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適應性測試(二)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適應性測試(二)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適應性測試(二)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適應性測試(二)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適應性測試(二)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三下學期高考適應性測試歷史試題(二)一、單選題1.《論語·先進》記載,顏淵去世后,其父請求孔子賣車置辦槨(外棺),孔子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為由拒絕;而《論語·鄉黨》提到馬廄失火,孔子只問“傷人乎”,不問馬。這反映出孔子(

)A.主張禮制規范與仁愛精神 B.堅持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C.推崇德治教化與正名思想 D.強調仁義禮智的道德修養2.《后漢書·酷吏列傳》載:“(李章)光武即位,拜陽平令,時趙、魏豪右屯聚,清河大姓趙綱于縣界起塢壁,繕甲兵,為害地方。章到,……掩擊破之,吏人遂安。”“擇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為爪牙……猾民佐吏為治。”材料可以用來說明東漢初期(

)A.吏治清明促進社會安定有序 B.基層治理手段靈活變通C.官僚體系與豪強勢力相互滲透 D.豪強勢力干預地方吏治3.下表所示為不同史籍關于“廢王立武”的歷史敘述,據此推斷最合理的是(

)史料內容史料來源時皇后王氏、良娣蕭氏頻與武昭儀爭寵,互讒毀之,帝皆不納。進號宸妃。永徽六年(655年),廢王皇后而立武宸妃為皇后《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帝后密訪勣,曰:“將立昭儀,而顧命之臣皆以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廢《新唐書·李勣傳》上顧謂無忌曰:“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后,何如?”遂良對曰:“皇后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未聞有過,豈可輕廢!……”上不悅而罷《資治通鑒》A.唐代前期后宮干政現象嚴重 B.李勣在該事件中起決定作用C.唐代重視推行嫡長子繼承制 D.廢王立武受到多種因素影響4.據有關記載,萬歷三十二年,糧價為每石值銀6錢5分。萬歷四十三年,河南正兌米折價為每石值銀9錢5分。天啟四年,官府米價為每石值銀8、9錢。崇禎五年,上海米價為每石值銀1兩。崇禎十二年米價升到每石值銀1兩8、9錢。這反映了當時(

)A.人地矛盾引發糧食危機 B.農業商品化的沖擊C.白銀大量流入廣泛流通 D.賦役征銀引發危機5.1882年6月13日,《申報》報道:“自(輪船)招商局開之于先,招集商股,創成大業。”“至今日而開平煤礦、平泉銅礦、機器織布……長樂之銅礦,津滬之電線,點銅礦,無不競為舉辦,蒸蒸然有日上之。”據此可知(

)A.社會資本大量涌入了股票市場 B.近代企業經營模式被社會接受C.政府鼓勵官民合辦產業新模式 D.股份制模式推動新興行業競爭6.陳旭麓曾說:“五四時期,各色各樣的‘主義’蜂擁而入中國。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從資產階級啟蒙時代的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人文主義到旨在救治資本主義社會弊端的社會主義學說……都曾化為眾多中國人的言談和文章。”這種現象(

)A.源于中國的近代化不斷發展 B.反映出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C.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D.是維護民族文化的必然選擇7.下表所示為1940年陜甘寧邊區政府部分縣參議員、政府委員黨派統計(單位:人)。陜甘寧邊區政府的這一結構(

)縣別慶陽合水鎮原清澗綏德機關議員委員議員委員議員委員議員委員議員委員黨派共產黨233203203547545國民黨17314317—333507無黨派2432751266711021A.體現了工農民主政權的性質 B.適應了國內形勢的需要C.鞏固了抗日戰爭的社會基礎 D.推動了抗日戰爭的勝利8.1954年,全國供銷社總社黨組《關于農村初級市場座談會向中財委的報告》中提出:“對于攤商小販……有土地可以足夠維持生活或有其他生產技能者可以動員其回家生產”“對于一部分有經營能力、可靠小販或串鄉貨郎,可根據需要組織他們替合作社代購或代銷”。其出發點在于(

)A.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B.配合國家進行工業化建設C.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D.減輕城市發展的人口壓力9.1984年,石家莊市涌現了“馬承包”馬勝利、“張聯合”張興讓、“夏服務”夏繼勛、“許引進”許期頤等聞名遐邇的改革人物,時稱“改革四大名旦”。這一現象表明,當時石家莊(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到推廣 B.注重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C.率先建立了新型現代企業制度 D.擴大了國有企業的經營自主權10.古埃及人針對一件“神奇”事情,可以給出若干個解釋,并非用一個解釋替代另一個解釋,而是將這些解釋層壘起來,只要這些解釋可以讓他們感到安全和舒適。例如,關于“創世”,埃及人創造出至少3個成體系的神話,它們各不相同,卻都能流行。這可用來說明古埃及(

)A.文明發展具有多樣性 B.文化傳統具有統一性C.宗教信仰具有開放性 D.思維特征具有包容性11.中世紀西歐的城市是商業與手工業的中心,城市中的居民,即市民,包括各種各樣的人,有手工業者、幫工、學徒、商人、小販等。城市居民為實現自由貿易的目的,逐漸走向聯合,建立各種組織,如協會、公會、聯盟等。這反映出當時西歐城市(

)A.居民的政治地位提高 B.擺脫封建主控制C.經濟活動得到了提升 D.經濟獨立性較強12.18世紀后期,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李嘉圖認為,全球化為各國開展國際合作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平等”“公平”的發展環境。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尚不發達國家)一旦卷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統治的世界市場……就會在奴隸制、農奴制等野蠻暴行上,再加上過度勞動的文明暴行”。比較兩者看法可知(

)A.李嘉圖強調西方國家應承擔歷史責任 B.兩者都揭示出殖民擴張的殘酷本質C.全球化改變了國際交往的不平等關系 D.馬克思對世界歷史展開批判性研究13.如表為1918年8月28日英國《笨拙》雜志刊登的一幅漫畫《根據計劃》。該漫畫揭示出(

)三位德國軍官(自左向右分別是:巴伐利亞王儲魯普雷希特、馬維茨將軍、德國皇儲小威廉)拿著公文包大步流星地在小道上趕路。路牌顯示他們分別從加來(Calais)、亞眠(Amiens)和巴黎(Paris)撤退。畫面底邊為“小威廉:‘好吧,父親想要運動戰,現在他得到了!’”A.戰爭勝利天平傾向協約國B.德國皇儲對戰爭的消極態度C.英國已制定對德懲罰方案D.德國正尋求通過運動戰取勝14.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政府開始資助私人企業的科研機構,六七十年代發展到由政府出面主持龐大的科研項目,興辦國家科研機構,在全國范圍甚至超越國界進行國際大協作。這些舉措的主要目的是(

)A.應對社會主義陣營的挑戰 B.保障尖端科技的領先優勢C.借鑒蘇聯模式的成功經驗 D.推動國際范圍的知識共享15.下表是1830—1970年,英美德(聯邦德國)日四個國家實際人均GDP增長表(單位:美元。以1960年美元價值為基準),依據世界經濟發展歷程判斷,表中甲、乙、丙、丁四個國家分別是(

)時間國家1830186019131929195019601970甲國24034577590099517902705乙國1801753104254058552130丙國37060010701160140017802225丁國24055013501775241528003605A.美國、日本、英國、德國 B.德國、日本、英國、美國C.日本、英國、德國、美國 D.英國、日本、美國、德國二、材料題16.宋州(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是一座因運河而興的城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唐典籍中記載汴宋地區歲貢州郡《通典》《元和郡縣圖志》《唐六典》汴州陳留郡絹二十匹絹二十匹絹宋州睢陽郡絹十匹絹十匹絹——戚文闖《論隋唐大運河對汴宋地區的影響》材料三唐代產絹之地甚多,但列為一等的就只有宋、亳兩州。——《唐六典》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陳留亞,劇則貝魏俱。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伴天下,主客多歡娛。——杜甫《遣懷》1996年,在永城侯嶺隋唐運河故道內發現一艘唐代木船和一批唐代遺物。木船為貨船,長約25米,分為33個船艙,出土遺物67件。后來陸續征集到了一批隋唐運河故道內出土的遺物,包括定窯、磁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十幾個窯系的瓷器。2007年7月,商丘市文物局對隋唐運河商丘段開展考古勘探調查工作,探明商丘段全長199.7公里,河床寬約50至150米余。——鄭清森《隋唐運河商丘段的歷史沿革、考古發現及歷史風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州的戰略地位。(2)材料二能否用來佐證宋州在唐代全國的經濟地位?說明理由。(3)材料三中各類史料對印證宋州“是一座因運河而興的城市”具有怎樣的價值?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晚清鐵路建設:半殖民地化與近代化的雙重鏡像如表名稱概況汴洛鐵路(開封至洛陽)清政府于1904年開建。鐵路開通后,鄭州火車站與老城之間聚集的商戶“日益月增,儼然成街成里”。沿線農民因鐵路便利轉向棉花種植,1910年,河南棉花種植面積擴大3倍,成為上海、天津紡織業的主要原料來源地。滇越鐵路(云南至越南)法國于1901年開建。依據協議,法國軍隊可通過鐵路從越南運兵直抵云南。中東鐵路(滿洲里至綏芬河)俄國于1897年開建。鐵路兩側森林采伐權被俄商攫奪。建成后,黑龍江、吉林的大豆通過鐵路運往大連、海參崴出口,1908年東北大豆出口量占全球貿易量的60%,使東北成為全球糧食市場的重要供應地。膠濟鐵路(青島至濟南)德國于1899年開建。民眾認為鐵路導致“山川神靈不安”,反對遷墳移舍,多次搗毀鐵路。通車后,濟南從傳統行政中心轉型為工商業城市,1912年全市工廠數量較鐵路開通前增長4倍,外資銀行和現代百貨公司相繼設立。川漢鐵路(未建成)1909年川漢鐵路總公司從民間集股籌資,民眾紛紛購買股票。1911年,清政府宣布“鐵路國有”,并將修路權交英、法等四國銀行團,遭民眾反對。雖未建成,但其“官督商辦”模式吸引民間資本超千萬兩白銀,成為晚清規模最大的民間集資案例。——摘編自宓汝成《帝國主義與中國鐵路》、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等為什么說晚清鐵路建設是“半殖民地化與近代化的雙重鏡像”?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口述史中的紅星村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頭史料來研究歷史的一種方法。材料一

吳楚芳:(1952年)解放軍工作組駐在村里,把田地分給農民。……田地是按人頭分的,我們家分了四五畝田,勞動力包括我爸媽、我,還有兩個弟弟。材料二

吳華發:1954—1955年龍塘村成立互助組,分3個互助組。互助組開始時,都是十家八家一組。……我家是1955年年尾入組的。……1956年年頭就聯組了,成立一個低級社,就是初級社。……后來又分成兩個隊了,太龍(人名)一個隊,麥甲子(人名)一個隊。材料三

何沛良:1981年村里開始嘗試分田到戶。我們夫妻倆有8畝水田、5畝蔗地、1畝多花生地,每年要交2200斤左右的余糧。農閑的時候我還是會去做木工。——摘編自萬向東主編《珠海紅星村口述史》提取材料信息,以“農村·變革”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737年,利物浦“活躍號”貨船首先從英國起錨,滿載工業品。用這些工業品在非洲海岸交換黑人,先賺得一份利潤。接著把黑人運到種植園交換殖民地的產品,又賺得一份利潤。最后,運奴船滿載著殖民地的產品返回英國,再獲得一份利潤。

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之前,它的出口貿易受航海法案的嚴格限制。航海法案規定只有英國商人和英國船只或殖民地的船只,才能在它的殖民地內從事商業活動。……英屬北美殖民地長期以來也已習慣于航海法案的限制,主觀上也意欲從英國進口各類工業制成品,連那些原本由自己在當地生產的工業品都不生產,寧可從英國進口。——摘編自于民《16—18世紀的大西洋貿易與現代早期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展》(1)16至18世紀英國的大西洋貿易對現代早期世界經濟不平衡發展的影響。材料二

下表年份英國工業產值占比美國工業產值占比德國工業產值占比1870年32%23%13%1913年14%36%16%——摘編自于民《16—18世紀的大西洋貿易與現代早期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展》(2)材料二體現了當時世界文明轉型的哪些特點。?材料三

19世紀末,英國利物浦港口貨物吞吐量被紐約超越。利物浦商會抱怨:“我們的倉庫里堆滿了印度棉花,卻裝不滿返航的貨船。”與此同時,孟買紡織廠開始使用曼徹斯特設備生產棉布,卻以低于英國本土的價格搶占非洲市場。——摘編自于民《16—18世紀的大西洋貿易與現代早期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展》(3)運用材料三的案例驗證材料二中英國工業產值占比數據的可信度。

參考答案1.A2.B3.D4.C5.B6.A7.B8.A9.D10.D11.C12.D13.A14.B15.B16.(1)宋州地處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東部,運河沿岸,對于中央政府加強東部和東南地區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江南經濟的發展,宋州在加強中央與江南地區的經濟聯系中具有重要地位。(2)不能。材料信息只能證明宋州絲織業發達,無法體現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狀況;也不能與其他地區作比較。(只判斷不得分)(3)《唐六典》是正史的記載,史料價值較高:杜甫的詩屬于文學作品,能夠從側面反映運河對宋州經濟的影響,但有虛構和夸張的成分;考古發現屬于實物史料,能夠真實反映宋州段運河的規模和商業發展的狀況。(答各類史料相互佐證,能夠得出宋州“因運河而行”的結論課的分,但不能超過本問的滿分。)17.晚清時期,鐵路的修建權成為列強劃分勢力范圍的籌碼。滇越鐵路使云南成為法國的勢力范圍,不僅攫取經濟利益,更直接威脅中國西南邊疆安全。中東鐵路將東北變為俄國的資源掠奪基地。德國通過膠濟鐵路強化對山東半島的控制。這嚴重損害中國主權,暴露了晚清政府的軟弱。鐵路的修建推動了近代經濟的發展及經濟結構的轉型。汴洛鐵路連接開封與洛陽,促進鄭州從農業小鎮發展為商貿樞紐,推動中原地區商品流通與城市近代化。膠濟鐵路推動濟南從傳統行政中心轉型為工商業城市。川漢鐵路“官督商辦”的模式為工業化積累經驗。鐵路修建中的抗爭反映了鐵路從“侵略工具”轉變為凝聚民族共識的符號。膠濟鐵路民眾因鐵路破壞風水、占用土地而多次搗毀路基,甚至喊出“山川神靈不安”的口號,反映了農耕文明對工業文明的抗拒。川漢鐵路民間集資修路的熱情與清政府“鐵路國有”政策的沖突,引發了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索。晚清社會在屈辱中孕育變革力量。晚清鐵路建設既折射出近代中國在列強壓迫下的深重苦難,也映射出近代化探索的曲折軌跡。18.農村·變革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農村經歷了深刻的社會變革,紅星村的口述史料生動展現了不同歷史階段的政策調整及其對農村社會的深遠影響。從土地改革到農業合作化,再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變革的核心始終圍繞土地所有制與生產關系的調整,體現了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對農村發展道路的探索。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分得土地。土地改革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村經濟逐步恢復,擴大了新中國政權的社會基礎,更為新中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20世紀50年代,國家開始對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農民先后加入互助組、初級社。農業改造使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農村逐漸建立,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各地農村先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分田到戶,自負盈虧。農村改革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加快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了農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