬自然界的_________,為其提供能量.(4)B裝置里的液體模擬了_________,實驗后可檢驗到其中含有多種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5)此實驗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中,從_________中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完全可能的.四、實驗探究和資料分析(共10分)33.(6分)(2008?南平)某班同學人群中雙眼皮和單眼皮的遺傳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其調查結果如下表:組別婚配方式被調查家庭數(shù)目子女單眼皮雙眼皮1父母均為單眼皮516002父母均為雙眼皮8426743父母一方為雙,一方為單16456128(1)根據表中第_________組數(shù)據可以推測單眼皮是_________.(2)如果顯性基因用B表示,隱性基因用b表示,若第3組中父親為雙眼皮,母親為單眼皮,生了一個單眼皮的孩子,請寫出雙親婚配的基因組成:_________.(3)從第2組數(shù)據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均為雙眼皮,子女有的是單眼皮,有的是雙眼皮,請寫出雙眼皮孩子的基因組成:_________.(4)如果第1組中某家庭的單眼皮母親做了雙眼皮手術,那么她能生出雙眼皮的孩子嗎,為什么?34.(4分)在研究生物進化過程中,化石是非常的重要證據,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科學家通過對不同地層化石的研究發(fā)現(xiàn),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就出現(xiàn)了,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動物則依次在越來越晚的地層中才出現(xiàn).(1)資料中科學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2)根據資料,選出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_________A、魚類比其他三類動物低等B、哺乳動物結構最復雜C、古代爬行類是由古代兩棲類進化而來的D、動物進化從小型個體到大型個體(3)一般來說,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_________、由_________、由水生到陸生.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7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2014年單元測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0分)1.(2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什么實現(xiàn)的()A.生殖B.生殖和發(fā)育C.發(fā)育D.生殖或發(fā)育考點: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分析: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xiàn)象叫遺傳;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變異.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細胞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與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解答:解: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核里,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即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于成對的染色體上;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基因也隨著染色體的分離而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因此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fā)育而實現(xiàn)的,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細胞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與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故選:B.點評:在生殖過程中,親代是通過精子和卵細胞把自己的基因傳給后代的,從而使后代繼承了親代最基本的遺傳特征.親代傳遞給子代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而不是性狀本身.2.(2分)決定有耳垂的基因(B)對決定無耳垂的基因(b)為顯性,李紅有耳垂,她的體細胞內的基因組可能是()A.BBB.BbC.bbD.BB或Bb考點: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以及它們與性狀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基因控制性狀.解答時可以從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以及它們控制的性狀方面來切入.解答:解: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當控制某個性狀的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表現(xiàn)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決定有耳垂的基因(B)對決定無耳垂的基因(b)為顯性,李紅有耳垂,這一性狀是顯性性狀.有顯性基因控制.因此,李紅有耳垂,她的體細胞內的基因組可能是BB或者Bb.無耳垂的基因組成只有一種bb.故選: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當控制某個性狀的基因一個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表現(xiàn)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學生容易錯為A或B,還有可能錯為BB和Bb.3.(2分)為遺傳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遺傳學奠基人的是()A.施萊登B.孟德爾C.弗萊明D.麥克郎考點:生物學史.分析:被稱為遺傳學奠基人的是孟德爾,據此解答.解答:解:A、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末,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1804﹣1881年)和德國動物學家施旺(1810一1882年)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建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細胞學說.該學說認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A錯誤.B、孟德爾,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奧地利西里西亞,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xiàn)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發(fā)現(xiàn)了性狀遺傳規(guī)律、分離規(guī)律及自由組合規(guī)律.B正確.C、英國的細菌學家弗萊明發(fā)現(xiàn)了青霉素,C錯誤.D、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男性體細胞中有一對特殊的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D錯誤.故選:B點評:關鍵是平時注意多搜集相關的資料,多積累相關的知識,即可正確解答.4.(2分)豌豆高莖(D)對矮莖(d)是顯性,若子代豌豆植株50%矮莖,則其親本基因組成是()A.Dd和ddB.Dd和DdC.DD和ddD.dd和dd考點: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以及它們與性狀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分析: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基因時,顯示顯性性狀;當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顯示顯性基因控制的顯性性狀;當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隱性基因,顯示隱性性狀.解答:解:豌豆高莖(D)對矮莖(d)是顯性.A、Dd和dd的子代豌豆基因組成是Dd或dd,各占50%,故正確;B、Dd和Dd的子代豌豆基因組成是DD或Dd或dd,子代豌豆植株25%矮莖,故不正確;C、DD和dd的子代豌豆基因組成是Dd,全部為高莖,故不正確;D、dd和dd的子代豌豆基因組成是dd,全部為矮莖,故不正確.故選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基因的顯性與隱性以及它們控制的性狀.5.(2分)下列幾種變異,能夠遺傳的是()A.肉質佳的母牛產下一頭產奶多的牛B.長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膚變黑C.長在蔭蔽處的小麥比陽光下的麥桿細D.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考點:生物的變異.分析: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xiàn)象叫遺傳;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不同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變異.解答:解: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子代與親代之間的差異,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的現(xiàn)象.按照變異對生物是否有利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有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變異的原因可以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由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長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膚變黑、長在蔭蔽處的小麥比陽光下的麥桿細、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都是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改變,不能遺傳給后代,是不可遺傳的變異;肉質佳的母牛產下一頭產奶多的牛,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是可遺傳的變異.故選:A.點評:區(qū)分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主要看變異發(fā)生引起的原因是環(huán)境還是遺傳物質.6.(2分)男、女體細胞中染色體有23對,性染色體是第幾對()A.第1對B.第12對C.第20對D.第23對考點:人的性別遺傳.分析:男女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有22對染色體的形態(tài)、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對染色體在形態(tài)、大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這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決定有關,稱為性染色體;女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形態(tài)大小基本相同,稱為XX染色體,男性體細胞的性染色體中,較大的一條命名為X染色體,較小一條稱為Y染色體.解答:解:第23對染色體在形態(tài)、大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這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決定有關,稱為性染色體.故選: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人體染色體的組成.7.(2分)從含有的性染色體來說,男性和女性產生的生殖細胞分別有()A.1種2種B.2種1種C.3種2種D.2種3種考點:人的性別遺傳.分析: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解答:解:人的性別遺傳過程如圖:從性別遺傳圖解看出,男性產生的精子有2種是含有X染色體或含有Y染色體;女性產生的卵細胞只有1種是含有X染色體.故選:B.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會借助人類的性別遺傳圖解分析解答此類問題.8.(2分)當一條染色體總是由父親傳給兒子,由兒子傳給孫子時,這條染色體是()A.X染色體B.Y染色體C.X和Y染色體都有可能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考點: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人的性別遺傳.分析: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解答:解:人的性別遺傳過程如圖:從性別遺傳圖解看出,如果是含X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發(fā)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發(fā)育成為男性.可見,如果一個性狀總是從父親直接傳給兒子,由兒子直接傳給孫子,那么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一定位于Y染色體上.故選:B.點評:位于Y染色體的基因一定不會傳給女兒,只會傳給兒子,女兒從父親遺傳來的一定是X.9.(2分)人的性別決定發(fā)生于()A.受精卵形成時B.受精卵發(fā)育時C.胎兒形成時D.胎兒出生時考點:人的性別遺傳.分析: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解答:解:人的性別遺傳過程如圖:從性別遺傳圖解看出,受精時,如果是含X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發(fā)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發(fā)育成為男性.因此人的性別決定發(fā)生于受精卵形成時.故選: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會借助人類的性別遺傳圖解分析解答此類問題.10.(2分)為了滿足家庭有男孩或女孩的愿望,有些人請求醫(yī)生為孕婦作胚胎性別,以決定取舍,這樣做的結果不可能的是()A.打破生育的自然規(guī)律B.導致人類社會性別比例失調C.促進性別比例更加平衡D.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考點:人的性別遺傳.分析: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這樣男性產生的精子就有兩種,一種是含有X染色體的,另一種是含Y染色體的,女性產生的卵細胞只有一種,是含有X染色體的;如果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與含X染色體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就是XX,由它發(fā)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與含Y染色體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就是XY,由它發(fā)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解答:解:自然情況下,人類男性產生的兩種類型的精子(即含X和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含X的卵細胞結合的幾率是均等的,所以男女比例是接近1:1的,如圖所示:但如果人為決定所生胎兒的性別,會造成社會上男女比例的失衡,影響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為了滿足家庭有男孩或女孩的愿望,有些人請求醫(yī)生為孕婦作胚胎性別,以決定取舍,這樣做的結果不可能的是促進性別比例更加平衡.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了人為控制性別的危害.11.(2分)在一個國家或地區(qū)中男女比例大致是1:1,其根本原因是()A.女性的性染色體的組成XXB.男性的性染色體的組成是XYC.女性只產生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D.含X和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考點:人的性別遺傳.分析: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解答:解:人的性別遺傳過程如圖:從性別遺傳圖解看出,由于男性可產生數(shù)量相等的X精子與Y精子,加之它們與卵子結合的機會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在一個國家或地區(qū)中男女比例大致是1:1,其根本原因是含X和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故選: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會借助人類的性別遺傳圖解分析解答此類問題.12.(2分)下列屬于遺傳病的是()A.白喉B.色盲C.出血熱D.沙眼考點:人類主要的遺傳疾病.分析:由于遺傳物質的改變,包括染色體畸變以及在染色體水平上的基因突變而導致的疾病,統(tǒng)稱為遺傳病.解答:解:A、白喉是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A錯誤;B、色盲是一種由遺傳物質引起的遺傳病.B正確;C、出血熱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C錯誤;D、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D錯誤.故選B點評:掌握遺傳病的概念及人類主要的遺傳病是關鍵.13.(2分)產奶量不同的奶牛,經過選擇繁育,培育出高產奶牛,這是因為生物具有()A.生殖發(fā)育的特點B.代謝作用C.遺傳和變異特征D.適應環(huán)境考點:變異在實踐上的意義.分析:人工選擇是根據人們的需求和喜好,進行選擇.自然選擇是自然界對生物的選擇作用.使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解答:解:人工選擇是在不同的管理條件下,原始祖先產生了許多變異,人們根據各自的愛好對不同的變異個體進行選擇.選擇出農作物、家禽和家畜中對人有益的變異,經過若干年的選擇培育,使選擇的性狀積累加強,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種.如人們能把野牛逐漸馴化成產奶量高的奶牛,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進行選擇的結果.是因為生物具有遺傳變異的特征.故選:C.點評:關鍵點:遺傳變異是選擇的基礎,是生物進化的內因.14.(2分)遺傳變異對生物本身的意義是()A.能培育出新的品種B.能夠使后代發(fā)生變異C.能夠把性狀傳給后代D.既保持種族的延續(xù),又使后代適應環(huán)境考點:變異在實踐上的意義.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遺傳和變異的意義.解答時可以從遺傳和變異的概念和遺傳變異的途徑方面來切入.解答:解: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達爾文進化論的三大要素:遺傳、變異、選擇,三者關系應是:選擇是建立在遺傳和變異的基礎上的,沒有變異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樣性,也就沒有選擇的對象;如果沒有遺傳,生物不能延續(xù)繁衍,選擇也就失去了意義.正因為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點,選擇才能成為推動生物進化的動力.生物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根本動力,如果沒有變異就可以說生物就沒有進行進化,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遺傳穩(wěn)定性是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物種穩(wěn)定性的基礎,保持了物種的延續(xù)性.生物的繁衍并不是在簡單地復制自己,而是在產生有別于親代的新生命.變異是DNA上的基因發(fā)生了改變,表達出來后與正常的性狀不同.變異增加了物種內的多樣性.故選: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遺傳和變異的概念.15.(2分)(2012?日照)同卵雙胞胎胖瘦相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A.顯性基因發(fā)生了作用B.隱性基因發(fā)生了作用C.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了改變D.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不同考點:生物的變異.分析:此題是一道基礎知識題,考查的是生物的變異.解答:解:生物的變異是指生物親代與子代以及子代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于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不遺傳的變異是由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同卵雙胞胎應該是由同一個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因此他們的遺傳物質相同.兩人出現(xiàn)的胖瘦相差很大差異不會是由遺傳物質引起的,應該是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不遺傳的變異.故同卵雙胞胎胖瘦相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出生后由于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不同造成的,而顯性基因發(fā)生了作用,隱性基因發(fā)生了作用,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了改變,都是遺傳物質改變(不同)引起的是遺傳的變異可見只有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區(qū)分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是個重要的考點.要理解掌握.16.(2分)原始大氣中不可能存在的氣體是()A.氧氣B.氮氣C.氫氣D.二氧化碳考點:原始地球條件.分析: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氨、氫、甲烷、水蒸氣.水是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當時由于大氣中沒有氧氣,據此解答.解答:解: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約是在46億年以前形成的,那時候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上的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fā),熔巖橫流.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故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只要熟練掌握了原始大氣的成分,即可解答本題.此題的關鍵點:原始大氣層中沒有氧氣.17.(2分)(2011?保定)如圖為美國學者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的實驗裝置.此實驗說明()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氣D.紫外線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考點: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學史.分析:關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實驗及其結論,據此解答.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yōu)樵忌桌胀ㄟ^實驗驗證了化學起源學說的第一階段.米勒的實驗如圖,將水注入左下方的燒瓶內,先將玻璃儀器中的空氣抽去,然后打開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氫氣的混合氣體(模擬原始大氣),再將燒瓶內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氣體同在密閉的玻璃管道內不斷循環(huán),并在另一容量為5升的大燒瓶中,經受火花放電(模擬雷鳴閃電)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機物,經過冷卻后,積聚在儀器底部的溶液(模擬原始大氣中生成的有機物被雨水沖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實驗結果共生成20種有機物,其中11種氨基酸中有4種(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質所含有的.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原始地球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可見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米勒的實驗及結論的內容在考試中經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結合米勒的實驗裝置圖,來幫助理解和記憶.18.(2分)原始生命形成于()A.原始陸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氣D.實驗室考點:原始地球條件.分析: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氨、氫、甲烷、水蒸氣.水是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當時由于大氣中沒有氧氣,解答:解:化學起源學說認為:原始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fā)、熔巖橫流;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與現(xiàn)在的大氣成分明顯不同的是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的氧;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隨著地球溫度的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有機物,經過及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可見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這部分知識是中考的熱點,要重點理解和掌握,明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19.(2分)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證明生物的進化,根本原因在于()A.它是生物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復雜變化形成的B.它是生物的祖先C.它在地層中的出現(xiàn)有一定的順序D.地層的形成有一定的順序考點: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分析: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骨骼、貝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物體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樹葉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糞便等)或生活痕跡(如動物的腳印、爬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解答:解:化石在地層中出現(xiàn)的順序,是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xiàn)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另外,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在最古老的地層中是沒有化石的,說明地球上最初是沒有生命的.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了化石在地層中的出現(xiàn)是有一定順序的.20.(2分)能遺傳的變異是由什么引起的()A.個體發(fā)育好B.營養(yǎng)豐富C.遺傳物質發(fā)生了變化D.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考點:生物的變異.分析: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xiàn)象叫遺傳;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變異.解答:解:生物的親子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做變異,變異包括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變異由于能夠遺傳給下一代叫做遺傳的變異,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變異,由于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變化,因而不能遺傳給下一代,是不遺傳的變異,因此能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發(fā)生了變化而引起的.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了變異的類型: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21.(2分)根據生物進化的歷程,下列植物中最高等的是()A.向日葵B.葫蘆蘚C.滿江紅D.海帶考點:生物進化的歷程.分析:植物從低等到高等的順序依次是: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其中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高等,具有更適于生活在干旱的陸地上生存的結構特點,據此解答.解答:解:A、向日葵屬于種子植物,能產生種子,用種子繁殖后代,且種子外有果皮包被著,是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個類群,A正確.B、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B錯誤;C、滿江紅屬于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C錯誤;D、海帶屬于藻類植物,生活在水中,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D錯誤.故選:A點評:關鍵點: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huán)境,更高等,能產生種子是主要原因.22.(2分)現(xiàn)在長頸鹿的頸部都很長,這是由于()的結果.A.常用頸部B.人工選擇C.不斷變異D.自然選擇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源于達爾文于1859年發(fā)表《物種起源》,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自然選擇學說與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被恩格斯譽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解答:解:達爾文認為:古代的長頸鹿存在著頸長和頸短、四肢長和四肢短的變異,這些變異是可以遺傳的,四肢和頸長的能夠吃到高處的樹葉,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頸短的個體,吃不到高處的樹葉,當環(huán)境改變食物缺少時,就會因吃不到足夠的樹葉而導致營養(yǎng)不良,體質虛弱,本身活下來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會就更小,經過許多代以后,四肢和頸短的長頸鹿就被淘汰了,這樣,長頸鹿一代代的進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長頸鹿;因此長頸鹿的進化是由于自然選擇的結果.故選:D點評:人工選擇是人們根據各自的愛好對不同的變異個體進行的選擇.23.(2分)(2008?汕頭)達爾文認為實現(xiàn)自然選擇主要是通過()A.過渡繁殖B.生存斗爭C.遺傳和變異D.適者生存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解答:解:達爾文認為,生物都有過度繁殖的傾向,而在自然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為獲得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斗爭,在生存斗爭過程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能夠繁殖、產生后代,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就容易被淘汰掉.由此可見,自然選擇主要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故選:B點評:此題考查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24.(2分)1950年,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的淺色樺尺蛾重新成為常見類型,正確的做法是()A.對淺色樺尺蛾進行人工繁殖B.捕殺掉深色的樺尺蛾C.捕殺掉喜食樺尺蛾的鳥兒D.減少煤煙的排放,治理環(huán)境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說,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huán)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huán)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解答:解:樺尺蛾在自然條件下產生變異類型,其后代有淺色樺尺蠖和深色樺尺蠖.1850年前樺尺蠖所處的環(huán)境顏色是淺色的,因而灰樺尺蠖的體色是與環(huán)境顏色一致的,是一種不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的保護色;工業(yè)污染后使環(huán)境顏色變深,這時,淺色樺尺蠖的體色就與環(huán)境顏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的體色,而深色樺尺蠖的體色這時反而成了保護色,不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達爾文認為,自然條件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選擇者”,具體的自然條件不同,選擇者就不同,選擇的結果就不同,在這里,環(huán)境的顏色成為了“選擇者”,凡是具有有利變異(體色與環(huán)境顏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來,具有不利變異(體色與環(huán)境顏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因此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即外界環(huán)境的顏色對樺尺蠖的體色作出了選擇.要使淺色樺尺蛾重新成為常見類型,正確的做法是,減少煤煙的排放,治理環(huán)境.故選:D點評:此題考查了環(huán)境對生物的選擇作用和對環(huán)境的保護.25.(2分)家養(yǎng)動物與同種野生動物相比,往往會發(fā)生較大差異,其原因是()A.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導致生物的繁衍速度不同B.人工選擇加快了生物演變的歷程,縮短了生物演變的時間C.自然選擇使生物的生存顯得更加殘酷D.人工選擇使不利變異的生物個體有了生存的機會考點:人工選擇及其意義.分析:自然選擇是自然界對生物的選擇作用,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而人工選擇是根據人們的需求和喜好,進行選擇.解答:解:家養(yǎng)動物和野生動物在繁衍過程中都會產生各種變異,但是由于選擇者的不同,會造成家養(yǎng)動物和野生動物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家養(yǎng)動物的選擇者是人類,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有目的選擇可以加快生物演變的歷程;野生動物的選擇者是自然界,即自然選擇,自然選擇通常進行的十分緩慢.因此家養(yǎng)動物與同種的野生動物相比(如馬和野馬),往往會發(fā)生較大的變異,原因是:人工選擇的結果,與自然選擇相比,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有目的選擇可以加快生物演變的歷程,縮短生物演變的時間.故選:B.點評: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選擇者都是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自然選擇的選擇者是自然環(huán)境,人工選擇的選擇者是人工設定的人工環(huán)境,不同生物類型是由不同環(huán)境選擇的結果.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26.(2分)豌豆的高莖基因(D)對矮莖基因(d)是顯性.基因組成為Dd的高莖豌豆,它產生的生殖細胞有兩種,生殖細胞的基因是D、d.考點: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以及它們與性狀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分析: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細胞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與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解答:解: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于成對的染色體上;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基因也隨著染色體的分離而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因此基因組成為Dd的高莖豌豆,它產生的生殖細胞有兩種,生殖細胞的基因分別是D、d.故答案為:兩;D、d點評:基因隨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27.(6分)遺傳病是指由于遺傳物質發(fā)生變化而引起的疾病.血緣關系越近的人,遺傳基因越相同,婚后所生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國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禁止近親結婚.根據我國的《婚姻法》,你認為林黛玉和賈寶玉能結婚嗎?不能.考點:人類主要的遺傳疾病;優(yōu)生優(yōu)育(禁止近親結婚).分析:遺傳病是指由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包括染色體畸變以及在染色體水平上看不見的基因突變)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fā)病.近親是指的是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近親結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遺傳病的可能性較大.解答:解:遺傳病是由于遺傳物質發(fā)生變化引起的疾病.血緣關系越近的人,遺傳基因越相似,婚后所生的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血緣關系越遠的人,遺傳基因相似程度越小,婚后所生的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我國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禁止近親結婚.賈寶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屬于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按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規(guī)定是禁止結婚的.故答案為:基因;越近;相同;越大;近親結婚;不能.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知道遺傳病的概念,熟知近親結婚的范圍.28.(2分)利用多個品種的水稻和一種野生稻雜交,并最終培育出高產優(yōu)質的雜交稻新品種的科學家是袁隆平,他被尊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考點:生物學史.分析:此題是關于部分生物學家的生平事跡的填空題,思考解答.解答:解:袁隆平,北京人,漢族,運用生物科學技術,在育種中利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培育的雜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組合培育出的新品種,從而利用其雜交優(yōu)勢,提高水稻的產量.是著名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故答案為:袁隆平;世界雜交水稻之父點評:關鍵是平時注意多搜集相關的資料,多積累相關的知識.29.(7分)由遺傳物質決定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的變異叫可遺傳變異;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變化,因而不能遺傳給后代的變異叫不遺傳變異.家兔的毛有白色的、黑色的、灰色的,這種變異屬于可遺傳變異.兄弟倆人膚色有黑有白,這種變異屬于不遺傳變異.考點:生物的變異.分析:變異是指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的現(xiàn)象.按照變異對生物是否有利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有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變異的原因可以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解答:解: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由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因此,家兔的毛有白色的、黑色的、灰色的,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屬于可遺傳變異.兄弟倆人膚色有黑有白,由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屬于不遺傳變異.故答案為:遺傳物質;可以;環(huán)境因素;遺傳物質;不能;可遺傳變異;不遺傳變異.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變異的原因.30.(3分)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學說.考點: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源于達爾文于1859年發(fā)表的驚世駭俗的宏篇巨著《物種起源》.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解答:解: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說,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huán)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huán)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故答案為:生存斗爭;達爾文;自然選擇;點評:此題考查了自然選擇的概念.三、識圖填圖(每空1分共20分)31.(14分)人類皮膚正常由顯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由隱性基因(a)控制,根據如圖回答問題:(1)由A控制的性狀叫顯性性狀,由a控制的性狀叫隱性性狀,他們是一對相對性狀,是通過細胞分裂產生的.(2)父親的基因型是Aa,母親的基因型是Aa,孩子丁的基因型是_aa.(3)父親能產生2種精子,其基因型是A和a,母親能產生2種卵細胞,其基因型是A或a.(4)受精卵可能具有的基因型有3種.(5)這對夫婦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為25%.如果再生一個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為50%.考點: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以及它們與性狀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人的性別遺傳.分析: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顯性和隱性之分,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xiàn)出來;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才會表現(xiàn)出隱性性狀.解答:解:(1)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發(fā)育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因此由顯性基因A控制的性狀叫顯性性狀,由隱性基因a控制的性狀叫做隱性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叫做相對性狀,人類膚色的正常與白化是一對顯性性狀.(2)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于成對的染色體上;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基因也隨著染色體的分離而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由此根據圖示可以推知:父母的基因組成都是Aa,孩子丁的基因型是aa.(3)從圖中可知,父親能產生2種精子,其基因型是A和a,母親能產生2種卵細胞,其基因型是A或a.(4)從圖中可知,受精卵可能具有的基因型有3種分別是AA或Aa或aa.(5)從圖中看出這對夫婦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為25%.在親代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shù)分裂,兩條性染色體彼此分離,男性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含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則只產一種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受精時,如果是含X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發(fā)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發(fā)育成為男性.由于男性可產生數(shù)量相等的X精子與Y精子,加之它們與卵子結合的機會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如果再生一個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為50%.故答案為:(1)顯性性狀;隱形性狀;相對性狀;細胞分裂(2)Aa;Aa;aa(3)2;A;a;2;A;a;(4)3;(4)25;50.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基因的顯性與隱性以及性別遺傳.32.(6分)如圖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的一個模擬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這一實驗裝置是美國青年學者米勒設計的.(2)A裝置里的氣體相當于原始大氣,與現(xiàn)在的大氣成分相比,其主要區(qū)別是不含氧氣.(3)正負電極接通進行火花放電是模擬自然界的閃電,為其提供能量.(4)B裝置里的液體模擬了原始海洋,實驗后可檢驗到其中含有多種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5)此實驗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中,從原始大氣中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完全可能的.考點: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分析:有關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實驗及其結論,據此解答.解答:解:化學起源學說認為:原始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fā)、熔巖橫流;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水蒸氣、氨氣、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與現(xiàn)在的大氣成分明顯不同的是原始大氣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