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建筑學城市道路交通專題一基本知識資料課件_第1頁
東南大學建筑學城市道路交通專題一基本知識資料課件_第2頁
東南大學建筑學城市道路交通專題一基本知識資料課件_第3頁
東南大學建筑學城市道路交通專題一基本知識資料課件_第4頁
東南大學建筑學城市道路交通專題一基本知識資料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參考書目:文國瑋,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規劃,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徐循初 主編,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上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2007城市道路與交通,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1目的:了解與熟悉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歷程、熟悉交通規劃的基本程序與方法、掌握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的基本理論。城市功能: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城市規劃:既是專項規劃,又是城市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 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 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 基本構架:根據教學要求和城市規劃專業的特點,采用專題系統結構。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專題國內外城市道路交通的歷史發展專題城市對外交通專題城市交通規劃專題公共交通專

2、題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專題城市道路交通系統與城市規劃的關系專題城市慢性交通系統專題城市道路設計專題道路景觀設計專題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專題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一、相關概念 1、交通: 廣義(communication):人員、物品、信息的流動,這種流動有確定的目標,按照一定的方式,通過一定的空間進行。 狹義(transportation):是指人和物的流動,完成一定的運輸任務,包括航空、水運、鐵路、道路、管道等交通方式。 本次課程以狹義的交通為主。一、相關概念 2、城市綜合交通 : “大交通”是指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它涵蓋了道路交通、軌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

3、路交通系統,道路交通系統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統依附于道路網絡,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一、相關概念 3、城市道路: 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設施,是行人和車輛移動的平臺,城市道路空間是城市基本空間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 用地:城市用地的組成部分城市用地分為10大類、46中類、73小類與道路相關的有兩類:對外交通用地(T)和道路廣場用地(S)道路廣場用地一般在占城市總用地的815左右,人均715平方米。居住用地 (R) Residential公共設施用地 (C) Commercial & Public Facilities工業用地 (M) Manufa

4、cturing, Industrial倉儲用地 (W) Warehouse對外交通用地 (T) Transportation道路廣場用地 (S) Road, Street and Square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U) Municipal Utilities綠地 (G) Green Space特殊用地 (D) Specially Designated水域和其它用地 (E) Water Area & Others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類別代號類別名稱范 圍T對外交通用地鐵路、公路、管道運輸、港口和機場等城市對外交通運輸及其附屬設施等用地T1鐵路用地鐵路站場和線路等用地T2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和一、二

5、、三級公路線路及長途客運站等用地。不包括村鎮公路用地,該用地應歸入水域和其他用地(E)T3管道運輸用地運輸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地面管道運輸用地T4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陸域部分,包括碼頭作業區、輔助生產區和客運站等用地T5機場用地民用及軍民合用的機場用地,包括飛行區、航站區等用地。不包括凈空控制范圍用地類別代號類別名稱范 圍S道路廣場用地市級、區級和居住區級的道路、廣場和停車場等用地S1道路用地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路口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業用地等內部的道路用地S2廣場用地公共活動廣場用地。不包括單位內的廣場用地S3社會停車場庫用地公共使用的停車場和停車庫用地。不包括其他各類用

6、地配建的停車場庫用地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一、相關概念 4、城市交通系統的要素 人和物的流動(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無形的流動,是城市活動的體現。 交通設施(交通供給) 運載工具(包含汽車、火車、船舶等),運路(道路或軌道等),站場(terminal、車站、停車場等)。 經營管理系統(聯系需求與供給) 組織交通供給服務、經營管理交通設施和運營系統的系統 交通空間 是發生交通服務行為的空間,包含交通設施周圍的空間。道路空間、交通站場空間。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一、相關概念 5、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的要素用戶交通行為 (需求) 人的出行、貨物的運輸 城市道路網絡(空間供給) 交通行為的載體

7、,道路空間、站場。 道路交通管理系統 (聯系) 交通行為的管理與控制。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交通流: 道路上通行的車流和人流通稱為交通流。交通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在道路上,二是在通行中。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涉及到的兩個概念:交通和運輸 交通車流的運動,具有速度、交通量兩個基本參量。 運輸人和物的移動,具有時間和成本兩個參量,表現為人流的可達性和物品流動的經濟性。 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1、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 用地、人、車、路城市用地 是產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澤”。 確定不同性質的城市用地產生和吸引交通的數量的指標稱為交通生成指標,不同性質的用地應該有相應的

8、交通生成指標。 交通生成指標的用地相關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質、面積、居住人口密度、就業人口密度(就業崗位密度)。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1、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 出行目的: 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學放學)、生活出行(購物、游憩、社交)、公務出行三大類 人 出行方式: 平均出行距離: 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離。也可用平均出行時間和最大出行時間來表示。 日平均出行次數: 每日人均出行次數 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1、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 機動車和自行車是構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內容。 無論是對機動車或自行車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車輛(可折算成標準車)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駛率、平均出行距離(平

9、均運距);車流速度、密度、流量。 車 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機動車可以歸納為幾種“設計車輛”,以便根據設計車輛的外廓尺寸、載重量、運行特性等特征作為道路設計的依據。1)小型汽車:包括小汽車、三輪摩托車、輕型越野車和2.5噸以下的客貨運汽車。2)普通汽車:包括單節式公共汽車、無軌電車與載重汽車。3)鉸鏈車:包括鉸鏈式公共汽車、電車、拖車和半拖掛式載重汽車等。汽車在在城市道路上的行駛特征 交叉口的通過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道路網的通暢程度,在道路交通中,交叉口往往是交通的瓶頸。連續流 一般出現在無平面交叉口的城市道路上。車輛在道路上的分布是隨機的、離散的。受車流密度的制約,決定

10、其服務水平。間斷流 一般出現在有平面交叉口的城市道路上。在兩個方向車流量都很大的情況下,交叉口通過信號燈管理交通,道路網上各個流向的車流被切成一段段,間斷式的行駛。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1、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 車 綠波交通最理想的是縱橫兩個方向的車流錯時通過交叉口,這是道路上的車流大都能在綠燈中通過,而不必等待。1、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 路 道路是容納城市交通的主要設施,包括路段和交叉口兩個部分。 城市道路各路段和各交叉口的規劃交通量必須考慮該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容量),并與之相適應,一般都應留有一定的發展余地。 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2、機動車交

11、通 機動車道路流量 機動車道路通行能力車輛因素:車輛長度、安全距離、反應距離、制動距離、反應時間、路面摩擦系數、道路坡度、制動系數、行車速度等;路段因素:交叉口通行能力、過街行人的影響等綜合因素。 停車視距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2、機動車交通 機動車道路流量 服務水平與服務流量道路容量C(capacity):在單位時間內通過車道或車行道某一斷面的單向或雙向最多的車輛數(相當于通行能力)。服務流量Q(service volume):在一定的服務水平的行車條件下,單位時間通過一條車道某一斷面的最多的車輛數。服務水平(就是道路提供給司機的車流通行條件,用以區別不同的車流狀態)。

12、 美國等國家就把服務水平分為六級,A級到F級,車流從通暢到阻塞。 一般來說,城市道路一條車道的理論通行能力是1800輛/小時,實際平均通行能力為5001000輛小汽車。靠近中線的車道,通行能力最大,右側同向車道通行能力將有所折減,最右側車道的通行能力最小。 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3、自行車交通 特點 機動靈活、準點方便、速度可調、節能、無污染、費用少。但使用自行車,平均每人占用的道路面積比使用公共交通多10倍。而且,自行車只宜于作為近距離的交通工具。 速度 受多種因素影響,一般在1018km/h。自行車道的設計車速1820km/h,考慮自行車活動范圍時常選用10 15km

13、/h。 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自行車的行駛特征 搖擺性,成群性、單行性、多變性3、自行車交通 車道寬度與通行能力 自行車寬度一般0.5m左右,自行車帶寬1m,一條自行車道的寬度為1.5m,兩條為2.5m,然后每增加一條增加1m寬度。 一般國內一條自行車道的通行能力為8001000輛(經驗值)。 道路服務水平及行駛狀態 與機動車類似。服務水平分為優、 良、 中、 差四級。 速度:15 11-14 6-10 6 km/h 車均占地面積:10-12 6-8 4.5-6 4.5 m2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4、步行交通 人與人的間隔 接觸距離:間距0.5m,人均占地面積3.7m,人均占地面積10平方米。遇到危險容易避開。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4、步行交通 二、城市交通流理論 城市道路與交通基本知識 步行人流特征: 隨機性:單個行人隨機性更強,成群人群速度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通過能力、前面人的速度有關。 投機性:無紅綠燈時,擇機而過。有紅綠燈時,根據時間長短會有闖燈的情況發生,如紅燈時間太長、有人率先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