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31-2019數字地圖測繪技術規程-(高清現行)_第1頁
DB4401-T 31-2019數字地圖測繪技術規程-(高清現行)_第2頁
DB4401-T 31-2019數字地圖測繪技術規程-(高清現行)_第3頁
DB4401-T 31-2019數字地圖測繪技術規程-(高清現行)_第4頁
DB4401-T 31-2019數字地圖測繪技術規程-(高清現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40A75

DB4401廣 州 市 地 方 標 準DB4401/T31—2019數字地圖測繪技術規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igitalmapsurvering20192019102920191201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4401/T31DB4401/T31—2019DB4401/T31—2019DB4401/T31—2019目??次前言 III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縮略詞代號、有關代號 2術語 2縮略詞代號 3有關代號 3基本規定 3坐標系統 3儀器與軟件要求 4質量檢查、檢驗要求 4等級控制測量 4一般規定 4一、二、三級平面控制測量 4高程控制測量 6圖根控制測量 7一般規定 7圖根導線測量 7圖根高程測量 7全野外數據采集及成圖 8一般要求 8要素采集及成圖要求 9數字地圖更新 12成果檢驗與提交 12攝影測量與成圖 13一般規定 13傳統航空攝影測量 14推掃式數字航空攝影測量 16機載激光雷達航空攝影測量 16低空數字攝影測量 17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測量 22移動測量系統測量 23航測數字地圖測量 25數字高程模型建立 27I數字正射影像圖制作 28數字地圖編繪 29一般規定 299.21:2000數字地圖編繪 309.31:5000數字地圖編繪 339.4成果檢驗與提交 35數據編輯及檢查規定 36基本規定 36點符號要素表示規定 36線、面狀要素處理規定 36注記要素表示規定 36數據構造要求 37數據檢查的主要內容 37成果管理要求 37測繪成果的使用、保存及銷毀 37測繪成果的匯交 37測繪成果的存儲及備份 37附錄A(資料性附錄)等級導線點標石埋設樣式附錄A(資料性附錄)等級導線點標石埋設樣式 38II前??言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原廣州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本標準為首次發布。IIIIIIDB4401/T31DB4401/T31—2019DB4401/T31—2019DB4401/T31—2019數字地圖測繪技術規程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數字地圖測繪的基本規定、等級控制測量、圖根控制測量、全野外數據采集及成圖、攝影測量與成圖、數字地圖編繪、數據編輯及檢查、成果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廣州市1:500、1:1000、1:2000、1:5000數字地圖測繪及1:2000、1:5000數字地圖編繪工作。規范性引用文件GB/T917公路路線標識規則和國道編號GB/T7930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GB/T12898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39771:5000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GB/T139901:5000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GB/T14268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更新規范GB/T14911測繪基本術語GB/T149121:5001:10001:2000外業數字測圖技術規程GB/T17798地理空間數據交換格式GB/T18316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20257.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圖圖式GB/T24356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27919IMU/GPS輔助航空攝影技術規范GB/T27920.1數字航空攝影規范第1部分:框幅式數字航空攝影GB/T27920.2數字航空攝影規范第2部分:推掃式數字航空攝影GB50167工程攝影測量規范CH/T1007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元數據CH/T1015.21:100001:500002(DEM)CH/T8023CH/T8024CH/T9008.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數字線劃圖CH/T9008.2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數字高程模型CH/T9008.3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數字正射影像圖CH/T9012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數據組織及文件命名規則CH/Z3005-2010低空數字航空攝影規范1CJJ/T8城市測量規范CJJ/T73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100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規程DBJ440100/T230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術語、縮略詞代號、有關代號3.1.1等級控制測量hierarchicalcontrolsurvey進行二、三、四等及一、二、三級控制點平面和高程測量工作。3.1.2圖根控制點mappingcontrolpoint直接用于測繪地形圖的控制點,簡稱圖根點。3.1.3圖根控制測量mappingcontrolsurvey進行圖根控制點平面和高程測量工作。3.1.4最弱點weakestpoint在測量控制網中利用起算點的數據及觀測值,經數據處理后相對于起算點精度最低的點。3.1.5廣州市連續運行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服務綜合系統guangzhou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stations廣州市建立和使用的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3.1.6航空攝影測量aerophotogrammetry利用航空飛行器所拍攝的航空影像進行的攝影測量。3.1.7推掃式數字航空攝影測量push-broomdigitalaerialphotogrammetry3.1.8機載激光雷達航空攝影測量airbornelaserdetectionandrangingaerialphotogrammetryGNSS3.1.9數字地圖digitalmap按一定的數據組織方式,以地理空間數據集合形式表示的地圖。3.1.10數字空中三角測量digitalaerotriangulation2縮略詞代號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ZCORS—廣州市連續運行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服務綜合系統Guangzhou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Stations;DEM—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LG—數字線劃圖DigitalLineGraphic;DOM—數字正射影像圖DigitalOrthophotoMap;DRG—數字柵格地圖DigitalRasterGraphic;PDOP—三維位置精度因子Three-dimensionalPositionDilutionofPrecision;RTK—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Real-timeKinematic;TIN—不規則三角網TriangulatedIrregularNetwork;POS—定位定姿系統PositioningandOrientationSystem;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ifferenceGlobalPositioningSystem;IMU—慣性測量單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有關代號D1D21D62D0.5mmD1mm0.5mmD3mm1mDS0.5mDS1mm0.5mmM—StadardDevatin。基本規定坐標系統20002000200020001:5002000數字地圖測繪日期采用公元紀年,時間采用北京時間。儀器與軟件要求65m≤∣M∣≤10mmDJGNSS10mm+×1。6測量使用的儀器設備應定期檢驗校正,并使其保持良好狀態。3使用的軟件應通過相關鑒定或驗證。質量檢查、檢驗要求本標準以中誤差作為衡量精度的指標,以二倍中誤差作為極限誤差。GB/T18316GB/T24356等級控制測量一般規定本章節規定了一、二、三級控制點測量的技術規定和要求,四等以上(含四等)控制點測量按照《城市測量規范》CJJ/T8及《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T73的要求執行。等級控制測量最弱點相對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5cm、高程中誤差不應大于±2cm。(測區(測區)+Ⅰ(或Ⅱ、Ⅲ)+自然編號”組成。GNSS(測區)+ⅠG(或ⅡG、ⅢG)+自然編號”組成。RTKV”字軌標識。等級控制點應繪制點之記,點之記應采用適當比例尺根據控制點所在位置按北方向準確描繪。網形設計、選點與埋石:測量前應進行網形方案設計,經審批同意后方可開展下一步工作;控制點點位應選在堅固穩定的地點,便于觀測和永久保存;控制點標石可視情況埋設樓頂點標石、小鐵蓋標石和預制樁標石(網形設計、選點與埋石:測量前應進行網形方案設計,經審批同意后方可開展下一步工作;控制點點位應選在堅固穩定的地點,便于觀測和永久保存;控制點標石可視情況埋設樓頂點標石、小鐵蓋標石和預制樁標石(A)。電磁波測距導線測量按《城市測量規范》CJJ/T81表1電磁波測距導線測量主要技術指標導線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定:0.71/30.13m;11.5m;4等級閉合環或附合導線長度(km)平均長度(m)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角度閉合差(")最弱點中誤差(cm)一級≤3.6300±15±51/14000±10n±5二級≤2.4200±15±81/10000±16n±5三級≤1.5120±15±121/6000±24n±5注:n為測站數d)導線相鄰邊長之比不宜大于1:3,當附合導線的邊數大于12條時,其測角精度應提高一個等級。衛星定位靜態測量靜態測量按照《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T7310-15233mm靜態測量平差計算必須采用獨立基線計算,基線解算宜采用雙差固定解;表2衛星定位靜態測量主要技術指標等級衛星高度角(°)時段長度(Min)同步環坐標分量相對閉合差(ppm)同步環線全長相對閉合差(ppm)閉(附)合環邊數最弱邊相對中誤差最弱點位中誤差(cm)一級≥15≥459.015.0≤101/20000±5二級≥15≥459.015.0≤101/10000±5三級≥15≥459.015.0≤101/8000±5GZCORS-RTK3HRMS≤±2GZCORS-RTK3HRMS≤±2cmVRMS≤±3cm;GZCORS-RTK2cm3cm控制點應進行邊長、角度、高差或導線聯測檢核,平面校核點檢核測量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53GZCORS-RTK4RTK5等級相鄰點間距離(m)點位中誤差(cm)邊長相對中誤差測回數采集歷元數三級≥20051/6000≥3≥20圖根≥10051/4000≥2≥20注1:一測回是指流動站接收機在重新初始化之后所成功完成的一次RTK測量;注2:個別困難條件下,相鄰點間距離可縮短至規定值的2/3,但邊長與全站儀檢測較差應≤±2cm;等級邊長檢核角度檢核導線聯測檢核測距中誤差(mm)邊長較差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角度較差限差(")角度閉合差(")邊長相對閉合差三級≤15≤1/4000≤12±30±40n≤1/4000圖根≤20≤1/2500≤20±60±60n≤1/2000注1:n為測站數;注2:導線聯測按低一個等級的常規導線測量。5.3.2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導線測量5.3.2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導線測量7表7四等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導線測量要求5.3.3衛星定位高程測量按《城市測量規范》CJJ/T8CJJ/T73求進行。6圖根控制測量一般規定圖根控制測量應在各等級控制點下進行,可采用導線測量、GZCORS-RTK86表5控制點高程檢核技術要求方法水準測量(mm)三角高程(m)限差≤30L≤0.4s注1:L為水準檢測線路長度,以km為單位。小于0.5km按0.5km計;2Skm0.1km0.1kmS0.3km高程控制測量6表6四等水準網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水準測量等級每公里高差中數中誤差(mm)附合水準路線平均長度(km)儀器類型視線長度(m)前后視距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偶然中誤差全中誤差四等≤±5≤±1015DS3≤100≤3.0≤10.0<±20LDS1,DS05≤150注1: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路線長(以km計);注2:采用數字水準儀測量的技術要求與同等級的光學水準儀測量技術要求相同。導線邊長總長垂直角測回數測回差、指標差互差對向高差較差(mm)附合(環)閉合差(mm)<1km<15kmDJ2儀器4測回<±5″<±45D<±20L注:D為測距邊的水平距離,L為環線長度,單位均為km。表8圖根點點位中誤差和高程中誤差中誤差相對于圖根起算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點位≤圖上0.1mm≤圖上0.3mm高程≤1/10×H平地≤1/10×H丘陵地≤1/8×H山地、高山地≤1/6×H注:H為基本等高距。6.1.3圖根控制點(含高級控制點)的密度,應根據測圖比例尺和地形條件而定。平坦開闊地區不低于9表9數字化測圖平坦開闊地區圖根點的密度測圖比例尺1:5001:10001:2000圖根點數/km2≥64≥16≥4圖根導線測量10表10圖根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比例尺附合導線長(km)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導線相對中誤差方位角閉合差(″)1:5000.98020≤1/4000±40n1:10001.81501:20003.0250注:n為測站數。圖根導線的附合不宜超過兩次,在個別極困難地區,可附合三次。101/21022(測回較差≤±24")或測左右角一測回(圓周角閉合差≤±40")。GZCORS-RTK5.2.5圖根高程測量圖根點高程測量起算點的精度應不低于市政工程線路水準測量精度,采用圖根水準、電磁波測GZCORS-RTKD3i角≤30117表11圖根水準測量技術要求附合、或閉合環線長度(km)結點間的路線長度(km)支線長度(km)視線長度(m)觀測次數附合、閉合差或往返測較差(mm)附合、或閉合路線水準支線平地山地≤8≤6≤4DS1、DS3、DS05:≤100往一次往返各一次±40L±12n注1:L為附合路線、環線或支線長度(以公里為單位);n為測站數;注2:在山地每km≥16站時,其閉合差才按山地限差衡量。106mm。12表12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技術要求中絲法測回數(個)指標差較差和垂直角較差對向觀測高差的較差(m)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mm)1≤25″≤0.4S±40[D]注:D為測距邊長度(km),小于1km按1km計;S為斜距(km),小于0.1km按0.1km計。7全野外數據采集及成圖7全野外數據采集及成圖7.1一般要求7.1.17.1.2執行。7.1.3a)b)c)d)e)7.1.4a)b)本章規定了1:5001:10001:2000DLG全野外數據采集及成圖的技術要求。1:5001:10001:2000DBJ440100/T230地形類別的劃分如下:平地:絕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不含2°)以下的地區;2°~66°)之間的地區;6°~2525°)之間的地區;25°以上的地區;75%75%)。地形圖的基本等高距:地形圖的基本等高距根據地形類別和用途的需要,按表13規定選用;8表13基本等高距單位m比例尺基本等高距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5000.50.51.01.01:10001.01.01.02.01:20001.01.02.02.0100cm2520點,建成區根據用圖需要可以不繪等高線,只用高程注記點表示。141.5表14丘陵地區高程注記點間距單位m比例尺1:5001:10001:2000高程注記點間距153050地形圖的精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550%;0.5mcm;其他地區高程精度應以等高線插求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高程中誤差不應大于相應比例尺地1/30.5表15地物點平面位置精度地區分類比例尺點位中誤差(cm)鄰近地物點間距中誤差(cm)城區及建成區1:500≤±15≤±101:1000≤±25≤±201:2000≤±100≤±80地形圖圖幅接邊應符合下列規定:相同位置的點狀地物符號應不重復,相同類型的點狀地物符號表示應一致;同一地物的標識注記字體、字大、內容應一致,相同類型的注記字體、字大應一致;同一地物符號的屬性項、屬性內容應一致;接邊處公共圖廓邊應完全重合,圖廓坐標正確。9要素采集及成圖要求要素平面位置可采用極坐標法、支距法、交會法和衛星定位等方法進行測量采集。在街坊內部10%,檢核偏差不應大于圖0.2mm。儀器的設置及測站定向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2mm。儀器高、覘標高量記至厘米位;60″,超限時,該站所采集的數據必須重測。16表16最大測距長度比例尺1:5001:10001:2000最大測距長度(m)150250400采集的要素應包括測量控制點、水系及附屬設施、居民地及附屬設施、交通、管線、境界與政區、地貌、植被與土質等地物、注記等。點狀要素應按定位點采集,有向點應確定其方位角;線狀要素實交處不應出現懸掛點,有向線按其規則采集,線狀要素遇其他不同類要素,如河流遇橋梁等,應不間斷采集;面狀要素應封閉構面,同一類面狀要素應不重疊。水系及附屬設施要素的測繪及表示應符合下列要求:1mm1mm居民地及附屬設施要素的測繪及表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構3m)的飄樓、飄臺、飄檐可適當進行2mm3mm(圖上)的可不表示);房屋的輪廓應以墻基外角為準,按建筑材料和性質分類并注記層數。1:500、1:1000DLG(0.000.5mm(圖上)的小巷可不表示;0.4mm0.6mm(圖上)時可舍去;1:50DLG1:1001:200DLG圖上6m210交通要素的測繪及表示應符合下列要求:15-20cm路堤、路塹應按實地寬度繪出邊界,并應在其坡頂、坡腳適當測注高程;2mm(圖上)的可不測量;跨河或谷地等的橋梁,應實測橋頭、橋身和橋墩位置,并注明建筑結構;碼頭應實測輪廓線,并注明其名稱,無專有名稱時注記“碼頭”;碼頭上的建筑應實測并以相應符號表示。管線要素的測繪及表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應實測,分別用相應符號表示,并注記傳輸物質的名稱。當架空管道直線部分的支架密集時,可適當取舍。地下管線檢修井宜測繪表示。1:2000地貌要素的測繪及表示應符合下列要求:應正確表示地貌的形態、類別和分布特征。70°以上時應以陡坎符號表示,70°以下時應2mm(圖上)的斜坡,應以陡坎符號表示,當坡、坎比高小1/210mm(圖上)時,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時,可適當取舍。1:500、1:2000DLG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線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獨立石、土堆、高程點及等高線:110.5mcm0.5mdm。植被與土質要素的測繪及表示應符合下列要求:經濟作物、油料作物應加注品種名稱;一年分幾季種植不同作物的耕地,應以測圖時種植的作物為準配置符號和標注名稱;2mm2mm(圖上)的用單線表示;田塊內應測注高程;各種土質按圖式規定的相應符號表示,大面積沙地應采用等高線加注記表示;相鄰的不同植被與土質要素,實地無明顯地形地物分界的,應測繪分界線,并以地類界表示。各種名稱、說明注記和數字注記等要素應準確注出;圖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包括市鎮的街、巷數字地圖更新本節數字地圖更新特指采用全野外數字測圖方法進行的更新,主要更新的為1:500和1:2000數字地圖,更新的根據、方法、變化率等一般按照《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更新規范》GB/T14268執行。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宜進行重測更新:40%;3(包括)以上;原圖精度達不到本標準規定的精度要求。地形圖更新前,應充分了解原地形圖數據結構,檢查數據的完好性、一致性,且要素精度應與原有要素保持一致和相應關系。進行地形圖更新時,等高距、測量精度、圖式符號、要素分類、屬性項、拓撲關系等應按本標準相關規定及原地形圖測量設計的規定。修、補測的內容應符合本標準相關規定,或根據設計要求,按應用需要,重點采集部分要素,同時應對原地形圖相應的內容進行一致性修改。補測新建的建筑群、修測丘陵地、山地或高山地的地貌,應布設圖根點。新布圖根點字軌應與舊圖根點有所區分,宜采用更新年份或作業區字軌進行區分。修、補測的要素分層宜區分于原要素的分層,并應建立相應關系。獨立采集的圖幅按要求進行接邊;未按標準圖幅進行采集的數據,先相互拼接(接邊)再按標2地物要素存在超過2 倍中誤差的粗差時,應予以糾正。21:5001:10001:2000DBJ440100/T230F12成果檢驗與提交DLG要素應完整,不應遺漏,相互關系應正確;要素的圖式符號表達應正確;點、線、面拓撲關系應正確,多邊形應閉合。相鄰圖幅接邊應正確、屬性一致;要素的位置精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要素的分層、分類代碼和屬性內容應正確;圖幅編號、數據文件名、數據格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圖廓、方格網、控制點輸入精度應與理論值一致;元數據和圖歷表填寫應完整清楚,各項資料應齊全。地形圖數據及有關文檔應進行整理,逐項登記,形成成果清單,經檢查無誤后提交。成果應包DLG攝影測量與成圖一般規定像控點和內業加密點的精度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像控點的精度指標不應小于圖根點的精度;1718180.5像控點和內業加密點的精度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像控點的精度指標不應小于圖根點的精度;1718180.5表17內業加密點相對于鄰近平面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表18內業加密點相對于鄰近高程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13地形類別成圖比例尺加密點點位中誤差(圖上mm)城市建筑區、平地、丘陵地1:2000、1:5000≤0.35山地、高山地1:2000、1:5000≤0.50比例尺地形類別基本等高距(m)加密點高程中誤差(m)1:2000平地0.5—丘陵地1.0≤0.24山地1.0≤0.35高山地2.0≤0.801:5000平地2.0≤1.20丘陵地1.0—山地2.5≤1.00高山地5.0≤2.008.1.3K4K5-668傳統航空攝影測量對利用光學攝影機獲取的傳統攝影測量的非數字形式像片,在經過掃描等數字化處理、生成數字化影像數據過程中,應符合下列規定:應使用經過檢校的高精度專業影像掃描儀;對航空遙感影像,掃描分辨率應符合公式(1)的規定;掃描影像應清晰,相鄰影像色調應一致,框標應完整、清晰。*M/S (1)式中:r0為影像掃描分辨率;S為影像比例尺分母數值;M為對應的地圖比例尺分母數值。像控點布設布設的像控點應滿足下列像片條件:一般布設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疊范圍內,使布設的控制點盡量公用。15mm(23×235mm(數碼像片)。旁向重疊過小、相鄰航線的點不能公用時,可分別布點,但兩點裂開的垂直距離應小于10mm。4mm生產數字地圖、DOM區域網布點應符合下列規定:616DGNSS/IMU1所示。平高點平高點高程點圖1像控點布點圖像控點測量0.1mm;14平高控制點的選刺應同時滿足平面和高程控制點對點位目標的要求;0.1mm,不得有雙孔,刺偏時應換片重刺;6數字空中三角測量的精度要求相對定向精度要求:標準點殘余上下視差q≤0.005mm、檢查點殘余上下視差q≤0.008mm。模型連接較差要求:s≤0.0×m×10z≤0.0×m×f/×1。式中:m像片比例尺分母;f攝影儀焦距(單位:mm);b像片基線長度(單位:mm)。絕對定向精度要求:大地定向后,定向點殘差、多余控制點不符值、區域網內部公共點較差、區域網間公共點較差的限差應符合下表要求:表19定向點殘差、多余控制點不符值與公共點較差限差地形類別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定向點殘余誤差平面(mm)1:20000.250.250.400.401:50000.300.300.400.40高程(mm)1:2000—0.18—0.25——0.60—0.901:5000—0.801.501.90多余控制點不符值平面(mm)1:20000.440.440.600.601:50000.350.350.500.500.35高程(mm)1:2000—0.30—0.50—0.30—0.501:5000—1.002.002.50區域網內公共點較差平面(mm)1:20000.560.560.800.801:50000.560.560.800.80高程(mm)1:2000—0.38—0.60—0.38—0.60—1:5000—1.603.204.00區域網間公共點較差平面(mm)1:20000.700.701.001.001:50000.700.701.001.00高程(mm)1:2000—0.48—0.80——1.60—2.401:5000—2.004.005.00傳統攝影測量數字空中三角測量作業流程:傳統攝影測量數字空中三角測量作業流程:數據準備;框標人工/自動量測;15框標內定向;相對定向(人工量測加密點,地面控制點);模型連接,網整體平差;相鄰測區接邊;輸出加密點成果,完成絕對定向;建立立體模型,空中三角測量結束。8.2.68.8推掃式數字航空攝影測量2數碼航攝儀獲取的影像應滿足以下要求:8bit,灰度直方圖基本呈正態分布,影像反差適中,色調基本一致,紋理清楚,層次豐富;10影像清晰,細節完整,影像拼接處過渡自然,不影響像點觀測。推掃式數字航空攝影測量空中三角測量技術流程:POSGNSS/IMUL0L1(備注:L0L0L1);APML18.8機載激光雷達航空攝影測量機載激光雷達航空攝影測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機載激光雷達數據獲取技術規范》CH/T8024、《機載激光雷達數據處理技術規范》CH/T8023的規定。數據要求:127920.1LASGNSS數據采集:控制測量,應檢查高等級控制點,并進行參考面數據采集;基站布設與測量,應符合《IMU/GPSGB/T27919;航攝測量,激光雷達設備安裝調試最佳狀態,按照航飛設計指標起飛進行激光雷達數據采集,GNSS/IMU16POS數據預處理:GNSSDGPSIMU數據后處理:DEM:對校正后的點云進行地面點和非地面點的分類,基于地面點提取出末次回波的點云數據,DEM。DEM8.9節規定;DOMDEM8.10DEM8.8低空數字攝影測量8.5.11:500、1:1000、1:2000、1:5000航測成圖,1:500航測成圖宜采用傾斜攝影測量方法獲取地面影像。低空數字攝影飛行器應具備衛星導航定位和定位定姿的功能,其有效載荷、續航能力、巡航速度應滿足項目的需要。20001/1000秒,相機鏡頭應為定焦鏡頭,且對焦無限遠。低空數字攝影相機應進行定期檢校,相機檢校參數包括主點坐標、主距和畸變差方程系數。低空攝影的飛行質量,主要包括像片傾角、像片旋角、航線彎曲度、航高保持、像片重疊度、GB50167CH/Z3005-2010的相關規定。低空數字攝影作業時,須制定飛行器安全應急預案,并嚴格遵守國家對低空空域使用管理的規定。像控點布設和空中三角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滿足下列要求:像控點布設可根據航線數目選用航線網布點或區域網布點;RTK5.2節的規定;像控點布設和空中三角測量的其他技術要求,應符合《1:5001:10001:20007931當采用具有實時動態功能或后處理動態功能的低空數字攝影飛行器時,像控點數量可適當減少。低空數字航攝影像的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影像應能辨認出與地面分辨率相適應的細小地物影像,能夠建立清晰的立體模型;1711.5拼接影像應無明顯模糊、重影和錯位現象。POS精度要求:1:5001:10001:2000CH/T9008.1DEM1:5001:10001:2000CH/T9008.2要求執行。DOM1:5001:10001:2000CH/T9008.3DOMDEM1:5001:10001:20009008.2數字地圖、DOM2021困難地區(如沼澤、森林等)0.5DEM可采用影像匹配方法進行特征點匹配,特征點分布均勻,網格尺寸根據(2)的計算公式22SfkDdem

…………(2)p式中:Sm——匹配網格尺寸,單位為像素數;Ddemp式中:Sm——匹配網格尺寸,單位為像素數;Ddem——DEM格網尺寸,單位為米(m);Sp——數碼相機像元尺寸,單位為毫米(mm);fk——數碼相機焦距,單位為毫米(mm);H——相對航高,單位為米(m)。1:5001:10001:2000CH/T9008.2DEMDEMDEM1:100001:500002(DEM)》CH/T1015.2其他精度要求按《1:5001:10001:2000GB/T7930執行。表20 平面位置中誤差單位:m18比例尺1:5001:10001:2000地形類別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地物點0.60.81.21.62.53.75表21高程中誤差 單位:m比例尺1:5001:10001:2000地形類別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基本等高距1.01.01.02.01.01.02.02.02.52.55.05.0中誤差注記點0.50.50.71.50.50.51.21.51.21.22.53.0等高線2.01.52.03.04.00.70.71.0地形變換0.70.7地形變換地形變換1.51.5地形變換地形變換點點點點點表22各地形格網尺寸 單位:像素地形類別格網尺寸平地15×15丘陵10×10山地10×10高山地10×10注:本表計算公式參見公式(2),平地進行了適當放寬。數據采集要求控制點精度要求。基礎控制點、像片控制點的精度按《1:5001:10001:20007931。1:5001:10001:2000GB/T7930影像地面分辨率。DOM23表23影像地面分辨率 單位:m比例尺1:5001:10001:2000地面分辨率0.050.10.2數據預處理POSPOS2000DOM空中三角測量19精度要求數字地圖、DEM、DOM1:10001:2000GB/T7930DOMDOM24DOM相對定向2/34/3(大面積沼澤、森林等)0.5模型連接較差限差按公式(3)和公式(4)計算:S0.03m像

03

…………………(3)式中:S——平面位置較差,單位為米(m);m像——像片比例尺分母。Z0.02像fk103 (4)b式中:Z——高程較差,單位為米(m);m像——像片比例尺分母;fk——數碼相機焦距,單位為毫米(mm);b——像片基線長度,單位為毫米(mm)。309100絕對定向數字地圖、DEM、DOM1:10001:2000GB/T7930DOMDOM25DOM可采用帶附加參數的自檢校區域網平差以消除系統誤差。表24內業加密點對附近野外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高程中誤差 單位:m成圖比例尺平面位置中誤差高程中誤差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5000.40.550.350.350.51.01:10000.81.10.350.350.81.21:20001.752.51.01.02.02.520表25基本定向點殘差、檢查點殘差、公共點較差最大限值 單位:m成圖比例尺類別平面高程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500基本定向點0.30.30.40.40.260.260.40.75檢查點0.50.50.70.70.40.40.61.2公共點0.80.81.11.10.70.71.02.01:1000基本定向點0.60.60.80.80.260.260.60.9檢查點1.01.01.41.40.40.41.01.5公共點1.61.62.22.20.70.71.62.41:2000基本定向點1.51.52.02.00.80.81.51.9檢查點1.751.752.52.51.01.02.02.5公共點3.53.55.05.02.02.04.05.0注1:基本定向點殘差為加密點中誤差的0.75倍。2:1:500、1:10001.251:20001.0注3:公共點的較差為加密點中誤差的2.0倍。注4:特殊困難地區(戈沼、森林等)平面和高程中誤差可放寬0.5倍,應在設計書中規定。定向建模數字地圖、DOM260.5成果僅用于DOM生產時,高程精度可適當放寬。2630表26單模型定向精度要求21DEM數字地圖、DOM260.5成果僅用于DOM生產時,高程精度可適當放寬。2630表26單模型定向精度要求21成圖比例尺地形類別相對定向限差(殘余上下視差,像素)絕對定向限差(m)平面坐標誤差高程定向誤差1:500平地1.00.20(0.30)0.26丘陵地0.20(0.30)0.26山地0.30(0.40)0.38高山地0.30(0.40)0.751:1000平地1.00.40(0.60)0.26丘陵地0.40(0.60)0.26山地0.60(0.80)0.60高山地0.60(0.80)0.901:2000平地1.01.00(1.50)0.75丘陵地1.00(1.50)0.75山地1.50(2.00)1.50高山地1.50(2.00)1.90括號內為個別點允許出現的殘差值。數據后處理DEMDSMDEM。DEM8.9DOMDEMDOM。DOM8.108.8DOM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測量1:500、1:1000應根據測圖范圍、地形類別等設置地面控制點,其數量、分布及點位精度應滿足相應比例尺成圖精度和坐標轉換的要求。作業前,應做下列準備工作:27檢查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各部件狀態及連接情況、電源與內存容量、通電后的工作狀態;具有對中功能的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應進行對中功能檢查;表27點云測量精度要求地面三維激光掃描作業應依地面控制測量、掃描站布測、標靶布測、設站掃描、外業數據檢查與備份等流程進行。標靶布設與觀測應符合下列規定:表27點云測量精度要求地面三維激光掃描作業應依地面控制測量、掃描站布測、標靶布測、設站掃描、外業數據檢查與備份等流程進行。標靶布設與觀測應符合下列規定:43(控制點250mm,取平均值作為最終成果。測站掃描應符合下列規定:20%;測站可布設在高處,在掃描儀有效測程內掃描光束與地面的交角以正交為宜;設置標靶時,應精確識別并掃描標靶;22區域類型比例尺地物特征點點位中誤差(cm)鄰近地物特征點間距中誤差(cm)點云采樣間距(cm)城區及建成區1:500≤±15≤±10≤51:1000≤±25≤±20≤101:2000≤±100≤±80≤20注:點云采樣間距指數據采集時設置的距離儀器100米處的點間距。掃描作業時,宜同步獲取影像數據;應記錄掃描測站位置和掃描日期;掃描過程中若出現斷電、死機、儀器位置變動等情形,應初始化掃描儀,并重新掃描;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數據處理應依點云拼接、坐標轉換、降噪與抽稀、圖像數據處理、彩色點云DEM3271/2。4271/2;單測站點云數據的絕對定向可采用已知點和已知方位。27可根據點云識別及可視化要求,利用掃描時獲取的影像數據為點云著色,制作彩色點云數據;將需要建模區域的點云數據導入三維建模軟件構建區域模型。DEM(或規則格網DEM對內業無法判定點云數據的地物應進行外業核查和補測。點云數據應檢查重疊度、彩色影像、掃描標靶或特征點測量成果及坐標轉換成果。點云數學精度檢查應滿足下列要求:平面、高程檢查點的位置宜均勻分布;278.8管線井、獨立樹、電線桿等有規則形狀的獨立地物,宜采用擬合中心的方法進行采集;電力線、道路、房屋、河流、土坎等線面狀地物,宜采用擬合輪廓線的方法進行采集;對內業無法判定的地物應進行外業核查和補測。移動測量系統測量移動測量系統作業,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應保障設備工作正常,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做好記錄;對于遮擋嚴重或無法進入的路段應做好記錄,現場條件允許時,應及時補采;23惡劣天氣出現時,應停止作業并對系統設備做好防護措施;對采集的相關數據,應及時做好質量檢查和數據備份工作。移動測量系統作業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資料收集與分析、現場踏勘、設備校驗、技術設計、路線規劃、控制測量、基準站設計等內容。移動測量系統的校驗,應符合下列規定:POS2050p/2;0.05m0.05m;0.510mm0.01°;10mm0.01°。移動測量系統的路線規劃,需顧及測區道路交通情況、導航定位衛星信號的接收情況和太陽方位角,并滿足下列要求:路線規劃包括初始化位置、結束位置、行進路線、移動速度、保障措施等;宜先沿主要道路、河流,再沿次要道路、支流規劃外業采集路線;采集時,宜沿直行道路優先采集,雙向通行道路宜往返采集,并應避免重復;作業時段,宜選擇天氣較好、光線充足、行人車輛較少的時間段采集;在導航定位衛星信號較差,無法滿足觀測精度要求的區段,應布設地面控制點。移動測量系統的基準站,宜選擇連續運行參考站。當需自行布設基準站時,宜在已知點上架設10km15°。基準站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1s;基準站觀測人員不得離開基準站,并應避免基準站受到震動或被移動,防止人員和車輛靠近;移動測量系統數據采集作業前,應對車輛與供電設備狀態、各組件連接與工作狀態、數據存儲和備份空間、衛星定位測量基準站狀態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才能開始采集數據。定位定姿數據采集,應符合下列規定:IMU6PDOP6;數據采集結束后,應檢查數據完整性,對于臨時基準站應將點位進行標識。實景影像采集,應符合下列規定:視頻采集時,應在臨停車時暫停視頻采集,且對保密點作錄音說明。激光點云采集,應符合下列規定:90%;根據激光掃描儀的性能,控制采集速度,保證點云密度滿足項目要求。248.7.148.7.14實景影像數據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地理參考后的實景影像應包含坐標和時間信息,對于可量測實景影像還應包含姿態信息;應根據項目要求進行勻光勻色處理;應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加密和隱私處理。8.7.15全景影像與視頻數據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5視頻數據、全景影像應匹配坐標和時間信息,全景影像還宜匹配姿態信息;應根據項目要求進行勻光勻色處理;應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加密和隱私處理;2529表29車載全景影像測量精度標準單位m8.7.16激光點云數據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激光點云應包含絕對坐標和時間信息;5%;30256003定位定姿數據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28應輸出定位定姿精度、初始化參數等信息;應根據工程要求和實際測量情況進行控制點糾正;導航定位衛星信號觀測良好情況下組合導航定位數據處理結果應滿足項目要求。28GNSS/IMU項目中誤差平面位置<0.03m高程<0.06m側滾角<0.03°俯仰角<0.03°行車方向偏角<0.05°級別平面精度高程精度相對量測精度1級0.51.00.22級5.010.00.2表30車載激光掃描數據精度單位m級別平面精度高程精度距離范圍1級0.050.05502級0.10.11003級0.20.22008.88.6.10航測數字地圖測量航內空間數據采集:代碼及符號要求應符合相關規范規定;測繪地物、地貌時應選取與其形狀、特征和性質相適應的符號代碼;地物、地貌元素應根據立體模型仔細辨認和測繪,不得錯漏、移位和變形;等高線描繪:要用測標切準模型描繪。有植被覆蓋的地表,宜切準地面描繪,當只能沿植被表面描繪時,應加植被高度改正;1/51/31:500-1:200010mm。26m(1:500)、1.0m(1:1000)、2.0m(1:2000)以上的比高應于外業量注;0.15mm100mm。1:10001:200079311:5000DLG1:5000DLG1:50001:10000GB/T139771.5調繪面積應繪在隔片的航向和旁向重疊的中線附近,對于接邊線,東、南邊應畫為直線,西、1010mm。航攝后拆除的建筑物,或雖有影像但可以不表示的地物,應在像片或圖上用紅色”X”劃去,范圍較大時應加說明。航測修測:航測修測的基本原則:1:2000、1:5000如果原圖與影像的套合誤差在規定范圍內(0.75),不1/22/350航內修測的方法:采用數字攝影測量平臺,調入經數據預處理需修測的地形圖,通過立體7.427數字高程模型建立DEMDEM31311.231DEM格網點高程中誤差比例尺格網尺寸精度等級格網點高程中誤差(m)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20002.5m×2.5m一級精度0.350.501.202.50二級精度0.500.701.803.00三級精度0.701.002.505.001:50005m×5m一級精度0.501.202.505.00二級精度0.701.703.306.70三級精度1.002.505.0010.00航空攝影測量法:DEMDEMDEMDEMDEMDEM特征點線量測應符合下列規定:測標應切準地面進行三維坐標量測。特征點應包括山頂、凹地、鞍部等。特征線應包括河流、水庫、湖泊等水系邊線,道路邊線,山脊線、溝谷線、斷裂線等。當某區域影像相關效果不好,無法準確量測高程時,應量測邊界點。DEMDEMDEMDEMTINDEMDEMDEMDEM22DEMDEM同名格網點高程應取平均值。DEM2cm,也可擴展若干排格網。機載激光雷達測量法:DEMDEM2000點云數據中高程異常噪聲點、非地面點和相鄰航帶重疊區域冗余數據點應濾除,數據編輯可包括去除難以自動濾除的非地面點、找回誤濾除的地面點等內容。28DEM成果驗收及提交:DEMDEMDEMDEM數字正射影像圖制作一般規定:DOM1:20001:5000,DOMDLGDOM32DOMDOMDOMCH/T1005DOMGeoTIFFGB/T17798的規定以正射影像數據格式存儲,DOM元數據按《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元數據》CH/T100732DOM比例尺地面分辨率(m)1:2000≤0.201:5000≤0.50航空攝影測量法:DOMDEM影像鑲嵌時,應按圖幅范圍選取所有需要進行鑲嵌的正射影像,可在相鄰影像間選擇鑲嵌線、鑲嵌線不宜穿越建(構)筑物和線狀地物;圖幅裁切應按內圖廓線最小外接矩形范圍或根據設計要求外擴一排或多排柵格點進行,生成DOM成果驗收及提交:DOMDOM29DOMDOM數字地圖編繪一般規定1:20001:50001:20001:50001:20001:5001:10001:500、1:1000、1:2000用于編圖的資料應完整、準確、現勢性強,滿足地圖編繪要求。用于編繪的軟件應具有圖形、屬性、注記編輯處理功能。編繪成果數據格式宜與國家標準統一或便于相互轉換;圖形文件應便于顯示、編輯和輸出。各類符號的繪制應符合下列規定:半依比例繪制的線狀符號,應保持定位線位置的幾何精度;依比例繪制的面狀符號,應保持范圍線位置的幾何精度。圖面注記內容完整正確、標識清晰準確。數據接邊應符合下列規定:相鄰作業區域的地形數據應進行接邊處理,接邊內容包括要素的圖形、屬性和注記;相鄰作業區域的接邊要素不應重復、錯漏;因現勢性不一致導致無法接邊的應進行說明,必要時應進行實地測繪保持接邊完整。1:2000測量控制點:三級導線點及以上等級控制點均應全部選取,三等(含三等以上)水準點全部選取;水系及附屬設施:4m,可直接把陡坎改為雙線溝渠線,刪除原1m5m×5m304m地下灌渠及出水口。地下灌渠不表示,只表示出水口。出水口密集時可適當取舍。3m流向。水系流向符號及潮汐方向符號應按距離適當配置。(欄桿(或加固坎0.3mm(欄桿不變),圍墻(欄桿)的朝向指示符號與坎牙相背。4m40m居民地和柵欄:1m4m×6m1m4m×6m(A、B、C)0.8m,簡單房屋(D)1.2m3m×5m5m×6m3m1m3m(邊長或直徑小于2m時,用不依比例尺符號表示。4m的可適當選取;騎樓可綜合取舍,寬度小于3m可不表示。20m10m,對居民地通向性不發生影響的情況下可刪除。6m×6m4m門牌、結構及層數。門牌不表示,保留房屋結構和層數。(邊長或直徑2m1m1.5m1m,但也應擇要表示。臺階、室外樓梯。臺階不足三級可不表示;室外樓梯一般不表示,規模較大的可適當保留。建(構)筑物附屬設施:6m×6m6m×6m316m×6m3.2m3.2m(邊長或直徑2m6m×6m6m×6m(獨立墳)用散墳(獨立墳)符號表示,不繪范圍線;范圍小于6m×6m的假山可用點狀符號表示。6m×6m6m×6m2m6m6m×6m6m×6m交通及其附屬設施:道路。應依照《1:5001:10001:2000DBJ440100/T2307m(7m)7m的城市道路。80m進行選取,應保留主要道路交叉處的電桿。0.4m0.4m21m1m3m300-400m(邊長或直徑小2m管線及其附屬設施:80m322m×2mm5m×6mm60m(邊長或直徑2m40m1:2000地貌和土質:1/210m10m6m1m時,可用垅表示。50m1675m(每格約10點左右),山地、地形復雜地區可適當加密。地形高程點選取原則:應按地形特征均勻選取。以下地形特征點優先選取:山頂、鞍部、山脊、建成區高程點優先選取:道路中心線上和交叉口上、建筑物邊、檢修井口、橋面、廣場、較大庭院或空地以及其它地面傾斜變換處。植被:林地、水生植物、耕地、花圃。面積大于10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